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刘称莲老师为《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写的推荐序 [打印本页]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0 15:42
标题: 刘称莲老师为《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写的推荐序
之前答应维尼老师给他的书写篇序言,然而欣欣然拿到他寄来的书稿后,却迟迟没有下笔,自认为并不善于拖延的我患上了“拖延症”。面对这本沉甸甸的书,我一直不敢轻易下笔,唯恐这篇序言写不好会给维尼老师的书“抹黑”。于是便把书稿读了又读,才下定决心写这些话:
几年前,我在北京做一个家庭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家长找我咨询一些问题,说着说着,她便问:“您知维尼老师吗?”我说:“知道啊,怎么了?”她便讲了她是如何从维尼老师的博客中了解到ABC理论,并通过该理论逐步调整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善了亲子关系,等等等等。看得出来,那位家长对维尼老师满怀感激之情。
有一段时间,我跟南方某个城市的广播电台连线做育儿节目,后来跟主持人熟悉了,节目之余便聊到在他们那里连线的老师们,那位主持人也提到了维尼老师,夸赞维尼老师的话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曾经有位青岛的家长打电话跟我咨询孩子的问题,我便把他推荐给了在青岛工作的维尼老师。后来那位家长反馈从维尼老师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帮助。
同样的事情还遭遇过几次,中国这么大,能三番五次地在不同的城市听到不同的人说起一个人,感觉维尼老师是无处不在的。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0 15:43
在维尼老师的书里,他把心理学流派中的认知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等几种理论都专门拿出来作为独立的篇章来讲了。然而读他的这些篇章你却不觉得枯燥,而是感觉引人入胜,因为他没有长篇累牍地讲理论,而是用一个个实际操作的故事解读了理论,而那些故事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解决了的问题,这让人明白心理学并不艰深,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
他因为自己受益于心理学,所以对心理学有几十年的学习和研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从事相关工作多年来,他接触了大量的个案,帮助许多家庭走出教育的困惑和亲子关系的泥泞。书里,他呈现的很多典型个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帮助这些家庭时的具体流程都用文字表达了出来。所以,读来画面感很强,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书中的个案,几乎涵盖了家庭教育中所有的问题,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找到自己和自家孩子的影子,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了。作为过来人,我深深觉得跟维尼老师的这本书相见恨晚,否则我会少走很多弯路。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0 15:43
我最最欣赏的是维尼老师给出的那些“维尼名言”,每一条聊聊数字,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比如那句“很正常,没什么”,听上去就会长舒一口气。再比如 “做好我能做的事情,结果顺其自然”,一句话就厘清了怎么做和怎么想的界限。还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箴言”,虽然简洁,却寓意深刻。
读维尼老师的书,你会感觉维尼老师不仅是个会讲“大道理”的人,而且还是个用深厚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实战派,同时他还会在你的育儿路上安装许多指路的明灯,让你清晰而理智地前行。
我知道维尼老师是位爸爸,他的家其实就是他的试验田,他 的女儿便是他培育的庄稼,因此你在他的书里可以看到他和女儿的许多小故事。因为他把自己学习和体悟到的理念和方法首先用在女儿身上,所以维尼老师书里的内容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怎么说他都是一个和我们大家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不清楚维尼老师为什么把他的昵称叫作维尼,我只知道他就像那只可爱的小熊一样深受广大家长的喜爱。
把深深地祝福送给维尼老师,也祝福朋友们读了维尼老师的书以后可以从容淡定地做家长!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0 15:44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当当网开始预售,欢迎关注
作者: 威勒斯桑德斯 时间: 2014-11-10 20:49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看看怎么教孩子
作者: Xieno 时间: 2014-11-10 22:16
祝贺新书上架!
不知道维尼老师能否贴出目录和一二章节,给个内容预览?
非常感谢您在儿童心理方面做的一切。伴随孩子成长是我们为人父母极为重要一课。
作者: jxkitty 时间: 2014-11-11 10:51
是啊,能不能先睹为快,看一二章,了解一下。如果真心喜欢再去买来收藏
作者: george2005 时间: 2014-11-11 11:09
说的好,学习啦
作者: fangqi1405 时间: 2014-11-12 14:27
有兴趣,买来看看。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4 12:08
好的。我慢慢贴出目录和部分内容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4 12:11
目录
第一篇 调节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第一章 读懂孩子心理的秘诀
第二章 调节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什么是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
三种思维的应用:如何应对批评、输赢、压力和焦虑
第二篇 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
第一章 您在压抑孩子吗?
看似爱孩子,实则在压抑孩子
播下压抑的种子,收获苦涩的果实
最常见的压抑方式:严厉或过于严格
第二章 理解、尊重、接纳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纳的教育模式
实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为什么做不到?
第三章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家庭教育的最大障碍:过于执着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以幸福为出发点期待孩子优秀
放低期望,降低要求
第四章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家庭教育之道在于中庸
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
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不要太勉强
避开育儿的陷阱
从检查作业看家庭教育的学问
现在教育孩子为什么这样难?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第五章 良好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前提
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
重视孩子的感受
促使孩子“合作”而不是“听话”
夫妻关系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纳
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
第三篇 家庭教育的常见困惑
第一章 是坚持规则还是顺应孩子?
应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
顺应孩子心理,孩子更合作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弹性
养育需要学会妥协
育儿新主张:跟随内心,顺其自然
第二章 放下对生活习惯的执着
生活习惯可以随性自在些
按时入睡还是顺其自然?
培养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强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必着急
第三章 理解、理解、再理解
宽容、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很正常,没什么
孩子某些问题表现有原因——找原因,想办法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是父母造成的
对于道德问题也需要理解和接纳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为什么不要惩罚孩子?
第四章 放下对溺爱和娇惯的恐惧
宠爱孩子危害真的那么大吗?
何妨让孩子撒撒娇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
第四篇 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第一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
无条件接纳孩子
学会“共情”、同理心
孩子是贪得无厌,不知感恩的吗?
第二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方法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体验结果,改变孩子的行为
学会体验式说服
代币法——星星榜
巧用“游戏”改变孩子
多鼓励、少批评、不惩罚
第三章 父母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如何能减少自己的火气
实例: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
孩子磨蹭时如何不发火?
实例:调节好情绪,就稳住了局面
实例:吾日三省吾身
实例:反省自己,改变认知,就不发脾气了
快要发火时怎么办
发火了,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
第四章 如何讲道理、沟通
怎样讲道理孩子才爱听
沟通的秘诀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
奇妙的认知咒语
责怪孩子没有意志力用处不大
第五章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的奥妙
孩子有情绪时,不要太较真
冷处理还是冷暴力
如何理解接纳孩子的脾气
实例:改变孩子的紧张焦虑从父母的改变开始
第六章 如何调适孩子的性格
改变孩子的性格,从父母的改变开始
实例:我改变了,孩子的性格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有偏颇之处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倔强、爱发脾气的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
如何让孩子做到宽容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
第五篇 心理问题早知道
第一章 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爱和小朋友玩
不必逼迫孩子克服害怕
孩子口吃怎么办
孩子自慰怎么办
如何预防孩子同性恋的倾向
强迫症的相关行为
实例:孩子抑郁了怎么办?
小心“被”精神病
第二章 孩子貌似“多动症”怎么办
这些是多动症吗?
实例:自我、随性是多动的一个原因
实例:有效沟通有助于改变多动
实例:鼓励和帮助能减少多动
第三章 抽动症的治疗
实例:为了拯救你,我的宝贝,妈妈甘愿付出一切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儿?
实例:顺应心理,孩子的抽动好了
实例:改变教育方式,改变孩子敏感的性格
第六篇 孩子学习需要我们的帮助
适度帮助孩子学习
孩子不爱写作业,管还是不管?
辅导孩子如何做到情绪平和?
实例:作业从“不管”走向“适当地管”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辅导孩子学习的几个主张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先考虑兴趣再考虑习惯
努力培养好习惯,但要慢慢来
学习态度不好是因为兴趣、信心等有问题
严格要求要像“热水泡脚”
考试的技巧及心理调节
实例:试卷分析是个宝
实例: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
实例:如何不再为孩子写作业而抓狂?
实例:孩子获得了最快进步奖
第七篇 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
警报拉响:孩子进入青春期了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
如何进行青春期家庭教育
青春期沟通的秘诀
恋爱的那些事儿
实例:顺应心理,让我们安然度过青春期
实例:走出逆反的漩涡
逆反期:“不管”是为了“管”
实例:尖子、浪子、金不换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
给孩子一个不走歪路的理由
第八篇 顺应学生心理,教育更顺利
亲其师,信其道
幼儿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纳
有了好的师生关系,管理就容易了
如何让教育不成为一场盛大的暗恋
如何让捣蛋鬼变得合作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4 12:12
目前这本书已经位列当当预售热卖榜第三名
作者: sym791116 时间: 2014-11-16 15:04
是案例性质的,还是叙事性质的?
或者有在线联系方式吗,买了书以后可以互动交流吗
作者: jyjyjyjycody 时间: 2014-11-17 15:07
有空去看看,支持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18 20:05
案例、事例占主要的篇幅。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23 18:56
新书节选:
实例: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
父母要想减少自己的火气,可以用用六字真言:“很正常,没什么”。也就是凡事去理解孩子:孩子的表现不是捣乱、无理取闹、不可理喻,而是有原因的,其中可能就有自己的原因;或者不过是人性正常的表现,是人之常情,我们成人可能也会这样。所以,很正常,没什么。
有了这样的认知,火气自然小多了。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家人、朋友、同事同样适用。
“加入维尼老师的群,了解到了不同个性孩子所表现出的不同问题,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为之焦虑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的,原来不同个性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问题的,这些都是很正常没什么的,这样,我就更容易平静了”
“我以前生气时只是一味地忍,但实在难受,现在我试着把女儿的行为都看作是正常的小孩子的行为,经常告诉自己,这个很正常,耽误几分钟没什么关系之类的。现在感觉自己的情绪不再那么容易波动,也没有再那么要求她完美!感觉她开心多了,我的心情也愉悦得多!”
“孩子周末写了一上午的作业,到了十二点,我们说好要去吃饭,并且去公园玩,下午还要上英语培优班。孩子收拾书包的时候,突然说:哎,还有一项英语培优班的作业没写!我说:不写哪行,赶紧写!孩子就有些不愿意。我看到她对自己的作业不负责,就有些不高兴,孩子说:早知道不告诉你了。我更加不高兴了,这更不负责任了,还有不诚实的嫌疑!结果冷战了两个小时,玩得很不高兴。
维尼老师告诉我:咱们要理解孩子。其实孩子写了一上午作业,本来就有些烦,发现有作业没写自然不爱写,这很正常,没什么。说爱写,能高高兴兴去写才稀奇呢。而且孩子后来的话也是很正常、没什么的。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快下班了,有事马上要走了,领导又过来说:有个任务交给你,赶紧加班做一下。此时,你一定会后悔,早知道我早走一些,或者我正好不在办公室那就好了。孩子的表现和我们是一样的,不算撒谎,是人之常情!
我恍然大悟。”
咨询实例:
我对家庭教育很重视,学习了很多理论,知道各种方法,但很难做到,特别苦恼,那时候我总念叨“我要换位思考,但怎么总是换不到位呢?急死人了!”
我心里特别明白---“静能生慧”,在有情绪的情况下,是看不到事情背后的原因的,更别说怎么解决问题了。因此,亟待解决的就是自己的情绪问题。虽然有时候表面上控制了情绪,没发火,但我自己内心积累压抑,而且孩子是“读心”的,我内心的感受他能读到,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我常在网上浏览学习育儿知识,偶然间,发现了维尼老师的博客,认真看了之后发现,原来,情绪不是靠控制的,而是靠改变认知来解决的。维尼老师的博客中提到的认知疗法,对我有很大帮助,又在维尼老师这里做了一个月的咨询,我已从根本上解决了情绪问题(不是完全没情绪,而是知道如何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特别是维尼老师理论中的六字真言“很正常、没什么”,让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面对孩子写作业磨蹭,我总是火冒三丈,对孩子非打则骂,现在想想“小男孩,爱动坐不住,很正常啊”;“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当然会经常找借口上厕所啦,很正常,谁不都这样吗?”,观念发生了改变,其实这就是真正的“换位思考”啊!!想到这些,我就明白,一方面要对孩子的爱动表示理解,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孩子对作业的兴趣,比如采用计时的方式,让他自己和自己比赛,并一直鼓励孩子,让他有好的情绪,把偶然间出现的认真写作业的劲头儿保持下去。
这个“很正常、没什么”不仅帮我解决了教子时的情绪问题,在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每当我心里念出这6个字的时候,我发现随着“换位思考”,情绪就消失了,这真的很神奇!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有他背后的原因跟理由,了解和理解了这些理由,能帮助我们改变认知、解决问题。对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是善意的,平时是多看别人优点和进步的,具备发现“美”的眼睛,这也有助于我们的心态积极和心情平和。
维尼评论:如果我们能去理解别人,就会发现别人的行为其实有他自己的原因,很正常,没什么,也许不是针对我们的。理解之后宽容就容易了。
“很正常、没什么”,这6个字还助我拥有了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比如以前遇到任何事情,我都焦虑得不得了,芝麻大的事想得比天大,总处在焦虑和压力之中,经常发脾气、或陷入自责不能自拔等等。在我改变了认知之后,语言方式也发自内心地转为积极、正面、向上的了,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明白是“很正常、没什么”的,能够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轻松对待。
在我的身教之下,儿子也学会了这种思维和语言模式,有一次因为打了同学,同学家长告状,我慢慢开导儿子,他在明白了道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很轻松地说了一句“妈妈,我和同学发生矛盾很正常的,我和最好的朋友都吵过架呢!”那一瞬,我真有欣喜若狂的感觉---虽然是做错了事,但是他能如此接纳自己!有接纳才能有改变和进步啊!孩子的情绪稳定多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因为我能做到充分地换位思考,说话做事能理解别人、不带刺儿了,爱人对我也赞赏有加;原来我对婆婆意见很大,但我现在也充分能理解她作为母亲和奶奶,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了。
作者: 心理咨询师维尼 时间: 2014-11-28 08:08
感谢大家的支持,目前《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暂列当当网亲子家教类销售榜首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