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六月梅雨。Feel right as rain - 妈妈六月读书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勤劳的菲比寻常
时间:
2014-6-30 21:30
标题:
六月梅雨。Feel right as rain - 妈妈六月读书记录
1、《我从彩虹那边来》
仍然在华德福的芬芳中。但愿这芬芳能化解自己满腹的烦躁和焦虑。
要求自己每个月都读一本华德福。哪怕自己的行为更接近于蒙氏,也要每个月读一本华德福。
2、《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出版社)(1-4)
对于白军的逆袭,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有一个极富负面色彩的词,“复辟”。但是,看到《静静的顿河》60%的地方,谁又能说复辟都是反动的?
因为我也看过其他国家的历史(你们知道的),对“红色”的印象着实不好。就是那个流行的问题:富人和穷人,谁更容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呢?其实富人往往更保守一点。而穷人搞破坏的理由,再多都不嫌多。
我非常推荐初中的孩子,坐下来,看看这本书。对孩子来说,这本书有些现实和血腥,但读了这样的小说,在学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能不能多些批判性思考?能不能对《公正》里所说的一些理论有更深的理解?
想象自己只是顿河流域的一个普通人。想象自己是一个父亲出征在外的孩子。想象自己是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母亲。想象自己为富人作工,却终年不得温饱。想象自己刀耕火种,却从不知道“饱”是什么意思。想象自己是一个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想要拯救人类的政治家。想象自己是特蕾莎修女。想象自己是上帝,悲悯地看着自己互相厮杀的子民。多从几个角度看这本书,就会发现,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战争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3、《民国年间那人这事》
民国的生猛超乎我们想象。曾国藩 -〉李鸿章 -〉袁世凯 学生的路子越来越邪,越来越野,是不是能够说明老师的“实用主义”一面?怎么不学孔子,也招个颜回那样的学生?也许有,但颜回总是早夭,能乱世生存的只有子贡。当然,子贡是有才,不是“邪”,跟袁世凯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吴佩孚写的那几首诗词有板有眼。这个骨头很硬的军阀,是那个混乱时代的一抹亮色。“在蓬莱阁能看到长白山吗?”“我灵通着呢!我还能看到富士山。”
乱世比盛世更有看点,可写史的人却没写出北洋军阀的《春秋》和《战国策》。江河日下,孔子之后再无孔子,庄子之后亦无庄子。
但北洋军阀里除了满腹猪油的兵油子,除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曹锟”之流,还有一些可歌可泣可钦可敬的人物,比如汤寿潜。还有一些可媲美桃园三结义的的忠义故事,比如奉系军阀张作霖宁可被造反,也要信任王永江,“有其不可及之处”。
这些经历乱世和盛世,经过明君和昏君,顽强生存到今天的精神,是我们的财富。
4、《心经随喜》(胡兰成)(没看完)
胡兰成的文字很华丽。周作人的文字极淡。鲁迅的文字可犀利,可温情,有时候,还有些幽默。
其人可废,其文可读。
5、《鲁迅读过的书》(金纲,中国书店)
我很爱鲁迅先生。
当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很多人都讨厌鲁迅。因为他总是写些难懂的文章,总是让我们做没完没了的“句子解析”,总是骂人。但是我一直都很爱鲁迅先生。我最喜欢鲁迅先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是《药》。当我不知读哪一本书时,我会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我被自己的小情绪折磨得昏天暗地,我会读《药》。当自己感同身受整个大民族的“肺结核”,当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华老栓时,失个恋算什么?考试考砸了算什么?被几个同学嫉妒排挤算什么?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曾几何时,我也这么热血过。而且对自己废寝忘食的读书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要把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那块器。
鲁迅的热血和冷笔仍然是我的最爱。尝试着按图索骥,读一些鲁迅先生读过的书,竟然觉得自己年轻起来了。
6、《最后一个道士》2~3
看到书店里有这套书的2和3,立刻用阅饼拿下。看了一半的《静静的顿河》也暂停,先看道士哈!
明知是虚构的,却还是忍不住。其实这种小说也属于修仙题材。我本来很不屑这个话题,但看到这本书讨论了易经,大篇幅引用了我喜欢的《山海经》,于是忍不住看下去,看下去。
其实,中国文化不仅仅在四书五经里,不仅仅在庙堂上,不仅仅在胜利者的笔下。中国文化更在渔歌晚唱,男耕女织,神话传说里。
作者:
我是中等生
时间:
2014-7-28 21:53
学习了,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