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引用:江湖 楼主最好把贤妻良母的名字写全
bump+-->引用:bump 你是现实生活中第一个让我们看到的“照相机”式记忆的人。
呵呵,相信dyly很想研究你是怎么思维的。
lotusleaf+-->引用:lotusleaf 这么说让孩子背经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的照相记忆在同学中也算不错的,每次考政治总是临到考试的头两天才复习,实际上就是背,很是被大家羡慕。不过跟你比起来差多了,照相记忆到底是天生的还是训练的?
bump+-->引用:bump
和偏科相反,杜曼的孩子因为从小接触数学,长大后大都喜欢数学。
杜曼的百科学习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对世界万物都很有兴趣学习,无论是天文、地理、音乐乃至历史。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婴幼儿时候的经验往往让孩子很容易爱上将来要遇到的这些事物。所以杜曼的孩子不喜欢偏科学习,他们什么都爱学。
说到是否仅仅是短期记忆的问题,杜曼的学习过程是让很多信息不断刺激大脑让大脑发育,比如三岁前看百科,三岁后看百科的智力纲领,这些都不是为了记住,但反复同一信息逐步深入对大脑的刺激,这是对三岁前潜在记忆最好的再发掘,对大脑发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孩子发展出来的记忆能力是惊人的。杜曼不是为了发掘记忆能力,但脑发育的结果是孩子的照相机式记忆并不是短暂记忆。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一直怀疑记忆力好会抢了逻辑思维的饭碗。
如果仅仅从她的帖子推断 ,照相记忆有以下缺陷:
1。人会迷恋书本,然后导致社交能力减弱
2。人会讨厌逻辑思维数学运算,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的理解能力会加强
至于这是否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是未知。我觉得是一定有的,
理由是:可以在2种能力都很强的人一定是少数,反过来讲,对大部分人来说,
只能侧重某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会比这方面弱。
我有个同学,也许有类似的能力,他从来都是考试前1个月开始学习,
然后每次都考第一。但是他喜欢做sales。不喜欢做技术活。
qiqi98+-->引用:qiqi98 请问楼主的视力如何?还有,我相信您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能一天看10本或更多的书并且记住,但是请问,在看过之后,你会有疲倦的感觉吗?比如感觉饿,或是困等?我说不好,总之身体上或是头脑的疲乏,你有吗?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楼主用亲身的经历给了大家一个讨论的空间,在欢呼看到第一位“照相机”式记忆的实例的同时,实施Doman和七田真的朋友也不由得大为发愁,因为楼主的经历直接击到了他们最薄弱的地方。
首先是年龄问题,从楼主的经历来看,这种记忆功能似乎是先天具有的,并未接收系统的发掘。而Doman流传的说法是,3岁以后就晚了。当然,楼主从校的教育方式,或许无形中触发了自己的那种潜在能力。这就是上面那位朋友所说的Doman和读经的共通之处吧。实则,两种方式确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机械性的记忆。
最让人伤心的是记忆的时效问题,从事七田真的朋友坚信那种时效是保留一辈子的,而不是短期的。如果是短期的话,他们那种训练就更像一场show了。但从楼主的描述来看,确实是有时效性的,这样才是合乎逻辑的,当然,为了延长其时效性,按照记忆的原则,则要不断的重复(复习,这是Doman所在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把大学图书馆的书全部复习,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从楼主的描述看,有用的东西,在不断重复中,也自然被沉积下来。由此可见,学习有用的东西,远远要好于学习无意义的东西。
楼主所讲的副作用是他们最不爱看到的,其实这不简单是那种方法问题,对孩子早期接受那些课堂上的东西,确实只会对孩子正常学习增加障碍,因此这是整个早教要面临的问题。
各种理论的鼓吹者们自然不会喜欢那些副作用,因此自然会找出理由,说那些副作用仅仅是因为楼主没有找到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最好的方法。而Doman方法自然成了全面发展,包治百病的良药。
呵呵,对自己有利的就拿去用,没用的就推给别人,这真是一种百战百胜的大好方法呀。
谢谢搂主,你的经验对大家非常重要,谢谢你写得那么详细,很期望看到你更多的帖子。
bump+-->引用:bump 对于反对一切早教理论的您老来说,这是您一贯的思维方式,继续反对一切,请继续。
joyce_zhou+-->引用:joyce_zhou 我本人在上学期间也是学习很不用功,但是成绩还可以,偶尔很不稳定。我的同学说我是玩着考上名牌大学的,上大学后又比较轻松的被保送了研究生。
可是现在我觉得大部分考试我都是靠的短期记忆。尤其大学期间,考试前记得很牢,考试后全部忘光。现在想来这样的学习考试真的是毫无意义。
更加可悲的事,生完小孩后,记忆力越来越差。现在难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了,郁闷ing......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一直怀疑记忆力好会抢了逻辑思维的饭碗。
如果仅仅从她的帖子推断 ,照相记忆有以下缺陷:
1。人会迷恋书本,然后导致社交能力减弱
2。人会讨厌逻辑思维数学运算,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的理解能力会加强
至于这是否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是未知。我觉得是一定有的,
理由是:可以在2种能力都很强的人一定是少数,反过来讲,对大部分人来说,
只能侧重某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会比这方面弱。
我有个同学,也许有类似的能力,他从来都是考试前1个月开始学习,
然后每次都考第一。但是他喜欢做sales。不喜欢做技术活。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我父亲接触过一些中国科大的博士生,他们的特点是比聪明,看谁不读书,还考试成绩好,论文写的多。
所以他很在乎我们是否仅仅关心孩子是否聪明。问题是明摆着的:光聪明是不够的,搞科研的可以不聪明,
但需要10年如1日的钻研。他认为如果我们过多的称赞孩子聪明,会使得他不努力。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窃以为是引导问题。在孩子聪明的可以轻松应付普通的功课和学习的时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去引导他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需要我们找出比他已经懂的稍微难
上一点的东西。他已经懂的或者过分难的都会使得他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1。了解知识,2。了解自己
的孩子,3。还要了解怎么样把知识恰当的传送给他。
但这是本贴之外的问题了。在我的宝宝才1岁多的时候,我暂时不关心这个问题:)
qiqi98+-->引用:qiqi98 请问楼主的视力如何?还有,我相信您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能一天看10本或更多的书并且记住,但是请问,在看过之后,你会有疲倦的感觉吗?比如感觉饿,或是困等?我说不好,总之身体上或是头脑的疲乏,你有吗?
sofiemamma+-->引用:sofiemamma 回答,dyly
看你的贴,涉及那么多的术语,好专业哦。
至于我的情绪情感方面?嘿嘿,好隐私的问题哦。我是个兴许有点情绪化的人?我爸说我脸象透明的,你一看就知道我当时的心情了。但是,随着年龄增大,我发现我在隐藏情绪和控制情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能最亲近的人并不这样觉得,因为在亲人面前,我还是不能太好的隐藏自己的情绪)。
消极情绪频繁,或者叫做“悲观”,这个说我好像有点对。从小我就不对劲,别人看花开了特别高兴,我的第一念头却是,这么好看的花也有一天会变成泥巴的。然后就挺伤心的。不过,现在好多了,我的第二念头会是,变成泥巴那也是明天的事情,为什么要用明天的悲伤来支付今天的心情呢。于是,我就努力让自己高兴起来。
你的这个观点" 我们的早期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快乐,不要有痛苦的感受和记忆。"我心戚戚。快乐的孩子才能长成不受压抑,有强烈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爱自立的社会公民。
我要补充的是,回想我们自己的童年,你大概不记得打屁股的痛了,但是心里的羞辱或许反而记得。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心理上善待我们得孩子,让他们知道他们是爸爸妈妈的宝,是受到尊重的,独立的个体,但是在客观物质和体力上,不必处处随他们的意,就算有时留下”痛苦的感受和记忆“也是没有办法或者不必刻意避免的。
我大概不是特别笨的人,当然其实也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在瑞典求职时智商测验是130以上,如果是中文试题,也许分数还要高些)。但我是不是特别幸福的人呢?我不是。我常觉得欲求不满,因为从小我的父母就给我处处制造”跟人比“的环境和气氛,使我有这种”我不是最好“的思维定势。我不幸福,因为我当然不可能处处,时时,都是最好的那一个,因而我不满足,我不幸福。
再说个例子,我老公,他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这在瑞典的六七十年代生人里占很大比例的,不要觉得奇怪),母亲是小学文化都没有的工人,且抽烟喝酒。母亲和她的同居人,他叫继父的,对他根本不管不问。从小他就打工,17岁就完全独立。他从小的衣着,经济,到后来自己的人生,都是他自己一手管理,自己决定的。在那样的教育真空环境中,他以高分考进瑞典最好的工程师大学最好的系,会4门外语,留学几个国家,顺利地找到一分还算高薪的工作。我觉得他,按照我们的标准,简直不是个聪明孩子,算术到现在都很慢,简直不能心算。他现在幸福吗?他总说自己幸福着呢。他觉得自己车子不错,房子不错,工作不错,家庭不错,特别幸福呢。我们当然没有最好的车船房子工作,但是他很满足了。
我希望我们的女儿,在将来能有感恩平和达观的心情,那肯定是幸福的生活。其他的,智商多少,知识多少,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可能根本不重要。
dawnch+-->引用:dawnch 照相记忆好象不是背的吧,是拍照。
sofiemamma+-->引用:sofiemamma 回答,dyly
我希望我们的女儿,在将来能有感恩平和达观的心情,那肯定是幸福的生活。其他的,智商多少,知识多少,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可能根本不重要。
sofiemamma+-->引用:sofiemamma 回答,dyly
看你的贴,涉及那么多的术语,好专业哦。
至于我的情绪情感方面?嘿嘿,好隐私的问题哦。我是个兴许有点情绪化的人?我爸说我脸象透明的,你一看就知道我当时的心情了。但是,随着年龄增大,我发现我在隐藏情绪和控制情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能最亲近的人并不这样觉得,因为在亲人面前,我还是不能太好的隐藏自己的情绪)。
消极情绪频繁,或者叫做“悲观”,这个说我好像有点对。从小我就不对劲,别人看花开了特别高兴,我的第一念头却是,这么好看的花也有一天会变成泥巴的。然后就挺伤心的。不过,现在好多了,我的第二念头会是,变成泥巴那也是明天的事情,为什么要用明天的悲伤来支付今天的心情呢。于是,我就努力让自己高兴起来。
你的这个观点" 我们的早期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快乐,不要有痛苦的感受和记忆。"我心戚戚。快乐的孩子才能长成不受压抑,有强烈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爱自立的社会公民。
我要补充的是,回想我们自己的童年,你大概不记得打屁股的痛了,但是心里的羞辱或许反而记得。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心理上善待我们得孩子,让他们知道他们是爸爸妈妈的宝,是受到尊重的,独立的个体,但是在客观物质和体力上,不必处处随他们的意,就算有时留下”痛苦的感受和记忆“也是没有办法或者不必刻意避免的。
我大概不是特别笨的人,当然其实也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在瑞典求职时智商测验是130以上,如果是中文试题,也许分数还要高些)。但我是不是特别幸福的人呢?我不是。我常觉得欲求不满,因为从小我的父母就给我处处制造”跟人比“的环境和气氛,使我有这种”我不是最好“的思维定势。我不幸福,因为我当然不可能处处,时时,都是最好的那一个,因而我不满足,我不幸福。
再说个例子,我老公,他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这在瑞典的六七十年代生人里占很大比例的,不要觉得奇怪),母亲是小学文化都没有的工人,且抽烟喝酒。母亲和她的同居人,他叫继父的,对他根本不管不问。从小他就打工,17岁就完全独立。他从小的衣着,经济,到后来自己的人生,都是他自己一手管理,自己决定的。在那样的教育真空环境中,他以高分考进瑞典最好的工程师大学最好的系,会4门外语,留学几个国家,顺利地找到一分还算高薪的工作。我觉得他,按照我们的标准,简直不是个聪明孩子,算术到现在都很慢,简直不能心算。他现在幸福吗?他总说自己幸福着呢。他觉得自己车子不错,房子不错,工作不错,家庭不错,特别幸福呢。我们当然没有最好的车船房子工作,但是他很满足了。
我希望我们的女儿,在将来能有感恩平和达观的心情,那肯定是幸福的生活。其他的,智商多少,知识多少,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可能根本不重要。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楼主用亲身的经历给了大家一个讨论的空间,在欢呼看到第一位“照相机”式记忆的实例的同时,实施Doman和七田真的朋友也不由得大为发愁,因为楼主的经历直接击到了他们最薄弱的地方。 首先是年龄问题,从楼主的经历来看,这种记忆功能似乎是先天具有的,并未接收系统的发掘。而Doman流传的说法是,3岁以后就晚了。当然,楼主从校的教育方式,或许无形中触发了自己的那种潜在能力。这就是上面那位朋友所说的Doman和读经的共通之处吧。实则,两种方式确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机械性的记忆。 最让人伤心的是记忆的时效问题,从事七田真的朋友坚信那种时效是保留一辈子的,而不是短期的。如果是短期的话,他们那种训练就更像一场show了。但从楼主的描述来看,确实是有时效性的,这样才是合乎逻辑的,当然,为了延长其时效性,按照记忆的原则,则要不断的重复(复习,这是Doman所在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把大学图书馆的书全部复习,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从楼主的描述看,有用的东西,在不断重复中,也自然被沉积下来。由此可见,学习有用的东西,远远要好于学习无意义的东西。 楼主所讲的副作用是他们最不爱看到的,其实这不简单是那种方法问题,对孩子早期接受那些课堂上的东西,确实只会对孩子正常学习增加障碍,因此这是整个早教要面临的问题。 各种理论的鼓吹者们自然不会喜欢那些副作用,因此自然会找出理由,说那些副作用仅仅是因为楼主没有找到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最好的方法。而Doman方法自然成了全面发展,包治百病的良药。 呵呵,对自己有利的就拿去用,没用的就推给别人,这真是一种百战百胜的大好方法呀。 谢谢搂主,你的经验对大家非常重要,谢谢你写得那么详细,很期望看到你更多的帖子。
bump+-->引用:bump 感谢楼主的解释。如果不是楼主亲自解说,大家上面那么多的结论就是照相机式记忆弊端就是逻辑思维不行、数学不行。小老鼠:感谢你的提醒,我不觉得楼主写的东西会让我有什么担心。因为这三年多来我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是极良性的过程。孩子的情商优于四周没有杜曼的孩子。每个父母给孩子用什么教育方法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各人有各人的生活道路,没有必要都走一样的路。
dawnch+-->引用:dawnch 楼主有肾炎,钱钟书的女儿得癌症。两位都是具有或曾经具有照相记忆能力的人。结论:具有照相记忆的人有病。
Ciaci+-->引用:Ciaci 这么深入的谈话,让我十分的感动。
无论为了我们心里无比珍爱的孩子还是我们自己。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老虫,建议你改一改你的帖子,我能明白你的话什么意思,但是别的人看了不会明白,他们会来攻击你的。因为你这几句话不是类推,和我上述的文也没有关系,所以这么写出来很容易让别人误会的。
dawnch+-->引用:dawnch 多谢!你已经帮我做了。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不客气,你如果不愿意删掉,我就在这里再帮你声明一下,Dawnch那句话本意是希望讽刺我,它是希望用我那句话来推出后面的结论,他绝对没有一点说照相机记忆法的人有病的意思,望读者明鉴。
哈哈,这么画蛇添足也是没办法,很多人看帖子没有读上下文的习惯,而且还可能缺少一点点幽默感。我就有过开一个小玩笑的话招致一顿暴骂的经历,因为他们没看懂其中的意思。因此留下了好习惯,就是加以注解。或者非特别熟悉的人莫开玩笑。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老师上课时就告诉我们,表扬孩子时只表扬孩子的行为,针对性的夸孩子,而不是带价值判断的夸。
需要解释1下. 谢谢。
dawnch+-->引用:dawnch 其实索菲亚妈妈的经历已经给了我很大的满足。
一、照相记忆法果真有其事;
二、更多地了解照相记忆法的感觉、状态,特点;
三、主人公虽然具备此不同常人的能力,但生活却很正常,仅从外在来看,事业、家庭都可以给我放心的感觉。
然而,同样是这点,仍然会有人说:既然有这种不同常人的能力,那就应该有不同常人的成果才是啊,不然这种能力也是没什么用的。楼上更有一些经历道出了类似这种不同常人的能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凡高个子都有点驼背,若非得要说个子长得高是一种错误,那也没办法。
qiqi98+-->引用:qiqi98 这个论坛里好久没有这么有趣、吸引人的帖子了。你所讲的情况非常有意思,我一直在想,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更愿意使用自己有优势、更擅长的那部分,不论是感觉(视、听等),还是某种能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使强的更强,弱的更弱----楼主自己视力上的情况正是一个有趣的例证---那么,大脑又何尝不是呢?!
不管是左脑还是右脑,不管是照相机式的记忆、敏锐的直觉还是逻辑推理,如果家长过度追求孩子的某种能力,恐怕难免会过犹不及。越来越觉得孔圣人说的“中庸之道”真是太有哲理了。
顺便说一句,你的左眼视力相对于右眼那么好,说明至少在视觉部分,右脑是优势半球。你是左撇子吗?
qiqi98+-->引用:qiqi98 这个论坛里好久没有这么有趣、吸引人的帖子了。你所讲的情况非常有意思,我一直在想,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更愿意使用自己有优势、更擅长的那部分,不论是感觉(视、听等),还是某种能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使强的更强,弱的更弱----楼主自己视力上的情况正是一个有趣的例证---那么,大脑又何尝不是呢?!
不管是左脑还是右脑,不管是照相机式的记忆、敏锐的直觉还是逻辑推理,如果家长过度追求孩子的某种能力,恐怕难免会过犹不及。越来越觉得孔圣人说的“中庸之道”真是太有哲理了。
顺便说一句,你的左眼视力相对于右眼那么好,说明至少在视觉部分,右脑是优势半球。你是左撇子吗?
sofiemamma+-->引用:sofiemamma 我不是左撇子,写字吃饭都是右手--奇怪的是,第一次打网球,很自然地就左手拿拍子,,,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我应该左手比较好,但由于中文写字非右手不可,而给掰过来了。我的外国朋友里的左撇比较多呢,用左手写字,而汉字大概没有办法用左手写吧。
我的阿宝很小的时候,是基本用左手的。我还特意问过医生,要不要掰过来。医生告诉我,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左手先发育的,右手的使用随后会赶上来。果然如此,阿宝现在用右手多起来了,虽然很多时候仍然左右开弓。
是的,我的生活和经历非常正常,如果说我有心理上的阴暗点和缺陷,我更愿意归罪于后来教育体制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方式上,所以这也是我目前在对孩子教育上更上心的地方: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其他学习知识的问题大致不错就行了。
我觉得我的语言学习习惯很奇怪,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时间再来。
引用:<<!--quote1-->左眼视力好于右眼很多的就是左撇子?能这样推理吗?
dawnch+-->引用:dawnch 再请教索菲亚妈妈一个问题: 您小时候语言发育情况怎样?问这个问题有点原因,因为我平常发现,不爱说话的孩子很多都喜欢画画。而在我那个实验班,有两个孩子语言发育比较慢,两岁多了还不大会讲话,或是构音不清晰,但他俩都显示出了很好的记忆能力,特别是对图画,凡到猜图片的游戏,他们就威风起来了。 麻烦您!
dawnch+-->引用:dawnch 再请教索菲亚妈妈一个问题:
您小时候语言发育情况怎样?
问这个问题有点原因,因为我平常发现,不爱说话的孩子很多都喜欢画画。而在我那个实验班,有两个孩子语言发育比较慢,两岁多了还不大会讲话,或是构音不清晰,但他俩都显示出了很好的记忆能力,特别是对图画,凡到猜图片的游戏,他们就威风起来了。
麻烦您!
sofiemamma+-->引用:sofiemamma 关于形象记忆和逻辑能力,我觉得普罗大众都应该天生同时具有这两种能力的。如生而只有其中一种,那无法生存的,应该已经被自然法则淘汰掉了。当然也有那些生来真就只有其中一种,比如自闭者或者脑发育不完全的人,但那是病态,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犹如天生也有聋子瞎子。那不在我们这里育儿的讨论之列。
但是两种能力之中,肯定有优势和劣势之分。有时这是先天的,比如有人生来左利或右利,就象人的气质一样。比如,阿宝就表现出明显的左利和文艺气质,对音乐语言形状想象记忆等表现出较好的能力和,最要紧的是,非常的兴趣。。。大概遗传了我。
但我觉得,更多的优劣分化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有时是使优势更优。比如给孩子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孩子自然选择其感兴趣的事来做,从而更加锻炼了其优势能力。这种培养状况是理想的,孩子没有压力。如果让阿宝选择玩具,该人从不对套杯类感兴趣,但可以看书看书看书,或者其他手工画画等。
而作为精力有限的孩子,如果因此忽略另一劣势能力的锻炼,当然就表现为成年后的劣势。但是,如果父母和教育者加以良好的诱导,给孩子机会和环境锻炼其劣势,应该会有很大帮助的,毕竟这另一能力也存在于孩子的基因中,只是发掘会比较晚,教育工作比较难,而且技巧性更强,对教育者的耐力和能力是更大的考验。现在我在阿宝不看书或者有点无所事事的时候,就给她逻辑玩具和练习,平常生活中也注意培养她相关的习惯,并努力把逻辑能力方面的事情说得更有趣。阿宝现在也终于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和完美敏感期,比很多孩子晚了一年。但是看到她自己收拾玩具,把东西配对放好,真是个能干的孩子!虽然有早有晚,我觉得这也不差多少。现在想来,我爸爸对我进行了这样的训练,比如,给我很多抽屉,要我分门别类的放好自己的东西,做标签,并告诉我,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抽屉的柜子,作任何事,想任何问题,都要用想象抽屉的方法(所以,我说话喜欢数一二三怎么样)。而且我要刷全家的鞋子,让我注意做事情的细节和完整性。。。事实上,现在我的工作是理科的,我在工作中也是非常理性和有逻辑性的人。
这说的可能跟你的理解并无冲突?我认为两种能力有先天的优劣之分,但是后天的培养应有勤能补拙之功,
just my two cents,望做引玉之砖。
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看了楼主的贴,倒勾起了我自己的一些早年的经验,楼主的这种记忆方法我真的很熟悉,我也是用的这种方法,但是,我与楼主不同的是,我可能是用此方法最低等的一级,我记得每次考历史、地理或是政治时,做题目时,我的脑子里就是一本书,一般这题的原文在什么地方,我的脑海里就会翻到那一页的那一行,然后做出来,我记得我那时还常常跟人说起,我说我好奇怪,每次记的东西在我脑子里就是它在书的什么地方,现在看来,也是像照相一样以图面的形式储入脑海,而不是以文本的形式,所以这种东西真的像电脑一样,记的东西不是自己真正的东西,不可以修改,不可以自如地运用,而有些理解了的东西,就像文本一样,可以随便折开,修改,运用起来。而且我也是,考完后就基本忘光光了,现在我回想那些历史的东西,只记得书本的模样,书里的东西,早就是一张一张的白纸了。
我不像楼主,我的阅读能力很差,我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入脑海,就像慢速扫描一样,然后在考试时,就在脑海中把书打开,回忆这个题目在书中那一页那一行会有答案。
我文科好一些,数学也很差,不知是启蒙不好还是别的,我爸爸小时也就喜欢让我背背唐诗,数学就没教什么,所以我的数学差到读高中时,做小学的应用题还做不了,但我幸运的是,高考没考数学,我才挤进了大学里。
我自己觉得自己也有预知能力,不知是预知还是我有能力让事情那样发展,每次我想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但发生的情况与我想的不太一样,但或多或少本质是那样的,比如说,我怀孕时,不用b超,我直觉就是一个男孩子,毫无疑问,生下时,医生告诉我是个男孩子,我没一点惊喜,当然我是很高兴的。再比如,在我上班经过的一个地方,是一个旧厂房,我总想着,我有钱了,一定在这建个漂亮的大型超市,呵呵,现在沃尔玛就建在我想的地方,连建筑的外形都与我心目中想的自己的超市形状是一样的。有时,我还能知道某些人的下场,几年后他们的情形我当初早就知道了,具体与我想的不一样,但是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我以前还说过,我与儿子也是这样,刚生出来,婴儿呼吸不平稳,有时会停下来,然后自己再恢复,每次儿子呼吸停下为,我一定能感知得到,我也会看着他,不由自己地摒住呼吸,直到他恢复后我自己才能顺畅地呼吸,我问他爸爸有没有这种感觉,他爸爸说从没有过。
我情商还可以,但与人打交道这方面很弱,多半我喜欢沉静地自己的世界中,我想,像我这样的人,应该都是这样吧,书生气还是很浓的。
我的智力是非常平平的,这个我知道,我读书的能力很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但我喜欢读电子书,呵呵,这个我很快,新浪上面的连载书籍,我一般花两个小时可以读一本,我的鼠标滑轮会不停地往下翻,不过很小的细节我并不记得,但故事大意我还是都知道的,但没有了那种像书本一页页的感觉,只是知道了小说的意思。这种能力,我觉得自己是后天练成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快,那天无意看了大s的美容大王,说是脱销了,所以在网上找了部电子书看,半个小时全看完了,里面说的我都知道了,如果现在问我大s是如何保养头发的,用几把梳子,我都记得,不知这是不是一种速读的能力,呵呵。
sofiemamma+-->引用:sofiemamma
我看了杜曼的方法,觉得有一点奇怪的地方,当然我并不理解杜曼的精髓。据说要给孩子看得时间短,引起孩子的兴趣。但是,阿宝喜欢的书她可能要求我一次念上10遍,她自己能背了也要念,一本新书,她要求念上好些天。她会在几天时间里从完全背诵书,到有意地模仿运用书中的词语,到
最后无意识地运用新的词语,使新词语成为自己的语言成分。我觉得这是她的天性,我不愿意违背她的意愿----但这跟杜曼的理论不符吗?
sofiemamma+-->引用:sofiemamma 据说我小时候是10个月左右开始说话的。大概属于早的了。阿宝是6个月开始有意识地说不,但是叫人是满了9个月后的三天。阿宝属于说话算早的了,但我见过好几个比她更早的孩子。所以,我估计她也就是中等偏上水平。我觉得挺好的,我就不希望阿宝成为智力上的人尖子,那对于以后的人生没有多大意思。她的快乐和健康是我的目标。 阿宝的记忆和图形推理能力应该还好。比如作逻辑狗的图形画册1,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做已知正面找反面的图形,都不错。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正面可以推测出反面的样子,需要一定推测和空间想象力。阿宝不认字,但可以整本背诵她的书,每天我给她念书和她自己看书的时间超过两小时。 我看了杜曼的方法,觉得有一点奇怪的地方,当然我并不理解杜曼的精髓。据说要给孩子看得时间短,引起孩子的兴趣。但是,阿宝喜欢的书她可能要求我一次念上10遍,她自己能背了也要念,一本新书,她要求念上好些天。她会在几天时间里从完全背诵书,到有意地模仿运用书中的词语,到最后无意识地运用新的词语,使新词语成为自己的语言成分。我觉得这是她的天性,我不愿意违背她的意愿----但这跟杜曼的理论不符吗?
tqangel+-->引用:tqangel 真的会这样吗?我儿子很会说话,但他对数字不感兴趣,能背很多唐诗宋词,他这样属于什么状况呢?请赐教!谢谢!
dyly+-->引用:dyly doman方法这样训练后,孩子会很容易自己读书并且大量快速的记忆,我估计他们没有兴趣让妈妈给读书了吧!另外这样的孩子就像你一样,一眼就看一页,正是想知道情节时,慢了孩子当然没兴趣的。我倒觉的阿宝这样的读书会更好,她再慢慢吸收,思考融会。
不过2岁的孩子,每天2小时读书会不会太多了?我觉得平衡最重要,读书,运动,动手操作,语言和人交往等等都得均衡发展。家长一旦发现哪个偏了,得赶快想办法纠偏。
tqangel+-->引用:tqangel 真的会这样吗?我儿子很会说话,但他对数字不感兴趣,能背很多唐诗宋词,他这样属于什么状况呢?请赐教!谢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