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电影《窃书贼》+一位知青关于“书”的回忆。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4-6-22 14:23
标题: 电影《窃书贼》+一位知青关于“书”的回忆。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眼睛 于 2014-8-13 13:54 编辑

[hide=d20]5lbe06psybnm[/hide]

萌叔安古 于 2014-6-21 21:21:2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影视评论
由获得盛赞的英剧《唐顿庄园》导演布莱恩·派西维尔执导的电影《偷书贼》,与许多优秀电影一样改编自畅销小说。本片虽然题材并不新鲜,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却是一部视角独特并能让影迷感到无比温暖的二战题材影片。影片像无数优秀的反思二战电影那样,深刻揭露了战乱环境下和邪恶年代里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生动刻画了专制魔王的恐怖嘴脸。但不同的是,本片用书作为穿起珍珠的银线,娓娓道来,通过读书讲故事,让观众体会到并深深认同了物质极度匮乏的乱世里精神粮食的珍贵。看完电影,我想起了自己“文革”年代的读书故事。

    ·第一本书·

    【电影情节】:上世纪40年代初,纳粹法西斯掌控的德国,有共产嫌疑的母亲在逃难途中欲将一对儿女送往慕尼黑交人领养,不料儿子却突然病逝。白雪皑皑,荒凉凄惨的墓地里,母亲带着女儿埋葬了儿子。悲痛欲绝的母亲掩面而去,楚楚动人的女儿却还呆呆地立在弟弟的墓穴前。忽然,一本小书掉落墓穴旁的雪堆里,小姑娘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天性使然,伸出被冻僵了的小手,捡起了这本破旧的小书。很长时间之后,小姑娘才知道这本书的书名叫《掘墓人手册》,而此时的小姑娘,26个字母都还没认全。小姑娘名叫莉赛尔,这是她人生中得到的第一本书……

    【我的回忆】:上世纪60年代中,红色恐怖风暴袭来,所有“宣扬封资修的大毒草”全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被查禁。我亲爱的母亲一生嗜书如命,经常光顾书店的她,只能买回一本刚刚出版、暂时免遭查禁的红色小说《欧阳海之歌》。也许是天性或者遗传基因的作用,彼时的我,认字估计还不到一千,却对一切印有铅字的纸张和册子感兴趣。除了朗读背诵有如圣经的红宝书之外,我开始囫囵吞枣,时哭时笑,废寝忘食地读完了我人生中头一本小说——《欧阳海之歌》。这本小说的作者,名叫金敬迈,1930年生人,与我已故父亲同龄。而至今健在并笔耕不辍的老人家所著的《欧阳海之歌》,发行近3000万册,成为当代中国小说发行量之最。

    ·第二本书·

    【电影情节】:法西斯妖风愈刮愈猛,为了强化精神统治,纳粹们常常举行集会,公开焚书。某天晚上,小女孩莉赛尔也被送去参加了焚书集会,并被强迫亲手将书本扔进火堆里。被洗脑而陷入痴狂的民众高潮发泄后疲软地散去,小女孩却依然呆呆地立在火堆前,直到四下无人时,她冒险从火堆里抢出了一本书,余烬未灭,她就将书藏在了怀里。长相丑陋却心地善良的养父发现了莉赛尔的举动,非但没有责怪她,还帮她藏好了书,并答应回家后一起阅读。因为,他们一起读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已经反复读过多次了。小女孩得到的这第二本书,叫《耸耸肩膀》……

    【我的回忆】:红色风暴愈演愈烈,我通过“红宝书”认识的字也愈来愈多,对于印有铅字的纸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然而,当时除了红宝书、被阉割过的鲁迅选集、被再创作过的雷锋日记之类,再难找到一本能称为书的书。不过我知道,我们家有个大木板箱子,里面藏着满满一箱子的封资修毒草。但是,木板箱子加了三把锁,那是父母害怕一旦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我和弟弟就会中毒或者向外人泄密,导致横祸飞来。某天,我趁父母不在家,又到他们床头,徒劳地想尝试打开箱子,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却有了意外发现:在母亲的枕头底下,压着一个用旧账本做成的剪贴本。我翻开一看,第一页贴着标题:《青春万岁》。却原来,这是N年前某家报纸连载王蒙大师这部长篇小说的剪贴本!母亲一页一页将这部连载精心收集剪贴,足见她对《青春万岁》的喜爱。我当即呆坐床头,开始阅读我人生中读到的第二本真正的书——一个旧账本做成的小说剪贴本,而此时此刻,《青春万岁》的作者王蒙大师,正被流放新疆,过着苏武牧羊的“诗意生活”……

    ·第三本书·

    【电影情节】:又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莉赛尔家突然响起一阵急促敲门声,养父打开大门,一个帅气小伙子跌将进来昏倒在地。莉赛尔注意到,他一直将一本血红色封皮的书紧紧攥在怀中。这是莉赛尔遇到并感兴趣的第三本书。一阵忙乱之后,养父告诉小女孩,这位青年的父亲在战场上以命换命救了自己,所以今天这位青年逃难,他们家营救他义不容辞。莉赛尔问养父,青年为何要逃难?养父说因为他是犹太人。犹太人为何就要逃难?这个问题,纯粹雅利安人的养父没办法回答了。直到这位名叫马克斯的年轻犹太人醒来,小女孩才有机会问他,这本紧紧攥在他怀里的是什么书?答案令人意外: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其实,说穿了也不意外:这是这位年轻犹太人在公开场合的护身符!

    【我的回忆】: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当了“知青”。好歹读完了高中,认识的字相对于文盲当然可以说很多了,想读更多书的希望就更强烈了。不过当其时也,红色风暴还没有停歇,甚至有个理论叫“读书无用论”,当局还树立了一个以不读书为荣的“白卷英雄”,所以,可读的书依然缺乏。从娘胎出来就带着读书基因的青涩少年,自然是饥不择食。当知青的第三年,社会上开始流行一种书叫“手抄本”,这是因为没法进入正式出版渠道却又很受爱书青年欢迎的流行读物。于是,作者手写出来之后,读者就争相传抄,通过知青们手手相传,地下流通。这些手抄本中,有日后正式公开出版了的《第二次握手》《一只绣花鞋》等等通俗畅销文学,也有“黄色小说”《少女之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知青点获得并传抄的,并不是《第二次握手》,而是《少女之心》。我,也因为阅读并参加传抄这本黄色小说,进“学习班”,接受了为时一周的消毒。这,是我阅读生涯中记忆深刻的第三本书。在1940那个邪恶年代,犹太青年马克斯随身携带一本后来的禁书《我的奋斗》作护身符,我却在1970那个邪恶年代里被一本当时的禁书《少女之心》涂上了因阅读而带来的唯一污点。那年月,知青们还会传阅一种没有封皮,前后都被撕掉了好多页的、我们叫做“无头无尾“的书——那是从被查抄集中起来的废纸堆里偷出来的旧书,因为担心发生不测,传阅者们就故意将书的封面封底甚至前后数页扯掉,以掩人耳目。

    ·第四本书,更多的书·

    【电影情节】:某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莉赛尔在男同学兼好玩伴的陪同下,把养母洗熨好的衣服送回主人家。无意之中,她发现女主人竟是发现她火堆里偷书的那位贵妇人。贵妇人也认出了她,知道她想读书爱读书,为她打开了豪宅里宫殿一般的藏书室(是的,我想当时的莉赛尔一定会觉得这个藏书室就是个宫殿)!在这里,莉赛尔打开了她一生中读到的第四本书,然后,她一口气又接连读了好几本书,甚至忘了鲁迪还在外面等着她!后来,为了挽救病危昏迷不醒的马克斯,莉赛尔竟一次次偷偷翻墙进入了这个藏书室,偷回了一本又一本书,通宵达旦地在昏睡的马克斯耳边朗读不停。她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给这位犹太青年朗读,死神就不会将他带走。

    【我的回忆】:红色恐怖风暴终于停歇,我们终于一步步回到了精神正常时期,1977年,我也告别了山村,摇身一变成了当时相当令人仰慕的“新时期大学生”。此时,焚书坑儒的荒诞政策终于被废止,大批被查禁了的书籍又回到了书店里书架上。空前绝后的一种奇景常常出现在每个城市的:一旦得到某部或某批被允许重新再版的中外经典名著面市,就会有无数人在书店门前排起长龙,疯狂抢购新书!我就在这条条长龙里,抢购到了我阅读生涯里意义深刻的第四本书、也是我的藏书里第一部经典名著《悲惨世界》,接着还有更多:《笑面人》《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大卫科波菲尔》《福尔摩斯探案》《安娜卡列尼娜》,等等等等。更加令人惊喜的是,在大学里,因为我们文科生比理科生的借书卡多两倍,图书馆这座宫殿里的宝藏,就被我们这些“天之骄子”视作了自家的后花园,果实随意采撷。嗜书如命的我,终于得以天天饱餐,乃至消化不良……

    ·最后说说电影·


    本片改编自澳大利亚著名作家马克斯·苏萨克的同名畅销小说,小说原著讲述了二战中一个小姑娘和她一生中的读到的14本书的故事。由于有着优秀小说作为可靠的文学支撑,再加上导演布莱恩·派西维尔深厚的电影艺术功力,使得影片产生了几乎超过了小说原著的非同凡响、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影片中的三位主要演员的表演让人过目难忘。加拿大法裔小女星索菲·内莉瑟,不但长相秀美楚楚可人,而且小小年纪演技不差,将一个身处乱世困境却把读书视作生命的小姑娘演绎得感人至深。饰演养父的,是大名鼎鼎的杰弗里·拉什,他在《闪亮的风采》饰演的钢琴师,拿到了奥斯卡影帝桂冠,在《鹅毛笔》里扮演的萨德,也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偷书贼》里,他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普通人形象,对专制制度,他以拒不合作的方式来反抗;对于苦难收获,他用幽默潇洒的态度来对待;对于养女,他给以了视如己出的深沉的父爱。他与莉赛尔一场场对手戏里的交流,无论眼神表情还是肢体语言,处处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流露出了一种弥漫银幕内外的温暖柔情。令观众为之动容。

    莉赛尔的养母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家庭主妇,在影片里一开始给人的印象相当恶劣。但是,随着影片故事的推进,观众才愈来愈发现这位妇人的善良。这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得归功于饰演这位女性的英国大明星、以《破浪》获封奥斯卡影后的艾米丽·沃尔森,她让这个养母外表冰冷内心火热、面临困境举重若轻、对养女的感情先抑后扬的层层递进和转变,都令人感到十分信服。

    本来还想一提本片令人心醉的配乐,不过,这篇写得太长了,而且,本片音乐已经先后获得了三个电影奖的提名,分别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提名、美国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电影音乐提名。所以这部电影音乐的好,基本上就不需要我再饶舌了,大家看电影时注意欣赏吧!

D9B6D0C339AB0603620A277735807D3280C8FF2B_800_800.jpg (131.85 KB, 下载次数: 5)

D9B6D0C339AB0603620A277735807D3280C8FF2B_800_800.jpg

作者: 紫色菩提    时间: 2014-6-22 16:00
谢谢分享!书已经买了,还没看呢。
作者: 风淡云清518    时间: 2014-6-22 16:18
感谢黑板推荐!
作者: 好妮    时间: 2014-6-22 18:43
书和电影都很好看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4-6-23 06:50
谢谢介绍,想看电影
作者: 爱睿02    时间: 2014-6-23 13:06
感谢分享!电影已经收了,看完再来续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4-6-23 13:29
谢谢分享!!!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4-6-23 13:37
这次怎么只看到密码,没看到那个网盘呀?:dizzy:
作者: 若青莲    时间: 2014-6-24 10:56
看上去很不错,谢谢。
作者: goubao1107    时间: 2014-6-25 08:57
这本书囤了呢,看看电影也觉得好
作者: lucyss    时间: 2014-6-25 09:19
谢谢分享!                    
作者: 菊菊妈妈    时间: 2014-6-25 15:30
谢谢黑版分享。
作者: 婧珂妈    时间: 2014-6-25 18:32
谢谢楼主的推荐,第一次听到。
作者: sunny04    时间: 2014-6-26 16:01
看过部分书的介绍,收了,谢谢
作者: sunny04    时间: 2014-6-26 16:09
电影是在www.yyyttt.com 里面吗?怎么我打不开这个网站
作者: 蜻蜓2003    时间: 2014-6-26 17:37
不错,暑假正好看看。
作者: 谷雨    时间: 2014-6-27 11:14
电影很不错,但孩子看的时候似乎受到的触动不多,也许还早了点。
作者: CHJ_D    时间: 2014-7-9 06:14
谢谢分享!买了书,还没看,看了介绍想先看电影。
作者: 霏霏    时间: 2014-7-14 03:07
谢谢推荐,看上去很不错呢
作者: 豆豆熊妈妈    时间: 2014-7-14 18:18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豆豆熊妈妈    时间: 2014-7-14 18:22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4-7-16 00:20


  马克斯·苏萨克,1975年出生于悉尼,30岁时已成为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界获奖最多、著作最丰、读者群最广的作家。迄今已出版:《输家》(The Urlderdog)、《与鲁本·乌尔夫战斗》(The Figtlting RLJberl Wolfe,美国图书馆协会青少年类最佳图书)、《得到那女孩》(Gettinlg the Girl)、《报信者》(I Am theMessenger,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偷书贼》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时父母讲述的情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的父母曾经亲眼目睹盟军轰炸汉堡之后的惨状,也看过纳粹押解犹太人前往死亡集中营的悲剧。苏萨克说,父母讲述的情景他一直记在心里,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
     伴随着《偷书人》的出版,他被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评论家称之为“文学现象”。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Book Thief

  作者本身简约的文字风格,赋予这部小说一种冷冽、抽离的情感,加上死神的口吻,让读者不断感叹于人性的光辉与险恶之中。孩子们单纯快乐的童年生活中,飘着纳粹的乌云。偷书贼住在天堂街,不断面临生存的压力与思想的桎梏,支撑主角灵魂去面对现实的,不是真正的天堂,而是这些偷来的书!本书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安妮日记》,似乎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背景不同的人物演绎着那一段对犹太人来说刻骨铭心的历史。一个用日记体记录着每天的点点滴滴,而另一个则用小说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来审视纳粹的历史。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和思想:对罪恶战争的控诉和对崇高心灵的赞美。
  本书英文版在2006年3月出版后,立即荣登全球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青少年文学排行榜第一名、美国亚玛逊网络书店畅销书榜第一名。该书中文繁体版今年6月在台湾推出后,一直稳居金石堂网络书店畅销书榜首位置,并受台湾诚品书店的主题推荐。
  该书也获得文学评论界及媒体的一致好评,获颁美国图书馆协会Pintz奖,荣获2006年Book Sense儿童文学类年度选书,荣获2006年巴诺书店 “发现新人奖”、2006年亚马逊网络书店年度选书(青少年类编辑选书)、美国“鹅毛笔奖”2006年最佳青少年/成人小说提名、Kathleen Mitchell青年作家奖(奖励30岁以下优秀作家)、“全国犹太图书协会”小说奖、澳大利亚图书产业奖、“年度选书”及“文学小说”入围。迄今已经售出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巴西、韩国、日本、丹麦、荷兰、中国、以色列、塞尔维亚、芬兰、挪威等国版权。
作者: dqlhw    时间: 2014-7-21 05:01
相看电影,感谢
作者: 霏霏    时间: 2014-7-23 14:31
收藏看看,谢谢版主!
作者: 霏霏    时间: 2014-7-23 14:55
找不到下载的地儿
作者: lavender82    时间: 2014-8-3 10:29
谢谢分享   
作者: QQKINGDOM    时间: 2014-8-12 08:44
看上内容一定很好,不知是英文还是中文
作者: helenminliang    时间: 2014-8-13 10:37
我们现在分享电影,也有点地下党的味道
作者: TRACYMA    时间: 2014-8-13 22:42
想看看





作者: TRACYMA    时间: 2014-8-13 22:54
没看到,真为我的智商捉急啊!
作者: Guan4347    时间: 2014-8-25 14:11
书买了。
但在坛子里转悠半天,没发现网盘啊。哪部电影都没找到,
作者: 泽楷妈    时间: 2014-9-13 20:49
谢谢楼主的推荐。
作者: 泽楷妈    时间: 2014-10-12 15:22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jjyylin2004    时间: 2014-11-3 15:16
看了介绍不错,谢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