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收集语文学习小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6 08:08
标题: 收集语文学习小资料
孩子的语文学习一直不是太好,我知道,也很理解。
毕竟是两种语言同时学习,身边虽然有说的环境,但国内的语文学习之无趣,而他的英语学习之有趣,二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所以他的阅读和表达重心成加速度的偏向英语,实在是我眼睁睁而徒唤奈何的事。

关注他的语文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觉得有语言环境,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所以只是旁观,而不做任何干预。后来我发现,真的靠学校的那点儿语文学习,恐怕效果不但不好,而且还很糟糕——兴趣要没了,怎么敢说好?
儿子班上有一位作家的孩子,家里的中文环境比我们更甚。我见过那孩子答问,对文章的理解还是相当到位的,但她的语文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好。所以我的孩子语文考试成绩不怎么样,我也就比较淡定了。
一码归一码,考试成绩可以不看,实际的语文能力一定不能没有。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孩子有空了看书,由着他,必定是看英文书;写作文,英文的思考一下,提笔可以写好长,中文的却还在字词句的问题上磨叽个没完。

不过,不看这些,他学中文的条件始终还是具备的。
说的中文环境就不用说了,同学之间也还是中文交流较多。
阅读呢,只要勾起他的兴趣,也能读下去,只是他不会主动去读而已。
问题就是这个兴趣,要怎么去勾得他心甘情愿,自动自觉,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开这个帖子,主要是基于我对自己幼年兴趣点的回顾,和孩子表现出来的对中文的兴趣相结合,慢慢去找一些我认为可能对他胃口的东西,堆起来,间或穿插用一用。
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孩子自己。
只要帮他燃起兴趣,就很够了。
希望如此。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7-27 16:51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6 08:14
标题: 一字诗
记得我小时候对背古诗词是很反感的。但有些有意思的,反感的程度就低很多。

比如一字诗,我就比较喜欢。不过这里提到的作者可能未必全对,要跟孩子提,要么不提作者,要么就得再作考证了。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诗作之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趣味,现录得几首,与大家分享。

回船 [宋] 苏 轼

苏东坡一次要过江访友,谁知来到渡口,却见渡船刚刚驶离。东坡急忙喊那船家,让他回撑几篙,把自己带上。哪知船上之人都不认识苏东坡这位大诗人,便故意为难他,说是让他即刻应景赋诗一首,且诗中须有十个“一”字,才回船接他。苏大学士略加思索,便脱口吟出了下面这首“一字诗”。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登山 [明]·唐 寅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风流才子。有一天,他乔装改扮成乞丐,出外登山游玩。到了山前,见几个秀才在赋诗,便去凑热闹,说:“我这个乞丐也来作首诗。”秀才们答应了,唐伯虎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上”两字,见众秀才哈哈大笑,又在纸上写了“一上”,众秀才见了,更是笑得打跌。唐伯虎不以为意,说道:“有酒吗?我喝了酒才会作诗。”秀才们忙倒上一杯酒,唐伯虎一口饮完,大叫一声:“好酒!”然后在纸上又写了“又一上”三个字,突然一转身,夺过秀才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众秀才急道:“诗还没作完,怎么把酒喝完了?”唐伯虎道:“急什么?”然后拿起笔来,后面三句一挥而就,写出如下的一首诗,把众秀才看得目瞪口呆。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天都在望。


山林晚景 [清] 何佩玉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用十个“一”字, 描绘出了一幅山林晚景的画面:
一花一柳一石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店家的应急一字诗
1685 年秋,康熙帝微服在江南察访,他手中有一把精致的玉骨扇子。这扇子的一面画有“小桥流水夜,另一面画的是“秋红垂钓图”。 一日,康熙帝来到一家粥店,要来几碗红豆粥。店家哪知来的是皇上,随即过来,从肩上取了毛巾擦抹桌子。不料,将康熙帝放在桌面上的扇子碰落在地。康熙帝连忙拾起扇子,一看,扇子边上的一根较大的玉骨摔断了。这时,店家一边赔不是,一边凑过脸看着扇子上的“小桥流水夜”,脱口而出:

一山一水一小桥, 一轮明月照松梢;
边沿虽破乾坤在, 一如既往乐逍遥。
康熙帝听罢,心想:这店家真乃心才不凡, 随即,康熙帝把扇子翻过来说道:“店家,你能看着这幅画多说几个‘一’来吗?店家看了看扇子上的“秋江垂钓图”,略有所思地笑着说;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竿头一只钩;
一水一拍似一唱, 一翁独钓一江秋。

“好!”康熙帝连声称赞。用罢早餐,康熙帝来到粥店前去柳池边,环顾着街上往来的行人和进出粥店的客人,见店家陪在身边,问道:“店家你这粥店地处闹市,生意兴隆呀!”店家刚要开口回话,一位随从用手指划着周围,先言道:“店家,你就再来几句‘一’字诗吧!”店家笑着说:“那我就再次献丑了。”随即吟道:
一西一东一江水,一颠一倒一池树;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励一精治国好,一歌一舞赞君主。


元曲一首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苦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个相识,他一会,咱一地,都一般相知 ,吹一回,唱一回。
诗中22个“一’不断重复.反映了人生虚幻的凄苦。其写法奇特,而以俚语取胜。


奇怪的檄文 [清]张伯行
清代张伯行,是康熙皇帝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的清官,他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文》,阐明了他的廉政自律观。文曰: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重逢 流沙河
一阵敲门一阵风, 一声姓名一旧容,
一番迟疑一番懵, 一番握手一番疯。
这是现代诗人流沙河的一首《重逢》,巧妙而传神地描绘出了人们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

[清]·纪晓岚: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杖长竿一寸钩。
一上一下一来往,一人独钓一江秋。

原文链接:http://mc.cnxiantao.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875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7-26 08:17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6 08:21
标题: 再贴一些
看,作者的确是个问题:

“一字诗”集锦

  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竟相玩起“一字诗”来。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的《春江钓叟图》题诗二首,诗曰:
  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每首诗都连用了三个“一”,趣味横生。
  唐人王建有一首古谣: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全诗用了八个“一”,全统一到一幅风景画里。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渡船刚刚离岸,于是苏东坡便喊船家驶回来,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认识这位大诗人,笑着起哄,故意难为他,让他即景赋首诗,诗中必须含有十个“一”字,然后才能接他。只见他放眼江边景物,若加思衬,便脱口吟出一首“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据说,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有一次陪驾出巡,乾隆皇帝见江中有一叶渔舟正搏浪而行,便命纪晓岚即景赋诗一首,诗中必需有十个“一”字,这位机敏而又博学的大才子,面对如画江景,沉思片刻,便出口吟到:
  一篙一撸一渔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皇上听了这两句诗,频频点头赞许,可是纪晓岚却蹙眉捻须一时续不出下句来。乾隆见他一脸窘态,便击掌笑到:‘大学士这回被难住了!’没想到皇帝的这一举动竟触发了
  纪晓岚的灵感,他马上又吟到:
  一拍一呼还一笑,     一人独钓一江秋。
  皇上听了连连称赞。全诗二十八字,“一”字十个,竟占三分之一多,却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并有节奏强烈、韵律和谐之美。不过也有人说,这首诗没有摆脱苏诗的窠臼,只是略加改动了几个字而已,是假托纪晓岚之名的冒名之作。
  清代有位女诗人何佩玉,也写了一首有名的“一字诗”:
  一花一柳一渔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诗中也是连用十个“一”字。
  清代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中有: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据传闻,某年秋天,康熙帝微服在江南察访,他手中有一把精致的玉骨扇子。这扇子的一面画有“小桥流水夜”,另一面画的是“秋江垂钓图”。一日,康熙帝来到一家粥店,要来几碗红豆粥。店家哪知来的是皇上,随即过来,从肩上取下毛巾擦抹桌子。不料,将康熙帝放在桌面上的扇子碰落在地。康熙帝连忙拾起扇子,一看,扇子边上的一根较大的玉骨摔断了。这时,店家一边赔不是,一边凑过脸看着扇子上的“小桥流水夜”,脱口而出:
  一山一水一小桥,一轮明月照松梢;
  边沿虽破乾坤在,一如既往乐逍遥。
  康熙帝听罢,心想:这店家真乃心才不凡。“好!”康熙帝连声称赞。
  用罢早餐,康熙帝来到粥店前的柳池边,环顾着街上往来的行人和进出粥店的客人,见店家陪在身边,问道:“店家,你这粥店地处闹市,生意兴隆呀!”店家刚要开口回话,一位随从用手指划着周围,先言道:“店家,你就再来几句‘一’字诗吧!”店家笑着说:“那我再次献丑了。”随即吟道:
  一西一东一江水,一颠一倒一池树;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励一精治国好,一歌一舞赞君主。
  康熙帝听了龙颜大悦、心满意足。真可谓:风流皇帝风流事,野店何妨有才子。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一”字诗:
  《黄昏》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一字用得十分巧妙,读来并不感到重复,用的贴切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民国•姚袖岩
  夜 饮(一)
  一鱼一肉一条虾,一碟生姜一酱瓜。
  一口一杯拼一醉,一人还吃一樽茶。
  民国•蔡云万
  夜 饮(二)
  一宾一主一轻桡,一带溪山一画桥。
  一棹一停游一夜,一轮明月一支箫。
  一字诗•咏四大美人
  西施
  一颦一笑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
  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
  王昭君
  一车一马一路尘,一鸣秋鸿一缕魂。
  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貂婵
  一计一献一连环,一朝兴亡一唏嘘。
  一笔一纸一方砚,一段风流一段书。
  杨玉环
  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
  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网友:
  一灯一筝一人瘦 一抚琴弦一泪流 一遇一别一场梦 一缕相思一缕愁
  一曲一酒一月缺 一段残音一层醉 一笑一吟一风清 一场叹息一场空
  一草一木一乡亲 一声叮咛一回头 一山一水一片情 一场别离一场愁
  一杨一柳一相依 一份柔肠一份心 一酒一歌一知己 一片相思一片情
  一灯一影一孤舟 一人独坐一船头 一叹一笑一杯酒 一湖烟雨一腔愁
  一朝一夕一江山,一起一落一百年. 一怒一骂一君主,一生一世无欢颜.
  一问一答一网连,一声祝福一段缘。一贴一楼一情现,一个贴吧一心牵。
  一花一露一晨曦,一声莺啼一唱和。 一开一合一院落,一圃繁茂一春浓。
  一悲一喜一段情 一春一秋一腔愁 一朝一暮一相思 一生一世一相随
  一飘一舞一羽衣 一阕残歌一片痴 一花一朵一芳馨 一半含羞一相思
  一字一语一行间,一片相思一挂牵。 一愁一畅一梦幻,一个光纤一生连。
  一月一影一幽梦 一脉相思一枕柔 一茗一酒一品楼 一心如旧一闲愁
  一醉一舞一狂语 一梦一曲一愁云 一朝一夕一缠绵 一生一世一段情
  一明一暗一灯如豆 一朝一夕一片相思 一思一念一声长叹 一星一月一人独醉
  一杯一酒一朝醉 一愁穿肠一痴狂 一壶一茗一闲情 一场秋思一梦长
  一丝凄离一泪涌 一情相依一情浓 一木一石一梦缘 一颦一笑一皆空
  一蓑一笠一髯叟,一太长杆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一人一椅一光纤,一日一月一段缘,一眸一笑一知音,一南一北一线连。
  一帘幽梦一行泪 一曲长歌一江悲 一缕情怀一颗心 一夜无语一风吹
  一衣一倚意依依, 一字一行忆往昔. 一笑一顾意味长, 一情一愿逸兴飞.
  一朝一暮一斜阳 一目秋色一愁浓 一箫一笛一笙曲 一生如歌一尘空
  一上一下一轮回 一朝一暮一生累 一场情事一缕烟 一度深情一回醉
  一亭一榭一楼秋,一双素手一舞袖.一琴一曲一人醉,一潭明眸一缕愁。
  一字诗 - 诗歌
  一丝不挂 一头来到 世间
  一呼百应 一帆风顺 少有
  一掷千斤 一毛不拔 人性
  一落千尺 一鸣惊人 常有
  一波三折 一差二错 难免
  一生一世 一马平川 丁点
  一筹莫展 一泻千里 机遇难得
  一些恩怨 一笔勾销 何必
  一秋草木 一目了然 一晃
  一辈子  一盘棋  一枕黄梁
  一片冰心 一团和气 一笑置之
  一心一德 一丝不苟 消费一次能源
  一溜烟   到老  一命呜呼 不悔

原帖链接: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9808_1.html
作者: Martina-Mm    时间: 2012-7-26 08:40
非常有趣的学习资料呀,简单活泼的形式,尽展中国文字之美。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7-26 12:06
哈哈,来讲个和杜甫有关的笑话,女儿特别喜欢听的一个:
有个酸秀才,胸无点墨,但是好卖弄。一次大雪天,他看到天上纷纷扬扬飘着的鹅毛大雪,与地上洁白的梅花浑然一体,非常美丽。诗性大发,于是口占一句:
片片片片片片片——
酸秀才再也想不出下句,正好杜甫路过听见,就接了一句:
落入梅花寻不见。
酸秀才一听,哇,好厉害,于是问道:
此人莫非杜子美?
杜甫答道:
然然然然然然然~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7-26 12:15
再讲一个好玩儿的。
话说从前有个大财主,家里请了个姓石的私塾先生,为了悭吝,以捉弄别人为乐。有一次他看到一只鸡死在墙角下,就指着那只鸡对一个路过的长工说,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对如何?长工答应,于是这位石先生摇头晃脑地说:
细羽家禽砖后死——
长工想了想说:
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连起来就是:
粗毛野兽石先生。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6 12:58
谢谢大大姑娘,故事真有意思,回头就讲给儿子听。

再来,找到一些标点符号的故事:

語文的趣味—從標點符號談起
  各位小朋友想必都參加過學校每週所舉行的「語文遊戲」吧!相當有趣,是嗎?
  中國文字具有許多可愛的特性,大體上我們可以從字音、字形、字義三方面的組合來領略它的趣味。身為一個中國人,就必須學會使用「精準」語文的能力;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鬧笑話的。
  古代的文言文,不像現代的白話文是有標點符號,讀書人必須自己加以圈點句逗,才能夠明瞭其意義,也正因為這樣,經常有曲解的情事發生,造成了許多笑料。
  流傳最廣的恐怕就屬「員外留客」這個故事了。據說有位善心的員外在一個下雨天收留了一位出外人,員外看他可憐,免費供他吃住,原本打算天氣好轉就打發他走,沒想到老天爺一下雨卻不肯停,而這位出外人也很賴皮,死賴著不想走,員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又不方便趕走他,後來心生一計,故意寫了張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的紙條放在桌上,想讓出外人看了自覺不好意思而自行告別;沒想到由於沒有加標點符號,反被將了一軍。
  原先員外的意思是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這位出外人知道員外的用意,然而一想到外面下雨,一來無處可去,二來員外家免費吃住都習慣了,倒不如繼續留下來享受這等好生活,因此心一橫,拿起筆在紙條上加了些標點以表明心跡,就變成了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員外看到這紙條後,氣得吹鬍了瞪眼睛,但對這位賴皮客人卻也莫可奈何,只好讓他繼續吃住下去了。
 
 
  另一個故事是說:在某個縣衙門旁的角落,經常被人解大便在這個地方,由於臭味難當,再加上生蛆長蒼蠅,很不衛生,於是縣太爺就立了個告示:
「廁所設在桑樹下出恭當往就之不得仍然在此放」
;原意是「廁所設在桑樹下,出恭(大便的意思)當往就之(應該到那裡去的意思),不得仍然在此放。」
  不料,有一天仍有一位冒失鬼違反這項規定,被衙役們抓起來見縣太爺,縣太爺大發雷霆,喝令要責打四十大板做為警告,沒想到這位冒失鬼卻辯稱他沒有違反規定,不應被罰,縣太爺問啥原因不該被打?他說:「告示上明明寫著:
『廁所設在桑,樹下出恭當;往就之不得,仍然在此放』
,意思不就是說廁所雖然在桑樹那裡,大便應到那兒去,但是如果很急而來不及,就可以在這裡解嗎?」經他這麼一說,縣太爺頓時啞口無言,也只好放他一馬了。
 
 
  還有則清朝名人紀曉嵐的故事,大意是說:有一天,乾隆皇帝要大學士紀曉嵐在扇面上題一首王之渙的「出塞」詩,紀曉嵐寫時不小心把原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中的「間」字漏掉了,乾隆皇帝正要責怪他,紀曉嵐立即稟奏說:「皇上,臣所寫的是一首詞,不是王之渙的詩啊!」紀曉嵐又答說:「這詞應該這麼唸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乾隆聽了,連連點頭稱是,暗地裡也不得不佩服紀曉嵐的機智過人。
 
 
  幾年前,有位教授出了個沒有加標點的題目:
「如果世界上男人沒有了女人就瘋了」
,他要學生們斷句,結果女學生的答案都是:
「如果世界上男人沒有了女人,就瘋了。」
而男生的答案卻是:
「如果世界上男人沒有了,女人就瘋了。」
 
 
  另外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笑話;有一位同學食量很大,每天午餐時,總是拿出大小兩個便當盒出來。有一天,老師問他:「你大、小便當裡各裝什麼東西啊!」他急忙站起來回答說:「老師,我的大便-當飯,小便-當菜。」他這麼一說,惹得大家哄堂大笑,連吃進嘴裡的飯菜也都噴了出來。
  由以上的幾個例子可以知道,同樣的一句話,因為不同的斷句方式,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出來,也可能弄出許多笑話來,想一想我們怎麼可以不學好國語文呢?怎麼可以不好好使用它呢?


原文链接:http://www.hmes.kh.edu.tw/learn/word.htm

“下雨天”,儿子在学校学了两种标点,今天看到有更多标点方法,也贴在这里: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七種詮釋 由 jiafeng 發表於 [ 教學研討 ]
[ (1) 迴響 ] [ (0) 引用 ] [ (14587) 閱讀 ] [ (0) ]

在「傳統中國文學網站」的「國學常識」單元中,有一篇文章【我國的標點符號是怎麼來的?】提到:「清人趙恬養〈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句不加標點的話,可衍生如下數種不同意思」
記得過去在國語日報社出版,劉玉琛《標點符號用法》這本書中讀到,這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七種的標點變化,不過書中並未就各句做語意說明。基於教學所需,我把我自己的體會,寫在後面。願博雅君子,有以斧正。
1.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但主人自白心聲,天雖要留人,我不願留客人。)
2.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客人自問天意要留住自己嗎?客人的決定是不留。)
3.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客人自問自答,老天爺是否要我留?客人自答:對,正是要我留下。)
4.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此時天雨,老天爺在留客人,客人自己在猶豫著老天爺的真意為何?)
5.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留住客人的時候,不論天意留我或主人留我,我就是堅決不留。)
6.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個留客的日子。客人問「主人不肯留我是嗎?」客人偏要留下。)
7.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個留客的日子。客人自己問自己,主人是否會慰留我?)


作者: 榴琏    时间: 2012-7-26 13:08
昨天在读萤火虫语文, 做游戏读故事学语文, 女儿乐坏了。
看到一不会写字的妻子给丈夫写了封信---画了四只乌龟(其中一只是竖龟), 谐音就是归归归, 速归, 女儿大赞文字的魅力。

[ 本帖最后由 榴琏 于 2012-7-26 13:12 编辑 ]
作者: bluebirdfriend    时间: 2012-7-26 13:08
真有意思。最近也比较关注这方面,无意中也收集了一小部分。
发个有趣的汉字对话,网络上拿来的,呵呵。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自”对“目”说:单位裁员了?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寸步难走。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且”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大”对“太”说:做个疝气手术其实很简单。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啊?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local]1[/local]

[ 本帖最后由 bluebirdfriend 于 2012-7-26 13:19 编辑 ]
作者: bluebirdfriend    时间: 2012-7-26 13:23
晕啊,为什么附件发不上来?

[ 本帖最后由 bluebirdfriend 于 2012-7-26 13:26 编辑 ]
作者: mxy0711    时间: 2012-7-27 09:48
这样的语文学习,孩子怎会不喜欢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7-27 10:13
最近一直在看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我觉得学校开《对课》的形式蛮好。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7 19:10
原帖由 mxy0711 于 2012-7-27 09:48 发表
这样的语文学习,孩子怎会不喜欢



不知道哦,我不打算给孩子“学习”,只是增加点趣味性罢了。

回顾我个人的语文学习,靠课内的少,自己课外看的书可能起了更大的作用吧。
所以还是想不经意的引起孩子的兴趣,算计算计他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7 22:19
哈哈,算计成功,前面贴的那些,他都粗粗看过一遍了,感兴趣的部分还看了不止一遍。

那就再找一些好玩的吧。

儿子的英语老师跟他玩过一些字谜游戏,他都很喜欢。当时觉得可能中文诗歌只有宝塔诗、回文诗之类的,都过于复杂,暂时无法介绍给孩子。但也是这次给孩子找资料,才第一次亲见了一些也可以这样子玩的杂体诗:


数字会意诗

  从前龙虎山有位道士云游四方走南闯北,在一座寺院上留下一首诗,形式独特,共十三层,每层字数不等,利用字形表示意义,设想奇特,名为“会意诗”。读为:
 一龙二虎镇三山,三清四水会八仙。
 五湖四海为朋友,九走江河到四川。
会意诗
刚刚
山山山
岳岳岳岳岳

海海海海
面面面面
方方方方方方方方

亲亲亲亲亲亲

夕夕夕夕夕夕夕
誓誓

泉泉泉泉泉泉泉泉泉
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

心心
三山五岳连四海,四面八方胜六亲。
一遇七夕贰誓愿,九泉十死无二心。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7 22:22
上帖内容原文链接:http://www.saohua.com/shuku/quweigushi/06.htm

实际上回到该书目录,还可以看到更多杂体诗的图文介绍,真的很不错。当然,作为父母自己了解一下就差不多了,要是现在给我儿子看,估计还是杀了他来得比较快些。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7 22:31
标题: 神智体诗

005.jpg (54.68 KB, 下载次数: 0)

005.jpg

作者: bluebirdfriend    时间: 2012-7-31 17:47
很有意思啊。我也收藏了。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8-3 23:46
回飞飞妈的话。我虽然诗词读的不少,但是我有个非常大的缺点,一边看一边忘,所以具体有些诗词是哪一个作家写的,我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数字入诗,有时候可以写的很有趣。

张祜 - 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乾隆《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黄侃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
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
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伏千怪,斗百妖,九死一生,西天路上经八十一遭大难,四怀但想取万经。

邵康节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下面这首是我写给诗友丽人大姐67岁寿辰的。
一聚二三代,四声为五长。
六七人又瘦,八九十分光。

[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2-8-3 23:54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8-4 10:41
标题: 有趣的回文诗
想起我那个笔记本里的一句“可以清心也”,各种读法很有意思,在百度上搜到一大堆类似的东东:



回文诗是一种可顺着读和倒着读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
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
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
诗曰: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
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
棹一篷开。
宋代诗人李禺更有一首别致的回文诗,叫《夫妻互忆》诗,顺读是一首
情诗,抒发了丈夫对妻儿的痴情眷念,想起昔日对酒当歌,眼下孤灯长
寂,不由热泪满襟;倒读是一首思念诗,表达了年轻女子对远方丈夫的
思念。诗曰: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
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银川晚报》阿里·阿三文)


“前七后三”——连理回文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上面十个字,是明代蒋一葵的咏《春》诗。它前面七个字,后面三个字,却能联成一首很好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完整读法应该是: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是一副莺啭岸柳,晴春明月的醉人风光图。
  这种诗的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古代文人把它称为诗中的“袖珍品”,还把这种“前七后三”七绝诗起了个雅名——连理回文诗。
令人叫绝的回文诗
  在清代,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皇帝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常见茶杯盖上的四个字是“清心明目”,像诗经中的四言诗,可它是十分巧妙的回文,随便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例如:“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其意不变。
  还有七言回文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从任何一字起读,皆能成句,与前面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此君不可一日无”。正所谓“杯随字贵、字随杯传”,给人美的感受,增强了品茶的意境美和情趣美。
  某地有一茶馆有副茶的回文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回过来读,联语焕然一新:“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这联语意均出自唐代一首茶诗:“独啜提神,二人有趣。”
  北京“老舍茶馆”的两副对联也是回文对联,顺读倒读妙手天成。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此联把茶馆的坐落位置、泡茶方式都体现出来,妙语偶成,令人叹服。另一副更绝:“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既点出了茶馆的特色,又巧妙糅进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和热爱。

  宋代诗人苏东坡有两首回文七绝,其一是:
  空花落尽酒倾缸,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碾斗晴窗。
  其二是: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光唾碧衫;
  歌咽水凝云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若倒读,也能读出两首韵味独具的茶诗来。

英文:

  “Madam,I'mAdam.”这是亚当在伊甸园里碰上夏娃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的玄机是,正过来倒过去都一样。这样的句式在英文里叫Palindrome,被称之为回文。这样的回文在英文里,简单的有“Noon,Dad,Mom,Level”等。复杂的有“WasitacaroracatIsaw?(我看到的是辆车还是只猫?)”;“Nolemonsnomelon.(没有柠檬就没有甜瓜)”,不过大多数的回文都是以人名包含其间,这样才比较容易凑出,诸如“Avonsees Nova”。美国作家路易斯·萨奇尔在他儿童小说《洞》里,就将主人公命名为“StanleyYelnats”。

  在中文里也有类似的回文诗或句。最著名的当属苏惠的璇玑图,不过这个设计太复杂,感叹一个女子为怎样的情,才能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做出如此费神费力的情书。据说苏之所以劳心劳力地绣这幅能正读倒读斜读侧读的诗,只不过是为了唤回负心汉的心。而那负心汉在接到这诗以后,读完顿时感动得泪流成河,立刻头也不回地奔回家了。

  据后人已解出的诗的读法,已经有7958种,而真正能读完全部组合的,只有苏惠和她的丈夫。不仅感叹真正的人物该是苏惠的丈夫,设出的密码能被解出,才是高人。也亏得这丈夫懂点风情,若是个粗人,拿到一块巾子,颠来倒去看不懂,顺手当了汗巾,苏惠只怕要吐血了。由此感觉这女人蛮难缠的,花花心思太多,做她的丈夫也是怪劳神的。

  我比较喜欢的一首回文诗是秦少游的那首。秦少游在我眼中,一直是个架倒势不倒的浪荡公子,除了两笔子艳词,无甚思想,因此他的诗词歌赋读着上口,唱着和韵却乏底蕴。有点当今流行歌坛的味道,大多都是无病呻吟,为做而做。事实上,他的诗当年的确就是在青楼中颇有市场。他的这首回文诗也很有玩味。如右下图:

  解读起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是他在答苏轼去某地消遣了一天的时候信手画的图,才思敏捷却也难成大气。

  我见过一幅上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告画,上面画着一幅酥胸半露的女子斜依在一条小船的船头,船舷上刻着“赐尔福多”,抑或是“多福尔赐”,这应是商品的品名,不知道究竟该顺读还是倒读,因为意思都通顺。另一句更为精巧的词是清朝纳兰性德的“花落正鸦啼”,若倒读,“啼鸦正落花”,连意思都不差几分。

  福建厦门的鼓浪屿鱼脯浦也有一副有名的回文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个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副,因为出处不甚显赫,感觉出自民间才子之手。这首回文的对联我没找到横批,某日却见一网友将下联改成“水连天尾天连水”,变成:

  雾锁山头山锁雾,水连天尾天连水。

  然后自拟横批道:“两头雾水”。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8-4 11:45
又找到一个有趣的网站:妙趣的汉字

这么多有趣的东东,总有一些孩子会感兴趣的: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8-4 12:01
从上面的网站搬回来的部分东东:


多同音字:
所謂的同音字,就是多字一音。漢字的一個音,可能有幾個或幾十個不同字形、不同意義的字。
例如普通話「p」這個音,《現代漢語詞典》(1996)就收入了「朴、釙、陂、坡、泊、潑、鏺、頗、醱」等九個字。粵語「p1」這個音,《粵音韻彙》收入了「陂、坡、頗」等三個字。這些字在形體上和意義上都不相同,因此是一組同音字。
同音字給漢語的表達增添了同音雙關的修辭手法,運用得好,可以使語言風趣幽默,或委婉曲折,含義豐富。例如:
對聯
蓮(憐)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酸。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需梅(媒)。
和尚打傘──無法(髮)無天
下雨天出太陽──假情(晴)



造字迷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有名的「造字迷」,一個是三國的孫休,一個是唐朝的武則天。
  孫休是吳國皇帝,他一天到晚想學倉頡造字。他一輩子到底造了多少字,已經無從得知,因為他造的字不被當時人所承認,在社會上不能通行。但是他給自己的四個兒子所造的名字,卻還能在史書上找到。據《三國志‧吳書》記載,孫休給四個兒子造的名字是:「」(音彎)、「」(音光)、「壾」(音莽)、「 」(音褒)。這些字雖然造得很古怪,但並沒有使他的兒子保住皇位,也未能使他自己成為聖人。
  唐代武則天專權後,官吏們紛紛阿諛奉承。有個鳳閣侍郎宗秦客,是武後的親戚。他別無能耐可以討武則天的歡心,就抓住武則天愛造字、改字來投其所好。他絞盡腦汁,造了一些字。有一天,他獻給武則天十四個新字,請求武后採納以顯示「文治」偉績。果然,武則天大喜,並當即從中選了一個「曌」作為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她也立刻在全國頒令通行。造字、改字的歪風刮起來以後,朝臣競相效尤。有的人說,「國」字裏面的「或」和「惑」一樣,都有迷亂的意思,國家要安定,惟有靠「武」來鎮壓,所以,「國」中的「或」應該改成「武」。有人馬上反對,把「武」關在「囗」中,這是對武則天的大不敬,太不吉利了。武則天想來想去,決定把「國」中的「或」改成上下排列的「八方」──「」,她想,「國」字這樣一改,四面八方都是武家的天下了。但武則天造的字也跟孫休造的字一樣,都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老百姓根本就不用這些稀奇古怪的字。


趣味字谜
  字謎是謎語中的一類,跟漢字的字形、字音或字義直接相關,是中國獨特的文字遊戲。它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如南朝‧宋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就記錄了一則字謎:楊修為曹操修建相府大門。曹操看到了新修的門,就在門上題了一個「活」字。楊修看後讓工人趕快拆了重修。工人不解。楊修說:「『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字謎的謎面和謎底之間的關係多種多樣。有的是綜合利用字形、字義間的關係,如: 「看時圓,寫時方;寒時短,熱時長。」謎底是「日」。真實的太陽看上去是圓的,寫出的楷體「日」字是長方的;作為時間單位的「日」,冬季夜長晝短,夏季夜短晝長。
  有的以一定的文化歷史知識為背景,如: 「田單火攻。」謎底是「解」。戰國時燕國伐齊。齊國田單用火牛陣攻燕軍,在牛角上綁刀,尾巴上綁火把,迫使牛沖入燕軍陣地而大獲全勝。「牛角刀」合起來就是「解」字。
  更多的字謎則是利用字形結構、筆畫關係。如: 「鶯鶯夜燒香,香頭兒放在香幾上。我只道一個俏巧書生,卻原來是法聰和尚。」謎底是「禿」。前兩句以「香」字的上半部「禾」(香頭兒)和「幾」合成「禿」字,後兩句從意思上說明:和尚的頭是禿的。
  從字謎也能看到漢字的種種妙趣。


拆装姓氏字
  除了獨體字是由一個部件組成,其他多部件字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件組成的。漢字的這一特點就為分拆漢字字形提供了可能性。由於姓氏用字跟老百姓的關係密切,再加上人際之間往往有不可直言的地方,於是分拆姓氏用字來指稱某人,就成了古往今來常常發生的事情,其中不乏機智和情趣。
  東漢末,有個一心想篡位當皇帝的董卓。滿朝大臣和老百姓都痛恨這個野心家,但敢怒而不敢言。老百姓就編了民謠來聲討董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蔔,猶不生。」「千里草」合起來就是「董」,「十日蔔」合起來就是「卓」。歌謠的意思是說董卓活不長、活不成。
  唐朝以來,文人之間喜歡做離析姓氏用字的遊戲。有位在斷案上很有名氣的官吏叫狄仁傑。有一次,他跟另一位同僚盧獻開玩笑:「足下配馬就成驢。」因為「盧」加左旁「馬」就成了「驢」字。盧獻也不示弱,反擊道:「把您在中間一劈為二,就成了兩隻『犬』。」 狄仁傑說:「錯了,錯了。我的『狄』字是『反犬旁』加一個『火』,不是加一個『犬』。」盧獻說:「那好啊,『犬』邊有『火』,那就是熟狗了。」 直到今天,老百姓在自我介紹時,遇到有同音字的姓,說不清,還常常採用離析姓氏用字的辦法。「先生貴姓?」「小姓『何』。」「請問是哪個字?」「『人可』何。」屬於同一類的還有:雙人徐、雙口呂、三畫王、日曰昌、口天吳、耳東陳、立早章、日月明、弓長張、古月胡、三耳聶、木子李、二馬馮……


拆字的把戏
  戲曲《十五貫》中,主辦案子的況鍾打扮成算命先生,給主犯婁阿鼠拆字。
  況:「請說一字。」婁:「鼠。」況:「鼠字十四畫,數目成雙,屬陰爻。鼠乃十二生肖之首,造禍之端。它善於偷竊,特別愛偷油(諧被害人姓「尤」)。鼠字上加「空字頭」是竄(喻指逃竄)。鼠晝伏夜行,應該連夜逃走,並從水路往東南方向潛逃。」況鍾拆字占卦,沉著機智,讓心虛膽怯的婁阿鼠,由假裝鎮靜到驚恐萬狀,只能央求況鍾搭救,正好中了況鍾的計謀。
  拆字先生善於察言觀色,往往根據對方的衣著言談來隨機應變。有故事說, 從前有個皇帝,打扮成老百姓模樣出遊,有一個拆字先生正給人拆字,拆的是「帛」字。拆字先生斷定他家有喪事,因為「帛」就是「白巾」,也就是戴孝。皇帝也請拆字,拆的仍是「帛」字。拆字先生已經看出來人非等閒之輩,就說「帛」是「皇」字頭、「帝」字腳,必將貴有天下。可見,拆字有很大的人為因素,甚至可以信口開河。 不但江湖術士善用拆字術,有些文人在研究漢字的時候也會用拆字這種不科學的方法。宋朝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寫了一本解釋漢字的書,叫《字說》。他把形聲字「波」解釋為「水之皮」,把「滑」解釋為「水之骨」。著名文學家蘇軾就跟他開玩笑,說照這個辦法解字,那麼「斑鳩」的「鳩」就是九隻鳥了。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8-4 12:03 编辑 ]
作者: 含香    时间: 2012-8-4 12:32
太精彩了, 我想像着孩子读起来很笑得哈哈哈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12-12-13 11:51
补充一点吧

一个音的文字.jpg (235.35 KB, 下载次数: 0)

一个音的文字.jpg

作者: xiaojingling06    时间: 2012-12-22 23:59
真好啊!抽空给孩子看看!我们国家的文字真的是丰富啊
作者: 美灵儿小丫丫    时间: 2013-1-4 14:50
晕!我还是觉得很难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