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hao+-->引用:jerryhao 这篇写得好,有理有据,大家可以思考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工作太忙,但依旧想念“儿童教育论坛”,想念这里独特的风味,特别是参与的喜悦!!!edu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早期教育,我个人觉得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先进的方法和理念若被“变味”地应用,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简单的事情被巧妙的利用也能呈现出好的教育。
但是我想说一句,还是要重视爱的教育,这个爱和中国人传统的爱是不同的,是尊重的爱,是平等的爱,是不求养老回报的爱,是没有占有和支配欲的爱。这种爱是一个必须由每一个家长身体力行自我教育的历程。作为家长,我关心的不是哲学,不是"早"教,我关心的不是天才教育。我关心的是终身教育,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人格的培养。帮助孩子找到适合她/他个人的自己能够enjoy的成长发展之路。把教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是教育研究者,比如你的事情,恐怕不适合于我。但是,你的理论给大家打开了另一个思路,毕竟是有益的。另外关于是否离开论坛的事情,有一句古话送给楼主::“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外云展云舒”。xhzyf+-->引用:xhzyf <u>早教近期并非我的主要研究课题,我下步将集中精力做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u> 是不是研究小学教育,那我太高兴了。你以后会到那个论坛呢?我觉得你在此发表的观点象一阵清新的风。希望能经常看到你对小学教育的观点。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是啊,外国什么好东西到中国来都会变味的,柏老说:你有<font color="#cc0033">斑马线,我也有<font color="#cc0033">斑马线——当然,
我们的<font color="#cc0033">斑马线是用来引诱你给车子压死的。
昙花+-->引用:昙花 如果真是这样,那是我的福音,我在小学版等着你的归来。
mojizhao+-->引用:mojizhao “宿命论”是无所作为的,但现在的早期教育,商业炒作味很浓,已失去实际意义。我只相信子女的成长虽有其必然之路,但父母有一定的责任。如听天由命,最后只能面对现实。没有一定付出而有收获的父母,实属侥幸。
萌芽+-->引用:萌芽 挺可惜的,人,又少了一个.
孤独老头+-->引用:孤独老头 是呀,刚刚看出了点眉目,就已经结束了。好像有点“火药味”。来这不久,算是“新兵”,可也过“不惑”之年了,我赞同“昙花”的处置观点,大家尽可能平和一点,这毕竟还是“教育’相关的论坛。我们为什么来这?当我们之间意见相左的时候都处理不好(闹个不欢而散),还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配在这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特别是“管理人员”,我觉得应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俗话说得好:“好花还须绿叶扶”,只要不是来捣乱的,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笼络”住人才,为“我”所用,才是论坛的幸事!大家都从年轻时走来,也都经历过“菜鸟”般的蹒跚学步。。。。。我就给“甘泉”捅了几次纰漏,惹了一些麻烦,可人家知道咱的“善意”,实属“无知”犯错,批评得咱“心服口服”。套一句 老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mojizhao+-->引用:mojizhao 路是人走出来的。“缩命论”只是马后炮的表现。孩子只能在自然环境中成长,但父母必需作出一定的指引。子女能否成才,.,二要看子女在社会的表现。
我很生气+-->引用:我很生气 你又拍到马腿上了,你没见楼主今天复出了吗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