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讨论】早教的度在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Odys    时间: 2005-6-20 01:54
标题: 【讨论】早教的度在哪里?
欧认为早教是必须的,但是早教的度到底在哪里,却想不清楚最近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迷惑,发贴讨论一下

欧认为某种技能的训练显然不应该是早教的内容。早教应该是形成一个人格的基础,为今后智力发展打好基础。面对目前形形色色的早教手段,觉得简直是社会的畸形心态的缩影。面对这些,常常对早期智力开发产生厌恶的情绪。常常想,欧的BB只要做个普通人,有快乐的一生就够了。
另一方面又觉得现在的教育体制真的很糟糕。只要稍微有一点正确的教育方式,人人都能够成为所谓的天才。这个观点是刚刚看完mediocre and genius这本书得出的结论。只要有合适的教育,孩子完全能够在7岁前学完小学课程。不以改革的态度来早教完全是暴殄天物

那么,什么样的早教才算适度呢?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0 15:31
你看问题太带情绪色彩了!

<U>欧认为某种技能的训练显然不应该是早教的内容。早教应该是形成一个人格的基础,为今后智力发展打好基础。 </U> <I>只要稍微有一点正确的教育方式,人人都能够成为所谓的天才。这个观点是刚刚看完mediocre and genius这本书得出的结论。只要有合适的教育,孩子完全能够在7岁前学完小学课程。</I>

你这两个想法是很矛盾的吆!
结论是:正确合适的早教不仅是人格培养也是多项技能的培养。


<I>面对目前形形色色的早教手段,觉得简直是社会的畸形心态的缩影。</I>

这是在进一步早教发展前必然的混乱时期,改变需要国家重视,法制健全和整体专业人士及家长素质的提高。

<I>常常想,欧的BB只要做个普通人,有快乐的一生就够了。</I>
这是你的想法,不是BB的想法。每个人的本能都是追求自我实现和卓越,有成就感才会快乐幸福。所以首先养育孩子要抱着尊重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态度,提供给孩子充足合适的环境,目标是要孩子自由成长。这个环境首先就是家长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再次是适合孩子发育特点的环境,包括技能培养,比如:7个月的孩子需要独立玩积木了,需要家长给她讲故事朗诵唐诗了等等。

如何知道和适的度?

多给孩子尝试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就坚持和孩子一起共享。满足了孩子的快乐学习欲望,自然就有健康的人格。智力和人格是有关系的。孩子快乐满足,精神充沛就说明你的教育是适度的。但未必是最积极的。
作者: Odys    时间: 2005-6-20 16:01
dyly+-->引用:dyly 你看问题太带情绪色彩了!
唯一同意这句话

dyly+-->引用:dyly
你这两个想法是很矛盾的吆!
当然矛盾,不然困惑什么

dyly+-->引用:dyly
结论是:正确合适的早教不仅是人格培养也是多项技能的培养。
不敢苟同

dyly+-->引用:dyly
这是在进一步早教发展前必然的混乱时期,改变需要国家重视,法制健全和整体专业人士及家长素质的提高。
等?即使等也要看有没有等的希望啊
欧现在需要尽欧所能给bb一个好一点的教育环境。

dyly+-->引用:dyly
这是你的想法,不是BB的想法。每个人的本能都是追求自我实现和卓越,有成就感才会快乐幸福。所以首先养育孩子要抱着尊重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态度,提供给孩子充足合适的环境,目标是要孩子自由成长。这个环境首先就是家长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再次是适合孩子发育特点的环境,包括技能培养,
同样的,这也是你的想法。有成就感才会快乐幸福,这个公式太值得商榷了

dyly+-->引用:dyly
比如:7个月的孩子需要独立玩积木了,需要家长给她讲故事朗诵唐诗了等等。
方向都错了,bb需要的是引导,不是灌输


dyly+-->引用:dyly
如何知道和适的度?

。。。满足了孩子的快乐学习欲望,自然就有健康的人格。
这么简单?

dyly+-->引用:dyly
智力和人格是有关系的。孩子快乐满足,精神充沛就说明你的教育是适度的。但未必是最积极的。
现在不是有了结果来检测,而是要对形式进行估计判断作出正确的决定
作者: Odys    时间: 2005-6-20 16:14
补充点点
欧的bb2个月,对我们来说,满足BB的求知欲并不太难。至于说会多少种乐器,一眼能记忆多少东西一类的伎俩欧根本不关心。
从欧自己的情况看,要做好某一点很容易,但是要做个完整健全的人并不容易。欧现在就觉得自己人格很不完整。觉得最棘手的也在这个方面。
作者: 大风的爸爸    时间: 2005-6-20 16:34
欧觉得edu发的这个关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帖子可以作为一个尺度,努力协助孩子在童年的每一个阶段最大可能的接近他们内在的发展目标。还有蒙氏提出的关键期也可看作具体的阶段性指标,比对这些指标必须是以儿童内在发展为依据,而不是以成人的期望进度表。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0 17:38
Odys+-->引用:Odys 唯一同意这句话


当然矛盾,不然困惑什么


不敢苟同


等?即使等也要看有没有等的希望啊
欧现在需要尽欧所能给bb一个好一点的教育环境。


同样的,这也是你的想法。有成就感才会快乐幸福,这个公式太值得商榷了


方向都错了,bb需要的是引导,不是灌输



这么简单?


现在不是有了结果来检测,而是要对形式进行估计判断作出正确的决定

哎!你的每一个问题要解释回答都要写一本书。    不过不用太紧张,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体会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就可以了,不管用什么方法来教育。怀疑的就不要用。相信不用也不会给孩子损失太多。也要相信别的妈妈用了,也不会就残害孩子多少。
作者: zgl    时间: 2005-6-20 17:56
这个问题很具体却又很难说,这个度即是父母对孩子实施早教的内容、时间和强度的问题,也是某个阶段孩子接受能力的问题。 就如楼主的孩子才2个月,假如到了3翻6坐9爬爬的时候还不能同其他孩子一样翻身坐立,那么会不会产生焦虑急迫的心情,是开始更多的训练次数,帮助孩子在下个月里就实现这个能力呢,还是继续原来的侧身辅助次数,等待孩子能力的自然成长呢。 再看坛里就有一些父母早教很用心用功,每天都有充实的计划和安排,目前他们的孩子也很显出色。就这些出众的案例来说,当然也都是爱的教育、快乐教育的名义,但若说这样过度了,我想这些父母一定不认同,因为孩子确实有惊人的开发潜能,且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科学的。 孩子的成长虽然差异是很大的,但什么才算是过度早教和过度开发,恐怕既是大多父母所担心但又愿意回避的事,所以,偶以为早教的度的问题根本是父母对早教的认知态度和个人心愿的问题,早教的度在各人心中,呵呵
作者: wlj181    时间: 2005-6-20 18:25
哈,好紧张啊。05
作者: wlj181    时间: 2005-6-20 18:27
刚做爸爸妈妈是不是有些焦虑症啊?07
06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6-20 18:34
>做个完整健全的人并不容易

要求太高太高。我只要求我得女儿将来做个家庭主妇。
就这我都觉得太高了。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5-6-20 18:47
不管怎样,把这个概念传播给父母是好的,父母可以自由思考,自由选择。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博,可能性是如此之多,你怎么知道应该把孩子带去哪个方向?我想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她有资格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
带着孩子去公园,给他讲为什么花是红的,树是绿的,这是一种培养方式;但难道世界只有一种可能性吗?艺术型的孩子可能看到的是美丽的色彩,丰富的线条;喜欢科学的孩子看到的是花粉与叶脉;还有孩子更专注于自己喜悦的心情……家长们,你们又从何得知,孩子那颗小小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的开展所谓早期教育。因为这样,等于是选择了一种可能性,而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那将是对孩子这个独立个体权力的剥夺。
每个人,都是时时刻刻在成长的:性格,观念,知识,智慧,而这种成长是伴随一生的。从小就定下了单向的发展目标,在其更为重要的人生成长时期,有些早期教育却是功利,武断,和专制。
人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是无限多的,早教可以进行,但不是拔苗助长,所以我说,早教不是提前教育,度是相当难把握的,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也没有用之百遍而皆灵的方法。所以,让我们仔细观察孩子,共同探索,不断实践,跟孩子一起成长吧!
作者: Odys    时间: 2005-6-20 19:07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做个完整健全的人并不容易

要求太高太高。我只要求我得女儿将来做个家庭主妇。
就这我都觉得太高了。

不矛盾啊
一个家庭主妇,她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可能比这个家那个家的要深刻得多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0 19:10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我想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她有资格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
的确,谁都有资格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实际上是大多数人没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的开展所谓早期教育。因为这样,等于是选择了一种可能性,而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那将是对孩子这个独立个体权力的剥夺。
正如我们总是没搞清楚自己一样,我们没也很难搞清楚别人是怎么样。“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博,可能性是如此之多”,要“搞个清楚”,呵呵,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没有搞清楚之前”这个前提听起来有理,绝对有理,但实际上无法做到。选择了一种可能性,就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不选择,其实也就是一种选择,同样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这种不作为也许不能说是“对孩子独立个体权力的剥夺”,而可能是说不给种子浇水,不给种子土壤。  算了,不打文字仗了,俺明白,很多人都明白: 早教不是拨苗助长,是浇水是施肥。早教不是温室无土栽培,是阳光雨露经风见雨吸天地之精华。归根结底,早教不是你替他长,是他自己成长。 至于怎么浇水怎么施肥怎么吸天地之精华,该浇多少该施多少该吸多少,八仙过海。 ——说了等于没说。呵呵
作者: Odys    时间: 2005-6-20 19:29
受益非浅,还是让我们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去仔细体会吧
大概是manager的坏事干多了,什么事情都想要来个计划,来个目的,来个方案,成了思维惯性了
用软件企业成熟度来做个类比
软件开发方式的雏形方式是随意性非常强,几乎没有纪律约束,所谓干到哪里算哪,干成啥样算啥,因为这种智力创造活动的过程似乎是没有规律可寻的。然后就因为这些不可接受的结果和与管理相冲突的观念,就渐渐有了管理。于是就出现了第二阶段,软件生产被划分成了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审核,有结果,要受到控制。然后这种控制进一步深入,开始有了第三方监督,有了数据收集和回馈等等。于是软件从研发变成了生产。
教育很象原始阶段的软件开发,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创造性的、突发奇想的都可以。倘若哪天人类脑科学突飞猛进,对大脑解读得一清二楚,是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可以规划呢?那时人类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想象一下还真有点恐怖
作者: 玫子    时间: 2005-6-20 19:32
成长很简单,一讨论起来觉得有点复杂了,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简单而快乐!
作者: camel8765    时间: 2005-6-20 22:41
好象很有意义的话题
也许是最无聊的话题
为教育而教育,好吗
为生活而生活,好吗
也许,为快乐而快乐,作为有思维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给自己作个准则吧:自然而快乐着,让他的一切融进你温暖而幸福快乐的家,享受作为人类的幸运吧
说出自己的一种活法,接受批评。
作者: 雨cora    时间: 2005-6-20 22:48
一直也在教育着这个问题,也一直都很迷惘
七个月的孩子可以独立玩积木吗?
我的宝宝九个月了,在亲子班里老师拿来套盒,希望教她大物装小物的概念,可是她根本对这种放与拿一点兴趣也没有,倒是拿着一个盒子在手里,看了半天之后再往嘴里送,之后就扔掉了再拿一个,再研究再吃……

或许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喜欢孙瑞雪的《爱与自由》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1 01:13
[QUOTE=雨cora]倒是拿着一个盒子在手里,看了半天之后再往嘴里送,之后就扔掉了再拿一个,再研究再吃……   哈哈,我喜欢这样的孩子!
作者: wlj181    时间: 2005-6-21 04:37
太操心了反而把孩子搞坏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1 09:24
真是喜欢看大家这样的精彩谈论。顺其自然,也就是给孩子自由,同时也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我的孩子7个月,应该玩套圈了,积木了。那么就提供这些。孩子怎么玩爱不爱玩就让她自由了。但是如果环境里没有这些孩子又怎能自由呢?

所有的孩子有自己的不同兴趣发育速度。但是基本上规律是一样的,过程是一样的。这也是儿童心理学家的任务,找出孩子发育的规律。我们做家长的做到心中有数,给孩子提供,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就可以了。本身不太复杂,我们也不应有太多的担心。上一周,给孩子套圈。我套了两个她就感兴趣了,自己套,她是抓住环从空中扔,不准总是偏了,重复了三次就烦了。我就一边饶有兴致的看。她烦了就爬走去拿别的玩了。相比两周前我也给她试过,她看到我的套环熟视无睹。昨天我又拿出环来,她高兴得自己拿着先上下摇摆,再啃啃,后来就专注的套起来,几次后就会套了。我想再过几天她就可以套在自己手腕脚腕上了。

第一次给孩子太早,她的智力还没有达到。孩子就没有兴趣。第二次也太早,过多的让孩子学,孩子达不到就会有挫折感而没耐心,常此下去容易自卑没有成就感。非常赞同蒙特索利的观点,孩子有自己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给他环境尊重他信任他自由的发展就可以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1 09:57
我观察周围其它的孩子。被大人过多“呵护“总抱着的孩子就不能自己玩,专注的时间很短。这其实也是大人没有给孩子自由,剥夺了孩子发展机会,能力降低了。开始我以为那样的宝宝可能情商高,因为我女儿对人不是那么感兴趣,总是忙碌的玩她周围的东西。而那些孩子会笑着看大人,特别可爱。可昨天发生的一幕我不这样认为了。

三个孩子在我家一起。s 1岁11个月,m8个月,我女儿阅7个月。阅和往常一样玩得很专注时,s看着阅很喜欢,就凑过头去亲了一口。阅也回过头轻轻的亲了s的脸。几个妈妈就很惊奇笑着说着。m听到就爬过来抱着s要亲,s可能感觉太突兀了就躲,m还是一次一次的要亲,我们都笑的不行了。就让s也亲亲m, 最后m亲了但接着就大哭。妈妈们都说m可真热情呀!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小时就有点象m,特别喜欢和人有感情,得不到回应时很伤心的。

情商是什么?是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的能力。专注有能力的孩子自然就能吸引其他人和你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也就是一来一往的回应中,孩子给别人合适的回应,这样孩子会与人相处的自然和谐,来保持住这种了解他人内心的能力。(我认为孩子了解人内心的能力天性是非常强的)

而现在过多的关注成人而不是探索客观事物的关系时,孩子会为了要求大人的爱控制大人而有很被动,也会让性格扭曲。因为建立起强大自我能够客观自我评价是独立人格的基础。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1 10:03
linkspeed:

在培养目标上,我是这么想的。我希望我的女儿将来是一个好家庭主妇,也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有发展的能力,也有自己的社交文化兴趣,健康强健的身体...这些都不相悖。生命的那六个轮上孩子有很好的基础。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