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小班课,上与不上的取舍(兼Cathy文学课随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7:10
标题: 小班课,上与不上的取舍(兼Cathy文学课随记)
感谢这个论坛,看到老虫的课,一直都在关注,中间也试过两次吧,不是时间不合适,就是孩子没同意继续。不过,昨天Cathy文学课一下课,孩子就又唱又跳说好,宣布说要继续。
那就继续呗。

开个楼,慢慢说

先说说这一年多来,为什么一直在关注,一直在等待,却总也没上课吧。

时间不多,拟个提纲放在这里,回来再慢慢补充:

一、需求
二、老师。
三、同学。
四、课堂组织。
五、时间,时间!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7:10
标题: 先说需求
上一对一的网络课,已经很久了。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需要练口语,家里没环境嘛。
然后呢,练着练着,问题慢慢就凸显出来了。

口语这东西,听起来高深无比,说白了不就是说话么。
看看我们自己吧。英语可以不会,中文说话总是会的吧?聊天每天都会的吧?我们是跟任何人都聊得起来的吗?为什么我们跟有的人可以从早到晚一直聊依然有无穷话题,跟另外一些人却只能相顾无言尴尬无比呢?是因为他们不会打招呼问好,还是他们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句子支离破碎,导致谈话无法进行?

所以孩子的口语溜起来之后,我的需求和市场上的供给就产生了矛盾。

我希望孩子每上一次课,都能有一点收获,哪怕是谈到一本书,引得他下了课就去找来读,或者一部电影,他听说之后就会想看。

这个希望说起来再渺小也不过了,但市面上的网络外教课就是这么麻烦,直到碰到Cathy老师之后,我才不再需要为一对一的课程提供话题。当然,也正是因为碰到了Cathy老师,我才对自己那个渺小的需求,产生了要修订一次的欲望。

真要说起来,也得“怪”Cathy

最开始,她上课拿出一些好玩的图片或逻辑题(当然我后来发现了她的“小秘密”,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类似的东西),引得孩子像个小狗嗅到了骨头味儿,每次都乐得哈哈笑。

后来她就跟我提,说儿子该上点文学课了。我当然说好。有啥不好呢?但是文学课有个问题啊,文学这个东西,你说你的道道,他说他的看法,是需要讨论和互相碰撞激发的。就这么一对一,而且还是师生档,显然这个撞击的力度会不够,而且稍不留神就成了灌输,从而偏离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和深入思考的目标。

需求有了,怎么去实现呢?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7:11
标题: 说说老师
其实我对网络课老师,尤其是一对一的老师,要求并不是太高。

前面也说过了,一对一的课程嘛,每次课价格又不贵,指望老师为此花大力气投入,我也没那个奢望。我小小的要求不过是“我希望孩子每上一次课,都能有一点收获”,就这么简单。

但就是这小小的要求,实现起来都不是毫不费力的。

从孩子的口语老师替换中,慢慢发现,原来孩子不够喜欢可以随便换掉的老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喜欢,只是喜欢的程度有差别),要么跟他脾气不合,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要么太执着于贯彻任务,让他学到了东西,却失去了兴趣。
俺家孩子不是那种火爆脾气的小孩,不会太走极端——但他很狡猾
不十分喜欢的老师,如果老师够强势,他可以容忍的配合到课程结束。但是那种勉强的配合,因为缺少了发自内心的喜欢,课外就直接丢开,那不还是猴子掰包谷,掰一包丢一包吗?
脾气不合,但是不太强势的呢?因为他们相对比较,孩子马上就抓住了漏洞,自己主导课堂,支使老师看他的网络游戏,跟老师大谈怎么玩游戏,或者叫老师看网上的视频,甚至有一次一节课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两个人分头看网上猫猫狗狗的搞笑视频,中间可能只有很少的时间在交流各自的观感。虽然是儿子丢的链接给老师,但老师无法主导课堂,也会导致孩子虽能谈笑风生,但实际并无收获。
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肯定不是我想要的。——开玩笑,我花钱花时间请一对一的老师,希望的既不是让他干巴巴的学知识,当然也不只是让他开心3060分,嘻嘻哈哈完了就完了的。


所以从关注老虫的课堂开始,看过贴出来的课堂视频,也偶尔买一节两节相对中意的课尝试一下,就是想找到合适的老师。一对一的碰很累很耗时费事(一次至少买十小时,碰到不太满意的老师也得上完才能换人,当然这个成本就高了,不仅是钱的问题,孩子的时间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呀),机构(老虫这里似乎还算不上机构,但她和搭档的周老师在认真的做这个事,这一点是绝对认可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我省略前置的遴选程序,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
机构的宣传上,当然都会说老师有教学经验啦,有这样那样的资格证书啦,等等等等。对于我来说,这些其实都还次要,我看重的是,老师有没有认真备课,上课能不能把握好节奏,孩子喜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现实的。
孩子听过Baker的课,也听过Vicky的课,还有一个阅读老师(名字我忘了,抱歉,我很少去关注拼写超过6个字母的不太熟悉的名字)的课。
老师很不错。我对老师的要求和孩子对老师的要求(幽默、话题好),都能结合起来。但是。。。但是。。。我真不喜欢说“但是”,却又不得不说。。。同学不合适,也会出问题。

同学的问题,等会儿再说。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1-25 10:46 编辑 ]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7:11
标题: 关于同学的问题
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是有点惴惴的。
因为谈到同学,这版里都是呢。我要是说半句不合适的话,“话不投机”后面不还有三个字么,那就算是完啦。


但是小班课,同学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只有一个孩子的课不叫小班课,叫一对一或者所谓的VIP
小班课一定是有同学的,而且是1-N个。这个N可能是不超过十个吧,否则就可以叫中班或者大班了。


我们之所以迟迟不报名,其实同学的因素是相当大的。

没有同等学力的孩子,就不好报名了。
否则鸡同鸭讲呀。不是别的孩子觉得我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就是我的孩子觉得其他人还达不到可以互相讨论的标准。这方面,年龄和英语能力都要相当(性情是否相投倒不那么重要),缺一不可。

另外一个原因呢,同学太吵或者走神也不行的。
有些孩子没规矩,抢话筒(也许是第一次,也许不是,我也不知道),把背景音搞得很复杂(也许我们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只能说尽可能注意了),那就肯定不会报名了。还好,老虫跟我说起过,老师有时候不那么严格,不批评孩子,她会直接运用课堂组织者的权限,直接关掉某些孩子的麦,让他们安静会儿。
碰到过一次孩子走神的。老师问,那孩子答不出,好像连问题是啥都不知道。走神的原因,要么是不感兴趣,要么是听不懂。看孩子问“pardon”,我估计是听不懂。

因为是我买的都是试听课,试了之后如果没达到最满意就不再继续,所以也不太清楚老虫这里对这类孩子是怎么处理的。太吵或者说无关话题可以关麦,走神不知道怎么办?是请她去低一级别的课呢,还是直接拒收了?


而且,决定上小班课,其实一个很大的关键也在于同学。

有好的同学,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很多。从别人那里获取资讯,比如新书、好电影、以前不知道的作家,等等。了解别人的看法,男生和女生的视角不同,不同阅读偏好的人看到的内容不同,等等。发现自己的缺欠,比如昨天晚上有孩子不知道Jabberwocky是什么,那么课后她有兴趣的话就会去google一下找答案啦,于是又开始了延伸学习。

所以有合适的同学,小班课可以让孩子得到比一对一更大的好处。

这个好处当然不在于口语,一堂课本来只有一个学生的,一下子变成了N个学生,说话的时间当然就少了。可是说话虽然少了,却多了更深更广的思考。要说得失利弊的权衡,就我个人而言,似乎多一些孩子上课,好处还要大一些。

当然,还是那句话,同学一定要学力相当,行为得当,课堂才会出现良性互动。

也许,这部分尤其能体现老虫她们存在的价值。一边挑老师,一边挑学生,让各方都情投意合,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反正,挑了这么久,这一次老虫才建议我们上课,我们也认为同学确实还不错,值得上下去,可见老虫也的确是在为学生考虑,而不是瞎搞拉郎配的。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1-25 11:53 编辑 ]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7:13
标题: 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这个话题,其实由我在这里说是不太合适的。老师才知道他们是怎么设计和组织课堂的,我只是旁观和揣测,说的是我的观感,指望全面那就不可能了。

我看过很有限的几节课,不同的老师,做法基本上都差不多。
有图文并茂的PPT,有轮流提问,一般都有点游戏或问好闲聊两句之类的热身活动。。。不看上课的内容,单就程序而言,小班课给我的感觉,总体来说都相当的紧凑。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有显而易见的学习讨论目标,而且都提出了相当多的问题,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轮流答问当中发表看法,表达意见。
在这里,老师一般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更多的是抛出问题,让你去脑力激荡,思考和表达是上课的主旋律。当然,在孩子真的不知道的地方,老师就会给出解释,不管是图片,还是让其他孩子说明,手段多多,目标当然是让孩子弄明白啦。


昨天第一次上Cathy老师的小班课,真是惊喜。

非常巧也非常不巧,之前的那个小时我们还有她的一对一。本来我觉得没啥问题的,但是儿子经过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似乎受不了了。跟老师说着话的时候,眼睛慢慢合拢,头一点一点的,很显然是正在酣然入梦。我弹了他几下脑门,没用。老师在那边也看不到我们这里的状况,只是发现他没声音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所以Cathy倒也不觉得奇怪,只是呼喊了他几声,问他是不是还在。他迷迷糊糊的答说快睡着了。Cathy反应真快,马上问他妈妈在哪儿。孩子说在旁边。Cathy说那行,你放下耳麦,让妈妈听指令,你照办。于是,孩子举左手,抬右腿,跳两下。然后用左手扭右耳朵,再右手扭左耳朵,原地转3圈。。。这么来回两趟,ok,精神头儿回来了。
看孩子这样,我一方面高兴他清醒了,一方面又担心下一堂课是3个孩子一起上呢,轮流答问,轮空的时候他还不得继续呼呼啊?而且Cathy也不可能再给他上体育课来让他清醒啦。

没想到的是,一登录课堂,就听到Cathy在跟两个女同学热烈的打着招呼(天,我们这边刚下课,她们就这么热闹的上开课了,Cathy也太神奇了吧?),寒暄得热闹着呢。
错过了开头不要紧,因为正片展开,真正是极其丰盛的文学之旅。
你问过孩子,什么是文学吗?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阅读吗?
你了解孩子如何界定什么是文学,他们的标准是什么吗?
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征是什么吗?
。。。。。。
惭愧,这些我都没跟孩子谈过。用中文都没谈起过。我从来不知道一个问题有那么多不同的答案,当别的孩子认为阅读是为了学到东西的时候,我的孩子干脆利落的回答,他的阅读就是“for fun”
孩子,他们天生就懂文学的。
我看了老虫后面说的,这是一个类似文学启蒙的课程。
但在我听课的时候,我的感觉却不是那样。
启蒙,大概是给人一些粗浅的入门知识的意思吧?
可我怎么听,也觉得是一个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心,发现自己心中的文学概念,同时聆听同伴的感受。。。
其实,西方的教育,从苏格拉底起,就有了问答的方法。他的看法是,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名知识的产婆,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Cathy的课堂上,我看到孩子由问题引起思考,又因彼此的思考而互相启发,他们内心的知识,在相当程度上被导引了出来。这样的课,不问也可以知道,儿子怎么肯错过一分一秒?——前一堂课还有不少时间懒洋洋的靠在电脑椅里,这一堂课呢,他是眼睛发亮的盯着屏幕,偶尔甚至激动得口齿不清的答问。他被彻底的吸引了,精神贯注,毫不分神。说到小星星亮晶晶那首nursery rhyme的时候,还高兴得唱了起来~~
这堂课,老师的东西不是太多,只偶尔对所有孩子都不清楚的内容作个解释。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相当多的收获。反正我儿子一下课就激动的说,这个课他上定了!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7:16
标题: 再说课堂组织
再说课堂组织,其实也没什么别的,只就一对一和小班课做个比较而已。

因为上过同一个老师的一对一和小班课,对比太强烈,忍不住要多回个帖子,说几句。
Cathy老师的一对一很好,非常好,比市面上大多数(我不敢断言是全部,毕竟我们也只换过不到十个老师而已,就是加上我听过其他孩子的一对一录音,也不会超过20个,个人当然是认为Cathy比我听过的任何其他一对一老师都要好)的一对一好,这是真的
不过Cathy老师的一对一还是没有她的小班课好。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
一对一毕竟只是口语课,老师需要准备的东西很有限口语课嘛,有个话题就山南海北的聊下去啰,准备起来很easy,实施起来也非常从容,老师和学生在这样的课上都是很放松的。而我后来
挖到网上的这类题库,自然很多东西也就知道了。
小班课则完全不同。老师的准备很精心,设计很周到,恰到好处的拨动了孩子脑子里那根叫做兴趣的弦,让他上得累兴奋着。脑子转得飞快,当然不可能会轻松。但是这种累,却因为求知欲的蓬勃,完全不产生任何负担,反而让孩子兴奋无比。

感谢老虫招来这么多英语很棒年龄接近的孩子,感谢Cathy老师的精心准备烹饪出很棒的文学大餐供给俺家这个读书狂,感谢另外两位同样爱读书的同学很棒的交流,这个课一定会很有嚼头,我相信。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7:17
标题: 说说分班吧
其实分班这个话题,我基本上没有太多“主见”,愿意丢给老师去决定的。
不过因为身边和网上都有几个朋友在跟我“讨教”分班和升级的“诀窍”,我答复过两次,干脆改几个字,也顺便贴一份在这里吧。

妈妈们希望孩子级别上升,读一些老师原本认为读不了的课程,为孩子好的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这对孩子是不是很好,真的能达到督促他们超越的目的吗?
我从自己孩子的身上所见,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
当然,孩子在自己水平远超同学的班上,求知欲肯定得不到满足,这就不用说了。但在水平不足的情况下勉强去够,对孩子来说,坐在课堂上(网络课堂同样如此)如听天书,打击还是挺大的。一方面,别人说的自己听不懂,信心会受影响,但心理上的影响相对还不是太大,毕竟也有人是越挫越勇型的。相对更直接的影响是,孩子听不懂,很容易神游天外,结果连自己能听懂的部分也不见得会听到,这尤其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在小班课上,如果孩子的程度不匹配,课堂本来可以上得行云流水的,却因为一个孩子反复pardon,或者常常被老师发现人走神需要拉回来,课堂的整体效果会因此大打折扣。
而且,当孩子的能力达到的时候,老师自然会推荐他们去更合适的班级,而不会把明显不适合的孩子留在较低级别的班组里面。像我孩子试听过几次,他自己明显觉得能力不匹配,老师也清楚他的状况,就不会让他来上课。他在自己学校也是如此。我从没要求他升级,老师看他各方面能力达到了,就通知他去更高级的班上课了。

很多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火候到了,不用妈妈努力,孩子的级别也会调整的。
倒是这个火候怎么能到,需要妈妈们在课后多帮帮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适合孩子水平的分级读物,越多越好。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1-25 09:25
标题: 时间,时间分配
一直以来,始终纠结在网络外教课的课时问题上。
从最初的一周一个半小时,到后来3个小时,再到现在考虑变回两小时或者甚至再减少一些,我和孩子的想法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改变。

一对一的课很好,非常好,但是我对孩子的英语要求,要停留在他会说的阶段吗?
到现在为止,孩子的口语依然谈不上流利的母语水平,在学校的one minute speech课上面,依然是说得少,听得多。
但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信(并且相对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点是在近两年的一对一训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还要再进一步,让他当下就能用英语非常流利的吵架吗?有必要吗?——关键是,孩子的时间,允许吗?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孩子的任何学习都不是单纯靠老师和家长努力就行的,最要紧的环节其实是孩子自己。他要学,他就能学得非常好。个人的热情投入,比什么都重要。
增加一对一的课时,或许能增强一点口语能力,减少的却是孩子阅读、运动、人际交往的时间。很现实的至少是每周五的晚上,孩子都要去同学家玩。玩兴正浓的时候,我就去接他了,因为之后要上课了。孩子本来还想在同学家sleep over呢,就更做不到了。

而从目前文学课的状态来看,非常棒,一节课下来,他不仅因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思考更深,而且从同学的答问中也提取到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这真是梦寐以求的课堂。
想想看,未来的世界,哪项工作是可以单打独斗完成的?若是需要群体与合作,对人的理解、信赖,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最近一个朋友出任某集团子公司高管,闲聊中就发现所谓的“勾心斗角”,其实根本就不是黑白分明的“善恶”之争,更多的还是出于彼此之间的不了解、不理解、难信任。
实际上,积极专注的聆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沟通问题。这也是一种能力,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太强调表达的重要性,对理解力(倾听和阅读)的重视程度却没那么多。
有些朋友其实很善于表达,但仕途、事业却不是那么顺利,虽然也到了衣食无忧的地步,但他们的心显然并不满足。我和他们交往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很不愿意“吃亏”,连跟我这个“外人”,都还要贬低同侪以示自己能力出众。不是说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但给人留下的印象,的确不能算顶好。几次交道打下来,对那些明里张扬暗地却失了分的事,也就明白了七七八八。
人不做事,自然不会有麻烦。不做大事,麻烦自然也不会太大。但要想做事,还想做大事,协调的工作就少不了。能从小让孩子在一些小型的课堂上完成有效的倾听,积极的发现老师(未来可能就是领导、上司、官员)和同学(未来可能是同事、合作者、竞争对手等)的真实意图,这样多好!
的确,儿子上完有些课就会自信满满的跟我说,他的英语比别人要好。但是儿子,我告诉他说,上课不是竞争,而是合作。现在激励他从同学那里得到别人的想法,甚至帮助别人把自己的想法阐述清楚,一次一次的积累磨合,将来他自然能从各种沟通交流中发现对方的长处和弱点,为友则用其所长,为敌则攻其所短。。。这些需要的都是实战演练,而不是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就做得到的事。(当然啰,这些复杂的东东是没必要告诉他的,等他长大了,该明白的自然会明白,不明白的,就他让去糊涂着也好,吃亏占便宜的事,谁又说得清呢?
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最需要给孩子的东西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根本不需要我去做什么,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一对一呢,也有很多好处,那是不错的。尤其是Cathy老师的一对一,网上那些逻辑趣题经她使用,孩子的确会说说笑笑,非常开心。谁不愿意让自己表现得聪明无比呢?
不过么,相形之下,目前练口
语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孩子再每周花那么多的时间,尤其如果还得牺牲一些其他的活动,就更加不值了。
既然有了这个文学课启发思维并培养聆听、增进沟通趁着寒假,和孩子好好商量一下,说不定再减少一些一对一,把时间留出来看书学中文,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呢。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3-1-25 12:29
无事对孩子的学习条件真是太用心了,望尘莫及呀,来学习了~
作者: 黑夜里的眼睛    时间: 2013-1-25 16:21
从行文和字词的感觉上,我判断“无事生非”是一位父亲,一位很有自身观点和热心的先生。
继续关注下文的课堂组织和时间,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
先给你鼓个掌   加油!
作者: dawnch    时间: 2013-1-25 18:36





说一下这个文学班。
原来的文学班全是十二三岁的中学生。因为该课程所涉及的文学作品已超出了青少年文学作品的范围。
正如Cathy老师所说:
... the older groups(这里指年纪比较大的两个文学班)are doing - Macbeth - gory. Violent, bloody, and Romeo and Juliet - love, fighting and suicide. Not appropriate for a 10 year old! Also - some of the poetry is quite heavy going!

前阵了我在网上嚷嚷要找一位文学小子,结果小子没找到,却引来了一群十岁左右小孩子。
Cathy老师看了他们的测试卷,英语能力倒还可以,但总不能让他们去看上面那些“重口味”的东西吧。这些孩子,如果喜欢Harry Potter的,我们都推荐到那边去。但仍有一些家长执着于“文学”。
于是Cathy老师说:Perhaps a junior lit (literature) class where we do a little poetry and work with a book like HP or Roald Dahl- we could negotiate the book. It would not be at the intellectual depth that Sunny/Alice/Wendy or Iris/Diana but would introduce some of the literary concepts.
... Better to find a few others and do a lovely fun lit class!

于是,Cathy老师专门为这群孩子量身订做了这个类似文学启蒙的课程。

这是这个课推出的缘起。
这个班昨天开始了第一节课,四个学位,除了一位香港英文学校的女孩子因电脑故障而未能参加,该来的都来了。两位女孩和一位小子——啊!这是三个文学班里唯一的小子啊!


作者: Eva's_father    时间: 2013-1-25 21:48
LZ对网络课程的见地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作者: dawnch    时间: 2013-1-29 00:35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1-25 07:17 发表
其实分班这个话题,我基本上没有太多“主见”,愿意丢给老师去决定的。
不过因为身边和网上都有几个朋友在跟我“讨教”分班和升级的“诀窍”,我答复过两次,干脆改几个字,也顺便贴一份在这里吧。

妈妈们希 ...





我们经常和家长在分班选课方面产生分歧。
打个比方:
家里来了客人吃饭,客人见桌上有盘茄子,伸手下筷夹起就往小儿嘴里送。我赶紧说:“那茄子辣,小孩子恐怕吃不了吧。”
客人说:“茄子怎么会辣呢?我们在家吃得好好的,不辣呀!”
我说:“咱家的茄子做法不一样,它比较辣。除非你孩子能吃辣。”
客人说:“没事,咱们在家吃得好好的,让他先试试。”
说完就往孩子嘴里送,孩子被辣得疵牙裂嘴!

一些老师对我们在课程组织所花的功夫看得挺明白的:
The school I am working with now is the first I've seen to effectively create and maintain group classes. The lady who runs the company spends a huge amount of time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tudents and ensuring that each student comes to class online. I've never seen anyone as committed to making it work. Without the help of someone like that, it will be very hard to find group classes online.
作者: 孙驰原妈妈    时间: 2013-1-30 14:53
Cathy老师的文学启蒙课程对我们这些只能读儿童文学阶段的孩子真是太好了,我一直盼着有这样的课程,引导孩子,激发孩子。请问还组建这样的班级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13-1-31 23:45
+++



第二次课截屏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2-1 07:40
第二次课,以如何争论开头,讨论了一首诗

Wings,是什么呢?
儿子说,是imagination。还问我的理解,我认为wings是什么。我说,是dream。他很忧愁(真实的忧愁喔!)的说:那不行啊,我除了很小的时候做过梦,长大了以后从来也不做梦的。我说,不是夜里做的那个梦。孩子说,噢,我知道了,你说的是daydream。
孩子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小时候,你有无尽的imagination,长大了,渐渐的变得现实,更多的考虑reality。
但我还是相信吸引力法则,相信那句箴言——只要你想,你就能!
忍不住想起久远久远之前的那些白日梦,后来逐一的实现~~~
又想起那些奋斗中的朋友,他们的心里,谁没有那么一个梦呢?
心里有梦,梦生双翼,才可以脱离无趣的现实,享受翱翔的自由。
喜欢Cathy的文学课,就是因为她不会逐字逐句的去分析解说,而是挖掘你根底内里那些散落的思想碎片,让它们能够组织成型。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2-6 12:55
标题: 作业,太重要的作业!
看了两次作业了,每次看儿子写出来的,我那心里头,就像有猫在抓,在挠,要不,就像是有把火在烧!

嗯,他跟我说的时候都还好呀,怎么写出来就哪哪儿都不对了呢?语法是一团糟,这就不说了,他小人家那么懒,明知道是错的也不肯改,说是他写的,老师会改。可是内容呢?我问过他之后,大概能明白。可老师要看的只是他写的,怎么可能再去问个明白呢?
不过,我不是老师,我不说,我就让那猫去抓去挠,让那火去烧。我看老师怎么收拾他的。

老师的答复总是来得那么及时,那么快,又那么亲切,那么不带半丝火气的肯定加激励。
看看老师的第一次总结:Your assignment was marvellous to mark.  As always you have interesting ideas.  I would like you to learn to always find reasons (what we call evidence or support) for your opinions.  Well done!  An outstanding first effort!
第二次的:A good worksheet!  Always explain clearly and check the sentences you have written. Sometimes a sentence can be ambiguous – ambiguous means that a sentence can have at least two interpretations (sometimes more).  Here is an example of a silly one….
The lady hit the man with an umbrella.
(Is the lady using an umbrella to hit or is she hitting a man who is carrying an umbrella?)


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这样深深的挖掘人内心潜在的创意和力量。。。
好的老师,可遇不可求。信然!

作者: 深谷炊烟    时间: 2013-2-13 17:30
无事生非对于课堂的分析,让人佩服。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2-22 07:41
第三次课了。这首诗,我觉得很难,孩子倒是说还行。

热身活动,先从对诗歌的理解开始:

你认为是对是错?你有同感吗?为什么?你从诗歌里读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们应该要做的这些,你认为这些对你的生活来说,是一种好的方式吗?或者你觉得要求太高了?
。。。。。。
我很喜欢这些问题,它们逼着人去想,去和诗人、作家隔着时空对话,“我是谁?我要什么?我喜欢什么?我赞同什么?我不赞同什么?为什么?”。。。。

我很高兴的看到,孩子有自己的看法(不以“正确”为目标),有自己的好恶判断,心中有自我在。
他是他自己,带着他的年龄特点,带着他的生活背景,积极的融入交流当中。
也希望咱们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不受“正确答案”的局限,更多的表达自我,把各种各样的生活,鲜活的呈现出来。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2-22 08:15 编辑 ]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2-22 08:38
标题: 第三课,聋哑学校
因为这首诗是讲聋哑学校的,所以老师的准备活动,当然首先是围绕着人的感觉器官~~
很有趣的问题,不多说。

What do you think would make you play quietly at school?老师问。
有孩子答说,玩捉迷藏,有孩子答说,非常严厉的老师。
俺家小子不说话。
老师问他安静的游戏场看上去是不是很奇怪,儿子就说,哦,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安静的,blablabla。。。。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朋友后来聊天的时候起了争执。他说,老师这么问,是想引导孩子说出她想要的答案。我说,老师没有这么想,不过让大家思考一下,后面读诗的时候,自然会去联想。

好吧,不管如何,这堂课读的这首诗,经过前面内容相关的预讨论(嗯,我不能不说,真的很精彩),虽然每个孩子都还有一些生词障碍(对我来说,生词很多,俺家小子似乎懂得比我多,但他也不是每个词都懂,我感觉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不认识的词),但由此进入到对内容的讨论,孩子们也在理性和情感上都有所准备了。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2-22 10:06
标题: 作业,作业
今天早晨起来,一看dropbox,哇,作业来了。
看看老师准备的作业,真好,除了真好,实在说不出其他的了。

很多人想过,要让孩子会思考。可是怎么做呢?我在努力,但很多时候感觉还缺少一些东西。
透过这几次围观孩子上课,和每次课后电脑里出现的作业文件,我觉得有东西在发酵,我想要的突破就要出现了。——不是俺自己学英文,而是怎么去引导孩子学中文。

翻开昨天老师上课的截屏,找出前面提到的名言,再找出中国关于读书勤学的名句,作个对比:


西方人对生活和学习的理解,和我们古人对生活和学习的要求,的确有共同的地方,而差异也很明显。
Robert Frost是一个朋友最喜欢的诗人,我对他仅有的了解也是从朋友那里来的。看他说的“诗歌始于欢乐,终于智慧”和我们古人对“勤学苦读”的执着,其对比着实有趣。看歌德对生活的设想,清歌一曲、好诗一首、美图一幅,再在可能的情况下说一些明智的话——孩子是不理解的,至少俺家儿子很煞风景的说,如果这么活,他至少有一些天可能会觉得无聊(他还是比较婉转的,这点我比较高兴)。我还没跟孩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如果那么说,他恐怕会浮想联翩,顺便狠狠的驳我一下,不去忧患难道就不可以么?其实谁都没错。每个人的每一种想法,都没有对错之分。人是彼时彼地的人,所有的感觉和思想,都和他们眼前的现实息息相关。人有了这样的体认,对生活的理解就会进一层了。
跟几个朋友随便的聊聊天,一上午的时间一下就晃过去了。
学英语学中文,学什么真不重要。比较关键的还是,人得要有头脑。这才是最要紧的。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2-22 12:05 编辑 ]
作者: 冬雪春鸢    时间: 2013-2-23 22:28
哦, 天呐, 我偶然踏入这里, 就看见了文学小子妈妈(是妈妈还是爸爸?)的这篇记录。
这就是我女儿在上的课啊, 我竟然还在这里看见了她在上课的图片。
首先 感谢您的记录, 让我形象具体的了解到这个课程, 老师, 和女儿的同学, 真好!
然后, 我 我几乎完全不知道她在上些什么, 每次她上课的时候我都还在回家的路上。
我问她, 你要接着上吗? 她说:要吧, 这课还行。我就上淘宝给她付钱。
发现了您的这个帖子真令我有些震惊, 这做家长的差距啊
容我在此惭愧一下吧

感谢您的记录, 我以后每周都来看看, 嗯, 我还要看看我女儿的作业去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2-28 22:15
这次因为等着安装家具,房间里没网,紧赶慢赶,最后还是缺了大半节课。

气喘吁吁跑步进门,开机之后才开灯。
暖身活动通通错过,老师和孩子们正在读一篇没有结尾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我小时候也看过,当然是中文版的,《美女还是老虎》。

唔,到了最后,需要一个结局的时候,居然下面没有了。
你想给这个故事什么样的结局呢?
让你的情人与你不喜欢的美女结婚,还是直接让老虎吃掉他算了,你会怎么办呢?
我听到多数孩子说,给他美女。也听到有孩子说,给他老虎。
期待孩子们的作业,届时就可以看到,孩子们设定的结局,有着怎样的考虑~~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3-11 14:25
这次课,每个孩子选了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在课堂上讨论。看了看孩子们的选择,各有各的喜好,显然。没时间旁听,也没录音,不过孩子显然是喜欢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业。老师给出了三段音乐,说明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让孩子们听了以后推测这是哪一类电影的配乐。。。
偷看了两个小朋友的作业,和俺家儿子的差别可大了——各抒己见,我在这里算是看到了。太棒了!
作者: kuermum    时间: 2013-3-11 16:11
上课就该像楼主这样上,学习!感谢分享1
作者: kuermum    时间: 2013-3-11 16:13
感谢楼主,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上课,如何面对作业。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3-14 14:28
今天又要上新课了,忙里偷闲翻看了一下孩子们的作业。

Cathy的答复永远以激励、赞赏为核心,可是从来也不回避问题,孩子们该做到的,她也都一一点出来了。可是我怎么就做不到这样的对孩子说话呢?说教,说教,朋友对我的批评果然是对的,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到我身上还是改不了。

瞧Cathy的批语:
Thiswas well done xxx.
You managed tocapture the essence of the music in your descriptions.
I’ll tell you about the different musicexcerpts in class.

再来:
Clever xxx!
I wonder if you knew that the music was from Piratesof the Caribbean?
If you haven’t seenthe movie, it is about brave men, fighting unusual circumstances (andcreatures).
Worth seeing.
Lots of fun!
Good job doing it in 27 minutes.

最近因为学校报告的问题和Cathy交流了一下,有些躁动的心又和缓了。是啊,他有热情,将来应该会成长起来的,我是不是一定要为他目前的诸多问题焦头烂额呢?给孩子时间慢慢的长大,慢慢的适应社会,不也挺好的吗?
Cathy推荐的加勒比海盗,之前似乎下载过,回头问问儿子要不要看啦。——又得翻硬盘了~~~


作者: 只问耕耘    时间: 2013-3-16 11:16
这课程真不错!妈妈也很用心!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4-17 15:44
标题: 来吧,头脑风暴
这句话,你觉得如何?



好几次课都没听了,这次讨论的内容真有趣,关于语言,不同的语言,是不是有不同的思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讨论真热烈啊!孩子的思维可真不简单啊!平常,我真是小看了他啊。。。
这次的诗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4-17 15:45 编辑 ]
作者: 冬雪春鸢    时间: 2013-4-18 13:58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4-17 15:44 发表
这句话,你觉得如何?
http://sdrv.ms/17mChuOhttps://7nhx5a.bn1.livefilestore ... L1kS/ketang0411%20a ...


这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课, 孩子们都上的意犹未尽吧。
我女儿可兴奋呢, 跟我讲了好一会儿, 还说这是她第一次认真思考诗歌的意境; 我当时心里就在腹诽:我以前给你讲的古诗都是白搭的啊

目前这个课程排在女儿心目中的第一位了, 真是课有魔力的课程呢。

我有点想跟CATHY老师沟通一下, 看看她对女儿的评价和建议。
但是又感觉还是有点早, 再上一个月可能更好?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4-18 17:30
原帖由 冬雪春鸢 于 2013-4-18 13:58 发表


这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课, 孩子们都上的意犹未尽吧。
我女儿可兴奋呢, 跟我讲了好一会儿, 还说这是她第一次认真思考诗歌的意境; 我当时心里就在腹诽:我以前给你讲的古诗都是白搭的啊

目 ...



唉,我最近听课听得少了点,但Cathy昨天写给我的信里说了,我儿子现在一对一心不在焉答非所问,她怀疑私下里在玩游戏,倒是集体课上得好。提到这次课,她也觉得上得非常棒:“We had a brilliant class last week! He participated, gave intelligent and sensitive comments and did not get distracted at all!
”建议我要么干脆把一对一彻底停了,换一节集体课。今天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准备cancel掉一些一对一,换HP上上看。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3-5-8 09:37
看你这写的这些上课记录,
这课,CATHY老师看来是花了很大的心思设计呢,羡慕啊

考虑HP,那就来我们组吧哈哈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8 11:04
原帖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3-5-8 09:37 发表
看你这写的这些上课记录,
这课,CATHY老师看来是花了很大的心思设计呢,羡慕啊

考虑HP,那就来我们组吧哈哈


你们是哪组啊?我们上了第一堂课,第一本书已经快讲完了~~
他很喜欢这个课呢,当场就决定要报下去了。等我回头有空整理一下,开个新帖说Harry Potter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3-5-8 17:26
这个课我家也是很爱上啊.原本看到加州在开新班想把这停了报加州,系统学下英语,小人儿坚决不答应,上这课,感觉娃是在享受:).

支持开新贴啊:)

[ 本帖最后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3-5-8 17:34 编辑 ]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8 22:37
原帖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3-5-8 17:26 发表
这个课我家也是很爱上啊.原本看到加州在开新班想把这停了报加州,系统学下英语,小人儿坚决不答应,上这课,感觉娃是在享受:).

支持开新贴啊:)



呵呵,总的来说,只要是Cathy的课,我儿子都喜欢上的。


等我明天来开新贴吧。其实你开贴我跟也可以的,你们毕竟上过一段时间课了。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3-5-9 18:05
我家孩子对CATHY老师的评价甚高,从第一次接触她就兴奋不已,说是她遇到过最棒的老师(当然她接触外教的经验也蛮有限的).孩子其实是蛮识货的

我很少跟课,开贴怕误导观望的同学.再次期待您的新贴啊.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11 20:52
原帖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3-5-9 18:05 发表
我家孩子对CATHY老师的评价甚高,从第一次接触她就兴奋不已,说是她遇到过最棒的老师(当然她接触外教的经验也蛮有限的).孩子其实是蛮识货的

我很少跟课,开贴怕误导观望的同学.再次期待您的新贴啊.


你女儿几岁啦?女孩子如果能力够强的话,上文学课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3-5-13 09:59
她十岁啦:)
看了你贴这课,是真的好心动啊,孩子时间有限,先让她在HP课上HAPPY一阵吧,
但这个课我一直关注,待时机成熟后,的确想让孩子一试.
你不要弃楼哟,要更新啊:)
作者: 冬雪春鸢    时间: 2013-5-13 16:06
我家目前在CATHY的文学课上乐不思蜀的, 盼着写作业, 真是从没见过的状态

但是, 我其实是搞不清她有啥收获的, 也许还要再过些时间来看?

请教楼主, 我没有跟CATHY老师联系过, 除了看看她给孩子判的作业;
要是我想了解CATHY对孩子的评价和英语学习方面的建议, 是要通过老虫, 还是我直接在孩子的作业里问?我不太想让孩子知道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13 17:11
原帖由 冬雪春鸢 于 2013-5-13 16:06 发表
我家目前在CATHY的文学课上乐不思蜀的, 盼着写作业, 真是从没见过的状态

但是, 我其实是搞不清她有啥收获的, 也许还要再过些时间来看?

请教楼主, 我没有跟CATHY老师联系过, 除了看看她给孩子判 ...





孩子的收获,怎么说呢,你不觉得孩子现在乐不思蜀、盼着写作业、从没见过的状态,就是最明显的收获吗?
内在的动力,我们求之不得的,如今得到了,却不知道孩子有啥收获?

作者: codyexe    时间: 2013-5-13 23:21
留印一个,慢慢读。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16 20:29
原帖由 冬雪春鸢 于 2013-5-13 16:06 发表
我家目前在CATHY的文学课上乐不思蜀的, 盼着写作业, 真是从没见过的状态

但是, 我其实是搞不清她有啥收获的, 也许还要再过些时间来看?

请教楼主, 我没有跟CATHY老师联系过, 除了看看她给孩子判 ...



拷贝今天开课的第一句话,看你能不能想到,她的收获是什么:
Nothing measurable can be alive; nothing which is not alive can be art; nothing which cannot be art is true: and everything untrue doesn't matter...     
                             - Cummings, A Miscellany Revisited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24 14:39
呀,最近躲懒,好多课都没记,快忘光了啊。。。

补课:

4月25日:

老师从教育对我们的意义说起:Education isn't what you learn, it's what you do with you learn.
教育是什么呢?这里说的“what you learn”,个人理解,应该是指知识吧?教育不是你学到了什么,而是你用学到的东西做了什么。。。这话有意思么?
俺家儿子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说了好几句之后,终于关键词来了。。。use it。。。老师补充说,西方有句俗语,叫做:Use it or lose it. 跟咱们的学以致用是不是差不多呀?

接着聊的句子是“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e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曼德拉的名言,教育是我们改变世界最有力的武器。是这样吗?
孩子们似乎不理解教育怎么可以是武器,老师解释了比喻的修辞法,这下子就都明白啦。

再一句“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这句话,有人说是富兰克林说的,有人认为是中国谚语,但它的确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啦:你讲,他会忘,教他,他有可能记得住,但让他参与其中,他就学会啦。“involve me and I learn”,这里的“involve”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孩子的答复很可爱,让他去质疑(问问题)、去思考,就是involve了。一点也没错哦。
孩子,真的不容小觑!

经过名言和前置提问环节,之后自然又是一首诗:Education For Leisure。。。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5-24 15:17 编辑 ]
作者: dawnch    时间: 2013-5-24 15:21
呵呵,爱优思英语这个拗口的名字就是为了把 I use English 汉化。
以前EDU说过,没用的东西大脑就会无情地把它忘掉!
哈!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24 16:07
原帖由 dawnch 于 2013-5-24 15:21 发表
呵呵,爱优思英语这个拗口的名字就是为了把 I use English 汉化。
以前EDU说过,没用的东西大脑就会无情地把它忘掉!
哈!


哈,原来如此,这个名字是有因由的呀!
我不喜欢你们的中文名字,英文名字倒是很顺口的。

不如改个名儿,中文叫“柚子英语”如何?我喜欢吃柚子。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24 16:09
继续。。。。

5月2日:

文学课,是不是就只讲文学呢?今天的这堂课说明,显然不是的:



外教们常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重音。把重音放在不同的单词上,完全一样的句子就有了不同的意思:

怎么辨别别人的真实意图呢?。。。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5-24 23:52 编辑 ]
作者: dawnch    时间: 2013-5-24 19:15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5-24 16:07 发表


哈,原来如此,这个名字是有因由的呀!
我不喜欢你们的中文名字,英文名字倒是很顺口的。

不如改个名儿,中文叫“柚子英语”如何?我喜欢吃柚子。





“柚子英语”这个名字好!
好记好念,而且logo也容易设计,读音有点接近。
我喜欢吃柚子,但只吃沙田柚,其它的蜜柚之类是不吃的。
文旦柚仰慕已久,但还未尝到正宗的,因此不知味道是否如传说中的一般好。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24 21:24
原帖由 dawnch 于 2013-5-24 19:15 发表





“柚子英语”这个名字好!
好记好念,而且logo也容易设计,读音有点接近。
我喜欢吃柚子,但只吃沙田柚,其它的蜜柚之类是不吃的。
文旦柚仰慕已久,但还未尝到正宗的,因此不知味道是否如传说中的 ...



嘻嘻,我早就对你们的中文名称不满了,这下总算是想到个喜欢的,你可千万想着改改哈。

至于我作为算命先生帮你们搞定名称的功劳嘛,下次我去广东的时候,要请我吃沙田柚,其他的蜜柚啥滴,就不用请我吃了。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3-5-26 15:51
在鼠版看到鼠哥说逻辑,正巧孩子上的最近一节课里涉及到逻辑,就把内容贴了点在那边,这边就不写了,链接放这里就行啦:在小说逻辑楼里贴的企鹅图和几个逻辑练习题
作者: 远月    时间: 2013-8-19 19:52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1-25 07:11 发表
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是有点惴惴的。
因为谈到同学,这版里都是呢。我要是说半句不合适的话,“话不投机”后面不还有三个字么,那就算是完啦。


但是小班课,“同学”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只有一个孩子的 ...

    楼主说的同学问题,我也深有同感,如果同学上课积极、爱思考,对其它孩子也是带动,但就怕那种上课不认真,不知在干啥的孩子,很影响上课心情。
作者: wubin9312    时间: 2013-9-4 20:12
我们也在学文学,但是刚开始起步,学习了,楼主继续哈
作者: awen99    时间: 2013-11-9 12:18
楼主  好久   没   更新了    现在  怎么样了?
作者: yeti2005    时间: 2014-3-25 12:09
给孩子在沪江上买过一次。好像是5节课,但上了一节,就没人联系了。也联系不上他们。
作者: 我是中等生    时间: 2014-7-29 23:00
学习了
作者: 我是中等生    时间: 2014-8-1 12:21
又认真看了一遍,怎么不更新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