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词汇量大能否让思考更快? [打印本页]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6 22:40
标题: (转帖)词汇量大能否让思考更快?
文/Marc Ettlinger
译/姬弘飞

语言被视为一种认知工具或文化工具,这个结论是对有关语言与认知、心智的影响的研究的扼要总结。这些研究同时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是的,更大的词汇量的确能让你思考得更快。较大的词汇量能让你更容易地将词“指派”到其对应的概念上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6 22:42
不妨来看下面的证据:  Frank et al(2008)考察了英语和皮拉罕语(一种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皮拉罕人使用的语言,系属关系已不明确——译者注)使用者的计数能力与数字记忆。皮拉罕语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注意,其中之一是这种语言缺乏数词系统,也没有词汇能够辅助计数。研究者发现皮拉罕语使用者虽然能够识别数量关系,但他们对数字的记忆能力比英语使用者差。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6 22:43
这项研究是众多探索不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差异的研究之一。另一个例子是英语使用者与一种被称作Guugu Yimithirr语(一种澳洲土著语言——译者注)使用者的对比研究(Levinson, 1996)。我们都知道,英语使用者可使用“左”(left)和“右”(right)来表示相对于自己的方位,而Guugu Yimithirr语则使用地理方向(如“南”和“北”)来表示,即便是所指称的事物就在他们附近。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6 22:44
这种差异对两种语言使用者的空间认知产生了影响。Guugu Yimithirr由于使用地理方向作为方位指称,因此自然地长于辨认方向,因为他们须经常确定哪里是北。甚至有些时候,他们的方向感比信鸽还要准确。而英语使用者的情况恰巧相反,他们更擅长完成类似谜宫、保持队形等任务。所以,指示性方位词(如“左”和“右”)的存在提高了我们对指示性空间的认知能力。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6 22:47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探讨的多数有关认知的准确性,而“更快”则是认知的速度。但在认知科学中,二者经常互相影响(Wickelgren, 1977)。也许这种影响发生的速度之快会令人惊讶,近期的研究(Davis et al, 2009)显示,当母语使用者学习一个新词时,新词最快在一天后即可对学习者的认知处理产生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习者有机会睡眠,那么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6 22:48
这些研究都表明,语言能够作为认知工具,并以此提高你对语言所标记那部分事物的思考能力。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6 22:58
-----------------这是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对语言学习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 wherezhang    时间: 2014-6-17 16:06
最近不止一次看到类似的观点了,感觉还是很有道理的。学习了。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4-6-17 16:41
第一次听说这个观点,有点意思,我琢磨琢磨。
那是不是说学的语言多,人的思维也会更快呢?
作者: seawhirl    时间: 2014-6-17 20:07
我感觉这篇文章的思维有点儿混乱啊。
这里的“词汇量大”是指某一语言人群的总共词汇量呢,还是使用某一语言的人群中的某个个体习得的词汇量呢?看文章,应该属于前者。
如果是指某一语言人群的总词汇量,那么如何判断总词汇量大小呢?靠语言学家的词典吗?另外,不同语言在表达上都有其丰富生动的一面,也都有其不丰富的一面,作者的举例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怎么能说总的词汇量大就思考更快呢?这和总的词汇量大有么关系吗?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1:39
这两天有点忙,儿教上着又有点慢,没来跟贴。

我回头去看了下原文出处,发现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1:44
有个人问了个这样的问题:

Does a broader vocabulary allow you to think faster?

I was thinking about reasons why sometimes people have ideas on their minds that can't express with words, but in their minds it all makes perfect sense so I went further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 speakers and not so good speakers and the main difference was their vocabulary and came up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words on a person with a broad vocabulary would hold a smaller definition for each word has a very specific meaning where words on a person with a smaller vocabulary would hold larger definitions for each word holds the meaning of more than one word and thus makes it harder to put in order when you are trying to explain an idea.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1:45
然后,我看到这里,我发现我似乎把这个帖子放错地方了,这里讨论的完全是母语学习的问题~~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1:47
本帖最后由 liuliwu57 于 2014-6-19 22:36 编辑

然后

Marc Ettlinger, PhD, Linguistics, UC Berkeley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写出了这么一段话~~~
也就是我前面贴出来的一段话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2:13
这个视角给我的启发有几个方面:

1, 在母语学习阶段,需要注重词与概念的精确对应,尽量限制“这个”“那个”之类的模糊表达法。力求精确的日常表达,其实会影响到对于细节的观察和注重。确切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立体化,认知不断完善的过程。------母语既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思考的工具,就体现在此。

2, 二语学习需要借鉴母语学习规律。那么二语学习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它也未尝不是一种思维完善工具。以英语为例,学了和没学的孩子,不光是眼界有差别,其实思维方式也会有差别。学的程度越深,和没学的孩子相比,差别就会越大。

3, 再回到表达上面来。初级阶段的表达,要求只是能表达就行;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尤其到了写作的阶段,可能更多的会要求表达精确。英语要用英语的精确表达方式,汉语要用汉语的精确表达方式。这种精确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单词,更是一个或者几个句群所表达的一个整体性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反对孤立地识记单词,也反对背诵新概念这样的课本。

      孤立地识记单词,就是把大概念进行了肢解,变成了一个个互相孤立的概念,这些小概念之间又没有在大范畴下面得到统合和融汇,必然造成记忆上面的负担。所以背单词是很苦~~

      但是单词是要记的,怎么记?我觉得必须要放在上下文阅读中进行记忆,或者运用词根词缀这样的逻辑联系进行记忆。
      
      那些乱序词汇记忆,除了锻炼机械记忆,增加消极词汇之外,对思维锻炼全无好处。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2:21
再说背诵新概念。

新概念短小精悍,适于背诵,适于扩大词汇量。

可是仔细想想,通过背新概念记下的词汇,你真的能在写作中准确应用么?你能准确体会到这些词汇的文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吗?

新概念是用来给ESL的学习者用的,考虑的是学习进度,而不是为了让学习者体会语言之美的。

当然,用来应付国内的各项英语考试,新概念是绰绰有余,并且可以说是有奇效。但是,背诵新概念,实际上是给孩子关上了一扇门,一扇能够去欣赏英语之美的门。如果要背诵,至少也是应该背那些语言优美的文章,譬如诗歌、散文之类的。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2:26
为什么我一直要强调欣赏语言之美?

因为语言是美的。 汉语如此,英语也是如此,甚至其他的各门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美。

而这种对美的欣赏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比如说我对于汉语的美的感受能力,可以促使我对英语的美有较强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就是一种认知力。

而这种相通性,一旦运用的好,就可以免除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相互消耗,使之变成相互促进。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2:32
最后,我还有一个最近的领悟。

我以前一直觉得中国的英语教学非常低效。

今天我突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失败的原因,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归功于对于高效快速的孜孜追求。

为了追求高效,我们去背孤立的单词;为了追求高效,我们去背新概念。

但是,真正的语言学习,本来就应该是细水长流,慢慢渗透,慢慢体会~~更深来说,其实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细水长流,慢慢渗透的。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19 22:32
本帖最后由 liuliwu57 于 2014-6-19 22:34 编辑

竟然一拖二了,删掉重复的~


作者: wherezhang    时间: 2014-6-20 08:22
正准备开始用新一呢,目标就是考试,既然你说新一对考试有奇效,我就放心了。

语言是细水长流,这个举双手赞成。

另外,体会语言之美,这个要求比较高了。中文是母语,我们还可以勉强一试。象英文,家长粗通英语,身边找不到靠谱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去体会呢?

对于汉语的美的感受能力,如何促进我们去感受英语的美?

你说的“要背诵,至少也是应该背那些语言优美的文章,譬如诗歌、散文之类的”,我正在找合适的材料,能给我们小学生推荐一下吗?
作者: 风淡云清518    时间: 2014-6-20 08:48
我觉得我儿子的听说读,现在没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落到笔头上就很难,因为单词写不来,老师也跟我说过几次觉得他基础方面不扎实,认为我们应该多拼单词,多学习语法,所以我想暑假里给我儿子默写新1,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可行?
作者: 风淡云清518    时间: 2014-6-20 09:30
我听说为了小升初,有三年级的孩子去考基础口译,有四五年级的孩子做高考听力题目,大家都怎么看待这些事情啊?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21 23:17
wherezhang 发表于 2014-6-20 08:22
正准备开始用新一呢,目标就是考试,既然你说新一对考试有奇效,我就放心了。

语言是细水长流,这个 ...

我觉得自己水平有限,不敢推荐背诵的材料。

小朋友以前喜欢Dr. Seuss的那些儿歌,天天读反复读,于是就背下来了。因为这并不是我或者老师要求的,所以不好推荐给别的孩子。

我现在还在磨她的语句功夫,并没有加入诗歌材料。等磨到一定程度,进入经典学习的时候,到时候看她的兴趣,可能会要求背诵一些经典诗句之类的~~

就中文和英文来说,“韵律节奏”和“意象情感”就是美的来源。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21 23:35
风淡云清518 发表于 2014-6-20 08:48
我觉得我儿子的听说读,现在没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落到笔头上就很难,因为单词写不来,老师也跟我说过几次觉 ...

我不太清楚单词写不来是个什么情况,听写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况,所以不好给出判断。

如果是听说读都没什么障碍,只是写的问题,那么我的建议和wherezhang一样:上phonics. 无论是对于后续的学习潜力还是兴趣,phonics都要胜出新概念几条街。

我要不要托一下瑜珈的这个贴~~~

http://club.etjy.com/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4-6-21 23:40
风淡云清518 发表于 2014-6-20 09:30
我听说为了小升初,有三年级的孩子去考基础口译,有四五年级的孩子做高考听力题目,大家都怎么看待这些事情 ...

基础口译我不太清楚,不知道具体的难度。

但是高考的听力题目,因为是针对平均水平,确实题目不太难,从小原版听力泡出来的孩子,做高考听力不是难事。倒是高考的阅读理解,对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存在认知上的难度。
作者: 七只皮箱    时间: 2014-10-21 13:53
liuliwu57 发表于 2014-6-21 23:17
我觉得自己水平有限,不敢推荐背诵的材料。

小朋友以前喜欢Dr. Seuss的那些儿歌,天天读反复读,于是 ...

语句功夫是个什么概念在英语学习中?
作者: ytjy2017    时间: 2017-9-22 15:27
思维有的确t点儿混乱
作者: atunmm    时间: 2017-12-21 11:12
看到好多熟悉的ID,喜欢读LZ的贴,学习确实是细水长流的事,慢就是快,只是现在……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