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引用:land 在这个问题上,我本人坚决与你拼砖到底。
没有了解就没有发然权。给我的感觉是:用了杜曼的方法来看蒙氏,不要以为看了一些蒙氏的书,就是认为了解蒙氏。知道蒙氏。
何为迷信。问题不在于蒙氏的理念,而是在于操作的人。
如今国家的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那难道说是教育的理论出现问题吧,不!决不,是由于现在人们用来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尺出现了问题。
试想一下:现在有多少个所谓的蒙氏老师是把孩子平等对待。给孩子设下诸多要求,和“秩序”,老师们也有与孩子一起去遵守吗?很多都没有。这不是正真的蒙氏。
教具是蒙氏教育中的其中一环,但国内很多的机构已把蒙氏沦为教具教学。以为教具就是教会孩子知识。错也。在蒙氏当中,教师担当的角色更多是观察。
我个人认为,如果连最基本的敏感期都理解不好,把握不好,蒙氏教学没从说起。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蒙氏的理论从爱、自由、平等的角度很多都是从卢梭、福禄倍儿那里传下来的,从理念上创新很小。
land+-->引用:land 我发觉很多人大谈脑科学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最终也是沦为一个空泛的方法观。
land+-->引用:land 在此,本人重申: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父亲。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法。所有的观点,我都可以用大量的身边的事例引证。我不是一个重归纳的人。正因如此,我个人深感知一个普通的家长需要什么:行知有效的方法。
我深知本人作为一个版主,要本着一个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有些会员建议我用另外一个ID来拍砖。但我认为我就是我。我的观点并不是强调针对谁。
老实说:这样的贴子。我早已生厌。这样的贴子出来,不但不会为一些家长带来建设性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反而越来越迷惘。不知方向。因为这样的贴子都是无聊的批判。断章取议的把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大。
我不是一个教育专家,看的书不多。
我想问一下:
1.针对21世纪的孩子,那个教育最具有特色?
2.有那一个教育不是从前人的思维里总结出新的教育观念,而是自创出来的。
3.蒙台梭利的方法是100年前的。请你告诉我,现在那一部教育法是这几十年产生的。
何为之迷信。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蒙台梭利女士曾最担心的是后人把蒙氏的思维沦为一种方法,而不能与时俱进。蒙台梭利认为蒙氏教育是源于生活。而不是一种方法。如果是社会上有些挂着蒙氏的招牌,而令人生厌,这无疑与开汽车因发过了交通意外,而不准再开汽车一样的道理。
无可否认,当今社会资讯发达。人们能更快得到不同的知识。但事物认知的过程是一样的。例如:关于语言的敏感期。
先学习语言发音,感知这个发音与事物的关系。这个时候只通认知些实体的语汇。如果这个时候对他说低头思故乡,孩子能明白么!!!不可能。
再到了2-3Y,语言模仿敏感期出现。这时要孩子停嘴是难事。这时候孩子通过吸收大量的词汇再表达出来。
到了4Y后,隨着逻辑敏感期的出现。孩子使用语言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开始使用丰富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维。
再到了6y社会文化感敏期时,这时孩子更能会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观点。
这就是感敏期的一个例子。同样是语言的敏感期,但不同的时期也有所不同。这是由生理所决定的。难道再过100年。社会进步了。那个时候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唱歌说话不成!!!
也通过这个例子。我认为那些在4y前让孩子读经是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害。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有相同的敏感期。只是时间有所不同。
例如,现在电视卡通有很多恋爱的话题。所以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一代的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出现得还要早。
阿门+-->引用:阿门 非常感谢Land间接帮助我开始了解蒙氏理论。等我看完了《童年的密秘》和《发现儿童》之后,我真的有一种豁朗开朗的感觉,接着又和爱人一起看了《爱和自由》。我两个月来,我们用新的理念对待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变化特别大,特别是交际能力。
sunnypp+-->引用:sunnypp 是的,lz一定不了解会么是蒙氏,以为蒙氏就是教具, 其实教具只是一种工具罢了,更何况昂贵的教具并不是蒙氏的错, 错就错在中国这个畸形的教育市场。
land+-->引用:land 说得太对了。其实教具操作只是一个概念。 看来我可以在蒙氏区开始发起讨论坛教具操作了。
dawnch+-->引用:dawnch 我觉得《童年的秘密》的导论“童年:一个社会问题”是一定要看的。这是一个思想基础。 蒙氏的理念对小学、中学、大学都会有用。可惜,体制教育的老师们大多不懂蒙氏。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蒙台梭利的东西在中国概括说:教具:对于穷人来说昂贵,对于富人来说无用。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性价比太差。理念:无创新之处。从卢梭开始便有经典的给儿童自由的理念了。关键期:虚虚实实。国外已有更好的替代性理论,可惜国人鼠目寸光。园子:挂洋头卖狗肉师资:素质差总结:过时。
dawnch+-->引用:dawnch 教具,是那些号称蒙氏班的标签。离开了这个标签,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也给家长及某些同志误导,以为蒙氏就是蒙氏教具,用了蒙氏教具就是蒙氏了。
“蒙氏数学家庭版”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可惜,可怜。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蒙台梭利的东西在中国概括说:
教具:对于穷人来说昂贵,对于富人来说无用。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性价比太差。
理念:无创新之处。从卢梭开始便有经典的给儿童自由的理念了。
关键期:虚虚实实。国外已有更好的替代性理论,可惜国人鼠目寸光。
园子:挂洋头卖狗肉
师资:素质差
总结:过时。
land+-->引用:land 补充一下:我个人没有对任何一种教育法没有偏见。但我个人有一个习惯,对于任何的观点,我不会简单的归纳出对与错,而是通过自已的观察与实践去证实某一个观点。
通常我会以蒙氏的思维来解释一些行为与现象。
其实有很多学术所表达的思维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说法不一样。如杜曼的体能训练与蒙氏的感觉统合训练。
dyly+-->引用:dyly 刚才和一个数学博士后讨论,思维完全和edu一样:
讨厌应试教育----教孩子知识就得批判---对小孩子就得顺其自然----实际行为是“不作为“
讨厌蒙氏昂贵和教具------别人认可蒙氏就是迷信了-----对孩子就得脑科学----怎么脑科学?----实际行为是“不作为“加大批判
....................
这样思维的人在推理结论时真懒,请好好想想为什么讨厌应试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具体什么?蒙氏也一样。不从这两点想透就不要这么简单得出结论。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