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原创】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23 23:02
标题: 【原创】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一)
    一个很亮的口号:“数字奥运,数字北京”,引领了很多时髦的数字化名词,什么“数字化时代”、“数字保安”,“数字农业”,“数字城市”…,太多了,以至于“数字中国”、“数字地球”…。但是这里的“数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想就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基础水平来讲,多数人对所谓“数字”的理解是不够的。虽然开题讨论的是儿童数字化思维方法训练,但是作为我们同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不断的学习,真正的理解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什么。与孩子一起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这个话题另一侧面。
    上面所说的“数字”应该属于信息化的“数字”,俗一点讲就是计算机中的数字。计算机中的数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有区别吗?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38 进行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24 06:07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二)
    远古的人们用石头来计算捕获的猎物,石头就是他们的计算工具。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是手指,英语单词“Digit”既表示“手指”又表示“整数数字”;而中国古人常用“结绳”来帮助记事,“结绳”当然也可以充当计算工具。石头、手指、绳子……,这些都是古人用过的“计算机”。
    从婴儿到幼儿,幼儿到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抽象概念的建立很多都是借助于手的动作完成的,尤其是数字。通常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方法并不适合所谓的“数字化”意识,造成的一些思维习惯给进一步学习“数字化”思维方法带来障碍,觉得“数字化”思维方法太深奥。其实“数字化”思维方法比传统的数学方法要简单多,方便的多,更符合现代信息化的运用,也和传统的数学方法没有任何矛盾,只是大家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方法教孩子,形成了继承性。
    成人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定式,相对“高级化”,而对于计算机中的“低级化”思维方式反而不太能适应,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家长和幼教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让自己的思维靠近“低级化”,靠近计算机,靠近孩子。哈哈!!
    把自己的头脑变的更“简单”一些!!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39 进行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24 21:19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三)
    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从开始就建立“数字化”意识?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数学训练方法没有根本区别,也是从手指开始,不过就是要引导孩子用手指表达的数字与计算机中的数字相对应。作为家长和幼教老师始终要围绕孩子未来应用更多的是计算机。把开始学的“数字”与计算机中的数字等同,世界的万物都可以用数字来描绘,比如文字、颜色、声音…。这点作为成人也需要一个训练过程才能理解,而且孩子的理解很可能和成人同步,甚至于超前。
    幼儿抽象思维概念的建立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工具,而“数字化”思维训练的工具就是手指和算盘,加上孩子日常生活中吃的、玩的东西。当然在孩子对计算机具备一定操作的能力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算简单数字与手指及算盘对应关系。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39 进行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25 12:12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四)
    开始当爸爸、妈妈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孩子怎么连吃奶都那么费劲?从小到大,什么不是通过训练和学习才掌握的啊。孩子刚出生时大多数尝试都靠的是嘴和唇。在带养孩子艰苦的过程中,好像觉得学会手的运用过程是那么的漫长。等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早的学会数数和计数。这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人类文明其实也是从这里开始,慢慢发展到文字语言。大家教孩子数数基本上都是借助手指来训练。一般都是用孩子喜欢吃得东西,以小于五的个数开始训练,拿等同数量苹果之类的东西和手指建立等同数字关系。
    一旦突破六,孩子就要从一个直观思维转变为相对抽象思维,因为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用一只手的五指进行训练的。要么用另一只手把大于五的数进行累计,或者以传统习惯的图案表示法把后面的数字灌输给幼儿。“六”在手形上的表示用了一个中文“六”的倒挂图形。这个对孩子理解就有个过程。按照我们平常的习惯,一只手只能从一表达到九,想想其它几个数字用的是什么图案呢?有没有办法表示更大的数?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40 进行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26 10:03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五)
    让孩子突破从五到六的表示方法的界限,在孩子心中就有了数和图案对应关系的概念。“六”和其它的数表示方法有点不同,表达方式没有相对应的数量关系,仅仅是与数量对应的一个图案记号。如果理解了这个道理,就应该和孩子讲清楚这些习惯的图案记号不止这一种,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这里就是我们成人也需要学习的表示方法。
    一般我们用左手表示数字,右手和孩子比划,那么我们规定,面朝观者(可以是自己)左手从右边数的第一个手指(一般是小指)伸直是1。那我们用从右边数第二个手指(一般是无名指)伸直表示2可以吗?太可以了!对从孩子某种意义上讲比五变换到六更容易理解。那3如何表示呢?就规定用伸直右边两个手指表示。那孩子会问“那4怎么办?”,就用伸直右边数第三个手指(中指)表示,先记住这四个数的表示法。至于道理慢慢给孩子讲,大人和孩子也一起学。
    下面就会学到5如何表示了,4到5不是就加上个1,可以把前面学过4的表示加上1,就是5,那么就是小拇指和中指伸直。让孩子记住哦!!
    现在我们应该自己储备一点知识,留着给孩子拽啊,不然孩子成长很快的,问的问题会超前呢!
    其实我们刚才给孩子训练的数字表示方法就是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法!!下面我把二进制表示和十进制的关系对应表列出,至于和手指的关系,伸出就是1,弯曲就是0。
      手指表示    十进制
     
        00000       0
        00001       1
        00010       2
        00011       3
        00100       4
        00101       5
       ……
现在应该能知道一只手可以表示多少个数了吧?快来自由发言!!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40 进行编辑...
作者: 灿妈咪    时间: 2005-6-26 10:21
很有创意,谢谢分享!07
作者: 爱儿子的老爸    时间: 2005-6-27 13:05
先支持一下07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27 18:13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六)
    话题到这里,还是先进行数字化思维训练有没有必要的讨论。大多数人可能还不理解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数字化训练。等孩子长大了根据社会发展的条件自然会学到的。可是按现在的信息化推进速度,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心里和知识准备以应付信息化需求。现在的孩子受教育条件的影响,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创新型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无条件的为越过高考的龙门全力以赴。孩子在小学五年级以前才有可能去学额外的创新型知识,当然包括“数字化”思维方法。
    说到“数字化”思维方法离不开二进制,二进位制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计数方式之一。生活中对二进制的掌握与运用,只须有一定的同异判别能力即可,对智力水平的要求比十进制低得多。不能因为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二进制逻辑最简单、最基本的特性而将它神秘化。“数字化”意识主要以二进制逻辑为依据,符合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对立统一基本规律。建立好“数字化”思维逻辑在以后更加强孩子对其它门科的理解和深入。
    “数字化”思维方法归根到底还是计算机数学,计算机数学最根本既是整数数学,而整数数学是以小学二年级以前数学为基础的,孩子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接触最多的计算机结合起来会增加孩子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更认识到数学对今后的重要。
    中国古代算术,通过语言描述完成解题过程的方法,称作“术”。用文字语言的标识,表明算法过程,从现代人的角度看那时的算术应该是“算语”。现代计算机编程所追求的境界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出算法让计算机去完成。所以孩子在建立“数字化”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借用语言文字描述算法也给语文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41 进行编辑...
作者: 用心才会赢    时间: 2005-6-28 11:12
个人感觉,不可取。与现行数学教育体系不符合。
作者: 我爱车车    时间: 2005-6-28 15:02
学习中,谢谢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28 20:49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6-30 22:22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七)
    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是无比的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以拼音为例,拼音字母那么简单一个方法,可以使汉字的识字效率提高很多倍。“数字化”思维意识也会如此,会有一些很好的方法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而不是把“数字化”思维意识作为一种神秘莫测的魔术师道具束之高阁。
    一个教育教学方法会极大的带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中国人刚刚开始利用拼音字母实现认字的教学时,私塾的先生一定会觉得用那么怪怪的符号掺和在汉字中间真难以让人接受,没有想到简简单单的拼音字母给中国扫盲和及文字的普及起了那么大的作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把语文教育的年龄提前了好几年,不仅如此,也降低了识字教学的难度,这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信息技术教育也会这样,虽然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教学方法仍然在探索之中,但一定会有一些很好的方法,很快的让孩子把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根深蒂固的植入在自己的头脑中,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能够把物理世界的内容抽象成数字化的模型,从而减少数字化推进的弯路,推进人类文明进程!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13:26 进行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1 22:42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八) 计算机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玩具和教具,记得曾经把幼小女儿放在高凳子上,让她玩拼图英语训练游戏,玩着,玩着,孩子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原来是注意力太集中,把凳子都尿湿了。以后的孩子从小就与计算机为伍,也包括数数开始。数数从另一个角度就是加1的加法。你可以取一些花生米或围棋子让孩子一边数,一边的用最简单的方法在计算机中数数的概念,也就是加1。 通过一个汉语编程的编译器[attach]58435[/attach] ,具体下载的方法在信息技术版: 《送孩子一个计算机模型,拆开WINDOWS神秘窗户!!》 http://webquest.com.cn/forum/dispbbs.as...2&star=1&page=1 中有介绍,或在群中找朋友相互传一下。或者从文刀老师个人网站下载: http://liugong.8866.org:3000/ 也可与本人联系QQ305869862。这个编译器是编写计算机程序工具,孩子也可以借助这个工具进行数数和加1的练习。 我们成人还是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要学会用工具和幼儿一起数数。 首先我们要准备数数的工具,就是汉语编程编译器,很少几个文件就可以使用了: WIN32CHP.dll WIN32CHP.exe Wincon.dll Ckernel.ovl 有了上面几个文件就可以做第一步。把这四个文件拷贝在一个文件夹,然后点击WIN32CHP.exe会出现一个编译器的窗口,出来的内容是: Windows(9x,Me,NT,2K) 32位汉语编程系统 Ver 2.03 …… …… Win API常量:10,895 如果你看到的内容和上面一样,就可以在里面键入一个回车,那么屏幕上就会显示: ★ 然后你可以点击第四菜单栏“查看(D)”的第一项“开关数摞窗口”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图案: 图1 不过这里的图案为了贴图已经做了调整。把光标置到编译器中,然后在里面敲一个1,然后跟着一个<回车>,也就是说,输入一个1。这时候你可以看到有一个1在三个窗口中分别出现。然后再输入一个1。这样另一个1就摞放在前面的1的上面。就如同上图所示。 完成这一步后,你可以在编译器中输入一个“+”号,注意要半角的哦。这时候,三个窗口中的两个1都被相加,但是三个窗口中的显示是不一样的。左边的两个和我们平时数数一样,而右边的一个变成了10,如图2所示: 图2 就如同前面我们手指表示二进制一样。对于孩子训练,则可以把参与计算的物品与这里面的数字相对应。这步做完之后,你还继续往编译器里面输入一个1,结果则会如图3所示: 图3 有了结果后,可以继续让孩子观察,不过我们大人也同样要注意观察呀,从这里可以看到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关系呢!!然后再继续输入一个“+”号。结果如图4: 图4 这样重复的进行,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孩子,多多的去做,多多观察结果才是重要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孩子和我们自己懂得:所谓的数就是“一堆同类东西”,人们把它抽象为一个数,只是一种表达,习惯中我们把它标识为一个图案及发音。 在计算机中用一个电平高低表示1、0,其实电平的高低也是人规定的东西,就像我们规定的“上下”在眼球里却是反相,是大脑把“上下”抽象了反相的标识。 大家要反复的进行练习,看看三个窗口之间有何区别?对于孩子只要理解数,而对于成人,要理解计算机中的数,所谓的“数字化”思维意识,就从这里开始,把万物都想象为计算机可以表示的数。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6-04-19 14:17 进行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2 20:05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九)
    通过上一讲的训练,你会发现,三个数摞窗口中有一个是十六进制窗口,所谓十六进制也就是说逢十也不能进位,既然不进位,那么从0~9的图案都已经被用掉了,如何区分十以上的数字呢?那只好拿我们平时最常用和最常见的符号代替吧!!就用A,B,C,D,E,F分别表示10,11,12,13,14,15。够了,到十六就可以进位。为了让一位数在大于十的时候不进位,就用英文字母接续表示后面的数字,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整个拉郎配!太不习惯了吧?
    为什么要用十六进制呢?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二进制最符合一分为二的事物基本规律,在生活和计算机中用途最广。可是用二进制表示一个数字,所占的篇幅太宽。用十进制又不易看清楚具体数字的结构。恰恰用十六进制可以把4位的二进制和1位的十六进制对应。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具体数字的结构关系,哪一位是什么状态。这点很重要,对于一个孩子以后的“数字”生涯中,具备这样的基础思维意识,会加强孩子对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即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和否定只否定。
    由于4位二进制相当于1位十六进制,这样我们用手指表示二进制数字的时候往往只需要用到四个手指,而把拇指排除在外。有了查看数摞的工具,让孩子把两只手的8个手指(拇指除外)和数摞上的数字建立对应的关系,养成用8个手指表示一个数的习惯。
    自由发言吧!!8个手指能表示多大的数?这么大的数适合多大的孩子去认识?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13:28 进行编辑...
作者: uuu235    时间: 2005-7-3 18:31
06
5个手指------从0~31,共32个
8个手指------从0~255,共256个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4 21:27
uuu235+-->引用:uuu23506 5个手指------从0~31,共32个
8个手指------从0~255,共256个
恭喜!恭喜!有心人,答对有奖!哈哈,我不是版主!!
作者: qqoo    时间: 2005-7-5 13:07
5个手指------从0~31,共32个
8个手指------从0~255,共256个
06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5 16:45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十)
    从事过一些网页制作之类软件操作的都需要使用《颜色代码》,当看到《颜色代码》里面有那么多的码子,叫人看了立马晕倒!!其实如果数字化思维意识训练到这里,按照这个幼儿园的水平就可以揭开“颜色代码”神秘的面纱了。我们知道五彩缤纷的世界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红(red)、绿(green)、蓝(blue)组成。看看颜色代码最前面的部分:
          1 白色      #FFFFFF     
          2 红色      #FF0000     
          3 绿色      #00FF00   
          4 蓝色      #0000FF  
从中找找规律吧!!
    这完全是一种十六进制的数字组合,两位的十六进制数就是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组合,一个8位二进制数是两个4位组合,4位二进制相当于一只手的四指。一个颜色代码,最低的8位是蓝色部分,中间8位是绿色部分,最高的8位是红色部分,共24位。一个八位数有256个状态0~255,十六进制0~FF,用一双手的8个指头表示单色代码,就可以把这个8位的数字看成一个具有255个刻度调颜料量杯,里面盛一定数量的单色的颜料。所以纯红色就是#FF 00 00,纯绿色就是#00 FF 00,纯蓝色就是#00 00 FF(这里加上分界空格只是提醒注意)。再把这些单色的颜料掺和在一起,就形成了调好的新颜色。想想几双手可以表示一个颜色的代码呢?
    有心人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颜色代码,认识一下代表颜色的数字!!让孩子也观察一下代表颜色数字的规律。这也是建立“数字化”思维的一个起步。
    下面是一个《颜色代码全集》的网页,大家可以根据本贴查看规律:
    http://ah88.99927.com/index_3.asp?xxpxd...5&xxpxccc=45870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13:29 进行编辑...
作者: 爱儿子的老爸    时间: 2005-7-7 22:02
先保存下来慢慢看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11 17:25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十一)
    不着调话题拽到这里真是找不到调了,真想找点着调的话题。反正现在大家都上网,都用计算机,我们平常口口声声的提到计算机什么配置。开口就来的是:128M、20G等等,那我们今天就拿手指说话吧!!
    你知道上面的128M、20G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给孩子比划清楚吗?呵呵,又不着调了!要给孩子讲这个?我们现在提到计算机,无疑都是指的“数字”计算机。当然也有非“数字”计算机,这里暂且不提。数字计算机里面最基本的数字单位,就是位,英文bit,就是这个最基本的数字单位组成更大的数字,和我们手指一样。一般情况下都是按2的倍数来增长的。如2位、4位、8位…。而一个8位的数字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字节,英文byte。 因为字节不大不小,正好可以保存256个数字状态。所以就把字节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不过这个基本单元现在很难说是不大不小了,应该是嫌小了一点。
    让幼儿园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双手,每个人手指的伸曲状态不一样,这些孩子按顺序排列,我们给每个孩子一个顺序的编号,就像房门号,那这些房门号中的保存的数字视孩子8个手指状态而定。这就是存储地址的概念,一个地址保存一个字节内容。计算机中有很多很多存储单元,为了缩短表示存储地址数字的幅宽,我们把:
    1K=1000
    1M=1KK=1000000
    1G=1KM=1000000000
而计算机配置存储指标给的数值都是大概齐,不那么准确。1G就是十亿双手才能表示的内容!
    也许孩子这时候会问:计算机中的数有没有头?也就是说数字大了怎么办?这个概念太重要了,计算机中的数字就是有“头”的。地址也是有“头”的。不管你用多少位,多大的地址空间,都有一个尽“头”。要让孩子养成记住几个段的数字“尽头”的值是多少,大了记不住,字节段一定可以记住的。
    把常用的数字“长度”的规定可以告诉孩子:
          8位═1字节═1byte
         16位═1字  ═1word
         32位═1双字═1dword
那么一个“字(WORD)”就要占据两个字节的空间,一个“双字”占用4个字节的空间。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13:32 进行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14 10:41
大家看看这个贴子怎么了?
作者: shuhuan    时间: 2005-7-14 11:05
dinging
作者: shuhuan    时间: 2005-7-15 03:53
meiyou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17 19:17
版主怎么不出来发表意见啊,这个贴子能不能恢复?应该怎样处理?
作者: xiaoxueqiu2008    时间: 2005-7-18 18:32
好东东!!!谢!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18 23:12
难道我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贴子?555555!!怎么没有人告诉我怎么回事儿啊?郁闷!!
作者: p_q_f    时间: 2005-7-18 23:46
xiexi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19 13:34
论坛变动后我自己一直看不到自己的贴子,最后只好把贴子重新编辑了,并开始继续讨论这个主题。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7-22 23:33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十二)
    前面我们一直强调用手指进行“数字化”思维训练,把计算机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做了分析,但是对于比较大的数用手指表达就不够了,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从多个角度去认识数字,家长和幼教应该借助最方便,最直观的工具让孩子走进“数字化”。现在我们学会了用手指表示二进制,二进制又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十六进制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算盘这个简单直观的工具来训练“数字化”思维意识。
    又不着调了吧?我们用的算盘明明就是以十进制表示的,如何能与计算机中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对应以起来?其实中国近代史上一直沿用了十六两和十六寸,等十六进制量度关系,在算盘上也有所体现,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教课书上把算盘最上面的一排珠子叫顶珠,最下面的一排叫底珠,解释是一般没有用处。
    那为什么算盘上要安这两排珠子呢?道理就不想继续讲了,反正花点功夫来数数,和手指一样把七个算盘珠子都用上,看看一排珠子一共能数到多少?到多大就只好进位了?下面的算盘图案就是让一排珠子表示一个数。
    算盘图
从0开始数,一直到不能递增为止,正好数到15,也就是十六进制F。仔细想想,其实算盘一排表示的数字可以相对应于我们四个手指表示数字。这样对应起来,对孩子进行游戏和训练,这对于未来孩子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解和运用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把计算机中无形的信息从儿时就以有形化的形式刻在脑子里。
    手指图
    当然我们的家长和幼教也在这个训练中得到学习和提高。5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个巴掌大的小算盘,走到哪里都可以带着孩子用多种数制数数,不要以为自己不习惯十六进制和二进制,就认为孩子不可能懂,其实对于开始接受数制的时候,孩子可能比成人障碍更小。
    下面插入一个更不着调了话题,在学习十六进制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对中国历史上采用十六进制的量度单位做一些了解,尤其是现实中遇到的一些词语的正确使用。比如成语:“半斤八两”是描述两个对象水平相等的概念,而不是相差三两,高低“差不多”。我们成年人没准也会在字面上错误理解为“差不多”。
    算盘与计算机中的数据关系,两根算盘珠代表一个字节,一个地址可以由两根算盘珠表示里面的内容。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22 23:38 进行编辑...
作者: kingdom141    时间: 2005-7-26 15:11
对孩子还是顺其自然好,我的观点
作者: playboy999    时间: 2005-8-2 00:11
thank you
作者: 李淑杰    时间: 2005-8-2 09:45
个人感觉,不可取。与现行数学教育体系不符合。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8-8 14:22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十二)
    六岁的孩子学会背诵乘法口诀没有问题,却不一定知道口诀的含义。乘法不一定懂,但是两个同样的数相加,一般都可以算出来。通过数数,用手指表示二进制,反复训练,记住是没有问题的。孩子自己也会去找这里面的规律,当从右边开始每次只伸出一个手指,会发现左边手指代表的数正好是右边手指代表的数两个相加的结果。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两倍。具体规律是1,2,4,8…。如果多个手指伸出,那就将几个伸出的手指代表的数值连续的加在一起,就得到这个数的十进制表示法。二进制和十六进制转换一下就能算出来。
    一个手指代表的二进制某位的一个值被称为位“权值”。就是这位如果为1,在不管其它位的前提下,其数值的十进制大小就是这位的权值,孩子能记住这个概念就可以了,相反,家长和幼教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和了解,懂得权的概念。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8-11 18:27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十三)
    本讨论一口气给孩子和大人写了那么多,越写越是不着调,所以应该好好的调一下音准。把看似离谱的东东规整一下,听听还着调不?
    虽然这里讲的是学龄前孩子的“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其实更多的是写给家长和幼教的。因为学龄前的孩子更注重的是灌输,而我们家长和孩子如果不懂得“数字化”基本原理,没有认识其未来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就不可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打下“数字化”意识的基础。另外做为家长和幼教,把所谓的“数字化”思维意识看得过于神秘,畏惧“数字化”的“来头”,也不可能让孩子轻易的把“数字化”营养摄入到自己的骨子里。
    其实只要弄懂本讨论中的几张图,以及它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有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基础。也许你需要一段时间的“数字化”习惯转变,但是对与学龄前幼儿,这个训练过程要跨越近两年的时间。尝试把本贴中出现的图片关系颠倒一下:
<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7945&u=72311&extension=jpg&attach=1122046687.jpg&filename=]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7.jpg&filename=[/url]十六进制算盘.jpg&attachpath=7/2/3/1/1"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7943&u=72311&extension=jpg&attach=1122046557.jpg&filename=]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7.jpg&filename=[/url]手指二进制中图.jpg&attachpath=7/2/3/1/1"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再下载训练软件,通过下面图片的方法:
<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5514&u=72311&extension=jpg&attach=post-3f93ac4bb090ee563bc375cb65e3f486.attach&filename=]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ttach&filename=[/url]数摞操作1.jpg&attachpath=7/2/3/1/1"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5515&u=72311&extension=jpg&attach=post-0db81c2c7503e6cdd8659726cd29d0a3.attach&filename=]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ttach&filename=[/url]数摞2.jpg&attachpath=7/2/3/1/1"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5516&u=72311&extension=jpg&attach=post-9a4f32ff107acb04cbd3e42535bf890e.attach&filename=数摞3.jpg&attachpath=7/2/3/1/1"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5517&u=72311&extension=jpg&attach=post-ccc3f7d39f83a0e42d360d1201366325.attach&filename=]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id=2...ttach&filename=[/url]数摞4.jpg&attachpath=7/2/3/1/1"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自我训练训练,再把颜色代码的例子看看,就尝到“数字化”的甜头。弄清楚字节和地址的概念就不难了。把这些搞明白了也就打下了“数字化”思维意识的基础。
    记住给孩子准备好这几个训练的工具:手指、算盘和编译器。和孩子一起玩,一定能体会到乐趣的!!
    孩子到6周岁就可以去玩我在钟声论坛信息技术版的“计算机模型”:
《送孩子一个计算机模型,拆开WINDOWS神秘窗户!!》
http://webquest.com.cn/forum/dispbbs.as...&ID=4394&page=1
    虽然不着调在此班门弄斧,编造出这么不着调的东东,如果你从事过教育起码有一点会相信,不着调尝试过这样训练的全部过程,这点我也很自信!!其实我是在讲我女儿成长的故事,我后悔没能够像本版的“兔崽子”、“川雨”和“新月”让大家同步的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喜悦。现在我女儿已经三年级,编写的程序学校老师都在用。茶余饭后竟然和我侃“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是啊,这就是“数字化”的根本!!可是这些方法总不能跟着我进入棺材,将来出土的时候也无法考证啊!只有回忆回忆,加以整理,向“兔崽子”、“川雨”、“新月”学习,把这个方法奉献给社会!!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8-13 12:03 进行编辑...
作者: 知心碗    时间: 2005-8-11 18:30
先收藏,慢慢了解.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8-13 12:12
图片已经重新编辑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8-29 17:50
文盲与“数字盲”
    如此一门心思去渲染《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是生活中一件事真实生活故事所引发。望大家能理解《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的意义!!
    解放前有很多文盲,一点都不奇怪。解放后随着扫盲活动的开展及拼音字母的推广,文盲很少见了。不过我还真的遇到过一个“一”字不识的文盲。这孩子名叫高爱文,名字取的很好,托关系进了汽车修理单位工作,修理汽车技术性非常的强,需要读很多技术书籍,当然读书对这孩子是不可能的啦,不过这孩子不笨,你细心的教他汽车修理的操作,他也能学会,当然是一些比较粗的修理操作。
    后来上级把这孩子分给我,我想既然让我管理,就行行好,教他点文化吧,这个也不难!!我找他谈了一次心,跟他说以后跟我学点文化好不好?他也答应了。我说你就从认字开始,先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我取一张纸,在上面写上“高爱文”三个字,让他回去好好的练习,过几天检查。
    三天后我找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他把我给他的字样拿出来,照样开始“画”“高爱文”三个字,“画”完之后,我说你把底稿拿到一边,默写一下,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你不用费劲了,其实以前他们也教过我,我也认真的学了,还是没有学会。难道认一个字就那么难吗?后来我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资料,知道一个道理,学习知识是有阶段性的,属于某个阶段学的知识,如果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再学就很困难。
    这使我想起人们对“数字化”的认识,许多高才生论及“数字化”则谈虎色变,其实“数字化”对于孩子来讲,学起来根本不像大人想象的那么费劲。历史造就了那么多高才生,现在成了“数字盲”,以前人们并不用对“数字化”认识那么根本。可是未来是“数字化”社会,人们要具备“数字化”思维意识。历史上的“数字盲”应该只能作为历史,难道还要在未来的社会重演吗?


作者: zouwj    时间: 2005-9-24 13:32
我看着都觉得难,不想难为孩子了
作者: evelyny    时间: 2005-9-25 23:06
先寸下, 留着研究研究. 谢谢
作者: jinwee    时间: 2005-10-1 21:45
太好了,非常感谢!
作者: qfyyc    时间: 2005-10-30 09:53
有意思,留个记号,以后可能用到。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11-5 10:58
zouwj+2005-09-24 13:32-->引用:zouwj @ 2005-09-24 13:32 我看着都觉得难,不想难为孩子了
抱歉没有及时回复朋友的问题。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成年人总是把问题复杂化了,有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接受。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11-05 10:59 进行编辑...
作者: 常青山    时间: 2005-11-9 12:24
感觉大人学一下倒不错,呵呵。。。。孩子么,顺其自然,有兴趣就让他学,学不懂也不强灌,我想。。
作者: ssssss1    时间: 2005-12-1 12:18
刚开始觉得挺好,但是数字是抽象的东西,如果改变它的本质的话,那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很累啊!
计算只是个过程,我们为何不使用计算器等,而无谓的耗费我们人类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呢?!
作者: 不着调    时间: 2005-12-1 16:31
ssssss1+2005-12-01 12:18-->引用:ssssss1 @ 2005-12-01 12:18 刚开始觉得挺好,但是数字是抽象的东西,如果改变它的本质的话,那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很累啊!
计算只是个过程,我们为何不使用计算器等,而无谓的耗费我们人类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呢?!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二进制才是所谓数字抽象的本质。直接以数据结构的形式反应的思维方式正是最节省有限资源的最好方式。
作者: kanrhh    时间: 2005-12-10 10:57
是不是有点太难?我也要看一段时间呢
作者: liuxing    时间: 2005-12-15 08:07
感觉太难了
作者: whywh    时间: 2005-12-25 00:24
实在是累
作者: leibin    时间: 2005-12-26 19:23
有点意思
作者: avnwen888    时间: 2006-3-17 08:52
THANK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作者: wisdombaby    时间: 2006-3-17 11:02
hehe 谢谢啊,使用中
作者: linyuy    时间: 2006-6-21 14:46
先收藏再说
作者: 夏彬9900    时间: 2006-6-22 19:54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525428">对孩子还是顺其自然好,我的观点</div></td></tr></table>
作者: zhoutou    时间: 2006-6-25 09:55
有点难度!可以借鉴!谢谢!!
作者: 蝌蚪妈妈    时间: 2006-7-14 00:14
仔仔细细的看完,还是一头雾水,我这个计算机盲最怕的就是数学。不过我到赞同楼主的观念,先收藏,有时间慢慢搞懂它。多谢楼主!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