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闲聊2013年读的书 [打印本页]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19 13:31
标题: 闲聊2013年读的书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0 21:44 编辑 记录一下我今年读的英文书,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恐怕没有什么借鉴,但毕竟也和英文有关,当乐学外语的灌水贴吧。 读英文书的初衷是体验透析英语方法,基本上都是通俗小说,最不费脑最容易吸引人看下去。不过通俗小说也可以当游记看,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1、Dan Brown的Inferno,游历佛罗伦萨,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艺术历史。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19 13:43
第一本书:Dan Brown的inferno(地狱) 最近正在看,还没有看完,看的时候不得不Google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资料,就记录在这里吧。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男主人公是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历史系教授,专门研究宗教和艺术历史中的符号学。他莫名奇妙地来到佛罗伦萨,并被人追杀,只有通过探索地狱的秘密才能幸免于难。他在女主人公,一个医生的帮助下开始了惊险的佛罗伦萨之旅。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19 13:47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0 21:35 编辑 佛罗伦萨(Florence,旧译翡冷翠)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十五至十六世纪时佛罗伦萨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属意大利托斯卡纳区,原意大利首都,意大利的文化中心。佛罗伦萨连接意大利北部与南部铁路、公路网的交通枢纽,阿诺河横贯市内,两岸跨有7座桥梁。市区仍保持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多中世纪建筑艺术。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齐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蜚声世界,意大利绘画精华荟萃于此。(学院美术馆有真正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另外在领主广场和米开朗基罗广场有两个复制品) 传说,佛罗伦萨最早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在位时期,15世纪时,被当地的巨商美第奇(Medici)家族这只狮子所守护,这一守护就是三百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罗伦萨的市徽。 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达芬奇、但丁、伽里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乔托、莫迪利阿尼、提香等都是其中之一,而正是有了众多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的、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才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下图是佛罗伦萨地标圣母百花大教堂)

image.jpg (306.31 KB, 下载次数: 0)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19 14:05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0 21:39 编辑 小说的名字来自于佛罗伦萨的著名诗人但丁的史诗"神曲"中的地狱篇inferno。 但丁·阿利吉耶里(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但丁是第一个描述地狱的人(除了圣经?),其后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所描述的地狱都以但丁的地狱为蓝本。 在历史上,但丁一直以带着红帽子穿着红袍子的形象出现。

image.jpg (56.65 KB, 下载次数: 0)

但丁

但丁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0 21:20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0 21:42 编辑 再感叹一下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创始于1339年。最牛的就是它的校友了,比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伽里略等。 就像全世界的人排队去巴黎卢浮宫参观达芬奇的蒙娜丽萨,大家也从世界各地涌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排队参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什么时候能去佛罗伦萨旅游啊,梦ing。 孔子以前的学校要是能保留下来,倒是有的一拼。

image.jpg (42.76 KB, 下载次数: 0)

大卫像

大卫像

作者: liuliwu57    时间: 2013-9-21 22:12
搬凳子前排就坐~~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3 11:49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3 12:09 编辑 他们从佛罗伦萨美术馆翻墙进入波波利花园,穿过pitti宫,到达维奇奥宫,沿途都是老城区内的著名景点,最后在但丁的死亡面具里找到线索,来到天堂之门。 著名的地标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旁边有一个古老的八角形建筑-洗礼堂,建于文艺复兴之前,但丁曾在这里接受洗礼,男主认为这里是佛罗伦萨的中心,也就是天堂。它有三个大门,其中一个东门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天堂之门上有十幅金属雕塑画,描绘了圣经中的场景,如:创世纪、该隐和亚伯、诺亚方舟等。这个网站有详细的图片,很精美。http://www.bluffton.edu/~sullivanm/italy/florence/ghibertiparadise/ghibertiparadise.html

5864662-Battistero_di_San_Giovanni_Florence.jpg (109.04 KB, 下载次数: 0)

5864662-Battistero_di_San_Giovanni_Florence.jpg

900-264226.jpg (110.9 KB, 下载次数: 0)

天堂之门

天堂之门

0107genesis.jpg (147.88 KB, 下载次数: 0)

创世纪

创世纪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3 12:26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4 14:17 编辑 找到了但丁神曲的音频和电子书,哪位有兴趣可以一起来听听看。 但丁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与莎士比亚、歌德并称西欧文学史上的三个世界级天才。但丁历时十余年完成《神曲》,長达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的古典长诗,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部分,按照但丁的描述,人死之后要穿过地狱,经过炼狱,才能到达天堂,如果罪恶深重大约就穿不过去了。有一个中文译本的神曲,有许多多雷插画,据说很不错。 下图是但丁手捧神曲,站在地狱的入口,他的左边是地狱,右边是佛罗伦萨,后面是具有七层山的炼狱,最上面的穹顶是天堂。

Michelino_DanteAndHisPoem.jpg (95.22 KB, 下载次数: 0)

但丁和神曲

但丁和神曲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9-23 12:36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9-23 12:40 编辑 多雷插畫 非常有名 我有一本 多雷 插画的 《圣经故事》,回头拍点图片上来。全书的左页是文字,右页是多雷的画。记得在2006年教女儿SWR的时候读的,当时正碰到SWR里教女儿bible这个词,然后女儿见我读这本厚厚的圣经,表示很有兴趣,我就买了本儿童圣经故事给她读。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3 13:11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3 13:15 编辑 波提切利按照但丁神曲的描述画了一幅地狱的地图,地狱是一个锥形,从上到下一共九层,画的最左上角但丁和维吉尔站在地狱的入口处。九层地狱分别是:幽冥、纵欲、暴食、贪婪、愤怒、异端、施暴、欺诈、背叛者。地狱的最中心是撒旦,他的三张嘴分别咬着犹大、布鲁斯和卡休斯。 波提切利最有名的油画是维纳斯的诞生,据说从这幅画开始,艺术家们从描绘圣经中的故事转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Botticelli-Map-of-the-Hell.jpg (286.67 KB, 下载次数: 0)

map of hell

map of hell

800px-Sandro_Botticelli_-_La_nascita_di_Venere_-_Google_Art_Project_-_edited.jpg (173.39 KB, 下载次数: 0)

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9-23 14:01
摘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5%AE%97%E7%BD%AA 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为: 色欲-色欲泛指堕落的行为,道德的不完全,对刺激的追求,或过份希望他人的认同或接受。不合法礼的性欲,例如:通奸。同时亦指过强的性欲,例如:兽性。强暴、通奸、鸡奸等,都是色欲最极端的罪行。(但丁的标准是‘过份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 贪食-现代的观点认为“贪食”指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虽然在过去,任何因轻率而剩下的,都包括在贪食的定义中。而贪食也可以包括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尤其指运动上(例如赢得奖杯),物质滥用或酗酒。贪食的定义中包括了“沉迷”,所以,贪食除了指食物外,对任何事物的过份沉迷也给包括了。(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 贪婪-与贪食一样,是一种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尤其是指金钱上的过份追求。圣多玛斯·阿奎纳认为贪婪是“背向神的罪恶,正如所有朽坏的罪恶一样,是人为了会腐败的东西,放弃永恒的东西。”与贪婪有关的罪恶包括背叛、不忠、叛国、尤其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搜括及聚积过量财富,偷窃,打劫,尤其是以暴力或欺诈的形式,或借助权力而得到的财富。(或是以但丁的观点,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 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 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 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补缺失 因应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暴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与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过份的警戒、对他人有伤害的意图。它也包括对他人无理的愤怒,例如因种族引起的歧视。因暴怒而引起的罪都是大罪,例如杀人、歧视、大屠杀等等。(但丁描述为‘把对公义的爱护歪曲为复仇和憎恨’)。 妒忌-妒忌跟贪婪一样,是一种因为不能满足的欲望而产生的罪恶。首先,贪婪通常跟物质财产有关,而妒忌则跟其他方面有关,例如爱情,或他人的成功。第二,妒忌的人的欲望,通常建基于他人的失去。妒忌可以令人对他人的不幸袖手旁观,甚至为他人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快乐。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但丁说:“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傲慢-《圣经》在路加福音4:5-8记载:撒但是这世界的统治者,撒但也曾以他所统治的世界荣耀试探耶稣,这显示撒但拥有全世界的政治权柄。圣经中并没有交代撒旦的真实身分,仅在旧约有提到:上帝明令人类不可食用智慧之树的果实,撒旦为了摧毁上帝的创造物,化为蛇引诱人类犯罪,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从此必须忍受寒冷与饥饿。后来其他人的小说写作内容借用撒旦代表:傲慢被认为是七宗罪中最原始,最严重的一项,因为撒旦拥有统治世界的权力,而权力的滥用正是一种傲慢。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3-9-23 16:27
零碎的知道一点,这里介绍得真详细,荷叶子太牛了!
作者: wherezhang    时间: 2013-9-24 14:08
太有意思了,这样的看书才更有味道。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5 22:21
男主太能跑了,从佛罗伦萨转战威尼斯了,还没熟悉威尼斯呢,他又说走错地方了,不是走错城市,是走错国家了。不知道下个地方是哪里?继续看。。。。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7 21:18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27 21:24 编辑 威尼斯最著名的当然是圣马可大教堂了,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经典代表,和其他天主教堂的样子不同,它更象土耳其的清真寺。据说参观圣马可大教堂可以给人带来财运,是真的财运哦,因为教堂内外都有许多金铜宝石镶嵌画,空气中金粉的含量比较高。 教堂外面拱门上有四个铜马雕像,可能是希腊雕塑家的作品,被拜占庭皇帝抢到君士坦丁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被威尼斯公爵抢到威尼斯,后又被拿破仑抢到巴黎,1815年又回到威尼斯。铜马不见的一个脚后来在土耳其出土,威尼斯要求土耳其交给它,土耳其说:你们抢走了我们的马,就让我们保留脚吧。

image.jpg (86.39 KB, 下载次数: 0)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

image.jpg (66.76 KB, 下载次数: 0)

金碧辉煌的镶嵌画

金碧辉煌的镶嵌画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8 14:17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陈志华写的"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看不同人的评价挺有意思,作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罗马的哥特式建筑很不以为然,认为充满了贵族式的傲慢,颇欣赏威尼斯市民文化式的哥特式建筑。最佩服的就是意大利人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他们不会为了修马路造新房,吸引外资去拆掉文物建筑或旧市区,因为那里有他们的历史记忆,有他们的感情寄托,有他们的人格尊严。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9-28 21:16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9-28 21:33 编辑 今天开始看这本书了,很引人入胜。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28 22:27
算不算精读呢 土豆网找到几个音频,"世界五千年",明天有空听一下 083但丁和神曲 087雕塑巨匠米开朗琪罗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30 19:44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30 19:57 编辑 真是一波三折啊,一会儿是朋友一会儿是敌人一会儿又是朋友。最后他们来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历史上称之为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式建筑难怪有中东风格呢)。它位于土耳其西北部,地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岸,分别为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而欧洲部分又由天然港口金角湾分为南部的旧城和北部的新城,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的大都市。 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见证了1500年的历史变迁,拜占庭皇帝建造它作为正教会教堂,奥斯曼土耳其人又把他作为清真寺,后来失去宗教意义作为博物馆对世人开放。

image.jpg (169.47 KB, 下载次数: 0)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30 20:04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3-9-30 20:05 编辑 全书看完了,线索引导他们最后来到地下水宫殿,是拜占庭时期建造在教堂下的蓄水池。但是他们要找的袋子已经溶解了,里面的病毒已经扩散了。。。。

image.jpg (17.18 KB, 下载次数: 0)

下沉宫殿

下沉宫殿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1 15:43
谢谢荷叶子找来的背景知识和图片,当我读到他们在说Map of the Hell的什么部位被添加了什么文字和图案时,我脑子里立刻就呈现荷叶子上传的那张图。  这本书要是被拍成电影,应该很好看,情节很扣人心,画面一定也很震撼。
作者: helenminliang    时间: 2013-10-1 16:16
你们两太牛了,我是不是看看中文呢?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 14:02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0-2 14:20 编辑
helenminliang 发表于 2013-10-1 16:16 你们两太牛了,我是不是看看中文呢?
看中文版有时候真的要打点折扣。刚看到书的第23章,因为同音跟第一章呼应了,揭秘了开头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书开头,主角在昏迷状态下一直说“very sorry” , 其实他不是在说对不起,而是在说一位画家的名字Vasari, 这种情况翻译比较难处理。哈利波特里也有类似的,伏地魔的英文拼写名字,其实是由他原来的名字把字母重新排列而来(这种情况一般翻译作品会注释一下,如果无注释的话,真的是难以理解的) 我好奇google了一下书中提到的Vasari的画:Battaglia di Marciano, 上面真写有 cerca trova 字样吗?找到这个网站:http://insideinferno.com/en/florence/battaglia-di-marciano
作者: helenminliang    时间: 2013-10-2 14:06
你两看一本书能学到这么多东西,我要让小美跟着你们学,她也是很迷这个作者的书呢,太博学了。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 14:17
Battaglia di Marciano  by Giorgio Vasari [attach]10828[/attach]

05b7b452f378c529c2383aad9c1bf7ee.jpg (135.73 KB, 下载次数: 0)

05b7b452f378c529c2383aad9c1bf7ee.jpg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10-2 15:32
瑜珈 发表于 2013-10-2 14:17 Battaglia di Marciano  by Giorgio Vasari
非常有趣,他的画中间的绿旗子上真有意大利文的search find,据说是画家提示大家他的画下面藏着达芬奇的一幅未完成的画。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 22:41
The Divine Comedy (神曲),  为什么是comedy? 书中主角Langdon教授在他的演讲报告上是这么说的:   The Divine Comedy  has nothing comedic about it. It's called a comedy for another reason entirely.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Italian literature was, by requirement,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ragedy, representing high literature, was written in formal Italian; comedy, representing low literature, was written in the vernacular and geared towar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s you may have guessed from the title, The Divine Comedy was written in the vernacular---the language of the people. ..... 根据这段话,难道是根据是用正式用语还是平民化语言写作来分的?此话当真?搜了一下,有如下解释: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衰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 还有还有更深入的分析文章:《神曲》的悲剧品格,第一段是这么写的,原来上面两条都是理由啊。 [attach]10934[/attach]

未命名.JPG (112.12 KB, 下载次数: 0)

未命名.JPG

作者: helenminliang    时间: 2013-10-8 14:56
我介绍小美看着这个贴吧,估计她会很想看中文的,可惜咱这里好像还没引进。我慢慢来,她看书时间太少了,我到时候问你要东西。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10-8 20:53
瑜珈 发表于 2013-10-2 22:41 The Divine Comedy (神曲),  为什么是comedy? 书中主角Langdon教授在他的演讲报告上是这么说的:
Langdon教授的演讲报告还真是不错呢,介绍许多神曲的背景
作者: wherezhang    时间: 2013-10-9 15:56
太吸引人了,就冲你们几位的介绍,这本书我也要去看一看。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18 20:17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0-18 20:19 编辑
lotusleaf 发表于 2013-9-23 11:49 他们从佛罗伦萨美术馆翻墙进入波波利花园,穿过pitti宫,到达维奇奥宫,沿途都是老城区内的著名景点,最后 ...
著名的地标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旁边有一个古老的八角形建筑-洗礼堂
已经来到了这里,明白了八角的含义。 在中国,8总是让人联想到“发财”,很多中国人挑电话号码、车牌号什么的,都挑好多个8的。在天主教,8表示重生、新生啊。天主教的洗礼堂一般都造成八角形。 In Christianity, the number eight represented rebirth and re-creation. The octagon served as a visual reminder of the six days of God's cre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one day of Sabbath, and the eighth day, upon which Christians were "reborn" or "re-created" through baptism. Octagons had become a common shape for baptistries around the world.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19 23:53
看到他们坐火车去威尼斯了。 看过《达芬奇密码》,杀死馆长的那男患有皮肤病,怎么这本新作里又有一患皮肤病的呀,描写得真恶心。我倒好奇其它几部是不是也有啊?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1 10:30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0-21 11:03 编辑 越来越象旅游指南了,进入威尼斯,看了好大一段了,还在说沿途景象。 情节已没有前一段那么扣人,略显拖沓了,反角的那个人口理论,在不同人的回忆里一遍遍地重复。皮肤病患者与反角还来上一段断臂情,于是成了他的忠实追随者。这个这个………………还不知此人担的是个什么角色。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10-21 12:00
瑜珈 发表于 2013-10-21 10:30 越来越象旅游指南了,进入威尼斯,看了好大一段了,还在说沿途景象。 情节已没有前一段那么扣人,略显拖 ...
后面的情节越来越狗血,正反派不停地互易角色,好歹就当旅游指南看吧,对旅游景点的历史还是介绍了不少
作者: 爱睿02    时间: 2013-10-21 12:42
瑜珈 发表于 2013-10-21 10:30 越来越象旅游指南了,进入威尼斯,看了好大一段了,还在说沿途景象。 情节已没有前一段那么扣人,略显拖 ...
哈哈,看到这儿笑喷了!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4 08:43
不好意思,为了追一部新韩剧,耽搁了两天,我还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逛荡着。这里介绍了几个标志性的景物,而这里正有兰登教授要追寻的线索……………… 圣马可: 圣马可是耶稣的使徒,《新约·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在埃及殉难。828年,两位威尼斯富商把圣马可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运回威尼斯,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大祭坛下。从此,圣马可就成了威尼斯的保护神,标志是一只长翅膀的狮子。 长着翅膀的狮子: Atop the second column stood the ubiquitous symbol of Venice---the winged lion. Throught the city, the winged lion could be seen with his paw resting proundly on an open book bearing the Latin inscription pax tibe Marce, evangelista meus (May Peace Be With You, Marks, My Evangelist). 飞狮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 [attach]12848[/attach]

4e25ae53t7a49bb91888f&690.jpg (38.15 KB, 下载次数: 0)

4e25ae53t7a49bb91888f&690.jpg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4 08:56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0-24 10:46 编辑 进入圣马可广场,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大柱子,象征着进入威尼斯的大门。一个上面站着飞狮,另一个上面站着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尔,就是这位: [attach]12850[/attach] 原文: Atop one of the gateways' column he could see a bizarre statue of St. Theodore, posing proudly with his slain dragon of legendary repute, which always looked to Langdon much more like a crocodile. 进入圣马可广场的大门口全景: [attach]12852[/attach]

4e25ae53tc6e161c65705&690.jpg (42.95 KB, 下载次数: 0)

4e25ae53tc6e161c65705&690.jpg

4e25ae53tc6e15c43b635&690.jpg (107.29 KB, 下载次数: 0)

4e25ae53tc6e15c43b635&690.jpg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4 09:35
圣马可大教堂 四匹铜马: [attach]12860[/attach] (百度百科)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教堂不仅也是一座教堂而已,它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建筑,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从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这些建筑上的特色让人惊叹不已。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入口处的上部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真品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在1204年掠夺自君士坦丁堡,虽然曾被做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在圣马可教堂的博物馆内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圆形天花板上的镶嵌画是从圣经旧约全书中取题的。教堂的正面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是陆续完成于十七世纪,在入口的拱门上方则是五幅描述圣马可事绩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设计师主题,金碧辉煌非常的耀眼。右边洗礼堂的镶嵌画也很美丽。Pala d'oro是代表这座寺院的珍宝,制作于976年,其后经过修补,镶有宝石等,非常漂亮。寺院右端有珍宝馆(Tesoro),陈列在1204年十字军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接下来,还可以见到内部丰 富的艺术展品收藏品,这些收藏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因为从1075年起,所有从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只都必须缴交一件珍贵的礼物,用来装饰这间“圣马可之家”。教堂的内部,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细致的镶嵌画作,其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这些画作都覆盖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 教堂内殿中间最后方的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祭坛后方置有高1. 4米、宽3. 48米的金色围屏(Pala d'Oro),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在这个画面上共有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珠宝来装饰;中央的圆顶是一幅耶稣升天的庞大镶嵌画,是由一群威尼斯非常优秀的工匠在十三世纪所完成的。这座伟大的教堂在1807年之前一直是威尼斯总督的私人礼拜堂 。

wKgBm04IWWfHgOPeAAENfcSyuAA43_mdd_w600.jpg (92.76 KB, 下载次数: 0)

wKgBm04IWWfHgOPeAAENfcSyuAA43_mdd_w600.jpg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4 10:00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0-24 11:32 编辑 原文:High atop the central peak of the church,a slender statue of St. Mark gazed down into the square that bore his name. His feet rested atop a crested arch that was painted midnight blue and dotted with golden stars. Against this colorful backdrop, the golden winged lion of Venice stood as the shimmering mascot of the city. It was beneath the golden lion, however,that St. Mark's displayed one of its most famous treasures---four mammoth copper stallions---which at the moment were glinting in the afternoon sun. The horses of St. Mark's. (这是要追的线索) Poised as if prepared to leap down at any moment into the square, these four priceless stallions---like so many treasures here in Venice---had been pillaged from Constantinople during the Crusades. 四马命运:中拱前面四匹铜马,得于13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后来拿破仑占领威尼斯,掠走四马,置放于巴黎卢浮宫前为自己记功的卡鲁塞尔凯旋门上,1815年拿破仑兵败被俘后,四马归还此地。没有生命的四匹铜马竟然走出并记载了三个国家兴衰的轨迹,也是世界一奇。法国人在归还四马以后,仿造出四马,仍立于卡鲁塞尔凯旋门上。由此可见四马之魅力。能在这里目睹四马真容也是福分。(网上找来的文字) [attach]12868[/attach][attach]12870[/attach]

4a958af4h7a5885ce80f7&690.jpg (102.73 KB, 下载次数: 0)

4a958af4h7a5885ce80f7&690.jpg

show_mop.jpg (94.55 KB, 下载次数: 0)

show_mop.jpg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10-24 11:24
@helenminliang 旅游又开始了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4 11:45
@lotusleaf
看书里好像说那两个柱子以前是作为行刑前绑囚犯的?
没说是绑犯人的。是说18 世纪前执行死刑的地方。据说,威尼斯人绝对不会从两根柱子中间走过。 小说原文:The official gateway(指两根柱子之间)to the city, Langdon thought ironically, knowing the spot had also been used for public executions until as late as the eighteenth century.
作者: 爱睿02    时间: 2013-10-24 11:53
瑜珈 发表于 2013-10-24 08:43 不好意思,为了追一部新韩剧,耽搁了两天,我还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逛荡着。这里介绍了几个标志性的景物 ...
8一句哈,啥韩剧哦?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24 20:27
39楼描写的完整图: [attach]12922[/attach]

99999.JPG (157.62 KB, 下载次数: 0)

99999.JPG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0-31 22:52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0-31 22:55 编辑 @lotusleaf ,你后悔带我一起看书吧?我太慢了,我有拖延病啊。你继续,别等我。下一部,我还是在后面追。 先进来忏悔一下,这几天又没看书。明天,无论如何,我必须来交作业,不管能写几个字。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11-1 08:54
瑜珈 发表于 2013-10-31 22:52 @lotusleaf ,你后悔带我一起看书吧?我太慢了,我有拖延病啊。你继续,别等我。下一部,我还是在后面追。 ...
继续努力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1-1 23:15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1-1 23:19 编辑 Langdon教授被追踪他的人抓到了,被带到了一条船上,这船命名Mendacium , 是希腊的谎言之神Pseudologos 的拉丁文写法。被抓到了,暂时无法旅游了,那就说说Pseudologos这神吧,一起来学两个希腊词根。 (转)谎言之神Pseudologoi Pseudologoi为谎言之神,其名为希腊语pseudologos ‘谎言’的复数形式,后者由pseudos‘假的’和logos‘言辞’构成,字面意思即【假话】。pseudos一词衍生出了英语中的:伪科pseudoscience【假科学】、伪足pseudopod【假足】、幻听pseudacusis【假的听觉现象】、错误的见解pseudodox【错误观点】、假话pseudologia【假话】、假名pseudonym【假名字】。 logos一词衍生出了英语中的:语文philology本意为【热爱语言】、赞颂eulogy本意为【说好话】、道歉apology本意为【说推脱(责任)的话】、独白monologue就是【一个人说话】、前言prologue就是【说在开始时的话】、收场白epilogue就是【附带说的】、对话dialogue就是【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1-2 15:29
颠覆了,原来我前面将FS-2080对错了人,并不是那位突然冒出来的皮肤病男子,反角也没有玩断臂,那是一位女子。@lotusleaf ,你看到在火车上的那一段回忆时跟我是一样的感觉吗?也对错人的吗?还没搞明白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的的皮肤病男子到底起什么作用。继续……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11-2 16:07
我看的时候一直以为皮肤病男子是传染病,他们要找的病毒已经爆发了,虽然猜对了一半,但是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后面还有一段现代生物学的知识,关于基因治疗的,等你看到我们再讨论吧。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1-8 13:25
[attach]14146[/attach][attach]14148[/attach] 到伊斯坦布尔好几天了,来到了Hagia Sophia圣索非亚大教堂,谜底就在这里了。 Sophia means Wisdom in Greek Language. When we translate the full name of Hagia Sophia to English it is Shrine of The Holy of God. 更多图片看这里:  http://qing.blog.sina.com.cn/1624294924/60d0c60c32000dfq.html

60d0c60cjw1dq1l807yz7j.jpg (252.77 KB, 下载次数: 0)

60d0c60cjw1dq1l807yz7j.jpg

1368694400_dan_brown_inferno_tour.jpg (42.32 KB, 下载次数: 0)

1368694400_dan_brown_inferno_tour.jpg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1-17 23:19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11-17 23:40 编辑 今天总算读完了。荷叶子,我真够拖的吧。 不禁在想,身边不少不孕不育的,该不是染上了那位制造的不孕病毒吧。 有些谜团似乎没有解开,既然女医生也是为了阻止病毒的,干嘛逃啊?兰登教授头部不是真的伤,他的失忆症是怎么回事?谁让他得了失忆症的?为什么要让他失忆?中间突然出现的皮肤过敏患者就起一个陪他们去威尼斯的向导作用?皮肤过敏患者也是追踪兰登的组织安排的,而且一直没有跟丢兰登,突然出现带他们去了威尼斯,为什么还安排另外人马在追不到个追? 是我没看仔细吗?得空把兰登跟追他的组织在一起后的那段再看看,有没有解释啊。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11-17 23:25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 ... b_20130515_2-04.htm
《地狱》在英美皆获恶评 《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拿到了《地狱》预读本,分别在该书上市当天刊发了书评。《恋爱中的但丁》(Dante in Love)一书作者AN·威尔逊在为《金融时报》撰写的评论中,一开篇便说:“《地狱》的情节……和但丁毫无关系,但你常常感到,作者希望它有关系。”因为书里的头号坏蛋科学家迷恋但丁,“当这荒谬的故事全部结束的时候,”读者还会发现,主人公兰登教授终于捧起了一本平装本的《神曲》。书中写道:“兰登这会儿才明白过来,但丁的诗与其说写的是地狱多么悲惨,倒不如说是关于人文精神要去克服一切挑战的力量,不管它怎么让人受不了。” 在《纽约时报》昨天刊出的书评中,珍妮特·马斯林也说,《地狱》的头一批出场人物中,有位机车女郎,留着钉子头,穿黑皮衣,看上去心狠手辣,难道是龙文身的女孩?她不仅吓坏了兰教授(皮衣女郎拿着枪追教授),“读者,她也将吓你一跳。”马斯林写道。更可怕的是小说一开始,聪明绝顶的兰教授居然失忆。他躺在医院的床上,很想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马女士说,《地狱》里塞满了戏法,而所谓的“地狱”只不过是撒了点面包渣,表示但丁曾到此一游。大量的笔墨用于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关于时间、性别、身份、意大利名胜和有待发明的怪药。在第255页上,还讲到了顺时针旋转的阿基米德螺线,非得让读者转一转手里的《地狱》。就连13·5·14这个发售日期也大有讲究,它代表着圆周率的前几位数字:3.1415,因为但丁把地狱分成了一个个圆环。 不仅如此,布先生还使用了一个“辉煌到了丧心病狂的开场白,这一点较他以往更多了几分精神错乱”,一个神秘的人物在书中高叫着:“啊!固执的大笨蛋们!(O, willful ignorants!)尔等看不到未来吗?尔等领会不到我创造的辉煌吗?” 在兰教授200多页的欧洲旅行中,他从佛罗伦萨去了威尼斯,又到了伊斯坦布尔,布朗大量介绍了威尔逊所称的“观光客水准的艺术史”。“有时候你会奇怪,作者哪儿弄来的这些东西,有时他会气定神闲地承认:‘根据网站,《圣马可的马》如此美丽,以至于它已经变成了“历史上失窃次数最多的艺术作品”。’”兰教授和漂亮的女大夫仙娜·布鲁克斯不断走过“佛罗伦萨著名的大教堂”,瓦萨里“著名的工作室”,以及“世界著名的乌菲兹美术馆”。到了威尼斯,在逃离枪战和绑架的过程中,教授都不忘端详一下“叹息桥……威尼斯一座著名的桥”。 罗伯特·兰登教授速游欧洲,并非为了和女大夫玩乐,而是要拯救全人类。虽然小说里的头号大坏蛋贝尔特朗·佐布里斯特一开场就自杀了,但身为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佐博士深受马尔萨斯理论的影响,对地球的人口过剩问题充满忧虑,于是发明了一种在他死后慢慢溶解的病毒,就像黑暗时代欧洲的黑死病一样,杀人为地球分忧。而兰教授必须经过各种小游戏的考验,找到佐博士好心好意留下的多条线索,才能杀病毒,救地球。 其中有一个“PPPPPPP”的难题: 仙娜问:“七个P……也是信息?”罗伯特咧开嘴笑了:“当然是啦。如果你研究过但丁,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息。” 铁定的超级畅销书 书评家不满意不要紧,赢得广大读者的支持才是市场上的硬道理。 “这应该是今年最旺销和最畅销的小说——很难看到还有哪一本能打败它。”英国头号连锁书店沃特斯通的虚构类采购经理克里斯·怀特告诉《卫报》,“从现在开始的整个夏天,它一定会极为畅销,然后在圣诞节迎来另一个高峰。它很有可能成为12月25日的头牌。”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按照布朗此前的销售业绩,上述预言不算夸张。 2009年的《失落的符号》在上市首周卖出了50余万册。 《独立报》注意到,布朗的《地狱》已经在书市上拉动了700年前但丁的同名长诗,后者已经意外地成为了沃特斯通诗歌类的销量冠军,只是现在还不清楚,布朗的读者为什么青睐但丁——究竟是慕名而来,还是买错了? 另据《卫报》的报道,佛罗伦萨市政府非常希望《地狱》为该城带来大量游客。
啊呃,我也因此买了本《神曲》,不知啥时会去看。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6-10-29 18:07
时隔3年,根据inferno(地狱)拍的 电影来了, 片名《但丁密码》

http://www.imax.cn/moviedetailed/id-220
@lotusleaf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