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独立于你的"别人"
2015-06-08 小乖妈
纪伯伦写在《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小孩是上帝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有多少位家长被孩子屏蔽了朋友圈, 拉黑的微博?
当孩子渐行渐远,你与他无话可谈之时才发现那已经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一个独立的“别人”。
今天早晨看到我微信里的一个教育群,有一场关于孩子教育话题的小讨论。主要是两段儿一个家长在家让自己女儿摆拍的视频引发的,这两段视频分别表现了女儿模仿爸爸妈妈对于孩子在学校用午餐,但是将剩饭带回家之后,父母截然不同的话语与态度。
这段视频表现出是爸爸每天早晨给孩子准备午饭的。于是在送“我家”君君上学回来的路上,我一边用英文新闻磨着耳朵,一边思路早就跑题了。
我一路在想,其实生活中也许就分两类人,一类是任性的,一类是自律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成年人也一样),有多少成分是教育出来的呢?
就如同最近通过儿子对艺术的感悟和热爱,我认同了一个话题一样:孩子对于艺术的热爱大多数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多的可能是被发现出来的。孩子的成长有可能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所谓的教育可能是无果的,有些孩子在成年人眼里很棒,也许也未必是家长或者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结果。
回忆了一下小乖同学成长的经历,在他六岁之前,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我是拿他当动物来养的,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偶尔会调侃一下“小动物呢,他在哪儿?” 就是指他的。所谓当动物来养,自然与“丛林法则”有关,适者生存。动物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有自己的办法。否则,它就不能很好的生存。
小乖在12岁那年,进入了北京目前名气很大的一所国际学校(他去的时候,还只能说小有名气,否则得话,面对现在那么多学霸和英文好的孩子,我断定我的孩子也考不进去,即便是……哈,有些朋友懂得哈)。
我记得从那里开始,小乖同学有了变化,确实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只不过当时没有明确地作个记录,我们只是感悟到,在家里感叹过而已,所以现在也不好断言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不过必须承认,学校给了他一个优秀的环境,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拿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了,一直到今天。
当一些所谓的教育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只需冷静地思考一下: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是独立的人就可以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应该这样”或者“应该那样”,“应该这样或者应该那样”是要求对方这样或者那样的人想出来的,可是“他”(“她”)不是你。
即便这样想了,我依然会在孩子尚未长大成熟的年龄段,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简单粗暴,不冷静,这是我作为家长在激动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在孩子成长的同时,作为家长,其实我也在改变,所以我会在激动的时候想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用此来鞭策自己,于是整个人就会变得冷静下来,接下来的事情也会马上好转起来。
“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从家教书籍借鉴来的,而是我们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出来的,包括“拿我的孩子当动物来养”。其实我很少参考那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虽然我家里并不少,但那些绝不是为了教育我的孩子准备的,更多的时候是消费冲动,以为得到了宝)。
我甚至觉得有些家教书籍的作者就跟没养过孩子似的,纯粹是理论研究,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即便双胞胎,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可能也会截然不同,也许异卵双胞胎表现更明显?
我最近就碰到一个例子,所以劝朋友:“你绝不能想:弟弟这样,哥哥怎么会那样?”哥哥当然可以那样了,只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
避免长篇大论,本篇结语:
关于“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其实我只想说,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就在于你的用心,你是否用心注意观察你自己的孩子了,只有用心观察,你才会找到你自己的孩子最佳成长道路。
我依然承认,我对我自己的孩子也远远地用心不够,所以沟通上会出问题,沟通上出问题,才会引发一大堆所谓教育问题,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6-8 09:52
昨天还和几个妈妈一起讨论过,做自己是有条件的,父母有足够的经济和知识的后盾作为保证
父亲郑国强,浙江丽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儿子郑艺,宁波大学毕业后投身小学教育。
父亲的话:假如妥协了,要记得鄙视自己
18号是你23岁的生日,接下来这一年你也即将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爸爸有些话想送给你。
先说一些一直以来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在你四五岁的时候,你特喜欢把小鸡鸡往插座里塞。当时你真的把你妈吓坏了,她把你小鸡鸡能够到的插座全部用胶带封上。结果有一次,你居然爬上桌子把小鸡鸡往插孔里塞。
你妈快急疯了,问我怎么办。我就弄了个打火机的打火器电了下你的手背,并严肃地告诉你把小鸡鸡插进插孔里比这要火凶(厉害)一万倍。
从此,你真的不再把小鸡鸡插进插孔里了,而是迷上了拿这个打火器电别人的小鸡鸡。我安慰你妈,电别人的总比电自己的好。
你一定有印象,在你初一的某个晚饭时,我把性书(《金赛性学报告》)放在桌上叫你拿回房间看。你妈说了句,鬼儿吊(小孩子)看这书干吗?还饭桌上拿出来,偷偷放你房间里就是了。
当时你十分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后来我看到《钱江晚报》采访你,你回忆这事时说,其实你是装的,你六年级暑假就看过了。我要告诉你,儿子,其实爸妈也是装的。
你知道为什么爸爸要在那个时候给你看性书吗?是你妈早上洗到了你画地图的内裤,我们商量着是时候该给你性教育了。给你看这书,你妈事先是知道的。她怕你难为情,才装自己也不好意思,好给你个台阶下。
所以,以后你工作了千万要记住,大人的心思你是看不透的,别老以为自己灵光(聪明),别人都是老嗨(傻逼)。人犯嗨(傻)的时候,往往自己不知道。
还有你高一或者高二那年?我记不清了。有一次你妈整理你抽屉,翻出了避孕套,又把你妈吓坏了。问我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学坏了,这该怎么办?
我安慰她,这总比小时候把小鸡鸡插到插孔里要好吧?但你妈还是很急,问我怎么办,是没收了还是放回原处?我说,检查下生产日期,放到抽屉最上面来。
爸爸这么做就是想委婉地告诉你,你干的坏事爸妈都是知道的,所以没有照样放回原处。爸爸是主张你成年后再有性行为的,但你如果已经发生了,爸爸也不反对,你能用避孕套,爸爸很欣慰,这说明我们家性教育是很成功的,所以爸爸没有没收你的套。你妈着急爸爸很理解,当然爸爸不急,因为爸爸觉得就算急,也应该是女孩的爸妈急。
从小到大,对于你的爱好,爸爸从不干涉。小时候干涉过一回,干了爸爸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这个待会再说。
小学前你酷爱打麻将。你妈反对,我却赞同,我觉得打麻将不仅让你很早地学会了数数加减和识字,而且还让你分清左右,大大开发了你的智力。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你已练就了能用手盲摸出所有麻将牌。
逢年过节,你就给亲戚朋友们表演。我觉得你很争脸,你妈觉得很丢人,这样下去你会变成赌棍。但事实证明,你现在对女孩子的兴趣远远超过麻将。
后来你学国际象棋,你妈不同意,觉得下棋那是跟遛狗钓鱼配套的老年人运动。年轻人应该学画画。后来你淘气,没去你哥那学画画,天天摸到文化宫打台球。被你妈发现了,你妈很生气,叫我去台球店拎你回来。
我那次找你的时候,你正在帮老板跟一中年人打香烟。老板见了面夸你台球打得相当好,收你当小徒弟,说你在这一带打台球很有名。爸爸确实不懂台球,不知道老板是说真的还是帮你吹牛。
但爸爸听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你妈不高兴,觉得打台球是小混混的运动,还不如让你去干老年人的运动。于是就让你学国际象棋去了。
后来爸爸知道丁俊晖以后,才悟过来原来打台球还能这么出息。如果时间能倒流,我愿意做一次丁爸爸,就算你不是真的丁俊晖,爸爸认了。反倒现在,我心里老觉得是不是把一台球神童砸自己手上了?后来你下国际象棋,半年后就拿了丽水市第一。
爸爸很惊讶。觉得这次得吸取教训,好好培养你下棋。结果不知道为什么,你自己不要下了。你妈不同意,觉得这是一个特长应该继续培养,以后拿奖了搞不好中考高考可以加分。
当时爸爸就讽刺你妈,不知道是谁以前说这是老年人运动,没前途。虽然爸爸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愿意继续下,但是我觉得,既然你不愿意了,逼你也没意思。
如果国际象棋这事,我还能说服你妈的话,那么你休学写小说这事,真的让我们家陷入了激烈的家庭矛盾。
关于你休学写小说这事的成败得失。有代沟,这很正常。你妈当初听到你不想读书想写小说,快疯了,骂你长这么大就没一次让她省心过。也骂我,都是我不闻不问纵容你自由发展给惯的。
她觉得,小说什么时候都能写,但读书这玩意是不能停的,一旦休学在社会上混了一年,就直接成小混混不会回去读书了。就算回去读书,肯定静不下心来考上大学。
我说,我相信你会的,因为你向爸爸承诺过只需要一年时间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乖乖回去上课。这个承诺的代价是我赌上了跟你妈的婚姻。你妈当时知道我支持你休学,闹着跟我离婚,爸爸压力很大。当然庆幸的是,你最后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没有变成小混混,还是上了大学。
你当时质问你妈,为什么不尊重你的理想?你现在长大了,再回过头来换位想一想,我们两父子尊重过你妈的理想吗?
是的。你妈没有理想。我跟你妈结婚的时候,我就问过你妈的理想,你妈说,赚钱好好过日子呗,讲什么理想。你妈就是这么传统现实的小女人,干的活是相夫教子,把自己的个人价值依附在家庭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很可悲;但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很伟大。
她只希望你能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然后生个胖儿子,接着为你的孙子操心。这就是她全部的理想。而你休学后,让她在一堆中年妇女们吹牛自家儿子考了第几名时一点都插不上话。她觉得很没面子,她就是那种活在别人眼里的人,她是很累,但她一把年纪难不成我们俩还忍心强迫她改改价值观吗?
爸爸很理解你,休学那一年,你妈的整天唠叨和长辈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让你很烦躁。其实爸妈何尝不是这样。在朋友同事,亲戚长辈面前,爸妈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没有把你劝回正道。你奶奶还直骂我毁了郑家唯一的香火,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爷爷!
不过爸爸不后悔自己这个决定。因为我觉得这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它让你明白在这个世俗的社会,坚守理想的代价不仅仅需要一个人,还需要一群人。
爸爸可以毫不脸红地吹牛说,是爸爸的强大支撑了你实现理想。我希望你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爸爸。爸爸之所以能理解你的理想,懂你那句“很多理想年轻的时候不坚持,老了就力不从心了”,是因为爸爸就是活生生的力不从心的例子。
我29岁娶你妈,30岁生了你。结婚的时候,房子住的是你妈单位分的,工资你妈是我的四倍。我汽校毕业的,但不会修车不会开车,我只会拍照。因为穷,当时家里的姐妹们甚至你奶奶都看不起爸爸,认为爸爸不务正业,拍照发不了大财。
在一群用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老嗨(傻逼)面前,我懒得搭理她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靠着120块的海鸥照相机,爸爸拍出了这辈子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拿奖,真的养活了自己。
直到碰到你妈,有了你以后,我知道光养活自己是不够的,还得养家。虽然你妈丝毫不介意她赚钱来养家,但是我介意。爸爸没有抵挡住世俗的诱惑,妥协了,后来放下了照相机开舞厅、开冷饮店、开餐馆,我安慰自己,赚了钱还可以回来继续实现理想。
但是爸爸低估了钱的力量。钱让我们住进了大房子,钱让别人看得起我们,同样钱也糟蹋了爸爸最好的年华。爸爸曾经一度钻进钱眼里,除了赚钱,对别的一点都不感兴趣。后来觉得赚够了钱,该去重新拾起理想的时候,我悲哀地发现,已经找不到感觉了。
我觉得自己很失败,难道我这一辈子勤勤恳恳努力下来就只是为了让当年的海鸥变成现在的尼康吗?就是为了当年睡街头拍照变成现在住高档酒店去拍领导开会吗?
爸爸曾经一度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你身上,爸爸给你取名叫郑艺,就是希望你以后搞艺术。爸爸在你小时候,经常给你介绍照相机,看摄影杂志,但你只对麻将感兴趣。
爸爸就强迫你每天听我给你上半小时的摄影课。最后的结果是你把柯达傻瓜机该装胶卷的地方拿着装水。爸爸很生气,当时,就给了你一巴掌。这就是爸爸最后悔的事。
在这个社会,理想太容易妥协,欲望太容易放大。年轻的时候,爸爸立志要成为全世界最厉害的摄影家,后来退到成为全中国最厉害的,再后来退到全中国最厉害之一,再退到能在浙江省小有名气就好。
而欲望呢?最开始爸爸没有欲望,拍自己喜欢的,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后来觉得为了养活自己拍点自己不想拍的也没事;再后来为了能升官,多拍拍领导想拍的未尝不可;再后来只要能赚钱,不拍照也行。
原则(底线)就是这么一退再退,当退到某一天,我拿着相机卖力地拍着领导讲话,你妈打麻将拿着《大众摄影》垫桌脚,我就突然很鄙视自己。我这十几年都在干吗啊?
所以,当你姨妈很鄙夷地说:当小学老师能赚几个钱?还不如跟着她开店倒房子。你很幼稚地说:赚钱不是我的理想。当你妈说你文笔很好,应该进入党政机关工作,考公务员当秘书的时候,你很无奈地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文章我写不来。我听了哈哈大笑,只有她们俩还老嗨相地继续跟你说,写不来可以学嘛,多工作几年就会写了。
爸爸不理解为什么你会喜欢上小学老师这个工作,就像我很惊奇你怎么能想得出经典丽水话里那么多的黄色小广告。不过爸爸喜欢看到你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并过得快快乐乐。就像爸爸对着《老白谈天》说的那样,你爱干吗干吗,你想干吗干吗,自由发展,爸爸全力支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很多想法会变得更成熟,比如不是所有妥协都是失败,有时候妥协是为了更大的坚持。试想,如果你只是一个一线的小学老师,你最多只能改变一个班的孩子。但如果你是一个校长?一个教育局局长?自己开个学校?你想一想会不会造福更多孩子呢?
当然,爸爸不要求你二十几岁就明白这些道理。如果一个人从20岁就开始妥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只为了一心往上爬,那么到了爸爸这个年纪的时候,他绝对妥协成了混蛋。
爸爸童年里的理想是被人强加上去的。像爸爸现在跑步的时候经常呼一些口号,你觉得很好笑,比如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但是爸爸当年喊这些的时候可是正儿八经的。所以上次爸爸听你发表理想主义的长篇大论时,爸爸很震撼,你真的不是小孩子了,有自己的想法。
爸爸当时说你不切实际,那是爸爸这个年纪的人本能的回答。后来爸爸睡觉前想了想,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理想主义的生活,连试都没有试过就断定自己做不到呢?甚至还要打击去试图这么做的人?爸爸不知道为什么一不小心就成了这样的人。
爸爸知错就改,现在衷心希望你理想主义地活一辈子,也祝福你找到一个同样理想主义的女孩子。如果将来你妥协了,千万别以妥协为荣,也别给自己的妥协找借口,要懂得鄙视自己。只有不断鄙视妥协的自己,才能坚守住做人的原则。只有不断反省梦想的价值,才不会让暂时的妥协变成永远的放弃。
惟独房子,一个男人要靠自己挣。最近你妈吵着要我一起拿钱出来买房子。她的理由是,一个男人结婚前父母不给他准备房子是没面子的事。我已经明确告诉你妈了,你将来的房子,我一毛钱不会出。我觉得儿子买房不是父母的责任,就算有钱也不出钱给你买房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但是如果你要创业,只要你有一个合适的想法,爸爸做你的股东;只要你想出国留学,爸爸愿意倾家荡产在你身上投资。
惟独房子,我觉得一个男人要靠自己挣。要么你自己一边理想主义地生活,一边挣够买房子的钱,要么就为了房子妥协你的理想,再要么就有本事找到一个跟你一样理想主义的人压根不需要买房。这种考验能让你人生变得丰富,并且帮助你长大。
还有顺带交代了后事。如果我先你妈走,那么我希望你能把你妈接来跟你一起住,就像奶奶现在住我们家一样;如果你妈先我走,我绝不会跟你住,我雇个保姆去大港头租个房子一个人过。
我不需要你来赡养,你过得开心,能成家立业养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对我,也是对郑家最大的报答。如果以后有孙子,而且他喜欢摄影,这可能是我住到你家的唯一理由。
最后,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给你爷爷上坟时,你走在最前头。如果你以后有了自己的房子,那么家里得供着你爷爷,租的房子就算了。
唠唠叨叨写了一叠,最后还得肉麻一下,你是爸爸的骄傲。生日快乐!一切顺利!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5-6-8 09:22
A面天才,B面学渣
2015-06-07 蒋明倬 米格尔街 米格尔街 米格尔街 微信号 MiguelStreet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6-8 10:44
可能我的观点比较偏激,这个孩子父母给了优厚的追求自由的条件,和国内平民的孩子没有可比性。
说个身 ...
helenminliang 发表于 2015-6-8 11:56
其实我还是挺喜欢看牛蛙的故事的,尤其是你前面那个,看得很高兴。
我觉得随着经济的量的积累,孩子可能有 ...
奇 葩
教这学生快两年了,第一年给我的感觉是,木讷,老实,期末考试最基础的看拼音写词语,全班总共只有八个人有错,除了七个学习习惯明显不良的以外,他是唯一那个当时让我吃惊的孩子。
第二年,改选大队委,我眼中一直低调的他,在全班的人气之旺,令我吃惊。更令我吃惊的是,刚当选的他,主动申请机会,发表“获奖感言”:“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一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踏踏实实为班级服好务。”全无得意之色,我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对于“官位”的理解,真有点“尧舜”风范。
十几天后,当体育老师惩罚全班除他一人之外的49人站立时,他默然离开了。但很快又折回来,对老师说:“我们全班站在这里,我也是这个班的一员;我是大队委,我们班没站好,我有责任。我觉得,我应该和大家一起受罚。”那段时间,我因住院请假半月,根本不在学校。
这学期,当布置以“真诚”为题,班级同学为选材范围作文时,他成为被大家写进作文最多的孩子。有一个成绩常常比他优异的孩子,写他在学习的真诚:“他问我问题时,有时我给他讲了一遍,但他没听懂。很多人就会不懂装懂,甚至干脆把我的作业拿去抄。而他总会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我,表示,我没听懂,能再给我讲一遍吗?”
上周的一个课间,有同学来告状,说他和Xxx打架了。那Xxx是难得消停两天、到处惹是生非的主儿,我判断一定是他忍无可忍了。而当他进办公室跟我说的几句话,再一次让我吃惊:“C老师,刚才我和Xxx打架了,我知道错了,我已经向他道歉了,我们已经解决好了。”当时,我只觉得这孩子的宽容善良,真到了我都看不下去的地步,我说:“老师觉得,你要出手的事儿,一定是该出手的事儿。不用认错!”
我以为,我这极其公开的“偏袒”,一定会在全班引发一阵“哦呦!——”但没有。而是一愣之后的纷纷点头;
我以为,我这极其难得的“偏爱”,一定会让他心动神移、喜形于色、回家聒噪良久。但没有。他完全忘记了。当家长问起他对我这句话的看法时,他竟然说,“我觉得C老师说的一半对,一半不对。”
我真的无语很久,继而深感惭愧。
我老想起,某人的某篇文章,对了!贾平凹的《我的老师》!
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假设是不是错了?教育假设:“如果你成绩好,到最后就是成就最好、赚最多钱、娶最漂亮的太太……”,可是这个假设到最后是错的。
有一天,一个台大医学生跑来问我:“为什么我们医科成绩比较高,可是牙科现在比我们赚钱?”我就说:“那你就去念牙科啊?”他说:“可是牙科分数那么低,我为什么要去念牙科(duang!!!)?”我觉得他就是活在这个错误的假设里,走不出来。(在港台地区,医学是录取分数最高的明星专业——编者注)
今天如果我们以一个综合能力去评估一个人,那些搞社团的,他其实是在多方尝试,训练他的能力。他可能各种能力看起来都平平,但是那些乖乖念书的人,可能只有一种能力一百分,其他都不及格。
可是,现在的教育只看到他一百分的部分,没看到他其他不及格的部分。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5-6-8 10:23
微信里一个妈妈说的:
我们太多的老师热衷用卷子和测验、考试(test)来区分佼佼者(best)和讨厌鬼(pe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