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老早底小晨光。。。 众所周知,中国城市与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如上海十里洋场,仍处处可看到农业的遗迹,尤在过年这个大节上,过年时节正是农闲时光,自然可以有大量时间和精力得以投入。着力表现的是对宗族亲情美好未来的期盼,再加上现代都会的细节,从而形成十分独特的海派年俗。 可以说老上海的“年气”,最早在农历十一月下旬,随着住家裁缝的到来而开始来了。老上海只要是小康以上的人家,一年将尽之时,一家老少总要添一点四季新衣,旧衣服也要放放改改,旧的丝绵袄裤要翻翻添添,因此都会请个住家裁缝十天半月的比较划算。 因为成天在内宅与女眷打交道,故住家裁缝大多是女性,也有个别是半老头子。他们不会做时装只会做中装。他们与东家相熟相知有很深的交情,一天两餐好菜好饭招待,还要准备好茶好烟,铺板一搭,花花绿绿的衣料往上一堆,左邻右里有事没事也会过来凑凑热闹聊聊天,喜气自然就来了。 老上海年俗,吃年夜饭时就要穿上过年的新衣,如是花团锦簇煞是好看。上海人说起来海派,但穿衣之道还是十分严谨,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女子穿裤装仍是不能进出大场面的。过年期间,再开放再出格的女子都要穿旗袍,因为天气寒冷,所穿的旗袍其实是棉袍,为了显示身体曲线往往翻一层薄薄的丝绵,也有用骆驼绒做衬里,面料则丰俭由人,最大路的是织锦缎,讲究一点的有獐绒、天鹅绒,更有手工绣花串珠……下配绣花鞋,时髦点的就是玻璃丝袜高跟鞋。 > > 外出拜年时再加一件皮草,双手在皮草暖筒里一捂,三轮车上一坐,千娇百媚,也是上海大都会的一道风景。一般小市民披件海虎绒大衣也不算太失面子,而这些量体定做的旗袍都出自住家裁缝之手。当时的上海时装名店如鸿翔只做西式服装,从来不做旗袍,定制旗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 > > 上海先生很早就告别长衫,唯独过年那几天大家都共同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穿中装。特别是在祭祖仪式和社团及公司团拜会上,再时尚的上海先生,也是长衫马褂:蓝长衫黑马褂,是中国绅士的礼服。 > > 一些在洋行服务的先生对这一传统做了大胆改革:内里是笔挺的西装裤,西式衬衣羊毛衫,外罩一件薄花呢长衫,下配锃亮的皮鞋,头戴呢帽,再松松地围一条羊毛围巾,这种海派中式打扮真让男士有一种玉树临风倜傥潇洒的风采,既传统又时尚,很受当年白领先生们的欢迎。无论如何,在老上海过年一身西装革履会让人背后笑话,寿头寿脑的。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