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你的目标要求孩子,不要诱导孩子走你想他们走的路。应该识别孩子的强项,发掘孩子的兴趣,然后支持他们往这些方向发展。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20 11:26 发表
可到底为什么出不了呢?一起挖掘一下背后的原因,一定能给爸妈们点启示。如果是教育和养育的问题,只要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问题,那这一代不行可以下一代,下一代不行可以下下一代。。。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20 21:56 发表
关键是中国父母的心都很难宽。先别砸我,容我后面慢慢道来。很多的思路还需要梳理,这个问题又比较宏大,最关键的是我从高中毕业后,除了每年的工作总结,就没写过什么文章了。感觉一堆堆的思想,全堵在脑子 ...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0 23:10 发表
其实每一个民族都会有那么一群精力和能力超群的人,他们是一国的精英人才。但是中国的这些孩子,从小就被绞杀的差不多了,偶尔几个最后冒出来的,也过多把精力耗费在了很多无用的领域,最后的成就自然也小的多。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21 11:34 发表
我完全赞成shwyyan 的上述结论。
下面我还想试着从更微观的角度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纯属自己的瞎想,不对之处欢迎拍砖。
说到人才,就一定离不开谈教育,而谈到中国的教育,还是绕不开那整整绵延 ...
原帖由 dragonfly_re 于 2012-5-21 12:01 发表
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爱合群,爱做群体中的一员,要不就太格色,就被人说成不入流。大家都会的东西,你最好也会,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最好你也参与。其实我们的骨子里根本就没有人性的自由。我们的思想被绑架,或者 ...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1 13:22 发表
同样有科举,为什么唐宋文化经济科技可以极度繁荣,而明清不行?是科举完全错了吗?不是这样的。唐代科举科目之多,让人惊叹。
最重要的进士科,考诗赋、贴经、策问。
明法科,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 ...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21 14:25 发表
科举制度,刚开始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就如您所示。它其实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优化吏治的强有力措施。但我还是要引用有人所说的:“ 王朝极权制度有三大稳定剂:科举、反贪、篡改历史。科举制度,让 ...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21 22:35 发表
我是希望能通过对历史的回顾,逐步理清我们可能存在的集体无意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会在千夫所指下依然如故?为什么我们会对考分如此崇拜?为什么我们会对知识的灌输那么热衷?作为个体有无可能有所超越?
...
标签: 教育小儿子大儿子雷锋中国 | 分类: 伴你走过人间路(第二部) |
标签: 教育 | 分类: 体制改革 |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22 13:16 发表
玩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美国人沟通能力那可比中国人强多了。随便找个人都很喜欢说,也善于说。这其中也学习了如何合作,如何化解冲突,如何教新朋友等。孩子的朋友那可是从2岁到70岁,一点不夸张,她还时常和4,5岁的哥哥姐姐一起玩。人家也不是受父母之命照顾我家小的,还真是能玩在一起。走在路上,她是无论见了谁也要打招呼的。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1 23:12 发表
一是,文化是长时期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惯性很大。
二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如果换了我做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也一样会选择愚民和欺骗。
每一个认识到的人,多做一点事情,会好起来的。我坚信。春天不会太遥远了。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22 19:36 发表
实际上我觉得杨恒钧的那篇文章说得稍微有点过了。
澳洲学校的门槛会因此抬高吗?我不认为是这样的。
中国学生的确成了整个西方社会讨论的话题,很多文章说的是中国学生刻苦努力但是缺乏后劲,并指出其原因所 ...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24 10:54 发表
我们可以从大的层面谈中国父母应该重想象力的培养。不过毕竟盖茨,扎克伯格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觉得心里还是要想着对孩子的无为而治,即使孩子上了哈佛其实也不算什么,健全的心智,品德,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 ...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4 11:19 发表
说到哈佛,倒有一个真事。有个华裔的孩子,他家长给他制定的目标上哈佛。这孩子到挺争气,真去了哈佛。不过毕业后,这大哥就在家里混了。他家人问他,你得出去工作啊,在家算怎么一回事。他回答,我不是给你 ...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24 10:54 发表
我们可以从大的层面谈中国父母应该重想象力的培养。不过毕竟盖茨,扎克伯格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觉得心里还是要想着对孩子的无为而治,即使孩子上了哈佛其实也不算什么,健全的心智,品德,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其实也就足够了。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4 11:19 发表
说到哈佛,倒有一个真事。有个华裔的孩子,他家长给他制定的目标上哈佛。这孩子到挺争气,真去了哈佛。不过毕业后,这大哥就在家里混了。他家人问他,你得出去工作啊,在家算怎么一回事。他回答,我不是给你 ...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24 23:05 发表
我倒不抱孩子成名成家的期望。
作为他的妈妈,我只希望他:
认清自己,有为人处事的原则,能给自己一份终身爱好的工作(打工或创业,随意),为自己找个恰恰好的终身伴侣,有一两项终身的生活享受,有三五知己。
如此,足矣。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25 15:07 发表
精彩的讨论!
我也常常迷失于如何许给孩子一个她自己的未来,但是又会因为自己的放手产生焦虑,应该给孩子怎样的自由呢?
在学校的体制教育下,孩子越来越迷失了自己,家长又该如何让孩子找回自我呢?
希望大 ...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25 15:07 发表
精彩的讨论!
我也常常迷失于如何许给孩子一个她自己的未来,但是又会因为自己的放手产生焦虑,应该给孩子怎样的自由呢?
在学校的体制教育下,孩子越来越迷失了自己,家长又该如何让孩子找回自我呢?
希望大 ...
今天在听曾仕强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其中说到对孩子要做到四件事就够,感觉在大的理念上,说得不错:
一 替他做事
二 教他做事
三 陪他做事
四 让他做事
这是孩子成长的四个阶段,父母要做的四件事。替他做,在他嗷嗷待哺的时候;教他做,是指品格的培养;陪他,是投入的和他在一起,支持他;让他做,是放手,给他自由。
这里面,教可能是比较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的。
教,是指教知识还是其他?怎么教?
现在大多数的父母的教,是配合学校已经拔得过高的要求,甚至再上层楼。问题是,学校的要求已经是针对天才的了,我们还要指望我们的孩子是天天才,这对孩子来说是不是有点可怕?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30 08:50 发表
我一向反对海量作业、题海战术,所以女儿的作业如果有大量重复抄写时,我只要她写一遍,剩下的交给我临摹她的。
但是最近孩子不让我帮她写了,她说自己做完这么多作业很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让我觉得有点难过。我不希望她的成就感来自于完成老师规定的海量作业。
有时候我喜欢她写作业能偷工减料,比如老师要求把一整本书里的多音字找出来。我就说,每课找一个就行了。
她说不行,这样老师会瞪她的。我说瞪一眼又不会少一两肉。
她说被老师那样瞪的感觉很难受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找多音字去了。
我感觉到老师给她的巨大心理压力,可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对抗这种压力呢?
虽然说孩子在家还是很开心的,会唱啊跳啊,哪怕作业写到很晚也还是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但是长此下去,孩子的自由和欢乐恐怕就要渐渐消失了吧?...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30 08:56 发表
孩子写的作文,真话多的,老师给的分都低。
有一次老师要求写“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还说怎么写都可以,于是女儿写了真实的场景。我觉得挺生动逼真的。当然,少不了同学们拿老师打趣的场景,还有一些同学说脏话。
结果老师的评语是:重写!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30 08:56 发表
最近迷上看幻想类的书,作文里就有这类孩子气的幻想,表达得不清晰,但看得出是在努力表达了。可是老师完全不能理解,扣了很多分。
我不希望孩子写八股文,作文就该写真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忽然觉得,女儿不喜欢和大人聊天,是不是就是老师这种禁锢思想的作文导致的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