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对读《爱和自由》后的一点反面意见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baitwhite    时间: 2005-3-13 18:24
标题: 【转帖】对读《爱和自由》后的一点反面意见的讨论
我昨天拿到了《爱和自由》这本书,大概翻了一下,觉得它象是蒙特梭利系列丛书的通俗演译。孙本人开着幼儿园,有过实践经验,而且她对蒙氏好象也有一定研究,所以她的书看起来有理在据。但说真话,我觉得她事实上也在摸索。

在中国,其实谁敢说对早教真的很有研究?昊妈举的那个例子,一个孩子在玩剪纸,一个疲劳的老师等在一边。首先这位老师为什么会一幅疲惫的样子?是因为已经到了下班时候,她不想打扰孩子的工作,所以加班?这样是出于好心,但是不对的。蒙氏有一项很重要的理论,即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如果下课了,或者到了幼儿园闭园时间,孩子就该停止“工作”(这是蒙氏专用名词)。另一种情况,仍然是上班时间,那位这位老师为什么露出疲惫的神态?是她自己的原因,还是因为班上学生太多,她太累?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那她不该把情绪带到课堂来。如果是班上学生太多 ,那就是幼儿园的原因的。

所以,不管怎么说,孙的本意也许是想感动读者,说明老师是多么的耐心。事实上却暴露出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的幼儿园,师生比实在是太大了。让三个老师,或者四个老师看住30个骄生惯生的小朋友,怎么才能给她们自由或者爱?老师也是人啊。

第二个例子是,孙的儿子自己也在上幼儿园。蒙氏教育的特点之二是,老师基本上不干涉孩子的工作自由,但拿出的教具必须归位。孙的儿子在教室里能做到这一点,在家里玩具却汉有归位。有位老师到孙家里玩,一定要孙儿子把玩具归位,结果孙本人却制止了那位老师,理由是,她希望儿子在家里能自由一些。

由此可见,孙本人从心底里,并不赞成蒙氏理论,她只是从表层上肤浅地照做。还有,她在书中反复提到一个小女孩,好象父母离婚,全托在幼儿园。孙看她可怜,每次和lg去幼儿园接自己的儿子时,都会让lg抱那个女孩。结果那女孩对她儿子说,我今天还不让你爸爸抱你!孙的儿子情绪为此大为不佳,而这些情况,都是由孙的同事告诉孙,而不是她自己发现的。所以说,孙自己给了孩子多少爱和自由呢?她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教育方式,然后很机械的照搬了。

不是我媚洋,我只是觉得,蒙氏是很好,但在中国实行起来,实在太困难。首先要家长配合,连孙瑞雪这样的家长都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其他家长可想而知。第二,老师的素质待商榷。现在蒙氏班满大街都是,但有几位老师是真正研究过蒙氏的?而蒙氏的精髓是相信孩子,中国千百年的教育却是要孩子相信大人,“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这种教育是根深帝固的,不是看几本书,上几期培训班就能解决的问题。有几个人能象王甘一样,在北大毕业,又到哈佛去上学,自己开了个幼儿园呢。就连王甘,我敢保证,她本人也一定很头疼幼儿园的师资问题。第三个,就是师生比的情况了。要老师爱学生,最基本的是,老师要有这个精力和体力。可是学生收少了,收费自然就要高,这其中还涉及无数经济问题。现在国家对学校投资都少,更何况幼儿园了。一切说到底,都是经济问题,中国的孩子实在太多了。

越说越远哈。我觉得,然妈现在走了一个极端,太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人生在世,谁无伤痕,谁无遗憾,哪有完美一说。小老鼠jerry之所以自信,那是因为她和tom打仗从来没有真正失败过,到最后倒霉的都是小猫。换个角度说,小猫tom何尝不可敬,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吃过无数次亏,却从没想着怕过小老鼠。呵呵,老鼠抓猫,那是本能啊。

转贴自李跃儿教育网论坛:http://lycos49718.w120.lycos.com.cn/bbs...13+18%3A22%3A13

首先,我想说任何一个学说都存在不完善之处,而在操作上,我们都是在摸索。即便是蒙特索利本人我想也还需要继续探索研究。孙瑞雪老师这本《爱和自由》的确是集合了蒙特所利的教育思想,加上了自己的探索。对于初入门者,有很重大的意义,至少是打开了一个窗口,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孩子是这样的。我第一次为了书上描述的孩子对我们无私的爱而哭泣,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洗涤了我满是灰尘的心灵。没有这本书,我想我不会继续学习蒙特所利的《童年的秘密》等书。

根据我的了解孙瑞雪老师忠实地体现了蒙氏教育精神“爱和自由”,并且运用到真正的教育实践中去。要知道,理解掌握一个学说容易,而操作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是很多自称是教育学家的人不敢真正踏足幼教这一领地的原因之一。在“爱和自由”的教育精神,教育理念指引下,孙瑞雪老师带领着其他老师在努力奋斗着,在探索着。其中出现一些差错是在所难免的,没有错误就不会进步。那么我们是把目光看到大的方面还是苦苦追究一些毛细枝节呢?虽然身不在其境,我们难道不能够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吗?我们是宽容地,善意地看待这些小错误,相信她能修正,相信她能更好的发展,还是刀光剑影,穷凶极恶地追杀呢?一本书出几个问题就要质疑孙老师的教育信念,“孙自己给了孩子多少爱和自由?她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教育方式,然后很机械照搬了”,我想这是不公正的,是偏激的。

在传统教育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能够投下这一枚“爱和自由”的炸弹,无论是谁,都是值得尊敬的。我们欠缺什么?欠缺一颗容纳百川的心灵!缺乏一腔热血!不少教育探索者,就是给我们逼得无路可走,我们还在那里愤愤不平地骂“骗子!”,真是可悲可叹!

这位批判者既然承认“蒙氏是很好,但在中国实行起来,实在太困难”,就是说你,一位不真正涉足教育的局外人都这样想,那么对于真正把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说,不是更困难吗?这么困难的事业,犯错误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既然理解,为何还要蒙上双眼?

师资力量是教育的一个难题,这是对的。老师如何成长起来?在某些老师如:孙瑞雪、李跃儿、王甘等的引领下,在不断犯错误,不断修正的实践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受不了他们犯错,就无法看到他们成长。犯错误是一种勇气,能犯错误的,能犯有水准的错误的老师还太少了,所以,你,我们还面临一个师资匮乏的难题。倘若你,我们不让他们犯错误,那么连目前最少的一批师资力量都将消失。

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者也要吃饱饭了才能继续探索。这个教育体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也不是教育者能够解决的,那需要国家政府的决策者。

补充:1、如果你仔细阅读,不难发现那位刘老师是用“强制”的口吻要求孙老师的孩子归位,这在蒙氏中是不允许的。孙老师当时的做法首先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这是对的,一切都要为心灵让步!不是吗?保护好心灵,归位的问题可以延缓解决。如果强行归位,而是心灵遭受创伤,归位又有何意义?!到底是照搬蒙氏,还是眷顾孩子的心灵,我想无须评判了。

2、你说的“事实上却暴露出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的幼儿园,师生比实在是太大了。让三个老师,或者四个老师看住30个骄生惯生的小朋友,怎么才能给她们自由或者爱?老师也是人啊。”蒙氏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自我教育,老师只是观察者。你说的这种“看管”方式,不适合用于儿童之家,孩子不是动物,不需要“看”。老师是辛苦的,为了给孩子爱和自由,她甚至失去很多自由,然而作为老师的责任,她选择这一行业就已经知道自己有能力来担当了。所以,我们除了尊敬还要宽容,对孙瑞雪等等老师们。

3、孙瑞雪可以选择给自己的儿子爱和自由,也可以选择给所有的孩子爱和自由。当然,前者她能时刻顾及儿子的点滴感受,而很多孩子就无法感受到了。所以,我对她始终心怀敬仰之情。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15 09:46 进行编辑...
作者: baitwhite    时间: 2005-3-13 18:27
极同意原作者的说法。
作者: bump    时间: 2005-3-13 19:17
关于蒙特梭利,我觉得还是看蒙特梭利的原著好一点。无论什么教育方式都可取其理念,不可当教育圣经。尤其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孙本人自己对儿子的很多观念都不可取,整本书说得最多的就是其幼儿园怎么样怎么样,整个打着通过卖书卖广告,通过一些案例吸引群众,其目的就是让人都进她的幼儿园去。我发现很多人都通过这本《爱与自由》把蒙氏当了神,有一天当我看到网上某位准备送孩子进孙瑞雪幼儿园极度崇拜蒙氏的妈妈日记写到:“我昨天这么做是否不够蒙氏?”看了真让人哭笑不得。
作者: land    时间: 2005-3-14 00:43
我的一点个人体会:
在去年初,我对蒙氏的印象是“贵族式”,教具多,孩子学不到技能。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因为我之前没有好好的了解过蒙氏是什么,见身边有很多人在说“蒙氏”,就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结果批判的占绝大多数。当时我的思维就马上定议:蒙氏不行,不合适我。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在广州有一个大型讲座,是一个叫孙瑞雪的人讲,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孙瑞雪,但当时是不用钱的,当时我们还认为,可能是推销教具的(在广东这样的形式多的是)。在此之前,我是非常奉行0岁方案那形式的早教思维。
去了后,可以说:我当时的感觉是相当震憾的,在那个演讲当中,我正真明白到孩子要的是什么!!
当一个失去爱的孩子是如何的。自由与秩序的承接关系。
回来后,我认为自已要好好的去了解蒙氏的思维。就看了《童年的秘密》。当时越看越觉不对劲。带着很多的不解和问题。参加了多次孙老师的家长培训会。有幸能与孙老师面对面的进行多次的思维碰撞。
当时真的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结。
记得那时孙老师说:(不是原话。我只将当时的回忆出来)蒙氏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学说,它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所以应放生活中去的;宇宙有它固有的定律,与人类的思维比,人类显得相当的眇少,也就是说,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通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那人类就进步了(这里我不是表达得很清楚,但我知道有一本书《与上帝对话》中有清晰的描述)
我认为,现在有些人不理解蒙氏主要因为:
用自已现在的思维去看蒙氏,解释蒙氏。那是不可能的
有一句古话:三岁定60.四岁定80.是什么定了人的一生呢,是知识吗。为什么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也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呢,我想,那是品格。
社会上有行为不当人,在分析时都指出如家庭啦、童年啦、社会关系啊。。。。。有说过是知识害了他吗!!!
我在想,如果有些人真的对蒙氏感兴趣,就应当好好的去看蒙台梭利博士她老人家的原著。应当是去演易蒙氏,而不是坐着来归纳蒙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 baitwhite    时间: 2005-3-14 09:16
谢谢版主将我转的帖子置顶。再次声明,这不是我的原创,我只是转贴。
一直想去图书馆把这本书借来看看,可惜不巧的是,去借的时候总是处于外借状态。
之所以对这本书有兴趣,主要是这本书是李跃儿教育论坛上推荐的启蒙读物之一,我们这个论坛上有个关于阅读顺序的帖子原创就是来自这个论坛,作者与我转的这个帖子是同一个人。
作者: baitwhite    时间: 2005-3-14 09:35
bump+-->引用:bump 关于蒙特梭利,我觉得还是看蒙特梭利的原著好一点。
这点我同意,套用原帖作者的话说《爱和自由》可以作为入门读物,易懂,但不能替代原著。
bump+-->引用:bump 无论什么教育方式都可取其理念,不可当教育圣经。
同意。要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知易行难,呵呵。
bump+-->引用:bump 尤其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孙本人自己对儿子的很多观念都不可取,
原帖对此也有评论。
读书能读到这个地步,佩服!
个人以为,国内的蒙氏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首先看大方向是否正确,然后关注细节。
bump+-->引用:bump 整本书说得最多的就是其幼儿园怎么样怎么样,整个打着通过卖书卖广告,通过一些案例吸引群众,其目的就是让人都进她的幼儿园去。
这个我不能同意,说的不客观,用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别人。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有案例的书和帖子,因为我缺乏对儿童的感性认识,其实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情况类似,有这些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儿童可以到什么程度,加深了我们对儿童的认识。
bump+-->引用:bump 我发现很多人都通过这本《爱与自由》把蒙氏当了神,有一天当我看到网上某位准备送孩子进孙瑞雪幼儿园极度崇拜蒙氏的妈妈日记写到:“我昨天这么做是否不够蒙氏?”看了真让人哭笑不得。
这是不合理运用的结果,与《爱和自由》无关。
而且每位家长对蒙氏的理解肯定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犯一些“可笑”的错误也需要理解宽容。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5-4-19 08:27
爱和自由中讲的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比如书中讲到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5-4-19 08:46
爱和自由中讲的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比如书中讲到1个男孩子
要去拿别的小朋友带来的东西吃,本来这是不允许的,孙就说老师应该帮助他给他自由,老师每次看见那个男孩拿就帮他拿,一直等了3个月,那个男孩最后就不拿了,孙说那个孩子从自由和尊重中自己找到克制和纪律。太直接了,那个男孩不拿了就等于爱和自由了,都不带拐弯的。首先男孩不再拿了不等于他自己找到了克制和纪律,其次整个过程完全不可控,不可控的自由完全可能近似于放任,这个界限很难掌握。

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书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而且书中从很多诸如此类的表面现象就轻松的得到了爱和自由的结论,没有理论支持和理论分析,就直接下结论:这就是爱和自由。确实有点上面那个tx说的有推销自己幼儿园的嫌疑。

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纪律和约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规则。这个理论是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是蒙特梭利的理论?

这本书可以看看,没有什么坏处,也没有传的那么好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5-4-19 09:04
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蒙氏就是爱和自由吗?

蒙氏就是爱和自由吗?
作者: cucamom    时间: 2005-4-19 09:22
你们的讨论引起我的学习兴趣~~~
作者: cucamom    时间: 2005-4-19 09:26
找原著去~~~
作者: foxyes    时间: 2005-4-21 18:06
当然了,书中自然有

精华与糟粕

取其精华不就成了,,

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没有固定的教育方法。。。
作者: lsc100    时间: 2005-4-30 10:17
都有道理,事实上很多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作者: sofeiya    时间: 2005-5-8 10:30
原来对蒙氏并不敢兴趣,看了这么多讨论,现在我到很想看看原著。不知道深圳有没有蒙氏幼儿园,很想实地参观了解一下。
作者: 我是点点    时间: 2005-6-6 11:41
我的天,楼主转的这个贴是我写的。很早以前的事了,怎么会转来转去到李跃尔论坛,又转到这儿来了?
我对孙瑞雪本人并无反感,也不认为她的《爱和自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幼儿园。就个人而言,孙的确是位好老师。但我觉得,她并没有非常好地领会蒙氏精神。这本书,基本上许多零散的例子,比较片面。许多家长第一次看到,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细细研究下来,里面有许多很主观的东西。
其实现在讲幼儿教育,更难的是对家长的教育。
作者: ying_yuan    时间: 2005-6-8 16:41
我也看了爱和自由,感觉也是作者对蒙氏理论理解不够准确,或者说作者对蒙氏理论的延伸我不能赞同,毕竟每个人理解不同,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作者: yyqiwei731    时间: 2005-6-28 14:26
无论什么教育方式都可取其理念,不可当教育圣经。01
孩子需要学习大人也需要学习!
作者: 柠檬迷迭香    时间: 2005-7-15 02:34
蒙氏理论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本身而言并不是教育圣经,看,吸收,而不是照抄。我自己的一点小偏见,蒙自己的孩子,是送到孤儿院去的,我无法理解。
作者: connie99    时间: 2005-7-16 22:41
要吃透蒙氏,并不是看本什么就行了,需要日月积累的
作者: jmfx66    时间: 2005-7-23 22:21
一本书就解决所有问题,可能吗???一本书就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可能吗???...............
作者: zzzzzzjjj    时间: 2005-7-28 10:36
看看再说.
作者: gaoxiaoran1977    时间: 2005-8-1 22:41
各位的发言使我对蒙氏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知论坛能否转载原著,非常感谢,或者提供哪里可以买到。
作者: ddm621    时间: 2005-8-15 14:47
我儿子是在蒙氏园,但我感觉他们在"工作"时,是缺乏创造力的,但在家不是这样.是不是幼儿园的问题呀?我们家长在听颗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疑惑?
作者: 浅香夜来    时间: 2005-8-18 15:12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也是蒙式,<爱和自由>这本书哪里能找到..
作者: 锦绣童年    时间: 2005-8-27 22:54
浅香夜来+2005-08-18 15:12-->引用:浅香夜来 @ 2005-08-18 15:12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也是蒙式,<爱和自由>这本书哪里能找到..
当当网上就有啊
作者: wpopw    时间: 2005-12-3 21:51
我是点点+2005-06-06 11:41-->引用:我是点点 @ 2005-06-06 11:41 我的天,楼主转的这个贴是我写的。很早以前的事了,怎么会转来转去到李跃尔论坛,又转到这儿来了?
我对孙瑞雪本人并无反感,也不认为她的《爱和自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幼儿园。就个人而言,孙的确是位好老师。但我觉得,她并没有非常好地领会蒙氏精神。这本书,基本上许多零散的例子,比较片面。许多家长第一次看到,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细细研究下来,里面有许多很主观的东西。
其实现在讲幼儿教育,更难的是对家长的教育。
您写得好,我们读了受启发.谢谢.
作者: liuxing    时间: 2006-1-10 11:36
正在关注中
作者: xiazai    时间: 2006-2-7 14:26
学习中
作者: aixinmary    时间: 2006-2-10 11:29
我是年前在当网买的<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近一周有时间看了<爱和自由>看后觉得很茫然,而且也遇到很到问题,当看到那个孩子去拿别人的东西时,蒙的方式,我也是比较那以接受,还有,书中谈的都是在幼儿园里的事,给孩子各种自由,那在家里的日常生活有该怎样,不午睡就 不要睡,(说一下,我儿子快四周岁了)晚上不爱睡就由他不睡,不想吃饭,想吃零食,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很多,所以现在有时在学习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如果没有自己的立场很容易很疲惫的.
作者: vitt    时间: 2006-5-25 15:19
shu zhong de lai zhong jue qian
作者: shairly    时间: 2006-6-27 14:58
aixinmary+2006-02-10 11:29-->引用:aixinmary @ 2006-02-10 11:29 我是年前在当网买的<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近一周有时间看了<爱和自由>看后觉得很茫然,而且也遇到很到问题,当看到那个孩子去拿别人的东西时,蒙的方式,我也是比较那以接受,还有,书中谈的都是在幼儿园里的事,给孩子各种自由,那在家里的日常生活有该怎样,不午睡就 不要睡,(说一下,我儿子快四周岁了)晚上不爱睡就由他不睡,不想吃饭,想吃零食,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很多,所以现在有时在学习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如果没有自己的立场很容易很疲惫的.
很有同感。我女儿对开启的电风扇挺害怕,甚至不敢独自从前面经过。我完全可以帮她消除这种恐惧心理,可是因为担心她会把手指伸进去试探或者漏电,就任由她存在这样的情绪了。昨晚,我发现她正小心翼翼地用脚去凑风扇时,我本能大叫一声抱开了她。我知道这么做其实不对,不该干涉她主动探索的举动。但说真的,在教育和潜在危险之间我很难选择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各位家长,碰到这样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做呢。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啊。
作者: 爱朵儿    时间: 2006-8-23 10:21
我是刚刚接触到蒙氏教育的,刚看到时非常喜欢,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这种蒙氏园,让孩子有最大的自由,快乐的成长,不要在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中受苦;希望自己不要在同孩子相处中犯错误,而对孩子造成心理伤痕……可看了又看,我越来越茫然,我找不到教育孩子的重心了……我只好继续再学,再读书……
作者: lwjfy    时间: 2006-9-12 15:08
不知上面的大使们有没有真正看过《爱和自由》这本书,整体上讲,我还是挺佩服小孙的。这本书只是她的一个演讲作品合集。里边肯定是不系统的,要想系统学习,还要找原著。但我认为她是学习老蒙好的一个人
作者: fan_lina    时间: 2006-9-16 12:57
我儿子两岁半,才转到蒙半一天,我想对孩子会有好处的.
作者: lyj25294    时间: 2006-9-17 23:33
我认为《爱和自由》这书还是挺不错的,至少让我知道,孩子是需要爱和自由的,以前我带孩子出去玩,总是让孩子随着我的喜好来玩,今天我就让宝宝自已玩,也不管脏不脏,只要没有危险,我只是跟在他的后面,没想到他玩得特高兴,而且想像力非富,反正他的情绪挺好。
作者: gigiyoyo    时间: 2006-10-31 14:38
自由与放任之间的界限是挺难区分的,处理的不好,也会带来不少后遗症
作者: 辉若飘尘    时间: 2006-11-4 13:09
《爱和自由》这本书我看过了,我个人认为还是挺好的,至少让我突然明白,孩子到底是需要什么的,爱和自由能给他一个更加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
作者: 辉若飘尘    时间: 2006-11-4 13:19
:) :) :)
作者: sesegogo    时间: 2006-11-13 04:30
说得听有道理的,总之不能全盘照搬,在实践中摸索吧
作者: pipiydq    时间: 2006-11-27 15:43
感觉书本太多,都很迷茫了
作者: 可爱虫    时间: 2006-12-28 11:20
看过《爱和自由》有时会觉着茫然,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就是溺爱了吗,这个度很难把握。
作者: yangke    时间: 2006-12-29 10:27
给孩子爱,让孩子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获得自由
作者: 6015186    时间: 2007-1-6 16:25
我想我应该读 一下原著。
作者: 6015186    时间: 2007-1-6 16:26
讨论还是很激烈的,我认为什么事情都不 是绝对的,大家说的都有借鉴之处,我还是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蒙氏吧。
作者: zhangsh    时间: 2007-1-18 09:29
无论哪种早教派别,最关键的就是要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然后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让宝宝在快乐中学习,探索。
作者: kkuan    时间: 2007-1-19 19:13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作者: wayzsi    时间: 2007-1-24 11:20
这本书我正在看,我觉得还不错,反思了传统的早教弊端,理清了自己头脑中有些模糊的早教观念。
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将其“实体化”,呵呵,因为孩子还小
作者: doudouwhitworth    时间: 2007-2-9 06:05
已经定了这本书,道是越来月急切的想看看了..
作者: namc    时间: 2007-3-3 11:17
孙瑞雪的教学/探索的态度我想值得尊敬。我最近看完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我感觉她引用了蒙氏地理论,来结合她的经验,支撑她的教学理念。英文版蒙氏的《吸收性心智》,我越看明白。《爱和自由》,我越看越糊涂。首先书里的关键概念,她缺乏定义。比如感觉,这个词出现在很多例子里。但是看过蒙氏原著后再来理解,她举的例子里的感觉,英文里是各不相同的,而恰恰又决定了例子的说服性。我觉得书里的例子,有些缺乏说服力,有些貌似有说服力(如果一个家长初步接触蒙氏教法)但缺乏细节因此对我没有说服力。比如她教儿子说天/地/人,所用的“感觉”(定义同样不清),那是她自己眼里湛蓝的天因此印象深刻(主观印象),怎么能因此断定儿子也印象深刻因此说出了天,这是明显的和她的教学理念有矛盾的。至于说不出树,自然就说不出书,那恐怕是还发不出这个词的音。儿童在说话前,已经有了语言,但是我们这些外部环境里的人要等他们能够说出来话,才能评估出他们的语言能力,我们的评估是远远滞后的。
另外一个印象是她对皮亚介(Piaget)的同化吸收的认同,蒙氏地同化吸收和这位是不同的,不知她是如何把皮亚介的同化论和蒙氏的吸收性心智结合的。真正深入研究并扩展蒙氏吸收性心智的,是杜门(Domain),他和Seguin一样,都是研究特殊需要儿童的,但是很多人一听杜门就是灌输,连研究都免了。
作者: lytly    时间: 2007-3-6 15:08
原帖由 baitwhite 于 2005-3-13 18:24 发表
我昨天拿到了《爱和自由》这本书,大概翻了一下,觉得它象是蒙特梭利系列丛书的通俗演译。孙本人开着幼儿园,有过实践经验,而且她对蒙氏好象也有一定研究,所以她的书看起来有理在据。但说真话,我觉得她事实上 ...

我昨天拿到了《爱和自由》这本书,大概翻了一下,觉得它象是蒙特梭利系列丛书的通俗演译。孙本人开着幼儿园,有过实践经验,而且她对蒙氏好象也有一定研究,所以她的书看起来有理在据。但说真话,我觉得她事实上 ...
作者: 涩涩果    时间: 2007-4-7 22:01
孙的两本书我也看了。说实话,我也是通过她的书才了解到蒙氏理论。是一本入门级的书。
这对我们中国家长起码是件好事。
不过,我在仔细看这两本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可能因为对蒙氏理解的缺限,总觉得操作起来不简单,呵呵,有些茫然。
不过,一本书,一本实操,并不是理论性的书,把握其精神就可以了,不必苛求细节。
作者: 冉妈    时间: 2007-4-20 09:47
原帖由 namc 于 2007-3-3 11:17 发表
孙瑞雪的教学/探索的态度我想值得尊敬。我最近看完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我感觉她引用了蒙氏地理论,来结合她的经验,支撑她的教学理念。英文版蒙氏的《吸收性心智》,我越看明白。《爱和自由》,我越看越糊 ...


我觉得你的理解和我的很接近,其实在看蒙氏原著的时候,我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于是我又回头去看爱与自由,
其实我认为孙老师在把她对蒙氏的理解给大家看,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先驱,没有她的引入,肯定很多人还不知道呢,至于以后的发展,我觉得应该有质疑出现,这样才可以丰富一个学说的内容,也可以让大家看见真理
但是,我觉得如果要在这里讨论的人,必须对蒙氏有自己的理解才能来讨论,不是听风是风听雨是雨,也不要对人有质疑,我们都是本着为了孩子寻找真理的目的来的
作者: 冉妈    时间: 2007-4-20 09:55
我觉得要讨论爱和自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真自由
作者: hua1024    时间: 2007-4-20 18:30
我在同事的推荐下看了<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但看了之后倒觉得无所适从。按照书中的观点,宝宝做什么都是有内在牵引的,但他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例如睡觉、吃饭等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作者: lizzy_xb    时间: 2007-4-24 13:46
个人认为蒙氏教育是有很多缺陷的,如果说到爱和自由的教育,源自蒙氏教育的李跃儿教育更加先进、正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内容。
作者: leajing    时间: 2007-4-30 12:28
任何东西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才最终成功的,不是吗?不要苛求完美一步到位,起码孙老师对我们这些父母是很有贡献的,是她引导我们走进蒙式教育,使我们的精神收到震撼!  我们这些父母同样也在摸索着育儿的经验与方法吗?我们不有时想如果再生一个,我会养育的更好吗?我们对自己也有这么多的责备吗?
蒙特梭利自己不也是在多年的摸索与探索中才有此成熟理论与儿童之家?
所以,不要求全责备,我们的国家也在探索摸索儿童教育方法吗?
愿我们都感激孙老师,感激蒙特梭利!
原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
作者: ivy2009    时间: 2007-5-7 23:23
取其精华。当初我读《爱和自由》的时候,觉得蒙式太好了。又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觉得其中有的文章有掺水的感觉。经过实践,觉得还是适合你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记得在她们办的网站上,有一位家长讲给孩子吃的自由,结果孩子得了肠炎住进了医院,她们还在鼓励这位家长再坚持一下,说马上就成功了,我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孩子都病到住院的程度,还要给自由,我觉得那是因为病的不是她们的孩子。
作者: namc    时间: 2007-5-21 07:13
如果可以的话,找本早期出版的蒙氏原著《吸收性心智》和《童年的秘密》来看吧。特别是前者每次看,都会有深的新体会,如果看了《爱和自由》,就认为这是蒙氏方法,我不能赞同。《爱和自由》里引用的蒙氏的话,挺好,不过整本书传递的主要意思,和蒙氏的精髓,差得太远了。
作者: namc    时间: 2007-5-21 07:25
原帖由 hua1024 于 2007-4-20 18:30 发表
我在同事的推荐下看了 ,但看了之后倒觉得无所适从。按照书中的观点,宝宝做什么都是有内在牵引的,但他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例如睡觉、吃饭等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内在的牵引,是吸收性心智的体现。这和孩子不能够遵从规矩(合理的)是两回事。我们人类,有无穷的欲望,欲望有好有不好。孩子想玩不要按时吃饭,家长应当帮她们建立规则,并且逐渐让她们自觉遵守。当孩子渐渐长大,发展起自制力的同时,你会体会到吸收性心智的强大能力,不光发展了知识性的智力,还有精神的健全,良好的品格。
书多看我觉得没有坏处,关键是看书人要自己思考。有时妈妈的常识,就比很多所谓的育儿宝典要强。
作者: namc    时间: 2007-5-21 07:28
原帖由 lizzy_xb 于 2007-4-24 13:46 发表
个人认为蒙氏教育是有很多缺陷的,如果说到爱和自由的教育,源自蒙氏教育的李跃儿教育更加先进、正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内容。

有哪些缺陷,方便讲一下吗?
作者: namc    时间: 2007-5-22 00:04
原帖由 冉妈 于 2007-4-20 09:47 发表


我觉得你的理解和我的很接近,其实在看蒙氏原著的时候,我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于是我又回头去看爱与自由,
其实我认为孙老师在把她对蒙氏的理解给大家看,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先驱,没有她的引入,肯定很多人还不知 ...


对孙瑞雪的蒙氏教学,我想我和你的理解不大相同,恐怕差别还挺大。就孙瑞雪这本书里提供的信息来看,我觉得她的理念和蒙氏的有根本的不同。所以孙瑞雪这些传播出去的对蒙氏的理解,我觉得,是带着那些信任她理解的人们,去往另一条路上了,是皮亚介,杜威的那条路,。那些拘泥于各个敏感期的家长,就是例证。蒙氏最关注的是内心世界--吸收性心智。
作者: 恬辰    时间: 2007-5-22 10:07
先占着位置,慢慢看
作者: 小土豆妈    时间: 2007-6-13 10:35
如何教育好孩子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想不论哪种理论都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还是需要结合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实际的家庭情况,加以修正,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者: zgbsy    时间: 2007-6-15 13:51
首先要说的话,思想没有对错,行为是判断的准绳。
蒙氏的教育理念是好的,值得推广的,推广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问题的,需要解决的,现在还没有解决不代表将来不能解决,现在一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代表教育理念不好,方法是不断改进的。
说了相当于每说
看了相当于每看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6 15:16
 2、 父母的指令不明确,导致孩子对规则的蔑视。  
  从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应该以一定的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比如,定点喂奶,定点睡觉。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懂得规则就是规则,如果他们不遵守规则,他们就要承受他们所不喜欢的后果。如果父母不能坚持原则,那就不能怪孩子破坏规则。早期的亲子互动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孩子通过父母的行为反馈来认识或矫正自己的行为。一个母亲常常抱怨她8个月大的儿子不好好睡觉,儿子几乎每晚半夜起来,一定要妈妈陪他玩,有时要玩一个多小时才肯再去睡。这位母亲被搞得精疲力竭,工作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位母亲无奈地说:我一遍一遍地说,乔,现在该睡了。可他就是不听。是呀,妈妈一遍一遍地说,但结果呢,她还在继续陪孩子玩,不是吗?这样的行为无疑给了孩子一个讯息:原则?啊,那是虚无的东西,和我无关,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6 15:17
那是虚无的东西,和我无关,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于是,成人只看到表面现象:孩子抗拒父母权威、破坏规则。但这是父母自己造成的恶果。是父母的行为教会孩子,不服从父母的命令,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于是他们就不再服从这些命令了。
  谨记 高效能的父母,必定是讲原则的父母。
  所谓讲原则就是一旦立了规矩,就必须执行。规矩是客观的条条框框,不是父母情绪的好与坏。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记住。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照规矩来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必须让孩子懂得他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马虎,从而形成什么事都认真的习惯,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监督了。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6 15:17
妈妈对蒙蒙说过,“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你必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饭,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准时上班,你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如果你不按时起床,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一天,蒙蒙起床太晚,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时,发现妈妈早已收拾好了桌子,也把他的早餐收走了。
  蒙蒙看着妈妈,想发脾气,“妈妈,我饿了。”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6 15:18
“对不起,蒙蒙,我也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桌子上,但是,我们有约在先,我不能随意破坏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坏它。你饿了却吃不到面包,这只能怪你自己。”
  早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应该知道,规矩就是规矩,双方约定好的,是必须遵守的。
  美国有个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6 15:18
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等等一连串的类似场景。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这则广告告诉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6 15:19
谨记 当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从却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很多方法都可以获得想要的反应,其中一类是“否定性强化”,而另一类则是给孩子们一些奖励或叫“积极强化”。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酌情而定。
  父母必须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而在另一个面前却像甜蜜的小天使。一位妈妈抱怨道:“瑞克十分在乎他的爸爸,但是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话。”其实瑞克并不傻!不难想象,瑞克的爸爸肯定是个讲原则的人。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6 15:19
3、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会变成一种习惯,但这是一种毫无作用的习惯!  
  朋友,你曾经对孩子叫喊过“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吗?一些父母习惯
  于指望怒火而不是行为来发挥作用。这非但让你精疲力竭,并且难以奏效。靠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靠叫喊也无法“驾驶”孩子。更重要的是,威胁和斥骂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被父母渐渐引导到了对立的方面,每一次对立,都使父母的神经以及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更严重的后果是,当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心情糟糕时(比如由于工作不顺利或夫妻闹别扭等),往往会情绪失控,突破常规的状态,对孩子进行非常严厉的惩罚。这时,冲突陡然升级,家庭的平静就轻易地被一件生活琐事彻底击破。
作者: dingjiehz    时间: 2007-6-16 17:47
蒙台梭利的原著都是哪几本呀?我也想看看同,明天去书店搜搜!
作者: fan-yi192    时间: 2007-7-21 16:14
网上有卖的,推荐大家一本小巫写的《给孩子自由》
作者: 小宇点    时间: 2007-7-24 17:02
还没有读,不过看来很有趣,值得一读.要去买来
作者: Juliana2005    时间: 2007-8-4 21:22
理论的东西,执行到个人的时候,总是有所偏差的。爱与自由的宗旨还是对的。
作者: zhaolhua    时间: 2007-8-7 01:46
刚刚看完《爱与自由》这本书,感觉很有启迪,它象是蒙氏理论的通俗演义版,当我看完蒙氏后,还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大概我的理解力太差),看完此书后便有强烈的追随蒙氏的意愿,其它先不说,首先在老师的爱心这一点上,就让人颇向信之,我听说不少幼儿园都存在老师打孩子的问题,这样的幼儿园多么可怕!楼主说的也很有道理,任何一种理论都未必尽善尽美,理论的实践者也许会有很多问题,但就冲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这一点,如果我们这里有这样的园子,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进去。我向家里所有人都极力推荐此书,现在孩子的姥姥已被我洗脑了,呵
作者: gladworm    时间: 2007-8-7 20:51
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一本书如果真正能给你一点启发,那就是大赚了。《爱和自由》就是一本给我启发的书。我觉得,无论是蒙氏理论还是孙老师的《爱和自由》,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善于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对孩子加以引导。
偶是一个新妈妈,我从观察孩子之中获得很多快乐。当我能够理解孩子内在需求的时候,我和孩子都从中获得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教育孩子没有真理,不同个性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成长道路。
作者: why225    时间: 2007-8-16 23:23
《爱和自由》,我看这本书晚了吗?反正上周日才看的此书。读罢,写下如下四行字:
    作为演讲,不错;作为书,过于细琐了。
    真理是朴素的,沉静的,不自夸不张扬的。
    难道天不生蒙台梭利,万古如长夜?
    中国蒙氏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热情之外,理性尤重。

    前日与那位向我推荐此书的友人msn讨论此书,以下是我的观点:
    在中国,真正理解蒙台梭利的又有几人?就我所知,在美国,成为蒙台梭利教师是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认证的。然而在中国,蒙台梭利成了唐僧肉。
    其实,即便是孙瑞雪,同样无法挣脱或许是她的童年给她造成的歧变。这书差不多接近尾声时,举了一个公安的例子,还说那人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或许是事实,但她那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模式实在是令我不寒而栗及心生警惕。
    另外,文中过多强调这个教育的重要性,并渲染十年以后你会发现“你把身边的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难道,这便是蒙氏教育的目的?或许,这种思维正是蒙台梭利女士要摈弃的。
    总之,书中提到的一些细小的例子是广告有余,辨理不足。

    也许,对待蒙台梭利教育同对待其他一样,还是看原著(包括译著)更好。咀嚼过的总要变味。就像有作家(好像是周涛)说过,看原著是看狮子,而看转手的介绍、导读之类的,最多只是看看狮子睡过压乱的草地。

    我不知道真理在何方,但我相信兼听则明。也许,第50楼是一语中的。

作者: asyzyq    时间: 2007-9-2 07:02
无论什么教育方式都可取其理念,不可当教育圣经
作者: 如此星辰如此夜    时间: 2007-10-13 09:24
我女儿两岁时上幼儿园时很喜欢去,每天开开心心的,到三岁换到一个所谓蒙氏班,反而变得害怕老师,根本享受不到什么爱和自由,天天哭着说不去幼儿园,后来只好给她换了一家幼儿园情况才有好转.有些外来的东西是好的,但是有些人做起来却面目全非了.关键还是要爱孩子,不论用何种教育方法都能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作者: yangvava    时间: 2007-10-31 14:08
不相信中国的蒙师
作者: 狮子王0205    时间: 2007-11-9 14:06
我以前听说过蒙氏教育,但真正接触是在我宝宝上幼儿园(我们幼儿园不是蒙氏班),我认真的看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深深为孙老师感动着,我一直认为自己对儿子是宽容的,但人总有极限,但还是会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对儿子发火,看了这本书后我深深为自己的发火感到内疚,也是很佩服蒙氏老师们的耐心,这本书给我了最大的帮助就是我要许多方面有了更多的宽容,有些事情在我以前更本是无法容忍的,现在我也找到了理由,原来他是到了XX敏感期.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看了这本书我决定去把原著找来一读,
      所以我很感谢孙老师,是她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一片天。
作者: 小简    时间: 2007-11-15 13:45
我觉得爱与自由至少能让我们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认识孩子,孩子的很多行为原来不是无理取闹,是孩子探索与认知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现在我对我女儿(虽然她才六个月)有耐心多了,她哭她闹她要抱都是因为她有这个需求.
作者: wrongyan    时间: 2007-12-13 18:22
大家都是在探索啊
作者: wrongyan    时间: 2007-12-13 18:24
欢迎大家讨论啊,我正好学习一下
作者: jissibaby    时间: 2007-12-15 22:55
理论是理论,在中国的推广非常有可能变味。我尤其担心老师的问题,她们是实践蒙氏的主要力量,但因为蒙氏班的急剧扩张,师资力量可以想见的速成。但我不相信一切速成的东西。
作者: jannimm    时间: 2007-12-31 02:12
认真读了以上家长的讨论和观点,也想谈一下自己对蒙氏教育的切身感受:
我的儿子现在3岁6个月,1岁10个月入幼儿园,2岁整进入蒙氏班,凭心而论,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一书是曾经给我极大吸引力的一本书,而在现场听过其它蒙氏教育传播教师的演讲(本地并没有孙瑞雪旗下的蒙氏园,但已经有不少同样以蒙氏教育为名的幼教机构),也曾经给我无法抑制的震撼,最主要的是在教具展示环节,让我对蒙台梭利的智慧和创造感叹不已,我自始至终相信: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能够帮助自小接受中国式传统教育长大的我们,改变一些思维和教育的定势的.对于前面有位家长谈到蒙氏工作影响孩子创造力的说法,我不能同意,我不知道有多少参与讨论的家长亲自动手操作过蒙氏感官区\数学区\自然区的各类教具?有几位家长能够一次迅速复原三项式教具?并且找到它和立方的内在联系?
作者: jannimm    时间: 2007-12-31 02:27
原帖由 jissibaby 于 2007-12-15 22:55 发表
理论是理论,在中国的推广非常有可能变味。我尤其担心老师的问题,她们是实践蒙氏的主要力量,但因为蒙氏班的急剧扩张,师资力量可以想见的速成。但我不相信一切速成的东西。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看,我比较同意这位家长的担忧,我现在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同样.
因为搬家的原因,我的儿子从2岁到现在经历了二个幼儿园的二个蒙氏班,2岁到3岁在一家妇联旗下的公立园,3岁到现在3岁半是在一家私立园,因为对蒙氏理念的认同,所以仍然选择的是蒙氏班。目前我最大的困惑是,同样以蒙台梭利为教育指导思想的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提出的要求和思路截然不同。在第一个园中,因为自己家庭的原因,孩子入园时年龄很小,最初的二个月是在小小班渡过的适应期,之后按照家长的要求转入蒙氏班,本来由于刚到2岁,园方有顾虑,不主张过早进入,后来在北京指导老师现场授教时,儿子因为专注力比较持久,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强,才被破格同意转入蒙氏班。但因为始终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得到了老师和同班年长小朋友的很多关照和爱护,孩子成长的非常顺利,每次和老师交流,听到的也大多是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
3岁时因为搬家的原因,我们转入另一所离家较近的私立园,也是在本地小有名气的一家号称最早在本地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幼儿园,同样也是蒙氏班,属于插班生。但令我意外的是,从入园的第二个月起,我们就开始频繁地听到老师对儿子的行为习惯提出各种批评的意见,比如:不喜欢按照统一指令做老师要求的动作,总是别出心裁,做各种不同的动作;对此我曾经理解为孩子转园适应期的特殊表现,有可能为了搏得老师和新同学的注意,故意做出的与众不同,期望以此得到和以往幼儿园同样的被关注;
作者: jannimm    时间: 2007-12-31 02:45
又比如:老师最近告诉我儿子在和小朋友交往中存在缺陷,不是和所有的小朋友都和睦相处,而是喜欢和自己非常好的小朋友粘在一起,同时不愿主动和其它小朋友玩,如果在他和自己认定的好朋友一起玩时,有其它小朋友参与,他会做出推或者挡住等不友好的行为;
对动手性的工作有极强的兴趣,对音乐、舞蹈等文艺类活动不感兴趣,每次当老师让小朋友排排座学唱儿歌的时候,他总是克制不住地要转向身后的工作台,拿到离自己最近的教具开始玩;
老师告诉我儿子有很多行为习惯不好,比如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能做到站得特别直或坐得特别久,总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但是当他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会持续一个小时一动不动,甚至超过吃饭时间,也不肯收工作。
因为工作较忙,并不是每天都有和老师交流的时间,但我基本上一周都会有至少二次专门留下来和老师沟通一下,但令我尴尬的是,几乎没有听到过肯定的表扬式的评价,大部分都是诸如此类的问题,最近的一次交流中,大概是老师感觉到我的情绪不高,主动说儿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是同龄小朋友中最强的,将来上学后学习成绩一定不错,但是我们在家中给儿子的自由度太大了,造成了他的为所欲为,属于规则制定不好并且遵守也不好的,希望我们严格管教。
说实话,这句话似煲实贬,对我打击蛮大的。“爱和自由”,界限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规则才是最适当的?是我的理解有误,还是蒙氏教师们的理解有偏差?我很希望有经验的家长和从事蒙氏教育的工作者,给我一些最准确的建议,我相信:理越辩越明,在争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希望能够找到解决我的困惑的良药,先在此说声谢谢吧,期待更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 本帖最后由 jannimm 于 2007-12-31 02:46 编辑 ]
作者: jannimm    时间: 2007-12-31 03:01
6.“急功近利是蒙氏教育的最大误区”
  在北京,幼儿园里普通班、蒙氏班、钢琴幼儿园、艺术幼儿园可谓百花齐放。
  “现在的幼儿教育可不比十几年前,什么国外的新鲜理论都有。”王树老师这样说。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
  很多幼儿园里都有“蒙氏班”,不菲的学费背后却是家长们的不满。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去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很失望,认为是“蒙事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蒙氏教育的声誉,对此孙瑞雪很担心。
  她说,目前很多办“蒙氏班”的人,没有弄清楚蒙特梭利的主张,很多蒙氏教育变成了蒙氏教具操作。蒙氏教具确实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点,通过这套教具的操作,孩子们可以学会诸如数学、百科等知识。家长们从幼儿园方面获得的往往也是这方面信息。他们花更多的钱,希望让孩子通过教具操作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忽略了蒙氏教育本身。很多“蒙氏班”变成了传统教育加蒙氏教具操作。
  “急功近利是蒙氏教育的最大误区。家长们希望通过这个教育,立刻看到效果,但事与愿违,于是便出现了‘蒙事班’的说法。其实,那些所谓的蒙氏班,并没有真正实行蒙氏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对健康孩子的定义
  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仅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且还要具备健康的人格状态:内心自发地爱秩序,自发地精神高度集中,自发的自律成为常态,独立自主,喜欢有智力目标的活动,对自我情绪的把握有度,对现实环境具有准确判断和相当的适应能力,对生命中的美有敏锐的感受力,有同情和关爱他人的品格和进步的社会观念,认知状态良好,概念清晰准确,思维极富逻辑性和创造性。
  (摘自孙瑞雪教育机构新浪博客)
作者: jannimm    时间: 2007-12-31 03:01
6.“急功近利是蒙氏教育的最大误区”
  在北京,幼儿园里普通班、蒙氏班、钢琴幼儿园、艺术幼儿园可谓百花齐放。
  “现在的幼儿教育可不比十几年前,什么国外的新鲜理论都有。”王树老师这样说。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
  很多幼儿园里都有“蒙氏班”,不菲的学费背后却是家长们的不满。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去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很失望,认为是“蒙事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蒙氏教育的声誉,对此孙瑞雪很担心。
  她说,目前很多办“蒙氏班”的人,没有弄清楚蒙特梭利的主张,很多蒙氏教育变成了蒙氏教具操作。蒙氏教具确实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点,通过这套教具的操作,孩子们可以学会诸如数学、百科等知识。家长们从幼儿园方面获得的往往也是这方面信息。他们花更多的钱,希望让孩子通过教具操作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忽略了蒙氏教育本身。很多“蒙氏班”变成了传统教育加蒙氏教具操作。
  “急功近利是蒙氏教育的最大误区。家长们希望通过这个教育,立刻看到效果,但事与愿违,于是便出现了‘蒙事班’的说法。其实,那些所谓的蒙氏班,并没有真正实行蒙氏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对健康孩子的定义
  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仅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且还要具备健康的人格状态:内心自发地爱秩序,自发地精神高度集中,自发的自律成为常态,独立自主,喜欢有智力目标的活动,对自我情绪的把握有度,对现实环境具有准确判断和相当的适应能力,对生命中的美有敏锐的感受力,有同情和关爱他人的品格和进步的社会观念,认知状态良好,概念清晰准确,思维极富逻辑性和创造性。
  (摘自孙瑞雪教育机构新浪博客)
作者: vivizh    时间: 2008-1-2 00:16
爱和自由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规则。还是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者: lj917    时间: 2008-1-2 15:21
我也读过<爱和自由>这本书,书中通过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我认为任何一种育儿理论都是一个有心的妈妈的经验,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又为什么必须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我们的孩子呢?我们只要知道,为人父母者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自己的孩子,总结自己孩子的特点,然后辅之以恰当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股风似的崇尚蒙氏.对待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静静想一想.
作者: htxjohn    时间: 2008-1-7 14:44
我觉得吸收你认为正确的就好了
作者: coralw    时间: 2008-1-18 19:35
刚找到这本书,要好好看看
作者: yanjiang    时间: 2008-1-22 23:55
呵呵,我有这个的电子版,pdf 格式,谁要,给我发邮件,我转给他。zhihua_jiang@hotmail.com.
作者: 我还是落花流水    时间: 2008-2-16 12:25
我觉得对孩子,爱就够了
不能太自由
毕竟这不是个自由的社会
还是需要规则的
作者: 半导体    时间: 2008-3-3 09:48
只看了看第一页的帖子,不觉得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爱和自由,下面还有一句话:平等和规则。孙老师值得敬佩。
作者: ZZQLP    时间: 2008-3-4 17:36
赞同搂主的大部分观点。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蒙氏幼儿园太过于呵护孩子的成长了,太过于关注他们的心理,几乎每一个步骤都做得那么完美,我一直在想这样的孩子让他们到社会上,他们能够适应吗?一旦不能适应,对他们的打击不是很大?所以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环境,整个大气候都没有蒙氏起来,靠我们家长和一些老师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精神可以领会,模式不能照搬!
作者: 端午    时间: 2008-3-17 11:36
其实我认为无所谓是那种派系,是否已经背离其理论本身,只要这种理念拿过来可用并有好处我们就可以拿过来。我从孙瑞雪那里学到最多的是对孩子的宽容和理解,不急功近利,尊重孩子作为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独立个体。有一些方面,比如太苛求敏感期的理论,不是特别迷信。如果引导的好,他能早于敏感期掌握某些技能岂不更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