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听《蒋勋细说红楼》散记,兼说亲子共读 [打印本页]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4:39
标题: 听《蒋勋细说红楼》散记,兼说亲子共读
非常感恩坛子,使我得到《蒋勋细说红楼》。
最近开始听,在每天来回的班车上,一天能用上约70分钟时间来听一听,真是如食甘饴,余味无穷,在我是人生一大快意

坛里听蒋勋的不少:
这里是secretgarden114版主的“我和儿子共同学习系列之一——《细说红楼》听课随记
http://bbs.etjy.com/thread-249206-1-1.html

这里有《细说红楼》MP3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257048&pid=4535084&page=1&extra=#pid4535084

这里有姚锡娟原文朗读版《红楼梦》音频和87版电视剧视频,其中电视剧视频受网盘限制已不能分享,但在本贴9楼可以取得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249292&pid=4538762&page=1&extra=#pid4538762


这里有儿童版红楼梦被我翻出来了:http://bbs.etjy.com/thread-94983-10-1.html,原贴放在doman和七田真版的。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4 23:22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4:54
本来是计划和孩子一起听的,因为儿教的关系嘛,有资源总是先想到给孩子用是否合适。
试着随便取了一回,好象是三回上,一起听了,孩子觉得好听,但不大懂。
既如此,不妨我先享用吧。

如今听完了第三回下。

先生在开篇就讲了“首先要声明,我不会碰太多的红学。因为我觉得红学简直像大海一样,你掉进去就再也爬不出来了。我的很多学生现在还在修研究所的《红楼梦》,他们到最后都碰不到任何跟小说有关的东西,全是在外围打转,比如作者是谁,家世如何,这个叫做红学考证。我觉得考证不是不重要,可是当胡适之这些人做了红学考证以后,也使这里面产生了一个矛盾。我相信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它就是小说,它读起来很好看。”

嗯,听他的话,轻松地从小说角度出发,听一听,很能心旷神怡。

蒋勋先生讲得妙自不在话下。
基于我个人对于红楼梦的理解,狂妄一点说是对于红学的理解吧,也有些微不甚同意的地方,这方面我属“狂生”一类,不被原作者的光辉吓到噤声,不吐槽不快,权当狂言罢。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1 14:58 编辑 ]
作者: dragonfly_re    时间: 2012-7-11 15:09
让您说馋了,也想来听听。上面的MP3是全部的吗。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6:20
第一回下,先生讲到红楼梦里面很多诗词,其实都是暗喻。并举了个求签求到“董永卖身葬父”何解。就说起古典的东西里面,典故很多时拿来做人生的隐喻。可以往正面解释,可以往负面解释,永远是不定。《红楼梦》的诗词也是如此。
另外讲到人生因果时,举了俄狄甫斯杀父娶母的故事为例
喜欢的就是这点,先生离开原文,往往就是讲“意”,他能娓娓言传出来~~~

顺带:我仍很喜欢严凤英、王少舫版的黄梅戏《天仙配》,55年版那个。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1 18:42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6:27
蒋勋先生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想起原书中,作者因脂砚斋之劝,删去秦氏自尽那一段,非但不觉遗憾,反觉一颗慈悲之心~~

在先生的细说里,也是处处透着这个无限善良温和之气,令人在无法排遣的感伤的同时,也那么美的感觉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6:31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那段,雨村提到的一串名字,被先生大讲特讲,足足讲了10分钟,害得我回家后狂翻书补课
这些人名在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那段,讲天地间的正气当时,尧舜禹汤文武周召……生,邪气当时,蚩尤、共工、桀、纣……秦桧等生。后面又提如前代之许由、陶潜……卓文君、薛涛。讲到薛涛,她“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对着一株梧桐树口占了“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两句,要女儿续诗。薛涛应声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听了,以为不祥,谁料日后她沦落风尘。”然后引说宝玉抓周。

总结了这两天不同意之处:
1、先生把秦桧(音“汇”)读作“勤快”,小小不同意一下。
说雨村自认为与贾府“不搭界”,先生读为“不搭盖”,跟粤语发音一样,是不是闽南语也这样发音?呵呵
2、疑惑之一:林黛王进贾府那段,先生几次说这条街(荣宁街)是黛玉最后一次走这条路,进了贾府再没出来,直到死。我想先生指的是精神层面上的“走”,人生经过的意思,并不是行动的“走”吧?
因为原文中黛玉父亲病重时,她回老家了,那次约半年的探父葬父回来后,才是“再没出过”贾府,直到死。当然,随贾母去清虚观里打醮这些近郊旅行,来回通过荣宁街,不算离开贾府哈,忽略
3、疑惑之二:黛玉被邢夫人带去见舅舅。说“出了荣国府,进了宁国府”,这个我不认可,除非我听错了,又听一次,又是“辞了邢夫人,离了宁国府,过到荣国府王夫人正室这边”
我这么理解:其实荣府这一支,都住在荣府,宁府最高辈份的是贾敬,只因他住道观,实际是贾珍及以下辈分的人居住,荣公之妻史太君贾母生再多的孩子,也只能住在荣公的院子,哪会是住在宁公的院子呢。
4、记下一个小遗憾:
黛玉进贾府,大量地讲到建筑,蒋勋先生每提到建筑,总拿台北的什么大宅来比。正房几间、垂花门、进门的影壁,都拿台北的比较,我心下感觉十分牵强,大约先生要照顾到台下听讲的学生多数只是在台湾长大吧。真想大呼:北京的老建筑,老王府,是多么生动鲜活的比较!
但教授可能也没办法在台湾学生面前总是提到北京 内中只提到过一次“旧时北京官员住的大宅子”

还有,关于自身的疑惑:我这算不算死心眼呢,死抠着原著(而且还是最普通的程高本)批驳人家大师~~~`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2 08:30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6:52
听细说时,同时也听《阅读与欣赏》时有几篇红楼,内容暂且不表,只是语气,中央台“文学欣赏”栏目的出品真是颇为铿锵。
对比起蒋先生的温言细语,忍不住笑~~
作者: yaoxiaosai    时间: 2012-7-11 17:05
感谢蓝田开帖。

喜欢蒋先生娓娓道来的感觉!
那个读音我忽略了,权当台版读音。

其他的还真的没注意呢!

[ 本帖最后由 yaoxiaosai 于 2012-7-11 17:06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7:26
有喜欢87版红楼梦电视剧(1-36集)的同学么?
共10.4G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30 10:13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18:52
1、黛玉初至,“印象派与野兽派”(13楼已解)

2、说政世袭工部员外郎,似不大通。

贾母和贾代善之长子贾赦袭了一等将军,一等将军为宗室爵号,朝中正三品。后面讲到贾珍为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这两个爵位是世袭的。
次子贾政仅被额外赐了一个主事之衔,后升为工部员外郎,在清朝属五品。这是个官职,不是爵号,所以蒋先生这点忽略了。

3、为何次子贾政住正房荣禧堂而非长子赦?
原因猜测:
a\贾政本人虽然没有袭世职,却也在朝里做官,最重要的是他的女儿元春作为好象还当权的皇贵妃,政作为国丈,就被贾母安排贾政住正堂。出于国礼考虑.
b\贾政似乎常常忙于公务,好象挺受皇帝重用,他办公需要这样的正房大室.而贾赦却好像空有职务名称而无所事事.
c\贾政的太太王夫人,出身名门,娘家有权有势,而贾赦的妻子邢夫人却是家境败落,贾母对两个儿媳妇的态度一冷一热
第三回,黛玉第一次在贾母处用晚饭,两个儿媳妇中执侍膳之礼的就只有王夫人,而赦一家住得那么远,要坐车.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8 09:48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21:35
以上都是第三回及以前的内容,明天手机里换新内容继续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1 21:50
每讲大约70M,80分钟左右。前奏曲子约80秒,极美,不容错过,听完心会沉静,得以享受地听后面内容。
查了下,曲名《山野幽居》,是王俊雄的书香音乐里的曲子,此系列曲子人称“曲风感性多情,扣人心弦,格调高雅,隽永温馨”

听说有书,也八了一点文本,比讲的要精炼些,应属于“领导讲话整理版”类,口语化的闲闲的都舍掉。看了不过瘾,我还是听吧,一字不漏地贪婪地听“领导讲话现场录音(未经本人审阅)版” ~~~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1 22:04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3 18:43
学校布置暑假作业是读西游记。女儿刷刷地翻完了,去我柜里取红楼梦。
正好我听了“黛玉初至”一段,于是与她现学现卖,大讲“印象派与野兽派”,黛玉是个印象,凤姐浑身上下色彩浓厚鲜明,象野兽派的画风,大块大块强烈的颜色向你扔过来,冲击你~~
女儿总结为黛玉是写意国画,凤姐是油画
来一张著名"野兽派"大画家亨利·马蒂的: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3 18:44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3 18:52
孩子说西游记里的有诗为证太多,比较难懂。红楼梦的原著好得多。
很高兴她自己去找出来看。
感觉到之前听的各名著MP3、看的老版连环画,效果快要显现了。
小时的阅读信息,不要求记住、熟读。我极反对让孩子一字不落地看,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可以先看自己喜欢的部分,不爱的完全可以跳过,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她喜欢的章节,我觉得就是节约时间和精力了。
有印象就好,在某些时光的点滴角落,那些记忆就发光了。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7-14 20:57
四大名著,先排队了,目前还没精力到这些上面。

西游记的mp3,多大可以给孩子听呢。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4 21:26
标题: 回复 #15 新叶 的帖子
几岁阅读,觉得比较难有个标准。
关于《西游记》,说说个人经验吧。
最早对于《西》,是“白龙马,头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那经典的动画片,孩子上小学后,看了拼音版的。后来在7、8岁时偶然得到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MP3,很简略风趣,我得到的迟了点,再早些听都行的,孙爷爷讲得太吸引小朋友。之后给看的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的那套连环画,比较喜欢,反复看。顺带着看了人称小西游记的“镜花缘”连环画,原著也还在睡觉。
9岁,给西游记原著看,不感兴趣,撂过。
10岁半,老师这次暑假作业布置看西游了,专门强调不要看太简单的儿童版 于是又拿出原著,这回比较读得进去了,还算喜欢,说“有诗为证”太多,诗看不懂,我告诉她诗在篇中的作用和意义罢了,想读时再读好了。最近得到原文朗读版MP3,正听,配合作业。
我看到抄下来的好句,无非是些大量使用骈句的华丽词藻描写,呵呵,由他去了。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过这么一个阶段,爱好华丽堆砌的词句,甚以为美。

(写下这段时,旁边娃正看到“齢官画蔷”宝玉被雨淋那段,咯咯地笑个不住。你看孩子,现阶段也就是这个理解吧,入眼的也只是好玩、有趣,呵呵。)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14 22:49 编辑 ]
作者: 伊品人    时间: 2012-7-15 17:01
谢谢蓝田。我已经听完了蒋勋先生的细说红楼梦。就一个字--美。心里那个恬静啊!
作者: 伊品人    时间: 2012-7-15 17:03
我想我会在任何休闲的时候想起来再听。
作者: shiliuli    时间: 2012-7-16 09:24
那可是我的小时侯印象最深的电视,超级喜欢啊
作者: shiliuli    时间: 2012-7-16 09:28
标题: 回复 #9 蓝田 的帖子
真是好东西啊,楼主有心保存这么好的内容,多谢了
作者: shiliuli    时间: 2012-7-16 09:30
标题: 回复 #9 蓝田 的帖子
怎么下载呢,着急啊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16 13:08
标题: 回复 #21 shiliuli 的帖子
shiliuli同学,请查短消息,用我的用户名和PW进入网盘,可以直接下载,用户名和PW请不要外泄。
并请注意不要删除里面的任何文件。因为其他资料还在被别的同学分享。
作者: pleasuretjf    时间: 2012-7-16 13:38
四大名著目前还没精力到这些上面
作者: shiliuli    时间: 2012-7-17 09:09
标题: 回复 #21 shiliuli 的帖子
好的,多谢了,真是超好人啊
作者: 杨阳ILU    时间: 2012-7-17 19:27
第一次听蒋勋先生也是源于坛里推荐的“富春山居图”,与儿子一起看的,崇拜得不行
这一看有关蒋勋的,又马上进来学习了,请问哪儿有下载呢?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20 09:39
装了细说红楼,手机内存卡显然不够用了,今天扩容。
正听到先生讲到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梦的解析》,引出了意识流的开端。而红楼梦早他200年,已经有了超现实的描述,就是第五回,宝玉之梦。在这个梦里,判词把所有的结局都交待了。

“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到达结局的过程”

这回从“意识流”观点讲得真是意想不到,而且印象中大陆红学家们似乎并没有太关注过这个“超现实”的问题(原谅我少见多怪)。写秦氏房中描写,完全是超现实的。自己读时只以为美,象梦一般,听蒋勋先生这么一概括,真的是如露入心,如醍醐灌顶啊!

睡前,我翻着爱玲的《红楼梦魇》。
孩子边听朗读边看《西游记》,忽然问“那么多天兵天将都打不过孙悟空,而妖怪都可以打败他,这很奇怪”。
是邪恶的力量好象更高些么?

夸夸吧“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看书时有思考啊”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7-20 18:12 编辑 ]
作者: 紫竹林    时间: 2012-7-20 16:51
过来看看,有时间再来多学 !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2-7-20 20:05
感谢你推荐,听了一些,娓娓的讲述,旁征博引,的确说透了。
有时间会继续听下去的!
作者: 帕兰朵    时间: 2012-7-20 22:51
蓝田听得好细致啊,我小时候看过几次红楼梦(记不清年龄了),每次总是翻翻又放下,觉得诗文太多,理解不了,或许是当时太年少

蒋教授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好博学啊!旁征博引的叙述,却又一点不牵强,让人听的很舒服、受用。

不过我蓝田那么细致的听,知识储备量也没那么大,对蒋勋一味接受,希望蓝田多听出不同意见来,帮我纠正思想,谢谢啦!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7-24 17:41
外出,8月回

旅游期间,随身带着我两本书页发黄的90年版人民文学版<西游记>。照例是上册已翻得书脊弯曲,书页打卷,而下册还保持完好的品相,呵呵,我发现的自己很多上中下册之类的书,都具备这个特征。我读长篇,虎头蛇尾的多

旅途中孩子看得很进入状态,人物对话写得精妙处,常常热切地要与我分享。如三打白骨精,悟空被贬去后,八戒去找食,却一头拱在草堆中睡了,女儿赞叹这个“拱”字极好~~~
我也开始细读。

孩子慢慢长大,这天说我“妈妈你变得越来越好,爸爸越来越不好”。
呵呵,孩子小时,我教育经验少,基本沿袭父亲对我的教育,比较严苛,孩子常怕我;而孩子爸爸脾气好,从小宽松,但是近年在课本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上,开始对她要求严格起来。而我呢,从阅读上,与她共同语言越来越多。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2 10:40 编辑 ]
作者: jyao005    时间: 2012-7-25 11:58
Thanks very much!
作者: jyao005    时间: 2012-7-25 13:20
Thanks very much!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2 09:34
继续听到12回,到这里为止,发现有些章节目前还不能给孩子听,比如焦大骂“扒灰的扒灰”那段,先生已开始提到“秦氏淫丧天香楼”,又及12回“贾瑞戏凤姐,及贾瑞之死”,雪芹以悲悯、担待、包容的态度写贾瑞。蒋勋先生讲得比较深刻和直面,从情欲讲到人性的多面,认为是红楼梦里比较重要的一章,相对来讲大陆的红学家们研究考证得多,象这样从思想、哲学和人性的角度去研究的极少。蒋勋先生学贯东西,感觉他真的是与雪芹有灵犀相通,先生讲贾瑞的因情欲而发的悲剧,正是情欲的救赎,这个我感觉似懂非懂,有空还需再细听一遍,可能才得解。

但是文字书实在是没有讲得精彩,我想宁可多听几遍,也不要看整理过的蒋勋细说红楼的书。

如果哪位导演单单用先生讲的第12回来发挥发挥,拍个外传,可能也会象现在正放的“张纪中版西游”或者“打小三版穆桂英挂帅"更加令人捧腹大笑,更狗血

来挑刺了:贾瑞所照风月宝鉴,先生讲“为警幻仙姑所制”,说警幻就是与宝玉初通人事的那位仙姑,我疑心先生口误吧,与宝玉初试云雨的是警幻仙子之妹,小名兼美、字可卿者,并非警幻本人。

从这里我听到对养孩子很有益的一句是“真正的爱是了解,而不是责罚”。要说这句话从何而出?缘于代儒对孙子贾瑞教育的柯责,贾瑞的悲剧,这位老先生要负很大的责任。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2 10:33 编辑 ]
作者: zheliz    时间: 2012-8-2 16:11
讲得真好呀,能再分享一下全部听书吗?
以前只找到前28回,刚发现坛子里有时,现在115也不给下了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6 08:44
补充一下:第8回下的后半部分、第9回,讲到了青春期,与我们的传统观点有些不同,很值得父母听一听。

听得好慢。忍不住要先找电子书来先读为快,然后细细地、慢慢地听。
看介绍说这套书出版了,京东和当当等都有卖。先生的书以10章为一本,那么就共有8辑。
看看书页:




这个评说很到位:
以往专家学者对红楼梦的解读,大都流于考证和探轶,还原人物真实身份。
而蒋勋说红楼梦,更偏重于探讨生命的宽度和广度,偏哲学一些。语言简洁,所读之处,字字句句直指人心。

我理解先生的细说基于通行的程高本,但又不唯是,有一些是从警幻词曲引出的考证后的理解,因此与程高本略有出入,同学们在给小孩子听时,这些地方要注意解释一下。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6 10:39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9 08:43
再补充一下听第10回下,讲到冯紫英推荐的医生张友士,给秦氏诊病,蒋勋先生大段地讲到中医之贵处。值得喜欢中医的同学听听。
其中提到文学性描写的:写秦氏诊病为主线,中间又写准备贾敬生日,蒋先生说这就是骨干和血肉了,呵呵,这个我想语文老师以及喜欢写作的孩子听听,会有启发。

听细说红楼,使我常常拾起曾经看过就丢开的一些书,经了蒋先生的讲说,再读又是另一番感悟。

听了这回,重新翻起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来看看,当年这本书我买来只翻了几次就丢开了。另外刘力红整理他的老师李阳波的其中一本《运气学导论》也很值得读。

无奈年纪大了,记性变差,听过就忘,只零星记得一两句,终于忍不住,去买了蒋勋说红楼梦1-8辑,当当网这套书除了第3辑,其他都是51折以下,值得收了.第3辑是8折,无解.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9 11:04
蒋勋的讲座,对于我们普遍容易烦燥、急功近利的情绪,可以疗伤。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14 15:23
今天手机里顺序乱了,先听到第20回了。蒋勋在这里特别单独指出一点:就是如何让年轻一代熟悉古典。
举了个例子说《追忆似水年华》的漫画本,有些人认为这本是法文里面最漂亮的语言,不赞成漫画版。但蒋勋觉得很好。
如果一个人有少儿时期就读这样的漫画,长大以后,会有兴趣去把这个书真正找来看。《红楼梦》也同样需要一些准备工作,可能在少儿时时期对于这本书的熟悉,至少不会害怕,不会恐惧,等到以后长大再读时,会有一个可以连接的过程。

就象蒙娜丽莎的拼图游戏,小时候就常玩这个拼图游戏,长大了,到卢浮宫,对这幅画就有感觉。

这个观点我一直是赞成并实践着。
作者: 杨阳ILU    时间: 2012-8-23 22:48
原帖由 蓝田 于 2012-8-14 15:23 发表
蒋勋在这里特别单独指出一点:就是如何让年轻一代熟悉古典。
举了个例子说《追忆似水年华》的漫画本,有些人认为这本是法文里面最漂亮的语言,不赞成漫画版。但蒋勋觉得很好。
如果一个人有少儿时期就读这样的漫画,长大以后,会有兴趣去把这个书真正找来看。《红楼梦》也同样需要一些准备工作,可能在少儿时时期对于这本书的熟悉,至少不会害怕,不会恐惧,等到以后长大再读时,会有一个可以连接的过程。

就象蒙娜丽莎的拼图游戏,小时候就常玩这个拼图游戏,长大了,到卢浮宫,对这幅画就有感觉。

这个观点我一直是赞成并实践着。


蓝田听得真细致,自身功底也了得呀

对于这个熟悉古典,能举例您一下怎么实践的吗?

另外我没看过红楼的原著,只有语文课标高中版的红楼梦上下册,是不是差太多了?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27 09:33
女儿从外婆家回来,准备开学。
看到我放在床头的说红楼,被封面的古典神仙画吸引,于是推荐给她。
边看边赞,晚上睡前又把原著翻开来,比对着读。

没有时间给她细听,且看书吧,每天睡前半小时来听蒋勋的其他讲座:1、微笑彩俑、2、看米勒,一点一点地,享受着去听。孩子说蒋勋讲的所有东西,都很美。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27 09:52
散记写了听1-12回、20回。我会在接下来时间里把听13-19回补齐。

先讲下女儿的阅读和听。
这个暑假,在外婆家住。临去前我给复读机里装了达尔的小说英文版、借物小人系列的全英文故事;《西游记》中文原文朗读。
上周末回来,没想已全部听完了机子里的英语故事,而且借物小人系列还听了不止一遍。真有点让我吃惊了,原以为她听不懂的。(这些英文听力资料都是在douban得到的。)
我觉得,跟38楼里提到的印象有关,这些英语故事改编的电影,早前已看过。故事的中文版有些也读了。因此,对于故事有印象和兴趣,就听得进去。
一个月不见,只觉得女儿活泼泼地什么事都开始主动、自觉,青春期快到了。听蒋勋的说红楼梦,对我之于青春期的看法,完全改观。我想我会在女儿青春期来到时,做一个具有蒋勋所讲的态度的客观、宽容家长,尽量从孩子的出发点去。也就是说,我也保持一点童心。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27 10:08
标题: 回复 #39 杨阳ILU 的帖子
熟悉古典,我怎么实践的?
呵呵,那是我的童年往事了。当时的一位语文老师对我影响至深。她的字写得好,还给我看她的摘抄本,我因而得到启发,也因此使自己摘抄本的质量有了提高,这是我初中时代的摘抄本:http://bbs.etjy.com/thread-249322-1-1.html

现在不说以前的历史了,对于孩子引导方面,举例说事吧。不一定是对的,不过目前在我们好象还是比较合适的
1、我的狗狗吃了桃子,留下桃核,当宝贝似的守护了几天,不让扫走。很有趣,孩子看了也觉得好笑,我告诉她有一篇“核舟记”,讲桃核上的微雕,找出原文来,看她如果对文言文兴趣不大,就先看译文,然后再读古文的精妙。
2、听蒋勋讲米勒,从巴比松画派讲到枫丹白露森林,女儿很以为此名字美,告诉她(fontainebleau法文)原意为“蓝色之泉”,徐志摩译为“芳丹薄罗”,朱自清译为“枫丹白露”,“芳丹薄罗”这个译音比“枫丹白露”更近似于法语的原始发音,但是哪能美过“枫丹白露”呢?
引申一点,看另一个很美的翻译,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Frenze意大利文),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徐志摩把它译得很美。
所以经过别人翻译的文章,很容易被局限在译者的思想和文学水平,如果能读原著,就是最真切地得到原作者的真意了。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27 11:12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27 11:17
继续42楼关于翻译的一点小记:

举例来说,《安徒生童话》,叶君健翻译的那版,不怕人笑,我从初中开始看到,现在人到中年,仍非常爱读。
只因为爱他的翻译风格。

《源氏物语》丰子恺译的那版,本来我是极不喜欢源氏这样的主人公,但译文实在是好得不忍释卷,渐渐地也读完了,并且一再读。

于雷译的《我是猫》,词句诙谐有趣得不得了,孩子读着读着就捧腹大笑。我觉得这个幽默的深意可比钱钟书的<围城>风格,也有点类似老舍的小品文的诙谐

我认为这些都是译文的经典。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30 10:58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27 14:20
规规矩矩的补听第13-19回。
第13回秦氏去世。

其他倒还在次,最末说到凤姐的“现代管理学”,她拟定了协理宁国府的改革措施。蒋勋先生总结得是有条有理。
另外讲到凤姐的大方常被误解,一般人认为她泼辣、粗野,其实她是有大家风范,身上有一种自信。要把女人的这种自信和粗野没教养分别开,是不容易的,凤姐在影视作品中也是常被误解的角色。

从秦氏托梦给凤姐,有一句“否极泰来”,蒋先生就此句展开了易经六十四卦的普及,可以听听。

读《红楼梦》,学到管理学的知识,对于人的教养有所思考,对政治有所反省和觉悟,这才是是听这一回最有价值的部分。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27 14:22 编辑 ]
作者: sillyuan    时间: 2012-8-30 10:22
正需要,非常感谢蓝田版主!
作者: sillyuan    时间: 2012-8-30 10:48
认真学习了楼主的帖子,用心的妈妈,佩服!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8-30 11:04
爸爸说去图书馆了,没借书。
女儿就说我要去借
我笑说:对呀,借魔幻传奇喽

女儿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以前我借的书都好肤浅”。缘于上年借《魔幻传奇》担心我反对,还藏着掖着不让我看。后来我也好奇去看,她才放心。

安慰她:每个年龄的人看的书不同,经过所谓肤浅的阅读,由浅入深,也不能小看了小BB们看的书啊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8-30 11:07 编辑 ]
作者: athna    时间: 2012-8-30 22:40
正找呢!非常感谢!!!
作者: 穆小柔    时间: 2012-9-3 21:35
找了好久,在电驴上找到,也有80集,却是别人读的蒋勋说红楼的书,谢谢了。现在也给孩子听小说《红楼梦》,但只是挑些章节给他听,蒋勋老师说红楼,自己先听,等孩子整本读过,再准备给他听。前些日子,读刘心武的说红楼,也是有趣,有些好象有道理有些又似乎有些钻牛角尖了。
作者: 杨阳ILU    时间: 2012-9-11 15:14
我听得超慢啊,抽空听听,还会重复听,才听到第三回,不过真喜欢听蒋先生讲的,边听边看书效果更好,真长知识啊

已经把MP3拷给婆婆了,她估计听得比我快,老人家白天没事,呵呵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9-12 09:11
开学日,我摔伤了右胳膊,打石膏一个月,估计国庆才可解脱。只好一切先左手上,回贴也极慢,也写不到字,空想中。不过,补是要的,只好慢慢来了。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9-12 10:14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9-12 09:21
细说红楼,孩子看书,我听MP3。她节省下来的睡前半小时,听完“美的沉思”系列之米勒、彩俑等,这几天听“从唐诗到元曲”等不太长的内容,20分钟左右,恰好。

我继续记,第14回,林如海逝、宝玉路谒北静王
听,倒不在文学作品本身,蒋勋先生的句外提示才令人叹之。
北静王之与宝玉,淡淡地,很奇特的生命关联,人世间有一种知己,可能彼此没有过多接触,可是内心有一种向往。你只是觉得生命中有另一个生命存在,你会因此变得快乐、安心。
我们有一些朋友,真的是这样。

下回元春就要省亲了,这将是热闹的大喜事。蒋勋提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红楼梦》最不可思议的是:悲凉之雾,遍布华林”。何出此语呢?因为作者在抄家后写繁华,因而繁华蒙上了幻灭的感伤。

鲁迅这本我也是存了多年,少不得打开来再细读了,听蒋勋,又重温了很多书。

感恩!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9-12 10:06 编辑 ]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9-12 09:38
昨天娃回来情绪高涨,原来课堂小练笔,主题是虫子。她用了大量拟人和想象,居然还几句西游记体的赞句,笑得我。
却被老师大赞,给A+++,还让打出来,老师推荐帮她发表。
我赶紧努力地用左手打字,装了U盘给娃今天带去。
等今天下午放学带回U盘,把文字贴上来晒晒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9-12 12:08
第15回,写秦氏出殡犹如郊游的一回
二Y头,与宝玉。短暂见面,也在写人与人之间那一种奇特的缘分。人在生命的每一天,都可能碰到这样的事情,匆匆见面又匆匆告别。很少文学家写出这样的人生的状况,作者有一种大悲悯。

缘分,深浅长短,在宝玉看来都是平等的,并不因为短暂的缘分就轻率处理。

我近日坐公交车时,有个年老阿姨给我让座,看我手吊着石膏的样子可怜吧,呵呵。虽不是特别需要座位,但心里很感激,可能也会长久记得她。还有一次过斑马线,一位车主停下,示意行人先走,在众车都急起直追的社会,他只是做了该做的,我仍要感恩他尊重行人。这些短暂缘分,很美好。(不过,这个车主,我感觉他心境很好,我过了马路回头看他,他微笑招了下手)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9-12 16:48 编辑 ]
作者: zhy2k    时间: 2012-9-12 18:58
标题: 回复 #9 蓝田 的帖子
谢谢 支持!辛苦了!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9-13 15:07
蒋勋先生多次提到凤姐的父亲是王子腾,我不敢苟同。

原文第六回,介绍刘姥姥之女婿狗儿与王家关系时说:“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道有此一门远族”。这里就明确说出了王熙凤之父是王夫人之大兄,并且“只有”他和王夫人“在京”。
那王夫人之大兄是王子腾么?不是。在第十四回中,王熙凤协理两府,“又有胞兄王仁连家属回南,一面写信禀叩父母并带往之物”。说明王熙凤的父母在南京。而此时的王子腾升任九省统治外调了。

[ 本帖最后由 蓝田 于 2012-9-13 15:46 编辑 ]
作者: jawhsy    时间: 2012-9-21 06:38
喜欢87版红楼梦电视剧
作者: SZHFL    时间: 2012-10-7 21:33
这个是不是要读了原著再听比较合适些?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10-11 15:33
渐渐手臂恢复写字和键盘敲击功能,很歉意地续写。

这个月,间错着听了蒋勋的美的沉思系列:
中国文学之三部,从诗经-------白话。
谈画家的:毕加索、米勒、达文西、梵高、米开郎其罗

受益匪浅。
感恩这位教授,以及分享资料给大家的人们!
作者: SIS    时间: 2012-10-22 17:16
很喜欢追着看下去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11-22 22:45
真是好有一段时间没听了。也按顺序一一地过来。且把印象深刻的絮叨一回:
第76回,凹晶馆凸碧堂那一节,湘黛二人避开众人在凹晶馆联诗。蒋勋把每一句都细细解释,淋漓尽致。其中湘云给出“香新荣玉桂”一句,黛玉笑她杜撰。对于黛玉追问其典,蒋勋评说:
明清之后文学典故太多,搞得大家不敢创作。每一句都要引经据典,讲出处。只有用了别人的东西,才能证明我是个有知识的人,结果把文学变成了卖弄,严重缺乏自我创造。

恰孩子最近作文也喜欢引名言名诗,我觉得很堆砌,正好她讲蒋勋这个观点。
想起自己初中刚开始学议论文时,喜多抄素材,论据很多,论证却显得羸弱不堪。以致虽有立论,自圆其说却很牵强。
用典本是好事,但创新更重要。孩子的语文老师改作文时,对于那些想象力超强的作文特别会加以称赞,算不算鼓励创新能力呢?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2-12-6 14:49
现在渐渐已不再听音频,改为阅读。孩子和我各自看。
这天她突然笑笑地伸出四指问我这是什么?我说four,又把四个手指弯下来问我是什么?我说是爪,她笑说是弯的four(wonderful)。原来出自蒋勋说红楼之第七辑,62回,宝玉过生日,席上谢覆一节,蒋勋提到自家侄子让他猜谜简直要昏掉。
看完这一节,女儿便“射覆”发生深厚兴趣,如宝琴覆了个“老”,《论语》有“吾不如老圃”,所以射击“圃”,拉着我模仿,可是我一次也没中,简直糊涂S了~~~

说红楼看书,代替听音频。蒋勋的音频仍是要听,前几日语文老师由闰土的课文讲到鲁迅,便挑出来《中国文学》之“从文言到白话”里鲁迅那一节来听。这是蒋勋重点讲的一个算是左冀作家吧。其他单独讲的就是沈从文和张爱玲。因为时代接近的关系,我感觉孩子听起来,比听“从诗经到唐诗”那一节,更接受得快。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3-1-15 13:20
因为改听音频为看书,所以记录基本停滞了。
最近音频在听蒋勋-美的沉思-中国文学,之一《诗经到唐诗》、之四《从文言到白话》听完,现在在听之二《从唐诗到元由》。蒋勋讲《春江花月夜》时,引闻一多的评论“孤篇压全唐”为赞,女儿很感兴趣,主动把这首加入到本周背诵内容。
细讲白诗之长篇长恨歌和琵琶行,也听得入神。孩子现在进入到文学性阅读的阶段了。
作者: 你带来的幸福    时间: 2013-5-13 14:57
原帖由 蓝田 于 2012-7-11 16:27 发表
蒋勋先生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想起原书中,作者因脂砚斋之劝,删去秦氏自尽那一段,非但不觉遗憾,反觉一颗慈悲之心~~

在先生的细说里,也是处处透 ...



我听的慢
现在才听到第9回
总找不到时间,或者是给自己借口吧

真是有同样的感受,蒋勋的评论中对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慈悲,没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批评,只有了解,理解
以前看书,下意识就认为薛蟠实在是个无恶不作的混混,
听他的讲解,现在就会想,其实确实这也只是个孩子,丧父,母亲宠溺,出身权贵。会出现这种种行为自有他的原因

谢谢蓝田,你这个真是好帖啊
喜欢
作者: 芊芊凌子    时间: 2013-6-14 09:43
看看,能不能下载
作者: 蓝田    时间: 2013-6-14 12:14
http://bbs.etjy.com/thread-257048-1-1.html这里可以下载
作者: 红鲤鱼    时间: 2013-7-4 15:34
郁闷呀,为何下载不了呢!
作者: mary9685    时间: 2015-2-11 14:13
感谢分享!!!
作者: 奚泽泽    时间: 2015-5-7 17:18
哇,文学楼,真好啊!跟着一起学习。
作者: 浪里格狼    时间: 2015-5-19 10:10

作者: mary_xing    时间: 2015-5-19 13:27
很喜欢呢,不过一直没有认真读
作者: kenwoodwood    时间: 2015-7-6 17:53
非常喜欢 :)
作者: 魔鬼豆    时间: 2015-7-6 19:29
小时看过很多遍
作者: 蚂蚁爱豆    时间: 2015-7-9 10:42
我也喜欢听蒋勋讲         
作者: 小宝妈妈NANCY    时间: 2015-9-18 21:16
一直就超喜欢红楼梦的,看过几十遍不止了
作者: amyly777    时间: 2015-11-9 06:46
谢谢分享。。。
作者: Vivi520    时间: 2015-12-6 17:57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lyf_edu    时间: 2016-4-1 20:54
同喜欢,在跑步中听完了这个,喜马拉雅播放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