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zt:美国大学老师看中美语文课的差异:思维、阅读、表达都有差距
[打印本页]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14-6-19 08:23
标题:
zt:美国大学老师看中美语文课的差异:思维、阅读、表达都有差距
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所缺乏的东西,并不是一句“中国是应试教育”,或者“中国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推卸责任的。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语文教育存在问题,承认中国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跟美国的母语教育上的差距。
作者:方帆,蓝橡树撰稿人,美国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双语部主任。2001年获得“加州最卓越教师奖”,曾任加州教育厅“中小学生中文课外阅读书目”编审委员,著有《我在美国教中学》。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14-6-19 08:25
我教过美国大学的研究生的课,国内的朋友会问:“你觉得你的研究生里面,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跟美国的学生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没有美国学生那么强?”我觉得,
中美大学生在美国研究生课堂上表现的差异,其实跟中美中学语文课的差异有密切关系。
我们的语文课没教口头表达
首先,很多美国大学教师都留意到: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大学课堂上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国内的看法就认为那是因为中国人的英语能力不行,对于口头表达没有自信,或者因为词汇太少而无法表达。
但是,我的观察发现,中国来的学生除了口音问题,英式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词汇问题,词汇量问题影响了表达以外,有些英语能力相当不错的学生,说一口流利英语,可是却让人不知所云,不知道究竟想说什么。我认为,
这是跟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没有系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美国的英语语文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到了中学,更加有系统的训练。比如,最先是教学生书面表达一个观点,跟演讲中表达一个同样的观点,句子的结构跟用词会有怎样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会怎样不同。
然后,会教学生怎样在小组里面表达某个观点,而组员要记录论点,然后提问发言者。到了高中,有所谓的“苏格拉底盘问术”的训练,
学生就一个问题整理自己的观点,然后口头表达,而全班则针对此观点不断反复盘问,直到大家对双方的观点都得以了解为止。
这种训练,在高中是非常系统的,没有读过高一的口头表达训练,到了高二学习全班演讲表达的时候,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了。
所以,我们在美国经常会看到美国当地的中文电视台为了某件突发新闻在街头采访民众,美国人都可以有条有理,张嘴就说一大串自己的观点;可是唐人街的中国人,即使是用中文发表意见,都结结巴巴,说了半天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很明显就是在中小学的语文学习阶段根本就没有受过口头表达的训练。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14-6-19 08:27
我们的语文课没教批判性思维
其次,美国的大学老师常常发现中国来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很大部分是指一个人对资讯的重述,分析,比较,应用和评估的能力。中国的教育很强调重述(把教你的知识完全背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和应用能力,对分析能力也有一点涉及。但是,却基本没有要求比较和评估。
美国的语文教育,最先训练的是学生的
比较
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样东西、两个观点的不同之处。然后,是
分析
能力:分析造成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证据支持你的分析。最后,就是
评估
:通过对两样东西的比较,或者对一堆东西的比较,按照某些评估的基本原则,来决定那样东西最符合作者的标准。重述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基本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就训练完成了。
因此,在美国的中学语文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阅读同一个作家的一系列作品,然后对这个作家的修辞方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这个作家在营造气氛方面的手法独特之处;或者通过阅读两个不同作家,写同一个主题的作品,评价他们在表现人与自然的争斗方面谁做得更好一点......
于是,我们会看到美国的语文课本的每一课书所教的知识都是线性的,有系统的,有目的的;每一个英语老师在讲同一课书的时候,讲的相关文学理论都是一样的,绝不会像中国的中学语文课那样,一百个老师上同一节课,会讲一百种不同的内容。我们很难想象在物理课堂上,针对“牛顿第二定律”,一百个老师有一百种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一百个老师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的教法,可是内容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的内容的。
不幸的是:
中国的语文教学长期是“同一课书,一百个老师教一百个内容”的情形存在,而这个情形已经导致中国的语文老师不时会发起“究竟语文是什么”的讨论。
可是,美国的英语语文老师从来没有这样的困惑。
作者:
读书人
时间:
2014-6-19 08:28
我们的语文课没教阅读理解
最后,由于中国的学生从来没有怎么受过完整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训练,因此,在阅读方面就存在严重的理解方面的问题。
可能在中国的语文课上面,长期是由老师告诉学生某篇课文的中心内容是讲什么的,学生记住就好了;结果,真的有一篇文章,要让中国学生来判断究竟中心是什么,反而做不到了。
于是,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老师们会经常发现中国学生根本就不明白某篇文章作者的意图;不明白中心思想;更可悲的是,因为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是不教文学理论的,因此,中国学生完全无法正确理解一篇使用“反讽”或者“矛盾”手法写的文章,更无法理解文章的“感情”和“色彩”对表现作者意图的作用。
在美国大学的文科课堂上,中国来的学生往往如同小学生在高中生的数学班上课一样,虽然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听懂了,可是根本就不知道在发生什么事,还哪里有能力参与讨论?
这个问题,我在我的博客发表以后,读者的评论就很明显看到了。不少读者读了我的文章,根本就没有理解中心思想,抓着片言只语就开始评论或者谩骂;有的则完全是理解错误的,人家说左他理解成右......这种情形,跟中国的语文教育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因为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好像从来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自己的观点,然后使用阅读的文章里面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所以,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所缺乏的东西,并不是一句“中国是应试教育”,或者“中国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推卸责任的。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中国的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承认中国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跟美国的母语教育上的差距。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育水平。
作者:
jxkitty
时间:
2014-6-19 10:50
以目前的现状,是否把孩子送出去读高中才好?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14-6-20 08:01
学习了,受益匪浅!
作者:
z@mm
时间:
2014-6-20 15:45
语文课确实欠缺对思维的培养
作者:
dianechens
时间:
2014-7-13 18:47
我把他复制下来了,经常看看吧,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对我们家还不太现实,只能在国内自己想办法了
作者:
jawhsy
时间:
2014-7-14 20:55
学习了,受益匪浅!
作者:
growingtree
时间:
2014-8-20 19:17
好像是那么回事啊~老外都挺能演讲的
作者:
wojiabaobao_200
时间:
2014-9-13 11:50
学习啦,非常感谢!!!!
作者:
lilywill6
时间:
2014-9-13 13:33
悲哀,花了那么多时间原来都在浪费
作者:
anita_july
时间:
2014-9-30 17:16
不了解美国的教育是怎么回事,不好评价它是不是如此。但却是中国的语文教育的确是主要是老师讲,然后告诉逐字逐句的解读,很少会说让学生去同类比较、去辩驳、去努力表达自己对文章额理解。
如何改造,的确是中国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我这种非体系内的人无法也无力关注。可是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的确我的孩子怎么办呢?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推荐什么好的方式如何培养孩子的。
哎,家长不易呀,啥都要学,啥都要亲力亲为。是不是现在的家长太过重视孩子了?
作者:
tipdc
时间:
2014-12-26 16:49
我们的阅读理解题都是标准化的答案,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作者:
meilong93
时间:
2015-1-4 09:43
引人深思的好文章啊!
作者:
奚泽泽
时间:
2015-4-28 15:47
路过,进来学习!
作者:
奚泽泽
时间:
2015-4-28 15:52
路过,进来学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