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文科:中考与高考 [打印本页]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5-12-22 12:05
标题: 文科:中考与高考
2015年 北京高考录取批次线公布,文科一本线为579分,理科一本线为548分,文科裸分最高分为699分,理科裸分最高分为721分。
理科平均分及最高分:
语文:均分  100.41       最高145
数学:均分    106.04       最高150
外语:均分115.03        最高149
理综:均分201.10        最高296
文科平均分及最高分:
语文:均分97.11           最高143
数学:均分111.70         最高150
外语:均分105.21         最高149
文综:均分179.42         最高272
====================
语文英语文理同卷,数学不同卷。
语英,文科生落后,说明什么呢。文科生总体很垃圾?不刻苦?不知道。
文综,差的厉害,又怎样呢?
北京中考是不含史地政生的。高二文理分班前,文综课内学习估计也如同放羊,学得好应该是个人行为。
留意过儿教论坛,高中文科简直是无经验可循,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
地理
必读一:宇宙中的地球,气候,水,地貌,纯粹的自然地理。就依依俩俩而言,有门槛,需要梯子。方法、资源都是现成的,唯独没有时间,初三不敢有任何前瞻性的行动。
历史
必读一:历代政体。应该没有什么,上手容易。
政治
必读一:宏观经济学初读。按说很有意思,希望找时间早做铺垫,千万不要变为无中生有的嚼蜡。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5-12-22 12:19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5-12-22 12:20 编辑

就地理而言,我们在小学阶段着实做了些准备,共读过刘兴诗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但是,初中以来,由于功课非常紧张,除了课内地理,完全没有进一步的拓展,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本人酷爱地理,玩起网上的地名投标游戏绝对是一把好手。即使是萨尔瓦多这样的中美洲小国,所指地标也不会超过100公里。这是爱好,是一种看着地图发呆的爱好。而学生只有具有类似的感觉,才不会视地理为畏途。
进行这样的积淀,初中是好的时候,最好是初一,最晚初二,到了初三,真心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我们着实有点晚了,看看中考后,能不能有时间玩玩地理。
=======
选择文科,人文情怀是第一位的,否则,算什么呢。而这真心需要逐步积累,初中是关键。
作者: tricom163    时间: 2015-12-22 13:28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5-12-22 13:40 编辑

有人文情怀应该更能拿高分,怎么反倒同卷差异这么大呢。这是奇怪的地方。应试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学识程度,可好歹也是个不错的指标。

是因为文科生不愿意受应试所束缚?

可是既然都参加考试了,在这最后关头总是知道在拼分的,怎么可能有那样的大情怀,宁愿丢分也不妥协。

所有参与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尽力。

但是分数的差别,是怎样造成的呢。

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种分数的比较,1122bb这一提,真是要好好想想。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5-12-22 13:48
这个情况,我观察有几年了。
除了平均成绩有差异,顶尖学生似乎也有区别,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为什么?
作者: Donald-shark    时间: 2015-12-22 13:50
照这样看,理科生可以自如转换为文科啊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5-12-22 13:54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5-12-22 16:18 编辑

我很纠结文理分科,这对于传统的文科生是灭顶之灾。
如果当年文理不分的话,我用物理、地理、历史去PK文科生,一定会很好看。相信很多理科男会有同样的感觉。啃地图学地理和抱书本学地理应该是两回事。

作者: xvjianting    时间: 2015-12-22 15:57
人文情怀
作者: tricom163    时间: 2015-12-22 16:08
分不分科各有利弊。我没有多少深切体会。

昨天我孩子还跟我说,为什么学校总让他们学那些根本用不着的知识。

我说你怎么知道哪些是用不着的,你们学的还只是些基础知识,学得多了,如果你识得织一张张知识的网,知识就会阡陌相通,方方面面都有联系,到那时你才会明白知识的威力。假如等到用得着时再来学,那这张网修修补补都来不及,早破败不堪了。
但同时这里边又有个悖论,我们不可能为了让知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见知识就上,这样的话,相当于知识的堆积而不是对知识的取舍。孩子也罢成人也罢,都是在不停地做选择或者说取舍。

文综的均分与最高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也许跟取舍方式的差异有关。就是说,有些孩子能够比较好的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孩子虽然选择文科,曾经的理科意识并不薄,也许优势在这里吧),这样一来,纯粹使用传统方式学习的文科生就非常吃亏。
倒不是说有理科意识才能将文科学好,仅仅是觉得文理科之间不会有那么大的排斥,如果相互照应,相辅相成,等到真的要选专业时,再将自己的爱好考虑进去,可能会更好些,否则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错过了原本可能想看却没看到的美丽风景。可眼下国内这状况,拼的是考分,哪有心情理会这些啊。


我上学时文理科成绩差不多(文科科目稍好点),所以无法体会只想上文科或只想上理科的孩子的处境。

高二时选了理科,当时仅仅是觉得理科更有趣些,现在回过头去想,文科应该也很有趣,我当时不觉得罢了,也或许那时我已将谋生的压力考虑进去了吧。

单从谋生考虑,还是会考虑理科多些。整个应试系统乃至走上社会后的招聘系统,主要是为理科生准备的。

真心觉得上学学的那些知识大多数没有用处,可从后往前看都是马后炮。而我们又无法从前往后看,毕竟赌的是未来,风险不确定。
作者: hwzxzxq    时间: 2015-12-22 17:58
要是不分科的话,学生学起来会更累,当前中国教育制度不改革,孩子们的学习只能跟着这个高考指挥棒走。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5-12-22 20:55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5-12-23 07:38 编辑

受累倒是没什么,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学习就是这样。
我所疑惑的是这其中的差异会是什么,是考生的学习能力有别,是考查方式更有利于理性思维,还是其他的什么。
我隐隐感觉,文理不分科,对于文科学科应该是大大的利好,兼有更多理科思维的新文科生会改变许多东西,所谓就业的难题也会因人的改变而有不同。但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一部分文科学生,难说,会有压力吧。其实,现今已经有很多过去的文科专业实行文理兼收,学校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依依俩俩算是旧人类了,刚好处在改革前夜,不变也许好些。
作者: 小洁2001    时间: 2015-12-22 22:14
默默选择理科,因为文科我们没有积累人文情怀。
作者: tricom163    时间: 2015-12-23 08:07
zty1122bb 发表于 2015-12-22 20:55
受累倒是没什么,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学习就是这样。
我所疑惑的是这其中的差异会是什么,是考生 ...

考生的学习能力有别?考查方式更有利于理性思维?

选文科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该高于理科,有些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积累有着偏好,有些仅仅是被迫的选择可想而知其间的差异。必然要拉低均分。

考察方式的确更有利于理性思维。连英语都是用理科方式考察的。语文也类似,言不由衷的例行文字。这些是理性思维里的阴影面积,偏偏给逮个正着。

语文的思辨要用到理性思维。数学的简洁好像跟人的审美也有点关系。只是到后来,专业开始分化,文理科学习的重点自然不一样。
作者: Donald-shark    时间: 2015-12-23 10:10
还是不分科的好,很多知识是文理能力皆要的。织一个知识网络的说法,我喜欢,各种知识本来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人为拆开其实长远来看没好处。
我家小子听说高中分文理,历史地理算文科的,很是郁闷了一阵子。
作者: krkgr    时间: 2015-12-23 11:23
传统文科生的话,还是分科好。我家也是最后一届分文理,历史政治可能稍微逊色文科生,但是物理、地理、生物会把一批文科像他娘当年一样的文科生拉远远的。
作者: mary_xing    时间: 2015-12-23 14:25
zty1122bb 发表于 2015-12-22 20:55
受累倒是没什么,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学习就是这样。
我所疑惑的是这其中的差异会是什么,是考生 ...

说一点个人认知:我认为物理化学的题相对比较固定,知识点也很有限,重要的知识点肯定都会考,用到哪个公式就套哪个公式就好了只要计算到位肯定能得高分,偏重理解的又比较多。而文科的东西面很广,知识点又很宽泛,表达又是千变万化的,能考到高分那真是综合能力强到家了!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5-12-23 15:44
我查了北京近两年的文理高考情况。无论是语文英语这样的同卷同分的考试,还是分别进行的文综理综;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最好成绩,文科生均逊于理科。
是否可以这样说,关键还是人,那些语英好的孩子还是留在理科的更多,也更好。这也许是很多英语专业文理兼收的原因之一吧。
文理不分科对于学科建设一定是有好处。比如地理信息专业,理科的要求太多了,传统的文科生很难应对,甚至可以说根本学不下来。而由于理科学生中学地理基础往往有限,学此专业,必须进行知识重构。而文理不分科,学生就比较容易有备而来,学校也一定更欢迎。
当然,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情况会比较糟,上的学校有可能下来一个层次。
作者: krkgr    时间: 2015-12-23 16:33
不分科,最后高考比的是语数外三科,考察成绩的科目几乎没影响,对偏文偏理的考生都影响大。考试的偶然因素增加了。
作者: krkgr    时间: 2015-12-23 16:35
我关心的是,我们是最后一届分科,意味着,上一届会有人没考好复读,而我们不能复读,是不是不太公平,少了机会?
作者: xiaomeimei391    时间: 2015-12-24 15:29
我们现在高一,感觉理科好的文科也不差,这应该是学习能力的差别,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差别。高一科目多,课时少,大多数还是要靠自学。喜欢文科的有,但真正只有文科科目非常拔尖的,少。
作者: tricom163    时间: 2015-12-25 13:46
zty1122bb 发表于 2015-12-23 15:44
我查了北京近两年的文理高考情况。无论是语文英语这样的同卷同分的考试,还是分别进行的文综理综;无论是平 ...

最高分没有太多参考价值而且差异也不大。平均分统计意义很大,可以看出明显的倾向性。我开始也是想说要找几年的数据,后来一想,光平均分这项,看一年的数据基本就知道几年都如此。

有明显文或理倾向的学生可能对均分的影响不大,反而是没有文理倾向学生的选择会影响均分。尤其是理科成绩跟不上然后选择文科,以为文科相对容易的学生。实际上难度是一样的。甚至某些角度看,文科更难。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5-12-31 13:38
本帖最后由 小荷听雨 于 2015-12-31 13:40 编辑

不分科的话,9门课,真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都学好
网上看到外省的一些学校,高一才开始,重点班就不学副科了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5-12-31 16:02
今天下午学校是班级迎新活动,是本学期校级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也是同班同学最后一次活动,期考完就分班了

分班以后理科班也还学副科,只是要求低了。这样也许可以真正到达耳濡目染熏陶的目的
我家的现在是地理历史课堂学习都蛮好,课后没背,所以历史成绩不够好。政治似乎就完全还没入门
作者: andyjin    时间: 2016-1-10 19:57
本帖最后由 andyjin 于 2016-1-10 20:00 编辑

像我们自己高考那个年代文理分科,一般来说,理科学习跟不上的,才选择文科。
而现在的孩子们,并不都是这样。
举个例子,去年的北京文科第二,高一时RDF理科实验班,高二去了文科班。
我儿子班里分班时有5个孩子分别去了学校的两个文科班,其中四个分别是两个文科班的第一第二,其中一个还参加理科生的物理竞赛并得奖。
这些都是理科本来就不错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文科阅读积累足够,知识面广,由于喜欢历史地理等科目,选择文科,这样的孩子,学文肯定很好,这大概是文科高考的尖子生。所以尖子生文理差别不大。而那些因为理科不好选择读文科的,确实不大可能特别拔尖,所以文科平均要弱一些。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6-1-11 08:25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6-1-11 09:08 编辑

我想到了本人的一位中学同学。他原本数理化都很优秀,但对于史地更为痴迷,高考时选择了文科。记得高中毕业后,相约去承德避暑山庄游玩。每每路过亭台楼阁,他都会驻足吟诵门廊上的匾额楹联,且讲解其中的寓意。这对于三十年前十七八岁的中学生而言,绝对是鹤立鸡群,对此,我印象极深。
后来,此公就读于南开,在国家博物馆工作,曾是著名的‘南海一号’打捞的现场指挥,并亲自潜海,是我国海洋潜水考古的开创人。
这样兼具文理多方面才华的人实在是非常难得。他的几位同事,多是央视王刚寻宝节目的常客--鉴宝专家,但他的开创性研究不是仅仅坐在书斋古籍堆里就能够有所成就的。
在高中同学中,他是非常勤奋刻苦的一位。他的文科爱好是起自小学,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绝对不简单,我的几个有造诣的文科同学都是如此。另有一位同学,初三时,他向我推荐司汤达的‘红与黑’,而我还在沉迷于凡尔纳的科幻之中。
===================
我相信,随着文理复合模式的逐步展开,很多文理兼具的学科一定会更加蓬勃的发展。比如,地理学,考古学等。
这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会各有利弊,但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讲,一定是更好的。



作者: andyjin    时间: 2016-1-11 21:00
丘成桐“做科研到最后都是要有跨界的知识才能有创新和突破”,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世界都是属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中国高中就文理分科,培养的只是螺丝钉。出类拔萃的肯定是那些极少数的在不同领域都有兴趣和肯钻研的孩子。
作者: tricom163    时间: 2016-1-12 08:33
在资讯发达的世界里,更有可能勤奋和刻苦。可能勤奋和刻苦的表现与资讯不发达时不一样,会让人有减弱的感觉。

咱们上学时时的勤奋刻苦,那是没得选,上刀山下火海也只有这一条路。当时有些人没选这条路,只要TA依然勤奋刻苦,同样可以走出不俗的人生路。后一种勤奋刻苦固然有些可惜,却也非常不错,不见得比前一种差。

很多事情都有利弊,所以才需要权衡。
作者: 晶晶双子    时间: 2016-3-10 21:10
我的一个九零后同事,高二理科生,一直在奥赛班,成绩中上,觉得考到北京名校无望,高三时毅然转到文科班,一下子成绩脱颖而出,高考成绩在考到她所在城市文科第七名。她说数学成绩比其他同学高出一大截,地理历史突击背的。
作者: supermaomao    时间: 2016-3-19 07:02
tricom163 发表于 2016-1-12 08:33
在资讯发达的世界里,更有可能勤奋和刻苦。可能勤奋和刻苦的表现与资讯不发达时不一样,会让人有减弱的感觉 ...

有同感,现在资讯非常发达,尤其兴趣爱好广泛的孩子,书籍和杂志有看不过来的感觉,真的会影响孩子某些方面的专注,成绩尤其受影响。但是一旦过了独木桥,这样的孩子发展潜力会很大。可是矛盾来了,这样的孩子在高考的考核中很不占优势,甚至可能成为失败者。
作者: hutianyang    时间: 2016-3-24 11:19
我们是第一届不分文理科的考生,还不知道会怎么变呢,唉,不管怎么样,都只好接受吧。
作者: wmfcarol    时间: 2018-5-18 10:01
真是有远见啊,现在真的是不分文理了!佩服!
作者: 可乐xinxin    时间: 2018-5-18 17:39
我们到时也是文理不分科,懂得取舍变得成为重要!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