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分享】坚持就是胜利----摘自《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打印本页]

作者: onlycc    时间: 2004-12-27 12:59
标题: 【分享】坚持就是胜利----摘自《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前言:孩子有毅力,才能学习好。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
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1
犹太家长尤其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对于孩子来说,意志
应该是一个重点。意志太重要了。意志薄弱对任何人来讲都是致命的弱点,意志薄弱不只影
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它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杰出人物几乎都是意志非常坚强的人;而
几乎所有违法犯罪者都是意志薄弱者,他们控制不了感情,抵档不了诱惑。

2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试来说,孩子的意志品质更加重要。这道理很简单:考试的科目设置和题
目安排是不考虑学生是没有兴趣的,考试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只能从选拔的需要出发。
而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对所有的考试科目都感兴趣。不感兴趣也要学下去,还要学好。这就只
好靠意志了。我们会发现,那些考上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的学生,差不多都是在学习方面意
志比较坚强的学生,他们能忍耐,能坚持,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反
之,很多学生,十分聪明,学习成绩却不佳,或者严重偏科。他们的问题往往出在意志上。
他们怕苦,他们任性,怕苦和任性是意志薄弱的典型表现。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非智力因
素”有问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3
做家长的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下述表现而苦恼:孩子一会儿学这,一会学那,一天到晚忙忙碌
碌,却不见成效,这是学习无目的,无计划的表现;孩子在做事前,前怕狼,后怕虎,怯懦
胆小,犹豫不决,这是行为缺乏果断性的表现;孩子自制力差,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时精
力无法集中,或者是制订计划但不执行,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是缺乏行为持久性的表现。
以上行为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都是意志品质的体现,如果孩子长期存在这种
问题,那么他们将来很难有所成。犹太家长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

一,从点滴小事上培养。有些孩子意志不够坚强,但又不肯从小事做起,以为一节课,一次
作业,无多大关系,这些与意志无关。岂不知,就是这小小的一堂课,一次作业,滋长了意
志薄弱,最后才导致学习上的“全线崩溃”。反之,学习上意志坚强的人,必定认真对待每
一堂课,每一次作业,积小胜为大胜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决不要插手,更不能包办。若一时搞不清孩子能不能做
到,应该让他先试一试,家长再决定帮不帮,帮到什么程度。请家长注意,孩子经过自己的
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哪怕只多帮一分,都是在阻碍孩子意志力的发展。这方面家长犯的
错误太多了,而自己往往并不觉察。为什么?因为他们总怕孩子受委屈,他们心软。这“心
软”其实是家长本人意志薄弱的表现,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可见,要想使孩子意志坚
强,家长自己先要做一个理智的人,能保证自己的“爱心”不泛滥的人。

三,学会拒绝。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必须学会拒绝,否则就是在鼓励孩子放纵感情。
这方面特别要注意的是各位家长要互相勇气,保持一致,以免孩子钻空子。绝不可以认为谁
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谁就是爱孩子,那样会使孩子任性的,任性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
原因之一。

四,学会“撤退”。当孩子遇到确实解决不了的学习问题时,家长不要硬逼他完成什么指
标,要“撤退”。“撤退”不等于“败退”,“撤退”之后要想办法找内行的人看看孩子问
题到底出在哪里,加以解决。明明打不胜的仗硬要打,很容易摧毁孩子的意志。

五,延迟满足。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只要情况允许,最好也不要立刻满足,要让他等一些时
日,让他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不是立刻就可
以到手的。要磨孩子的性子,磨他的脾气,使他变得更有弹性,更有耐心,这对学习是非常
重要的,因为学习是慢功,不能一蹴而就。

六,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的和计划。且要经常检查和监督。对日常生活中许多小事,也要有
计划和目的。比如,为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坚持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等,日
积月累,就会养成干事有目的性的习惯。

七,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孩子意志的自觉性还不强,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又由于不能分辨是非,常常不加选择地模仿别人的行为。比如电视电影中反面人物的动作语
言,日常生活中许多低级下流的东西,应避免让孩子看,同时要教他分辨这些事情的好与
坏,积极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八,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学习中的“失败”,是哪个孩子也不能避免的,关键是教
他如何面对失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帮孩子冷静分析其原因,看看用什么办法才能克服困
难,切忌动不动就给予帮助和呵护。这样容易使孩子的意志品质不断地被“软化”,无法经
受住暴风雨的袭击。如果孩子始终成绩好而失败较少,没有经过这种“耐性”的磨练,很可
能细微的刺激都会扰乱情绪。所以对孩子不要娇生惯养得像“小皇帝”那样,这不利于培养
其坚强的意志。

九,要求孩子学习时要一心一意。有的孩子学习时,经常是削削铅笔,捅捅这个,摸摸那
个,总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有时慑于家长的威严,在那里磨时间,其实是他对学习不感兴
趣。为了养成一心一意学习的习惯,可适当缩短其学习时间,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作
业,做完后,就以以痛痛快快地玩。不通过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学习质量。如果常常在那
里磨时间,容易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惰性,一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

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意志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
考,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等都是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一,给孩子找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做。例如天天扫地,坚持晨练,写日记,照顾邻居老
人等,至少要能坚持一个学期。这种事对培养孩子意志作用很大。不过不要硬派,要和孩子
商量,让孩子自己下决心。中间如果孩子半途而废,家长不要发火,要再给孩子机会。培养
坚持性本身就需要家长有坚持性,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讲什么大道理。培养意志靠的是行
动,而不是说教。
作者: bbsbbspp    时间: 2005-1-1 23:21
如此好贴,不顶不像话。谢谢楼主!
作者: 佳佳爸爸    时间: 2005-1-4 08:28
大大地顶起来!受用一条就有很大的进步了!!
作者: tina_rain    时间: 2005-1-7 16:22
不错!顶!
作者: seashore888    时间: 2005-1-10 11:27
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作者: yu123456    时间: 2005-1-12 23:00
说得都是经验之谈,真知灼见呀,难得好贴.!!!
作者: sparrownu    时间: 2005-1-13 00:27
对,别让孩子的灵性在学校被扼杀了.
作者: chixj    时间: 2005-1-13 13:13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到了快30岁的人了,还离不开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训练
作者: 格格妈妈    时间: 2005-1-17 09:45
太需要这样的好贴了,谢谢!
作者: zxzljj    时间: 2005-1-19 11:03
先收藏,05
作者: 王小丫子    时间: 2005-1-23 16:35
06
好贴!
作者: 月下读荷    时间: 2005-1-30 04:05
好贴!!!!
作者: 寒风独立    时间: 2005-1-30 10:52
引用:<<!--quote1-->如此好贴,不顶不像话。谢谢楼主!

加金币
作者: onlycc    时间: 2005-1-31 11:00
呵呵,发财咯
作者: 寒风独立    时间: 2005-1-31 12:50
引用:<<!--quote1-->呵呵,发财咯

这么开心,再加!!
作者: 汀汀妈    时间: 2005-2-17 10:31
说的太棒了!一个小孩的成功不是看他聪明与否,因为我们没个小孩都 
是很聪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看能否控制住自己,谁能控制住自己就胜利
了,就成功了!
作者: zhaoshr    时间: 2005-2-17 10:56
好东西!先收藏,再仔细看!谢谢提供!
作者: baiyang    时间: 2005-3-19 07:49
多吸收点其他民族的教子之法,利国利民啊,呵呵!
作者: wsh    时间: 2005-3-21 17:02
我曾看过《犹太人的家教智慧》一书,收益很大。很佩服犹太人的教育方式,就如书中所说的一样:犹太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仍然让当今世人对其刮目相看,就是其教育使然。我们的孩子不光没有过磨难,甚至没有信仰,这也难怪孩子们对学习无兴趣,他们都不知自己长大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 imute    时间: 2005-3-22 13:53
全民素质的提高就靠这是条了,中国人不笨,但缺的是非智力因素
作者: wsh    时间: 2005-3-23 07:40
昨日在搜狐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个清华学生在香港留学受到的心灵震憾》,我也受到震撼!我们当家长的都盼望孩子学业优秀,但是,当我们所谓的“优秀”学生真正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却陷入了迷茫。读一读这篇文章吧,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似乎遗忘了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一个清华学生在香港留学受到的心灵震憾
2005年03月22日06:51 作者:starrycao  


  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烦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所知。

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挂一辈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近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G2***,托6**,GPA3.*,学校名次Top**,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标就是goabroad.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洋溢在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生活在香港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添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候,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所以不必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一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后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失,新人会取而代之。看到他们卖力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商业社会里那是绝对的驱动力。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当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当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用卡,电讯,互联网服务,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制度等软件原因。

  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国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所以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设备,偌大电脑房和运动场,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忆。学生宿舍条件不错,可以作饭,自己作比在餐厅里吃来的便宜,所以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作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营养为重,口味不对也只能将就吃了。

  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盘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他们对大陆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
作者: wsh    时间: 2005-3-23 07:42
一个清华学生在香港留学受到的心灵震憾
2005年03月21日16:54 作者:starrycao  



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会不多,如果在进香港的第一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所以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询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如果能给这些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就很满足了。

  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所以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ppmm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龌龊”都暴露出来,可以痛快讲了。

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难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紧张,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内心的笑,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多么没着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漂亮老婆,我什么都要啊。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

  当时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到现在我都想这样痛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刻。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有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平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愚蠢的诉说倒不多提了,不过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温和的光。他告诉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坦白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怀疑得很好。"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 is meaning less。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绩,offer,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算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绚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位置。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未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接近熄灭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蠢的声音,让你忙碌,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满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离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念头,受着同样的煎熬。于是上帝要感慨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时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圣经旧约传道书

  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昧。
作者: wsh    时间: 2005-3-23 07:59
一个清华学生在香港留学受到的心灵震憾
2005年03月21日16:54 作者:starrycao  



不要忧虑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offer的时候,常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过度兴奋到醒,更为郁郁,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进中举了。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

  常有人感叹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结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遗弃他,所以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现得更凝聚,因为过分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共同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新浪,管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人家的Microsoft就证明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其实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没有好处的忧郁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着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了泪水,背过脸去。思维的无奈我并不主张虚无,尽管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尽力去指出物质追求的虚妄。

  正如萨特认为,人生本是本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义的假崇高,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指出人生的荒谬。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们怎样面对每天的24小时?但是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单而自然地发生,以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现在吗?你能占有什么东西吗?一切的意义只在时间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哪个燃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过程停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怪,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总是带给我们好处,虽然我们对它有那么多自信。思维在很多时候严重地干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态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规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很快变得不快乐,不安稳,再也无法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来。恐怖片里的鬼魂可能一直不曾出现,人们却开始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而已。学计算机的朋友肯定知道操作系统将一个进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蠢笨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转,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悬挂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明白这一点将改变你的生活,思维会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时候它是多余的,用心去体会,甚至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够了。当你不再判断,不再分辨,不再比较,不再权衡,你就立刻、和谐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考虑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言语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和的神情,虽静坐,似乎已飞跃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根本之上,再也没有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滔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力量,它在紧紧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独,永不伤心,永不绝望,因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恩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拙劣的CPU,时时刻刻在做狭窄不堪的运算和判断,所以才会长时间挣扎焦虑,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区别,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辨。所以“郁闷”,“无耻”,“倒霉”,“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出错提示一样多。

  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本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前不久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实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女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好温馨哟”就算过得不错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过一个女哲学家。但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北大师弟在等我的续集,谢谢你,xmdl(阿扁鱼),我不愿让你失望这一篇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看的人文书前面提到的女生就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是长了见识。就像在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获大得很。所以我渐渐地学会了真正的谦虚态度,越来越承认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在我的脑力范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作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来源于图书馆的人文书籍,因为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罪人。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错误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么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阴阳怪气。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无敌,包括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因为他们有"阶级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原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脑子以外的东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经历和环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选择地被限制隔离着。

  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光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房子,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最后还要被钉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有余的眼光总是看到了世界的外面,因为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

  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卢梭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保持对我的记忆,如果我痛苦,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因为太难了,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美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选择的话:I am who I am。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 anyone else.可是我们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为规范,不可耻吗?”



来源:[北大bbs——海外学子 ]



     我首先声明:我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什么佛教徒,至于老子、庄子也没有深入地研究过。我提供这篇文章,不过是想与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一下:我们除了强化孩子的学业训练以外,好象还应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我们本身有这个能力吗?我们自己对未来,对人生是个什么态度呢?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好?为什么要有好工作?为什么要过一种你们认为是“幸福”的生活?
作者: tangdqh    时间: 2005-3-27 22:51
一定要收藏!!!!!!!!贴在床头上!!!!
教育孩子,家长的耐心最重要!!!
作者: onlycc    时间: 2005-3-28 22:01
性格、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本身的学习更加重要。
作者: wjpnn777    时间: 2005-3-28 22:33
说的不错啊 但是孩子不一样啊 不要生搬硬套 07
作者: pay001    时间: 2005-4-3 23:08
意志伴随一生
作者: wrrgyb    时间: 2005-4-7 15:32
精辟!值得收藏!
作者: wrrgyb    时间: 2005-4-7 15:33
太精辟了!值得收藏!
作者: pay001    时间: 2005-4-7 18:33
真是不错,如果再详细些就更好了,谁知道《枕边书》哪里有?
作者: lovease    时间: 2005-4-7 21:57
又长见识了
作者: etjy-001    时间: 2005-4-8 12:37
好东西,先顶!
作者: gengtao    时间: 2005-4-30 15:23
07 说的真好,做为家长是应该像犹太人这么做
作者: gengtao    时间: 2005-4-30 15:23
今天长了不少见识,顶
作者: 麻辣火锅    时间: 2005-5-5 22:08
学习   好,真的
作者: kolionk    时间: 2005-5-16 15:55
谢谢,先收藏
作者: ztzyf    时间: 2005-5-16 21:47
谢谢分享。  
作者: ynqj    时间: 2005-5-19 00:00
值得借鉴,顶!
作者: footpj    时间: 2005-5-22 21:03
好!多谢
作者: yu_jingjing94    时间: 2005-5-23 11:24
06
07
作者: 爱琴洋    时间: 2007-5-29 08:32
收获很大。谢谢!
作者: lichenxi2004    时间: 2007-5-29 11:39
顶!谢谢楼主!!!!!!!!!!
作者: 五金    时间: 2007-5-29 22:56
说得都是经验之谈,真知灼见呀,难得好贴.!!!
作者: yanyi    时间: 2007-6-10 11:23
谢谢,读了,很不错。
作者: zj0989    时间: 2007-6-20 15:28
好铁!dddddddd
作者: yhcwwy    时间: 2007-7-5 15:40
真不知说什么好
作者: 爱心雨    时间: 2007-7-18 22:43
----顷
好贴!


性格、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本身的学习更加重要。说得太好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