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nch+-->引用:dawnch 一、我不会让孩子去读千字文,我觉得与其如此不如带孩子看《山海经》。
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孩子读过一点千字文。可能是因为之前读过了三字经和大学,拿起《千字文》总觉得没劲。内涵比不上前两者,优美又比不上笠翁,能学点成语是真的,其中的典故倒是有趣,但我没那个本事。故仍然提不起兴趣。
后来,遇到了《弟子规》,心才安定下了。由《弟子规》再到论语二十篇。
dawnch+-->引用:dawnch 二、我不会让理解文义成为读经的一个必经程序。
以前rainbow讲过一个例子,说在小区儿童游乐场,孩子们排队玩滑梯,一个“读经”的大孩子以“长者先,幼者后”为由自己抢在小孩子的前面。
我觉得这就是经典的“文义”误导了孩子。
dawnch+-->引用:dawnch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其涵义是广大的,语言是优美的,这不能理解得来,是要靠体悟的。
字面的理解有时会是体悟的帮手,有时又是体悟的障碍。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的女儿读经的情况,我说:现在中国的经典没读,在读英语的经,把时间拿去学英语了。
那朋友就劝我:中国的经典还是要读,文字是有信息的,经典是圣人之书。。。。。。
我能明白这位朋友的意思。
dawnch+-->引用:dawnch 就象弹钢琴一样,拿着大师的谱子,我们能触摸到大师的心灵;
捧着经典,我们难道不能有机会仰止熏习圣人的风范吗?
dawnch+-->引用:dawnch 一、我不会让孩子去读千字文,我觉得与其如此不如带孩子看《山海经》。
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孩子读过一点千字文。可能是因为之前读过了三字经和大学,拿起《千字文》总觉得没劲。内涵比不上前两者,优美又比不上笠翁,能学点成语是真的,其中的典故倒是有趣,但我没那个本事。故仍然提不起兴趣。
后来,遇到了《弟子规》,心才安定下了。由《弟子规》再到论语二十篇。
二、我不会让理解文义成为读经的一个必经程序。
以前rainbow讲过一个例子,说在小区儿童游乐场,孩子们排队玩滑梯,一个“读经”的大孩子以“长者先,幼者后”为由自己抢在小孩子的前面。
我觉得这就是经典的“文义”误导了孩子。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其涵义是广大的,语言是优美的,这不能理解得来,是要靠体悟的。
字面的理解有时会是体悟的帮手,有时又是体悟的障碍。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的女儿读经的情况,我说:现在中国的经典没读,在读英语的经,把时间拿去学英语了。
那朋友就劝我:中国的经典还是要读,文字是有信息的,经典是圣人之书。。。。。。
我能明白这位朋友的意思。
就象弹钢琴一样,拿着大师的谱子,我们能触摸到大师的心灵;
捧着经典,我们难道不能有机会仰止熏习圣人的风范吗?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体悟到呢?特别是那些幼儿。
八根儿+-->引用:八根儿 看各位这样教导孩子,我只能选做 另类 了,
咋总觉得像在让孩子们 练功 喃?!
呵呵,我只让小孩玩,玩游戏、耍电脑,游泳、滑冰。。。
童年就是童年,搞那么深沉干啥?!
我们这些耍大的一代,好多小时候特匪(调皮)的还越有出息样喃?
lixiyi882003+-->引用:lixiyi882003 对于读经我个人还是认为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底蕴很有帮助,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看重这个问题,就像以前在韩国一度流行的学英语热潮,3岁孩子造成言语混乱和对意义的不理解一样。读经无可非议,关键是孩子能否理解和什么年龄开始领略我们的文化瑰宝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古代经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这样的“继承”可取吗?
前两个星期,我们单位一年级的一名教师要上千字文,特意让我去听课,我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谢绝他,但还是推脱不了。于是就去了,可能是我基础差,文章里有几个字我从来没见过,还有几个字我见过但不会读。听完后我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教千字文?能不能不教?
原来是教育局某各领导推崇的,所以是统一规定,还说不在乎理解,只要大声读,积累词汇。我听了差点晕倒,学生用那么时间和经历去做自己根本不明白的事,学习那些可能一辈子也碰不到的汉字,这比猪八戒吃人生果还要不值得,毕竟猪八戒吃到了果子。
我参与了试教听课、交流、最后听课,还帮他制作了课件。后来,我建议用一定图片促进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阅读,至少可以让学生明白他在读什么。在很多人看来,同事的课很成功。然而,我以参与者的身份的最大感受是: 在低年级大面积地读经相当于——作秀。
附加:我不知道个别读经&具有理解能力的大孩子读经到底是否可取,所以不敢枉驾评论!望有理解的更深刻的坛友再谈谈!
xiaoshuiniu+-->引用:xiaoshuiniu 背三字经千字文 至少让宝宝人了很多字
dyly+-->引用:dyly 小孩子自己总结规律来学习的能力很强,所以他们能学会语言,能建立起事物的关系. 学汉语口语是学语言,那么从小学唐诗不也是一种语言吗?孩子们会比我们更容易掌握古汉语,掌握诗词的结构用法表达情感方法等等.想想古代唐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诗人,随便个什么人都能随口说出不错的诗?原因就是那是他们从小就习惯的一种表达情感叙述的方法.从小就学的语言.我们给孩子提供不了第二外语的环境,提供古汉语的环境怎么就不行呢? 至于孩子的乐趣,那是具体方法问题,总不能就批判这个教育内容呀!我知道的北大心理系剑桥博士回来的教授每晚回来都对几个月大的孩子朗诵诗歌讲故事.
tiantian03+-->引用:tiantian03 楼上的,我很喜欢你的签名,老早就曾经copy下来过。是你自己的总结吗?
引用:<<!--quote1-->父母在给孩子学习这些东西时,自已一定要先看一下,不要因为有人说了读经不好,就一味抵制。也不要因为有人说了读经有好处,而一古脑的全部拿来让孩子读。而是要挑选一些好的东西给孩子。
引用:<<!--quote1-->24小时内您已经给出太多声望评价。请稍后再试。
hq1966+-->引用:hq1966
赞同。
先欠着,明天再加。
05
yuhongmin+2005-06-29 09:56-->引用:yuhongmin @ 2005-06-29 09:56 收费内容,引用不直接显示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