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选择不打孩子,才会去思考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选择打会形成了惯性思维,觉得效果很好
jjhs+-->引用:jjhs 我一般是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比如罚站等希望可以代替打的效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在有其他行为,所以,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生气,这个时候找机会教育,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每次在和孩子谈到最后的时候,我总是要把他抱在怀里,和他讲一些知心的话,哄的他开心了,这个过程才结束,大家最好不要用打的方法,纸老虎才会打人哦。
引用:<<!--quote1-->我一般是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比如罚站等希望可以代替打的效果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想讲几点: 1) 不要推广一元论, 加入论坛讨论不是简单把朋友们分成打与不打的朋友, 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打的朋友都形成了惯性思维, 以打孩子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 其实来这儿的朋友水平还都过得去, 至少在社会人群上占据中上位置的, 实践打的朋友大多以打作为惩罚教育的辅助手段. 在社会互相比较, 交流密切, 又是独生子女的时代, 打在实践中很难执行的了, 我认为可以实践打主要是有或认同于"溺爱出来的孩子还不如打出来的孩子" 这样的概念. 2) "选择打会形成了惯性思维"的推论在逻辑学上有问题,, 难道选择不打会就不会形成惯性思维, 难道身边那种从来不打, 天天家里表扬, 到处有包办的自由,到了现实环境却很乖张小朋友的例子不够多吗? 3)不赞同幼年时的心灵上紧张气氛比体罚更恐怖, 当你以成人的智慧在心理层面对三岁小儿制造紧张, 如何拓展孩子心灵中阳光的一面?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的孩子. 4)我们想我们要讨论的在抛开孩子差异性的前提下,选择实践不打的孩子的父母在如何达到实现健全人格教育的目的同时而没有让孩子染上被溺爱的毛病, 选择实践打的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挨了打,受了教育, 没有伤害到亲子感情又让孩子有健全人格吧. 本人不是顶牛, 只是发表个人感受, 从小父亲对我从来不打, 母亲会在无奈时打我, 我接受过紧张气氛的整治, 也有体罚的痛苦, 我对他们都没有怨言, 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要是让我选, 我会讲有时我宁愿体罚也不要紧张气氛, 有时不爽, 宁愿选紧张气氛, 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心态吧. 回头看, 其实受他们素质的限制, 我觉得他们没有照顾到我的心理健康. 当然现在他们认为他们的教育挺牛的, 我至少还是个有用的人不是个废物吧. 我坚持"打与不打只是手段"灵活运用, "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Qmom+-->引用mom 我赞同Nikki and Felix的观点。他讲的“打”已经超越了一般人们所讲的简单地粗
暴地控制孩子的那种“打”。看了这个讨论,我自己觉得Nikki and Felix是一个对
孩子更具爱心,自己更加成熟的人。他的孩子应该不会因为被打有什么心理伤痕的。
不仅如此,我更觉得有这样的爸爸(没错吧?)两个孩子应该很快乐的。
Qmom+-->引用mom 我赞同Nikki and Felix的观点。他讲的“打”已经超越了一般人们所讲的简单地粗
暴地控制孩子的那种“打”。看了这个讨论,我自己觉得Nikki and Felix是一个对
孩子更具爱心,自己更加成熟的人。他的孩子应该不会因为被打有什么心理伤痕的。
不仅如此,我更觉得有这样的爸爸(没错吧?)两个孩子应该很快乐的。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您把我讲得太好了, 原以为只有在追悼会上才能听到对自己的称赞(长期受LP欺负). 我要把您的赞同语言裱挂两份, 一份送革命历史档案馆保存, 一份5百里快马发送太座以振日益式微的夫纲. 感动要握Qmom的手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font color="darkorange">我不太明白他讲的“打”为什么就不是粗暴的,而且是对孩子没有心理伤痕的,我讲的打就是暴力的,如果我们对于打的理解都不一样,那还辩论什么?我需要重申我们辩论的主题“打孩子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吗?是一个必要手段吗?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吗?”我的观点:打孩子不是有效手段,不是必要手段,可以有替代的办法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健康成长。如果赞同打孩子可否举个例子,什么情况下你觉得只有用打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他办法都没有打更加有效。undefined<font face="黑体">undefined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jjhs+-->引用:jjhs 这么汹啊,必须要分出什么吗,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羊妈在+-->引用:羊妈在 两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我是觉得孩子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来确认自己的自我意识.二十个月有一段时间她一直尿裤裤,刚开始我真的很生气,因为她早就会告诉大人她要尿尿,可是怪就怪怎么告诉她不对应该告诉妈妈,到时候要尿的时候,你抱她去厕所还就是不尿,可是刚出来你看她歪着小脑袋偷看你的时候就是她在做坏的尿裤子,那种坏坏的笑让我记忆很深,上网查看书找专家,确认她是到了叛逆期,我最张采用了忽视她的这种行为,一个周以后她恢复了正常.从此以后她就三两天的变着法子用她的叛逆来试着做出很多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儿.反正不管愿意不愿意,第一句话总是:"不!"只要是在安全范围之内,我只是平淡的告诉她这样做不太好,怎么样就随她,通常都是我只用眼的佘光确认她没事儿.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着急上火大惊小怪的.现在入园以后,老师反应,在园里她会纠正别的孩子的不好习惯呢,在家里叛逆的表现没被得到肯定,在她小小的心里,她也正试图确认她自己的行为规范吧.我希望每个在叛逆期的孩子和父母在这个特殊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冷静一些.那怕只是冷静一下下,别在把手打到孩子身上以后自己心里疼.教育孩子说真的不分什么国界的,不是哪国就怎么样怎么样,哪国都有细心倍致的家长哪国都有暴力教育的家长,更别说孩子怎么样才好.从尊重人格来说,每个人的成长都应该顺其自然.当然不要误解为任性妄为啊.我是说家长在足够的准备的前提下,孩子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二的前提下,引导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当引导出现问题时可以考虑惩罚,包括体罚,但应该适可而止,不应提倡到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的做法.
Qmom+-->引用mom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Nikki and Felix想和你争论的不简单是“打”还是“不打”,
而是你说的“绝对不可以打”、“无论什么情况下一次也不可以打”的极端想法。
其实对于教育孩子,很多情况下我们家长之间的分歧不是观点的对立,而是虽然持
有相同观点,但是对于度的把握上的细微差别。拿这个话题而言,我想我们大家谁
也不认为打孩子是一件好事情。而分歧点就在于,对于这样一个谁都认为不是上上
策的教子手段在使用时度的把握上。...........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我有很凶吗?我觉得我一直是对辨题,没对人吧。如果言语激励,请谅解。
jjhs+-->引用:jjhs 说实话,我对你的那个帖子感觉不咋地,但是后面引出一堆高论,令人欣喜,在此,向你和大家表示感谢,等有想法再参与大家讨论!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因为你很凶, 我不凶即使打也不粗暴了, 开玩笑的.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我想在两个层面回应雨雨点点:
1) 理论层面
反对一刀切,我坚持认为“打孩子在某些时候对某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必要手段, 在考虑客观环境的条件下是家长优先考虑的手段”
“不打论”肯定是符合现在社会潮流的相对先进的一种教育理论, 但是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形成并被大家接受的是在实践和统计学基础上产生的, 这就考虑到统计结果是正态分布的, 正态分布的两端的10%到30%就在结论中被多数的数据掩盖了, 先进的理论同样也是照顾不到少数人的, 但是孩子对父母每一个都金贵的, 好理论对个体没用再好也是白搭.
雨雨点点是“不打论”的信徒, 积极推广它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是新手还有勇气有信心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是理论的适用性的界定问题了.(挑战现成的理论就像挑战当局和即得利益一样没有好果子吃, 那个论坛里反对DOMAN的家伙已经被人们追着拍砖了, 我不赞成他的武断但是同情他, 有种啊)
2) 个体层面:
我觉得例举法没有说服力及逻辑性. 既然你说了我就就举一举, 我儿子两岁多时被我暴打过几次, 他坚持要玩开着的电风扇, 我讲得比文宣干部还要多, 并时时看住他. 有一天, 我在的时候他表现很好, 摸到边了又缩手, 然后猫与老鼠的游戏, 我在好,不在他就摸, 我警告他4次后就拿藤条重重打了一下屁股肿一块, 他哭了, 哭过后我又淳淳教育他. 意外的是他在被打以后都没有摸了, 在打后的2到3天他都主动找我坐我大腿上叫我老爸, 一副内疚的样子, 他老早忘了屁股痛, 觉得打是我一种愤怒的情绪表达主动示好, 我很意外他的表现, 但是我觉得让他在适当的时候 “吃生活”一下有效.
教育孩子是父母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培养孩子, 包括时间, 金钱, 环境及自己的教育水平等等所有资源. 我们觉得“不打论”在资源充分的理想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我怀疑雨雨点点因为他的的孩子因为是好孩子所有没有遇到资源不够的时候.
我们家的情况是时间不够用,我觉得打可以快速释放大人与孩子的情绪, 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的沟通, 算是两害取其清, 有限资源最优化. 太太她不认同, 她坚持不打孩子, 孩子也不怕她是朋友关系, 可是孩子有时脑袋像浆糊, 在回家的路上要去东玩又去西玩, 道理他们是不会跟你讲的了,孩子有时是犟牛,有一天LP身体不佳, 孩子不听话, 抱着拖着小的犟牛回家后很晚了她也不准备晚餐就躲在房间里哭不理那两个无所谓的小家伙, 她觉得实在太累了, 她的情绪都没地方释放, 我晚了点回家(8点多了)一看LP的梨花泪雨还没开口就莫名其妙地被她骂了狗血喷头(男人也不容易), 我就跟她讲为什么跟他们耗没有使用一下专政手段, 她没有回答, 等梨花散尽她恶狠狠的发话: “还是打最有效”
我倒!!!
jjhs+-->引用:jjhs 孩子打你怎么办?
我孩子有时候会挠你一下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jjhs+-->引用:jjhs 孩子打你怎么办?
我孩子有时候会挠你一下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国外有专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来体罚孩子的众多后果,跟踪分析了打屁股对孩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她认为:通过打孩子屁股,你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特别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妈妈就会打屁屁……”否则,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
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楼上的,你不过是为自己打过孩子而找到了各种各理的充分理由而矣
Qmom+-->引用mom
-----------------------------
我觉得,小孩子是用五感来认识世界的。而这个认识不仅包括正面因素,即对世界
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粗糙,什么是光滑),也包括负面因素,即对边界,规
则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烫不可以摸)。我们家q就是这样,你告诉他这个壶多
烫不要他动,他是总也记不住的。总要去摸。当他自己被烫了一次后,他记性好着
呢。就算过了几个月你再劝诱他去摸,他都不肯呢。对于小孩子而言,当他们的理
性大脑还没有够建起来时,和对孩子讲道理相比,用他们的五感让他们明白规则更
加有效。
大自然让人有痛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人体会边界的存在从而保护自己。在孩
子幼小还不能自我保护时,如果家长能合理地使用这种痛觉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规则,
认识到边界又何尝不可?打孩子和水壶烫一下孩子原本都是一样的,而问题就出在
家长是如何使用打这个手段上。是适当地使用还是滥用。
“真正的智慧是把握合适的分寸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对与错。”
jjhs+-->引用:jjhs 简单些说吧
有的时候,我儿子的愿望哪怕很小的一点愿望,或者叫任性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说:不要爷爷,不要奶奶等等,对谁都说这样的话,或者上来拍你一下,表示对你反对他意见后的一种愤怒吧。
jjhs+-->引用:jjhs 简单些说吧
有的时候,我儿子的愿望哪怕很小的一点愿望,或者叫任性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说:不要爷爷,不要奶奶等等,对谁都说这样的话,或者上来拍你一下,表示对你反对他意见后的一种愤怒吧。
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总是没有很好的办法,可能主要是大家执行的标准不同,是我们和我父母意见分歧,无法沟通的地方造成的,让孩子无法全面认识事情的重要性,和正确的表达方法。
比如,他让你帮他拼积木,你没有按着他的意思,把他惹烦了,就会这样,,,,,,,,,大家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后怎么办?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这个国外专家小组牛啊, 1938年打屁股的资料都能找出来, 国家档案纪录强, 60年 “打屁股”的案例都有, 还能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真的要请他帮我分析分析是不是我从老妈的肚子里开始就受林彪, 文革影响,幼年时又受四人帮影响所以到现在坚持认为坚持认为“打孩子在某些时候对某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必要手段, 在考虑客观环境的条件下是家长优先考虑的手段”. ..
本人与三无缘招子放亮点+-->引用:本人与三无缘招子放亮点 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
独孤求败+-->引用:独孤求败 [/COLOR]
楼上的, 你是身在山门找不到菩萨, 要没有看的
zyao+-->引用:zyao .....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的毛病.....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家长勤快, 孩子就经常懒惰因为家长包办了, 家长奋斗孩子享受, 老子英雄孩子狗熊的在现代社会还不少, 当然先天优良基因遗传的例外.
zyao+-->引用:zyao 这种勤快是过了头的勤快,不动脑筋的勤快,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剥夺了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
这种奋斗是无奈的奋斗,只顾眼前的名和利,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孩子要啥有啥,还有什么奋斗头。
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身上有的,无论好还是坏,你不能否认都是抚养他的大人给的,连这一点都不肯承认的话,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的。
zyao+-->引用:zyao 估计那些老板是没有兴趣听这些关于打与不打的讨论的
dyly+-->引用:dyly 2岁到4岁孩子是秩序敏感期,所以孩子会因为下地铁的顺序不对而大哭大闹,常常有大人觉得糊涂脑子的时候。也常常有占有别人的东西可是却不给别的小朋友动自己玩具的“小气“。如果我们知道了这点,可能就不会责怪孩子的苯脑瓜和无理取闹。就不会让自己情绪败坏。
大人能做什么来帮助孩子?我还没完全想好,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个不能接受的改变和适应突然来临正苦恼哭泣时候,别人不但不能理解,却反倒打我们一顿,我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呀?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当时的情绪,首先要同情孩子。这么大的孩子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而且都是无法和人交流,无人能够帮助的问题,孩子其实真的很可怜。我们院子里的两个小男孩就是这样的,总被姥姥呵斥,也总被妈妈责怪为“独“。挺为小人儿难受的。也许我们拥抱着孩子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他此时的愤怒,和他们分享一下我们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可是现在爸爸着急不能再去下一次地铁等,孩子自己会平静下来。我用过这样的方法和邻居小朋友,他眼泪没干但是没有声音了。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也和大人一样,要么发泄出去,要么得到别人的安抚。小孩子都不愿接受大人的说教但是喜欢大人的分享。
小孩子的控制能力还很弱,因为前额叶还没发育好。所以总会有一些自由过度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要帮助他们掌握改变,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就是不要强化。他再用鳄鱼泪或者大声喊叫,所有人都不要理睬。得不到注意,无法控制大人,孩子自己就会反省了。有时候惩罚时用关禁闭的方法或者禁止他玩最感兴趣的事情,也许会有效果。关到卫生间半小时,当然前提是他对卫生间不感兴趣,别是他在里面玩水不亦乐乎。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用不许我出去找小朋友玩来惩罚我,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静下来就会明白妈妈的辛苦了。
非常赞同让孩子自己体会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安全的探险。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能力,如果总是禁止警告他不要做这个不做那个,他的好奇心会更强,反而更危险。而且孩子也会更叛逆。要摸电扇就开小一点让他快速摸感觉到疼,并且用小电扇模型给孩子玩,孩子感兴趣为什么它会转,引导他自己拆卸安装,也许就培养一个小发明家呢!
小宝宝属于热烈兴奋,情感外露的就会禁不住去打妈妈。我赞成Nikke的做法,让他感同身受妈妈的体会,学会别的表达情感的方法。猜测很可能Nikke家里人也属于很热烈的。![]()
对孩子树立起权威感,打可能不是好方法。Nikke儿子如果4,5岁已经懂事了,还打爷爷奶奶,那就不是情感发泄的问题了,绝对要禁止他的行为。说教和讲故事学尊老爱幼都不能改善,紧闭惩罚所有喜欢的东西都给买也不能制止他,那就要打!
一个家庭中父母有良好健康的情绪人格,孩子才能成长的健康快乐。所以有时候父母的不良情绪也要发泄,孩子又是特别淘气,那么打一下也无大碍,大人调节好了要反省教育方法或者改善生活节奏,找出自己心里问题并解决。其实只要亲子关系健康,孩子活泼可爱,即使打几次,长大了孩子也不会就有人格障碍。长期处于低落情绪和暴力中,孩子才会成为心理障碍和问题人物。
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打孩子就是暴力,借着“教育”的名号来施展暴力,只因孩子比你小,不能反抗而矣
我们痛恨男人打女人,老公打老婆
成年人打成年人尚且让那么多人特别是女人、妈妈痛恨
那么,怎么能容忍成年人打未成年人?
赞成打孩子的人,还美其名曰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搞不懂是什么逻辑思维!!!
zyao+-->引用:zyao 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以我6年的育儿教训得出,打是不可逾越的,但打是为了不打,当打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武器,就很危险了。
可以这么说,打是家长最懒惰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只好用打解决问题。问题在孩子生活细节的教育上有漏洞,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的毛病,所以举手之前检讨以下自己吧。
当然家长不是先知先觉,许多东西发生了才意识到孩子的坏习惯必须纠正,用打及时警告也是必要的,但错误更多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子不教,父之过。
打一次孩子为自己扣掉10分。
我们能保持80分还是可以接受的。
dyly+-->引用:dyly qmom,从q的怎么习得兴奋后打你的经历看,更验证了我认为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来自于她的模仿和体会.
Qmom+-->引用mom 可问题是他爸爸从来不这么对他呀。就算是对我这样,q看到的次数也不很多。而且,
Q爸也从来都不是打我、掐我、咬我呀。。。
dyly+-->引用:dyly Qmom:
我表达的不清楚,我说的模仿体会是她看到故事书里有这样的表达时,也有自己的模仿体会。我说的不清楚。:)
你的思考也很有见解,我也好好想想。还是我看到观察的孩子太少,每个孩子都是个体,也许同样的行为表现也是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bump+-->引用:bump 我看到很多孩子喜欢掐人,拔妈妈头发,我的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掐我,拔我头发,我当时马上表露出哭和伤心的表情,我模仿他掐了他一次,拔了他头发一次,孩子也表露出痛苦的神情,妈妈告诉孩子,妈妈拔你头发也痛,你拔妈妈头发也一样的痛和难受。当时他就很明白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形。
关于小巫,我不赞同她的很多观点,此人非常自大,太过主观和偏激。和她聊天让人的感觉就是这世界只有她是对的。比如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反抗期就一定是好现象,别人有反抗期是缺乏爱和自由的简单定论,思想太过简单。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孩子没有反抗期可能并不是好现象。
“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这句话用在对待孩子行为处理上是完全不妥当的。家长通过表情、语言透露给孩子的是自己心中的思想,让孩子变得懂得同情别人、互换角色想问题。这和家长企图用自己情绪控制孩子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孩子掐你了、拔你头发打你了,你明明很痛苦却不给孩子表达痛苦,竟然要若无其事?这就不是控制孩子?这是错误思想的传达,让孩子不懂得同情别人、不会通情达理。
什么叫做看别人脸色?如果孩子培养成了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会怎么样?有一种病叫做孤独症,这种孩子就是完全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不懂得别人的悲伤痛苦,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治疗让孩子具备看别人脸色的能力。只有懂得看别人脸色的孩子才懂得社交,情商也包括这一点。懂得看别人脸色和被别人控制根本是两回事。
dyly+-->引用:dyly 同意bump让孩子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认识到掐人,打人会痛。
后面的关于培养孩子情商等理解他人的能力也特别赞同。但是反对在没有任何上下文环境中通过这句话来评论小巫的观点。更反对对她本人带价值观色彩的评价。
我想我会以身作则的教会我的孩子,每个人的观点和他的说话方式都有他的经验背景的原因。我们尽力去理解,理解不了我们也决不带感情色彩去评价。
bump+-->引用:bump
关于小巫,我不赞同她的很多观点,此人非常自大,太过主观和偏激。和她聊天让人的感觉就是这世界只有她是对的。比如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反抗期就一定是好现象,别人有反抗期是缺乏爱和自由的简单定论,思想太过简单。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孩子没有反抗期可能并不是好现象。
“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这句话用在对待孩子行为处理上是完全不妥当的。家长通过表情、语言透露给孩子的是自己心中的思想,让孩子变得懂得同情别人、互换角色想问题。这和家长企图用自己情绪控制孩子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孩子掐你了、拔你头发打你了,你明明很痛苦却不给孩子表达痛苦,竟然要若无其事?这就不是控制孩子?这是错误思想的传达,让孩子不懂得同情别人、不会通情达理。
什么叫做看别人脸色?如果孩子培养成了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会怎么样?有一种病叫做孤独症,这种孩子就是完全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不懂得别人的悲伤痛苦,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治疗让孩子具备看别人脸色的能力。只有懂得看别人脸色的孩子才懂得社交,情商也包括这一点。懂得看别人脸色和被别人控制根本是两回事。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