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实在理解不了三岁的孩子能够记住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3 18:49
标题: 我实在理解不了三岁的孩子能够记住什么
delete
作者: yuhongmin    时间: 2005-2-23 19:42
>这里的许多朋友都强调经验,这里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三岁多的时候赶上了一场大地震,从废墟里被人救出来的。震后住在棚子里很长时间,经常饿的不行,有时渴的不行还喝游泳池里的水。

按理说,地震这么大的刺激,生活这么苦痛,我应该多少记得点东西吧。可惜,我很小的时候就把这些全部遗忘了。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基本不存在。
--------------------------------------------------------------------
我觉得,这个比喻有点牵强,少用、不用、刺激小的东西,在人的记忆里都会变淡,这跟年龄的大小没太多的关系。正如我们在初中时学的代数一样,现在几乎忘记光了,而小时后唱的儿歌现在还记忆尤新。这个不能说明百科知识的传授是无效的,虽然我本人不支持孩子这么早就知道大量的百科知识(我注重孩子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知识性的东西在生活中自然获得比较好)。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3 19:56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我觉得,这个比喻有点牵强,少用、不用、刺激小的东西,在人的记忆里都会变淡,这跟年龄的大小没太多的关系。正如我们在初中时学的代数一样,现在几乎忘记光了,而小时后唱的儿歌现在还记忆尤新。这个不能说明百科知识的传授是无效的,虽然我本人不支持孩子这么早就知道大量的百科知识(我注重孩子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知识性的东西在生活中自然获得比较好)。

跟年纪大小关系大多了。
据我一个朋友介绍,说大脑中有一种波什么的,4岁之前的记忆容易清空。
就是消磁的意思。我正在努力找这方面的资料。
作者: yuhongmin    时间: 2005-2-23 20:08
如果这样的话,大家可能都不会说话了,或者不认识身边的事物、亲人了,因为1岁学会了会在4岁时忘了,而学术界也不要进行4岁前早教的研究了,我还是觉得,常用的东西会记住,至所以忘掉是因为不用或少用!希望你能找到有力的证据。
作者: tqangel    时间: 2005-2-23 20:11
很多人都说三岁以前的教育很重要,过了三岁记忆力就会减退了,但并不表示不能记东西,只是记得多少而已!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3 20:57
咦?你自己转的高瞻方案不是说明了,重点不是孩子能记住什么,
而是他从不会到会的这个过程。不同的过程有这很不同的结果。
作者: Qmom    时间: 2005-2-23 23:32
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的。单是拿出三岁前灌输的东西和成人时再用时这两个时间段来看待问题,是一种很片面的想法。

在孩子两岁时给他灌输的东西,对于成人而言也许不值一提,但对两岁零一个月的孩子而言,却有很重的份量。开车带儿子出门时,我们会一起在马路上找不同颜色的汽车。在商店、医院、银行排队等待时,我们就玩:说许多名词,如果是能吃的东西就拍手的游戏。因为他知道的东西多了,不论去哪里,他都对周围的事物更感兴趣,想知道更多的事情。虽然灌输的是知识本身,但因此他的生活,他的思维都会变得丰富很多。在幼儿园里,参加各种活动,他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不论对孩子的身心和性格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灌输:教孩子语言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哪位家长不是从“妈妈、妈妈”地反复灌输声中让孩子开口说话的?也许是以往的只注重灌输知识的教育太伤害我们了,我所接触的各族种的人群里,就是大陆的早教家长对“灌输”两个字最敏感。好象为孩子灌输就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灌输”只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它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说到早期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从早期教育就要大量灌输知识到早期教育绝不可以灌输知识。从小孩子从小就要严格管教到大力宣传给孩子自由,甚至家长都认为向孩子说了一个“不”字就阻碍了孩子对世界的探索。。。人们似乎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凡事都是有个度的。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也是这样。

有一点,我特别同意楼主的观点。对于幼儿而言发展心理健康、感情、情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人似乎没有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5-2-24 00:00
谁说三岁学的东西长大全忘了? 我自己就还记得母亲三岁前教我识谱唱歌的第一首儿童歌曲, 到现在都会唱. 而且清楚地记得那时是妈妈趁工休时间拿着谱本到保姆家来教我唱. 我甚至记得一些一岁左右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感受!
作者: cy88    时间: 2005-2-24 01:14
zhoumanlin+-->引用:zhoumanlin  我甚至记得一些一岁左右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感受!

这位版主真是厉害!令在下。。。大开眼界。。。五体投地!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24 01:20
我觉得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在此,你的理解是灌输、记住什么? 我从来不在乎孩子现在学的东西记住了没有?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的大脑好的刺激。三岁前为什么要教育孩子?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幼儿期的大脑是很特殊的高速生长期,这个时期的各种信息刺激对孩子有什么用?想过吗? 很多人都知道在医院最常见的高危新生儿(智力低下和脑瘫)如果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对其将来长大后的智力和生活健康水平是非常明显的。越早期干预效果越好、越早干预越可能恢复成正常孩子。可是一旦超过了三岁在干预,效果就明显差了。这是为什么?这是三岁前孩子大脑生长的特殊性。 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的科学依据科学证明0 - 2 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丰富的环境和有目的有计划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两岁以前也是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各种围产期危险因素造成的结构损害, 在某种情况下, 仍可能在功能上行成通路。婴幼儿是神经系统代偿的最佳时期, 错过这一时期,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 传统的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一岁以内以感知和动作训练为主。根据婴儿的成长日新月异的特点,我们以月为基本单位,全面指导家长。婴儿出生后住院期间于病情稳定后由医务人员给予感觉刺激; 同时与家长交谈,让家长了解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示教新生儿视、听等行为能力, 且指导家长了解婴儿心理、生理的特点,学会感觉刺激方法以利出院后继续进行。给孩子玩具、书刊、和画报,教做婴儿体操。在这里知识也是干预的一种方式。 虽然对脑伤孩子了解不多。但我了解的杜曼关于脑伤孩子的康复训练是有其一定科学性的。杜曼脑伤孩子体能的训练我不了解。doman的方法首先是通过闪卡的方式锻炼宝宝的视觉通路,一开始不是完全的识字和学数学、百科,完全只是一种手段,当这种方法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开始发挥作用,这时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正常人难以理解,很多脑伤孩子眼睛是看不到东西的,杜曼通过一些特殊的光刺激还有闪卡等方式,打开孩子的视觉通路,让孩子的眼睛恢复光明。这些都是传统的干预方法难以达到的。  看高危儿康复的过程应该理解到三岁前大脑学习的特殊性。很多人不理解给三岁前的孩子各种知识,仅仅理解为灌输。每个婴儿在刚出生时都一样,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数目都一样,脑细胞在刚出生时,其间没有关联。但是,脑细胞在出生时的那一刹那,就会立刻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并且开始迅速地、爆炸性地成长。这时外界的刺激的量及质方面的好坏,会对头脑的质的成长带来决定性的影响。脑细胞的形状有如海星,中央有一个核,当核受到刺激时就会生出像芽般的东西。受到刺激时,芽就会不断地伸长,与邻近的核所生出的芽枝缠在一起,于是便完成脑的回路。当婴儿重复同样的经验时,配线就会变得较粗,而遇到新的经验时,便会产生新的配线。称为“神经”元的配线的连接点突触,相当于电脑的记忆组件。愈是累积新的经验,配线的数目就越多,突触也会随之增加。一个优秀的脑细胞能产生的突触可达8000个,但是如果环境单一,良好的刺激少,那么突触将会很少! 至于播下去的种子能否开花?自己看看上面就知道了。 对于说三岁前的东西没什么人记得,这是有个人差异的。我只记得一些三岁前发生的大事情,我的哥哥呢,三岁前的大小事情到细节都记得。他经常说我笨,怎么居然不记得三岁前的事情。我初中时候有个好朋友,她的哥哥经常说记得他从妈妈身体出来那一刹给他接生的护士的模样,他妈妈骂他胡说。我们也笑话他,可是他说千真万确,还描述那个护士的样子。不过他确实很清楚记得三岁前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的详细过程。这家伙很聪明,上课捣蛋,下课就没看他复习过功课。他说我看书几分钟就不用看了。考试总是名列前茅,高考别人复习他就在那里玩,但是很轻松就上了清华。出来以后也很出色。到现在我还经常想起他说看到接生护士的笑话。确实不是所有人都不记得三岁前的事情。
作者: cy88    时间: 2005-2-24 01:41
记得他从妈妈身体出来那一刹给他接生的护士的模样》》

天啊!你知道新生儿的视力是多少吗?难道现有的医学理论出入竟什么大?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4 01:42
rainbow,我觉得我们一直在一个概念上绕圈子。就是你认为传授那些知识是对孩子大脑的刺激。这个我也承认。刚出生的孩子大脑的确需要刺激。但是,我们的分歧在于怎么刺激,用什么办法刺激。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doman的方法刺激,你偏偏喜欢他的。对此,我觉得我们各自保留意见即可。

至于孩子的记忆。我也知道有人能够记住三岁的事情,有人不能。但是,我还听说一个说法,凡是那些说自己记得那些事情的往往是一种错觉,是后来大人跟他反复讲他小时候的事情,让他觉得自己的确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就是能够完全记住小时候的事情。也许他很早熟。但对于这种个案和例外我没有兴趣研究。因为任何规律都有例外。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4 04:56
我想如何对待输出输入是关键所在,education2008所推荐的几个方案都需要孩子的协作,即输出。
如果仔细看这些方案,他们都有考虑孩子输出不够协调的特点,但是均是以鼓励输出的方式来逐渐
培养孩子。这些方案的实验也都是依据孩子的输出为依据的。

当孩子无法合作的时候,这些方法就不灵了。DOMAN是从脑伤孩子的治疗开始的,所以他从一开始
就无法对孩子的输出进行要求。所以他是偏重输入的方法。在信息的输入量上,这些方案是无法和
DOMAN相比的。

所以这些方案仅是侧重点不同,彼此并不矛盾。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5-2-24 08:48
楼主大概与我同岁呢,呵呵,那场地震我可是清楚的记得,包括很多细节,我家不在唐山,但也受地震波及,三岁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防震棚里不敢回家住。对小孩子来说住防震棚是个很好玩儿的经验。我清楚得记得我抱着一床小被子很镇定是从楼道里跑过,心里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根本不理解地震会怎么样。
我也记得很多两岁时候的事情,大人肯定是不会记得的,比如土里的一块断碑,比如我非常不喜欢别的小朋友嘴巴里的鸡蛋的味道……一些在小孩子看来很大对大人来讲不起眼的事情。现在有了宝宝,我经常回忆这些情景,来帮助我理解我的孩子。
其实很多女人是记得三岁前的事情的,是否大自然正是为了女人会做母亲特意做此安排:)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4 10:05
转她一篇帖子,认为DOMAN是背诵的可以看看:

主题:壮咪妈:Ja 正一目一页,用 Doman 的方法速读呢。 [精]
作者:我乃贤妻良母  发表日期:2005-02-16 15:22:16

壮咪妈:

Ja 正一目一页,用 Doman 的方法速读呢。

Doman对速度有极高要求,有的Doman妈妈40页的书,10秒钟就给孩子翻完了,平均
1秒翻4页。翻完就问孩子问题,孩子必须理解并且完全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
回答出问题。

Doman孩子之所以能够速读,是因为他们具备摄像机般瞬间吸收的能力。Ja能够记忆
大量的世界名画,记忆其中每个细节,也是用每幅画0.7秒左右的速度来看的。

谢谢您以前给我写的学中文的方法,我真是心存感激。但我确实更喜欢Doman,这是
我知道的唯一能让孩子一目一页的读书方法,而且如此省力。

至于Ja的口语,如果你看过我这段时间的日记,大概能了解。她在家讲中文比较多,
但总在中文里夹杂英文单词。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24 10:13
我虽然没有哥哥记得的事情多,其实也记得很多事情的,大的比如两岁妈妈把我送到一个保姆家那里住,有一次我从保姆家的木楼梯上摔了下来的情景,摔下来后的情景在脑中现在还非常清晰。这件事长大后自己告诉妈妈,她还不知道,其实回想是因为保姆看到我没有事情就不敢告诉家长,怕我的妈妈因此责备她。三岁因为偷偷玩刀弄伤了食指,那时候我们家就在医院里面的宿舍,妈妈紧张地抱着我冲进急诊,我清楚记得那个男医生拿一些液体冲洗我的手指,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手指上都带着一个怪怪的橡皮套,一直到好了才脱下来。直到结婚后我突然想起来问自己妈妈,小时候弄伤手指后是不是带着一个套子?妈妈说是。我说那个应该是避孕套吧?妈妈默认笑了。
作者: zjlily    时间: 2005-2-24 10:26
此乃高论!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2-24 12:29
>翻完就问孩子问题,孩子必须理解并且完全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回答出问题。
一方面号称不要测试,一方面在问问题,反正我看不出什么测试啊、检验啊之类的区别。

也许不只是日本人喜欢玩文字游戏。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24 12:56
天问+-->引用:天问 >翻完就问孩子问题,孩子必须理解并且完全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回答出问题。一方面号称不要测试,一方面在问问题,反正我看不出什么测试啊、检验啊之类的区别。 也许不只是日本人喜欢玩文字游戏。
这问题就如楼上有人说的灌输,国外不同种族的人根本没有中国人那么敏感,听到灌输一词就马上脸变色,我们确实喜欢走极端。这里经常有人片言只语看了杜曼的一点点文字就大张旗鼓走极端路线做文章。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每天都看到很多家长都在测试、检验自己的孩子:这个是什么颜色?这是什么?小猫爱吃什么?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我相信做家长的很多都有问过孩子这样的问题,你们也在每天测试检验自己的孩子?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2-24 13:07
>你们也在每天测试检验自己的孩子?
对,我会问孩子许多问题,也就是对孩子的测试。我想知道孩子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 天地英雄    时间: 2005-2-24 15:14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我想如何对待输出输入是关键所在,education2008所推荐的几个方案都需要孩子的协作,即输出。如果仔细看这些方案,他们都有考虑孩子输出不够协调的特点,但是均是以鼓励输出的方式来逐渐培养孩子。这些方案的实验也都是依据孩子的输出为依据的。 当孩子无法合作的时候,这些方法就不灵了。DOMAN是从脑伤孩子的治疗开始的,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无法对孩子的输出进行要求。所以他是偏重输入的方法。在信息的输入量上,这些方案是无法和DOMAN相比的。 所以这些方案仅是侧重点不同,彼此并不矛盾。
你是意思是:1.相对而言,大量灌输是Doman侧重点2.Doman对正常孩子不适合?
作者: 显娴    时间: 2005-2-24 16:11
呵呵,楼主还是没有弄懂doman的真正目的.我非常支持给宝宝看百科卡片.
其实闪卡并的目的并不是让宝宝记住背过.我们不是强调要给宝宝一个丰富的环境吗?我们的家宝宝很快熟悉并失去新鲜感,我们不可能每个一个月就换一次家庭环境吧,每天带宝宝去公园宝宝也很快就熟悉了,而百科卡片正好可以弥补着一点.
我表嫂的宝宝6个月的时候给他漂亮的图片,他就回高兴的强过来看半天,哥哥的孩子2岁,喜欢漂亮的图片,不管是挂历,图书,杂志,只要有图片都喜欢.
作者: 天地英雄    时间: 2005-2-24 16:34
显娴+-->引用:显娴 呵呵,楼主还是没有弄懂doman的真正目的.我非常支持给宝宝看百科卡片.其实闪卡并的目的并不是让宝宝记住背过.我们不是强调要给宝宝一个丰富的环境吗?我们的家宝宝很快熟悉并失去新鲜感,我们不可能每个一个月就换一次家庭环境吧,每天带宝宝去公园宝宝也很快就熟悉了,而百科卡片正好可以弥补着一点.我表嫂的宝宝6个月的时候给他漂亮的图片,他就回高兴的强过来看半天,哥哥的孩子2岁,喜欢漂亮的图片,不管是挂历,图书,杂志,只要有图片都喜欢.
孩子喜欢把漂亮的图片抢过来看半天,可Doman却要求快速闪一下.
作者: 天地英雄    时间: 2005-2-24 16:59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转她一篇帖子,认为DOMAN是背诵的可以看看: 主题:壮咪妈:Ja 正一目一页,用 Doman 的方法速读呢。 [精]作者:我乃贤妻良母  发表日期:2005-02-16 15:22:16 壮咪妈: Ja 正一目一页,用 Doman 的方法速读呢。 Doman对速度有极高要求,有的Doman妈妈40页的书,10秒钟就给孩子翻完了,平均1秒翻4页。翻完就问孩子问题,孩子必须理解并且完全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回答出问题。 Doman孩子之所以能够速读,是因为他们具备摄像机般瞬间吸收的能力。Ja能够记忆大量的世界名画,记忆其中每个细节,也是用每幅画0.7秒左右的速度来看的。 谢谢您以前给我写的学中文的方法,我真是心存感激。但我确实更喜欢Doman,这是我知道的唯一能让孩子一目一页的读书方法,而且如此省力。 至于Ja的口语,如果你看过我这段时间的日记,大概能了解。她在家讲中文比较多,但总在中文里夹杂英文单词。
转这么一贴,想说明什么?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4 17:33
显娴+-->引用:显娴 呵呵,楼主还是没有弄懂doman的真正目的.我非常支持给宝宝看百科卡片.
其实闪卡并的目的并不是让宝宝记住背过.我们不是强调要给宝宝一个丰富的环境吗?我们的家宝宝很快熟悉并失去新鲜感,我们不可能每个一个月就换一次家庭环境吧,每天带宝宝去公园宝宝也很快就熟悉了,而百科卡片正好可以弥补着一点.
我表嫂的宝宝6个月的时候给他漂亮的图片,他就回高兴的强过来看半天,哥哥的孩子2岁,喜欢漂亮的图片,不管是挂历,图书,杂志,只要有图片都喜欢.

机械的想法。我不信你做的卡比实际生活丰富。
作者: yuhongmin    时间: 2005-2-24 17:38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机械的想法。我不信你做的卡比实际生活丰富。
肯定没实际生活生动,但可以比实际生活丰富!
作者: Cat    时间: 2005-2-24 20:50
如果楼主实在想知道3岁的孩子能记住什么,等你自己真有了孩子时,可以在他一出生就把他放到猪窝或狼窝里,3岁后再领回来,你就能知道他到底记住了些什么,还是什么都没记住.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4 21:28
Cat+-->引用:Cat 如果楼主实在想知道3岁的孩子能记住什么,等你自己真有了孩子时,可以在他一出生就把他放到猪窝或狼窝里,3岁后再领回来,你就能知道他到底记住了些什么,还是什么都没记住.

我觉得你可能没有弄明白别人在讨论什么问题就来这里放空炮。
刚才看到你在别人的帖子后面大呼别人笨蛋,还以为你是个很有来头的牛人
结果发现你并不比别人高明多少
作者: Cat    时间: 2005-2-24 23:55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我觉得你可能没有弄明白别人在讨论什么问题就来这里放空炮。刚才看到你在别人的帖子后面大呼别人笨蛋,还以为你是个很有来头的牛人结果发现你并不比别人高明多少
看来断章取义是你的一贯行为, 刚认识了俩字,就往上强加自己的阴暗想法,然后大批一通以显是自己高明.智商有问题吧.看不懂就别到处乱放.我的帖子里说"笨蛋"两字,是引用那个楼主的孩子的话.连这都看不懂,还什么科学不科学的.doman的书你看的懂吗,七田还没看完呢,就又跟这胡言乱语.现在在补课看七田,这就是说在这之前,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却张口就说别人是伪科学,这就是你这口口声声的科学态度? 我没有用"笨蛋"说过别人,因为现在我知道这俩字是说你的. 你最配.为了让你这科学家说的句句真理, 我只有在这大呼"你是笨蛋了". 因为是你说我在"大呼别人笨蛋"(特地注解一下,实在还看不懂,傻死算了).再注:我当然不比别人高明, 不会当自己是救世主. 也不会为了显示自己高明而发帖.
作者: 弯腰拣钱    时间: 2005-2-25 00:03
此贴可以加精进行大讨论。
作者: wxgp    时间: 2005-2-25 12:15
说说我自己:刚会坐的时候,一天,被哥哥逗得一个劲地笑,结果从床上翻到地上,把爸爸妈妈都吓坏了。
因为当时不会说话,所以,爹妈一直以为我不记得了。
可是,成年后,有一次偶然地谈起这事,我却告诉他们:我记得!他们不信,我就详详细细地把当时家里的地面、床的摆放等情况告诉他们,这才信了。
这事,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5-2-25 12:45
我记得自己为村上的小孩子表演跳舞的事,那是我被寄养到亲戚家时跟着当幼教的姐姐上学的时候学的。很多年以后听大人谈起,才知道其实那时候我才两岁多一点,但那时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觉得很多小时候的事可能是会忘记,但并不是所有都忘记。
作者: 阿门    时间: 2005-2-25 12:55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这里的许多朋友都强调经验,这里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三岁多的时候赶上了一场大地震,从废墟里被人救出来的。震后住在棚子里很长时间,经常饿的不行,有时渴的不行还喝游泳池里的水。

按理说,地震这么大的刺激,生活这么苦痛,我应该多少记得点东西吧。可惜,我很小的时候就把这些全部遗忘了。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基本不存在。

我刚开始接触早教,我从各方面了解到的资料来看,基本上都认可同只有不断重复的情景才会被深刻记住,你这种只有一次的经历没有印象好象不能太说明问题.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5-2-25 14:00
真的很佩服楼主,你身上有一种司马南的味道。
曾经看过司马南做嘉宾和主持的节目,感觉司马南的目的除了向我们揭露伪科学外,还有一个就是显示他的博学和辩才,当然,这没什么不好,因为除了伪科学外,观众和他各得其所。
一个社会或体制是否先进,最根本的是要看看它是否有反对的声音,当然这个话题不能再说下去了,太敏感。
不过对于doman,有反对的声音是很正常的,而且楼主很多地方又那么在理,所以我很佩服楼主的博学和精神,也很感激楼主以及另外几个口才了得的朋友们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声音。

不过坛子里很多妈妈们的经验我觉得也是不能忽视的,很多时候事实胜于雄辩,所以我很困惑。

看了这么多反对支持的贴,我也想凑一下热闹,不过我可能会召至两方面的砖头。
我虽然还是比较相信doman所创造的奇迹,但可能我开始得太晚了,所以至今未有坛子里其他妈妈们的成绩。
当我接触到doman时,我的孩子快两岁半了,我也很热衷,买了整套的书,从坛子里下载了大量的图片,自己还在网上寻找图片。开始没有经验,找到的图片质量很差,幸亏两个前辈妈妈们提醒说doman的图片不是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想象力的开发,图片不用多但质量要好。可是可能因为孩子大了,对于数学根本没有兴趣,而且几个月下来全无效果,点卡的制作我是完全按照书上的指示绝对符合要求,只不过因为我早出晚归,我是让保姆按要求给他看的(也许问题出在这),反正是无任何效果!顺便说一下,我的父母是学数学的,我虽然不是学数学的,但当年在学校里数学也很好。

如果说我儿子笨,可我儿子的幼儿园的老师认为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学什么都快过其他小朋友,而且喜欢举一反三,语言能力比很多三岁的小朋友都强,喜欢抢答老师的问题(如果不是他,老师很可能要唱独角戏),喜欢带着小朋友胡闹(被老师调侃为有领导组织能力),同时又比较能听老师的话,吃得好睡得好,老师见到我们总是说今天又吃了两碗饭喝了两碗汤,我基至有时想老师是不是想让我们多交一份伙食费。
可是我用doman点卡对他无任何用处!!别说四则运算了,加减法都不懂!!而且他最讨厌看点卡,但我看到其他妈妈们的成功(如杰杰妈、同同妈、多多妈等,但对于七个月就会一元二次方程,我持保留态度),又不愿意放弃。我看了楼主的文章,觉得有些很在理,doman数学教会的东西是否真的对他将来有用呢,既然连研究了四十年的杜曼教授都不能拿出铁证,我还是放弃吧,让我和儿子都解脱。
对于doman字卡,我的儿子也是过一段时间就大部分都忘了,好象作用也不大,因为花的力气不多,而且我认为这个应该不会对他将来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产生什么严重影响,我还是会坚持下去。

对于百科知识图片,虽然楼主一再强调机会成本的问题,但是当没有我认为更好的东东出现,我还是准备坚持下去,当然看了楼主的文章,我可能会比过去更心安理得地偷偷懒。因为我觉得不管有没有用,最少开阔了他的眼界,我们没有时间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参观各类博物馆,而这些图片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会在为他的想象增添一些画面的同时,灌输一些知识,这没什么不好,最少会使他在幼儿园里更愿意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增强他的自信心。
其实当我看完如何使宝宝更聪明这本书时,我也很失望,我本以为会教给我们一些能提高宝宝的智商的东西,但里面只是教了我们如何让宝宝的知识更丰富。后来一想,见多识广也没什么不好。

这些就是随着我的实践及看了各方意见后我对doman的态度。几十年的研究也没人证明实施doman后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不良后遗症,所以我会按照我的选择继续实施下去。

至于七田真,我上次看了坛子里的妈妈们写的关于七田真的方法,我也试了试。有一次,我的儿子连续几天说不喜欢奶奶,奶奶一靠近他,他就说不要奶奶。晚上吃饭时他又说,我就对婆婆说明天他不再会这样说了。当天晚上他一睡着,我就按七田真的方法摸着他的头,重复说奶奶爱你最疼你你要爱奶奶,第二天他果然不再不要奶奶了。这也许是巧合吧!这样的巧合还发生了几次,不过和这次相比,那些可能更象巧合。

比较神奇的胎教理论我基本没有用过,只是听些柔和的轻音乐,我想不管宝宝听见没有,最少妈妈听后情绪良好,对宝宝的发育也会好的。

其实在没有孩子前,我对早教是持反对态度的。我上学前被教了很多字还有数学,一年级时我就稀里糊涂地看完了西游记,直到上初中,我父母都会给我教更高一级的数学。结果是我根本没办法聚精会神地听老师上课,因为大部分我都知道,常常老师刚在黑板上写题目,我就在下面告诉同学怎么做。由于我的成绩好,老师也不想太多批评。所以我的老师们对我的要求就是:你上课可以看小说、睡觉,但不要和同学讲话!

但是有了孩子,我的整个想法都变了,因为我的孩子面临的竞争环境不一样,人家的孩子都是经过一定早期教育的,到时我的孩子不是给人当傻冒了吗?所以我一直在找寻一种能真正开发他的智力的早教,可是在没有之前,我想先给他一些知识也未尝不可。其实再盲目的妈妈都知道,卡尔.威特虽然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是他不仅没有达到没有经过系统早期教育的爱因斯坦及爱迪生这样的高度,而且相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他的大名只是因为早期教育才使我们如雷贯耳。

但就象楼主等提到的:虽然民主制度有各种不完善,可它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制度!

doman的方法可能不会有太多用,但这是我目前发现的最便于实施的一种方法,最少强迫或诱惑我的孩子每天停下来看十分钟图片我还能做到,而且丰富了他头脑中知识性的画面。除非真有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的大脑的成长发育有不良影响,我想我还会有选择的坚持下去。

很感激楼主及其朋友们的反对的声音,希望你们多给我们一些不同的意见和方法。坛子里大部分家长会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选择自己的育儿方法的。
作者: tslyhbbm    时间: 2005-2-25 14:12
那么三岁前学什么好呢?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2-25 14:28
当老实人不易,说老实话更不易。
向棠棠妈致敬!
作者: cy88    时间: 2005-2-25 16:25
完了!从一楼看下来,看到这么多人记起一岁甚至几个月的事情,刚才赶紧问一下五岁女儿一两岁时的事,她竟然一问三不知!我该怎么办?
作者: cy88    时间: 2005-2-25 16:39
dawnch+-->引用:dawnch 当老实人不易,说老实话更不易。
向棠棠妈致敬!
说老实话坦荡!
我也向棠棠妈致敬!
作者: 水轻    时间: 2005-2-25 17:12
我还记得我穿着尿布爬(跨)乡下门槛的情景
还记得自已吃饭的时候从凳子上掉下去的情景(老爸老妈说是我三岁左右过年喝醉酒掉下去的)
厉害吧!
我记得很多我很小的时候的事!


不过,从教育来说,并不是要教小孩太多技能的东西,应该是大脑开发为主。比如认字什么的也可以做为锻炼记忆力的一种方式,效果不是要过目不忘,有好一点的记忆对他以后学习该有多大的好处啊!!!!同志们,为了这一点,也要努力培养吧!!!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5 18:38
什么叫记得?记得一些零星碎片是不是记得?

我所说的记得显然不是指这些零星碎片,而是所谓的知识和事实。。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5 19:25
>什么叫记得?记得一些零星碎片是不是记得?
>我所说的记得显然不是指这些零星碎片,而是所谓的知识和事实。。

请问具体的区别在哪里?我现在对初中学的三角函数也只有零星碎片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5 19:29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什么叫记得?记得一些零星碎片是不是记得?
>我所说的记得显然不是指这些零星碎片,而是所谓的知识和事实。。

请问具体的区别在哪里?我现在对初中学的三角函数也只有零星碎片了。

再拿一道初中题目你能不能解答出来?如果能解,那就不是零星碎片。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5 20:55
>再拿一道初中题目你能不能解答出来?如果能解,那就不是零星碎片。

嘿嘿,够呛,我需要复习一下。
我有个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去辅导他们隔壁的小学生做数学,
结果1张卷子,他连题目都看不懂。。。。
作者: liuzhangze    时间: 2005-2-25 21:17
三岁的孩子教育是一种为以后做准备的过程,他以后的生活.学习.性格等,我个人认为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完成启蒙.我们不能成人化,要诱导孩子,但不要磨灭了他们的天性
作者: 若愚    时间: 2005-2-26 00:06
我认为有的刺激是能给孩子留下记忆的,那得看孩子对这一刺激是否特别感性趣。
作者: woodgarden    时间: 2005-2-26 01:07

作者: fjcas    时间: 2005-2-26 09:56
我也证明一下,3岁前的事我只记得一件,妈妈带着我去山上摘苦菜,回到家里我正等着要吃奶的时候,妈妈突然把洗干净的苦菜塞到我嘴里,我大哭。心里知道不要苦菜要吃奶。---老妈说那是一岁多断奶的事(前个月准备给儿子断奶才想起来的)
    过年买了本大挂历挂在墙上 ,才8个月的儿子很爱翻,但对封底却情有独钟,一只手掀开,仰着头能研究上好一会。封底有什么?啥都没有,一片红而已。天天翻也不嫌腻,天知道他在想什么?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6 10:39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说的太好了,彩霞和落日,明月和群星,水中的倒影,远处的群山,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一年四季的往复更迭;我指给他看车水马龙,鸡鸣狗吠,霓红人影,一条有趣的蚯蚓,地上耀目的斑马线......

这些东西比那些卡片的信息量不知道要丰富多少万倍。
同样是落日,卡片上的落日只有一种信息量——静止的信息。而自然界的落日有千万种变化,
亿万种信息。什么是真正的感观刺激呢?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26 16:07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说的太好了,彩霞和落日,明月和群星,水中的倒影,远处的群山,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一年四季的往复更迭;我指给他看车水马龙,鸡鸣狗吠,霓红人影,一条有趣的蚯蚓,地上耀目的斑马线...... 这些东西比那些卡片的信息量不知道要丰富多少万倍。同样是落日,卡片上的落日只有一种信息量——静止的信息。而自然界的落日有千万种变化,亿万种信息。什么是真正的感观刺激呢?
说这话真是让人感到遗憾和可笑。每天我都在让孩子欣赏这些大自然。实在不知道现在还会有哪一个妈妈不带孩子做这些事情。你以为现在是文革时期吗?都什么年代了?思维这么偏激。怎么竟然会有人认为感官刺激和让孩子在家的时候看图画是有矛盾的?只有没有带过孩子的人才会问这样的问题。我生孩子前后的很多想法就是非常不一样的。我每天在家给孩子看东西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一般不怎么给他看电视。看到楼上有人说随便让孩子看多久都可以,建议还是少看电视。呵呵,俺们不是专家,俺只是带孩子的,不懂说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懂得陪孩子玩,带孩子。
作者: woodgarden    时间: 2005-2-26 20:25
孩子看电视要受到限制这是常识,但是完全不给孩子看电视的妈妈在当今社会也是罕有——除非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我为孩子所做的都很平常,也不认为有什么可炫耀和傲人的成果。我之所以谈论了许多这里一些妈妈不屑谈论的事情,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和她们育儿的观念、目标都截然不同。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26 21:11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孩子看电视要受到限制这是常识,但是完全不给孩子看电视的妈妈在当今社会也是罕有——除非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我为孩子所做的都很平常,也不认为有什么可炫耀和傲人的成果。我之所以谈论了许多这里一些妈妈不屑谈论的事情,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和她们育儿的观念、目标都截然不同。
我是看到你说随便孩子看多久吓了一跳呢。关于电视,我每个星期给孩子看一次到两次,每次都限制时间。因为孩子没有自制能力,平时家里只要有孩子在玩是绝不开电视的。 我没有觉的你说的事情不屑,我也喜欢带孩子去欣赏大自然、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孩子从两岁两个月开始每个星期孩子爬两次我们这里最高的山,每次自己走一个多小时。上山是孩子最喜欢的事情了。 我觉得自己和这的妈妈和你的想法也是差不多的,孩子的学习只当是游戏,我们都不想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其实我觉得做母亲的育儿观、目标都差不多。你也给孩子看画册、图片、字卡,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楼主偏要断章取义的说看卡片和去看日落是矛盾的,我才忍不住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6 21:47
rainbow+-->引用:rainbow 说这话真是让人感到遗憾和可笑。
每天我都在让孩子欣赏这些大自然。
实在不知道现在还会有哪一个妈妈不带孩子做这些事情。
你以为现在是文革时期吗?都什么年代了?思维这么偏激。
怎么竟然会有人认为感官刺激和让孩子在家的时候看图画是有矛盾的?
只有没有带过孩子的人才会问这样的问题。我生孩子前后的很多想法就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每天在家给孩子看东西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一般不怎么给他看电视。看到楼上有人说随便让孩子看多久都可以,建议还是少看电视。呵呵,俺们不是专家,俺只是带孩子的,不懂说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懂得陪孩子玩,带孩子。

其实我正想说你的行为非常可笑呢,结果你自己反而来说别人。
有一句话是杯水车薪,对于0-3岁的婴儿来说,
他们需要的是大自然这种丰富的刺激和经验,
而看卡之类的行为不过是杯水,对于孩子还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当然,对于那些梦想培养出天才的人来说,权做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但心理安慰就是心理安慰,不要夸张成什么“天才秘方”。
何况做那些卡费时费力,除了一些闲级无聊,以此为乐的家长之外,
我看这纯粹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2-26 21:50
请辩论双方注意措词。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5-2-26 23:06
天问+-->引用:天问 请辩论双方注意措词。
天问, 你什么时候改行做辩论大赛的主持人了?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7 08:14
>有一句话是杯水车薪,对于0-3岁的婴儿来说,
>他们需要的是大自然这种丰富的刺激和经验,

丰富有2个意思:
1。相关信息的综合度高
2。无关信息的干扰量也大


>而看卡之类的行为不过是杯水,对于孩子还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按照你认同的,至少条件反射作用还是有的。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2-27 08:21
zhoumanlin+-->引用:zhoumanlin 天问, 你什么时候改行做辩论大赛的主持人了?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只是看热闹的。   但是如果双方改行争论人品问题,就不好看了。
作者: pengwn62893136    时间: 2005-2-27 10:25
我想这也许是个体差异的问题,我的儿子现在刚满两岁四个月,在去年12月13日的时候,也就是他两岁两个月的时候,我们搬家了,可是当我前不久带他到原来住的地方去,问他以前住哪里,他居然不知道。当时我就在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对居住了两年,而且经常下楼玩的家玩得一干二净,让我觉得很是困惑,三岁以前的教育对我的儿子来讲有用吗?
作者: yuhongmin    时间: 2005-2-27 10:40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7 13:26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有一句话是杯水车薪,对于0-3岁的婴儿来说,
>他们需要的是大自然这种丰富的刺激和经验,

丰富有2个意思:
1。相关信息的综合度高
2。无关信息的干扰量也大


>而看卡之类的行为不过是杯水,对于孩子还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按照你认同的,至少条件反射作用还是有的。

条件反射是作用吗?作用是一种用处,益处,
我是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个问题的,虽然条件反射短期看来似乎有用,
长期看来,我已经说了我的观点,没用。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7 13:29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你的意思是说,我在这里影响家长寻找教育自己宝宝的合适方式了?
奇怪的逻辑。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7 14:33
>我是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个问题的,虽然条件反射短期看来似乎有用,
>长期看来,我已经说了我的观点,没用。

请给出理由。

如果说看卡没有用,那么看书呢?是否也一样没有用?
作者: bump    时间: 2005-2-27 16:28
Cat+-->引用:Cat 看来断章取义是你的一贯行为, 刚认识了俩字,就往上强加自己的阴暗想法,然后大批一通以显是自己高明.智商有问题吧.看不懂就别到处乱放.我的帖子里说"笨蛋"两字,是引用那个楼主的孩子的话.连这都看不懂,还什么科学不科学的.doman的书你看的懂吗,七田还没看完呢,就又跟这胡言乱语.现在在补课看七田,这就是说在这之前,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却张口就说别人是伪科学,这就是你这口口声声的科学态度? 我没有用"笨蛋"说过别人,因为现在我知道这俩字是说你的. 你最配.为了让你这科学家说的句句真理, 我只有在这大呼"你是笨蛋了". 因为是你说我在"大呼别人笨蛋"(特地注解一下,实在还看不懂,傻死算了).
再注:我当然不比别人高明, 不会当自己是救世主. 也不会为了显示自己高明而发帖.

人家是专家,专家拿需要看书,只有我们这些无知妇孺才需要看书,你就等着专家来拯救吧。专家只需要高举着“科学”的伟大旗子,然后高声摇旗呐喊,你们都要向“科学”看齐,向我的参照系看齐!我们该欢呼这黑暗的地方来了科学的救星。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3
跟年纪大小关系大多了。
据我一个朋友介绍,说大脑中有一种波什么的,4岁之前的记忆容易清空。
就是消磁的意思。我正在努力找这方面的资料。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4
跟年纪大小关系大多了。
据我一个朋友介绍,说大脑中有一种波什么的,4岁之前的记忆容易清空。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5
跟年纪大小关系大多了。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6
欧儿子3.5岁,电脑玩的可溜了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7
通过电脑认识了好多汉字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7
看wawayaya的vcd汉语拼音也差不多了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8
我现在在找英语的vcd,哈哈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39
斑竹大人,欧不是有意灌水,嘿嘿 抱歉了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40
还差一贴了,不好意思
作者: 老狐    时间: 2005-2-27 18:41
多谢了,哈哈
作者: 子乐妈    时间: 2005-3-2 15:24
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孩子的记忆是靠积累成多的,我是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作者: 弹铗长歌    时间: 2005-3-2 21:04
不是为了记得什么,就是为了锻炼记忆力.

我就发现我读书时政治奇差.
作者: wxb0239    时间: 2005-3-2 21:59
14
我三岁前手臂被烫伤一块,
确实没有印象。
作者: xuyuqun    时间: 2005-3-3 17:13
我想三岁前的教育能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起到重要的作用吧。 早教不光是教孩子背一些东西,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早教的内容。我的原则就是:快乐最重要。
作者: pykqzh    时间: 2005-3-3 20:48
zhoumanlin+-->引用:zhoumanlin 谁说三岁学的东西长大全忘了? 我自己就还记得母亲三岁前教我识谱唱歌的第一首儿童歌曲, 到现在都会唱. 而且清楚地记得那时是妈妈趁工休时间拿着谱本到保姆家来教我唱. 我甚至记得一些一岁左右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感受!
你说的我一点都不信!怎么可能记住一岁的东西!!
作者: 农民世家    时间: 2005-3-4 08:16
Cat+-->引用:Cat 如果楼主实在想知道3岁的孩子能记住什么,等你自己真有了孩子时,可以在他一出生就把他放到猪窝或狼窝里,3岁后再领回来,你就能知道他到底记住了些什么,还是什么都没记住.
高,实在是高。
作者: lljjnn    时间: 2005-3-5 08:53
真是高手云集呀。喜欢看热闹,长见识。05
作者: aeswfxxy    时间: 2005-3-8 11:33
不信,我也不信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3-8 15:58
记得2岁前后,有一次被正在带小鸡的母鸡扑到了脸上。妈妈说,你绝对不可能记得。因为那时太小,你记得东西是大人告诉你的。我说,绝对我记得。原因是,我知道那之前我的心理。下一个台阶,看白鸡没有反应,再下一个,还没有;我只再下一个,就再也再也不下了,可是我刚迈步,它就扑了上来。下面的不记得了。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院子里,家里好像来了客人,没留意我。这些细节,是谁都不可能告诉我的。
   其实说这个的目的不是要说,3岁以前记忆就很清晰,而是说,3岁前很多概念已形成。为什么学的东西后来会忘,因为没有巩固。有一样东西我们三岁前学会,终生没有忘。母语。如果你三岁前没有学会,就错过了时间。大家都知道“狼孩”的例子。
   孩子需要快乐,但是学有用的东西不一定不快乐,关键父母要明白,教育是系统工程,不能想起来来一阵,过了一阵就完事。  教育其实是很辛苦的,要费尽心机却又不露声色,要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不断地给她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让她不费吹灰之力地自然习得很多东西。
作者: xuek    时间: 2005-4-6 16:59
应该是机械记忆!
作者: qianqianmama    时间: 2005-4-6 17:35
孩子三岁以前记住什么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Edu可能也实在不能理解,三岁以前吃的东西能留下什么?三岁以前吃过的东西长大后肯定留不下什么东西,但三岁以前能不让孩子吃东西吗?
作者: 菲儿妈咪    时间: 2005-4-7 15:07
qianqianmama+-->引用:qianqianmama 孩子三岁以前记住什么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Edu可能也实在不能理解,三岁以前吃的东西能留下什么?三岁以前吃过的东西长大后肯定留不下什么东西,但三岁以前能不让孩子吃东西吗?


高!应该可以这么类比的.
我赞同RAINBOW的观点:更多的信息刺激为了右脑的更好发育.
作者: 得分手    时间: 2005-4-7 21:16
我也认同这种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去开发一下、刺激一下,反正宝宝不会太累,也花不了什么时间(在不严格执行Duman的基础上),管他有没有用,再注意加入其他方法一并进行,总不会错,前提是充满爱心,让宝宝快乐!
作者: 菲儿妈咪    时间: 2005-4-8 10:26
得分手+-->引用:得分手 前提是充满爱心,让宝宝快乐!

始终牢记这点!
作者: ivyzhou    时间: 2006-12-22 13:56
孩子能里经常让我惊讶~~~~很棒
作者: bwsu1    时间: 2006-12-22 16:20
二楼的说的很有道理,小孩子早期应该注重孩子注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其他的并不重要,目前很多教育方法有点南辕北辙...
作者: 果果ma    时间: 2006-12-22 17:17
我也记不得三岁以前的事,我想个体差异、个体经历有关系吧,或者是上学四岁以后的经历太复杂难忘了,就只记得以后的了。不过我想让宝宝多看看总归没有什么坏处吧。
作者: qiqimm    时间: 2006-12-25 11:29
就是因为当年自已的记忆太差,以至读书时政治,历史学不好,所以希望通过早教让孩子记忆强一些,以后学习起来轻松一些。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游戏的过程,孩子高兴,又有收获,何乐而不为!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1-31 15:32
高人哪高人

原帖由 Qmom 于 2005-2-23 23:32 发表
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的。单是拿出三岁前灌输的东西和成人时再用时这两个时间段来看待问题,是一种很片面的想法。

在孩子两岁时给他灌 ...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1-31 15:36
口说无凭,可能忽悠人吧。

quote]原帖由 cy88 于 2005-2-24 01:41 发表
记得他从妈妈身体出来那一刹给他接生的护士的模样》》

天啊!你知道新生儿的视力是多少吗?难道现有的医学理论出入竟什么大? [/quote]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1-31 16:11
这也没啥,当时就是借机练练脑子,否则今天小猪不能坐在这里听各位坐而论道,得到一定的享受啦。说到最重要的事,很多其实没法教的,可能也就算能言传身教吧,比方各位都是某人的老公或老婆,有哪个老师教过怎么爱自己的另一半哪,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能力强不强,比能做个把题重要多啦(歌德巴赫猜想级别的不算阿)。

原帖由 linkspeed 于 2005-2-25 20:55 发表
>再拿一道初中题目你能不能解答出来?如果能解,那就不是零星碎片。

嘿嘿,够呛,我需要复习一下。
我有个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去辅导他们隔壁的小学生做数学,
结果 ...

作者: tongtonghu    时间: 2007-1-31 17:32
我记得三岁前很多事情,四岁上一年级,嘻嘻
作者: qiaohb    时间: 2007-12-3 21:54
记住了谁是他的亲人,什么是他的恐惧,什么是他的母语,身体怎么能够协调。这些统统进入了潜意识,就像你现在不用思考就会走路,吃饭,会躲开疾驰而来的汽车一样。等等,等等。
作者: jessie047    时间: 2007-12-7 22:47
记忆是一生的,这个时候孩子很敏感,所以能记住为人处事的很多东西
作者: random98    时间: 2008-4-29 14:42
这个可能是选择性健忘
作者: woaiaoao    时间: 2009-11-30 10:41
不同意楼主的意见,可能痛苦的东西人下意识的要保护自己要忘掉,而那些美好的东西会永久的留在记忆里的,即使有遗忘
作者: yaoyao080122    时间: 2009-11-30 14:39
很多人都说三岁以前的教育很重要,是智力发展旺盛期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