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读点书吧。
亲子阅读版好几本不错的绘本推荐呢。
可以引导儿童学习面对死亡的绘本:
(一)汉思.威尔罕文,赵映雪译:「我永远爱你」,上谊。
(二)夏洛特.佐罗托文,威廉.潘纳.杜波瓦图,陈质采译:「想念外公」,远流。
(三)苏珊.巴蕾图文,林真美译:「獾的礼物」,远流。
(四)华莱士-波狄厄文,米特图,陈芳玲译:「再见了,麦奇」,心理。
(五)温夏文,基亭图,陈芳玲译:「葬礼之后」,心理。
(六)艾蜜丽.弗利德文,杰基.格莱希图,张莉莉译:「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格林。
qian0518
我记得我小学1-2年级时,也常常想到死亡,很害怕的,老是一个人瞎琢磨。
我儿子现在3岁半,有时不高兴就会说打死你,和他讲道理不能这么说的,答应过后又忘了。
给他讲“爷爷变成了幽灵”,他觉得很好玩啊,书还给图书馆后,还要我讲,干脆买了本,现在时不时会让我拿出来讲。
3岁多的小孩真的是不明白什么是死亡的。
涵涵媽
我家小孩在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他突然悟到死,那陣子他特別害怕死,一想到死就淚流滿面。那些天他一閒下來,就對我說:"媽媽,我怕死~" 不但希望自己不要死,也要求我和他爸爸不要死。給他講了許多,後來就沒再問了,也敢一個人睡,不知道他現在還怕不怕,也許是暫時忘記這件事了吧。
menghuan
其实我到现在还很怕死的。![]()
昨天晚上,刚好跟儿子一起听了“长大做个好爷爷”,是一个温馨的关于死亡的故事,我想孩子是听懂了的,只不过就是爷爷永远地睡着了。也想起了去年圣诞节前我的去世的爷爷,人都有那么一天,孩子也会慢慢理解。
我曾经经历过一次大病,那时候的人是不怕死的,反正想想那些自杀的人就知道了,他们不怕死,为什么不怕,是因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所以等到真的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人可能又不怕了。但愿如此吧。
亲亲若水
也来做个托,
这个问题我们很小就碰到。
因为有个爱对以死来威胁孩子的不懂事的奶奶。
后到看到汶川地震时推的一本书,叫《写给孩子的启蒙哲学》一套5本。
当时就买了来,每晚念给孩子听。
关于生与死,公平与不公平,对与错。有孩子喜欢的配图和故事。
适合5-6岁的孩子。
其实,那时我女儿才3岁不到,按说是听不懂的
只是这个问题她很敏感,要听的,
另外也是念给那不懂事的奶奶听的。
有梦的人生
长生不老,那才可怕呢。
看着亲近的人一个一个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那滋味儿可不好受。
万一人都能长生不老了,大概还得同时发明一种药,叫做“改变老顽固”,或者发明另外一种药,得叫“消灭代沟”,否则估计世界大战又要来了——那时科技进步了,这种战争不知道够不够毁灭地球十次的?
小小小鲸鱼
看过一本书《再见,爱玛奶奶》(真实的临终记录,黑白图片,文字很少),本来是买给孩子看的,没想到自己看了以后,才发现自己以前并不明白死亡。。。
书摘:
有一天,爱玛奶奶说:
「我的生命,大概只剩下一年,不开始準备不行了。」
这本书,写的就是最後一年
爱玛奶奶照自己的方式活到最後
书中的照片,真实有力的
表现出爱玛奶奶的那份安详与从容……。
如果有一天,当你有机会预知自己生命所剩下的时间,你能有勇敢面对的能力吗?印第安人主张,每一天的生活,都要像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一样的精采,爱玛奶奶,好像真的做到了?!
menghuan
如果每一天都象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样过,对有一些人来说是精彩,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也是一样,因为很多人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都会在等待。
春雨花开
我儿子小的时候在扫墓时也提过这个问题。他问我们是不是我们死了也要睡在地里。我先生是搞医学的,他不但告诉儿子“是的”,回家后还带儿子去“参观”了停尸房和火葬场,把人死后从停尸房到下葬的整个过程都讲了一遍。
宁静的心
对任何问题,我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告诉孩子,只是有的不好说的说得浅一点,能解释的就正常解释,比如死亡,我很明白的告诉他,生老病死,是正常过程,孩子说要是长生不老多好?我说那地球还不被挤爆?自己傻笑,呵呵,孩子还是不要回避的好,甚至关于生殖的问题,我也会避开一些实在无法解释的词语明白的告诉他,呵呵,所以我家孩子到目前跟我讨论的话题比较多,三年级的孩子会跟我讨论以后他希望有男孩还是女孩,儿子起什么名字,新娘是啥样子的,呵呵,反正很广泛
hq1966
小小孩不懂事的时候
什么都不怕
开始怕的时候就是开始懂事了
幼儿阶段喜欢说打死这个打死那个
其实对死亡没有什么感觉
仅仅认为是一种最最厉害的惩罚
即使成年了
如果没有经历最亲密的亲朋好友的生离死别
对死亡的认识仍是不够全面深刻的
有关生死的人生经验需要切身体验
涓衣
孩子迟早会体会到死亡的感觉,因为当孩子丢失或破损某样喜欢的东西时,当告诉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时,孩子能体会那种永远失去的感觉,当时就哭得很伤心。死亡也是一样,当孩子想不通时,自然神情举止有异,父母需要耐心开解。如果孩子说死亡很轻松,那就代表着还不放心上
jjnbu
在涉及到死亡,繁殖问题的时候,我希望很坦然去对待,不特意凝重,让孩子觉得是人这辈子自然过程中的基础问题,不需要大惊小怪。
现在有时候碰破皮肤,会问我会不会死?读名人故事,也会问是老死的吗。对死一直很敏感,但也明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