问三: 戴教授您提到关键期在不同语言模块的差别,也提到5月18、19日两天 Karmiloff-Smith的演讲。她提到一个有趣的研究:婴儿约在10-12月时,会失去分辨母语当中不分辨音的细微差别之能力,我称它为自废武功,但是在Karmiloff-Smith的学生的研究中,做了一个实验:成年人虽没有婴儿分辨细微音的能力,但成年人的脑波显现其实是存在,只是不够strong to surface to the verbal reaction。 我向她请教,是不是经过训练能恢复其武功?她的回答是目前类似的资料不多,根据研究结果,需要经过intensive training,而且finding is mixed。我想这个研究留给我们的问题是,what is its implication for 关键期?Karmiloff-Smith 觉得我们不用一直讲关键期,而应把它想成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指的是physiological readiness for certain kind of learning。您对此有何看法?(政治大学英语系吴信凤教授)
答三: 其实我今天也试图区分关键期和敏感期。我们过去所了解的关键期,指的是过了那段时间,就无法recover;而敏感度是,你失掉那个感觉,但经过一些努力后,是可以recover的。另外我也在想,是不是在不同的语言领域里会有不同的recover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