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边乞讨边旅游去香港给孩子买奶粉
南京市地铁交通设施保护办公室第五中队中队长李斌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和地铁乞丐打交道。“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名职业乞丐是来自重庆的姚某,30多岁。最初是一个人在地铁上行乞。后来和老婆各自带着一个小孩,装作两腿严重残疾无法行走,骗取乘客的同情,有三四年了。”李斌介绍,姚某自称每天乞讨到500元就收工,自己在南京买了两套房,以一边乞讨一边旅游的方式去过港澳,给孩子在那买过奶粉。
李斌告诉记者,在对姚某多次处罚和劝导过程中,他和同事确实看到他随身带有港澳通行证。南京地保办主任助理李祥告诉记者,他曾劝导姚某的老婆不要再乞讨,并提出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帮助她另外就业,结果对方不屑地说:“那能挣几个钱?”
李斌说,像姚某这样的职业乞丐并不少见,但这么高的收入并不多。他接触的乞丐一个月一般收入一两千。
记者采访中多次在南京和上海的地铁上和乞讨人员主动搭话交流,询问生活、收入情况,但对方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答非所问。上海地铁1号线的一位民警介绍,有关统计表明,在1号线上大约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真正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而其余80%的人都是不需要乞讨就可以达到温饱,他们把乞讨当成一份赚钱的工作。我知道的一名曾经长期在1号“线火车站附近乞讨的安徽来沪人员,一天在地铁乞讨的收入就有800多元,但这毕竟是少数。”
职业乞讨成地铁顽疾
29岁的上海白领程小姐每天去人民广场上班都需要坐地铁1号线,“开始都给钱,后来发现很多都是熟面孔就一律不给了。”程小姐说,“很讨厌职业乞讨人”。“一些乞讨人员故意穿得脏兮兮的,唱着或吹拉着不着调的曲子,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对人们的出行舒适度和乘车秩序都会产生影响。”李祥认为,职业乞丐骗乞、强乞对乘客的善心也是一种亵渎。
因乘客对地铁内乞讨现象投诉较多,6月1日起,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地铁公安联合展开百日列车乞讨治理专项行动。记者工作在南京,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最近明显感觉地铁乞讨行为减少了很多。
上海地铁1号线工作人员小李告诉记者,上海轨交警方进行过数次专项的打击整治行动,情况一度有好转。但时间一长,又会死灰复燃。
整治需要大家监督
李祥介绍,根据相关规定,可对地铁乞讨人员最高可罚款100元,但是考虑这些乞讨人员毕竟是社会底层人员,一般都是教育劝导了事。事实上,几十乃至100元的罚款,对于部分“高收入”的职业乞丐来说,处罚力度有限。
地铁乞讨之所以难以杜绝,关键在于其有利可图。“现在不少乘客发现有乞丐在车厢中乞讨,会告知地铁工作人员或警方,这是较好的监督。”上海一位地铁站工作人员表示,“当然,如果大家都不给钱的话,我相信地铁乞讨也就不会存在了。”
http://sh.qq.com/a/20130613/000016.htmkickhair 发表于 2013-6-19 14:46
唉,这社会,试图什么都要规范,结果可能是什么都规范不了。即使是职业乞讨者,也不必对他们罚款吧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