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求助:一道二年级的奥数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是小乖乖    时间: 2014-8-16 21:18
标题: 求助:一道二年级的奥数题
题目是这样的:
四个空瓶子可以换一瓶酒,现在有21瓶酒,请问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酒?
书上的答案给的是28瓶,可我只算出27瓶。
用书上的21+21/(4-1)的方法,小孩子不懂.

麻烦亲们,能不能给支个招?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4-8-16 22:13
本帖最后由 imlucky 于 2014-8-16 22:20 编辑

21瓶酒,可喝21瓶
于是有了21个空瓶,可换20/4=5瓶酒,(另有空瓶1个)
5瓶酒喝完,现在有6个空瓶,又换了1瓶酒,(另有空瓶2个)
喝完这1瓶,现在有3个空瓶。跟别人借空瓶1个,凑出4个空瓶,换酒1瓶
喝完这最后的一瓶,把这个空酒瓶还掉。

算一算,喝到21+5+1+1=28瓶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4-8-16 22:26
本帖最后由 imlucky 于 2014-8-16 23:07 编辑

也可以这样考虑:

把21个酒瓶分成3个一组,共7组
对每组,如果借一个空瓶进来,可换1瓶酒,喝完后再把这1个瓶子还回去。相当于3个空瓶就正好换到一瓶酒,且最后不剩空瓶。

这样考虑,就是21+21/(4-1)=28了

希望帮到你





作者: penelop    时间: 2014-8-17 09:31
还可以借呀?这个条件没给,可以这样考虑吗?
相当于拿3个空瓶去和老板说,老板,换酒。
老板说,要4个空瓶呢!
你把酒给我,我给你4个空瓶。
然后把老板给的酒喝掉,老板,给你,4个空瓶。
感觉好奇怪!
作者: 我是小乖乖    时间: 2014-8-17 13:02
谢谢楼上的朋友们!
真没有想到还可以用“借”的方法呢!
这奥数题还真是要发散性地去思考!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4-8-17 16:45
这题不是奥数题,是动脑筋的题

作为奥数题是脑残的一种表现
作者: 我是小乖乖    时间: 2014-8-18 13:09
jiangying 发表于 2014-8-17 16:45
这题不是奥数题,是动脑筋的题

作为奥数题是脑残的一种表现

原来不是奥数题啊!
是举一反三里面的题,我自以为是了。
作者: xxio    时间: 2014-8-18 16:55
28,最后先借一瓶酒,喝完刚好4个空瓶。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4-8-18 18:59
我是小乖乖 发表于 2014-8-18 13:09
原来不是奥数题啊!
是举一反三里面的题,我自以为是了。

作为数学题,都是脑残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4-8-18 23:26
jiangying 发表于 2014-8-18 18:59
作为数学题,都是脑残

记得以前有个很流行的开枪打树上的鸟剩几只的问题。它本来是民国的语文书上的,不知啥时候变成近年来常见的数学问题了。那问题当数学题确是比较牵强的。

但此楼的问题,我觉得跟那个还是不一样的。
jiang版何出此言,能否说明一下
否则就算骂100次脑残,我们还是残着
作者: jane_wind    时间: 2014-8-19 12:59
我被绕进去了,晕
作者: wap404    时间: 2014-8-20 21:43
还真挺难的,唉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4-8-20 21:51
数学题必须要严谨,而此题是否能借瓶并不是已知条件。
这样的题纳入数学范畴,显然是脑残的人的所作所为。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4-8-21 06:51
本帖最后由 imlucky 于 2014-8-21 07:25 编辑
jiangying 发表于 2014-8-20 21:51
数学题必须要严谨,而此题是否能借瓶并不是已知条件。
这样的题纳入数学范畴,显然是脑残的人的所作所为。

赞同说题目表述不够严谨。我认为这种类型的问题还是不错的数学题,要改进的是题目的表达。

有不少奥数题表述比较糟糕,在正式的竞赛卷子上也时常能看到。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4-8-21 16:36
imlucky 发表于 2014-8-21 06:51
赞同说题目表述不够严谨。我认为这种类型的问题还是不错的数学题,要改进的是题目的表达。

有不少奥数 ...

如果加上可以借瓶子这个条件,就没啥脑筋可动,完全是计算量的事情了,就失去了价值。

这样的题本来是动脑筋的题,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为数学题,需要标准答案,必然面临两难的境地,要么不严谨,要么无价值。

此外,这样的题,如果课外阅读量足够,很多动脑筋的课外书都会涉及的,纳入课堂数学,即使是奥数课堂,也是一种极大的时间上浪费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4-8-21 17:43
有趣的话题!
继续发表个人的拙见,错漏之处请勿见笑:

数学当然是追求严谨的。

但好像数学史上很多内容有过不严谨的阶段。比如函数和微积分,当初都长时间不严谨过。因为当时认识上还没突破,没能找到办法,形成严谨的体系。但并未因此把他们排除在数学范畴之外。
数学发展是这样,数学的教学体系也是。
即便现在的高等数学的课本里,时而还需要不严谨那么一下,因为如果要严谨的话,需要介绍一些比较难的内容,导致学生就不懂,学不下去了。再比如几何,欧几里德前的几何,教学体系也不怎么严谨。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