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一个高中生眼里的奥数之痛 [打印本页]

作者: 冰河    时间: 2005-1-7 16:57
标题: 一个高中生眼里的奥数之痛
<font color="#990100">[转载] <img src="http://www.digest.sc.cn/images/3b_corner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我是湖北省钟祥市一中高三(五)班的一名文科生,对如今流行的“奥数热”,想谈点自己的想法。    奥数金牌在我们中学生眼里是梦寐以求的宝物:学校会大加宣传与奖励,指导老师可能一夜间声名鹊起身价倍增,父母也脸上增光—更为重要的是,一块金牌往往也解决了个人前程:目前不少知名高校对奥数金牌获得者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    然而纵观奥数以来的历史,那么多奥数金牌得主,为什么就没再出一个华罗庚、陈省身或陈景润呢?“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一语中的: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    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    虽然说数学是科学之母,但奥数却不同于作为科学基础的数学,我更愿意将之称为竞技数学。这种状态颇类似于我国的体育事业。众所周知,在竞技体育上面,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奥运会、世锦赛也频夺奖牌,但我国却远远算不上体育强国,原因即在于衡量强国标准最重要的指标是国民身体素质而非奖牌数。奥数也是如此,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奥数则是举校体制,计划的成分太明显,虽然金牌拿得多,却见不到数学事业的进步。    更为危险的是,那么多重点中学和家长看重奥数,结果奥数班往往集中了学校天资聪颖的优秀学生,反倒束缚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前,一些名牌大学搞过少年班,但少年天才们在这种体制下有没有成为大师呢?有心人曾经做过追踪,少年班学员和奥赛金牌得主大部分都不见了踪影,能够有大成者,迄今未闻。    也许,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成为我抨击奥数体制的一个理由。但这显然不是最重要的理由,我恐惧奥数,不是恐惧数学本身,而是恐惧这种举国、举校甚至举家上阵的计划性培养模式。我渴望迎来青少年个性自由、蓬勃发展的春天。(据《北京晨报》周佩佩/文)
作者: tina_rain    时间: 2005-1-7 17:51
如真是这样的话,真是令人心痛。
作者: 江南名警    时间: 2005-1-9 15:00
是啊!那为啥还搞呢?
作者: 逸飞    时间: 2005-1-9 19:31
一块奖牌带来的经济利益可是不得了……
作者: seashore888    时间: 2005-1-10 11:06
okok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

题目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