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卡尔·威特/哈佛女孩/早期教育/天才??? [打印本页]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5 10:32
标题: 【转帖】卡尔·威特/哈佛女孩/早期教育/天才???
博士客 于 2004年 12月31日 发表
卡尔·威特/哈佛女孩/早期教育/天才???
近期比较关注《新语丝》上面的这些文章:
04.12.16, 萧愚《说不尽的真相与心酸:从卡尔·威特到"哈佛女孩"》
04.12.17, 桂铭《吾愿吾儿愚且顽——也谈早期教育》
04.12.18, 赵宇清《萧愚不该用伪造译著来批真卡尔·威特和〈哈佛女孩〉》
04.12.20, Aa《赵宇清不要试图为刘亦婷父母张目》
04.12.22, 萧愚《关于〈从卡尔·威特到"哈佛女孩"〉一文的说明》
04.12.23, 王猛《伪书猛如虎!虎患何时休?》
04.12.26, 萧愚《澄清刘亦婷父母的一个误解》
04.12.27, 量子《点评刘亦婷"继父的礼物"一文》
04.12.27, 亦群《捍卫抑或倒戈?且看刘亦婷父母如何应对挑战》
04.12.28, 刘亦婷父母《证据确凿:萧愚的〈澄清误解〉无法自圆其谎》
04.12.29, Aa《刘亦婷父母自己就是糊涂人》
04.12.29, 萧愚《请看刘亦婷父母如何造假、说谎》
这个列表估计还要继续。毕竟俺也在养育下一代嘛,我不敢说有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早期教育与天才》这两本书我也买了,不过惭愧的紧,还没有认真读完,翻看了一部分;原先觉得有些内容不切实际、根本不可行,倒没有想过什么"伪书"。那个什么"哈佛女孩"没有看过,说实话对现在的媒体不太放心,感觉炒作的成分太多。有关早期教育,我跟老婆的态度是,书上写的有道理、自己能够接受,条件允许就做一下,否则顺其自然。我比较欣赏这句话——"吾愿吾儿愚且顽",儿子、女儿毕竟不是父母实现价值的工具。
(2004-12-31)
已被浏览14次 评论(0) :: 引用(3)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5 11:05
education2008对于“卡尔*威特”的态度以及对于“哈佛女孩”的一些说法,实际反映了他的价值取向。他的很多话,也是抄来的。我在这个问题上说过一些话,现集中如下:

1

在此我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卡尔*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包括该书之二)、萧愚的《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这几本书,应当说影响很大,对他们的讨论,我想会搞清很多问题,至少可引起有益的思考。我有一些零星的想法,引在下面,算一个话头吧:

我总觉得,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现在大家有欠公允。
没错,哈佛女孩,算不上好的素质教育,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萧愚的书,有它的高见,破了偶像,对人有启发。但不能说没有义气之处。再说批评一样东西要容易得多。
就算刘妈妈实际在做应试教育,这能怪她吗?她的问题是有所夸张而已,但就知识教育这一块,也有她的心血和工作,对人有启发的东西还是有不少。很多人现在一说教育,就谈很多虚玄的东西,再高明的理论和说教,离开最起码的知识教育,我看狗屁不值。

公平一点说,刘妈妈的书有一项很大的贡献,就是唤醒很多父母注重早期教育和后续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后续的教育,刘妈妈是很下功夫的。相对来说,早期教育,她做得还是比较弱,也比较单调。至于方法和思路,本身可以探讨和研究,未必萧愚的大智慧,就一定胜过刘妈妈。何况很多认识都是在发展的,没有必要一定要人家十全十美。一说哈佛女孩,就说是欺骗,过分了。如果刘妈妈还出书,我还是要买一本来看看的。

2


有意思的是,萧愚批完刘妈妈,接着又来批(确实是大批判的笔调)卡尔*威特的教育。见:

说不尽的真相与心酸:从卡尔·威特到“哈佛女孩”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
3

萧愚的问题:用主观的推测来论证自己的假想,加上情绪性的批判,再加上华丽的词句包裹的所谓高见——大智慧。他太狂,以为可以否定国人刚有点起步的早教。尤其当他无知而又无畏地大批《卡尔*威特的教育》时,我有点为母校北大培养出这样的毫无学术修养的人而羞愧!可惜,现在确有一种有可能会弥漫的情绪:反知=大智慧。不在知识的海洋中学游泳,而在岸上高谈阔论游泳的高超理论,这样的狗皮膏药大师,你能信吗?

以上引自: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5&skin=0&page=1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5 12:15
education2008的学识,与萧愚相比,更等而下之,但口气却更狂:“横扫一切”!
本来,在早期教育方面人类的认识与其他领域相比,尚处于比较的低下,他偏要搞出一个绝对“科学”,并据此来横扫一切——无非就是说这个不科学,那个愚昧、迷信......我对他的评论:
1
如果你总是用这种方式来看教育,那么给你的忠告就是:离教育远一点,千万别再谈论教育。因为你连起码的学术尊重都不懂。你完全可以批评或探讨,但需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比如卡尔*威特的教育,提出了那么多对后人有启示的观念,而且还是在那个时代,你能一笔抹杀吗?你以为挑战常识,就能显示自己的高明吗?
2
“小卡尔维特学会了多国外语,知识极为庞杂,还在小小年纪进了大学。但是,在此后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他不但没有成为牛顿,达尔文,达芬奇那样的天才,而且平庸至极,只写了一本叫什么但丁的学术著作。这本著作在文学史和学术史上毫无地位可言,可以说是一本很平庸的书。”
请问你对但丁有哪怕一点了解吗?你读过小卡尔关于但丁的著作?如果在你眼中只有牛顿,达尔文,达芬奇那样的天才,其他都不值一谈,那我们只好默然。
3
education2008在儿童教育论坛上发了一百多张贴,给我的感觉,接触过不少教育方面的文献,但第一有卖弄之嫌;第二消化不够,但又急于批判;第三不具有对前人在早教方面的探索应有的尊重,颇有目空一切的架势,结论、感念先行,又不做平等的论证和讨论......自然引起各方的反感,有人把你在这里的战绩比作“战风车”,我也有同感:活脱脱一个唐*吉珂德。

不过我还是欢迎你来讨论,哪怕是批判,只是得有点说理才行。这里的很多朋友既有理论上的修养又有实践上的经验,懂外语的人也不少,即便谈论美国或哪里的东西,也未必能蒙住人。
4
读了你一百多张贴,觉得你的“科学精神”就是转几张贴,然后就是骂骂张三、批批李四。讲理论吧,从未见你讲透过一个问题;谈实践吧,又从未见你拿出过一个案例。先莫说别人的东西毫无科学精神,请先证明你的“?”哪怕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你以为多重复几句“科学精神”的词语,就真地会与科学沾边吗?
5
其实,这个论坛的不少家长在使用所谓Doman的方法作早教,也没有必要恐慌。因为你们所用的方法,与医学治疗是不同的。只是没必要把它奉若神明就是了。
6
观贴有感

人们迄今对自身的认识恐怕弱于任何其他的领域。脑科学方面如此,幼儿早教亦然。
Doman在关于脑损伤方面的治疗,是否伪科学,本人无知也无勇,未敢评论。
但他在早教方面的一些理念,却与他在脑伤治疗方面的成果有所不同,尽管有一些联系。
因此,与其拿他脑伤治疗方面的结论遭到学术界的质疑一事,来大加发挥,评判它的早教体系,倒不如直截了当批判他的早教专著。这样才更具有学术的意义。当然,这就需要一些学术功底,而不是故弄玄虚者所能胜任。
我并未使用过Doman的方法,倒是有人曾用他的方法来嘲笑过我。这却推动我对它去了解,目前仍然了解不多,但我觉得它也可以自成一家吧。——至少还不是巫术,尽管有夸张的。
在一个相对无知的领域,首要的是鼓励探索,而不是急于否定;对于一切用爱心在此探索的人,我都引为朋友,给以敬仰;而对那些一边说盆里水脏,一边又要把盆里的婴儿一起倒掉的家伙,则给以蔑视。
作者: 弹铗长歌    时间: 2005-3-5 13:37
个人感觉:我是锑1111111(密码忘了,又新注册了一个新用户)

1:卡儿威特的教育和袁博士的教育类似,就是操作性很高,但是普及性不强.主要是教育观念上的差异造成的.这个差异最大.所谓差之毫厘矢之千里,如果用卡氏教育子女,对家长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一般人是达不到这类要求.再者,中国家庭制肘太多,比方说家长父母辈和环境(因为本人就有亲身经历),中国是不提倡超人教育的.

2:再说education2008,个人觉得对教育只得皮毛.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论据,最多也是文抄公之类型.长此翻来覆去兜售他的自然理论.对不同意见横加批驳,有失辩论风度.喜欢用肯定语气,我颇不以为然.其实也不奇怪,论坛中多是此类砖手,但是做为如education2008之类,除了觉得此君打字颇快,也没有真正砖手的狠劲和对文字的把持能力还没有砖手的韧性.凭心而论,如果他能从容一点,也许会是一个好砖手.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3-5 15:30
你们根本没有谈到点上。

Education2008的核心观点有3条:
1。不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精神上的伤害,轻则厌学,重则自闭
2。当无法预知的某种方法对孩子将来造成的影响时,宁保守勿冒进。
3。对于婴幼儿在语言等方面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认为是条件反射。不具备长期效益。

这3条还是值得看一看的,离开这3条去批评他,无异战风车,和骂街的泼妇无异。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3-5 16:49
>Education2008的核心观点有3条:
总结的水平很高。佩服佩服。

我真希望有人就此3条提出批判。
作者: bump    时间: 2005-3-5 17:27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你们根本没有谈到点上。

Education2008的核心观点有3条:
1。不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精神上的伤害,轻则厌学,重则自闭
2。当无法预知的某种方法对孩子将来造成的影响时,宁保守勿冒进。
3。对于婴幼儿在语言等方面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认为是条件反射。不具备长期效益。

这3条还是值得看一看的,离开这3条去批评他,无异战风车,和骂街的泼妇无异。

我倒是觉得这个Education2008很奇怪,自己处于论文准备资料的阶段,没有研究和实践经验,以上的问题必须有具体的长期研究才能下结论,不是一两句批判就能解决。这些根本不是一般家长该回答的问题,这里的家长只是带孩子而已,Education2008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跑来这里乱扫射。我不是专家,自闭症见过几个,看到的那些案例和早期教育没有任何关系。自闭症的成因很复杂,到现在连真正的专家都不能解释,他一个没毕业的Education2008倒在这里乱发表意见,
有心了解自闭症的人可以到专业网上去看。还有认为婴幼儿学习和条件反射的论点,也应该是Education2008自己在毕业论文上的一个论点。

我们不是专家,等别人去研究好了。我宁愿有时间看多点医学和脑科学的东西,而不是他的什么论文收集资料。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3-5 18:04
>以上的问题必须有具体的长期研究才能下结论, 有些治疗方法必须经过有禁得起考证的数据和事实证明才能认为是有效和可信的。  》我宁愿有时间看多点医学和脑科学的东西 期待拜读你看书后的心得。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3-5 19:29
说句实话,这3条的确是我们这些实施早期教育的家长需要注意的。他们也打中了目前流行的早教方法
的要害。起码把所有这些方法津津乐道的成果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要知道这些成果是大家看在眼里,
深信不疑的。现在脑子需要多拐1个弯了。这些方法大多隐含了一个逻辑:

                   因为孩子现在学的好, 所以将来一定也学的好。

问了为什么么?

以前那些反DOMAN的,不过是隔靴骚痒,只在自我臆想上打转转。

PS: education2008没有说自闭都是源于早教,但是早教可能导致自闭。我觉得很有道理。
还在查资料。以前引用的EMAIL是说PATTERN治疗的强度。由于病孩被迫进行被动的肢体
锻炼,而且强度大,时间长。最后因为这个治疗而导致残疾,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空间感
上有障碍。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3-5 19:32
另外多嘴一句,如果说吵架,学术届吵的更厉害,
但是我们需要通过一个线索去组织各中结论,因为他们
常常说的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

你脸黑和你腿长矛盾么?不
你脸黑和你腿长一致么?不
作者: shiyilang    时间: 2005-3-5 19:35
bump+-->引用:bump 他一个没毕业的Education2008

你怎么知道他没毕业?奇怪,看了他的帖子列表没觉得他是个学生啊。
先生给点提示吧。
作者: 弹铗长歌    时间: 2005-3-5 20:48
楼上的那位,大凡拍砖是要准备子弹,差一点儿的至少也要准备一些散砖碎瓦什么的,最少也要准备一面盾牌还有两条会逃跑的腿.呵,呵~~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就让我来辩驳一下Education2008,来战一下这个没风也死转的风车,和做一个讲理讲据的文明泼妇吧?

1:不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精神上的伤害,轻则厌学,重则自闭
所谓早期教育,从理论上讲,就是能够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国际上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发展适宜性”,适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关于会产生自闭,则是Education2008的臆造了,因为专家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至少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不知Education2008那儿得了论据,而且自闭症只可能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和早教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并不是厌恶Education2008,只是标出他的错误之处,从而对他的人品和学识产生很大的疑问.

2。当无法预知的某种方法对孩子将来造成的影响时,宁保守勿冒进。
关与他认为无法预知的方法的问题,可以清楚的知道至今为止国际上.包括早教先进典型新西兰.日本.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认为那个方法是绝对的.都是在试验和研究着.而且各种早期教育侧重点不同,没有可比性.就象你如果拿飞机和猴子比谁更先进一些,除了让人感到你很无聊还有的就是无知了.所以,如果要Education2008抛弃社会,历史背景下早教的经验主义评价,认为那种早教是不合适的,那么,就会失去强有力的手段去阐明位于研究的有效性的中心的那些方面。当然,任何早教方法不加批判地采用它的研究作为基础也是有危险的,毕竟我国的国情,人情,和社会关系和别的国家有所不同.不管我们喜欢与否,研究,包括经验性的研究,必定是儿童早期教育所主要做的.如果用标准和绝对的说法,没一个早教方法是肯定的.个人认为,也许孔子的说法更准确----因材施教.

3。对于婴幼儿在语言等方面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认为是条件反射。不具备长期效益
在这个论点上更显露他的无知了,国际上的脑科学已证明:从脑科学的研究结论来看,如果方式、方法得当,幼儿学外语还是值得肯定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10至12岁之前,语音中枢与母语同在右脑;再大一些之后,语音中枢就转到左脑,和右脑的母语分开了。如果家庭、幼儿园可以提供双语环境,3至10岁是学外语的最佳年龄。不知他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那儿的出处,但是我可以肯定不是主流.


当Education2008言之凿凿早期教育的时候,我心里在笑-----你拉倒吧!!!!!!
作者: bump    时间: 2005-3-5 21:17
在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很喜欢学习的话后,而我们的专家Education2008给别人的“诊断”只有一句话:
“请密切注意你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以及自闭倾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这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该说的话,除了恐吓、主观臆想猜测我看不到任何的科学性。

我曾经看到的自闭症的孩子有个共同点,都是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照顾孩子,忙于工作,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别提有什么早教了。等孩子过了三岁才发现孩子不正常(其实如果有心的话三岁前已经可以发现孩子和普通孩子不一样),这些父母学历都很高不是研究生就是博士。他们太过于自信,觉得自己学历那么高,孩子生来就该聪明。现在他们都后悔当初没有照顾孩子,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治疗。

自闭症和早教有没有关系到现在科学家都不能说,这个Education2008真是不怕人笑话。
作者: 弹铗长歌    时间: 2005-3-5 21:34
bump+-->引用:bump 在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很喜欢学习的话后,而我们的专家Education2008给别人的“诊断”只有一句话:
“请密切注意你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以及自闭倾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这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该说的话,除了恐吓、主观臆想猜测我看不到任何的科学性。

我曾经看到的自闭症的孩子有个共同点,都是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照顾孩子,忙于工作,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等孩子过了三岁才发现孩子不正常(其实如果有心的话三岁前已经可以发现孩子和普通孩子不一样),这些父母学历都很高不是研究生就是博士。他们太过于自信,觉得自己学历那么高,孩子生来就该聪明。现在后悔当初没有照顾孩子,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治疗。

自闭症和早教有没有关系到现在科学家都不能说,这个Education2008真是不怕人笑话。

关与自闭症的定义: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多见于男孩。从最新研究成果来说,自闭症和脑部缺灰质蛋白质有关.是一种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为基因突变,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哪一段、因何而起,目前尚无定论。

楼上的,请问:三岁以前得的自闭症和早教有关系吗?看而我们的专家Education2008总是张口闭口的自闭症,当然真理越辩越明吗
作者: bump    时间: 2005-3-5 21:38
我看到的自闭症的孩子是从来没有早教过,他们缺乏父母的爱。我觉得这可能是自闭症的一个原因,但只是我的猜测。参加这种讨论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不是专家,也不是搞研究的。
作者: woodgarden    时间: 2005-3-5 22:01
谈到education2008的"扫射",他确实带着一些情绪,但这愤怒并不是针对普通家长的,甚至也不是针对doman、七天的拥趸,而是针对这乌烟瘴气的现实,由无良的商人、逐腥纳臭的媒体、不负责任的有关部门组成的三位一体,我认为education2008是个有良知的人。在中国,孩子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家长似乎有权对孩子做任何事,但你早晚要承担做这种事的后果。一个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骂你的人不见得害你,甘之如饴的也许是毒药,做家长的若不多长几个心眼,将来吃了亏还不是自己后悔!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5 22:19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你们根本没有谈到点上。

Education2008的核心观点有3条:
1。不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精神上的伤害,轻则厌学,重则自闭
2。当无法预知的某种方法对孩子将来造成的影响时,宁保守勿冒进。
3。对于婴幼儿在语言等方面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认为是条件反射。不具备长期效益。

这3条还是值得看一看的,离开这3条去批评他,无异战风车,和骂街的泼妇无异。

education2008给我的感觉是杂乱无章,倘真如你所归纳的三条,为其核心观点。那么第一,这些东西已被无数人不知重复过多少次。只是用他疯狂而又偏执的语言表达出来,显得有点个性——只是更劣等。第二,其中的2、3条,可以继续讨论,但前提是还没有绝对真理。第一条,被很多人拿来说事,作为反对早教的重要理由。所谓导致自闭症,说得太极端,不提也罢。倒是早教导致厌学却经常为人所诟病,尤其是小学教师对此特有意见。但仔细想想,却并无道理。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你还用老一套方法炒冷饭,这些孩子当然要厌。

在我看来,再好的早期教育,也只能培养半成品。早期教育必须与后续教育挂钩才具有意义。只有好的后续教育与早期教育接轨,才能完全体现早期教育的价值。现在,注重早期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很好改革,很快就会出现大批早教过的“早慧”孩子“遭毁”的社会问题。“伤仲永”的现象之所以频频出现,绝对不是早教的不该,而是后续教育的不继。正因为这一原因,我主张我的孩子不去学校,至少不去现在的中小学。
作者: 弹铗长歌    时间: 2005-3-5 22:31
楼上的,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是我不同意你的判断.

也许education2008是个有良知的人,但是他不应当用歪曲的科学分析来蒙骗来少儿教育论坛获取一些育儿知识的善良家长.毕竟科有专工,人有所长.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和都有时间去辩明伪科学的,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比不一只残暴的老虎更可怕.今天,我只不过是用了一下百度搜索就把这只披这羊皮的狼给揭露了.那么明天呢!后天呢!当一只狼不披羊皮的时候,披上一张人皮呢?那受害的是谁呢?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孩子.
个人觉得:伪装专家是可以的,但是不要以科学和真理名义.看看那么些**功份子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证.如果他对社会上那么些伪科学有愤怒,蛮可以去政府门前静坐,而不是在一个网络里的论坛上大放撅词.
作者: woodgarden    时间: 2005-3-5 23:05
呵呵,上面的话我看不大明白。edu有些矫枉过正的说法,但大部分观点是对人有启发的,很多也是教育界主流的看法。毕竟身在行中,了解一些外人所不知的内幕。说他是“豺狼”“骗子”的我不敢苟同,骗子骗人是要通过利诱别人自己得到好处的,比如说买了我的东西对你的孩子会怎样怎样,我看不出edu通过说些不中听的话在这里“骗”得几个声望值对他自己有生么实际的好处。
作者: shiyilang    时间: 2005-3-5 23:16
弹铗长歌+-->引用:弹铗长歌 关与自闭症的定义: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多见于男孩。从最新研究成果来说,自闭症和脑部缺灰质蛋白质有关.是一种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为基因突变,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哪一段、因何而起,目前尚无定论。

楼上的,请问:三岁以前得的自闭症和早教有关系吗?看而我们的专家Education2008总是张口闭口的自闭症,当然真理越辩越明吗

自闭症只发生在3岁之前吗?看看这个吧。

自闭症,时差病,有暴力倾向 暑假闭门不出易得怪病

   时下,大多数学生正享受着暑假的快乐,可一些“怪病”也在暑假里露头。

  广州市民邱女士最近发现,平时反应还算机敏的儿子小鹏好像傻了一般。小鹏今年中考考上重点中学,但最近老是恍恍惚惚,话特别少。邱女士带他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

  在医生帮助下,邱女士发现儿子的病根竟然是暑假生活。邱女士和丈夫都忙于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经常只有小鹏自己在家。小鹏嫌天气热,缩在屋里不愿出门,甚至连吃饭都不愿到父母安排好的邻近小食店,宁可在家里吃速食面。初三暑假既无作业,学校又不组织活动,同学之间往来更少。性格本来就相对内向的小鹏经常一人独处,渐渐地形成自闭倾向。

  某单位近日组织员工子女外出开展夏令营活动。刚开营,带队老师便发现:好几个孩子不但早上起不来,而且先后出现头晕、耳鸣、发烧等症状。通过向家长了解情况才查出,原来是“暑假时差”在作怪。

  据家长反映,因为心疼孩子考试辛苦,所以放假后都有意让孩子放松一下。有的孩子在家便与电视为伴,每晚看电视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睡,次日中午才起床。而夏令营活动,早上7时不到就要起床,孩子的生物钟一下“校”不过来,于是发生了各种“时差病”。

  高考后的小松几乎是泡在自己房间伴着电脑过的,最长一次在网上呆了20个小时。小松上网,主要是和网友打联网游戏,大都是些战略或暴力搏杀游戏。受游戏内容影响,加上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小松不知不觉陷入一种焦躁情绪中:跟父母一言不和便顶撞起来,还莫名其妙地觉得烦,不上网便有些坐立不安,有次甚至突然把桌上的东西都摔到地上。

  专家指出,这些“暑假怪病”特别在初三、高三学生中多发。专家提醒家长,暑假要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与人接触,保持适当体育运动,同时注意正常的作息。(编辑:林洁珊)
作者: bump    时间: 2005-3-5 23:31
shiyilang+-->引用:shiyilang 自闭症只发生在3岁之前吗?看看这个吧。

自闭症,时差病,有暴力倾向 暑假闭门不出易得怪病

   时下,大多数学生正享受着暑假的快乐,可一些“怪病”也在暑假里露头。

  广州市民邱女士最近发现,平时反应还算机敏的儿子小鹏好像傻了一般。小鹏今年中考考上重点中学,但最近老是恍恍惚惚,话特别少。邱女士带他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

  在医生帮助下,邱女士发现儿子的病根竟然是暑假生活。邱女士和丈夫都忙于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经常只有小鹏自己在家。小鹏嫌天气热,缩在屋里不愿出门,甚至连吃饭都不愿到父母安排好的邻近小食店,宁可在家里吃速食面。初三暑假既无作业,学校又不组织活动,同学之间往来更少。性格本来就相对内向的小鹏经常一人独处,渐渐地形成自闭倾向。

  某单位近日组织员工子女外出开展夏令营活动。刚开营,带队老师便发现:好几个孩子不但早上起不来,而且先后出现头晕、耳鸣、发烧等症状。通过向家长了解情况才查出,原来是“暑假时差”在作怪。

  据家长反映,因为心疼孩子考试辛苦,所以放假后都有意让孩子放松一下。有的孩子在家便与电视为伴,每晚看电视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睡,次日中午才起床。而夏令营活动,早上7时不到就要起床,孩子的生物钟一下“校”不过来,于是发生了各种“时差病”。

  高考后的小松几乎是泡在自己房间伴着电脑过的,最长一次在网上呆了20个小时。小松上网,主要是和网友打联网游戏,大都是些战略或暴力搏杀游戏。受游戏内容影响,加上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小松不知不觉陷入一种焦躁情绪中:跟父母一言不和便顶撞起来,还莫名其妙地觉得烦,不上网便有些坐立不安,有次甚至突然把桌上的东西都摔到地上。

  专家指出,这些“暑假怪病”特别在初三、高三学生中多发。专家提醒家长,暑假要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与人接触,保持适当体育运动,同时注意正常的作息。(编辑:林洁珊)

请楼上的人去看一些医学书,不要在这里闹笑话了。懒一点的可以到网上一些自闭症网站看一下。你的这篇东西只是说自闭倾向,只是打了个比喻,这孩子根本不是自闭症。
作者: shiyilang    时间: 2005-3-6 00:39
bump+-->引用:bump 请楼上的人去看一些医学书,不要在这里闹笑话了。懒一点的可以到网上一些自闭症网站看一下。你的这篇东西只是说自闭倾向,只是打了个比喻,这孩子根本不是自闭症。

那请您也看看education2008的帖子,他说“小心自闭”中的自闭指的是自闭症还是自闭倾向呢?这个都没有搞懂就大肆批判,有点说不过去。
作者: bump    时间: 2005-3-6 01:36
shiyilang+-->引用:shiyilang 那请您也看看education2008的帖子,他说“小心自闭”中的自闭指的是自闭症还是自闭倾向呢?这个都没有搞懂就大肆批判,有点说不过去。

你不用给我钻这个圈套来给education2008某人解释,他后来还专门特意发贴说自闭症去了,不是说自闭倾向。那口气好像巴不得进行早教的孩子都得自闭症似的,看了只能让人反感。我并不想批判某人,只觉得此人有偏执狂,身上一股愤青的味道,小年轻一个。莫名其妙骂人还自称科学,怎么还会有人替他解释?真奇怪。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3-6 11:04
>如果他对社会上那么些伪科学有愤怒,蛮可以去政府门前静坐,而不是在一个网络里的论坛上大放撅词.
Oh,my God.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3-6 11:08
>只觉得此人有偏执狂,身上一股愤青的味道,小年轻一个。
Lesson 5 Youth
Peopl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youth '. If there is one--which
I take leave to doubt--then it is older people who create it, not the young them-
selves.
......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3-6 17:25
弹铗长歌+-->引用:弹铗长歌 楼上的那位,大凡拍砖是要准备子弹,差一点儿的至少也要准备一些散砖碎瓦什么的,最少也要准备一面盾牌还有两条会逃跑的腿.呵,呵~~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就让我来辩驳一下Education2008,来战一下这个没风也死转的风车,和做一个讲理讲据的文明泼妇吧?

1:不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精神上的伤害,轻则厌学,重则自闭
所谓早期教育,从理论上讲,就是能够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国际上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发展适宜性”,适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关于会产生自闭,则是Education2008的臆造了,因为专家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至少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不知Education2008那儿得了论据,而且自闭症只可能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和早教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并不是厌恶Education2008,只是标出他的错误之处,从而对他的人品和学识产生很大的疑问.

2。当无法预知的某种方法对孩子将来造成的影响时,宁保守勿冒进。
关与他认为无法预知的方法的问题,可以清楚的知道至今为止国际上.包括早教先进典型新西兰.日本.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认为那个方法是绝对的.都是在试验和研究着.而且各种早期教育侧重点不同,没有可比性.就象你如果拿飞机和猴子比谁更先进一些,除了让人感到你很无聊还有的就是无知了.所以,如果要Education2008抛弃社会,历史背景下早教的经验主义评价,认为那种早教是不合适的,那么,就会失去强有力的手段去阐明位于研究的有效性的中心的那些方面。当然,任何早教方法不加批判地采用它的研究作为基础也是有危险的,毕竟我国的国情,人情,和社会关系和别的国家有所不同.不管我们喜欢与否,研究,包括经验性的研究,必定是儿童早期教育所主要做的.如果用标准和绝对的说法,没一个早教方法是肯定的.个人认为,也许孔子的说法更准确----因材施教.

3。对于婴幼儿在语言等方面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认为是条件反射。不具备长期效益
在这个论点上更显露他的无知了,国际上的脑科学已证明:从脑科学的研究结论来看,如果方式、方法得当,幼儿学外语还是值得肯定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10至12岁之前,语音中枢与母语同在右脑;再大一些之后,语音中枢就转到左脑,和右脑的母语分开了。如果家庭、幼儿园可以提供双语环境,3至10岁是学外语的最佳年龄。不知他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那儿的出处,但是我可以肯定不是主流.


当Education2008言之凿凿早期教育的时候,我心里在笑-----你拉倒吧!!!!!!

linkspeed的网友未经我的同意概括了我的三个重要观点。实际上,言辞不太周严。而这个不太周严的概括被这位ID抓住,大大的驳斥一番。怎么说你呢?你怎么连基本的学养都没有?你要批驳我的观点,一个基本的规则是根据我的原文来吧。你怎么能用别人的概括来批评事主呢?连这种基本的学养都没有,说实话,你真的没有资格说别人无知。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3-6 17:31
bump+-->引用:bump 你不用给我钻这个圈套来给education2008某人解释,他后来还专门特意发贴说自闭症去了,不是说自闭倾向。那口气好像巴不得进行早教的孩子都得自闭症似的,看了只能让人反感。我并不想批判某人,只觉得此人有偏执狂,身上一股愤青的味道,小年轻一个。莫名其妙骂人还自称科学,怎么还会有人替他解释?真奇怪。

我觉得你真的有点挖空心思了。
我的原文很简单,“小心自闭倾向”。你连自闭症和自闭倾向都分不清楚吗?
我知道你是doman的代言人,但要记住,为doman辩护的最好方法是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来。而不是对我进行个人攻击。
作者: pasu    时间: 2005-3-6 21:32
我们不是专家,等别人去研究好了。我宁愿有时间看多点医学和脑科学的东西,而不是他的什么论文收集资料。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9 21:57
如果说edu2008出差以前的帖子虽过于偏执但却不失可读性,那么回来以后的帖子就近乎无聊了!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3-10 07:52
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式来平复这一切,就是,你真正用心去试试你的孩子,他不是比你差,你会惊讶地发现他比你强得多,曾几何时,你也那么强,可是没有人注意到,所以你就觉得你的孩子也该走你的路吗?真的,不要忽略了我们的小天才。他们那么棒!如果你不相信3岁以前能干什么,你尽可以不看卡尔。维特,不听doman,你却一定应该俯下身来,花点时间试试自己的孩子。1岁左右的孩子,3天,他就让你惊讶不止。这是我个人的体验。我自己从卡尔、维特的方案中受益不少。我说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教育要早。我的女儿田田从出生开始听英文,8个月明显能听懂,之前懂不懂不知道。我现在给她用小乌龟学美玉,她看得津津有味。常常^_^大笑。不瞒大家说,那速度如果不看字母,我都听不太懂,但没关系,你不懂,她会懂,因为她既然能听懂那么多汉语,当然证明这时候的孩子是语言的天才啊,你还等什么呢?我觉得这个软件真好,就赶紧介绍给同事,她的孩子大概3岁多吧。没想到她后来对我说,儿子根本不爱看,因为太难听不懂。呵呵,看到了吧,会说话了,有主意了,3岁以前没有听过的,那是外语,已经有障碍了。可是我的女儿呢,她汉语也还不会讲,所以无所谓,来什么,我听什么,她用自己小孩子天生就有的领悟力来吸收语言。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3岁,你为什么不试试?等3岁以前学东西有没有用确实有科学的结论了,真的没有,你庆幸,你看,我没有白浪费时间。可是万一是相反呢?你怎么面对你的孩子?什么理论都不如自己亲自试试。对不对?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3-31 23:31
huge57+-->引用:huge57 如果说edu2008出差以前的帖子虽过于偏执但却不失可读性,那么回来以后的帖子就近乎无聊了!

现在,edu2008又回来了,特别是在宣布了“最后一帖”以后不久,又杀了个回马枪,我觉得应该对其表示欢迎!这个欢迎,多少有点私心,至少我可免掉被正人君子讥为“缺席审判”。比如,《我谈韦钰》的帖子,本应题为:《向edu2008请教》,可他说走就走,只好改题,向韦钰——用实证科学全盘改造中国教育的倡导者——去求教了。

这回好了,他又回来了,而且矛头直指我而来。。。。。。可是读着他回马枪的几篇帖子,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从他的立论、从他的行文,似乎心理有点不太正常,好在这个论坛不乏懂医者,因此建议先给其做个心理体检。。。。。。先搞清楚是观点上的偏执,还是心理上的偏执。。。。。。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4-1 00:10
》正人君子讥为“缺席审判”
如果你觉得我有讽刺的意思,我只好说遗憾了。

不过我愿意提醒你,他心理是否正常,恐怕应该是他和他的朋友操心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做他的朋友。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4-1 01:12
天问+-->引用:天问 》正人君子讥为“缺席审判”
如果你觉得我有讽刺的意思,我只好说遗憾了。

不过我愿意提醒你,他心理是否正常,恐怕应该是他和他的朋友操心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做他的朋友。

我们所争者,观点也,无怨无仇,为何不可以成为朋友?——当然,他心理正常的话。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5-4-1 17:09
很不喜欢你们这样的讨论方式。除知道你们相互之间强烈的攻击这外,我也没看出什么来。我要向斑主建议对相互攻击的人进行警告。
作者: 音乐虫子    时间: 2005-5-5 23:1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理。
作者: 亦璞父亲    时间: 2005-6-2 14:31
谢了。
作者: qianqianmama    时间: 2005-6-2 17:14
huge57+-->引用:huge57 现在,edu2008又回来了,特别是在宣布了“最后一帖”以后不久,又杀了个回马枪,我觉得应该对其表示欢迎!这个欢迎,多少有点私心,至少我可免掉被正人君子讥为“缺席审判”。比如,《我谈韦钰》的帖子,本应题为:《向edu2008请教》,可他说走就走,只好改题,向韦钰——用实证科学全盘改造中国教育的倡导者——去求教了。

这回好了,他又回来了,而且矛头直指我而来。。。。。。可是读着他回马枪的几篇帖子,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从他的立论、从他的行文,似乎心理有点不太正常,好在这个论坛不乏懂医者,因此建议先给其做个心理体检。。。。。。先搞清楚是观点上的偏执,还是心理上的偏执。。。。。。
感觉你更加不正常,讨论问题,一点心胸也没有。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6-1-8 12:07
tiantian03+2005-03-10 07:52-->引用:tiantian03 @ 2005-03-10 07:52 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式来平复这一切,就是,你真正用心去试试你的孩子,他不是比你差,你会惊讶地发现他比你强得多,曾几何时,你也那么强,可是没有人注意到,所以你就觉得你的孩子也该走你的路吗?真的,不要忽略了我们的小天才。他们那么棒!如果你不相信3岁以前能干什么,你尽可以不看卡尔。维特,不听doman,你却一定应该俯下身来,花点时间试试自己的孩子。1岁左右的孩子,3天,他就让你惊讶不止。这是我个人的体验。我自己从卡尔、维特的方案中受益不少。我说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教育要早。我的女儿田田从出生开始听英文,8个月明显能听懂,之前懂不懂不知道。我现在给她用小乌龟学美玉,她看得津津有味。常常^_^大笑。不瞒大家说,那速度如果不看字母,我都听不太懂,但没关系,你不懂,她会懂,因为她既然能听懂那么多汉语,当然证明这时候的孩子是语言的天才啊,你还等什么呢?我觉得这个软件真好,就赶紧介绍给同事,她的孩子大概3岁多吧。没想到她后来对我说,儿子根本不爱看,因为太难听不懂。呵呵,看到了吧,会说话了,有主意了,3岁以前没有听过的,那是外语,已经有障碍了。可是我的女儿呢,她汉语也还不会讲,所以无所谓,来什么,我听什么,她用自己小孩子天生就有的领悟力来吸收语言。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3岁,你为什么不试试?等3岁以前学东西有没有用确实有科学的结论了,真的没有,你庆幸,你看,我没有白浪费时间。可是万一是相反呢?你怎么面对你的孩子?什么理论都不如自己亲自试试。对不对?
重读旧帖,这个说得太好了,tiantian03的双语早期教育,给大家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个案经验。在新一年里,祝她更上一层楼!
作者: shangjiafu    时间: 2006-2-2 11:37
tiantian03+2005-03-10 07:52-->引用:tiantian03 @ 2005-03-10 07:52 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式来平复这一切,就是,你真正用心去试试你的孩子,他不是比你差,你会惊讶地发现他比你强得多,曾几何时,你也那么强,可是没有人注意到,所以你就觉得你的孩子也该走你的路吗?真的,不要忽略了我们的小天才。他们那么棒!如果你不相信3岁以前能干什么,你尽可以不看卡尔。维特,不听doman,你却一定应该俯下身来,花点时间试试自己的孩子。1岁左右的孩子,3天,他就让你惊讶不止。这是我个人的体验。我自己从卡尔、维特的方案中受益不少。我说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教育要早。我的女儿田田从出生开始听英文,8个月明显能听懂,之前懂不懂不知道。我现在给她用小乌龟学美玉,她看得津津有味。常常^_^大笑。不瞒大家说,那速度如果不看字母,我都听不太懂,但没关系,你不懂,她会懂,因为她既然能听懂那么多汉语,当然证明这时候的孩子是语言的天才啊,你还等什么呢?我觉得这个软件真好,就赶紧介绍给同事,她的孩子大概3岁多吧。没想到她后来对我说,儿子根本不爱看,因为太难听不懂。呵呵,看到了吧,会说话了,有主意了,3岁以前没有听过的,那是外语,已经有障碍了。可是我的女儿呢,她汉语也还不会讲,所以无所谓,来什么,我听什么,她用自己小孩子天生就有的领悟力来吸收语言。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3岁,你为什么不试试?等3岁以前学东西有没有用确实有科学的结论了,真的没有,你庆幸,你看,我没有白浪费时间。可是万一是相反呢?你怎么面对你的孩子?什么理论都不如自己亲自试试。对不对?
you are great!
作者: wenpeter    时间: 2006-2-14 07:02
呵呵,中国人喜欢讲理论重于实践,然后挣吵,个个俨然专家。俺没去看哪些争吵,2008的论点,俺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俺看书但不尽信书,不会拿着那本书当教条。哈福的女孩的故事俺没看,如果当小说俺就去看了,毕竟炒作太严重,广告失真大家都知道,再说,俺也没要求孩子一定上哈福,如果她一定上我不会反对,但我没任何观点让她这样子去做(呵呵,够罗嗦哈)。争论不是为东风要倒西风,而是相互斧正自己的观点,使观点达到一致,不为这个目的,这是浪费社会资源(人生而有限,有意义的事何止万千),别浪费了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去陪孩子玩玩吧,孩子会更正常和追求进步!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别跟我浪费时间。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6-5-22 15:31
我没看哈佛女孩,卡尔威特看了几页.总有些疑惑.卡尔威特算不算杰出人物?他的贡献究竟在哪里?美国一年有那么多人上哈佛,麻省,英国有那么多人上牛津,同样每年也有很多外国人到北大清华留学,为什么别人不写什么...男孩,女孩的?每年都有科学家得诺贝尔奖,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没写.考上个哈佛值得吹嘘吗?我觉得如果回答不了这几个问题,盲目崇拜有什么意思.记得前几年,有个什么"学习的革命",我不知道革了几年的命,中国的教育上了几个台阶.哈佛女孩能不能成才我不知道,刘爸爸刘妈妈到是发了不小的财.总之,我的意思是,尽新书不如无书此帖由 jiangying 在 2006-05-22 15:34 进行编辑...
作者: 舟妈    时间: 2006-6-16 02:17
huge57+2005-03-05 22:19-->引用:huge57 @ 2005-03-05 22:19 在我看来,再好的早期教育,也只能培养半成品。早期教育必须与后续教育挂钩才具有意义。只有好的后续教育与早期教育接轨,才能完全体现早期教育的价值。现在,注重早期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很好改革,很快就会出现大批早教过的“早慧”孩子“遭毁”的社会问题。“伤仲永”的现象之所以频频出现,绝对不是早教的不该,而是后续教育的不继。正因为这一原因,我主张我的孩子不去学校,至少不去现在的中小学。
象我这样的普通父母,我无法成为袁博士这样的全才,更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去学校. 所以,太好的早期教育,其实会害了我的孩子????!!!!
作者: aqwertyu    时间: 2006-7-24 13:02
看过卡尔。威特的书,只看了一下就没兴趣了。对这本书感到怀疑,举个例子,老卡说教儿子几个星期就可以说话(印象是几个星期),据我所知婴儿说话要有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过程,这麽快就会说话匪夷所思。而且老卡说他儿子很小就会很多 国语言,还有数学 历史等不少知识。我估计就是成人来学,其所用的时间估计要整天不停的用功才行(还应该是很聪明的人吧?)一个幼儿竟然可以这样学习?他的早教思想是有所启发,但是这本书令我怀疑。
作者: sunlight1111    时间: 2008-5-11 20:14
我觉得卡尔威特是最经典的家庭教育,如果今天有人如此自不量力去推翻这一早教成果的话,就是无知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你可以改进,可以尝试一新的更好的做法加快早教进程,而不是愚昧愚蠢!!!
作者: whowh    时间: 2008-6-17 13:09
我的儿子智力一般,但得益于早期教育,现在老师和同学都说他很聪明呢。
作者: 寻找大师    时间: 2008-12-25 20:45
那些伪专家,如edu2008等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口里说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心里想却向往着某些利益。大家不要相信如此之类的不负责任的伪专家,相信他们的话就害了自己。重要的是抓紧时间陪伴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成长会让你欣喜的发现,早教真有神奇的功效。我家的孩子就得益于我和我爱人的陪伴引导。
作者: 丁晨阳    时间: 2009-1-15 22:40
看了一遍这个帖子。
那两本书我都看了,还看了铃木镇一、七田真的书,看了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还有国内蔡笑晚的《我的职业是父亲》,杜曼的书,理论方面看的也不少了。
实践方面,田妈的双语早教,还有很多高手妈妈的经验,读经板块有几个高手妈妈的经验。杜曼做的比较好的几个妈妈的经验,英语教育方面几个妈妈的经验,还有huge57博士的4-9岁教育实践,也都看了。
应该说,大师级的人物的早教著作,平和的理论加经验,闪耀着朴实的大智慧的光辉。
国内孩子已经上哈佛的家长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中长时间的教育经验。
现在孩子还小的论坛上众多高手们的实际操作,对我们来说具有直接经验,可以直接拿来用。

关于杜曼导致自闭的这种意思的帖子,我看到过,所以在我的孩子一岁半之前没有敢做杜曼,而孩子一岁半以后,实施杜曼效果非常好。两岁一个月识字600,现在两岁半,学习五天能完整背诵朱自清的《春》,每天学习二十分钟以内。

收益太多。田妈的双语教育经验,让我们可以在孩子刚出生就教英语。读经方面,好经验更多。多听的结果是,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他心里已经会背诵多少东西了,因为他还不会说话。

好经验应该可以复制,正在推广这件事情,让一般家庭都能很顺利的实施早期教育。说大一点,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