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们的孩子离哈佛并不遥远 [打印本页]

作者: 葛瑞鹏    时间: 2004-1-4 18:22
标题: 我们的孩子离哈佛并不遥远
我们的孩子离哈佛并不遥远

    纵观古今,凡成大器者,他们的父母大多都具备教育家的思想和眼光,他们大多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当然,我不否认天赋。
    父母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很大,而父母的错误思想和认识上的死角则会成为孩子成才的天敌
    可以这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2001年,在全国,有关早期教育的书籍像雪花一样铺天盖地飞来,在每个书店你都可以找到许多这方面的书。其实,这种现象在日本4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一个叫木村久一的人写了一本名叫《早期教育和天才》的书,里面主要阐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当时绝大多数日本人都在读它。而在我国,1982年这本书才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但发行量却不大。凡有幸读到那本书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则成了这本书最大的受益者。
    由此看来,日本的早期教育比中国早了整整60年。
    有人预言: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将是早期教育的竞争。
    在所有关于早期教育的书中,我向你推荐《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是一本阐述早期教育理论最早、最全、最经典的一本书。
    2000年10月我的孩子出生了。当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正想把教育孩子的事盘托给父亲时,妹妹刚从另一个城市赶来,带给我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故事:有一个教育家也曾制定过一套完整细致的育儿计划,因工作忙便把孩子托付给了另外一个人。最终,他的孩子没有成才,他后悔莫及,终于认识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是一点一滴的事,不可以托付给别人。
    早期教育,突出一个“早”字。
    卡尔·威特是这样解释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人。
    但是,早期教育不可急于求成。
    早期教育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一时很难见效果,而一旦见了效果,奇迹也就出现了。
    我的孩子,在11个月的时候就学会了拼音。他是跟电视学的,最初他爱看的是影碟里高举着一个个拼音字母的孩子,后来就学会了那一个个拼音字母。那时我听说有一个小孩2岁时就学会了200多个字,我当时还有点不太相信。然而,现在我的孩子3岁2个月了,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他已经认识了800个汉字和200个单词。我的父亲特别注意把一些字写在孩子最喜欢玩的地方,贴在他最喜欢的玩具上,这些字都是在玩的时候,在做游戏的时候,在最高兴的时候学会的,他一点都不觉得累。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注意的是一些细微的事,而我注意的是一些全局的事。比如,看到孩子有点消瘦,我肯定去给孩子到大医院里检查一下,看到孩子在一段时间太迷恋看影碟,我肯定会把影碟机藏起来,看到孩子在一段时间不太喜欢交往,我会什么也不让孩子学,而让孩子天天与其他孩子玩,让孩子在人群里最活泼……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我再次奉劝所有的朋友,在你的孩子出生之前,你一定要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
    当然,《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毕竟100多年前写的一本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你可以用最新的一些教育思想去弥补。
    纵观整个20世纪,可以说全世界是由4岁左右认字的人统治的。例如周恩来、巴金和数学家熊庆来 5岁识字,杨振宁、齐白石、李嘉诚4岁认字,麦克斯韦、里根、郭沫若、李大钊、梁启超、歌德、托尔斯泰、居里夫人和比尔盖茨 3岁认字,邱吉尔、克林顿和气象学家竺可桢2岁认字。
    早识字本身好象不是在开发孩子的能力,但文字毕竟是工具。可以这样想,一个13岁开始读名著的孩子与一个5岁开始读名著的孩子,他们的能力开发不一样,前途肯定不同。
    多数杰出人士都有 5岁前识字的经历。人们发现大当时5岁前认字的人,在识字的人中不到万分之一,可是却在杰出人士中超过2分之一,可见早认字的人的成功率要大一万倍。
    日本东京有多所教幼儿识字的幼儿园,据他们从1967年开始的一项研究,5岁开始学部分汉字的孩子智商可达95,4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20,而3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30。
    其实,不只是识字要早,培养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早。
    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
    说完识字的问题,该说入学了。我不主张8岁的孩子读高中,10岁的孩子上大学。我不想扼杀孩子生命里的那份欢乐,我不想让孩子金色的童年变暗淡无光。我主张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主张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心理年龄应与他的生活学习环境相一致。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孩子,他14就考上了南开大学,在大学里,那些比他大几岁的孩子都知道认真学习,而他天天打游戏,成绩几乎都不及格,被学校开除了。后来这个孩子意识到,不上大学就得到地里去干活,他在18岁的时候又重新考上了南开大学。这个孩子毕竟还是很幸运的。
    2001年,有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出版了,刘亦婷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全国。
    许多人都在读这本书,而我注意的则是刘亦婷的父母刘卫华、张心武的智慧和眼光。我是这样认为的,刘亦婷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和她优秀的综合素质是她成功的基础;跨进成都外国语学校则是她的机遇;在成都外国语学校,她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并以极其出色的英语成绩通过了托福考试,则是她和父母的共同的智慧;在哈佛对她的各种测试中,是父母的真知灼见把她举到了光辉的顶峰。
    哈佛是这样测试的:一篇又一篇的作文、随笔,这一篇要500字,那一篇要300字,各种要求,变化无穷。比如说,“假如你写了300页自传,请提交第217页。”“假如你招生,要问问题,问什么问题?自己回答,字数不限。”“描述你对第一年大学生活的展望,你的存在将会怎样在校园里被知道?”“讨论一个对你而言重要且关心的个人、当地、国内和国际问题。”“写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校方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种种问题,达到“以与各种成绩、分数和客观资料不同的方式认识你”的目的。
    刘亦婷的父母是作家、编辑,更是一位教育家,是刘亦婷背后的真正英雄。
    我奉劝一些年轻的父母们,我们都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因为我们对太多的东西都一无所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什么,就让孩子拼命地去喜欢什么,也不能因为自己忽视什么,就让孩子也忽视什么。对每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只有先去学习研究,然后才有资格去指导孩子。
    我是一名教师,我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比如,英语老师的孩子英语往往出色,而其他功课一般。其实,每个老师都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出色。我最不愿看到是一个现象是:每年都有一些智力十分出色的孩子,因英语太差而改变了一生的道路。其实,错误真的在父母。
    16岁的孩子并不是16岁才掉队的,而是他们在6岁的时候就已经落伍了,而他们在6岁落伍的原因是他们父母的思想落伍了。天下的父母们,假如你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真正去学习去思考,然后再去教育你们的孩子,我相信,有一天你会真正感觉到——我们的孩子离哈佛并不遥远。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1-5 08:38
很好,希望我们的家长都能真正重视早期教育。
作者: xinyue8349    时间: 2004-1-5 10:07
标题: 【讨论】
尤其是“不能因为我们忽视什么就让孩子忽视什么”,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是要求父母对什么东西都要不断的学习。我还体会到,教育孩子实质上就是自己再学习的过程。如果你在孩子小时候坚持学英语,孩子就会爱上英语,如果你一直喜欢读书,孩子就会喜欢读书,如果你一直坚持读经典,孩子很有可能成为经典大师,你的学习就是孩子学习的环境,大家认为呢?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04-1-10 21:38
标题: 好消息,6月以后将有次大地震哦
引用:xinyue8349发表于2004-1-5 10:07 AM:
尤其是“不能因为我们忽视什么就让孩子忽视什么”,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是要求父母对什么东西都要不断的学习。我还体会到,教育孩子实质上就是自己再学习的过程。如果你在孩子小时候坚持学英语,孩子就会 ...
太同意了,家长不能光逼着孩子学习,自己整天看电视打游戏。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1-10 22:01
标题: 【求助】学什么琴好呢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作者: 的哥    时间: 2004-1-10 22:38
标题: 自: 论坛搜索中删除的帖子
让我们每位做家长的不懈努力吧,“我们的孩子离哈佛并不遥远”。
在我这东北边陲小镇里02年有位女孩以托福649分的成绩考入了芝加哥大学并且取得了“全奖”即$30000/年,和$1500/月的劳动收入(中文助教),只可惜5次签证未过,无奈03年开始准备高考,夏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文科全市第3。
他的父亲是下岗职工,她的父母就是认为“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希望”。。。
作者: 翠花东北    时间: 2004-1-11 06: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燕子    时间: 2004-1-11 06:51
标题: 家有宝儿
教育重在持之以恒!这是要我们做父母的有恒心有毅力地付出,还要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作者: 葛瑞鹏    时间: 2004-1-13 09:19
标题: 【分享】 05月16日 精品软件更新
引用:的哥发表于2004-1-10 10:38 PM:
让我们每位做家长的不懈努力吧,“我们的孩子离哈佛并不遥远”。
在我这东北边陲小镇里02年有位女孩以托福649分的成绩考入了芝加哥大学并且取得了“全奖”即$30000/年,和$1500/月的劳动收入(中文助教),只可 ...

我很痛心!!
我们国家的水土不养人啊!我们的国家培养不出来爱因斯坦、爱迪生他们!!
所以很多留学生出去就不来了,我能理解他们——他们不是不爱国,而是我们国家不爱他们!!!!!!!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1-13 21:35
标题: 【求助】谁来帮帮我儿子
中国似乎有吃人的传统,没有爱护人的传统。
其实这一点,也许每个人都应该反思。
作者: hhbbqq    时间: 2004-1-13 21:42
标题: 【视频】看看,台湾诋毁大陆的一个视频!!!
让我们做家长的不懈努力吧!
作者: mutong    时间: 2004-1-14 21:52
标题: 【求助】求洪恩奇境英语
生长在中国是幸还是不幸?!
作者: aileenlee1108    时间: 2004-1-15 11:18
标题: 【寓言】铅 笔 的 原 则。
中国的政策令人望而生畏呀.............多好,多有才的一个女孩呀,难道就不能把中国的一些相关政策作相应调整吗?我不是反对在国内读书,若认为在国内读书不能成才,但是既然中国有这个考出国留学的政策,那为什么就不把这条政策再放宽一点,要不这个女孩子不就能如愿以偿了吗?
作者: xinyue8349    时间: 2004-1-15 11:38
标题: 天籁地球村
这个帖子我又看了一遍,可是我往下翻时发现我已经看过了,而且写的帖子时的心情和我第二遍看时的想法和心情一样,但是我竟然忘记了我已经看过了。
以此请诸位家长以前的帖子经常翻出来看看,不然所有的领悟都会忘记的。
顶顶...
作者: aileenlee1108    时间: 2004-1-15 15:14
标题: 【求助】哪有韩国版的《西游记》下载

作者: 我为卿狂    时间: 2011-11-23 10:39
家长也很迷惑,怎样去指导,怎样去引导,这是个难题,更难的是坚持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