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教会孩子慢慢来 [打印本页]

作者: lilingyun410    时间: 2015-1-16 11:39
标题: 教会孩子慢慢来
会员彬彬的一次绘画心理课结束后,我拿着彬彬的作品去和他的爸爸妈妈反应孩子最近的心理和成长状况,谈到孩子在家的情况时,妈妈和我说起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孩子在家没耐性,脾气大,容易急躁;弹琴总是不专心,东张西望,不让弹还不行;做任何手工创作只要有失败的体验,就一定不坚持继续完成,一定要爸爸妈妈帮着完成,否则就要发脾气。谈话过程中妈妈一直紧锁眉头,爸爸一言不发,显然这件事让他们很苦恼,不知如何处理。

彬彬在画室的一些表现和爸爸妈妈形容的是一样的,挑战性和自信心都不是很高。在画画或者创意课手工制作的过程,彬彬没有积极性。需要比别的孩子更多的引导,才可以完成创作。但是,爸爸妈妈的形容在我听来似乎有些过于夸大。于是,我问彬彬妈妈:“要是彬彬在家里请求你们帮助的话,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妈妈回答:“我也做不好,所以一般是让他找爸爸,他爸就帮他做好了。”

实际上,我们很多父母因为怕孩子着急,或者自己没有什么耐性,索性就为孩子全部都做完,这种包办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并且容易产生做不好就急躁的脾气,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慢慢来,不再任性和急躁呢?

1. 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急躁的情绪。

孩子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会不知如何去做,尤其是在尝试过自己所设想的方法之后,仍然行不通,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在寻求帮助时遭受到拒绝就会有更多的挫败感,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反应,贬低自我,认为自我是无能的、做不到的,导致其不愿意尝试。

那么这位彬彬爸爸的做法又是否可取呢?孩子一要求帮忙,爸爸就马上答应,直接帮助孩子完成手工创作,孩子和爸爸皆大欢喜。表面上看,这样做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失去创作的乐趣,失去探索之心。经常这样,会养成孩子要马上被满足的习惯。这些应对措施都会让孩子容易积累很多的负性情绪。

2. 我们要知道如何让孩子学会慢慢来。当孩子遇到困难来请求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马上拒绝,尽量耐心的对待孩子困惑。你不耐烦的情绪反应很容易感染到孩子,而成为孩子处理事情的一个固定模式。如果父母当下正在工作或很累不能完成,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和他一起完成,进行延迟满足。

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请求你的帮助时,不要帮助孩子完成一切,而是要教会孩子解决方法,或者耐心的引导孩子来完成他觉得困难的任务。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有达成感。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孩子的负性情绪积累,还能够让孩子对自己遇到的困难有探索之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急躁的性子就不见啦!

孩子长大以后,还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事物,让我们每位家长都做一个会引导,有耐心的父母;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学会面对困难险阻不急躁,从容地应对。


作者: lina521704    时间: 2015-1-16 12:53
让孩子慢慢来之前,我们家长首先要学会慢慢来吧,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就是急燥,尤其是在育儿方面,恨不得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初中的,唉,风气如此,家长要淡定也真的很难。
作者: meilong93    时间: 2015-1-17 20:43
自己也得慢慢来才对啊!
作者: jxkitty    时间: 2015-1-20 07:44
可是,慢不下来啊!老师催,其他同学不停地进步,咱心里也有压力不是?
作者: fangqi1405    时间: 2015-1-28 09:51
学习了,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