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们为何会忘掉3岁以前的事情?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5 17:31
标题: 我们为何会忘掉3岁以前的事情?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字:真不知道三岁之前能记住什么东西?

最近看了一篇文字,发现三岁之前记不住东西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此时大脑中处理记忆的海马回尚未发展完成。这是为什么我们有“童年失忆症”的缘故(佛洛伊德看到了这个现象,给了它这个名字,但是当时的科学还不了解海马回的功能,因此佛洛伊德的解释是不对的)。一般要到三、四岁才会对童年生活有所记忆。除非对某件事有很大的情绪成分(惊吓、恐慌、哀伤等),例如目睹新生戏院大火、九二一地震,不然,童年的生活似流水般逝去,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4-5 18:24
那么童年生活是幸福与痛苦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影响。
三岁定八十也是不对的。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5 19:37
dawnch+-->引用:dawnch 那么童年生活是幸福与痛苦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影响。
三岁定八十也是不对的。

我觉得童年大致可分为3岁之前和3岁之后。
3岁之前可能记不住一些事情,但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会形成个性。
比如出生到18个月形成信任与不信任,18个月到3岁形成独立,害羞和怀疑。

但这个理论我个人感觉比较玄虚,没有实证的支持。

所以我越发觉得,3岁之前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伪命题。应该是早期养育比较准确些。
教育这个词容易让人联想到“学习”。。
3岁之前的重要任务是把孩子健康的养大。让他身心健康。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4-5 22:04
>3岁之前可能记不住一些事情,但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会形成个性。 我倒是比较相信这一点。  人们说,三岁看大,看得并不是孩子记住了多少东西,而是能看出一个孩子的个性了。
作者: zzt73    时间: 2005-4-5 22:05
楼主真的是研究教育的?
不可思议,一点常识都没有。如果你出生后交给狼养三年,包你体质很好!
作者: tianyitong    时间: 2005-4-5 22:07
zzt73+-->引用:zzt73 楼主真的是研究教育的?
不可思议,一点常识都没有。如果你出生后交给狼养三年,包你体质很好!
有道理
作者: zzt73    时间: 2005-4-5 22:10
你抄些东西往这上面搬时,请别加你自己的胡乱注解好吗?我以前被你误导了好多,请别再误导别的父母了。
作者: 毛豆    时间: 2005-4-5 22:15
我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不能加速孩子海马回的发展,并让它多长一些沟回吗?只要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性格就行了。
作者: pharmacist    时间: 2005-4-5 22:20
几十年的人生, 为什么一定要赶着在这3年里教他们呢?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4-5 22:33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我觉得童年大致可分为3岁之前和3岁之后。3岁之前可能记不住一些事情,但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会形成个性。比如出生到18个月形成信任与不信任,18个月到3岁形成独立,害羞和怀疑。 但这个理论我个人感觉比较玄虚,没有实证的支持。
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三岁看老”实在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个观点。虽然,也许还没有足以为学者所认可的实证来证实“三岁看老”,也许科学目前手中的证据无法证明“三岁”就与“看老”有关,但我们也知道类似这样的事情,比如,吃辣椒上火,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事情,并且在生活中多有体验,然而搞科学的人可能会这么说:“辣椒上火没有科学根据,不过就是维生素A多点罢了。”在这里,为何科学的结论与人们的体验、实践差这么远?问题是出在科学还是人们自己的体验? 科学的方法是有限的。比如,象这个问题,三岁之前产生记忆功能的生理基础还不存在,假如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孩子后来所发展的一切能力诸如语言能力等,就象从天上掉下来似的,这显然是违反因果律的。虽说人不可同时踏入两条相同的河流,但毕竟是有一条河流相续不断才为踏入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守着这个前提,那么,是不是人类的三岁前早期经验的积累还有另外的门径?是基于另一些科学未知的物质基础?或者,根本就是这个前提错误呢?  声明:关于辣椒的那个说法,是一位西医对我说的,我不知道那个说法是否对,当时我听了很吃惊,因为与人们的常识距离太远了.不管这个说法错对,这里只是拿来当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与常识\人们的经验的差距有时真的很远。
作者: automan    时间: 2005-4-5 22:43
人源于自然,顺其自然便好,不可强求,也没必要深究
孔老二时代没有那么多科学研究,他老人家不也成了圣人?
作者: yuhongmin    时间: 2005-4-5 23:03
1、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将“早期教育”只看成“学习”还情有可原,对于一位搞教育研究的人来说将“早期教育”看成“学习”委实让人惊讶。
2、将“早期教育”说成“早期养育”,这一说法看似正确,其实是严重的概念错误,养育本身就包括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养育就只是指给孩子吃饱、穿暖...
3、教孩子说话、认物、教他画画、唱歌、教他分辨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难道不是一种教育?要是真能就这么养养就出来,那么那个“狼孩”就不是“狼孩”了,家长们也不必要来这里了。难道我们能说,反正3岁前什么都记不住,这些就不用教了,等3岁后再教吧。哪位家长同意,请举手!
4、因为3岁前记不住东西,所以,“早期教育”是伪命题。这个结论不知楼主是怎么推理出来的?想来想去,只有一种情况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就是将“早期教育”看成是纯记忆性知识的传授。这么一来,也就是说楼主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指纯记忆性知识的传授。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辩论就可以圆满结束了。
5、3岁之前的重要任务是把孩子健康的养大。让他身心健康。这句话,单独讲完全正确,可放在那一段话的后面就矛盾了,把孩子健康(如果单指身体健康)的养大是可以做到的,但让孩子心理健康,就必须通过教育让孩子去感受、体验、认识事物的、了解自我...

附加:如果版主没把本论坛“早期教育”的栏目关闭,说明他们也不同意你的观点,呵呵开个玩笑。觉得你越来越极端了,好象做研究的人,最怕走极端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6 01:44
实际上,早期教育从学理上与早期养育无区别。
之所以提出疑问是担心这个概念被一些不良商人利用,借以贩卖自己的所谓天才理论。
因为大多数国人不是学者,在他们看来,教育几乎等同于学习。而学习又几乎等同于认知学习。

3岁之前是否能够形成到“老”的个性我最近有一些疑惑。
国外有一本“教养神话”的书认为,孩子的个性主要来自基因与同伴。

一个推理是:一个漂亮的孩子容易得到喜欢和重视。而一个弱小的孩子容易得到侵犯。
这个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

以前很多认为早期教育决定个性的文字举例多从幼儿园的数据,
没有长大以后的数据。幼儿园的数据一定能够说明问题吗?
这个都是有待思考的问题。
不过,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无害,好像也不会被人骗走钱,家长们不妨多多实践。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5-4-6 11:41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

一个推理是:一个漂亮的孩子容易得到喜欢和重视。而一个弱小的孩子容易得到侵犯。
这个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
非常同意这个推理
所以我现在只想把儿子送到跆拳道班学习,可是人家只收五岁以上的孩子.
作者: 阿门    时间: 2005-4-6 12:53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国外有一本“教养神话”的书认为,孩子的个性主要来自基因与同伴。

一个推理是:一个漂亮的孩子容易得到喜欢和重视。而一个弱小的孩子容易得到侵犯。

“得到喜欢和重视”能推出什么个性(从而漂亮的孩子就具有了什么个性),“容易得到侵犯”又能推出什么个性(从而弱小的孩子就具有了什么个性)?实在不通!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6 13:57
阿门+-->引用:阿门 “得到喜欢和重视”能推出什么个性(从而漂亮的孩子就具有了什么个性),“容易得到侵犯”又能推出什么个性(从而弱小的孩子就具有了什么个性)?实在不通!

前者自信,后者懦弱
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可以接着问。
作者: 阿门    时间: 2005-4-6 15:08
感谢大学者肯回答我的问题。在下愚笨,还真的有不懂的问题继续请教大学者:

邓亚萍从小得不到喜欢和重视(甚至拿了全国冠军还不让进国家队,按你的理论是因为她不漂亮造成的),可是她不自信吗?
邓亚萍从小到大在她的一群队友中都是弱小的,可她懦弱吗?
作者: hilynn    时间: 2005-4-6 15:57
原来是这样啊 那偶要帮宝宝记下哦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6 16:12
阿门+-->引用:阿门 感谢大学者肯回答我的问题。在下愚笨,还真的有不懂的问题继续请教大学者:

邓亚萍从小得不到喜欢和重视(甚至拿了全国冠军还不让进国家队,按你的理论是因为她不漂亮造成的),可是她不自信吗?
邓亚萍从小到大在她的一群队友中都是弱小的,可她懦弱吗?

看不懂。还是有话直说吧。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
比如,做一点专门研究,发表一篇像样的文字,指出我的论点有哪些问题。
也可以增加大家的知识。
就这样不明不白甩出一个事实不清,道理不明的个案来,
除了浪费别人的时间看不出有什么作用。
这个论坛的好处就在于大家是在讨论问题,不是无聊灌水。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5-4-6 16:28
请教楼上的,对于小孩子什么阶段主要发展什么认知可以推存你认为好一点的书吗,很想了解。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6 16:46
如果+-->引用:如果 请教楼上的,对于小孩子什么阶段主要发展什么认知可以推存你认为好一点的书吗,很想了解。

可参考蒙台梭利的关键期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国内有基本根据蒙台梭利的理论演绎的书,我没看过,
你可在网上搜搜看。
不过提醒一下,这个问题争议很大,权当参考吧。
作者: 阿门    时间: 2005-4-6 17:08
如果+-->引用:如果 请教楼上的,对于小孩子什么阶段主要发展什么认知可以推存你认为好一点的书吗,很想了解。
问错对象了,edu专家从来不赞成对小孩进行认知教育的,而且他不赞成的一般不会深入了解的。

你没看这篇贴子的立论吗?小孩只要有漂亮的脸蛋(从而容易得到喜欢和重视,从而有自信的个性)和强壮的身体(从而不容易得到侵犯,从而就不懦弱了)就可以了,教育是白费功夫的。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6 17:11
阿门+-->引用:阿门 问错对象了,edu专家从来不赞成对小孩进行认知教育的,而且他不赞成的一般不会深入了解的。

你没看这篇贴子的立论吗?小孩只要有漂亮的脸蛋(从而容易得到喜欢和重视,从而有自信的个性)和强壮的身体(从而不容易得到侵犯,从而就不懦弱了)就可以了,教育是白费功夫的。

我觉得你急需提高认知能力。
作者: 阿门    时间: 2005-4-6 17:22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看不懂。还是有话直说吧。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
比如,做一点专门研究,发表一篇像样的文字,指出我的论点有哪些问题。
也可以增加大家的知识。
就这样不明不白甩出一个事实不清,道理不明的个案来,
除了浪费别人的时间看不出有什么作用。
这个论坛的好处就在于大家是在讨论问题,不是无聊灌水。

看不懂?不会吧,专家的理解能力肯定很强的,而且象邓亚萍这样的案例肯定要重点研究吧!不过我还是告诉你一下吧。邓亚萍小时候打球一直得不到权威的认可,(按省队的一般标准)成绩已经好得不得了,还进不了省队;等后来,(按国家队的一般标准)成绩已经也好得不得了,还进不了国家队。可她并不因为别人不喜欢她而没有信心。

因为我发过贴批判以你代表的教育研究界,对我有情绪可以理解。不过看你对理论和个案间的关系的理解,我的批判真的没错——基本的科学素质都没有。

理论和个案什么关系?理论是用来解释个案的,当一发现案例这个理论不能解释,这个理论就把它归为特列,那理论就不成为理论了。(回头请教一下你的导师吧)
作者: qianqianmama    时间: 2005-4-6 17:39
感觉edu太片面,你真的认为三岁前的教育没有意义吗?
三岁前吃的东西全部不会留下什么,分裂的细胞也早为新细胞所代替,但三岁前孩子能不吃东西吗?很可笑的逻辑!
作者: zddpuppy    时间: 2005-4-7 22:57
看了不太明白.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4-7 23:12
qianqianmama+-->引用:qianqianmama 感觉edu太片面,你真的认为三岁前的教育没有意义吗?
三岁前吃的东西全部不会留下什么,分裂的细胞也早为新细胞所代替,但三岁前孩子能不吃东西吗?很可笑的逻辑!

呵呵。什么是教育?在你看来。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5-4-8 12:02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可参考蒙台梭利的关键期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国内有基本根据蒙台梭利的理论演绎的书,我没看过,
你可在网上搜搜看。
不过提醒一下,这个问题争议很大,权当参考吧。
谢谢。很感谢您这样的专业人士,希望您能经常介绍一些您认为比较好的有关早期教育和儿童教育方面的基础性的理论书籍,也算是帮我们启蒙一下吧。
作者: ruanzx    时间: 2005-4-8 14:21
3岁以前的记忆表面上不存在,其实存在于潜意识中,有些人长大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有可能于3岁以前的潜意识记忆有关。
作者: 善待孩子    时间: 2005-4-8 14:30
我认为教育没错,只要方式对
作者: joyce_zhou    时间: 2005-4-11 13:28
三岁以前的记忆可能真的没有,但是三岁以前的教育对以后的影响是绝对存在的。

我碰到过一个孩子,从出生后到大约三岁一直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三岁后爸爸妈妈接到身边。可是孩子已经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而且小小年纪牙齿就被虫蛀了。妈妈带孩子看牙医,孩子又吵又恼,决不配合。别的事情也是,只要不能让她满意,她就吵闹。父母疲惫不堪,却又束手无策。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也很不满意,孩子也觉得父母没有爷爷奶奶好。就我知道的,磨合了一年还是不行。
作者: hanhanba    时间: 2005-4-11 13:45
引用一句话:"教育始于6岁﹐学习始于出生。"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