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在对比中美教育理念上,有两件事让我触动很大。第一是女儿学画。开始是找中国老师教,很强调基本功,照着画报上的画或照片画。后来上高中时,她被选入County College Arts High,一个培养绘画不错的学生的项目,她开始上美国老师的课。美国老师一反中国老师的做法,严禁学生照着别人的画或照片作画,要么自己写生,要么画自己拍的照片。这里除了版权的考虑还有原创的理念。你照别人的画画,再好也只是copy。只有完全画自己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画。另外老师强调你的画必须与别人有所不同,角度,表现手法或理念。所以女儿那时回家喜欢拿着相机从不同角度去拍桌子,椅子,房子等,有时跪在地上从下往上,或站在高处往下拍,或干脆把椅子放倒了拍。反正就是要从新的角度来拍。两年以后,她在创意和想象力方面大有进步,2007年以一幅铅笔画获得选区国会议员主办的选区高中生绘画比赛中Grand Prize。这不但让她自信心大增,也学会了创造性思维。后来她的大学学习和找工作都因此受益良多。
另外一件事是我在Rutger 读图书馆硕士时上一门"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的课时的经历。这是图书馆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老师让我们阅读很多文章,每读一篇,都要写critical point, or critical summary。我开始用中国学到的办法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阐述作者表达的观点。结果老师给一个B-,评语很差。说我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重复作者的观点。后来我搞明白了,老师是要我们对作者的论点(某一论点,或基本论点都行)提出不同意见,批评甚至批判。从此以后,我只要一读到可以争论的论点就停下来写我的观点,为什么我不同意作者的论点,或我基本同意作者的论点,但有不全面的地方,展开讨论。常常没有等到读完文章就写够了critical points。而老师的评分也变成了A,评语也非常好。过去我有时也有一些新的想法,但都是随机的一闪念,不会也不敢说出来,大部分都很快忘记了。但上了这门课以后,我开始学会自觉地去质疑,而不是只是被动接受文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