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快乐童年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dragonfly_re    时间: 2012-4-22 23:43
标题: 快乐童年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算起我们的童年,大都是快乐的,轻松的,毫无压力的,每个人几乎都能说出一大堆童年的快乐游戏.可以说我们大都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这样的童年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或者它决定了我们的哪一部分。现在的一代儿童,小小年纪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暂且不说快乐不快乐,至少会是有压力的。那这样的一个童年又会带给他们什么呢,难不成说这真的是我们的教育思想落后了===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4-23 23:40
这样的童年给了我们健康的身心。给了我们亲近自然的机会。这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作者: Martina-Mm    时间: 2012-4-24 22:45
以前的我们,就象在田里撒了把种子,是否阳光充足,能否及时供肥是不能保障的,能否长成好的瓜果全凭运气。那时,低产是低产,但都是有机的。现在呢,农民规定只能种一颗苗苗了,多稀罕哪,精耕细作吧,生怕阳光雨露不足,狂施化肥不算,有心急的还用上高科技激素啦。瓜儿果儿只只个大、样美,只是营养成分,谁知道呢?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2-4-24 23:03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4-24 22:45 发表
以前的我们,就象在田里撒了把种子,是否阳光充足,能否及时供肥是不能保障的,能否长成好的瓜果全凭运气。那时,低产是低产,但都是有机的。现在呢,农民规定只能种一颗苗苗了,多稀罕哪,精耕细作吧,生怕阳光 ...


您说的这个比较像台湾的一个形容词:草莓一族。

看起来很美,但是很容易一碰即碎。一旦有点压力,就可能变成一滩泥。
作者: dragonfly_re    时间: 2012-4-28 05:48
我现在就在反思以前那种纯玩带给我自己什么了,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父母会安排好我的时间,我希望会阅读,希望会懂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个只知道玩的孩子,也许现在的玩里面融入了很多智力开发的游戏在里面,而以前那个时代好像真是脑袋空空地玩。
作者: Martina-Mm    时间: 2012-4-28 08:48
原帖由 dragonfly_re 于 2012-4-28 05:48 发表
我现在就在反思以前那种纯玩带给我自己什么了,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父母会安排好我的时间,我希望会阅读,希望会懂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个只知道玩的孩子,也许现在的玩里面融入 ...


是的,我们自己那一辈的父母太疏于管理,该施肥时不施,该灌溉时也不浇水,所以低产或无产。现在的父母,也有可能是补偿心理,也有可能是大环境的急速变革,总的看来又管得太过了。那时的放任,与现时的管过头都是有问题的。

智慧的家长,就该不断学习,审时夺势,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着力去点燃孩子心中本来就有的学习热情,帮助孩子激发心中固有的探索精神,让孩子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4-28 10:02
原帖由 dragonfly_re 于 2012-4-28 05:48 发表
我现在就在反思以前那种纯玩带给我自己什么了,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父母会安排好我的时间,我希望会阅读,希望会懂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个只知道玩的孩子,也许现在的玩里面融入 ...


    其实玩有很多好处,那些不是知识能带来的。
    我自己过去有过不少的教训。孩子从小是他妈妈姥姥姥爷带大的,也很少跟同龄的孩子去玩。我和我爱人原来的教育方式都比较粗暴。所以孩子上学以后,很难和别的小朋友相处,也不会相处,基本上没有朋友。
     现在孩子每天都会出去玩1、2个小时,上周六周日挺过分了,都玩了整整一个下午。我对此很宽容,孩子妈妈很生气,她的应试教育思维还没完全转变过来。我就劝她。孩子的为人处事,靠大人教,即便是真教出来,那孩子实质上也是有一定缺陷的。只有和同龄人的冲突、妥协、合作中,才能更好的学会怎么样合理的处理。我们现在在弥补我们的过失,如果孩子不会为人处事,那学了多少知识也不能给他带来幸福啊。
    当然也的的确确感觉得到孩子的成长。孩子现在有一个死党,好的和哥俩一样,快如胶似漆了。一起经常玩的,也有那么四五个。跟外面的小孩,无论认不认识,玩的时候他能参与进去。我现在不像我刚学习教育幡然悔悟的时候那么内疚了。我把我的经验分享出来,其实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走我走过的弯路。错误的教育方法,在孩子内心留下的阴影和创伤,抹平它并不那么容易。在孩子问题上,我是诚惶诚恐,说是教育孩子,实际上孩子也在教育我。
     我们那个时候玩,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玩,是没有人引导。孩子多,家庭条件也不好,父母也不懂什么现代教育理念。
比如说孩子看到蚂蚁窝,很好奇能看个半天。没有引导那只能算玩。要注意到了这一点,买本合适的科普书,孩子就入道了(学龄前孩子一定插图要丰富,尽量不用纯文字的科普书)。如果这种兴趣持之以恒,孩子就会热爱,很有可能一个生物学家就此产生了。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比灌输多少知识都好。一般而言是这样的。
   一孔之言,仅供参考。
作者: ThinkingFish    时间: 2012-4-28 10:17
标题: 回复 #3 Martina-Mm 的帖子
说的真好,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获得幸福感,而且其实内心更坚强。看长远,看可持续发展!
作者: Martina-Mm    时间: 2012-4-28 11:06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4-28 10:02 发表
我们那个时候玩,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玩,是没有人引导。孩子多,家庭条件也不好,父母也不懂什么现代教育理念。
比如说孩子看到蚂蚁窝,很好奇能看个半天。没有引导那只能算玩。要注意到了这一点,买本合适的科普书,孩子就入道了(学龄前孩子一定插图要丰富,尽量不用纯文字的科普书)。如果这种兴趣持之以恒,孩子就会热爱,很有可能一个生物学家就此产生了。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比灌输多少知识都好。一般而言是这样的。


非常赞同shwyyan的上述观点。

好的父母一定是个好的引导者。但怎么样成为一个好的引导者,里面的学问真是太大了。记得看过的一本心理书上的美国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根据不同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种裔跟踪一组孩子的成长,好像是每五年做个回顾,直至这组孩子成年。最后,对这组成年孩子做全面的评估,如社会地位,收入,自我认同度,家庭幸福感等等,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后来评估结果好坏并不与家庭收入高低,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成正相关,而是与父母是否能很好理解孩子需求、懂得激发孩子有正相关。(以上内容因全凭记忆,可能描述不一定完整)

我们现在很多父母都已知道对孩子放任自流肯定不行,但怎么管才最好,可能认识上还有很多偏差。很多人一想着教育孩子,就是教孩子认字,学算术或跟风社会流行。而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又太少,对教育的研究又跟不上世界先进的理念,才造成了现有的乱象。

以上观点,供大家探讨。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4-28 13:19
回dragonfly_re 版主的话,孩子学习基本的处理交际能力在4~9岁完成最好(略早一些晚一些都很正常)。这段时间成年人和社会会比较宽容孩子的一些错误。太小的孩子还没成熟到那个程度。太大的一方面已经有了积习,一方面社会也会对孩子有一些负面的评价,难度相对就比较高了。
父母的教导,只是指导性和纲领性的,是骨头,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和实践是肉。有骨有肉,一个人才丰满。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28 15:10
sh版和mm的回帖都很精彩,学习一下。

说到理解孩子,我就说个昨晚发生的小事吧,看看大家怎么想。
儿子在洗澡,突然浴室里传出一声巨响,跟着还有东西跌落的声音...

他爸冲过去一看就开喊了。我晚一步赶到,儿子都缩成一团了。地上是浴巾架的断杆,和一地零散的浴液和洗发水瓶子。很显然,这孩子在浴缸里玩得不够,玩到天上去了。
好歹把他爸弄出去,我很好奇地问儿子,他干了什么才弄出这么惊天动地的效果。
猜猜看,他的回答是什么....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30 14:43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28 15:10 发表
sh版和mm的回帖都很精彩,学习一下。

说到理解孩子,我就说个昨晚发生的小事吧,看看大家怎么想。
儿子在洗澡,突然浴室里传出一声巨响,跟着还有东西跌落的声音...

他爸冲过去一看就开喊了。我晚一步 ...





呵呵,当时要出门,赶着把写了一半的帖子发出来,省得找不到地方储存,所以干脆吊吊胃口算啦。
其实很简单,儿子把洗澡水溅到吊顶上去了,圆圆的一个个大颗粒,晶莹剔透,很好看。他很想爬上去把那些水珠弄下来,就抓住浴巾架开始行动了。。。
幸好浴巾架不牢靠,被他拽断了。否则我们听到的那声巨响很可能就是他从空中的某个地方掉下来的声音了
其实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他们的眼睛就会看到很多,脑瓜里也会想到很多。
我极力主张不要给孩子的脑子加框框,就是希望孩子因为好奇而萌发一些兴趣,其中有个别兴趣能持续一生,就太好了。
当然,肯定也有人会说,孩子都是不同的。也许我的孩子有创造力,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没有创造力,他们就适合从小培养成一板一眼能跟着说明书严格办事的人。。。
我不知道,要培养这种亦步亦趋的能力,是不是非得从童年开始呢?
我不是专家,我只能说我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我的想法就是,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相对更多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让他在快乐的童年里,慢慢的长大。
作者: dragonfly_re    时间: 2012-5-1 19:51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专门的调研,到底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因为相对来说,农村的孩子独有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更多,动手机会也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也更多。
作者: nwang269    时间: 2012-5-1 22:29
看到有的家长真是费心用心了,佩服!
作者: shwyyan    时间: 2012-5-2 09:28
原帖由 dragonfly_re 于 2012-5-1 19:51 发表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专门的调研,到底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因为相对来说,农村的孩子独有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更多,动手机会也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也更多。


这个真的很难讲。知识和想象力并不是对立的选项。如果引导得当,感觉还是城市里的孩子更好吧。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5-2 10:12
现在农村的孩子没法和城里的孩子比,更别说创造力了。随便看看农村的留守儿童吧。
所谓的创造力,也需要引导和保护的,对孩子没有约束就有创造力了吗,我不觉得。
作者: nwang269    时间: 2012-5-2 20:41
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与环境。 其他的靠他个人了。
作者: 雨晨妈    时间: 2012-5-3 14:48
我觉得好的引导人比较重要吧。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2-7-5 21:55
孩子的学习是两个方面的

一个是对新知识的证实,一个是对旧观念的证伪

当孩子失去了发呆的时间,也就是失去了证伪的机会。

回顾历史,不管是科学,还是社会,任何一次大的变革和进步,都是证伪推动的。

没有证伪的成长是不完整的。没有发呆的童年也是不完整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2-7-5 21:56
农村的孩子,还有那些留守儿童

他们失去的是证实的部分,

证实和证伪,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2-7-5 21:59
正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在前,审问慎思在后

无博学,自然无审问慎思,此乃农村孩子之殇
有博学,无无审问慎思的机会,则是城市儿童之痛
作者: Martina-Mm    时间: 2012-7-6 05:12
无博学,自然无审问慎思,此乃农村孩子之殇
有博学,无无审问慎思的机会,则是城市儿童之痛


归纳非常精辟!用心的父母,多思考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殇多还是痛多,找到症结,方能对症下药。当然父母也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环节而已,尽管很重要,但终究路是要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