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给宝贝看世界名画,如果不念出画名又如何呢? [打印本页]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5-3-28 15:48
标题: 给宝贝看世界名画,如果不念出画名又如何呢?
看了一些名画的画册以及ppt,发现一个问题。简单的意义很明显的比如“苹果和桔子”“背对观众的女孩”“浴缸”等等,念念也就算了。象“奥尔良公爵夫人亨利艾塔”“ 手持荷罗孚尼之头的朱迪恩”这样拗口难念的,自己嘴巴里都要绕半天,觉得念出来好没意思呀。速度慢了还又影响宝宝兴趣。 于是在想,如果不念画名呢?有些画家由于翻译的关系,也很长,很复杂,这些翻译来的音节对宝宝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要念不如直接念英文? 记得很早一个满懂画画的人说,你就这样把画册在宝宝面前翻给他看好拉。也不要解释,也许宝宝看到的和理解到接受到的比我们能说出来的要多。我反正是一点也不懂,最多可以念些画下面的说明。 大家怎么看的呢?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3-28 17:17
有同感。我在不知道已经有很多名画的自制书的时候,给田田作了3本,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雷诺阿,田田特别爱看,后来我图省事,直接下载一些,念给她,中间就左顾右盼了。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因为前面三位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所以我念的时候感觉不一样,比如蒙娜里莎,我就自做主张用了蒙娜里莎的微笑,再比如:雷诺阿的画,虽然伊蕾娜。卡昂,没有什么意思,但因为是我很小的时候一直喜欢看的画,所以读的调子就很有感情,直接下来的,有的名字自己也不熟悉,顾了名字也就顾不了其他,所以孩子立刻就失去了兴趣。因为她感到妈妈没有兴趣。
我自己的感觉是,还是要给孩子一个大概的介绍,然后,再出现一幅一幅的画,只要你觉得好,孩子还是一下子就能记住名字。比方我记得雷诺阿的伊蕾娜。卡昂,我记得很清楚,我看这副画时也非常下,当时就是妈妈说了一句:多美的画,这个小姑娘叫伊蕾娜卡昂,我立刻就记住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现在把她叫“什么”小姐,我还是记得童年时的那个名字。
我作了几本书,想传来和大家交流,好不容易学会压缩,那天传了半天,说是无效帖。郁闷!
作者: 得分手    时间: 2005-3-28 20:16
要求看的速度快,但又按一般速度念出来,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3-28 23:53
要想念得快,就不能每次靠人工来念。
得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用声音处理软件加快声音的速度。

不念也可以,总比不看的强。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5-3-30 02:54
dawnch+-->引用:dawnch 要想念得快,就不能每次靠人工来念。得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用声音处理软件加快声音的速度。 不念也可以,总比不看的强。
啊,不靠人工啊,多不人性化呀 :-) 我很想自己给名画重新命名,最多到以后碰到画展什么的,说一个,那,这个“XXXXXX”就是妈妈跟你讲过的“漂亮的小女孩”。或者宝宝自己看到了画的真名,笑一笑妈妈,哈哈,老妈搞的太简单直白了么。偶是自己乱想的啊,不知道有没有别的严重后果? 感觉上,最重要是宝宝看了这幅画,而不是知道了它的名。当然如果配上了更多关于画家,作品的解释后,大概就得忠于原文了。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5-3-30 02:57
只要你觉得好,孩子还是一下子就能记住名字。比方我记得雷诺阿的伊蕾娜。卡昂,我记得很清楚,我看这副画时也非常下,当时就是妈妈说了一句:多美的画,这个小姑娘叫伊蕾娜卡昂,我立刻就记住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现在把她叫“什么”小姐,我还是记得童年时的那个名字。我作了几本书,想传来和大家交流,好不容易学会压缩,那天传了半天,说是无效帖。郁闷![/quote] “只要你觉得好”,这个说的好,我想关键是很多自己都不知道,对它们没有感情,很难念的好了。 是不是文件太大了?超过了坛子的允许?再试试,小点?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3-30 08:21
我是所有的名字都念,只要尽快念完就行了,告诉孩子画的名字让他知道更多事实是对大脑更好的刺激。况且并不是所有的画名字都难念,只有少数难念。 我们宝宝好像对所有的画都喜欢,我通常让他坐在高背椅上,然后我在他椅子那块塑料盆下翻好页,再举起来给他展示和念,看完马上放下来再翻页。因为我的名画书都没有剪,不能像杜曼要求那样很快地翻。这么看保证了孩子看每张画的速度,但翻页的时间长了,但是一本齐百石的画集(没剪)二百多幅宝宝能坚持一次就看完。看着他也有耐性看完,所以就这么看了。 有时候他自己坐着翻看书,会用小手很快地翻,一边说:“要翻快点,翻快点才好看。”我从来没说要翻快点,看来他已经习惯了速读。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3-30 12:58
这些天突然有一个想法,就是关于文化底蕴的问题。因为田田出生后一直是双语养育,从这个月11号我正式给她开始杜曼。受益很大,在于我才知道孩子以前是吃不饱的。就是现在其实也是如此,所以我就给她作了很多本自制书了(包括直接打印诸位妈妈的)艺术方面我一直很喜欢,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先选择了西方的。现在在跟这些帖子时突然想了一下,发现西方文化进入得早过了中国文化,比如音乐也是巴赫、莫扎特,我自己朗读的论语也配了巴赫的平均律的音乐。可是平心而论,我还是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先要有中国的底蕴。
所以我打算先把西方的画停下来,而把中国美术先输入,说实话,我自己觉得中国文化中的智慧要高过西方。(悄悄地说的):)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5-3-31 10:35
你们家田田多大了啊?
开始讲话了么?
我们书凡现在开始模仿大人说的一切,我到反而不太敢象从前那样中文英文都说一遍给他听。比如,他会跟说黄瓜,再说cucumber也会跟个ber,这样会不会给说话造成困难啊。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5-3-31 10:51
[QUOTE=rainbow]我是所有的名字都念,只要尽快念完就行了,告诉孩子画的名字让他知道更多事实是对大脑更好的刺激。况且并不是所有的画名字都难念,只有少数难念。 =================要么也就是冲着这句话了:“告诉孩子画的名字让他知道更多事实是对大脑更好的刺激” 杰杰真是可爱极了。快翻对小手也是锻炼哦 :-)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3-31 13:23
你们家田田多大了啊?
开始讲话了么?
我们书凡现在开始模仿大人说的一切,我到反而不太敢象从前那样中文英文都说一遍给他听。比如,他会跟说黄瓜,再说cucumber也会跟个ber,这样会不会给说话造成困难啊
==================================================
田田1岁半,快会说话了。她现在比较有选择,比如爸爸、妈妈就是中文说,可是像月亮、在哪儿,就英文说,我想是因为这些词英文更好发。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是那个坚持和她说英文的人,爸爸、爷爷、奶奶和她讲中文。双语的孩子说话都晚,可是一开口,就两种语言都会讲了,不会搞混。有一次一个语言学专家给我们作讲座,展示了一个图片是人的大脑中的语言区,如果是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的,是有两个独立的兴奋点,要讲话时分别提取,不需要中介转换,如果一种是母语,一种是外语,就是一个兴奋点,外语就围绕在母语周围,无论多熟练,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我自己体会一下,还真是这样的,像我会好几种方言,因为都是小时候自然学会的,所以说一种方言立刻就进入那个系统,决不会去另一种语言中提取什么。可是讲英文和日文就不行了,常常到中文中去找,或者英文、日文互相找。自己都能感觉到。
   语言的输入其实就是文化的输入,所以我挺小心的,好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进入也很早,而且发现孩子现在肯定都记在心里了。(昨天她爸爸给她下载了一个童声诵读的三字经,发现她都能押对最后一个字。知道肯定是会背诵的,只等她开口讲话)所以我想一定要让她的底子是中国的。中国文化里有很多东西实在是太迷人了。有时候我常想,我们的袍子看起来似乎没有人家的崭新光鲜,但是我们的领子里可是绣着金线的。:)
   我这一段要下点功夫,把中国美术按史的线索串起来,然后一点点做成ppt,给小宝宝们看。一起加油吧!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5-3-31 15:01
我觉得给孩子看世界名画不念也无妨,因为主要是让他欣赏,视觉刺激吗,我想不念每幅画的名字不会影响什么的。不过我觉得欣赏画册上的世界名画不如去看画展,视觉效果差了好多,尤其是油画。自从04年10月带孩子参加了LG姑父的画展和法国画展后,孩子的画一下子就提高了好大一块,而且迷上画画,最近最少半个月就要去趟北京看画展有时每星期去一次,现在好羡慕好运妈她们住在北京的妈妈,带孩子看画展真是方便,北京的大小画展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我觉得随便走走都能看到画展,羡慕ing……在去年10月份看完第一次画展回来自己画了一只小鸡还打雨伞,画的挺不错,另外画糖葫芦、我的画像、家里其他人的画像等,最近迷上了画小鱼,我觉得还是看画展效果最大。尤其是看过姑父的画展,因为都是新画不像其他的名画展画已经旧了,和看画册比较觉得差别真是蛮大的。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5-3-31 15:11
孩子画完画后让她自己把他画的画挂在家里最明显的地方,这个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她自己有点成就感,妞妞画了几副不错的画,本来想扫上来,可是让爷爷给装在相框里裱起来了。再推荐一套油画画册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外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萃》,共24个画家的画册进口铜版纸印刷,正度8开,每册48元,不过看过后就知道物有所值了,绝对养眼。姑父临走的时候向我推荐了一套中国画的画册名字我忘了,过几天打过去电话问问再汇报。
作者: bump    时间: 2005-3-31 15:58
杜曼看画是一种方式,看画展又是另一种方式。不过如果用普通方法看画,就不是杜曼了,杜曼方法看画效果是不一样的。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5-4-6 14:42
田田1岁半,快会说话了。她现在比较有选择,比如爸爸、妈妈就是中文说,可是像月亮、在哪儿,就英文说,我想是因为这些词英文更好发。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是那个坚持和她说英文的人,爸爸、爷爷、奶奶和她讲中文。=============================<font color="darkred">你一直坚持讲英文,中文一点都不讲的么?这可是很标准的one parent one language的双语教育哦。我由于怕爷爷奶奶的不标准普通话影响他的发音,所以一直中文英文都讲给宝宝听。你们是几月生阿?我们9月17。应该差不多大阿。他和田田相反,爸爸妈妈月亮苹果都是英文说,我想也是因为发音简单的缘故。不过,我中文英文都讲,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两个兴奋点哦。我也想单独讲英文的,可自己有个坏习惯,总怕他听不懂,英文后还是要跟中文来解释。<font color="#8b0000"> 语言的输入其实就是文化的输入,所以我挺小心的,好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进入也很早,而且发现孩子现在肯定都记在心里了。(昨天她爸爸给她下载了一个童声诵读的三字经,发现她都能押对最后一个字。知道肯定是会背诵的,只等她开口讲话)所以我想一定要让她的底子是中国的。中国文化里有很多东西实在是太迷人了。有时候我常想,我们的袍子看起来似乎没有人家的崭新光鲜,但是我们的领子里可是绣着金线的。:)====================================<font color="darkred">你论语什么的都是放录音给田田听的么?有没有分段放阿?我看每次放三字经都要十几分钟,我自己都觉得长。弟子规我觉得有很多“腐朽”的规矩阿,没有放来听 :-)<font color="#8b0000"> 我这一段要下点功夫,把中国美术按史的线索串起来,然后一点点做成ppt,给小宝宝们看。一起加油吧![/QUOTE]===========================<font color="darkred">好阿好阿,我们不懂美术的人在这里给你精神鼓励!!!!!!!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5-4-6 14:44
霏霏+-->引用:霏霏 孩子画完画后让她自己把他画的画挂在家里最明显的地方,这个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她自己有点成就感,妞妞画了几副不错的画,本来想扫上来,可是让爷爷给装在相框里裱起来了。再推荐一套油画画册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外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萃》,共24个画家的画册进口铜版纸印刷,正度8开,每册48元,不过看过后就知道物有所值了,绝对养眼。姑父临走的时候向我推荐了一套中国画的画册名字我忘了,过几天打过去电话问问再汇报。
<font color="darkred">谢谢推荐,等中国画的来了,一起去市面上找 :-)<font color="#8b0000">那个每册48元,一共几册呢?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4-7 01:05
<I>你一直坚持讲英文,中文一点都不讲的么?这可是很标准的one parent one language的双语教育哦。我由于怕爷爷奶奶的不标准普通话影响他的发音,所以一直中文英文都讲给宝宝听。你们是几月生阿?我们9月17。应该差不多大阿。他和田田相反,爸爸妈妈月亮苹果都是英文说,我想也是因为发音简单的缘故。不过,我中文英文都讲,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两个兴奋点哦。我也想单独讲英文的,可自己有个坏习惯,总怕他听不懂,英文后还是要跟中文来解释。</I>
============================================================
啊,啊,书凡和田田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啊!庆贺一下!!
中文一点都不讲是不可能的,因为中文阅读也是我负责,晚上睡觉,她有一段特别喜欢听弟子规,我就得从头唱到尾,三字经也是,常常我说两遍。所以现在,这些我都是倒背如流,常常背着脑子都奏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经背到宋朝结束了,所以有时我想嘴大概也有记忆。:)但是特别近几个月,除了给她教中文的东西外,基本日常开口就一定是英文,挺难的,因为整天使用一种外语,自己脑子也累,不过时间久了,就习惯一点了。我想,我们尽力而为就好了,妈妈的语言孩子总归会觉得亲切,我看现在书凡的样子,他一定不觉得英语是一种外语,这一点,你肯定有体会。

<I>我也想单独讲英文的,可自己有个坏习惯,总怕他听不懂,英文后还是要跟中文来解释。</I>=======================================
这一点倒是应该注意,我有一段是相反,解释中文,好像不知道怎么说清楚,就用英文,想想都可笑。后来,我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当我讲中文时,我就当我不会说英文,当我讲英文时,就当自己完全不会中文,决不把两种语言搞在一起。其实,孩子领悟能力是天生的,我们只有给她语境,她就能理解。

<I>你论语什么的都是放录音给田田听的么?有没有分段放阿?我看每次放三字经都要十几分钟,我自己都觉得长。弟子规我觉得有很多“腐朽”的规矩阿,没有放来听 :-)</I>============================================
《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还有很多,我都是在怀孕的时候,自己录的,论语配的是巴赫的平均率,怀孕的时候我自己天天听,居然自己先背了下来,听的作用真挺大,田田从刚出生,就放给她听。很早以前我一说论语的句子,她就能到书架把书找出来。
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成人觉得长,孩子一点都不觉得。像书凡,你就放给他听,论语一般语速,2盘就录好了。孩子一定要给他能背诵长东西的经验,对将来的记忆特别有帮助。我自己深有体会,我婆婆常对田田说,看你妈妈,要让你学什么,她自己先用一两天背下来。这是真的,我自己小时候,有背诵很长东西的经验,所以现在,很长的古文,要背,看几遍就背下来了(要忘几天也就忘 了,:)这就不同于童年背下的东西)

关于读经,现在反对的人不比赞同的人少,不过,我自己从来不加入任何辩论,因为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在教田田的同时,我自己先受到很多益处。我们常常怕经典中有什么不好的东西污染了孩子,其实,孩子不可能白纸一张,你不画这个,就画那个,这近百年来,我们读经已经很少,但是不能说我们现在的道德水准就高过古人。而且任何教育材料都有特定的环境,我们学的其实是它的精髓,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学的很多战斗英雄,时代变了,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给它赋予自身的含义,比方丘少云(电脑中居然找不到他的姓),可能在最需要坚持一下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这个英雄人物的意志。《弟子规》也是一样,孝悌,永远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两块基石。不是要孩子真的丧三年,常悲咽,孩子自然能从中体会到它的深意。况且取法乎上,也仅得其乎中呢。大浪淘沙,我自己认为,时间是个最好的试金石,经过2000多年的经典,或几百年口口相传的东西,应该有很醇良的成分。我自己是这样,开始先录的是三字经,后来重新把弟子规录在了前头,因为和做人相比,知识实在是可以稍微靠后一点的了。不知道你同意否?
作者: cissy666    时间: 2006-9-7 12:04
thanks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6-9-7 22:51
我崇拜的几位妈妈们过去的讨论还是很经典啊,每每看到都觉得获益匪浅.
作者: 德馨    时间: 2006-9-15 01:04
是呀,不一般的妈妈们.
作者: njlhzh    时间: 2006-9-15 11:47
我也来报道
作者: trythis    时间: 2006-11-30 16:02
好贴顶上来:)~~~~
作者: jane_cool    时间: 2006-12-1 10:37
确实好贴,收藏起来!谢谢各位妈妈的经验。
作者: 辉若飘尘    时间: 2006-12-7 12:41
看了,才发现这些妈妈们都好厉害呀,
作者: 家有小猪    时间: 2006-12-7 18:28
好帖子,解开了我心里的疑问,谢谢了
作者: kenwu    时间: 2006-12-7 20:38
那位好心的妈妈贴些名画素材上来就好了/
作者: pipiydq    时间: 2006-12-11 22:39
是呀,不一般的妈妈们.
作者: 砣砣妈123    时间: 2006-12-20 12:52
很好,谢谢QQQQQQQQQQQQ
作者: fxr7211    时间: 2006-12-27 10:35
好贴,收藏起来!
作者: 米多宝贝    时间: 2006-12-27 13:28
我家宝宝对绘画很感兴趣,我也是给他念名目的时候感觉很噢口的说
作者: 棋棋妈妈BJ    时间: 2007-1-12 02:06
我家宝宝对绘画很感兴趣
作者: hzt124    时间: 2008-12-23 18:41
几位妈妈发表的见解很有道理,受启发了.
作者: zouqiuji    时间: 2008-12-25 18:05
我感觉念名字没有什么别扭的,孩子喜欢,我家有幅扑克牌,世界名画的,我就闪给孩子看,很快他就能说出所有名字,包括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斯雅克”“坐落在河畔的中世纪城市”等等,他都能念出来,当时孩子一岁11个月。
作者: wyfly    时间: 2009-2-10 12:53
真知灼见啊,领教了前辈妈妈们的用心
作者: doglyn    时间: 2009-6-12 11:16
看了真是受益匪浅
作者: feifeilove    时间: 2009-6-12 15:13
我看到田田妈妈在线。真是很兴奋呢!
作者: 美人樱    时间: 2009-12-5 11:10
妈妈们的讨论,让我很惭愧!
作者: lingerlinger    时间: 2010-4-20 19:01
期待中啊,啥时做好偶来看看
作者: 恬静的人    时间: 2010-6-9 09:23
如果真能不读画名也能有效,那就太好了
作者: hutch    时间: 2010-6-9 09:49
是啊。都好厉害的妈妈啊。我好惭愧呀。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始哦
作者: 12e    时间: 2010-6-9 18:48
我认为画名当然是不该闪不该念的, 这是不涉及艺术本身的附加信息, 完全没必要知道, 知道了反而对孩子的欣赏和领悟带来很大局限. 什么画幅尺寸, 收藏地点, 有的家长连那些还要闪还要念我认为真是疯了.

美术音乐作品, 本身就是另一种语言, 用任何文字来描述都是多余. 除了展示作品本身外, 顶多念个作者名足矣.

不过, 假如想培养孩子成为艺术史专家, 艺术品鉴别家大概又另当别论吧.


[ 本帖最后由 12e 于 2010-6-9 18:57 编辑 ]
作者: 鱼小米    时间: 2012-8-27 16:23
标题: 回复 #2 tiantian03 的帖子
田田妈妈,不知道您现在还有没有时常逛论坛,我是论坛新手妈妈,久仰您大名,而且我搜索了您所有的帖子,认真研读了一次,很想认识您,向您请教一些问题。请您告诉我您的QQ好吗?
谢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