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推荐三联版“中学图书馆文库”
[打印本页]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2-11-2 18:15
标题:
推荐三联版“中学图书馆文库”
买了三本:汪曾祺的《岁朝清供》、萧乾的《北京城杂议》和周作人等人的《留学时代》。尤其觉得汪曾祺的《岁朝清供》不错。读过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很喜欢,原指望这本《留学时代》有较多取自其中的内容,但拿到书发现周作人的只有一篇4页,虽然果然取自《知堂回想录》。
此套书还有很多,但其中不少都出过其它版本。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2-11-4 14:04
谢谢楼上各位加分。又订了一本汉宝德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书还没到手。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2-11-5 08:15
YN上初中了吧,孩子近况如何啊!你不能带女儿偷偷进步呀,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2-11-6 17:34
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到了。翻之觉甚好。谈到写书起因为“我发现我自国外学来的,具有国际主义性格的建筑观念,没有办法与国人沟通;我发现理性并不能解决沟通问题。” 当然行文也易懂,不然难以收入这套“中学图书馆文库”。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2-11-18 10:23
给朋友的电邮中写了几句读汉宝德的书的读书笔记,贴在这里(应该说初中生读,还不能完全吸收):
汉宝德是1934年出生于山东日照,在台湾和美国两地学成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师(但其主要做的似是台湾某些大学建筑系主任这样的半行政工作)。读了他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和《给青年建筑师的信》,觉得非常好。
尤其是后一本。将台湾这样一个常态社会下,学建筑专业的青年的就业与他们的理想、社会条件的复杂要求及其变化的关系娓娓道来。一座建筑的形成,牵涉到权力、金钱、审美追求、大众趣味拉扯和社会不正风气这些迥异要素,而汉宝德向青年读者所做分析却透着“静气”,由此反映出台湾社会的成熟。
汉宝德强调建筑专业的通识教育。认为这样才能学好建筑专业,并由于此学生可以转圜到艺术、规划、管理和行政等职业。汉宝德文笔很好,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是通识教育的产物,写来举重若轻。我想可以说,汉宝德将文化与社会洞察、专业素养和人情世故熔为一炉,文笔又清新明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
乐妈月半弯
时间:
2012-11-26 12:25
非常感谢楼主推荐 也希望多推荐一些书给上初中的大孩子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12-11-26 15:30
谢谢QS推荐的汪曾祺《岁朝清供》,这是孩子第一次读他的文章,一下子就喜欢上。读完不过瘾,又买了好几本他的书。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2-11-28 11:27
标题:
回复 #7 fgcp102 的帖子
《金冬心》《鉴赏家》对中国文化都有出神入化的表现。可以媲美我以前推荐过的《白石老人自述》——这一本也收入了这套“中学图书馆文库”。
作者:
cffy
时间:
2012-11-29 10:45
《鉴赏家》没找到其他几本都下单了,正在给孩子找书谢谢qs
作者:
cffy
时间:
2012-11-29 14:43
可惜齐白石那本没有插图本的了
作者:
athna
时间:
2012-12-1 08:51
太好了!谢谢楼主推荐!屯书去。
作者:
lixingmeibec
时间:
2012-12-3 18:37
家里新近又增多一个书柜,正愁着不知买什么书。多谢楼主的推荐,都是俺喜欢的!!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3-3-4 15:36
约一个月前给女儿朗读汪曾祺的《鉴赏家》、《金冬心》,但中途往往停下来告诉或展示是哪个字。其实,正如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中所说,相对而言,中文作品更需阅读,英文的则更可以听朗读。又订了孙犁的《故事和书》,今天到了。感到很好。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3-3-4 21:19
读到《谈死》中一段甚感人。写于孙犁72岁。孙犁和儿子谈如何处理自己所藏书籍和画,意为捐出去。孙犁接着写道:“有些话,是不愿也不忍和他说的。比如最近读到的,白居易的两句诗:‘所营惟宅第,所务在追游’,在我心中引起的愤慨。还有,前些日子,一位老同志晚间来访,谈到一些往事,最后,他激动地拍着两手,对我说:‘看吧,我们的手上,没有沾着同志们的血和泪!’在我心中引起的伤痛,就不便和孩子们讲。就是说了,孩子们也不会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的。”
作者:
krkgr
时间:
2013-3-6 11:02
楼主推荐的《岁朝清供》和《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白石老人自述>>都买了,最喜欢《岁朝清供》,下面要买《故事和书》了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3-3-6 11:47
标题:
回复 #14 qsqsqsqs 的帖子
“比如最近读到的,白居易的两句诗:‘所营惟宅第,所务在追游’……”——“宅第”,原文为“第宅”,我输入错误。
另,经查,此诗可能应该是杜甫的。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3-3-7 20:49
又增加了两本,今天到了:郁达夫的《屐痕处处》和张炜的《绿色遥思》。
作者:
笛子少年
时间:
2013-5-19 12:29
真是喜欢啊!
作者:
lmaomao01
时间:
2013-5-20 18:40
这个楼太好了,正需要呢!
作者:
qdgegema
时间:
2013-7-28 12:28
标题:
太好了,正需要。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