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第四部【浪潮】给这块土地上所有的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0-3 22:23
标题: 第四部【浪潮】给这块土地上所有的孩子!
[attach]10944[/attach]
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认为这是“绝对适合中国人看的电影”。这部电影来自卡尔 马克思的祖国——德国。
但是德国电影《浪潮》却是根据1967年4月,美国加州一所高中一项真实的实验而改编。
片名:浪潮/Die Welle 类型:剧情 片长:101分钟 上映时间:2008-01-18
导演:Dennis·Gansel
主演:约根·沃格尔 MaxRiemelt JenniferUlrich(I) 雅各布·马特施恩茨
国家:德国 发行公司:AurumFilms
-
05.jpg
(76.32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0-3 22:34
影片中,一个学生在作业中写道:
“我想要的我应该都有了,衣服、零花钱,诸如此类,但我却时常感到无聊。这几天的经历很有趣,谁最漂亮、谁成绩最好都不再重要,“浪潮”让我们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份子。“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attach]10946[/attach]
影片在德国上映四周,冠军票房飙破1.5亿元!
-
06.jpg
(24.09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0-3 22:39
PPTV 有版权 在线电影:
http://v.pptv.com/show/pGJe3ESqGlia7OcU.html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0-3 22:51
扩展阅读: “米尔格拉姆”实验
1961年7月,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开始进行一项非常著名的服从实验,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实验的过程是:A假装技术人员,B假装学习者,C是不知情的被实验者。
A对C声称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惩罚对学习的影响(实质是研究服从的条件)。B、C在不同房间,由C教给B单词。如果B回答有误,C即可按下按钮对B进行电击惩罚。电击从75伏到330伏以上。B其实并没有被电击,但要根据电击的不同程度假装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痛苦的尖叫,强烈要求离开等。C可以随时停止实验,但A会对其进行鼓励,如不用承担电击的任何责任,“继续进行是必要的”、“你没有选择,必须继续”等等。如果经过四次怂恿,C仍然希望停止,实验才会结束。
米尔格拉姆用了40个不同职业的被试者充当C(20-50岁),有26人(65%)服从了A,一直进行到450伏。
[attach]10948[/attach]
米尔格拉姆和他的同事大吃一惊,他们全都认为只有少数几个人、甚至只有1%才会狠下心来继续惩罚直到最大电流。由于结果和预期相差太大,他又进行了一次实验,让B的抗议显得更加痛苦。结果,40个新被试者中又有25人(63%)进行到底。
这个服从实验被称作“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在《服从的危险》里写道:“当主导实验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更加上参与者所听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受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的刺激,权威者通常仍然可以命令他继续。实验显示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可以做出任何几乎没有底线的行为,我们必须尽快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
-
07.png
(70.17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0-3 23:22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眼睛 于 2013-10-7 20:19 编辑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德国汉堡。一群人在汉堡观看海军训练船下水,当数百人举起手臂一起行纳粹礼时,一个人抱着手臂斜眼看着那带头行礼的人.1991年这张照片刊登时,一名女子认出这是她的父亲,他的名字叫August Landmesser。此前,因为和一位犹太女人结婚,他已被判两年苦力。1944 年他被杀害。一张照片,见证了人类高贵的道德力量。
----------By Elizabeth Flock
[attach]10952[/attach]
Landmesser明显有个人的原因不去行礼。
他在1931-1935年是纳粹党员,随后因为与犹太女子Irma Eckler结婚被开除。
在他与妻子有了两个孩子之后,他因为“玷污种族”被关押。他的妻子也被盖世太保抓捕和关押并与孩子分开。
Landmesser 1941年出狱,他立即被征召为战争服务。后来被宣布失踪,据信已经死亡.
1996年,他的女儿,写下她的家庭在德国被拆散的经历。
16年后,这个故事传遍网络。感谢网络重新发现了这笔历史财富。
[attach]11222[/attach]
-
08.jpg
(83.13 KB, 下载次数: 0)
-
b1副本.jpg
(76.71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0-3 23:38
一对双胞胎男婴。反抗对于某些人,是一种天生的属性。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4MzM2OTc2/v.swf
作者: helenminliang 时间: 2013-10-4 11:28
看过了,很发人深省,谢谢
作者: 悠悠 时间: 2013-10-4 18:16
的确是很好的片子,类似好片还望版主多多推荐。
作者: 天行妈 时间: 2013-10-4 20:30
你的推荐每片必看,谢谢
作者: 曈曈妈 时间: 2013-10-7 18:55
这个也是一定要看的,谢谢推荐!
作者: 77498139 时间: 2013-10-12 14:01
居安思危和化害为利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到实践的时候,我们往往又习惯性的视有利为有利,视有害为有害。属不知任何事物都存在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如果我们连‘利中害’和‘害中利’都看不见,居安思危和化害为利就更谈不上了:)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0-12 20:03
“思维的僵化对于趋利避害没有任何帮助,这是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 你这样说我才明白一点点,但还是有些糊涂。
77想说:任何事物都有二面性吗? 就是我们高中政治课本中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课本上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实质上唯物辩证法是诡辩说。
这里不讨论哲学,因为本人理论水平不够。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这二者被统治阶级结合起来之后,就可能造成人民思维的混乱。如:这世界没有绝对的东西;这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一件事情,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
如果你例举出绝对的或永恒不变的东西,他又会以普遍性和特殊性来自圆其说。我举个例子:人类父系遗传基因为什么就能不变?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混淆美丑,混淆是非。
作者: 77498139 时间: 2013-10-12 22:38
我认为美丑、对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有当美与丑;对与错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互比较和发生作用时才会凸现出来。比如,有些事从表面看是有利的,从深层看可能是有害的;从眼前看是有利的,从未来看可能是有害的;从整体看是有害的,从局部看可能是有利的;从一方看是有利的,从另一方看可能是有害的。很多东西用于有利的方面是有利的,用于有害的方面可能就是有害的了。我们看待事与物时如若能把以上所有因素综合考量在一起时,我们还能自信地说利与害,对与错,美与丑的辨别是件容易的事情吗?其实更困难的是,当我们需要在两利之间取舍,在两害之间选择时,又该如何分辨两利相较哪一个更有利,两害相比较哪一个更有害?要真正做到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谈何容易!
作者: 寺男 时间: 2014-3-3 20:00
找到宝了,今晚来看!谢谢黑版推荐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