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一个盖着盖子的瓶子,里面装了半瓶水,旁边还有两瓶满瓶的矿泉水。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却说明如此深刻的道理,看似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实践支撑的认知都是伪认知,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在听别人的建议之前就打开自己,清空自己呢?
首先,他拿起一瓶水来,直接往那个盖着盖子瓶子里面倒,意料之中的,没有一滴水倒入到瓶子里面去了。然后董老师说:“这个道理谁都懂,同样的,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盖子拧开,你也无法听到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之后,他打开了盖子,又用第二瓶水往里面倒,很快瓶子就倒满了,但是他还是继续在倒水,水就流出来了。董老师又说:“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同样的,如果你不把自己清空,你是无法完全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的。”
1、别人给我的建议看似是对的,其实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处境,对我不一定有用;这些话,在拥有一个按钮的人看来,说话的人心智水平还真的不够强大,看似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内在都是一个样子的,那就是抵触,即便穿了不一样的外衣,也无法抹杀它们作为瓶子盖的本质,这些话的存在,就是说明,这些朋友在听别人建议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往往都是别人在建议的时候,自己在内心里面激生出来的想法是如何去反驳对方,而并不是听进别人的建议。
2、我的水平很高,他们说的那些话对我根本就没有意义;
3、别人建议的东西根本就是我不关心的领域,懒得听;
4、别人建议给我的很多事情,他们自己还没有搞懂,怎么还好意思来说教我?
①蓝色三角形: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的;由于这里四个象限只是写出的定语,后面的主语并没有写明,这样它的适用范围就很广了。比如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就说了“我们目前只是依靠心智力量就能知道: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的存在。”所以,这种分类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就拿下图来做个解释吧。
②灰色正方形:自己知道的、别人不知道的;
③黄色心形:自己不知道的、别人知道的;
④橙色圆形:自己不知道的、别人也不知道的;
①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通常情况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将知道的事情显性化,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也是知识管理中讲的分享知识那个部分的内容。但是,这里也需要注意,世事变化无常,“知道自己知道”的内容经常会变化成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而这个时候,人就会骄傲自满,认为自己都懂,面对不一样的建议的时候,会刚愎自用、武断对待。所以,我在博客中经常提到的,这一次的成功会成为下一次成长的阻碍,原因就在于这里。这就是常说的固定思维,认为自己是知道的,但是当一切发生变化的时候,固定思维就不再适合,甚至产生负面力量。写完这篇博客之后才有朋友告诉我,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周哈里窗理论,无论它是什么理论,应该说,这就是本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了,“知道”的标的物应该更开阔,可以是知识、是行为、是能力等等,这样会更开阔自己的思路。
②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自己,通常会很平和、很谦虚,因为知道自己并不知道,所以会看书、去实践、去找keyman指点,以便快速提升。
③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个部分,其实就是自己的潜力,明明有,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具有。比如说我最近给草根老师建议,让他去多贝网开课、去豆瓣阅读上发布自己的书,他本身有这个能力,但是自己却并不知道自己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发掘潜力的过程。那面对这个领域,一定要多找那些高于自己的,优于自己的人交流,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挖掘自己的能力。另外,我还有个办法,就是带着乐于成长的朋友一起成长,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就会发现自己积累的很多内容可以被发掘出来,这个过程也有点像第一点,不断显性化。
④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领域,其实是最可怕的,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就是根本不知道这个领域的存在,第二就是在前面提到的,感觉自己好像是知道,这种基本都是伪认知,这种伪认知要不就是自己没有行动的支撑,要不就是情况已经变了,自己没有及时更新。
003.jpg (28.37 KB, 下载次数: 0)
004.jpg (20.98 KB, 下载次数: 0)
005.jpg (28.84 KB, 下载次数: 0)
006.jpg (22.48 KB, 下载次数: 0)
①没有认知到:自己不开心了,是因为对方的建议触碰到了我们“不知道”的领域;所以,没有认知的人,会在面对别人的建议时候,越害怕越保护、越保护越封闭、越封闭越不成长;而那些有认知的人会怎么做?听到内心里面出现抵触的声音,就会立刻想到自己正在成长,赶紧把开启自己的按钮按下,把自己打开,这样就会越开放越吸收新知识,越走向自己未知的领域,也就越容易成长!
②没有认知到:当我们“不知道”的区间越小,我们的心态会越开放,越成长。
①无意识的无能。就是自己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是被大脑控制住了,遇到不同意见就抵触,完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脾气这么不好、性格这么不好、人际这么不好;到此,认知才真正的到位,一切成长就会像快马加鞭,飞速地提升起来。经常有人不知道心智到底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说,心智,就是对自己清醒而又正确的认知,知道自己弱在哪里、强在哪里,如何利用弱势提升自己、利用强势优化自己。
②有意识的无能。当看完这篇文章,懂的了认知、“知道”的概念以后,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自己会赶紧把自己记录的要求自己放平心态的内容拿出来阅读一下,想办法听进去别人说的什么,但是内心还是充满着抵御,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没有太去考虑对方的建议;
③有意识的有能。当再遇到自己不愿意听的建议和意见的时候,会告诉自己,赶紧按下这个开启心智的按钮,把对方的话听进去,听进去以后回来再吸收消化,再根据建议对自己已有的体系进行调整或者补充。这个阶段,已经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开启自己,听进别人所说的一切。
④无意识的有能。这是最难达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对自己已经有了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又是什么,明白自己知道什么、调整什么、改变什么,面对一切全新领域的开拓都是热情、积极、接纳,没有一点抗拒感。
①空杯心态。面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和别人“并不友好”的意见和建议时,不要带有任何的偏见或者先入为主,把自己的瓶盖打开!七、最后几句话(一)这样做,我会不会丧失自己?答案很明确:不会。
②好奇心。面对“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领域,总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对全新的东西保持好奇心,感到兴奋。
③提高期望值。面对别人“并不友好”的意见和建议时,告诉自己,一定能从中学到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能够快速开拓自己的知识版图,提高期望,可以让人更专注地投入。
④做好准备。当面对一切自己不知道的、心生抵触的内容,立刻拿出纸和笔,只管将他们记录下来,事后情绪平和之后再重新学习。
⑤自我发现。简单的说就是反思、是回顾,反省就是认识到自己那些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的,一件事情结束了之后,不能就这么过去了,一定要反思,做回顾,这样才能从中找到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⑥打破固有思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幸好,我们认识空气》,就是通过打破固有思维实现人类认知的初步探索,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如果你是锤子,你看什么都是钉子”的道理。如果想看这方面的比较综合的论述,我觉得还是看看刘未鹏的《暗时间》其中的《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文章,真正理解了,那对打破自己固有思维的帮助就太大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