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好妈妈慢慢来 [打印本页]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8 22:10
标题: 好妈妈慢慢来
今天整理在坛子里面下的东西,无意中点开了一本书,好妈妈慢慢来ffice
ffice" />
这应该是一个做心理医生的韩国妈妈写的书,其中的很多观点,非常认同,摘录并感悟的过程中,觉得内容挺多,打算一点点地记录下来: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8 22:12
标题: 何谓成功
“同被血缘、地缘、学缘等传统关系所束缚的老一代相比,我们的孩子们将要投身于其中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固定的精英模式和成功标准。你能否有所成就,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和付出的努力。”
感悟:虽然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身在C国,面对的竞争和压力一样多,但是我想,我们的孩子们,至少不会像他们的爷爷辈那般,解决温饱始终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也不像他们的父辈,小时候,美食靓衫常常可望不可求;如今的小朋友,在物质生活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情况下,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许更在意的是精神和社交层面的满足吧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8 22:13
标题: 自我认同
随着个人选择的多元化,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自我认同”。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达到自我认同的人,在与他人或外部环境进行接触时就不会出现动摇或自我分裂的现象。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即使是独处,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在和别人交往时会尊重对方的隐私,强化自己的精神支柱。
自我认同强的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审视自我。
这就意味着,他有很强的寻找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的能力。
感悟:也许这就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让他有能力,发现并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成为一个有明确的自我认同的人。然而,这种自我认同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在一瞬间、以一种急躁的心态得到的,更不是通过对孩子进行强迫性教育注入的;而是从他出生的那天起,通过开始认识妈妈,再通过妈妈认识社会,然后在社会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以后,非常艰难地、在一个非常晚的时期才能得到的。”
感悟:和西尔斯亲密育儿的理念很一致,让小朋友从小感觉到爱,来信任这个世界,信任人,信任自己。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8 22:14
标题: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只要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么孩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不过,我们需要时刻牢记:要做到这一点(“正确”地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反复、曲折。
感悟:好遗憾,我到现在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8 22:15
标题: Smiling on happy face
每个孩子发育的速度快慢是不同的,如果孩子能经常有一张笑脸、一副幸福的表情,那就意味着,你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感悟:所以我们不要忙着比较,进入攀比的误区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8 22:16
标题: 阶梯状的成长轨迹
孩子的成长轨迹一般来说是呈阶梯状的。中间有停顿、也有受到刺激后的突变。也就是说,即使是努力了,在一段时间之内孩子也会表现的停步不前,然后在某一时刻会有一个突然的发展。
感悟:就像人家说的,失败其实是个漫长的成长的过程,而成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跳跃点。
父母能做的:“使孩子身上那种肯定性的自我意识不要受到侵害,不要丧失自信心,使孩子不要丧失对我们这个世界和社会的信赖感。”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9 20:50
标题: 探索本身就是学习
小朋友对新东西表示好奇兴奋,甚至开始探索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父母可以结合one step behind(让孩子探索一会儿后再引导孩子继续探索发现),one step ahead(比如还在正在试图表达什么但是有表达不出来的时候)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9 21:20
标题: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问为什么的能力更重要“
“成品玩具会阻碍孩子们创造力的发展”ffice
ffice" />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9 21:52
标题: 有效的时间和关心
“现在的母亲们一说起“时间”和“关心”,就会向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东西这个方向理解。
她们关心的并不是孩子的行动是否有什么变化、心灵有没有受到伤害、心理上是不是也在健康地成长这些问题,
而是热衷于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的更聪明”
有一条必须明确:在“时间”和“关心”里面,需要有母亲的牺牲;同时,还需要从心底里去除掉企图使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欲望。
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按照孩子的需要、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只有这样,你所付出的“时间”和“关心”才能够收到效果ffice
ffice" />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9 21:55
标题: 妈妈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暴力倾向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本能。父母必须从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起就帮助他们,使他们学会对这种本能进行调节。
为了能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必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成为孩子学习的模范。
不管在孩子身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都不能生气,都要加以包容。ffice
ffice" />
感悟:有时候小朋友真能激起大人的暴力冲动……
如果强迫正在成长的孩子学习如何进行忍耐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安。
对于心理成熟的成年人,就不太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要想对感情进行很好的调节,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训练是不太可能的
感悟:真的不容易啊,所以不要灰心,好妈妈,慢慢来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19 22:10
标题: 善于协商
对孩子们进行的强迫和惩罚,是在幼年时期扼杀他们自我意识的“捷径”ffice
ffice" />
有时也很有纠正孩子一些行为的必要。这不仅仅是对孩子某个行为本身的纠正,同时还包含有使孩子“适应现实”这样一个课题。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就动手打骂孩子。
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妥协。
当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孩子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开始逐步形成,因此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孩子适用“做这些事情不行”这样的禁止性标准。
同时,有必要教给孩子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你不做任何努力的话,你就不可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协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首先,不要把孩子“我想要”的这种要求一笔抹杀,而是要找出一些可以缓解他这种要求的理由。
其次,允许孩子提出他们自己的理由。(尽管他们很可能都是一些借口,但我还是会答应他们,然后看他们是否能履行自己的诺言。)
这样做不仅要比不由分说地训斥孩子效果好得多,同时还能使孩子学到不少东西。比如说,他们可以学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不管你如何期望都是得不到的这样一个道理;他们还会知道,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的话,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还会学会,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如何加以适当地协调。
为了提出一个妥当的协商方案,孩子们还得有逻辑性地思考其中的理由,还要学会通过话语把它们表达出来的方法。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最基本的一些道德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等。
但是,对于有些事情,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你都必须单方面地向孩子灌输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不可以打人,不能偷盗等,必须教给孩子们这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如果想让这些事情落到实处的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任感。
你必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地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这就是让你的孩子将来听从你的力量的源泉。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25 21:28
标题: 妈妈松懈了
爸爸有事回老家去了几天,妈妈也就因此松懈了几天,惭愧啊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25 21:59
标题: " 我今天是不是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好好地生活了"
如果你想纠正孩子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的话,你不必马上就付诸行动,而是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用你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让孩子们在你旁边看你是如何行动的。这件事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孩子的确是通过观察父母的具体行为来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父母对孩子的命令和呵斥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他们学会了父母对他们的说话态度和方式。母亲们的每一个具体行动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样本。
言传重于身教,以前我们在路上也很少同人打招呼,现在和小朋友在一起,逢人就打招呼,一下子认识了小区里的好多人。然而,仅仅是打招呼还是不够的,平时夫妻间相处,母女间相处,还是需要更加注意,看来妈妈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得加油啊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25 22:21
标题: 退一步海阔天空
孩子是一种可以随时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行动的一种客观存在。
在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发育、形成的幼儿时期,无论父母费多大的力气试图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他们都是绝对不会给以配合的。因为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具有这样一种本能:即通过和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行各种直接的接触,来经历和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
孩子并不是一种你可以随意操纵的被动的存在。
妈妈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把你自己从对孩子过分的关注和投入中解脱出来的另外一个世界。
体会:如果你把你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难免会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爱自己,爱孩子,爱家庭,全部都要爱!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25 22:24
标题: 多和人相处
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在他认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并且感觉到这两个不同的存在,在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的时候,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说起来,这可是我家飞飞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与人打交道了,大概从小就被很多人抱,很多人逗的顽固。
我相信乐意与人打交道,是个值得保持的优点。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25 22:30
标题: 要不要很早就小朋友读书,识字?
---------------学习能力和智力真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仅仅就是简单地读书、写字和数数吗?真正应该得到重视的是如何使孩子们对新知识和新事物产生兴趣、并有能力使它们为我所用。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富有逻辑性、创意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虽然主要是非逻辑性的,但他们在构建自身幻想空间等需要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面却远远超过了大人们。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事物做出自己特有解释的能力非常突出,他们可以非常敏锐地指出,大人们所忽视了的某些部分。--------------------------------------------------------------------------------------------------体会:本来打算叫小朋友识字的,杜曼也是很早就关注过,但是后来都放弃了,让小朋友多看看不同的人,看看摸摸花花草草,天晴多晒晒太阳,下雨见识下风雨雷电,给予各种玩具不同的玩法……都是学习,当然每天和小朋友沟通是最重要的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26 20:36
标题: 如何对待孩子对性的关心
心理上的性发育大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能够确切地区分出我到底是一个男孩还是一个女孩的“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 )。
第二,能够针对某种具体的情况,以一个男性或女性的身份做出适当行动的“性别角色”(Gender Role )。
第三,能够决定可以取得性快感之对象的“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 ,一般从他出生后第18个月就开始发育了,等他长到2-3 周岁的时候,他就大体上可以朦朦胧胧地认识到,自己是属于男性群体还是女性群体。以这一认识为基础,他就会模仿周围的男性或女性。
-----飞飞从9个多月开始,就狠命地抓他的小牛牛,常常抓破皮,开始我以为是湿疹的缘故,但是给他穿上裤子他就不抓了,脱了裤子,就又会抓……直到最近几天,情况似乎稍微好转了一些。
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性”产生兴趣,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
--------养育男孩里面,在对待男孩子的性教育方面,观点非常前卫,非常西方。无论如何,避而不谈,或者强行压制,都是不太对的。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26 20:42
标题: 居然就结束了
大概日韩人的文化和我们毕竟有些渊源,育儿类的书籍比起西方来的,似乎更容易理解或引发共鸣。看井深大的零岁教育的时候也觉得里面还是有些观点不错的。
好妈妈慢慢来到第4章就没有了,意犹未尽啊
作者: ourwealth 时间: 2012-5-9 10:39
认同,感悟,学习,进步。
作者: DLY0421 时间: 2012-5-9 12:42
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