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本来发在别的地方的跟贴,每人发表点意见,感到很失落,干脆到阅读来单开一楼,看看有没有人将将自己的看法。 《安徒生童话》故事性较强,但大多数都充满<font color="black">悲惨和暴力、不适合儿童阅读,比如:他笔下的《拇指姑娘》、《买火柴的小女孩儿》还有著名的鱼美人哪一个不是有着悲惨的结局。《海的女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丽的鱼美人为爱情牺牲了自己美妙的歌喉,但最终也没有获得爱情,并为挽救王子的生命而变成了泡沫。这样的结局对小朋友们来说的确有些残酷。基于这种原因,据<font color="black">说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已经从小学课本种取消了。而美国Disney在改编这些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去掉那些因素,最后给一个光明的结局。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格林童话》我曾经见过他最原始的版本,居然类似《十日谈》的洁本,格林兄弟遂于日后再版这部童话时,做了不少的删改;尤其是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更是彻底的加以删除。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里,仍然充斥着大量的歧视、残忍和暴力。有美国人研究说“对168篇格林童话进行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童话都有对外貌的描写,每篇平均14处。每5篇童话中就会有一篇把相貌丑陋姑娘写成凶神恶煞的坏人。因此她们建议,家长们让孩子看格林童话时,务必要对孩子们讲清楚:美貌不是全部。”因此不适合女孩子看,其实在我来看,男孩子也不可以看,因为那些暴力内容实在不适合孩子。我曾经给儿子看过洪恩从日本人那里转过来的小红帽,前面儿子一直很喜欢,包括小红帽和大恶狼来往的,但是到了大恶狼吃掉婆婆的地方,他就拒绝再看下去了,我才体会到那些残忍对孩子心理上影响有多大,以后就再不选择这些了。中国人往往能接受残忍,可能和我们祖上传统的残忍历史有关系把。
jerryhao+-->引用:jerryhao 《阿凡提故事》的故事很好笑,对孩子呢?还是不适合,难道教给他们欺骗和狡诈么?
jerryhao+-->引用:jerryhao 经典童话给少儿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亚于宣扬色情与暴力的音乐录影带。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其实还有些危害是不明显的,全世界的孩子都在读同样的故事:公主因为长得漂亮,所以与众不同,所以过上了大富大贵的生活。这种故事看多了,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女孩一定备感挫折。 另外,还有些童话里面存在很多隐喻,比方大灰狼、外婆、蹦跳的小红帽,在英语中都是带着双关语的词,狼外婆躺在床上露出来的粗尾巴,更是一个双关语。好在有文化差异,对我们却少有影响了。而且隐喻较深的,对孩子影响就比较小,比方“春蚕至死丝方尽”就有隐喻,可现在总拿它来形容老师呢,哈哈哈。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所以我说,你要自己从那里面挑适合孩子读的故事,而不要找些书甚至影碟、MP3,直接让孩子去听了,你要那样做,只能说明你迷信于经典,自己却没用动过脑子,最终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孩子可以读什么,大一些了,也许读些《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环球80天》之类的所谓给成人看的东西反倒较好。小一些的孩子,建议选择一些现代的儿童读本,尤其是美国的,这方面,丽颖妈咪和柔光宝宝等一大批网友在亲子阅读里开了专门的楼,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非常令人尊敬,大家移步到那里去看就是了,我就不多加赘述了。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在聊童书里面我和丽莹妈咪说到过这个话题,比如彼得兔的故事里面,兔子妈妈警告小兔子说,不要到Gregor的园里面去,兔子爸爸就在那里had an accident,Gregor太太把它放进pie里面去了。丽莹妈咪说这个很残忍,我倒觉得作者把这件残忍的事情写的很委婉幽默。还有小红帽的故事,因为我买的书是这么讲的:the wolf had himself a good meal,图片就是外婆和小红帽的双脚在狼嘴外面,大灰狼是这么死的:the woodcutter saw grandma's door was open, he went in. As soon as he saw the wolf, he raised his ax...下一页是外婆,小红帽和woodcutter站在那里看着地上死掉的狼和它肚子下的一点红色。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我不觉得这是教孩子诈,阿凡提的机智和思维敏捷不可以学习么?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当然,还是要避免孩子只学会狡辩而不讲逻辑了。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这个有点耸人听闻了吧。 :p 至少是以偏概全。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恕 我愚笨,这些有什么隐喻呢?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说实话,聊书大概聊不下去了,那里几乎成了资源贴,不是讨论贴了。实话实说吧。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其实当时我挨个把那几个童话集扫了一下,想挑些故事给儿子讲,实在难找,才有了那些感觉,却是暴力的很多,以后有时间,一个个故事评价。这个呢,我其实那么说一下,因为别人都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很多故事都很不错的。但我还是准备等孩子大一些了,有较强分辨能力了,再让他读这些东西。 关于那些问题,我举个例子:一天,阿凡提对巴依老爷说,你给我一个金币,我能种出10个给你。结果阿凡提把从地主老爷那里骗来的钱分给了穷人。所有的人都知道骗人是不道德的,但大家还是觉得阿凡提做得对,因为我们以前接受的教育是:财主的钱是不义之财,骗来分了是应该的。 这就给听孩子造成了一种错觉:只要用意是好的,说谎、不守信用都是可以的。 那些轻易许诺,而又不信守诺言的家长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观点。却不知,在孩子眼里,这就是欺骗,他们会在大人的欺骗中受到伤害,而这种不经意的伤害也许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从欺骗中学会欺骗,从不守诺言中学会言而无信! 哈哈,说严重点,大家才会不同意。"春蚕"和"蜡炬",丝"与"泪"都是暗喻,当然,只有我这等色人才怎么想,也算是受了媚俗风气的沾染把。不过没关系,大多数的人不都是以“<font color="black">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么,又引申为对理想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以歌颂教师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哈哈哈,所以我说,这些是不怕给孩子读的,包括童话里的那些隐喻。其实变成资源贴也不错,是把,大家都很喜欢,这是最主要的,对不对呀。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恭喜你,现在开始享受给儿子读书的乐趣了,所以才有了这些思考和烦恼。我部分同意你上面的观点,除了春蚕那部分。因为我从来没有把那句古诗当作对老师的赞扬,我从来把它当作美妙的感情描绘。话又说回来,你这里讨论的是儿童童话呢,还是爱情诗词呢?最后一句话是错的。因为那个贴的初衷不是为了提供资源,现在看来我的任务基本完成。同样,这也是为什么你的这个贴没几个人响应。不小心又说实话了。呵呵 最后一次灌水。 <img src='images/smiles/rolleyes.gif' smilietext=':rolleyes:'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rolleyes:' />
jerryhao+-->引用:jerryhao No,No,我还只是偶尔给孩子读书,主要还是他妈妈来做,但是我负责控制全局,因此,我才会决定什么不拿给孩子读,顺便说,那些书是孩他妈专门买了,被我禁掉的。怎么说呢,大家都这样,从心里觉得那是孩子的读物,就会希望买。我思考有一点点、烦恼是没有的。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你还是爱钻牛角尖,不管初衷怎样,实际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大善事。不过人不可能一直持续一件事,做与不做随心而定,早晚大家都有别的事情去做。唯一希望的就是不要因此断了联系,我怕那天Jerry长大了,再看到小时候的片片,会吵着要娶Sophia这个小美女做老婆呢。 这贴没人响应也算正常,因为大家都忙着在搜集资源,而很少有人考虑怎么使用这些资源,就好比有很多钱的人被认为是富人,而不是擅长使用那些钱的人。其实类似事情我们曾经讨论过,中国的富人往往不能带给子女的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太有钱了。同样道理,拥有众多资源而不擅长使用的人,最后收获的往往和他们初衷相悖。所以我曾经说过,拥有如此有“识”父母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悲哀,可能反倒不如生于普通之人家。呵呵
fanrong99886+-->引用:fanrong99886 响应响应,好贴怎么能不响应呢,安徒生童话我只买了两本,因为画面绝美,其他的都没有买。我觉得童话分几种,一种是热爱儿童,了解儿童专门给儿童写的,特别写给自己的孩子的。这种比较适合孩子。另外一种是用童话将自己和现实社会分开,或者在童话中慰籍自己心灵的。这种就要有所选择了。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早晚有枯竭的时候,就象现在的bt,也差不多到头了,我们这些号称队员的,也基本到头了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理解万岁。![]()
jerryhao+-->引用:jerryhao <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徒生的童话确实很苦,幸福的结局少,不幸的内容多。一个很少被讨论的问题,安徒生的童话,超过3/4都涉及到死亡,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 <font face="宋体"><p align="left">
柔光宝宝+2005-02-03 01:26-->引用:柔光宝宝 @ 2005-02-03 01:26 不要过早地把成人的东西和思维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
aidai2000+2005-05-06 14:42-->引用:aidai2000 @ 2005-05-06 14:42 好贴,我收下了。谢谢! 总之--开卷未必有益,既要拿来主义,又要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父母的责任不是把书交给孩子就完事,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孩子。后者才是优秀父母不同于人的地方。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