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建议】传统童话要有选择的给孩子读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2 18:37
标题: 【建议】传统童话要有选择的给孩子读
哈哈,本来发在别的地方的跟贴,每人发表点意见,感到很失落,干脆到阅读来单开一楼,看看有没有人将将自己的看法。 从小是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这些外国童话长大的,那时候,国内的童话反倒较少,在那个年代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国外的文学几乎都被禁掉了,除了一些苏联的东西,相反的,那些国外的童话却大行其道。现在自己有孩子了,找来这些童话又重新读一下,才吓了一跳,发现这些东西非常不适合给我的儿子读。纵观了一下,较为适合给孩子读的,是《伊索寓言》,那里面很多都是关于动物的故事,让动物拟人,虚幻而有趣,但还是有很多不适合的故事,需要挑出去。《安徒生童话》故事性较强,但大多数都充满<font color="black">悲惨和暴力、不适合儿童阅读,比如:他笔下的《拇指姑娘》、《买火柴的小女孩儿》还有著名的鱼美人哪一个不是有着悲惨的结局。《海的女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丽的鱼美人为爱情牺牲了自己美妙的歌喉,但最终也没有获得爱情,并为挽救王子的生命而变成了泡沫。这样的结局对小朋友们来说的确有些残酷。基于这种原因,据<font color="black">说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已经从小学课本种取消了。而美国Disney在改编这些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去掉那些因素,最后给一个光明的结局。《格林童话》我曾经见过他最原始的版本,居然类似《十日谈》的洁本,格林兄弟遂于日后再版这部童话时,做了不少的删改;尤其是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更是彻底的加以删除。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里,仍然充斥着大量的歧视、残忍和暴力。有美国人研究说“对168篇格林童话进行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童话都有对外貌的描写,每篇平均14处。每5篇童话中就会有一篇把相貌丑陋姑娘写成凶神恶煞的坏人。因此她们建议,家长们让孩子看格林童话时,务必要对孩子们讲清楚:美貌不是全部。”因此不适合女孩子看,其实在我来看,男孩子也不可以看,因为那些暴力内容实在不适合孩子。我曾经给儿子看过洪恩从日本人那里转过来的小红帽,前面儿子一直很喜欢,包括小红帽和大恶狼来往的,但是到了大恶狼吃掉婆婆的地方,他就拒绝再看下去了,我才体会到那些残忍对孩子心理上影响有多大,以后就再不选择这些了。中国人往往能接受残忍,可能和我们祖上传统的残忍历史有关系把。《阿凡提故事》的故事很好笑,对孩子呢?还是不适合,难道教给他们欺骗和狡诈么?郑渊洁早期的童话是不错的,比如早期皮皮鲁的故事、舒克和贝塔的故事等,但到90年代以后,他开始堕落。由他一个撰写的刊物《童话大王》里面的故事充斥了暴力、邪恶和下流。所以总的来说,叫童话的不见得就是给孩子看的东西,很多只是以儿童为载体,来反映人类和社会的,我只能说,哪些东西是给成人看的。经典童话给少儿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亚于宣扬色情与暴力的音乐录影带。其实还有些危害是不明显的,全世界的孩子都在读同样的故事:公主因为长得漂亮,所以与众不同,所以过上了大富大贵的生活。这种故事看多了,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女孩一定备感挫折。另外,还有些童话里面存在很多隐喻,比方大灰狼、外婆、蹦跳的小红帽,在英语中都是带着双关语的词,狼外婆躺在床上露出来的粗尾巴,更是一个双关语。好在有文化差异,对我们却少有影响了。而且隐喻较深的,对孩子影响就比较小,比方“春蚕至死丝方尽”就有隐喻,可现在总拿它来形容老师呢,哈哈哈。所以我说,你要自己从那里面挑适合孩子读的故事,而不要找些书甚至影碟、MP3,直接让孩子去听了,你要那样做,只能说明你迷信于经典,自己却没用动过脑子,最终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孩子可以读什么,大一些了,也许读些《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环球80天》之类的所谓给成人看的东西反倒较好。小一些的孩子,建议选择一些现代的儿童读本,尤其是美国的,这方面,丽颖妈咪和柔光宝宝等一大批网友在亲子阅读里开了专门的楼,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非常令人尊敬,大家移步到那里去看就是了,我就不多加赘述了。
作者: mace    时间: 2005-2-3 00:29
我喜欢<<果果>>,是它把我的女儿带进了书的海洋.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5-2-3 01:26
最近挺忙,也很少到这里灌水了。不过,这个话题我一直在想,虽然因为孩子小,河孩子一起接触的童话书还少,说不上来很多,这里权当抬庄哈,毕竟,老鼠失落了,我们也不好受。     在聊童书里面我和丽莹妈咪说到过这个话题,比如彼得兔的故事里面,兔子妈妈警告小兔子说,不要到Gregor的园里面去,兔子爸爸就在那里had an accident,Gregor太太把它放进pie里面去了。丽莹妈咪说这个很残忍,我倒觉得作者把这件残忍的事情写的很委婉幽默。还有小红帽的故事,因为我买的书是这么讲的:the wolf had himself a good meal,图片就是外婆和小红帽的双脚在狼嘴外面,大灰狼是这么死的:the woodcutter saw grandma's door was open, he went in. As soon as he saw the wolf, he raised his ax...下一页是外婆,小红帽和woodcutter站在那里看着地上死掉的狼和它肚子下的一点红色。我女儿还小,只知道大灰狼啊呜一口把外婆和小红帽吞下肚子里了,然后又走了出来。大概她还不懂危险和害怕吧。不过,上面的例子说明,故事里的争斗和残忍毕竟是有的,这些是世代想传的。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主意挑选适合孩子看的好的版本,注意书中对这些细节的处理。题外话,前些天给女儿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画片,看到坏狼把小动物追得走投无路,女儿着急得大哭。我想,作家长的也许能够把握住孩子看的书本,可是,电视节目五花八门无处不在,其中的不良内容和形式的泛滥,不是家长们能把握的了。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本来发在别的地方的跟贴,每人发表点意见,感到很失落,干脆到阅读来单开一楼,看看有没有人将将自己的看法。 《安徒生童话》故事性较强,但大多数都充满<font color="black">悲惨和暴力、不适合儿童阅读,比如:他笔下的《拇指姑娘》、《买火柴的小女孩儿》还有著名的鱼美人哪一个不是有着悲惨的结局。《海的女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丽的鱼美人为爱情牺牲了自己美妙的歌喉,但最终也没有获得爱情,并为挽救王子的生命而变成了泡沫。这样的结局对小朋友们来说的确有些残酷。基于这种原因,据<font color="black">说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已经从小学课本种取消了。而美国Disney在改编这些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去掉那些因素,最后给一个光明的结局。
完全同意。但是我想,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自然会看到这些童话故事的原貌,也能逐渐接受了。这需要一个过程。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格林童话》我曾经见过他最原始的版本,居然类似《十日谈》的洁本,格林兄弟遂于日后再版这部童话时,做了不少的删改;尤其是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更是彻底的加以删除。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里,仍然充斥着大量的歧视、残忍和暴力。有美国人研究说“对168篇格林童话进行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童话都有对外貌的描写,每篇平均14处。每5篇童话中就会有一篇把相貌丑陋姑娘写成凶神恶煞的坏人。因此她们建议,家长们让孩子看格林童话时,务必要对孩子们讲清楚:美貌不是全部。”因此不适合女孩子看,其实在我来看,男孩子也不可以看,因为那些暴力内容实在不适合孩子。我曾经给儿子看过洪恩从日本人那里转过来的小红帽,前面儿子一直很喜欢,包括小红帽和大恶狼来往的,但是到了大恶狼吃掉婆婆的地方,他就拒绝再看下去了,我才体会到那些残忍对孩子心理上影响有多大,以后就再不选择这些了。中国人往往能接受残忍,可能和我们祖上传统的残忍历史有关系把。
jerryhao+-->引用:jerryhao 《阿凡提故事》的故事很好笑,对孩子呢?还是不适合,难道教给他们欺骗和狡诈么?
我不觉得这是教孩子诈,阿凡提的机智和思维敏捷不可以学习么?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当然,还是要避免孩子只学会狡辩而不讲逻辑了。
jerryhao+-->引用:jerryhao 经典童话给少儿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亚于宣扬色情与暴力的音乐录影带。
这个有点耸人听闻了吧。 :p   至少是以偏概全。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其实还有些危害是不明显的,全世界的孩子都在读同样的故事:公主因为长得漂亮,所以与众不同,所以过上了大富大贵的生活。这种故事看多了,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女孩一定备感挫折。 另外,还有些童话里面存在很多隐喻,比方大灰狼、外婆、蹦跳的小红帽,在英语中都是带着双关语的词,狼外婆躺在床上露出来的粗尾巴,更是一个双关语。好在有文化差异,对我们却少有影响了。而且隐喻较深的,对孩子影响就比较小,比方“春蚕至死丝方尽”就有隐喻,可现在总拿它来形容老师呢,哈哈哈。
恕 我愚笨,这些有什么隐喻呢?不要说我纯洁得象中学生,居然跟不上国内的通俗潮流。我想,现在国内文化的媚俗风气造成一种坏习惯,动不动就把事情往两性关系甚至更隐秘的方面想。大人们一边看一边带着坏笑,还要故作神秘地对孩子说,去去去,小孩子别看这个! <img src='images/smiles/rolleyes.gif' smilietext=':rolleyes:'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rolleyes:' />   想起今天早上起床后给女儿一边穿衣一边讲话,女儿在给我讲故事,"白雪公主说,XXX你好。。。白雪公主喜欢XXX,王子抱着XXX“。。。 <img src='images/smiles/rolleyes.gif' smilietext=':rolleyes:'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rolleyes:' />   我是不是该说,啊呀,这么小就这样!不许瞎说! 在女儿的心里,白雪公主和王子是好朋友,他们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在成人的头脑里,装着太多的"隐喻"或"禁忌",一个三岁不到的孩童会想到那些吗?我们大人是不是有点陈腐了呢?你也许会说,至于王子公主的故事对人的相貌和财富观的影响,这些是需要引导。可是,不能单纯地反对王子公主的童话,毕竟,向往美好是人的天性,这些童话是那么纯净美好,为什么要排斥。即使是我女儿这样相貌普通的女孩子,我也要教会她欣赏这些故事同时欣赏自己,而不是简单地打扮自己和梦想白马王子。这个问题很复杂,且不赘叙。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所以我说,你要自己从那里面挑适合孩子读的故事,而不要找些书甚至影碟、MP3,直接让孩子去听了,你要那样做,只能说明你迷信于经典,自己却没用动过脑子,最终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孩子可以读什么,大一些了,也许读些《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环球80天》之类的所谓给成人看的东西反倒较好。小一些的孩子,建议选择一些现代的儿童读本,尤其是美国的,这方面,丽颖妈咪和柔光宝宝等一大批网友在亲子阅读里开了专门的楼,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非常令人尊敬,大家移步到那里去看就是了,我就不多加赘述了。
说实话,聊书大概聊不下去了,那里几乎成了资源贴,不是讨论贴了。实话实说吧。说了这么多,没个章法。总之一句话,书和电视必须要有选择地给孩子看,我们也要相信和珍爱孩子的纯真, 不要过早地把成人的东西和思维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
作者: happybaby990121    时间: 2005-2-3 03:48
看了楼上几位的评说,也感觉对于给孩子的书应该有所选择,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的一些书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小孩子了,而现在书架上的书又有很多充斥着功利性,看得人眼花缭乱,呵呵。不过比较下来,我给孩子选择了一套迪士尼的童话书,又买了一些碟片回来,这样又有故事听,同时也有动画片看,可以增加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个人感觉一举两得,哈哈!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3 18:07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在聊童书里面我和丽莹妈咪说到过这个话题,比如彼得兔的故事里面,兔子妈妈警告小兔子说,不要到Gregor的园里面去,兔子爸爸就在那里had an accident,Gregor太太把它放进pie里面去了。丽莹妈咪说这个很残忍,我倒觉得作者把这件残忍的事情写的很委婉幽默。还有小红帽的故事,因为我买的书是这么讲的:the wolf had himself a good meal,图片就是外婆和小红帽的双脚在狼嘴外面,大灰狼是这么死的:the woodcutter saw grandma's door was open, he went in. As soon as he saw the wolf, he raised his ax...下一页是外婆,小红帽和woodcutter站在那里看着地上死掉的狼和它肚子下的一点红色。
其实当时我挨个把那几个童话集扫了一下,想挑些故事给儿子讲,实在难找,才有了那些感觉,却是暴力的很多,以后有时间,一个个故事评价。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我不觉得这是教孩子诈,阿凡提的机智和思维敏捷不可以学习么?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当然,还是要避免孩子只学会狡辩而不讲逻辑了。
这个呢,我其实那么说一下,因为别人都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很多故事都很不错的。但我还是准备等孩子大一些了,有较强分辨能力了,再让他读这些东西。 关于那些问题,我举个例子:一天,阿凡提对巴依老爷说,你给我一个金币,我能种出10个给你。结果阿凡提把从地主老爷那里骗来的钱分给了穷人。所有的人都知道骗人是不道德的,但大家还是觉得阿凡提做得对,因为我们以前接受的教育是:财主的钱是不义之财,骗来分了是应该的。   这就给听孩子造成了一种错觉:只要用意是好的,说谎、不守信用都是可以的。 那些轻易许诺,而又不信守诺言的家长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观点。却不知,在孩子眼里,这就是欺骗,他们会在大人的欺骗中受到伤害,而这种不经意的伤害也许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从欺骗中学会欺骗,从不守诺言中学会言而无信!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这个有点耸人听闻了吧。 :p   至少是以偏概全。
哈哈,说严重点,大家才会不同意。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恕 我愚笨,这些有什么隐喻呢?
"春蚕"和"蜡炬",丝"与"泪"都是暗喻,当然,只有我这等色人才怎么想,也算是受了媚俗风气的沾染把。不过没关系,大多数的人不都是以“<font color="black">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么,又引申为对理想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以歌颂教师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哈哈哈,所以我说,这些是不怕给孩子读的,包括童话里的那些隐喻。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说实话,聊书大概聊不下去了,那里几乎成了资源贴,不是讨论贴了。实话实说吧。
其实变成资源贴也不错,是把,大家都很喜欢,这是最主要的,对不对呀。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5-2-4 05:21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其实当时我挨个把那几个童话集扫了一下,想挑些故事给儿子讲,实在难找,才有了那些感觉,却是暴力的很多,以后有时间,一个个故事评价。这个呢,我其实那么说一下,因为别人都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很多故事都很不错的。但我还是准备等孩子大一些了,有较强分辨能力了,再让他读这些东西。 关于那些问题,我举个例子:一天,阿凡提对巴依老爷说,你给我一个金币,我能种出10个给你。结果阿凡提把从地主老爷那里骗来的钱分给了穷人。所有的人都知道骗人是不道德的,但大家还是觉得阿凡提做得对,因为我们以前接受的教育是:财主的钱是不义之财,骗来分了是应该的。   这就给听孩子造成了一种错觉:只要用意是好的,说谎、不守信用都是可以的。 那些轻易许诺,而又不信守诺言的家长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观点。却不知,在孩子眼里,这就是欺骗,他们会在大人的欺骗中受到伤害,而这种不经意的伤害也许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从欺骗中学会欺骗,从不守诺言中学会言而无信!  哈哈,说严重点,大家才会不同意。"春蚕"和"蜡炬",丝"与"泪"都是暗喻,当然,只有我这等色人才怎么想,也算是受了媚俗风气的沾染把。不过没关系,大多数的人不都是以“<font color="black">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么,又引申为对理想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以歌颂教师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哈哈哈,所以我说,这些是不怕给孩子读的,包括童话里的那些隐喻。其实变成资源贴也不错,是把,大家都很喜欢,这是最主要的,对不对呀。
恭喜你,现在开始享受给儿子读书的乐趣了,所以才有了这些思考和烦恼。我部分同意你上面的观点,除了春蚕那部分。因为我从来没有把那句古诗当作对老师的赞扬,我从来把它当作美妙的感情描绘。话又说回来,你这里讨论的是儿童童话呢,还是爱情诗词呢?最后一句话是错的。因为那个贴的初衷不是为了提供资源,现在看来我的任务基本完成。同样,这也是为什么你的这个贴没几个人响应。不小心又说实话了。呵呵 最后一次灌水。 <img src='images/smiles/rolleyes.gif' smilietext=':rolleyes:'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rolleyes:' />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4 09:47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恭喜你,现在开始享受给儿子读书的乐趣了,所以才有了这些思考和烦恼。我部分同意你上面的观点,除了春蚕那部分。因为我从来没有把那句古诗当作对老师的赞扬,我从来把它当作美妙的感情描绘。话又说回来,你这里讨论的是儿童童话呢,还是爱情诗词呢?最后一句话是错的。因为那个贴的初衷不是为了提供资源,现在看来我的任务基本完成。同样,这也是为什么你的这个贴没几个人响应。不小心又说实话了。呵呵 最后一次灌水。 <img src='images/smiles/rolleyes.gif' smilietext=':rolleyes:'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rolleyes:' />  
No,No,我还只是偶尔给孩子读书,主要还是他妈妈来做,但是我负责控制全局,因此,我才会决定什么不拿给孩子读,顺便说,那些书是孩他妈专门买了,被我禁掉的。怎么说呢,大家都这样,从心里觉得那是孩子的读物,就会希望买。我思考有一点点、烦恼是没有的。 那个诗只是顺便一说,也是想表达一下多数人都不习惯求甚解的意思,真得较真起来,那个诗还有别的问题,准确说应该“春蚕成茧丝方尽”似乎更符合事实一些,不过诗人和我一样,擅长哗众取宠,不死不罢休。 你还是爱钻牛角尖,不管初衷怎样,实际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大善事。不过人不可能一直持续一件事,做与不做随心而定,早晚大家都有别的事情去做。唯一希望的就是不要因此断了联系,我怕那天Jerry长大了,再看到小时候的片片,会吵着要娶Sophia这个小美女做老婆呢。 这贴没人响应也算正常,因为大家都忙着在搜集资源,而很少有人考虑怎么使用这些资源,就好比有很多钱的人被认为是富人,而不是擅长使用那些钱的人。其实类似事情我们曾经讨论过,中国的富人往往不能带给子女的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太有钱了。同样道理,拥有众多资源而不擅长使用的人,最后收获的往往和他们初衷相悖。所以我曾经说过,拥有如此有“识”父母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悲哀,可能反倒不如生于普通之人家。呵呵
作者: fanrong99886    时间: 2005-2-4 17:09
响应响应,好贴怎么能不响应呢,
安徒生童话我只买了两本,因为画面绝美,其他的都没有买。我觉得童话分几种,一种是热爱儿童,了解儿童专门给儿童写的,特别写给自己的孩子的。这种比较适合孩子。另外一种是用童话将自己和现实社会分开,或者在童话中慰籍自己心灵的。这种就要有所选择了。
作者: baironggege    时间: 2005-2-5 00:15
看了以上的贴,很受启发!我会学习挑选的!

我也是喜欢郑渊洁早期的故事!14
我也好久没看过他写的作品了,也不知道都变成这样了!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5-2-5 01:19
jerryhao+-->引用:jerryhao No,No,我还只是偶尔给孩子读书,主要还是他妈妈来做,但是我负责控制全局,因此,我才会决定什么不拿给孩子读,顺便说,那些书是孩他妈专门买了,被我禁掉的。怎么说呢,大家都这样,从心里觉得那是孩子的读物,就会希望买。我思考有一点点、烦恼是没有的。
禁书 <img src='images/smiles/eek.gif' smilietext=':eek:'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ek:' />   是没有必要的,只是看你怎么引导孩子看了。现在孩子还不识字,你可以不按原文,按自己的方式讲。不过,选择是完全有必要的,图画里面的不好的内容太明显,就不看。不过,国内的传统童书里面激烈斗争的情节为主,电视剧更是如此,这个必须注意避开。这几天给女儿看的书里面很多动物朋友的故事,狗熊,老虎和小动物们一起玩耍,老鼠和猫做朋友,很少看到斗争的情节。从国内买来的书中有些内容比较敏感,我尽量避开那些斗争的情节。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你还是爱钻牛角尖,不管初衷怎样,实际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大善事。不过人不可能一直持续一件事,做与不做随心而定,早晚大家都有别的事情去做。唯一希望的就是不要因此断了联系,我怕那天Jerry长大了,再看到小时候的片片,会吵着要娶Sophia这个小美女做老婆呢。 这贴没人响应也算正常,因为大家都忙着在搜集资源,而很少有人考虑怎么使用这些资源,就好比有很多钱的人被认为是富人,而不是擅长使用那些钱的人。其实类似事情我们曾经讨论过,中国的富人往往不能带给子女的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太有钱了。同样道理,拥有众多资源而不擅长使用的人,最后收获的往往和他们初衷相悖。所以我曾经说过,拥有如此有“识”父母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悲哀,可能反倒不如生于普通之人家。呵呵
不是钻什么牛角尖,也不以什么自居,我来这个论坛的初衷和目的本来只是和国内的朋友们一起发现国外的丰富的儿童世界。就像丽莹妈咪说的,好书是看不完的,介绍不过来的,她和其他朋友们利用那个帖子为大家打开眼界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也受益很深。她的任务也完成了。我在此深深感谢她和所有参与的朋友。门已经打开,新朋友带着新资源都来了。我现在的任务只是回到原始的方式,带着孩子推开图书馆的大门,和孩子一起拿起实实在在的书一起念。再聊。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5 01:27
哈,早晚有枯竭的时候,就象现在的bt,也差不多到头了,我们这些号称队员的,也基本到头了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5-2-5 03:03
fanrong99886+-->引用:fanrong99886 响应响应,好贴怎么能不响应呢,安徒生童话我只买了两本,因为画面绝美,其他的都没有买。我觉得童话分几种,一种是热爱儿童,了解儿童专门给儿童写的,特别写给自己的孩子的。这种比较适合孩子。另外一种是用童话将自己和现实社会分开,或者在童话中慰籍自己心灵的。这种就要有所选择了。
这话说得好!后者大概可以称成人童话吧。就好像儿童动画片和成人动画片一样,日本有蜡笔小新,美国有Simpson's。作家长的有必要把他们区别对待。别把成人动画和童话给孩子看了。不过楼主说的是专门面向儿童的童话。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早晚有枯竭的时候,就象现在的bt,也差不多到头了,我们这些号称队员的,也基本到头了
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理解万岁。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5 09:19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理解万岁。   
别得意,我只是说现象一样,还没说态度呢。 其实呢和婚姻一样,恋爱的时候轰轰烈烈,结婚以后平平淡淡。其实呢,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可以灰心说88哟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5-2-7 13:59
新年将至。我这里没什么气氛,就在论坛上给各位朋友们拜个年吧。祝大家鸡年大吉!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7 15:59
春节也不过是一个符号,在心里就是了
我明天也要把老婆孩子丢下,独自回家过春节去了,我问了儿子,他说:6天,不算很长。
谁说春节一定就必须是全家一起团聚的呢。
作者: ijlh    时间: 2005-2-10 10:47
有启发,也有疑问,但是如何引导孩子阅读是个永远也不会完结的话题......
作者: 逗逗妈    时间: 2005-2-11 13:45
我家逗逗很小,大概在1岁左右就对邪恶的东西特别敏感,不用我讲,她看见灰姑娘里后母形象就哭。几乎所有的儿童片她只要看见矛盾就哭。
作者: gjgx01    时间: 2005-2-11 15:07
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作者: gracelzq    时间: 2005-2-20 16:22
写的很好,谢谢提醒,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东西!
作者: xswbplay    时间: 2005-3-2 12:09
很有道理
作者: 水缘    时间: 2005-3-7 00:17
我喜欢《阿凡提故事》 有寓意
作者: gaohua    时间: 2005-3-11 11:25
学会挑选
比较喜欢郑渊洁早期的故事
作者: 小猪笨笨    时间: 2005-3-16 21:56
美人鱼、灰姑娘、天鹅湖等买了很久都没给孩子看,就因为感觉不太适合,虽然当时也说不出是哪不适合。  
作者: YDYYS    时间: 2005-3-26 08:18
孩子有孩子的童话
大人有大人的童话
关键是每个孩子的喜好都不同
真对自己孩子的喜好
只要有意义
那个童话爱谁谁
就是正确的
作者: gtll    时间: 2005-3-28 15:29
赞成楼主的意见
作者: qiaoba    时间: 2005-4-3 22:42
拥有众多资源而不擅长使用的人,最后收获的往往和他们初衷相悖。
这句话太对了,家长在收集资源是,是该思考一下,怎么利用资源
作者: jutao    时间: 2005-4-6 23:19
好啊好啊
作者: wsliping    时间: 2005-4-21 17:31
请问?我家蕾蕾现在二岁半,应该读什么童话书给她听,以前也是听格林童话的,也觉得不怎么好,现在听大家这么说,感觉真的不太妥,读什么好呢?先谢谢了
作者: aidai2000    时间: 2005-5-6 14:42
好贴,我收下了。谢谢!

总之--开卷未必有益,既要拿来主义,又要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父母的责任不是把书交给孩子就完事,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孩子。后者才是优秀父母不同于人的地方。
作者: liyan1969    时间: 2005-5-8 15:47
很好 ,谢谢!
作者: 雨雨点点    时间: 2005-5-11 11:19
非常好的帖子,我有同样的感觉,也和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
很多故事需要父母筛选,我其实觉得讲一些名人如何克服困难的故事很不错的,就象司马光砸缸这样的故事。
童话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其实学会让孩子自己编故事更加利于创造力
作者: junkai    时间: 2005-5-11 11:36
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作者: ztzyf    时间: 2005-5-15 12:02
谢谢楼主。
作者: ycx3346    时间: 2005-5-16 22:38
好铁,用千斤顶!07
作者: logy    时间: 2005-5-17 00:09
家长要把好关,孩子才能更健康~45
作者: zhs1976    时间: 2005-5-17 14:08
很不错!!!
作者: xiaoyamama    时间: 2005-5-18 00:43
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译的。晚上,妈妈给我讲故事,翻来覆去挑不出合适的。于是,讲了一个《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我老妈很有幽默感吧?
后来自己看书的时候,很喜欢一本叫《寒号鸟》的童话,后来就是格林童话。直到上了初中,我才开始喜欢《安徒生童话》,和红楼梦一起看。
小雅只有2岁9个月,我给她讲小红帽时,她听到大灰狼吃掉小红帽和姥姥的时候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一会儿,她们就从狼肚子出来了。我想,孩子的世界没有那么脆弱,孩子会有自己的能力来化解这件事情,所以,我想我在读物的选择上不会太严格。
我已经把书架的一层腾出来,把小雅的书集中放在一层上,让她自己选择。
作者: pangxz    时间: 2005-5-23 11:14
格林童话 实在不适合儿童读。

感觉像圣经
作者: 羊妈在    时间: 2005-5-31 09:04
要不说现在教育孩子要先教育父母呢?
每次买来书我都要仔细的读仔细的想,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给孩子看.
但是即使是这样就对吗?要和不要只是在我们的知识资源理解范围之内的要和不要.
我的读书标准就是跟据孩子不同年龄对同一本书的不同解读.从小让孩子懂得爱
作者: evernever    时间: 2005-5-31 17:11
这个主题也是我最近老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没想到今天在这儿找到了一些答案。
我儿子3岁了,平时给他讲故事多是《婴儿画报》的故事,他都非常喜欢。原来买了几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确实碰到不知怎样讲、该不该讲的难题,我感觉这些故事多是些悲剧色彩的或带暴力,要不就是美丽公主遇到白马王子之类的很肤浅、雷同的故事,感觉对小孩子说这些既不能启发他思维,也不能给他美好的憧憬。迷茫了很久,想不出这些童话名著该如何去说,所以我基本都不给他讲这些童话。
作者: sunnydays    时间: 2005-6-2 22:52
醍醐灌顶!多谢!06
05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6-2 23:22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以安徒生的名义说坏话 <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安徒生的童话确实很苦,幸福的结局少,不幸的内容多。一个很少被讨论的问题,安徒生的童话,超过3/4都涉及到死亡,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海的女儿也死了。在他21岁的时候,他发表了第一首诗就叫《垂死孩童》,诗中写到:“母亲,我累了,我想睡了,让我歇息在你的心畔。”   纪念安徒生,成为今年六一一个重要主题。因为今年全世界都在庆祝安徒生的200周年生日,安徒生如果活在今天一定很得意。“我的名字开始发光发彩,这是我追求的惟一事情。我贪求名誉就像一个吝啬鬼贪求黄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说这话的时候是1837年,那时候他的童话开始被认可。   安徒生和童话已经密不可分了,安徒生感觉上也成了一个很会给孩子讲故事的老爷爷。安徒生其实真没什么孩子缘。他连婚都没结过,直到现在还被争论是不是一个同性恋,今年德国人不是时候地出版了一本安徒生的传记,言之凿凿地说安徒生是个双性恋。就连安徒生的作品《纽约客》今年也拿安徒生开涮,在1月份登了一篇有关安徒生的文章,详尽描述了这位童话作家不太童话的一些方面。听起来最气人的是1993年奥登塞安徒生中心的主任约翰·德·米留斯出版的安徒生年谱,年谱比安徒生的日记还日记,逐日记录安徒生的日常生活,详至他手淫的频率。   安徒生为什么写童话?安徒生童话讲了什么?他能教会孩子什么?他的童话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吗?其实建议天下的大人们都好好地看看安徒生。童话不一定就是属于儿童,当六一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安徒生各式各样的童话选本摆上了书店的货架,剧场里也上演了各样的安徒生童话剧的时候,不知是否可以质疑一下,安徒生真的适合孩子们吗?而我们又读懂过安徒生吗?   也许在这个纪念的日子里,说说安徒生的坏话是不恰当的。但是,只是希望做大人的,能认真地去看看童话,还真不能不把孩子看的东西不当回事。   一个趋炎附势的安徒生?   安徒生一度在欧洲皇室里很受宠。1856年他在日记中吐露:“我,一个贫穷的鞋匠和洗衣妇的儿子,却能够接受俄国沙皇外孙的亲吻,一想到这里,我就泪流满面。”这话现在听起来有点奴才。   说安徒生趋炎附势的,是海涅。海涅说:“他的举止显出了那种王子们喜欢的摇尾乞怜的奴态。”海涅是安徒生的偶像,40岁的时候安徒生一度热恋当时瑞典的一个歌剧红星,《夜莺》这篇童话就是为她写的,据说每当想起她时,安徒生就会站在窗前反复吟咏海涅的诗《他们使我苦恼……》:“可是她,她最使我/苦恼、气愤和悲哀,/她从来对我没有恨,/也从来对我没有爱!”   安徒生似乎相当热衷于与当时欧洲名流的交往,1833年,他就直接登门造访雨果,吓了人家一跳。不过似乎这些文化名流不太适应安徒生的一些作派,雨果不认识年轻的安徒生,也就罢了,狄更斯一度相当喜欢安徒生的童话,也相当想和安徒生认识。1857年6月,安徒生应邀前往狄更斯在肯特郡的乡间居所,这次旅行就是狄更斯安排的,不过安徒生在那儿一呆就是五个星期,除了睡觉就是睡觉,不免让狄更斯大为光火。他写了张条子,口气相当不客气:“汉斯·安徒生在这屋子里睡了五个星期———好像要跟这个家永远过下去了!”从此两个人就绝交了。   童话里的非意外死亡     按理说,童话都应该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了”。“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童话结局是格林兄弟童话的标签。格林兄弟和安徒生是同时期,其实如果仔细翻翻格林童话的话,发现这样的结局也是表面现象。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里,幸福的最大标志就是结婚,而王子与公主的婚姻,一般都是建立在继母、女巫、王后这样的恶女人的死亡上的。   安徒生的童话历经200年,估摸着认真读了安徒生的少,大约都记得家喻户晓的几篇,比如《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了,大致情节也都道听途说过,既然算是童话,也就买了扔给孩子看。这样的父母的确不负责任。《皇帝的新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引起的,当年就读的苦大仇深,现在还没端正态度。   安徒生写了一篇童话叫《肉肠签子汤》,书名是丹麦的一句谚语,据说丹麦人灌制肉肠,一头要用签子封口。签子用过后,则要放到锅里煮,锅里的汤自然也带点肉味了。这句话比喻那些言之无物的谈话或文章。四只耗子絮絮叨叨地讲自己怎么寻找做汤的方法,其中一个耗子的方法最绝,先学作诗后学做汤,而当诗人的方法就是把差不多一整部长篇小说吃掉。不过,这些打了隐喻的作品,很难想像孩子会爱读,因为不好懂。   一整套的一整套的给孩子看安徒生,也许会让孩子觉得像喝“肉肠签子汤”。   安徒生童话是好的童话,但未必是好的童书,因为故事里的很多内容并非适合儿童的心理,安徒生一辈子就从来没对孩子发生多大的兴趣。看看《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临死前听到的祝福:“每一天如果我们找到一个好孩子,如果他给他父母带来快乐、值得他父母爱他的话,上帝就可以缩短我们考验的时间。当我们飞过屋子的时候,孩子是不会知道的。当我们幸福地对着他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这三百年中减去一年;但当我们看到一个顽皮和恶劣的孩子,而不得不伤心地哭出来的时候,那么每一颗眼泪就使我们考验的日子多加一天。”典型的“大人加长官”意志———做个好孩子,别让小美人鱼不得超生,今天晚上让你吃鱼。   童话和童书不一样   周作人先生是第一个把安徒生童话翻译成中文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正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也翻译过童话,从德文转译的一本童话《小约翰》是荷兰诗人弗雷德里克·范·伊登的作品。鲁迅先生说这是“成人的童话”。童话和童书确实不是一个概念,看到现在书店里儿童读物区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都一股脑儿地堆在一起,显然是认为只要是童话,就是孩子看的。全是这个“童”字坏了事,就像安徒生的名字带个“生”就没大出息一样。   现在的童书也是百无禁忌。《上帝,你在吗?我是玛格丽特》是朱蒂·布卢姆最受争议的一本书。主人公是个12岁的小女孩玛格丽特,她总是担心自己胸部太小,月经不调,玛格丽特暗恋了,可是那个男孩喜欢的好像是个波霸美女。她希望上帝能够解决她的烦恼,虽然她的上帝和我们电视商场里推销的那些玩意一样靠不住,但好赖还有个上帝可问。76岁的朱蒂·布卢姆去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要知道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她的书还是禁书。玛格丽特这样的话题被敏感的出版审查员认为是“不知好歹”的,在1980年朱蒂的书被查禁了几个月,甚至被扣上了包括“共产主义”的大帽子。即便如此,朱蒂·布卢姆的书还是大行其道,孩子们觉得关心自己的胸部不用等到20岁。   成人世界总是认为我们不说孩子就不知道。无论是死亡,还是性,我们不说他们还是知道,但是我们不说,就无从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童话都是对孩子有益的。如果孩子们读错了,他们会恨安徒生一辈子。-------沈沣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5-6-2 23:45
坚持不懈呵。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5-6-3 08:59
jerryhao+-->引用:jerryhao <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徒生的童话确实很苦,幸福的结局少,不幸的内容多。一个很少被讨论的问题,安徒生的童话,超过3/4都涉及到死亡,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 <font face="宋体"><p align="left">
<p align="left">最近我和孩子一起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书,看到第二天人们发现小女孩已经死了时,小源指着画面里的一个男人说,“这个叔叔看到小姐姐死了,就把小姐姐送医院去了,医生给小姐姐打针,小姐姐就好了……” <img src='images/smiles/eek.gif' smilietext=':eek:'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ek:' />    <img src='images/smiles/eek.gif' smilietext=':eek:'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ek:' />    <img src='images/smiles/eek.gif' smilietext=':eek:'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ek:' />   <p align="left"> <p align="left">一个没有任何过错的孩子,就被作者判了死刑,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太残忍了一点。
作者: lip    时间: 2005-6-3 09:32
好、好、我从一开始给孩子讲《格林童话〉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后来我就不给她讲了,我想等她大一点了(她现在四岁)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再让她看。我后来买了几本《365夜新故事》我觉得挺适合中国儿童的。
作者: 为了爱我    时间: 2005-6-8 17:54
我的儿子有三岁九个月了我给他讲小红帽时他一点不不怕而且喜欢听呢,老是要我讲那个不会吧我也觉得小孩子的世界没有那么易碎的不过太残暴我不会给他讲他也不喜欢听呢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作者: 七月荷    时间: 2005-6-14 15:02
三岁半的天天还不太喜欢安徒生的故事,大概是篇幅长的缘故
作者: fugy    时间: 2005-6-23 15:30
我想这个贴子很好啊。因为我们自己也在思考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有时确实面对很多选择,理想和现实之间。就比如说阿凡提的说谎,理想和现实就有区别,父母的引导很重要。一味的诚信也未必是好事,孩子这样长大会发现这个社会的落差
作者: yijia_zhao    时间: 2005-7-1 14:34
正好要选择给孩子看书,我很赞同jerryhao 的观点呢!也是有感觉而没有形成理念。呵呵。
作者: 阳阳的妈妈    时间: 2005-7-24 14:32
有道理<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agre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8-28 23:38
以前好像浏览过这一楼,今天是特特找出来的,原因是孩子大了,到了要读故事的时候了,我前些日子买来了彼得兔,翻开第一篇,让我自己冷不丁看着吓一跳,突然就想起这个楼里好像提到过,果然2楼就提到了。说实话,这套书,这么有名,可能是我胆子小,总是看着有点心惊肉跳。原因是,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给你冒出个什么馅饼来,风和日丽的突然来这么一下,这个风格真的是很让人怕看下去的。不是一篇是很多篇,比方那个把几个小兔子抓走打算烤的,还有那个笨鹅被骗了,蛋一天天减少的,真是让人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
作者: yyyb    时间: 2005-10-18 09:16
我们的成语故事挺不错的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5-10-18 10:04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我在看那些童话的时候也有类似疑惑,只是没敢说出来。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5-10-18 10:31
好帖,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感觉,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什么好看的。还有很多类似的童话有什么好看的。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5-10-18 10:59
柔光宝宝+2005-02-03 01:26-->引用:柔光宝宝 @ 2005-02-03 01:26 不要过早地把成人的东西和思维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
我想对这句话进行一番理论。不要过早地把成人的东西和思维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我觉得我们就是要教会小孩学会分析、理解、判断、决定等等,这些不是大人的思维吗?成人的东西?成人有哪里特别的东西?成人要考虑养家糊口,吃穿住行?难道这些有小孩不应该学,不应该知道?我觉得应该小孩更多的接触现实社会,我想我们应该不能灌输的是大人的见风使陀、功利、不坚持原则等等不良的行为,如果好的行为让小孩多些接触和认识不是更好吗?我曾经有过的一点担心,现在很多有都是给小孩看卡通动画片,我们大人已经有了很多常识,比方什么高度什么开度就不跳,可小孩没有概念,整天给小孩看动画片,不能形成对客观东西一个真实的认识。这个担心真的从中央7套六一还是五一的生存考验栏目里得到验证了,让小孩画他们所目睹的罪犯特征或现实小动物,结果很少能够画出一两点特殊的,全都是卡通。
作者: 健乐宝    时间: 2005-10-18 14:52
aidai2000+2005-05-06 14:42-->引用:aidai2000 @ 2005-05-06 14:42 好贴,我收下了。谢谢! 总之--开卷未必有益,既要拿来主义,又要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父母的责任不是把书交给孩子就完事,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孩子。后者才是优秀父母不同于人的地方。
同意,所以现在我买来的书,就会自已先过一遍,把那些与我们现在时代不符的有选择的去掉。并要教会孩子辩别好坏,等孩子再大点时,就可以让他自个儿有选择的去挑选书去了。
作者: ctracy    时间: 2005-10-22 23:44
好帖.我没怎么给孩子买故事书,我是越来越喜欢绘本了,即要求故事的内容又讲究配画.
作者: 亲亲妈妈    时间: 2005-10-31 09:40
好贴,让我茅塞顿开.以后在给孩子挑书时我会慎重的.
作者: ilovemaya    时间: 2005-11-4 15:31
其实出版社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不少的童话已经重新改写过了。比如说传统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结局是四十个大盗全被阿里巴巴的老婆用热油给烫死了,残忍呐。浙江少儿出版的什么童话集里收的就是现代人文关怀版,结局是四十个大盗被警察抓起来了:)
说到公主和王子的童话,的确有很强的暗示在那里,比如说女孩子要长得漂亮,男孩子要英俊,男主外女主内之类的。但是这些暗示是无处不在的,小学课本,中学课本,报纸,杂志,电视,家长的教育等等等等。我个人觉得关系不大。再说了,中国的传统故事小说里三妻四妾的,性质不是更加严重了?
作者: hzt124    时间: 2008-11-20 11:00
有启发性,有好的童话推荐一下.
作者: amei2345    时间: 2008-11-21 16:09
给孩子看的书,就是应该多审审
作者: 亦口彤声    时间: 2010-7-29 15:04
太好了,找到这么多知音,前段时间我捧着厚厚的格林童话,不知该选哪一篇给孩子讲的时候,我满腹狐疑,难道我出了问题?还是经典出了问题?现在看来,真是经典出了问题,给孩子读的、看的,都得自己先试试了。
作者: ozma    时间: 2010-8-4 08:52
谢谢楼上顶帖,否则我可能永远看不到这帖子了。更谢谢楼主,多么睿智。难怪古典童话经常出现新的改编版本,呵呵。
作者: night3508    时间: 2010-11-25 00:19
完全同意楼主的看法,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最近选故事的时候总是很为难,外国的一些故事,觉得比较残忍,而中国的传统故事,什么卧冰求鲤之类的故事,也觉得对于小小孩子来说,根本理解不了,所以,我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篡改结局
作者: 渊来是你    时间: 2010-12-28 09:01
看了以上的贴,很受启发!我会学习挑选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