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讨论】哈利快乐英语角六岁以下幼童谈读经 [打印本页]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1 21:05
标题: 【讨论】哈利快乐英语角六岁以下幼童谈读经
今天,我们在英语角开了一个有意义的会议,那就是让Mandy,Angella,Jackson和Victor开会谈读经,并让我(luis)把每个人说的话记下来,他们谈话如下:
老师:《老子》记录了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了道家学说,而《论语》记录的孔子思想,则变成了儒家的学说。后来中国还从印度进口了佛学,儒道佛三家,成为中国文化思想最重要的根。你们读过《三字经》、《弟子规》,正在读《论语》和《老子》。这些经典中,你们喜欢哪些?
M: 我比较喜欢孔子的《论语》。
A: 我也喜欢,因为它很有意思。
老: 那么你们具体说说为什么喜欢,把道理说出来,与大家讨论讨论。
A: 里面的故事有动物,我是最喜欢动物的。喵呜!!如果老的书和新的书我都会,我就会很开心。
M: 我学除法学会了,我就很兴奋。
老:喜欢《三字经》和《论语》里面的什么故事?
A和M:全喜欢。
老:讲具体些,为什么喜欢?
A:他们善良呗。
老:有的大人说小孩子不适合读这种古书,因为小孩子不懂。你们懂《论语》吗?
A:你讲过的,我就懂,没讲过的,我就不知道。
老:《三字经》难还是《论语》难?
A:都不难,以前学过的字我都会写,新的字,妈妈会教的。
老:Jackson,你喜欢《论语》吗?
J: 嗯,我也喜欢。
A:(又重复了一遍)我喜欢《论语》。
M: 我喜欢古汉语。
老:《论语》就是古汉语的。
M:啊? 那我喜欢古诗词。
A: 我喜欢《论语》,是因为读了它,我就会想到和Mandy, David一起玩的事, 可以想到怎样处理他们之间的事。
老:Angella的意思还是比较喜欢《论语》。里面教人善良,教人怎样处理事情,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Mandy, 你喜欢古诗词,能说说理由吗?
M: 嗯……
老:那么古诗跟儿歌比,你们喜欢哪个?
A:喜欢古诗。因为它是在认真学习时做的诗,可儿歌只是让我们在高兴时,唱唱跳跳的。
M:对啊,跳舞时还得穿裙子,那样比较好看,像公主!
阿姨:你们爱音乐吧?
A和M:嗯。
阿:这跟你们学音乐有关吗?
A and M: 肯定有关。
老:Victor, 让你来选学《三字经》和玩游戏,选什么?
V:《三字经》。
老:你当真?
V: 最好去绮园读。(绮园是我们常去的一个公园。)
老:你们学了古文,学现代文就觉得简单了。今天就谈这些。以后会经常开会。
(大家散开。)

(luis)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2 09:37
以上的幼儿,都在四岁至六岁间,通过读经和外语的学习,不仅认识了中外文字,而且养成初步的学习习惯,既培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也略知做人道理,更有二至三门的外语学习,为将来学贯中西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就是在我的现代私塾中发生的一切。而其中读经是他们学习的重要的一部分,希望严肃的学者和教育家们不要轻率地反对幼儿读经。“人文教育和科学研究不是对立的。”——希望这样的话不只是空话。有兴趣可以来我的楼帖讨论:www.cedu.cn bbs dispbbs.asp?boardid='3&star=31&replyid=411787&id=25635&skin=0&page=1"'>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5&skin=0&page=1
——以上是我新留在韦钰博克上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2 09:45
---老:Victor, 让你来选学《三字经》和玩游戏,选什么?
---V:《三字经》。
---老:你当真?

hahaha 评语就两个字“悲哀”
作者: 阿门    时间: 2005-3-22 09:58
有点不可思议,比起游戏来小孩会更喜欢读经?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2 10:22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老:Victor, 让你来选学《三字经》和玩游戏,选什么?
---V:《三字经》。
---老:你当真?

hahaha 评语就两个字“悲哀”

——为“悲哀”作注:Victor, 男,四岁半,好动,但缺乏学习习惯。可是这两天特有进步,认真地读新概念英语,更认真地读三字经,但还是贪玩。但最近已刚刚开始认读文字,英语语音特纯。看他的回答,既不想误了玩,但又觉得应学点东西,所以他觉得在绮园边学边玩是最好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2 10:38
我之所以讲悲哀,是因为看着孩子的天性被磨灭,看着他们说话不再闪光,而是按照大人的好恶为标准,看着他们已经拥有了超出其年龄的早熟。

每个人都知道让孩子远离激素产品,避免孩子生理的的早熟,可是做父母的都恨不得孩子心理上的早熟。是不是这样父母就可以省心一些了呢?上面的那些回答是不是让各位特别开心呢?

让孩子那么小就学会说一些违心的话语,除了“悲哀”两个字,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作者: 大风的爸爸    时间: 2005-3-22 11:10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我之所以讲悲哀,是因为看着孩子的天性被磨灭,看着他们说话不再闪光,而是按照大人的好恶为标准,看着他们已经拥有了超出其年龄的早熟。

每个人都知道让孩子远离激素产品,避免孩子生理的的早熟,可是做父母的都恨不得孩子心理上的早熟。是不是这样父母就可以省心一些了呢?上面的那些回答是不是让各位特别开心呢?

让孩子那么小就学会说一些违心的话语,除了“悲哀”两个字,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我们的主流学校在培养圆滑市侩的学生,现代私塾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孩子没有错,作孽的是谁呢?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2 13:19
为“悲哀”再注:

有人认为,幼儿读经,所读自己不懂,还要背一大堆连其家长也不懂的东西,于是而感到悲哀;

有人认为,幼儿除了玩,本该什么都不懂也不会喜欢,如果有孩子偏说能懂而且还很喜欢,他便认定这些孩子已被拔苗助长过,已失去了童心,即便孩子想说一边玩一边学也不成,于是他也颇有理由地感到悲哀;

可是孩子们却照样玩得开心,却照样学得开心。在英语角,有孩子做错什么,就有孩子会引孔子的话说:“过,则无惮改。”悔改吧,别空悲哀了!
作者: pharmacist    时间: 2005-3-22 13:32
大风的爸爸+-->引用:大风的爸爸 我们的主流学校在培养圆滑市侩的学生,现代私塾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孩子没有错,作孽的是谁呢?

"作孽"二字用得极恰当。
作者: zgl    时间: 2005-3-22 14:49
huge57+-->引用:huge57 在英语角,有孩子做错什么,就有孩子会引孔子的话说:“过,则无惮改。”悔改吧,别空悲哀了!
哈,晕倒,这话该是教周星驰说比较好哦
作者: qianqianmama    时间: 2005-3-22 14:53
赞赏袁博士这种实践的精神,比纸上谈兵的教育理论家强多了。
作者: 可口可乐    时间: 2005-3-22 15:34
这些都是真的吗?!有点夸大了吧!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2 16:19
可口可乐+-->引用:可口可乐 这些都是真的吗?!有点夸大了吧!
请问你怀疑那一点?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2 17:19
huge57+-->引用:huge57 为“悲哀”再注: 有人认为,幼儿读经,所读自己不懂,还要背一大堆连其家长也不懂的东西,于是而感到悲哀; 有人认为,幼儿除了玩,本该什么都不懂也不会喜欢,如果有孩子偏说能懂而且还很喜欢,他便认定这些孩子已被拔苗助长过,已失去了童心,即便孩子想说一边玩一边学也不成,于是他也颇有理由地感到悲哀; 可是孩子们却照样玩得开心,却照样学得开心。在英语角,有孩子做错什么,就有孩子会引孔子的话说:“过,则无惮改。”悔改吧,别空悲哀了!
首先说,袁博士楼顶的话我是坚信不疑的,否则就不会悲哀了 其次,从袁博士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袁博士也不敢于否认玩是孩子的天性。 袁博士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边玩一边学,很好,但是要是孩子一边学一边玩他就要大光其火了。这就能推导出孩子已经在变为学习的机器了。正因为这种要求,孩子才有了这种回答:老:Victor, 让你来选学《三字经》和玩游戏,选什么? V:《三字经》。 我悲哀的就是这种回答,所以袁博士上面那些认为,不知因何而推,似乎不同意他这么做,就是大逆不道,是不对孩子进行培育了,不得了,袁博士已经成为真理的化身了! 绮园真是一个好去处,建议袁博士既然爱好古文,无妨在绮园教孩子读一读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一定很影江南之景,很优美的。让孩子也知道“病梅”是如何遭了毒手摧残的,个性是如何磨灭的,一株株正直、茂密的健康梅树是如何整治成了扭曲、欹疏的病梅的。但愿那一天,孩子对你说,要“毁其盆,……,解其棕缚”那简直是大幸了!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2 17:40
jerryhao+-->引用:jerryhao 首先说,袁博士楼顶的话我是坚信不疑的,否则就不会悲哀了
其次,从袁博士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袁博士也不敢于否认玩是孩子的天性。
袁博士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边玩一边学,很好,但是要是孩子一边学一边玩他就要大光其火了。这就能推导出孩子已经在变为学习的机器了。正因为这种要求,孩子才有了这种回答:老:Victor, 让你来选学《三字经》和玩游戏,选什么? V:《三字经》。
我悲哀的就是这种回答,所以袁博士上面那些认为,不知因何而推,似乎不同意他这么做,就是大逆不道,是不对孩子进行培育了,不得了,袁博士已经成为真理的化身了!
绮园真是一个好去处,建议袁博士既然爱好古文,无妨在绮园教孩子读一读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一定很影江南之景,很优美的。让孩子也知道“病梅”是如何遭了毒手摧残的,个性是如何磨灭的,一株株正直、茂密的健康梅树是如何整治成了扭曲、欹疏的病梅的。但愿那一天,孩子对你说,要“毁其盆,……,解其棕缚”那简直是大幸了!

——可以聊备一说,名之为:树大了自会直。可我更相信:养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2 18:07
huge57+-->引用:huge57 ——可以聊备一说,名之为:树大了自会直。可我更相信:养不教,父之过。与不琢,不成器。
说得好,这才说明了我们分歧所在。 袁博士信奉传统,因此处于为君、为父、为师的层面上,孩子是一块璞玉,由您不断的雕琢,稍一疏忽,便染上了尘埃。我真搞不懂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是怎么讲的,看来人性天生是恶的,因此要不断的教育。做父亲的自然是高高在上,为一代匠师也。 本人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所以鼓吹与孩子的之间平等和独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我的育儿理念随孩子一起成长。我努力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和他欢乐,和他分享。用自己的经验,作为孩子成长的参照。从来不敢说自己比孩子高明,反倒经常被孩子反照出自己的虚伪和懦弱。 充其量就是一个大孩子吧,谈论教育自然无法和博士相媲美了,惭愧惭愧。
作者: 大风的爸爸    时间: 2005-3-22 18:33
jerryhao 说的好,我们不能充当自以为是的巫师,用一根魔杖把孩子点来点去,更不能把孩子当成自我陶醉的毛胚任意雕琢,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2 18:51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说得好,这才说明了我们分歧所在。
袁博士信奉传统,因此处于为君、为父、为师的层面上,孩子是一块璞玉,由您不断的雕琢,稍一疏忽,便染上了尘埃。我真搞不懂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是怎么讲的,看来人性天生是恶的,因此要不断的教育。做父亲的自然是高高在上,为一代匠师也。
本人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所以鼓吹与孩子的之间平等和独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我的育儿理念随孩子一起成长。我努力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和他欢乐,和他分享。用自己的经验,作为孩子成长的参照。从来不敢说自己比孩子高明,反倒经常被孩子反照出自己的虚伪和懦弱。
充其量就是一个大孩子吧,谈论教育自然无法和博士相媲美了,惭愧惭愧。

记得三字经里还有:性相近,习相远。交待了教育的必要性。你可以不同意,但不要说三字经未说明为什么。

为父是事实,为师是因为我的经验和知识,为君么,如果作为“君子之交”的君,倒也是事实。我也承认有时是女儿带着我走,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意思,甚至还说了这样的话而被人引作为题目:《女儿是我的博士后导师》(http://www.micbaby.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Page=2)

我谈读经,有人批评我只信逢传统;我谈学外语,而且主张几门外语一起学,有人又说我太功利,只差没说我是洋奴了;可是我明明主张学贯中西,不知道这回还有什麽说的?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3-22 19:42
引用:<<!--quote1-->老:Victor, 让你来选学《三字经》和玩游戏,选什么? V:《三字经》。
远到孔融让梨,近到这个,我们忠诚的把虚伪和伪善一代一代传下去。  孩子并没有错,他们只想得到友善和关爱。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2 20:10
天问+-->引用:天问 远到孔融让梨,近到这个,我们忠诚的把虚伪和伪善一代一代传下去。
  孩子并没有错,他们只想得到友善和关爱。

孩子爱玩是天性,但孩子学习也是天性,孩子愿意边玩边学习,就是这种天性的表达。Victor贪玩了一点,但还是愿意学习,我追问他的意思,正是希望他说实话,至少在我的英语角没有必要说违心的话。

老:Victor, 让你来选学《三字经》和玩游戏,选什么?
V:《三字经》。
老:你当真?
V: 最好去绮园读。(绮园是我们常去的一个公园。)

去绮园读的意思,就是边玩边学,正是我一贯主张的。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3-22 20:48
>我追问他的意思,正是希望他说实话,至少在我的英语角没有必要说违心的话。

问问你自己,当你问这种的问题的时候,你期待怎样的回答?

如果孩子回答玩,当然,你不会在追问了。而孩子回答另外一个选择,连你自己内心深处也知道,孩子在因为你,撒谎。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3-22 20:56
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孩子,比如: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很多孩子很快就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妈妈问就回答妈妈,爸爸问就回答爸爸,如果一起问,就回答都喜欢。

有时候我们会不小心的问出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更是仅仅为了开心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了解,这时候,孩子只有一个选择:说违心的话。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2 21:30
天问+-->引用:天问 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孩子,比如: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很多孩子很快就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妈妈问就回答妈妈,爸爸问就回答爸爸,如果一起问,就回答都喜欢。 有时候我们会不小心的问出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更是仅仅为了开心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了解,这时候,孩子只有一个选择:说违心的话。
其实大人问那些问题就是一个目的,让自己高兴。孩子也就学会了回答那些问题的最好方法,让大人高兴。 这类问题决不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愿望,说实在的,不问也罢。
作者: 弹铗长歌    时间: 2005-3-22 22:57
这个论坛里的早教家长真奇怪!!!

一定要让别人的家长不早教才甘心.

个人认为袁博士做的很好.典型的慈父,为什么还有那么些人追着他板砖挥舞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2 23:54
弹铗长歌+-->引用:弹铗长歌 这个论坛里的早教家长真奇怪!!! 一定要让别人的家长不早教才甘心. 个人认为袁博士做的很好.典型的慈父,为什么还有那么些人追着他板砖挥舞呢?
这个说法很怪,完全不是就事论事的态度。 袁博士做得再好,有大家认为不恰当的照样可以说。 你做得再差,说得有道理的大家也会支持你。 袁博士把这些贴出来就是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不是单要大家吹捧他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接受大家的吹捧,袁博士就会留在“成长论坛”了,哪里大多是袁博士的追随者。 所以袁博士选择在这里发,自有他的道理,你那种把人分为“好人、坏人”,只问人不问是非的做法,比起袁博士来,真的是差得太远了。
作者: qianqianmama    时间: 2005-3-23 06:34
有不同意见论坛才有活力,也给人更多思考,我支持袁博士,也欣赏其他人的板砖,之前我对袁博士也猛拍过,不过袁博士的实践精神还是令人钦佩的。
作者: 弹铗长歌    时间: 2005-3-23 15:42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这个说法很怪,完全不是就事论事的态度。
袁博士做得再好,有大家认为不恰当的照样可以说。
你做得再差,说得有道理的大家也会支持你。
袁博士把这些贴出来就是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不是单要大家吹捧他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接受大家的吹捧,袁博士就会留在“成长论坛”了,哪里大多是袁博士的追随者。
所以袁博士选择在这里发,自有他的道理,你那种把人分为“好人、坏人”,只问人不问是非的做法,比起袁博士来,真的是差得太远了。
看到你的回帖,我笑了。

知道我为什么笑了,那是因为你指鹿为马的功夫又高明了一点,
如果你那个所谓的辩手榜要在添一个名额的话大概就是你吧?

jerryhao---移花接木.善于给人罗列莫名其妙的罪名.然而这些恰恰是你自己擅长的.

可能你忘了,我要提醒下你.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以把别人赶出这个论坛为乐,还很自豪,这么一个可鄙的人有资格说一个发表了一些意见的人吗?

顺便再说一句:为什么我从不回你和2008的贴,你知道吗?也许你很清楚.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3 18:00
弹铗长歌+-->引用:弹铗长歌 看到你的回帖,我笑了。 知道我为什么笑了,那是因为你指鹿为马的功夫又高明了一点,如果你那个所谓的辩手榜要在添一个名额的话大概就是你吧? jerryhao---移花接木.善于给人罗列莫名其妙的罪名.然而这些恰恰是你自己擅长的. 可能你忘了,我要提醒下你.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以把别人赶出这个论坛为乐,还很自豪,这么一个可鄙的人有资格说一个发表了一些意见的人吗? 顺便再说一句:为什么我从不回你和2008的贴,你知道吗?也许你很清楚.
笑了好笑了好,笑了总比哭了好。 说我指鹿为马,不知你属鹿还是属马,给点证据,否则大家都看糊涂了,以为你在那里乱扣帽子、乱打棍子呢。 辩手榜里当然有我啦,自己写的怎么舍得拉下自己。最后一个就是我呀,再去仔细看看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34381,我知道没写你你很委屈,写了那么多指责别人的帖子,怎么居然连榜都上不了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上面说的,你议论问题根本不针对具体事情,纯粹就是在那里发泄,我怎么能往上写呢,不符合辩手的原则呀。下次我再排垃圾贴榜的时候一定记得你。 移花接木怎么接?我罗列了那些罪名,我上面帖子说的不合理么,请大家发表一下意见 把别人赶出论坛这句不知道你指的是谁,如果是说Kidmp3那我就认了,尽管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那个人借着这个论坛做广告,拉人,买盗版碟子,违反了版规,自然该清理,好在没用动手他就自己溜掉了,尽管后来还偷偷的来发些广告,大家基本也没搭理他,难道还不够宽容么?如果你说我可鄙,我只能说是你自己有问题。 你是否回我的帖子我还真没留意,不过这个回帖我倒是看到了,只好再回一下了。
作者: 阿门    时间: 2005-3-23 21:39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袁博士信奉传统,因此处于为君、为父、为师的层面上,孩子是一块璞玉,由您不断的雕琢,稍一疏忽,便染上了尘埃。我真搞不懂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是怎么讲的,看来人性天生是恶的,因此要不断的教育。做父亲的自然是高高在上,为一代匠师也。

哈,这是南怀谨大师的言论!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4 01:36
阿门+-->引用:阿门  [quote]jerryhao+-->引用:jerryhao  袁博士信奉传统,因此处于为君、为父、为师的层面上,孩子是一块璞玉,由您不断的雕琢,稍一疏忽,便染上了尘埃。我真搞不懂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是怎么讲的,看来人性天生是恶的,因此要不断的教育。做父亲的自然是高高在上,为一代匠师也。
哈,这是南怀谨大师的言论![/quote]哈哈哈。首先声明:上述那段话绝对是原创,偶然想起,未参考任何资料。其次声明:本人绝对不是南怀瑾,100%保证。理由:1、南大师绝对不会认识袁博士。2、南大师号称国学大师,不会说任何不利于读经的话语最后声明:南大师的书仅拜读过几本,确实很通俗,但读的不多,袁博士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如和南大师有类似之处,一定可以理解,因为都是大师级人物,我一介草民是远远不可企及的。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3-24 07:13
>我之所以讲悲哀,是因为看着孩子的天性被磨灭,看着他们说话不再闪光,而是
>按照大人的好恶为标准,看着他们已经拥有了超出其年龄的早熟。

这好象是你的主观臆想.
你不让孩子学也是在替孩子做选择. 和那些让孩子学的 是1跟绳上的蚂蚱.

我比较倾向于那个"自然学习"的论调.
对孩子来讲,古文,现代文,英文,俄文,爱斯基摩文,猪叫,猴鸣,犬吠本没有太大的差异.

丢猪圈里就是猪孩,会猪文. 你不觉得猪文很难学么? 不信你学学看.
作者: tanxin2000    时间: 2005-3-24 08:53
走中庸之道,学习与玩相结合最好!
作者: tanxin2000    时间: 2005-3-24 08:55
中国是性本善,但也产生后天的无追求;西方是性本恶,却一生求善信教.
作者: tanxin2000    时间: 2005-3-24 08:57
国学道理太多,实证太少.我以为国学中看似真理的大道理可以少讲,多说些实例.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4 10:31
tanxin2000+-->引用:tanxin2000 国学道理太多,实证太少.我以为国学中看似真理的大道理可以少讲,多说些实例.

先引一段影子之心最近在我搂贴上的留言:

看完了,终于看完了。呵呵,现在我连午饭的碗还没涮呢,有时想孩子如果也有这样的学习热情,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同时也批评自己,如果自己做什么事都能这样专心致志也就早就应该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了。题外话,引大家一笑。
这份帖子越读越感觉到说不出的欣然,整份楼帖,在各位朋友们的共同思考讨论融和和批判下,其实已经非常的厚重而深刻,甚至于变得甜美,有如厚厚的什锦糕。
如果细心跟读,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每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理念都不是单一的,大家都在融合,将什么蒙氏教育,建构,佛学,道教理念都融在了一起。至于偏重于哪一方面则结合着孩子实际和自身知识结构及生活环境略有不同。
在跟读袁先生关于小逸在草坪学习一段,特别令人感动。其实和后来放牧及你所谈小王子一书一样,都是基于心灵的探讨。唯其真正融有人真实的质朴与灵性,才会更令人感动。
看到这样一段后,(注我是从后往前看再从前往后看,再从中挑着看,可以说乱看一气)看完这所有的内容后我觉得小逸是真真的幸福的。她不止是有一位学识渊博的好爸爸,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真正心灵快乐的,而且注重于孩子成长快乐的好父亲。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城市教育过程注重于知识教育,似乎总欠缺一点来自于人性灵深处的深层挖掘。这不同于思维拓展,而是性灵的培育,在相等知识背景下,富有灵性的人会更超群脱俗,更有创造力。但读了这份帖子,我觉得许久以来,我一直期望的真正的教育模式在眼前真实地再现了。真的非常感动,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而感动。
这种感动如同在春节联欢会上看千手观音一样,如同主持人现场教众人说那样一句话。
生活中,尤其身在所谓的教育界,其实往往更无奈。很多时候,我明知自己是一个刽子手,却狠狠地操刀涂毒幼稚的心灵,觉得无奈,甚至时常想,到了该辞职的时刻了。如果不能真正实施教育,那么我还留在这个位置上干什么?
看来,真的需要深深地反思了。

我的回帖:

to影子之心:

谢谢你的留言!记得最初看你谈到从媒体上读到我教小女,颇不以为然;后来读到我在网上的个别文章,仍有不少疑惑;为此,彼此曾就幼教中的性灵启迪等,做过讨论,当时就有知己之感。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贤哲都非常注重“体悟”,我就想摸索自幼感悟的路子,只是至今不得要领,未敢交流,免于流为“玄”谈。
正如影子所总结的,教育应不只是知识,即便加上思维也还不足,灵性的培育是最为重要的。虽然,感到灵性的培育与养成孩子的感悟能力有关,但迄今仍说不出个子丑寅卯,还要摸索呵......
再谢谢你的赞同!你的学识和对教育的理解,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能得到你的赏识,本人深以为幸!但客观上,迄今我做的还比较浅层,——不是客气话。

影子又回贴:

袁先生,应该由我来说,能够与您,与放牧,与卓亚,与张圆与盈怡等一干朋友交流,是我的荣幸。我尽管一直比较关心教育,然而自己囿于实践能力及意志品质的薄弱,事实上才始终游离于真正的教育之外。这点放牧很清楚地看清了我的教育弱点,而这些恰是我近乎无能为力改变之处。所以,才一直徬徨和矛盾,渴求能有真正的高人指点,并且能够助我一臂之力。近期因为一些事情,曾经在育龙向一些朋友求援,但因为某些关系没有转贴到此。
始终觉得在矛盾着也在思索着,可能偏偏不肯实践着,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句话,大约可能就形容更多的这样空想主义者吧。
愿意向您请教,更希望,如果我的女儿也能成为您的弟子那该多好啊!
另,您所说的学识与教育理念,影子愧不敢当。我实在是太孤陋的人,所以一直在向各位朋友们学习,而且会一直学习下去。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5&skin=0&page=1


这里谈到性灵,我觉得幼时培育悟性非常重要;而用国学中的极品,在熏陶中培养,恐怕是很合适的。再声明一下,我不反对也不小看实证科学。只是觉得,既然要谈实证科学,就应当在具备了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同样严密的表达能力以后才合适,否则不免有点不伦不类。在具备以上条件以前,比如说,六岁以前,则可以随机地让幼儿多感识一些科学常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24 11:53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我之所以讲悲哀,是因为看着孩子的天性被磨灭,看着他们说话不再闪光,而是>按照大人的好恶为标准,看着他们已经拥有了超出其年龄的早熟。 这好象是你的主观臆想. 你不让孩子学也是在替孩子做选择. 和那些让孩子学的 是1跟绳上的蚂蚱.  我比较倾向于那个"自然学习"的论调.对孩子来讲,古文,现代文,英文,俄文,爱斯基摩文,猪叫,猴鸣,犬吠本没有太大的差异. 丢猪圈里就是猪孩,会猪文. 你不觉得猪文很难学么? 不信你学学看.
最喜欢和linkspeed讨论,因为linkspeed是非常理性的。 但上述一些观点我却不尽认可。 首先说臆想,我想我不是主观的说出“悲哀”的话,我之所以说,依据就是楼主的那一大段描述,并不是凭空来的。依据那一描述,我认为孩子们的回答超出了他们年龄所应该承受的,那段话语是由于某种教育手段导致了孩子天性的磨灭。我不知这怎么成了臆想。 你说我不让孩子读经,和那些让孩子读经,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也就是说我们的方式和你的自然方式有差别,从这点上是没错的,但决不可把读不读经混为一谈,否则就会闹笑话了,就好比“允许孩子看黄片的与不允许孩子看黄片的是一类的”这个结论一样可笑。 如果你的自然学习如你所描述的那样,我是不赞成的,教育孩子依其自然是没错的,那我我们经常地观察孩子,依他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去做适合的东西,但决不可以放任自流,否则要我们父母干什么了。不给他读经是违反自然了,那孩子要是拿着毒药吃,你是否也不去制止而随其自然呢? 你那句话说得对“对孩子来讲,古文,现代文,英文,俄文,爱斯基摩文,猪叫,猴鸣,犬吠本没有太大的差异”,可是给不给他们学确实有差异的,我不知道学猪语是否困难,因为我没学过,这点你最有发言权。 但我可以提问题,学猪语作什么?为什么要孩子学那个?当然,你可以告诉我,鸡鸣狗盗之类的技巧都会有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时候有用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现在大喊素质教育也无非是希望把孩子从那种对他生存无大意义的题海中试图解脱出来。很多人觉得,只要孩子是学习,无所谓学什么了,可是为什么不去考虑那学习的意义呢,为什么不把更多的快乐还给孩子呢? 不让孩子读经,我的道理与不让孩子学猪语得道理大致相同,差别在于,学猪语也许无害,读经可是大大地有害于孩子。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24 20:59
在哈里快乐英语角的幼童读经课上
     
今天早晨,我们复习了《论语》的“里仁篇第四”。
     朗读之后,老师特意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句提出来讲解,并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学好容易还是学坏容易?Angella和Mandy马上开始思考起来。过了片刻,她们不约而同的说:“学好的比较容易!”Sheila和Jackson便跟着嚷:“学好的容易!学好的容易!”Angella更能言善辩,第一个回答了老师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学好容易?你们选择这个有什么理由?
     Angella回答: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而且我是好人。如果看到别人不好,我是不会学那个人的。
    Mandy也说:我也是的。
     这个回答应该是很不错的。不过我既是这里最大的,可不能对小孩示弱呀!我便也发了一篇“大议论”:人是不能否认自己不犯错误的。你在生活中,注定要与人交往,那么一天会看到多少错误呢?我们很容易就和其他人犯同样的毛病。所以我的观念是学坏更容易。
     “学好才容易呢!”Mandy不同意。“那么,第一个学会Victor口头禅的不就是你吗?” Mandy一下没找到反驳的理由,生气地说:去你的!“我看你还是去问问老师吧!”
      “好,好,大家都别争了。我觉得Angella和Louis说得都对,都有道理。其实,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有更高的境界,跟你们的想法有所不同,他的意思是:‘看到有贤德的人,应当去向他们学习,如见到不贤之人,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的毛病。就好像看到人家生病,就想到给自己打预防针。’”老师解释说,还举了个例子:你们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事,你们为什么不想一下,抢东西是不好的,以后能不能不抢?见到别人抢,就想一下,我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这样你们就不会也跟着去抢。能做到吗?
又是Angella带头说:能!
      后来,老师让大家把这句话写一下。这一课真是意味深长的,大家拿起了笔,一块儿很认真的抄了起来……

(2005.3.24/Luis文)
作者: jhbfx    时间: 2005-3-30 09:31
jerryhao:
能问一下,你有孩子吗?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3-30 09:34
jhbfx+-->引用:jhbfx jerryhao:能问一下,你有孩子吗?
查一下我的帖子,就会有结论
作者: 我很生气    时间: 2005-3-30 11:41
huge57+-->引用:huge57 为“悲哀”再注:

就有孩子会引孔子的话说:“过,则无惮改。”悔改吧,别空悲哀了!
老子说:放屁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31 22:31
我很生气+-->引用:我很生气 老子说:放屁

我查了《老子》,里面没有这句话,没准是小子说的,而且是一个臭小子说的。
作者: jhbfx    时间: 2005-4-1 10:40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查一下我的帖子,就会有结论
你有孩子的呀,一定很爱自己的孩子了。

到这里来的多数是孩子的父母,孩子也是亲生的,应该也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
作者: jhbfx    时间: 2005-4-1 10:56
北方的人吃辣椒的少,很多人根本就不吃辣的东西。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是不吃辣的,也不能吃辣的,因为适应不了啊。

湖南和四川的人,是要吃辣椒的,是气候的原因,如果不吃辣椒,对人反而不好。这些南方人不会生下来就会吃辣椒的,一定是小的时候,随着家长一起吃饭适应的。

有一天,北方人看见南方人的2岁儿子吃辣椒,大惊小怪高呼:“作孽呀!”然后狠狠地批了一通南方人,甚至要控告南方人虐待儿童。
作者: jhbfx    时间: 2005-4-1 11:12
又有人问这个孩子:“辣椒好吃吗?喜欢吃吗?”
孩子说:“好吃,喜欢吃”

然后就有一堆人大骂:“虚伪!违反人性!”摆出成百上千个证据证明:孩子不喜欢吃辣椒,辣椒没有苹果好吃,孩子不能吃辣椒,只能吃苹果。
论据之一:自己不吃辣椒,吃了辣椒鼻涕眼泪全出来了,滋味不好受
论据之二:我的孩子不吃辣椒,吃一点就吐
论据之三:周围没有人吃辣椒
等等、等等
作者: jhbfx    时间: 2005-4-1 11:20
其实,那个孩子也吃苹果的,并不是只吃辣椒,别的都不吃了。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4-1 15:16
北方的人吃辣椒的少,很多人根本就不吃辣的东西。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是不吃辣的,也不能吃辣的,因为适应不了啊。

湖南和四川的人,是要吃辣椒的,是气候的原因,如果不吃辣椒,对人反而不好。这些南方人不会生下来就会吃辣椒的,一定是小的时候,随着家长一起吃饭适应的。

有一天,北方人看见南方人的2岁儿子吃辣椒,大惊小怪高呼:“作孽呀!”然后狠狠地批了一通南方人,甚至要控告南方人虐待儿童。

又有人问这个孩子:“辣椒好吃吗?喜欢吃吗?”
孩子说:“好吃,喜欢吃”

然后就有一堆人大骂:“虚伪!违反人性!”摆出成百上千个证据证明:孩子不喜欢吃辣椒,辣椒没有苹果好吃,孩子不能吃辣椒,只能吃苹果。
论据之一:自己不吃辣椒,吃了辣椒鼻涕眼泪全出来了,滋味不好受
论据之二:我的孩子不吃辣椒,吃一点就吐
论据之三:周围没有人吃辣椒
等等、等等

其实,那个孩子也吃苹果的,并不是只吃辣椒,别的都不吃了。

——这个寓言故事太好了,能否冠名为《读经与吃辣椒》?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4-1 15:30
楼上的jhbfx先发个帖子问我又无孩子,大概是准备当我回答没孩子的时候,象当初找Edu麻烦一样,斥责我没有孩子有什么资格来讨论教育问题,结果我让楼上的失望了,恰巧本人不慎碰巧有了个孩子。于是乎楼上的又连发了三个帖子讲了一个小故事,顺便还多捞取了几个金币。 故事很好听,也很有趣,但在逻辑上去很有问题,至少不能说明教育孩子的问题。因为不是那个概念都可以替换到你那个故事里,否则这世道上连是非观都没有了。套个你的例子来说明: 普通的人不吸毒,很多人根本连烟都不抽。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是不吸毒的,因为适应不了啊。 瘾君子的人,是要吸毒的,是上瘾的原因,如果不吸毒,就会感觉浑身不对劲。这些瘾君子不会生下来就会吸毒的,一定是某些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染上毒瘾的。 有一天,普通人看见瘾君子的6岁(对不起,此处加了4岁,因为怕2岁的孩子还没能力表达明白自己的想法)儿子吸毒,大惊小怪高呼:“作孽呀!”然后狠狠地批了一通瘾君子,甚至要控告瘾君子虐待儿童。 又有人问这个孩子:“吸毒舒服吗?喜欢吸吗?”孩子说:“舒服,喜欢吸” 然后就有一堆人大骂:“虚伪!违反人性!”摆出成百上千个证据证明:孩子不喜欢吸毒,吸毒没有好处,孩子不能吸毒,只能吃米饭。论据之一:自己不吸毒,吸了毒鼻涕眼泪全出来了,滋味不好受论据之二:我的孩子不吸毒,吸一点就吐论据之三:周围没有人吸毒等等、等等 其实,那个孩子也吃米饭的,并不是只吸毒,别的都不吃了。 大家觉的我上面讲的故事是不是特混蛋。 楼上的感觉我最理解了,因为我去过贫困山区,那里的孩子每天不上学,在郊野里自由自在的玩,长大了也是种地,上学也没什么用。所以看着那些城里人吃饱了没事干,搞什么希望工程之流的,真是可笑哇可笑。Jhbfx先生,你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4-1 15:44
写完了,才看到那个故事有人很欣赏,我也起个名字,就冠名为《读经与吸毒》吧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4-1 22:43
辣椒的比喻看起来很不错,不过遗憾的是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

1、吃不吃辣椒,即使在吃辣椒的家庭,很多时候是孩子的自由。许多吃辣的家庭在孩子不吃辣椒的时候,都会为孩子专门留一份不辣的。那么我想请问读经的孩子,当他们被送到读经班,他们有不读的自由吗?

2、当然,一般这样家庭的孩子,最后吃辣椒的可能性很大,但这明显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我想再请问:去读经的孩子,是父母喜欢读经的原因吗?

3、当孩子孩子以奶粉为主食的时候,是否有推销辣椒的人天天告诉父母,吃辣椒要从娃娃抓起,最好加在孩子的奶中,让他受到熏陶,小的时候不吃,大了就晚了?

4、是否会有人说:不吃辣椒的人就是不懂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讨厌吃辣椒的人就是数典忘祖?

其实,如果父母真的喜欢经典也罢,英文也罢,恐怕难免不影响孩子。这种影响并非我们所反对的。可是,有父母不但强迫孩子吃辣椒,而且还带着孩子四处表演:“看啊,吃辣椒多好啊,看啊,我的孩子是多能吃辣椒啊,看啊,吃了辣椒身体特棒,吃啥啥香,看啊,我这里有专门配备的儿童辣椒”。
作者: jhbfx    时间: 2005-4-3 06:41
前面的那个朋友,问你是否有孩子,是因为讨论儿童的话题,必须以爱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点,所谓讨论就是耍贫嘴了。

前面,你以吸毒能打比方,应该是脱离了爱的基本出发点。

就是父母自己吸毒的人,大多数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吸毒的。
而湖南、四川等地方的南方人,是不会反对自己孩子吃辣椒的,这也是基于爱的角度。

禽和兽,都有爱孩子的本能,这是天性。
如果一个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是基于爱的考虑,那就禽兽不如了。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4-3 08:26
jhbfx+-->引用:jhbfx 前面的那个朋友,问你是否有孩子,是因为讨论儿童的话题,必须以爱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点,所谓讨论就是耍贫嘴了。

前面,你以吸毒能打比方,应该是脱离了爱的基本出发点。

就是父母自己吸毒的人,大多数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吸毒的。
而湖南、四川等地方的南方人,是不会反对自己孩子吃辣椒的,这也是基于爱的角度。

禽和兽,都有爱孩子的本能,这是天性。
如果一个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是基于爱的考虑,那就禽兽不如了。

尽管有人会不舒服,但我仍然很欣赏!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4-3 12:36
jerry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这里尽人皆知,对于两楼如此言论,嘿嘿。
作者: woodgarden    时间: 2005-4-3 17:45
天问+-->引用:天问 jerry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这里尽人皆知,对于两楼如此言论,嘿嘿。
嘿嘿,无语。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4-3 21:59
jhbfx+-->引用:jhbfx 前面的那个朋友,问你是否有孩子,是因为讨论儿童的话题,必须以爱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点,所谓讨论就是耍贫嘴了。 前面,你以吸毒能打比方,应该是脱离了爱的基本出发点。 就是父母自己吸毒的人,大多数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吸毒的。而湖南、四川等地方的南方人,是不会反对自己孩子吃辣椒的,这也是基于爱的角度。 禽和兽,都有爱孩子的本能,这是天性。如果一个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是基于爱的考虑,那就禽兽不如了。
你要讲的是理,我要讲的是据。大道理谁都会说,但你要说明问题就必须有依据。你讲了个故事,以为能说明问题,实际上简单一推敲就一钱不值了,所以等于白说。你觉得我那个故事不通,我也这样认为,但那毕竟是从你的故事推来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那个故事只能作为故事,不能得到任何结论。 另外,我有没有孩子,和人是否有爱心没任何关系。某些人即使有孩子,满心里想的都是恶毒的念头,不仅仅是像禽兽,简直就所差无几了,他如果还有点爱心,也不过是本能而已吧。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4-5 09:01
何时读经典?
韩石山
  
        真是凑巧,正在看1925年《京报副刊》上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的文章,就看到了某报上关于“年轻人不读经典”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多是批评的,偶有同情的,也只是说现在年轻人太忙了,志不在此。《京报副刊》上的这些文章,是多年前写《徐志摩传》时,在北京图书馆复印的。

  这次重读,是想弄明白,鲁迅当年为何作了那么一个绝决的回答。鲁迅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附注中写了几句话,其中便有那句名言:“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个回答,后来被赋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我总觉得这不是鲁迅的真实想法,其中怕有意气用事的成分。此前梁启超、胡适、徐志摩都写了文章,鲁迅看不惯他们的好为人师,才说了这样的气话,不能当真。证据是,过了不久(这个不久是推断出来的),许寿裳的儿子上了清华大学中文系,问鲁迅该让孩子看些什么书,鲁迅认真地开了一个书目。许在《亡友鲁迅印象记》里,抄录了这个书目,共12部,全是中国书,全是重要的文化典籍,卷帙之浩繁,较梁胡之辈所开列者,实有过之。

  就在我看的复印件上,有汪震给孙伏园的一封信,说他记得前一年(1924年)美国Century杂志上,登载某学者的文章,说世界上有十本重要的书,每一本可以代表世界的一派思想或者一个一百年以上的时期。十本书的名字他没记全,只记得三本,一本是中国的《大学》,另两本是《旧约》和《可兰经》。

  于此可知,无论中外,都有为青年开列经典书目的。开是开了,读呢,外国的不知道,三十年代的中国,似乎也没见过感叹年轻人不读经典的文字。何以到了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读经典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此中原因不止一端,我觉得还是应当从我们的教育模式上找一找。

  封建时代的童蒙教育,差不多一开讲就是《论语》或《孟子》,今人觉得不可思议,七八岁的孩子,能懂得了《论语》、《孟子》吗?细细一想,就明白了。这个办法,等于是把识字教育、道德教育和儒家的最高经典的教育,一次完成了,且是在一个人记性最好的时候。且毋论这种教育的目的,光从方法上说,不能说不高明。而我们的教育模式呢,基本上可说是分三个阶段完成的。识字是识字,识完了字再学常识,有了常识再提高。而经典教育,是放在提高这个阶段的。这个阶段,大致相当于高中到大学低年级。凡是在这个阶段,读过经典的就读了,没读的,若无特殊需要,一辈子就不读了。

  因此上说,不能泛泛地指责青年不读经典。现在的人并不比过去的人愚蠢,求知欲也不比过去的低,好书坏书还是能分清楚的。就是那些整天看乱七八糟书的人,你要问他是《红楼梦》好,还是他正看着的这本书好,他也绝不会答错了让你笑话。这又要说到经典的一些属性了。

  所谓经典者也,通常说来,不光艺术上高超,思想上也多具启蒙的意义。这种启蒙,还多是正面的,不会是反面的。比如《金瓶梅》,艺术上并不比《红楼梦》差,色情描写太多,只能是禁书,难以成为供人广泛阅读的经典。也就是说,大凡经典,多少总有点教化的功用。就是本来没有的,后人也要给它加上点。这种功用,从成年人的心理上说,多多少少总是排拒的。就是不排拒,也有点不好意思再去读。

  该看经典的时候没有让他看,过了那个年龄又责备他没看过,或看得太少,究竟是社会教育的过失,还是个人过失?也就不难明白了。
(选自《文汇报》2004年6月24日)
作者: 汀汀妈    时间: 2005-4-5 15:33
同意楼上说法。小的时候看的书在头脑里就像是计算机一样,
是腧输入入信息。当要用的时候就从老子里输出了。
    我的小孩就是这样但这过程是很长的一个过程。当小孩说出
我在什么时候学过时候,你就回在心里说我当时该多教 一点。。
小孩的学习是一个很长积累过程,要到一定的积累说产生量变。
在教 小孩的时候请保持一个平常的心,不要请回报,到了一定的时候
就会出现惊人的言语来。
      就我的小孩因书看和听得多在轻忪的环?下学不累。听了好
几遍的大不列百科,在新闻联播时讲国际新闻时他会说出在什么 州
是什么 山,所以我作为一个家长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钱,但这些
在他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打下一个很坚厂硬 的基础。
       像我的小孩经经常是在背先人书。
      还有下一点是我的小孩写周记不要写得太多了。才一年级。老
师经常是批语很好。是要说话的话多,可同学家长说小孩没有什么
好写。
      一句说多读经典 对小孩是有好处的可能一二个看不出。但我的小孩
已读了快三年了现在是小螳一年级。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5-4-5 17:00
首先声明,我不反对读经.对袁先生的很多做法我都挺赞同,而且让我从中受益。
我也时不时给孩子读读经,但不象袁先生(毕竟人家是博士呀)那样系统,完全随意.比如他生病时,拿张白纸,用黑色的腊笔在上面(让他陪着一起画)画点,告诉他要是不吃药,他身体里的细菌就象这样"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最后,一张纸上全部都成了黑点,他的身体就变成了这样。然后请他自己选择是否吃药。
不过我看到此贴想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敬佩JHBFX和JERRYHAO及天问了,个个都是辩论高手,而且又非常之幽默,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啊!
但是虽然极之敬佩,还是忍不住想对JHBFX说,JERRYHAO的故事看着比你的牵强些,但是你的故事也不是完全合理。
孩他爸是长沙人,而且目前奶奶在我处,顿顿都有辣椒菜,我不吃辣椒,我的孩子也是坚决不吃辣椒的。每次他看到菜里有红色,就会问辣吗?得到否定答复才吃。爸爸故意说儿子被妈妈拉拢把他孤立了,将来他这个当爸的可怜没有好饭菜吃了。奶奶当了真,有时冷不丁喂个辣的东西往孙子嘴里,孙子被辣哭过几回,很生气,久而久之,不仅没把孙子的口味改过来,还弄了一个孙子情愿相信保姆也不信她的结局。
孩他爸单位一个客家女,开始滴辣不沾,可是无奈除她之外办公室全部人等都吃辣,而一起吃饭的机会也多,只好硬着头皮和大家一起吃,现在吃辣可是远超过孩他爸。
所以吃辣不用从小培养。
另外一个错处是,你不能说北方人吃辣的少,据我所知东北吉林的人是大部分吃辣的,而且是很厉害的那种,还有西北人吃辣的厉害有以下为证: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吃一碗biangbiang面喜气洋洋
没有辣椒嘟嘟囔囔。
所以如果你实在想举这个辣椒的例子,你可以举江浙人,不过现如今川湘菜在上海也是风风火火,据说比原产地还辣(因为我不吃辣所以只能据说)!
作者: meilee2466    时间: 2005-8-25 17:17
这么经典的帖子怎么冷了,我来顶一顶。让大家接着辩。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5-8-25 21:40
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
作者: 月下小楼    时间: 2005-8-26 13:15
辩得多了,有时就背离了辩者的本意,变成为辩而辩了吧?说实话我是很佩服袁博士的,去年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袁小逸,觉得她真是个有灵气的小女孩。她说她心目中的英雄是爸爸,因为爸爸会法语,而她还不会(大意如此),看来她真是爱学习。子女爱学习,有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当成乐事,难道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吗?
作者: imsistercat    时间: 2005-12-18 14:34
Jerryhao你还怕我吃掉你吗,你为什么总是和我Daddy唱反调,要是你还要唱反调我就吃了你。你可别生气,我只是开个玩笑。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12-18 23:57
imsistercat+2005-12-18 14:34-->引用:imsistercat @ 2005-12-18 14:34 Jerryhao你还怕我吃掉你吗,你为什么总是和我Daddy唱反调,要是你还要唱反调我就吃了你。你可别生气,我只是开个玩笑。
哈哈。你看了我们很多帖子么?你记住啊,那天你Daddy欺负你了,你就短消息告诉我,让我替你来收拾他。
作者: imsistercat    时间: 2005-12-19 13:16
你前几天说不敢跟我交朋友,现在要帮我收拾我Daddy,这不很矛盾?是真心交朋友,还是存心挑拨?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12-19 13:43
imsistercat+2005-12-19 13:16-->引用:imsistercat @ 2005-12-19 13:16 你前几天说不敢跟我交朋友,现在要帮我收拾我Daddy,这不很矛盾?是真心交朋友,还是存心挑拨?
不敢跟你交朋友,是因为你这只小猫总张个大嘴吓唬我,其实我是很喜欢和你交朋友滴(这个滴字是网上常用的写法,显得亲切,但不标准,写作文的时候千万别这么用)。帮你收拾你Daddy是因为我很有办法对付他的。跟你交了朋友,当然就要帮你做事情,包括帮你收拾你Dad,这不矛盾。而且我说了,是等你需要的时候我才会做,并不是现在就要联合你打击你Dad,所以应该不算挑拨,你说呢?BTW:给你加的分已经超过你Dad了,不可以乱加了,否则别人或指控我乱用职权。不过呢,如果经常能看到你写得好玩的文字,我还是会继续的加分的。
作者: imsistercat    时间: 2005-12-19 15:47
谢谢你给我加分,但是我告诉你:我们小孩其实也有不喜欢读经的,但我却喜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12-19 16:51
imsistercat+2005-12-19 15:47-->引用:imsistercat @ 2005-12-19 15:47 谢谢你给我加分,但是我告诉你:我们小孩其实也有不喜欢读经的,但我却喜欢。
哈哈哈,知道知道,而且我也相信。
作者: imsistercat    时间: 2005-12-21 12:54
让你的小老鼠也试一试读经,也许他会跟我一样喜欢。此帖由 imsistercat 在 2005-12-21 22:25 进行编辑...
作者: 舟妈    时间: 2006-6-16 01:26
很精彩的辩论!感谢正方反方!
作者: njlhzh    时间: 2006-11-12 00:43
都不知怎么作了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