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漫谈与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1 22:10
标题: 漫谈与随想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7-1 22:39 编辑

如何应对小学生问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启蒙的早期,孩子会问很多问题,其中包括数学问题,而且一般都比较简单。这个时候,家长尤其要注意引导孩子通过预设的探究过程来获取答案。

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只学会了这一种于他而言最简单最方便获取答案的方式--问家长。随孩子长大,接触到的世界越来越广阔,问题越来越深入,很快就会超过家长的知识范围。这时,孩子一无探究知识的能力,家长也无法回答,孩子的学习就会出现无法克服的瓶颈。

数学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探究的方法是一致的,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能力也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生长。

这就像学走路。当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家长不能总是把他抱过去满足他的好奇心,而是要引导他自己歪歪扭扭地自己走过去。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走路,才能脱离对家长的依赖而能探究更广阔的世界。
作者: Xieno    时间: 2013-7-2 06:37
控制住自己不讲,简直是太难啦~~~压抑呀~~~

可是真的控制住了,孩子就会很有意思,他自己会想很多很多。。。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3-7-2 09:55
   告诉答案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引导孩子通过预设的探究过程来获取答案”很难。不知有哪些数学方面的启蒙书,可以借鉴的?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2 14:44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7-2 14:47 编辑
子云008 发表于 2013-7-2 09:55
告诉答案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引导孩子通过预设的探究过程来获取答案”很难。不知有哪些数学方面的启蒙 ...

探究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Understand
Plan
Solve
Check

家长和老师要学会把孩子提出的问题分成这四个步骤,让孩子经过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获得认知。

作者: linda200504    时间: 2013-7-2 15:09
我越来越意识到“庭训”和“易子而教”对家长的要求太高了。

只能是装聋作哑。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3-7-3 09:25
    现在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觉得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需要学习的东西,不亚于在公司里做一个好职员。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3 14:23
子云008 发表于 2013-7-3 09:25
现在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觉得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需要学习的东西,不亚于在公司里做一个好职员。

我的感觉,比做好职员难多了。毕竟父母在孩子生长早期做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更令人沮丧的是还能看到甚至承担错误所造成的恶果。

但并非不可为。而且,在扭曲的普及教育体制下,完全放手不去做孩子的教育,孩子将会遇到的困难也很大。家长要做教育,又不能完全替代普及教育。普及教育的主流和大部分还是好的。家长要找到并施力于体制教育中扭曲的地方。
作者: 悠悠    时间: 2013-7-4 19:20
父母自己不成长,把力气都使在孩子身上,那就麻烦了。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6 10:15
ccpaging 发表于 2013-7-3 14:23
我的感觉,比做好职员难多了。毕竟父母在孩子生长早期做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更令人沮丧的是还能 ...

在家长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例如晚上、周末和寒暑假,要给孩子那些在学校最缺少的东西。例如,多跟孩子在一起散步、游戏、阅读、看电影。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参与家中事务的决策。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9 23:04
标题: 科学技术需要人文精神来驾驭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7-9 23:06 编辑

希望小学生多读一些历史,多去一些地方。数学学到后面异常的踟蹰难行,没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没有广阔的视野,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返回去看,民国的那些数学大家、科学大家,大多是10多岁才接触数学,跟现在的学生比,更加艰难。但彼时中国,发奋图强的心之强烈,我认为,正是因为他们这样一种心境这样一种理想才支持他们最终学好数学的。

一般的孩子,能够立足于社会、自食其力足矣。若孩子聪明、环境条件不错,在他们能力不断增长、长大成人之后必然需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甚至历史责任。
能造原子弹还要能运用原子技术造福于人类而不是自我毁灭。科学技术需要人文精神来驾驭。

作者: helenminliang    时间: 2013-7-10 10:14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好像都离不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吧?或者是暗合了这两者。我很喜欢那些将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的实例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14 11:13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7-14 18:00 编辑

教育中的主要角色有教育主管、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教育主管服务于教育GDP。学校和老师既服务于教育主管也服务于孩子,但传统和现实的影响下,服务于孩子的部分少。在这种状况下,家长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如果家长迎合老师和学校中不是服务于孩子的部分,那就是在间接地服务于教育主管部门,就是助纣为虐。

家长在教育上的抗争就是指家长服务于孩子。受限于对教育的理解程度和教育的能力,普遍的说,家长应抗争的就是两件事儿,一是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二是保证孩子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没有任何借口。

作者: Martina-Mm    时间: 2013-7-14 15:28
是的,现在的家长既不能助纣为虐,也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如今孩子们的生长环境,对为父母者提出了极高挑战。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19 23:55
标题: 学好初中数学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7-20 00:05 编辑

初中数学是普及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不能放弃,也不存在偏废的选择。对初中数学没兴趣学不好,跟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方法有关。除了认真上课,要把数学作业做好。

先养成检查的习惯。
待学有余力,一周做2-3的一题三解,从作业里边选题。
再有余力,自学和预习。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7-20 22:54
标题: 数学教育不是家长解题给孩子看
数学教育不是我们解题给孩子看,而是寻找合适的路径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所以,当孩子碰到难题问家长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去解题,因为知道了答案就可能把本来需要探究才能获得的果实轻易地告诉孩子,那孩子就不会有探究的兴趣了。经常如此,可能会给孩子养成一个坏习惯--碰到难题等家长来做。

家长可以试着做一下难题,但经常不必做透,而是要按照Understand、Plan、Solve、Check这四个步骤引导孩子去做,去获得最后的答案。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9-2 13:57
普及教育是纳税人供给的,它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公平教育的契约。对孩子的特殊对待只能是补差,即略微偏向于弱势的孩子,绝对不是陪优,否则,普及教育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给社会带来危害被纳税人诟病。而采用古代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是无法适应这个要求的。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自由教育平等教育。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9-2 13:57
九成以上支持减负,这就是民意。有家长忧虑高考。可以理解,毕竟高考是决定命运的人生大考。但那是针对高中生的。比如婚姻对一个人的一生同样重要,但显然不能让小学生就去谈朋友恋爱。人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小学生要做适合小学生做的事情,让小学生为高考而学习,违背了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
作者: 雨珂妈妈    时间: 2013-9-2 15:03
ccpaging 发表于 2013-9-2 13:57
九成以上支持减负,这就是民意。有家长忧虑高考。可以理解,毕竟高考是决定命运的人生大考。但那是针对高中 ...

高考太远了, 北京的家长担心的是小升初, 大城市应该都差不多吧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9-2 16:01
雨珂妈妈 发表于 2013-9-2 15:03
高考太远了, 北京的家长担心的是小升初, 大城市应该都差不多吧

担心归担心。做事儿还是要循自然规律。有人担心孩子将来长不高,有人担心孩子将来找不到对象,有人担心孩子将来找不到工作 ... 这都很正常。但是,拔高、让小学生谈恋爱,给小学生预留公务员职位,这些行为就很荒唐了。
作者: 悠悠    时间: 2013-9-2 22:34
雨珂妈妈 发表于 2013-9-2 15:03
高考太远了, 北京的家长担心的是小升初, 大城市应该都差不多吧

不同的阶段该做不同的事情,我赞同这个观点。
像我儿子这样的晚熟品种,放到这种拼配合的环境里去,肯定不死也得残了。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9-10 16:45
有家长说,孩子进了初中,作业中存在问题,经常需要做到11点才能完成。

整个学习期间,作业中都会存在问题,小学有小学的问题,初中有初中的,高中有高中的。每一个阶段的问题都可能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需要逐一克服解决。以睡眠时间的延长来解决问题,会造成学习好的假象,真正的问题被掩盖,使学习难以为继。没有任何家庭作业是如此重要,以至要用睡眠时间来交换。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9-11 19:42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9-11 19:49 编辑

普及教育,对某一个孩子来说,仅仅只能供应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内容。任何的超越这个普遍的内容的东西,都只能依靠自我学习来获得。否则,普及教育在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在家庭就会出现焦虑,最终都偏离普及教育的根本,使普及教育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普及教育是纳税人供给的服务于纳税人的子女,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均是如此。普及教育是基础,自我学习才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在。自我学习所造成的差别,主要是兴趣、环境、启蒙老师等。当我们找不到孩子之所以有这个特长的原因,常将其归之于天赋。

兴趣的因素可能跟家庭环境有关,有时是正相关,有时可能是负相关。环境的因素,例如,周围没适合踢足球的场地,那么足球就很难成为孩子的特长。但是有一个因素是不正常的或者说令人惋惜的,那就是启蒙老师没有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使孩子获得特长或者走了弯路。而更糟糕的是启蒙老师教给了孩子错误的学习方法。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应当具体清晰而且有普遍性。例如,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单纯的夸奖和批评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普及教育中,好的老师不是那些带出所谓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的老师,而是符合普及教育的普及性目标的老师,即做到一个都不掉队的老师。好的老师应当追求的是教育中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使每个孩子都受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3-10-2 12:14
任何一门学科,它一定要“有用”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它,吸引人们去研究它,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有用”可以是一个人的心理满足,满足学生探索、成长、确认成长等的需要。“有用”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维持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法律、医学、学科教育等。后者对学科的发展推动更大。

而社会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一门学科的“有用”之处也在变化。以数学为例。过去的数学强调的是算术,那时也有类似今天的“奥数”比赛--把钱名师爷们组织起来打算盘,看看谁打的又快又准。学校和老师把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术上,让学生有一个将来立身的技能。学生也愿意学,喜欢学。

可是,现在“算术”还是一技之长、还能作为立身之本吗?现在的社会,就数学而言,什么才是有用的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