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的爸爸+-->引用:大风的爸爸 我是晚婚更晚育,我邻居们的孩子们给了我更多的观察经验。其中一个,如果家长当初愿意披露也可以算是神童了,爸爸是学历史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就会认很多字。而且很多是我都不认识的生僻字,这个孩子特别喜欢自学,尤其是动物类的图书。可是我发现他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小的年龄思维就被固定了,大多数问题他都是通过检索在大脑里存储的知识里发现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能偏离。我觉得这就象一个生物硬盘。我喜欢那些思维起来没边没际瞎编乱找的孩子,他们的空间更大些。而且后来一个野到顶了的孩子证明,入学后在全面学习的能力上很快超过了前面哪个孩子,先前哪个孩子表现出对数学的乏味,和对书写的抵抗,不过他自己学起英语来又很行。
bump+-->引用:bump 你说的这两个是特例。我看到的另一个却相反,孩子很早识字除了会阅读,由于家长引导得好孩子会即场天马行空地编各种故事,想象力丰富,能在几百人面前讲半个小时故事,玩起来还是很疯的孩子头。看他们成长的过程,觉得家长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识字与否不是禁锢思维的证明。不要因为识字而忽略了玩和动手的能力是真的。
dawnch+2005-12-08 16:17-->引用:dawnch @ 2005-12-08 16:17 DYLY所言: <font color="#0000ff">“要制定出这样子的一个目标,首先不得不想,我期望女儿将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期望女儿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人呢?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答案竟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期望女儿的生活自主,富有,充实,有成就,快乐。她有自己的追求而且能致力于并享受这种追求。经济上我希望她富裕,经济独立有了财务自由,才有可能有更大的人生自由;不管她从事什么工作或者不工作,我都希望她喜欢清楚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并且做到最大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我相信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社会声誉。 我首先期望女儿成为一个乐观积极自信健康智慧的人;其次我希望她善良,守信,有能力,能适应社会,受到周围的人欢迎;我还希望她有影响力,能成为一个领导,不但让自己的生活幸福,还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 DYLY的这些思考是很正面的。 然而,这是天,顶天仍需从立地做起。 就象我,我一直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会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因此我一直在做顶天的事情。 给孩子多种机会去发展各种才艺,获得一个平衡全面的知识及心智结构。一天忙到漆黑,却发觉天还是那么高,自己那块地在哪能打多少粮却仍不知道。由此方知,顶天需从立地开始。那些古典的踱着方步的目标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显得太乏力了。 赶着做饭,话没说清楚,以后再说。
dawnch+2005-12-09 00:28-->引用:dawnch @ 2005-12-09 00:28 我所讲的顶天与立地,简单地说, “顶天“——就是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要有情趣地生活,要幸福地生活。 “立地“——就是生存。讲远期的,可以说就是职业生涯,是赖以生存的技能和饭碗。 “顶天”,大口号很多,有如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 “立地”,有如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手法。 现实往往是,漂亮的企业理念容易说,把生意做好了能赚钱就不容易。 顶天是高远的理想,立地是生存的现实需要。 两者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几乎没有犹豫和选择。 立地是必须的,顶天则提高了难度。似乎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我非常羡慕一些现实的家长,不讲什么情趣幸福,也不讲让孩子成为什么“智者”,单刀直入地就是希望孩子以后当老板,赚大钱。 这种家长思想单纯,路线坚定,可能他们的生存是比较接近“幸福”的!
dawnch+2005-12-09 00:46-->引用:dawnch @ 2005-12-09 00:46 走投无路的“立地”。 若要说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工作,我真的说不出来! 满眼看上去,这世上没有幸福的人。 就算是那些赚大钱的人,有哪个轻松的? 想象一下,孩子成年后披星戴月,与魔鬼共舞,殚精竭虑地算计、防备,即使他成功地兑换了多少银码,这种生活能算是幸福吗? 这世上真的有幸福这回事吗? ——(jerry版本:这世上有有哪个幼儿园是一片净土。)
dyly+2005-12-09 11:47-->引用:dyly @ 2005-12-09 11:47 老虫,先纠正咱俩的概念的偏差。我指的目标,或者说“顶天“是基于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孩子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明确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然后是落地,也就是具体怎么执行才能达到远期目标,包括时间怎么安排,应该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和兴趣特长等等。你这里的顶天和立地是另一码事。
dyly+2005-12-09 12:04-->引用:dyly @ 2005-12-09 12:04 我所理解的“轻松“不是不用干活不用辛苦,而是自如的运用自我能力的展现,价值实现后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的愉悦。还有自由,能尽情的发挥不受束缚的自由。否则轻松会变成无聊和打发时间。
dawnch+2005-12-09 16:21-->引用:dawnch @ 2005-12-09 16:21 我早就知道你的概念体系与我不一样。 所以,你说你的,我唱我的。 你说的是目标与实施,我说的是理想与生存挣扎。 连孔子当年的理想生活都未能实现,而我们一代又一代在延续这种理想,一代又一代地唱高调。 应该反省了。作为家长的我,以及人类。
dawnch+2005-12-09 16:24-->引用:dawnch @ 2005-12-09 16:24 是有这种状态的。 这种状态最完美的境界是“大自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回到哲学是根本的问题,人的生存意义。。。。。。
俊美宝贝妈妈+2005-12-30 12:30-->引用:俊美宝贝妈妈 @ 2005-12-30 12:30 记得我自己上小学时,常常觉得没劲,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没完没了。有没有早教后,直接上二三年级或是上学后跳级的孩子?
dyly+2005-12-09 11:59+pid700300-->引用: dyly @ 2005-12-09 11:59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700300">查看原帖[/url] ……生活的目的之一是赚钱,达到财务自由,这是一个好事。只要享受这个赚钱的过程,就很幸福。因为很富裕之后,一个人能利用的时间和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能完成的梦想也是不一样的,能帮助的人也是不同的。李嘉诚对社会的影响远比我大呀!所以我会把对女儿的财商教育放在重点。……
原帖由 sofiemamma 于 2006-5-26 06:10 发表
幼年的大量信息输入,我感觉还有一个很坏的后遗症.那就是,使孩子的大脑习惯于"接受"信息这种思维模式,而忽略了"加工"信息这种思维模式.孩子的大脑在接受,尤其是大量快速接受信息刺激的时候,会发展出照相记忆的能力,但这说到底是一种"被动"状态.大脑的主动状态应该是在"分析"特别是"深入分析"信息的时候.大脑习惯了"被动"状态后,其"主动性"就受负面影响了.
我自己的感觉是,如果没有大量快速的信息输入刺激,没有书看了,没有电影了,没有电脑了, 我就闲得慌,那种状态,嘿嘿,好饿好难受,就象被强制戒烟那样吧. 这是不是也可以解释"电脑游戏谜"上瘾的原因呢.
此外,由于习惯快速反应,要我慢都比较难,小时候我可以过目不忘,但年龄大了,没有小时候那种"填鸭"我的环境了,记忆力绝对在下降,但是已经养成的快速反应的习惯还在,很多时候就成为"不求甚解"了.
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被书教出来的,不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虽然快捷有效,但自我体会不深.更重要的是头脑受到限制,翻来覆去就是书上那几种,自己也不习惯自己找答案.
...
原帖由 心香一瓣 于 2005-6-30 23:42 发表
我觉得只要用心教孩子就行了, 至于方法手段,没有一定的,再好的手段方法,不用心去做,也会事与愿违,例如楼上举的例子。早识字也好,十二岁再读书也好,读经也好,不读经也好,只要把心用在孩子身上,没有不 ...
原帖由 huge57 于 2005-7-1 07:02 发表
楼主的思考很有价值,应该往深里走!那种所谓还孩子快乐童年的高调,除了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童年快乐,更未能联系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如果说这种高调还有意义,那也只是对目前国内不合理教育的一种消极反抗,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