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思维训练2--谁有理? [打印本页]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3-10-1 21:28
标题: 思维训练2--谁有理?
本帖最后由 happy_99 于 2013-10-1 21:32 编辑

上次说的“谁有理”的讨论,回老家打算做PPT,才发现找不到当时总结的九个话题的记录了,只能凭记忆先做了四张,供大家国庆在家跟孩子一起讨论吧。

开篇解说如下:

有句古话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用来形容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琐事是难判谁的对错的,与这句话同样意思的还有“清官难断家务事”,意思是这家庭生活里的小事,更是没办法论谁对谁错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应该怎么考虑呢?今天就试试我们能不能当个好法官吧。

01.jpg (8.89 KB, 下载次数: 6)

01.jpg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3-10-1 21:37
既然刚才的两句古话都是觉得家庭生活中的小事更难判对错,咱们就迎难而上,先从家庭生活说起吧。

一般说来,家里总是妈妈唠叨多一些,爸爸则总是忘记一些事情,比如出门忘了关灯啊,进门东西乱扔啊,吃了水果忘了倒掉渣盘啊什么的,妈妈就天天跟屁股后面边捡边说,于是矛盾出来了,当爸的觉得当妈的罗嗦,当妈的觉得当爸的不自觉,你觉得他们谁更有道理呢?为什么?

02.jpg (35.5 KB, 下载次数: 5)

02.jpg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3-10-1 21:42
呵呵,看来这家务事是不好断对错哈。(如果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可以换为:哇,看来你真的很有当法官的潜质哦,思维这样清晰。不过)咱们再看看单位上的事情是不是更容易判断点呢?毕竟,一个单位会有很多规章制度,我们可以用这些制度来做评判标尺。

看看这张图,当老板的总是用美丽的愿景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但员工们总是会在具体的工作中遇上不如意的事情,于是老板和员工的意见就会出现分歧,你怎么看待他们各自的观点呢?你赞同哪一方呢?

03.jpg (41.45 KB, 下载次数: 3)

03.jpg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3-10-1 21:47
哦,你说得很有道理哦。不过,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些事例你是旁观者,可以看得比我们做爸妈的,在工作的人看得清楚,当面对你熟悉的环境中的问题时,你是不是也可以很清楚呢?(嗯,看来职业场生活离你比较遥远,所以你不是很熟悉,咱们回头看看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吧。)

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中国孩子的作业负担太重了,而老师也觉得很委屈,他们也有他们的理由。你看看下面这张图片,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吗?谁的说法更有说服力呢?为什么?

04.jpg (38.51 KB, 下载次数: 5)

04.jpg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3-10-1 21:51
前面我们讨论了家庭、单位和学校里的问题,最后来看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吧。
现在所有的公交车上都设置了老弱病残孕专座,但常常有媒体曝光一些年轻人占用这些专座,并且以装睡、假装没注意到等方式不给老年人让座,当你看到这样的现象时,听了他们各自的理由后,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05.jpg (40.06 KB, 下载次数: 1)

05.jpg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3-10-1 21:56
当过完这四种情况后,首先肯定孩子的想法,但一定请他们再完成下面一步:就刚才他/她的判决,请他/她站在错方的辩护律师立场,替错方辩护一下。

注意,最后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这样做了,才能真正让他们能够站在双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而通过这样的训练,也才能真正帮助他们今后在生活里遇事能够多角度考虑问题。

同前,为了更优化这些话题,并且为了帮助我能在今后开发更适合孩子们的话题,也烦请亲们将跟孩子讨论的情况详细回复给我。可以回复在这里,也可以留言给我。谢谢 您了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10-1 22:17
最后的安排太牛了,站在错方辩论,不管自己如何有理,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3-10-2 13:57
因为其中2项是各打50大板,所以没有进行为反方辩护的环节。
只针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多的2个题目进行了反方辩论。但是辩到最后,发现自己的立场很难换过来,还是回到老的观点啦。

还有,小小说这些话题拿去做班级辩论会的素材很好,她想借用一下,可以吗?
包括之前谈论沟通的那个也要,她自己做一个,给别人提供素材再做一个。
作者: 亮子妈妈    时间: 2013-10-2 14:09
孩子学校这期举行辩论赛,亮抽到辩题是“应不应该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反方。回家说“这个问题好沉重,老妈如果是你,你老了愿意去养老院吗”“如果可以,我愿意和你老爸一起去”,“那这个问题我可以去问爷爷奶奶吗”“还是不要这样直接吧,要不你先上网搜索一些资料,咱们再讨论?”我发觉,辩论赛的题目都是模棱两可的,谁有理真说不清,好纠结“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3-10-2 19:28
谢谢小小妈妈提供的宝贵经验。看来话题的选择或者背景表述还有待提高,比如老师和作业那个,还有个背景应该是目前已经有很多老师采取了不同考试成绩不同作业量的做法,所以才有考得好作业就少一说。

至于最后一个话题,小小各打五十大板,能不能阿姨给她一个任务?哪天上学赶公交车,观察一下车上的老人们,再猜猜他们是为什么这个时间出来赶车。

不能为自已判的错方辩护,可以试试先不急着为他们辩护,而是去查一些资料,看看别人有没有替这些人辩护过。比如不能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妨去一些教师交流的网站,看看大家交流的心得,或者找点教育方面的文章来看看,这样就不是凭空来想理由替他们辩护了。甚至可以去采访一下自己的老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听听老师的心声。

当然,这些工作得慢慢做,一次就要孩子完成所有我们家长想他们做的事情,会让他们抵触,也确实是件很独裁的事情。而思维训练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要我们在以上话题上真得出个谁对谁错,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帮助我们和孩子都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算这次不能站在他/她认为的错方立场上想问题,相信有了这次讨论,到下次再遇上相似的情境,孩子对环境和他人的宽容度还是会有所提高的。
作者: 天行妈    时间: 2013-10-2 22:17
谢谢99的精彩论题。我们有待进一步学习。
作者: 紫色菩提    时间: 2013-10-3 09:26
精彩,学习了
作者: Apple02    时间: 2014-1-23 20:13
这么好的内容,我怎么才发现呢,看看,我都错过了什么?!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