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看学英语——个人观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 00:58
标题: 我看学英语——个人观点
如果我是新人,大概等到后来会被人诟病为“发广告”了。

所幸已经是“老人”了,看到很多人很热心的谈论着美国教材,甚至去打印了一本又一本,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拿到了“全套”的加州教材,只能束之高阁,没有找到用法呢?

一套教材,看起来非常漂亮的教材,它的用途到底是什么?
孩子读一遍完结,能读出来,甚至读得很流利,甚至还能翻译给你听,就表明他学会了吗?
给孩子报班,看到标明了是“加州”的,就适合自己的孩子吗?

在论坛上来来去去,看到很多人说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做比较好。尤其是,儿教最热门的一个版,就是这里,儿童英语,每天的发帖量这么高,但怎么引导孩子英语入门,除了笑妈,除了一些实在低调的牛妈(她们自己太低调了,我乱提名也不合适),还是不断有新人(或者混了不少时间的老人)提出诸多困惑。
有需求才有市场。开辟市场的同学自然应运而生。
有的是有真才实学的。有的却不然。
我要是说我是有真才实学的,相信不少同学都会信。因为我经常发帖,说的都是大路话,理念看起来还不错。尤其是孩子还能给我脸上贴金。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我只是妈妈学校毕业的。我从没教过别人的孩子,我只养了自己一个孩子。在英语教育方面,我根本比不上论坛里每天陪孩子读书的那些极其低调的妈妈。其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们自然有自己的拥趸者,她们的每一个帖子都从来不乏追随者。
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很多人虽然喜欢跟踪这些低调的牛妈,但具体落实到自己家里,却还是觉得很难很难,问题很多很多。

为什么是这样呢?

说到学英语,我第一件事要先泼冷水。
做任何事都要考虑性价比。
做决定,决定学英语容易,决定学国学也容易,决定学任何东西,都容易。
你只要想,我投入时间精力,长期坚持就够了。
但这个时间精力投下去,是不是一定能见到成效呢?你想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成效呢?
就像国学版有版主发帖说过,学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有用”,而是可以让孩子更幸福。怎么让孩子更幸福呢?他们要是眼下就学得不幸福,你怎么知道他们将来就一定会幸福?
这话对英语一样有用。哪怕你让孩子学英语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眼下的“有用”,只是为了他们日后的“幸福”,是不是就一定要牺牲他们眼下的幸福呢?
我永远都主张孩子快乐学习,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
这一点,对英语如此,对音乐如此,对艺术如此,对任何学习,都如此。


泼完冷水,再说学习。

英语启蒙是个难事,至少对我来说,孩子开始学习的那段时间,我觉得很不容易。
但不容易归不容易,我泡进了儿教,发现了资源,看到了经验,开始了思考。

我知道我是个激情远多于长性的人,让我一时兴起容易,但长期坚持,除非那个东西真的让我喜欢,否则,坚持不了。
泡在儿教,我是激情还是长性?
它时时刻刻有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激起我的思考,于是激情可以延续,时间长了,就成了长性。
当它没有新东西出现了,那么我的长性,说不定也就没了。
我学英语呢?我有激情还是长性?
其实英语对我来说不会比中文更容易。但英语时时刻刻给我带来新东西,而中文阅读却常常像是在历险,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翻开的下一本书质量如何。
那么,孩子学英语呢?
我从错误的教材开始,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弄到最后,我儿子的英语有进步,我自己的英语也大不相同了。
我给孩子学英语,算是激情还是长性?

说这么多废话,无非希望大家考虑孩子学不学任何东西的时候,眼光最好向内,看清楚自己的需要、自己和孩子的兴趣、条件(时间、能力、环境等,甚至包括经济条件),再顺便考虑考虑孩子的英语能力超过了学校教学内容你该怎么办等等琐碎的小事,然后再去取经、辨析、探索自己家的学习道路。
我这里说的,不仅针对英语,钢琴、小提琴、绘画、书法、奥数。。。所有的东西,都一样。
如果你需要奥数来小升初,想清楚了的确有这个必要,孩子的数学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还不错,抓一抓就可以上路,而且孩子将来读了名校也不会适应不了,那你就去做。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用英语来开一扇窗,看到更好的风景,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你也有办法搞定孩子在学校的英语课,而你还有时间精力陪伴他学习,那么你带着两三岁的小不点儿欢欢喜喜的开始,我觉得也很棒。
如果你并不具备一些条件,看到别人的牛娃就很羡慕,不计成本也要开始,那我也愿意祝福你——无论如何,学习(我们自己的学习,而不是仅仅押着、压着孩子去学习)总是好事——和帮助你,希望你顺利。

我接下来写这个帖子,打算介绍一下我最近在团购版转让的那套引进版英国教材。
事先声明,我能转让的、能送的部分,都或转或送了。所以以为我拿这个促销的同学可以收回你的疑惑,现在你想要,俺也没有多的可卖了。

我说过了,我是激情远大于长性的人,所以如果这个帖子写着写着就停了,那就是我的激情用光了,没了,帖子也就没了。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4 08:45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 01:13
屁屁和在团购版说,希望我既然卖完了自己手里的这套教材,就公布一下教材的名称,让需要的人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购买。

我扫描了一些封面封底,其实上面把所有的信息都介绍了,很大的广告语说是《疯狂英语》引进的,所以大家真要看了介绍觉得好,不妨到疯狂英语在淘宝上的专卖店去打探一下。
我当初买这套教材真是费了好大心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收集齐了。
不过,如果这套教材脱销,是不是就没法子了呢?
其实也不尽然。
了解学习的方法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是句子进阶书的目录,从这个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5岁的孩子学句子,国外的教材是用了多少种不同的游戏式的练习(内容很有趣)来加强的: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 01:30
标题: 看图说话







应该不需要我额外介绍了,这本书就是这样子的,尤其是这些教学建议,都挺好。

扫描缩小以后看起来很不清楚,有兴趣要2M多一页的清晰版的话,就站短我吧,我再另找地方发帖,这里不是不让传资源么。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1 09:23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 09:09
这个教材,其实是给听说已经无碍的5岁左右孩子的。
母语孩子这个时候,听说已经没有障碍了,他们用这个,孩子就可以毫无负担的进入读写阶段。

但咱这个论坛的爸爸妈妈们,ESL教材很多人都不喜欢,觉得枯燥、无聊。
那么我就介绍一下这个英国教材试试看,虽然都是题目,但互动性好的题目,只要家长或老师引导得益,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孩子就会学得很好。

我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用过,为什么我敢说它好呢?
因为我儿子的学校,每天有一堂英语课,安排也就是如此而已。——所以我才不需要教材了,因为他在学校已经用过了。
而我现在介绍的这套,在搬出来扫描的时候被他看到,孩子就兴致勃勃的拿走了适合自己程度的部分开始做题。
所谓适合他程度的,不是他可以轻松写出正确答案的,而是他不会,但是眼熟、还需要他半猜半学的那些。昨天他一直在做单词进阶的第六本,其中一页有关否定的前缀的。否定的前缀有in/im/il、un、dis等等,这是他现在还没有学过的。有些单词他认识,可以直接答出来,有些单词他没有见过,就只好找我查字典。在孩子阅读的时候,遇到单词他基本上是从来也不查的,或结合上下文猜词,猜不出也是直接跳过,直奔故事的结尾。所以单词的训练,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能让孩子兴致勃勃去做的题,枯燥与否,就不需要我评价了吧?孩子是最好的评判者。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英语,说起英语就会尖叫。在这样的时候,父母硬塞还是软磨,那就看父母的了。我的孩子两岁四个月的时候开始上外教班,有段日子进了教室就会尖叫。我不跟他硬来,也不跟他软来,直接把课冻结起来,就什么事都没了。然后就在家里听简单的儿歌童谣,见到树说tree,见到花说flower,等他能把单词和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对上号了,才再送他去上课外班。我“教”英语,孩子不喜欢,但也不拒绝。就像我教他说“这是树”,“那是花”一样,他能接受,但谈不上兴趣不兴趣。但外教的教法活泼,用的手段也多,像这些书里提到的卡片游戏等等,老师都给他用过。就这样,每周一次的外教课成了激发孩子兴趣的火花,孩子对英语这才非但不抵触,反而很喜欢了。


零零碎碎想到哪儿说哪儿,毫无逻辑性,我也懒得想什么逻辑性,总之我趁着书还在自己手里,就扫描几页给大家看看。一本好的教材也许能帮到一些家长,他们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又会实实在在的帮到孩子,我就很高兴了。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1 09:10 编辑 ]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2-4-1 09:28
看看飞飞的帖子就像看大片
作者: huangrenee    时间: 2012-4-1 16:11
俺家就是多听多看,多读,教材也不局限一套,慢慢就爱上了。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 20:49
标题: 瞧瞧教材的实际内容:)
这是第一册的,句子进阶: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 21:24
挑了挺没趣的一页扫了

这一页的游戏,我觉得还可以:


听某老师说过,咱论坛的孩子,说话通常很溜,但语法错误比较多
她很委婉。
我知道我儿子的,他的句子也曾经支离破碎,语法诡异。
怎么抓语法呢?
不上班,自己来,行不行呢?
如果用这一页上的方法,用三个大的正方体积木块,贴上不同的单词,就可以和孩子来组装句子了。
组装了错误的句子?没关系,咱改成正确的语法,不就成了吗?
没事的时候玩玩,第三人称的单复数问题肯定能解决。
单词是可以换的。所以你还可以想想,其他还可以用什么单词,造哪一类的句子。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2 06:58
标题: 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无书能不能胜有书呢?
想到独孤九剑: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败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至无剑胜有剑之境。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不管我有没有广告的意图,事实上我的介绍已经帮疯狂英语做了宣传了。他们反应很快,之前我在淘宝搜这套书,不全,昨晚再搜,已经上架了。
真的有心买书,咱也可以建议一下团购版的老c MM,她砍价功夫一流,如果买的人多了,价格上或许能有优惠。

不过我的本意并非鼓吹大家买书。
之所以扫描一些有代表性的内页,还是想告诉大家一点想法——无招胜有招,无书也许也能胜有书。
我们中国人有个“苦学”情结,总觉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才是真正学习的境界。我以前常常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我前面说过,我是个激情多于长性的人。我做不到苦学,因而常常在心里谴责自己,觉得我真是没用,怎么就不肯去做那些“应该”、“长期”“坚持”的事呢!
但,从我带着孩子踏进Helen Doron(谢天谢地,这家早教公司因为不适应大陆市场,已经全面撤退,我可以大声公开的说出他们的名字而不必担心有广告的风险了)教室的那一天起,每一次,我的这个观念都会受到一点冲击,到现在,基本上是荡然无存了。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2 07:08
我的孩子从两岁起上Helen Doron,用的是论坛里曾经热门过几天的教材和3-22个月的小宝宝说英语 《29/04/2008 添加网盘下载》——我们上课的时候是花钱买的书,后来才发现原来可以找到电子版的,这些书,每个级别售价不到900人民币,一共4本小小薄薄的书册,和4张CD。书我后来都送给边城了,也不知道他到底用上了没有。

但是有教材,是不是就真的可以顺利的开始学习了呢?
仅有教材而没有老师(没有能把握好教材的老师,等于没有老师,甚至比没有老师还坏),孩子的进步肯定没有那么明显。

比如说Helen Doron的教材吧,如果有人下载过这一套教材,就会发现你面对的东西简直奇怪,这也能教孩子学会英语?
就是些句子,类似的句子任何教材都有,而且还有讲解和配套练习,这个有什么好?

但是,当我们(HD是亲子班,孩子小的时候,爸爸或妈妈必须有一个人跟进教室的,因为老师不可能边上课边维持秩序)走进教室,老师教起来,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英语可以这样教!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2 09:30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是两岁零几个月开始学英语的,同班的孩子基本同龄,当然我家小子因为我课后会和他一起读很多书,进步明显比别的孩子要快,结果上着上着就跑到比他大的孩子的班级里去了),一节课45分钟是划分成很多个环节的,基本上是10-15分钟,就会换个“节目”,或者说,换个游戏。上一个游戏孩子还没玩厌,下一个游戏又开始了。。。
游戏的安排,动静结合。

在这个帖子里曾经说过一点点:课外班。当时因为Helen Doron还在苟延残喘,尚未最终消失,发帖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影响,想清楚这样算不算软广告,所以很多话就没有说了。
现在HD彻底退出了市场啦,我介绍他们,做广告的嫌疑就完全没有了。

刚才在和3-22个月的小宝宝说英语的帖子里看到的:
Helen Doron Early English for children
This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English learning system stimulates a child's natural ability to learn through repeated hearing at home, and play activities in the class - creating a positive, fun-filled environment that gives children the ability to learn English as if it was their native tongue. Learn more: www.helendoron.com
Baby's Best Start - For infants aged 3 months up to 22 months and parents or grandparents
In Baby's Best Start, babies and toddlers learn and experience:
    Over 550 words
    Fun activities important for infant development
    Quality time and bonding activities for lifelong love and self-esteem
    Emotional, cognitive, sensory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24 new English songs, activities and chants
    Rhythms and music from around the world
    Baby Sign Language!
    Fun, laughter and learning with other parents and babies
Baby's Best Start is designed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s
    Self-esteem
    Emotions (holding, bonding, parental attention, positive feedback)
    Senses remote (hearing, seeing, smelling, tasting, touching) internal (muscles, vestibular system)
    Gross motor coordination
    Fine motor coordination


我很犹豫,不翻译,不会英语的父母看到英语就略过去了。。。
我要翻译出来呢,说明看到这个的爸爸妈妈其实自己也不怎么懂英语,爸爸妈妈自己完全不懂英语,想教孩子学好,真的很难——如果你还很心急,早教的市场太大了,被骗的机会也太多了。。。。
当然,如果你肯和我一样,愿意至少比宝宝先行一步,在最初的阶段推着拉着宝宝、到后来被宝宝推着拉着,那么和宝宝一起进步的可能性始终还是存在的。

不过上面这一段话我觉得非常重要,还是简单的说一下吧:
套话就不说了,HD是做ESL语言培训的,理念就是用英语环境立体包围孩子,使他们能够像母语孩子一样成长,英语对他们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东西。
怎么立体包围呢?——在家听CD,到课堂上玩游戏。
在这个3-22个月的宝宝级里,孩子会学会550个单词(只是知道意思而已,3-22个月就识字,有点幅度太大了),参加很多对婴儿成长有益的有趣活动,帮助他们在浓缩的优质时间里培养起终身的热爱和自我接纳、学会爱他们自己,促进他们情感等各方面的发育,24首新的英文歌、游戏和儿歌,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还有肢体语言,还有快乐、欢笑以及同其他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我个人的经历,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其实孩子之间的互动倒并没有那么多)。
而HD在这个阶段,给孩子的“学习”目标并不仅仅是语言技能,还包括情感、感觉统合、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等等。

我给孩子学英语,其实不是因为那些早教专家说的多少岁以前听力系统好,孩子可以像母语一样学习——天晓得,我们中国家庭,就是每天放童谣,语言环境离母语家庭还是远得很啊。
我当初挑中这个机构,就是冲着他们的介绍报名的(我报名上过的早教课不少了,但要是再生一个孩子,我绝不给他再上这些“课程”,我自己DIY出来的才能保证纯天然无污染决不含有三聚氰胺)。

我在这里啰嗦这么多,无非是希望觉得孩子太忙的爸爸妈妈想清楚,在给孩子开始任何一样东西的学习(无论报班还是自己在家里学)之前,你看重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学英语,等孩子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了再学,会比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来得容易,见效绝对快——只不过真到了七八岁,往往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和孩子又要应付学校教育的那一套应试规则,其实也没有多少时间学英语了。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3 19:38 编辑 ]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4-2 11:15
lz在一开始就不相信这个教育,所以lz是先知先觉。
家长包括我,大都是开始相信这个教育,但是不断地考查着身边一年一年成长的各个名牌大学,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现在都取消了)的学生成长过程,而对这些学生学习成长情况,相当的失望。所谓的初高中的外国语学校的英语学生水平也好不过美国小学生的水平。
所以痛下决心:一定从小学阶段学好英语,按美国教材学习英语。而lz一开始就先于我们看清了教育的方向。
lz讲了很多非常好的经验和道理,我只想补充一点,因为英语是平民语言,所有人只要学都可以学好。英语不象中文,说话和文字是分开的。国内的孩子,不管家长条件如何,英语教育可以改变孩子未来的一切,其它的学习项目(音乐之流,最不适合中国学的最是这个)都可以选择,但是英语学习,国内的家长没有选择。除非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更多的期望。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3 21:23
我说要介绍一套教材,又说要无书胜有书,可能都快把人绕糊涂了。

其实我在看这套教材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孩子曾经上过的HD课。只不过,HD课的外教用的不是这样黑白的活动纸,而是漂亮的、大张的卡片和实物道具。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适应不同的教具,到了小学阶段,5岁以上的孩子,用这样的活动书就问题不大了。——至少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儿子5岁的时候对写写画画的兴趣很大,不让他写他都会写很多字,并不会吵着非要看彩色的书。

让孩子进入英语世界,我最初的方法就是指指点点,说这说那。当然也像傻瓜一样的每天晚上给他放过阶梯英语的录音,中英文对照的,他睡觉完全不受影响,可见根本听不懂——等他能听懂之后,我发现他听着录音就会睡不着觉,一定要听完才会睡着。所以傻听录音不是正确的做法,至少对丝毫没有把声音和事物建立起联系的孩子而言是这样的。
没过最初的一关之前,孩子上外教课是很不乐意的。
但当他有了几十个单词打底,上外教课就很顺利了。
每堂课会出现少量新单词,且在三周之内都会滚动重复,孩子在语境当中知道了单词的意思,听过、自己也说过了几次单词,不但看到图片知道是什么东西,而且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可以怎么回答,这样学会的,他就不会忘记。——对于刚刚两岁的孩子,这个进度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毕竟接受能力有限。
这也是我说孩子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不用太早学英语的原因。早了,接受能力不够,学得很慢,或者快倒是快了,孩子也被填得太满,没时间做其他的活动了,也有个得失的取舍问题。
说句题外话,我看到很多国外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根本不怎么关心,但在孩子的运动问题上从不含糊,什么活动都带着孩子去。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也不妨多想想。至少我的不止一个外教叹服过,在中国几乎人人都戴着眼镜!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所谓教材的东西,其实我们把它当作教学目标来看,可能更实际。也就是说,教材其实不只是给孩子读的,而尤其是给我们读的。我们知道孩子要学什么了,就根据教学提示和孩子去做那些活动,甚至如果发现孩子很喜欢某个活动,还可以使用其他的资料,举一反三的做活动,把点状的知识扩散成面状,更好。
像我在8楼贴的那些,也完全可以换别的单词,练习其他的句子。。。如果你没法天马行空生造句子,就用RAZ吧,A-B级里的很多句子应该都可以这样玩。
再扩展,读绘本也可以啊。知道孩子的生词量还达不到,就在玩游戏的时候,每次在最最简单的句子里,插入一两个绘本里的生词,慢慢帮助孩子扩充词汇量。
当然我这里说的,都是针对5岁以上的孩子,而不是更小的小孩。
更小的小孩子,还是用玩具当道具,和孩子玩英文的过家家,更容易学会英文表达。

至于那些问“英语盲怎么教孩子学好英语”的妈妈,就我个人的经验,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看点简单的动画片,孩子能无师自通最好,实在不能通,至少看了个热闹。但如果孩子没有那么高的配合度,跟读动画片就能免则免了吧,为了一门不是最最重要的语言,让孩子连动画片都不爱看了,还是得不偿失的啊。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4 08:44
标题: 【转帖】英国和美国,用一种语言分界的两个国家
While American-English & British-English are similar but different in spellings and shades of meaning, text-speak could render all differences academic.
It seems that nobody agrees who first said that England and America are two countries separated by the same language. The 1951 Treasury of Humorous Quotations quotes Irish playwright, George Bernard Shaw, as saying it, but not necessarily originating it.
An earlier candidate is Oscar Wilde, who wrote in The Canterville Ghost (1887), ‘We really have everything in common with America now except, of course, language”. Although later, war time Prime Minister Sir Winston Churchill is sometimes also cited as the originator.
Philosopher Bertrand Russell, writing in Saturday Evening Post, June 1944, said: ‘It is a misfortune for Anglo-American friendship that the two countries are supposed to have a common language’. In a radio talk prepared by Welsh poet Dylan Thomas published in The Listener, April 1954, he said: ‘European writers and scholars in America are up against the barrier of a common language’.
While American-English & British-English are similar but different in spellings and shades of meaning, text-speak could render all differences academic.
It seems that nobody agrees who first said that England and America are two countries separated by the same language. The 1951 Treasury of Humorous Quotations quotes Irish playwright, George Bernard Shaw, as saying it, but not necessarily originating it.
An earlier candidate is Oscar Wilde, who wrote in The Canterville Ghost (1887), ‘We really have everything in common with America now except, of course, language”. Although later, war time Prime Minister Sir Winston Churchill is sometimes also cited as the originator.
Philosopher Bertrand Russell, writing in Saturday Evening Post, June 1944, said: ‘It is a misfortune for Anglo-American friendship that the two countries are supposed to have a common language’. In a radio talk prepared by Welsh poet Dylan Thomas published in The Listener, April 1954, he said: ‘European writers and scholars in America are up against the barrier of a common language’.
A cigarette in some parts of England can be called a fag, which in America means a homosexual, though both sides now use gay. A subway in a US city is the underground or tube in an English one; a pedestrian tunnel is a subway, a pavement is a road surface and a sidewalk is a pavement. The elevator is a lift, an apartment is a flat, pants are trousers.
Most People Know What They MeanA lawyer is a solicitor, a solicitor is a door-to-door salesperson; an attorney a barrister and a realtor an estate agent. Pants are trousers, suspenders become braces, a garter belt is suspenders, a baby carriage is a pram and a diaper is a nappy.
An argument in America is also a row in Britain; band aid is a plaster, while the bathroom is the loo or WC (water closet, originally) and a bathroom is where the loo may be situated. A can is a tin, chopped beef is mince (which in England is also a sweet concoction of fruit and spices), a cookie is a biscuit and maize is corn. A flashlight is better known as a torch and a guy is usually a chap or bloke, though younger people of either sex nowadays answer to the word guy. In England a guy is also a stuffed dummy burned on a bonfire on 5th November to celebrate a failed coup by Guy Fawkes against King James 1 in 1605.
People stand in line in US, they queue in Britain; a motor home is a caravan and the mail is the post, a movie theater is a cinema, a pharmacist is a chemist, to rent is to hire, to play soccer is to play football (which is something else again in the States), a sweater is a jumper ; a vacation is a holiday and a zipcode is a postcode.
Even when the same word is used by both sides with broadly the same meaning, the spellings can be different for no obvious reasons. Just a few examples reveal some tiny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erican first, English second: enrollment/enrolment; catalog/catalogue; theater/theatre; recognize/recognise; color/colour; defense/defence; jewelry/jewellery; pajamas/pyjamas; tire/tyre; and program/programm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customs, following on from language. There's no Thanksgiving in the UK, and until the last decade or so, Trick Or Treat, cheerleading and high school proms were things seen only in American movies and fiction. Now they are everywhere.
Eventually, as text-speak and the brevity of emails/messaging evolve, they'll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written and spoken language, and the differences will be smoothed out. In the meantime, people can cherish the subtle variations.That's it, folks (people). Period. (full stop).

世界上有多少个说英语的国家,就有多少种英语。
我们的孩子要学哪种英语呢?
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吗?
当英国人说着actually,而美国人说“没有人说actually”的时候,如果我们只着力在学“纯正英音”或“纯正美音”,也许失去的是一个更广的视野。

给孩子学英语,反映的可能也是父母的观念吧。
作者: xxjc2011    时间: 2012-4-4 21:34
原帖由 <i>我爱飞飞</i> 于 2012-4-3 21:23 发表 <img src="http://bbs.etjy.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 如果孩子没有那么高的配合度,跟读动画片就能免则免了吧,为了一门不是最最重要的语言,让孩子连动画片都不爱看了,还是得不偿失的啊


一度也想让孩子精读动画片,后来转念一想,何必将孩子的最爱变成了功课呢!可精读的东西多了,学英文的方法也不少,最后,还是放下了这个念头,不过,虽然没让孩子精读,但她自己可是记台词一句都不差,唯一只差没见过台词里的每一个字。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5 00:28
标题: 回复 #15 xxjc2011 的帖子
是啊,虽然我从来没让孩子精读精听过,但孩子小时候吵着闹着要反复听的那些,又何尝不是精读精听呢?
现在孩子大了,通常听的是章节书,儿歌童谣的内容已经少了很多。但偶尔放出一两个他曾经的至爱,孩子就会惊喜的跟着预演。但就我记忆所及,除了很少的几首诗和一部关于人生故事的童话,他曾经主动跟着哼唱或跟读过之外,我从没听见他跟读过任何内容。几年前没听过的跟读,现在他突然脱口而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我想,孩子不是不加选择的在听,也不是没有偏好的在听,只是在他还小的时候,他还说不出自己为什么喜欢,他只是跟着自己的内心在听在看,如此而已。而我恰好也一直“无为”,没有去干预他的喜好,所以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他早就精听精读过了。
所以大粽子的那个做法,可能也不失为学英语的一条路,我们之间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有些孩子是从小在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知不觉的学会习得了,而有些孩子则沉浸在“被喜欢”的韵律里,也半推半就的学会习得了。
哪一种比较好,我不好说。我更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我的孩子学英语一直是快乐的,我也希望更多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快乐走向更大的快乐。
作者: 葫芦一一    时间: 2012-4-5 14:54
我爱飞飞的帖子总是要还好拜读一番!哈哈,思想有深度,带着我这个没啥主见的妈妈也跟着好好思考一番。
混了儿教这么多年,从最开始的彷徨、焦急、到现在的坦然。从开始的恨不得孩子每天不干别的,就接触英语,到只要坚持每天一点点,就可以了。我的心态平和了,孩子也自觉了,自己每天能坚持听点、看点,喜欢的多听几遍,随便他安排,听腻了,需要换材料,我就让他自己挑。
作者: vivianjino    时间: 2012-4-5 16:50
我刚开始研究四岁AMY学英语的事,只能说,学习了。有道理呢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2-4-6 13:44
这个贴子有意思啊:)

你们这些儿教的前辈们真厉害啊,孩子那么丁点大就泡英语了。想想那时,我家孩子可是天天和泥巴花草打交道啊。等我后知后觉地想到要给孩子学英语时,已经老大的孩子了。不小心撞进儿教还真是心慌意乱了好一阵。

坛子泡久了,贴子看多了,买书,下音频,忙活了一阵之后渐渐地也就不慌了。这个方法那个方法没有哪个更好,重要的是家长调整好心态,象飞飞楼主所说,行动前想清楚为什么要学,然后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切入口,坚持下去......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孩子从最初体验三都念不完整到现在可以祼听熊武士,可以读原版的巧克力工厂,顺着兴趣坚持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挺庆幸某天闲着没事动了要给孩子好好学英语的念头,要不然也不会撞进儿教,也不会了解那么多绘本,章节书,纽奖书,有声书,也不会看了一个个精彩的贴子后停下来不断的思考......给孩子学习的过程,自已何尝不是在学呢。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8 11:52
标题: 孩子学英语,别忘了多元文化的冲突和彼此尊重
http://www.tudou.com/v/6uaEuFkcMKg/&rpid=109791181&resourceId=109791181_04_05_99/v.swf


当我们谈到教孩子说英语的时候,常常很希望孩子说“对”的、“正确”的英语。
其实有些时候,看起来很对、很正确的英语,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一定就对。


这个世界这么大,不同的国家、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很多东西都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习惯。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习惯,其实也是我让孩子学英语的一个目的。随着科技进步,地球越来越成了一个“地球村”。
我没法给孩子一个“纯正”母语国家的环境,但我可以给他看到世界各地的人都说些什么、观察他们的行为,日子长了,各国、各地区的人的说法和做法,他都能够接受,不是很好吗?

我看孩子学英语,尤其重要的还不是他说话有多溜,而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open,能容得下各种不同的观点,能接受并尊重各地不同的风俗,这些对孩子未来长远的好处,远大于现在孩子拥有流利的“标准英音”或“标准美音”。——有时候看到有的妈妈说“我的孩子只学美音”,或者说“我的孩子只听英音”,其实觉得她们是有点自废武功了。除非你的孩子将来只去美国或只去英国,否则她到时候还得面对美音和英音的转换,起初总是会觉得不太适应的。这个适应期的长短其实也因人而异,不过我的确发现我儿子对不同语音的适应能力远远在我之上。我有时候乍一听到中式英语,听不懂,孩子却知道人家在说什么。“她的发音好怪”,他会这样对我说。但意思他明白,这就很好。

在我的孩子小时候,我的确不是很重视老师的来源,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宣扬自己是“快乐学习”的而实际从多种细节打压孩子学习兴趣的糖衣劣药,我是绝对抵制的。另外,但我也比较重视老师说的话不要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毕竟在学习初期孩子多数是纯然的接受,他是无法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
作者: caomeiding    时间: 2012-4-8 13:25
"我看孩子学英语,尤其重要的还不是他说话有多溜,而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open,能容得下各种不同的观点,能接受并尊重各地不同的风俗."

非常赞同。我也这么想,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考试,为了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语音,更主要的是,有了一个工具,有了自由,能够接触更多的东东,孩子的视野能够得到拓宽,这个更重要!

谢谢飞飞,最近看了飞飞好些个贴子,感觉都说到了我心里。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2-4-9 09:05
这个世界这么大,不同的国家、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很多东西都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习惯。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习惯,其实也是我让孩子学英语的一个目的。随着科技进步,地球越来越成了一个“地球村”。
我没法给孩子一个“纯正”母语国家的环境,但我可以给他看到世界各地的人都说些什么、观察他们的行为,日子长了,各国、各地区的人的说法和做法,他都能够接受,不是很好吗?

~~~~~~~~~~~~~~~~~~~~~~~~~~~~~~~~

完全赞同啊。英语只是目前最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学它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更便利地了解外面的世界。重要的是掌握它,让它为我们服务。何必太多地去纠结英音美音。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有近80个,不可能只是英式或美式口音这么单一。

年前带孩子在新加坡飞禽公园看鹈胡表演时,解说操一口不知是马来还是印尼口音的英语,流利的在台上讲解,我听得云里雾里,但孩子却能听得津津有味并举手参与互动。我留意了下,因为语言上的优势,在场最活跃的除了白人孩子就是印度孩子。我们常笑印度人说英语难听,可人家真的什么口音都能将就啊。
我很庆幸因为自已水平有限,只顾考虑什样的听力是我家孩子有兴趣的,而没能力去细细分辨是什么口音?所以她一开始就听得很杂。
不过孩子在听了一段时间后,和我讲,她更喜欢美式口音,所以在跟读时我由孩子决定选她更喜欢的美式英语跟读。

[ 本帖最后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2-4-9 23:49 编辑 ]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2-4-9 09:08
在我的孩子小时候,我的确不是很重视老师的来源,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宣扬自己是“快乐学习”的而实际从多种细节打压孩子学习兴趣的糖衣劣药,我是绝对抵制的。另外,但我也比较重视老师说的话不要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毕竟在学习初期孩子多数是纯然的接受,他是无法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

~~~~~~~~~~~~~~~~~~~~~~
同感同感,在初期,老师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兴趣。
作者: justso    时间: 2012-4-9 10:16
这个帖子要收藏着慢慢看,谢谢分享了,你说的helen英语我们家也有,从小听着玩的,现在很久没听了,看来选定了教材还是要从一而终,我很多都是半途而废的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9 21:03
标题: 回复 #24 justso 的帖子
听着玩也没错啊。关键不在教材,引导的方法更重要。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2 08:10
原帖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2-4-9 09:05 发表
年前带孩子在新加坡飞禽公园看鹈胡表演时,解说操一口不知是马来还是印尼口音的英语,流利的在台上讲解,我听得云里雾里,但孩子却能听得津津有味并举手参与互动。我留意了下,因为语言上的优势,在场最活跃的除了白人孩子就是印度孩子。我们常笑印度人说英语难听,可人家真的什么口音都能将就啊。
我很庆幸因为自已水平有限,只顾考虑什样的听力是我家孩子有兴趣的,而没能力去细细分辨是什么口音?所以她一开始就听得很杂。
不过孩子在听了一段时间后,和我讲,她更喜欢美式口音,所以在跟读时我由孩子决定选她更喜欢的美式英语跟读。


哈哈,这么一说,我想起这两次上网络课的事了。

那天的网络效果很差,老师的声音传过来断断续续的,我听着觉得很不舒服——要很努力才能听懂,能舒服吗?
我一再提示儿子,跟老师说一下网络情况,他都没理我。
后来凑到他耳朵边说,听不清楚就告诉老师。人家白我一眼,说:“我听得很清楚。”

昨天晚上上课也是。老师人一直很好,就是网络有时不通。昨晚又是断断续续的。
儿子一回都没抱怨,开开心心的跟老师聊完,半小时后下课,睡觉。

听的东西杂了还有这种好处,还真是误打误撞啊。

至于孩子的语音和用词,似乎更偏重美语,但也不一定。他很清楚sneakers和trainers的区别,我相信等他长大了,遇到不同国家的人,应该也会根据对方的用语选择自己的词汇吧。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12 08:11 编辑 ]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2-4-13 09:15
至于孩子的语音和用词,似乎更偏重美语,但也不一定。他很清楚sneakers和trainers的区别,我相信等他长大了,遇到不同国家的人,应该也会根据对方的用语选择自己的词汇吧。

~~~~~~~~~~~~~~~~~~~~~~~~~~~~~~
你说得对,必竟现在听再杂也是有限的范围内选,将来他们真正身临其境融在英语里,会自然调适的。
我们目前偏爱美语多一点,究其原因还在于,接触得更多,目前看的英语片基本上都是美片,相对更熟悉。

跑个题,请教飞飞楼主:上网络课程是不是要一直对着电脑?那岂不是很伤视力?从你的贴中感觉你家孩子并不大呢,我一直以为网络课程都是初中孩子适合。
作者: liababy    时间: 2012-4-13 12:13
标题: 回复 #16 我爱飞飞 的帖子
一直以为学习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一快乐,觉得本来5分钟能完成的事就需要30分钟来完成,否则就只有纪律了。
作者: 小润妈    时间: 2012-4-13 14:04
个人认为孩子在英语学习上还是会有一段痛苦期来获得快速进阶的。在具备基本阅读和对话能力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了。这时候看世界的窗口就会朝他打开。到时候,获得资讯的快乐,完善自我能力的满足感,应能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是否要绝对的快乐学习,个人认为: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孩子个别对待才好。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4 23:03
标题: 回复 #27 英语小蚂蚁 的帖子
谢谢关心,眼睛的近视也许无法避免

我之所以上外教课,是前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之间,两次为孩子的口语,被英语老师提出要求重视,想了很久之后,才下决心报名的。
现在想的办法是,拖最长的耳麦,让孩子坐在离电脑最远的位置。。
效果是没保障的

但孩子的口语的确进步非常大。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4 23:06
原帖由 liababy 于 2012-4-13 12:13 发表
一直以为学习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一快乐,觉得本来5分钟能完成的事就需要30分钟来完成,否则就只有纪律了。


5分钟和30分钟之说,有具体的例子吗?
5分钟,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30分钟,觉得是浪费还是什么呢?

我想听听你的进一步说明,再就你的观点作个回复。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4 23:10
标题: 回复 #29 小润妈 的帖子
嗯,我儿子在英语学习上,基本没有任何痛苦。语文学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痛苦,只是进度稍慢而已。其他学科无不如此。
当然有些东西他是坚决不学的,比如弹琴和游泳——后者因为在学校上课,所以还在学下去。现在只在学校上课,痛不痛苦我没问他。之前请私教的时候,他是很痛苦的——而且即便痛苦,而且在我的催练之下,他也没能学会游泳,最后是我放弃了。
作者: liababy    时间: 2012-4-16 20:07
标题: 回复 #28 liababy 的帖子
我家孩子快上小学了,只有晚上一点时间学。要学什么,如果不逼她都是磨磨蹭蹭的,学一分钟,和你聊天3分钟,为了效率,有时候是强迫的。当然,学之前,最好和她商量,问她想学什么。或者告诉她,她什么方面还没有学过,接下去要学什么。总而言之,不学,一家和谐,一学总有吵闹的时候。目前状态,不学的时候多,我想小学估计要动真格了,要有计划了,所有来这里取经了。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2-4-17 00:04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14 23:10 发表
嗯,我儿子在英语学习上,基本没有任何痛苦。语文学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痛苦,只是进度稍慢而已。其他学科无不如此。
当然有些东西他是坚决不学的,比如弹琴和游泳——后者因为在学校上课,所以还在学下去。现 ...

飞飞楼主,你每段话都说到我心坎上啊:)
最近正为孩子钢琴的事,光火呢.我们家,孩子所有的兴趣班都是奔着她的兴趣去的.就连这个让我光火的钢琴当初也是.

兴趣真是最大的推力了,因为兴趣,孩子的英语,语文到目前为止也只是进度稍慢,但过程是蛮轻松快乐的.就连数学,她也因为有了兴趣,会拿难题来偶尔挑战一下自已.只有这个钢琴真让我头疼,她自已表明喜欢,但是练琴时就减料,为了避免自已动武,我常安慰自已,她愿学就行愿学就行,要求低点要求低点.

孩子不愿游泳,有时候是没准备好.我家孩子六岁时报班学游泳,也是上了一节课就坚决不学了.但是去年暑假因为和同学到游泳池玩水,发现同去的同学除了她都会,回家就要我给她报名学.八月酷暑天天顶着太阳苦练啊,一周就游得很好了.练琴要有一天也能这样突然发奋就好了

[ 本帖最后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2-4-17 00:08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7 08:23
关于钢琴,建议你看看小s的楼:鸣鸣学习小记,http://bbs.etjy.com/thread-248220-1-1.html;还有子不曰写的钢琴那些事儿:http://bbs.etjy.com/thread-157795-1-1.html。尤其是前者,对钢琴和音乐的理解非我所能及,对小s的研究很佩服。后者的个案细节记录详细,可作参考。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7 09:11
原帖由 liababy 于 2012-4-16 20:07 发表
我家孩子快上小学了,只有晚上一点时间学。要学什么,如果不逼她都是磨磨蹭蹭的,学一分钟,和你聊天3分钟,为了效率,有时候是强迫的。当然,学之前,最好和她商量,问她想学什么。或者告诉她,她什么方面还没有学过,接下去要学什么。总而言之,不学,一家和谐,一学总有吵闹的时候。目前状态,不学的时候多,我想小学估计要动真格了,要有计划了,所有来这里取经了。


你的孩子还小,当妈妈的还是太焦虑了。
如果不能快乐的学,那还不如快乐的玩。
这里有一个转帖,我觉得不错:http://bbs.etjy.com/thread-156546-1-1.html父母们如何应对糟糕的中国教育【zt】
还有一个语文版主的帖子也很好:上课与杂谈:17页250楼十五谈:好好学习从球场开始http://bbs.etjy.com/thread-249346-1-1.html

看到你的答复,我想,你这么想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苦读情结,可能你也有。
但,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过去的很多人苦读,是因为他们自己要读。他们认为读书能给自己带来靠其他手段得不到的东西,所以愿意头悬梁锥刺股的去读。而现在的孩子多半家境优裕(不够优裕的,努努力至少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还是做得到的),又哪来苦读的动机呢?这一点大家可以到中学版细数阳光的楼里去观摩一下几位妈妈的讨论:搭伴,一路同行:http://bbs.etjy.com/thread-233416-6-1.html
另外一个原因,我想贸然问一句,你对“学习”这个词的认识,是怎样的?你认为学习的目标该是什么?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单独的学科吗?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17 19:30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4-17 09:13
标题: 关于学与玩的一点个人看法
越小的孩子,越讲究学中玩,玩中学。
玩也是一种学习,可能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这一点。

我的孩子玩中学的一个实例:
我给孩子报网络课有一年多了,经历过的老师有十几个了吧。孩子上课的情况我真是历历在目。
记得有一个老师,是好几个朋友都给我推荐了我自己也同样对外推荐的,讲得真不错,我听过儿子上她的课,很细致,我很满意。但我的孩子就不怎么喜欢,有两次连续被老师提点,要他集中注意力。这样我就警惕起来了。这事该怪谁?老师是好的,对知识点的把握、讲解的方法,都不错。孩子也没错,他的年龄放在这里,想的就是玩,需要的就是随性而学。我想了又想,该怪的不是老师也不是儿子,而是我。我太心急了。我想把全世界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老师都组合起来放在孩子面前,填进去。。。所以我取消了那位老师所有的课,把时间全改在另外一个和儿子猜谜语、念无厘头的诗、读非常短小的小故事的老师那里。现在孩子每次上课都很兴奋,又笑又叫,下了课还格格的跑过来跟我说几句笑话。相比前者的系统、严谨的学习,后面这位老师带的“学习”可以说支离破碎,东一下西一下。但孩子喜欢,跟老师说得不亦乐乎,我相信他每一句话都听到心里去了,而且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会再反刍出来——跟我会回味,跟他的同学、朋友,就不会聊到?我想,不会有什么学习比这个更让我满意的了。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2-4-17 09:46
鸣鸣家的贴子我一直在关注,小S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引导的确非一般家长能及。另一个贴子我看看去。谢谢飞飞楼主的推介。
作者: huoxiaobai00    时间: 2012-6-16 23:23
不错 不错 楼主辛苦
作者: 极冰酷热    时间: 2012-7-8 13:26
学习学习。非常不错
作者: freetomcat    时间: 2012-7-17 14:51
标题: 同是新人,学英语的一点感受
巧遇该站,刚注册用户,年过30,自学英语多年,时断时续,主要是坚持不去,年初用原典英语学习法 学习 Twilight Saga(book 1),效果显著。打算让刚入小学的女儿用该方法学习Eclectic reader。
人人都说只要多听多读多看,英语自然没问题,问题是能引起兴趣并坚持下去的方法。此贴非广告贴,该方法也为免费方法。请楼主明鉴。
作者: sailor0808    时间: 2012-8-2 17:46
新手妈妈来取经,收藏了很多好贴,再慢慢消化。
作者: wanghualxx    时间: 2012-8-7 15:09
学习了,孩子不仅学到了,而且学习兴趣也没丢。这才是有后劲的孩子,这才是聪明的妈妈。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8-28 23:37
原帖由 wanghualxx 于 2012-8-7 15:09 发表
学习了,孩子不仅学到了,而且学习兴趣也没丢。这才是有后劲的孩子,这才是聪明的妈妈。


其实不是这样的啊。不是我聪明,而是任何学习都一样,条件具备,花多少时间,就见多大效果。

和我理念类似的爸爸妈妈也有不少,但他们的操作方法和我就绝不会一样,他们的孩子英语也不一定同样的好。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8-29 09:37
孩子开学后重新分英语班,这次分到了最高级。
虽然口头上表示淡然,我还是能感觉到他的喜悦之情。

他的英语“好”,当然不是苦学成才,那是我向来反对的。
又要快乐,又要好,其中努力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比如一开始就给他上外教班,唱歌做游戏不亦乐乎;比如后来的转学,让他顺利渡过英语无用的苦闷期;再如外教的网络课,成功的帮他开口和接触更广的世界...
至于给他念英文书、带他去参加各种英文讲座、下载给他听的那些故事、看的各种视频。。。都是我在陪着、操心着。
他在其中是没心没肺的快乐着的,我们花下去的时间和金钱,可说是难以数计。

作为英语不那么好的父母,我能给孩子的也就是这些了。
每个家庭不同,能走的路也不一样。所以每次看到自己的孩子用外教教学,却打孩子的招牌跑去给别人的孩子上课的父母,我就忍不住佩服金钱的魅力。

有时候,看到孩子的英文学习遇到瓶颈难以突破的父母,还真想劝他们别心急,放缓步子,效果才有可能会出来。
比如,可以让孩子在同一水平上,多读些分级读物。不要“学”完某个“系统的”教科书,就觉得孩子的英文水平就达到下一个级别,可以升上去了。实际上这种升级看起来升得很快,但离开了词汇量的支持,迟早还是得回来补课的。
再比如,任何学习都是靠内驱力,而不是外部压力就能成的。我儿子学英语,前面的力气都是我在花。去认真学习了解读物的分级,注意观察孩子的阅读兴趣,尽可能的选择孩子可能感兴趣的资料,并在他没兴趣的时候及时更换。前面的功夫不到家,就别指望孩子能走上独立学习的道路了。
另外,也要考虑清楚,英语和中文甚至其他的语言,一定存在一个互相挤压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时间分配的问题。孩子的英语好,中文相对就会差一点。大了会好一些,小的时候这种状况更明显。所以如果还指望在国内小升初、中高考的,过于执着的强调英语,恐怕日后会大大的后悔。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8-29 16:16 编辑 ]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2-8-29 23:19
又要快乐,又要好,其中努力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
他在其中是没心没肺的快乐着的,我们花下去的时间和金钱,可说是难以数计。

任何学习都是靠内驱力,而不是外部压力就能成的。我儿子学英语,前面的力气都是我在花。去认真学习了解读物的分级,注意观察孩子的阅读兴趣,尽可能的选择孩子可能感兴趣的资料,并在他没兴趣的时候及时更换。


深有同感。
其实不止英语,幼儿的任何学习都是这样的。想要孩子快乐,只有妈妈多费心。就像接触国学,哪是一句简单的“跟我读”可以包括的?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8-29 23:59
标题: 回复 #46 子云008 的帖子
是啊,我们想的都是一样的。

一个被点燃了求知欲的孩子,他可能不见得早早的知道很多知识,但在内心的好奇驱使之下,却会做出让我们大吃一惊的事情。
只是怎么去点燃,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多思考,勤学习。

国学方面我知道得比较少,因其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厘清,而且很多东西不符合俺家儿子飞扬跳脱的性子,比如书法啊、琴艺之类的,所以不会太早的去碰它。
但孩子对围棋的兴趣很大,这也许会成为他进入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且待观察。
另外,从孩子学英语和中文的经历来看,他对韵文、绕口令这类东西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现在着手给孩子弄母语,也会从这些他兴趣较大的方面入手,让他慢慢熟悉而爱上。
作者: dinggy    时间: 2012-9-4 11:39
嗯,好贴,我需要慢慢消化下这里面的精髓。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9-17 21:02
标题: 再泼点冷水:加州教材
从加州教材这套资料初出江湖,坛子里真是激动了。
买书的、打印的,很多。
孩子单靠这套教材,能学好英语吗?我看,未必吧。

这套书有系统性,漂亮,很吸引人。这不假。
但,是不是美国孩子用的,我们的孩子用了就一定好呢?

和老虫会不时聊一聊,问问她那里开网络课程的情况啊之类的。听她提到,加州教材2-3之间有相当大的跨度,很多人在外面找老师教了加州二,想在她那里读加州三,纷纷在分级测试的时候落马。
想想为什么呢?
我不好妄作揣度,但我知道语言学习有个规律,单靠教材,不管这个教材多么有趣,都是学不好语言的。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要造个人的话,可以说,教材给你的,就是一根根的骨头。靠骨头能造出人来么?即便是size 0呢,骨头上还得有层皮吧。有了皮肤,没有皮下脂肪,这个人也很难说得上是美女呢,是不?

顺便说个题外话,虽然老虫那里加州教材的课开得热火朝天的,家长趋之若鹜,老虫自己对此有何看法,可能不见得有许多人知道。。。
她说:我的观点一直是,加州不是用来学英语的——关键在于,加州教材的设计的学习对象不是学英语的外国人。因而有很多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这套教材瞄不准,导致内容方面,难的太难,容易的又太容易,存在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她的这个观点,我很赞同。不过,也曾听她说过,由于这套教材过于热门以至于无法忽视,她特地联合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了ESL化,使这套教材能够贴近些中国孩子的实际。

再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给孩子学英语,时间从哪里来?大家一般都是上普通学校,多半还要参加小升初、中高考的吧?那么孩子课内的压力已经不算太小了。
再加一套加州教材,加的就不只是一门英语课,而是一所美国小学的文字部分,包括美国孩子的语文、科学甚至还有人文学科的学习。
任何学习都是需要时间的。投入多少时间,产出多少收益。天才除外——天才也不需要我们在这里讨论了,人家早早就可以自学啦!
上一所中国学校,再加一所外国学校

流行的,是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是不是适合自己的?
我考虑了很久,要不要上老虫那里的网络课,最终还是没能下这个决心。我儿子上学已经够累了,我不想再给他多一些压力。
要说哪个好,其实我听过老虫最早开的中教的纯英文的网络课,感觉是非常实用的。至少对我们中国孩子,是极其实用的。变着花样让孩子开口练习句型(一个老师告诉我,孩子学新词,一周里面见过它5次以上,用它的机会在3次以上,下周及之后忘记这个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我旁听的那个课,老师和孩子互动练习的句型,可不只能让孩子用到3次以上呢),家长自己使不上劲的部分,老虫当时的老师(不知道是她本人或她合作的那位周老师)实现得很漂亮。
所以我家孩子虽然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还不能说绝对的好(但也不输于同龄的母语孩子了),只要我肯加压他还可以表现得优秀很多,我还是在左思右想、旁听或单次购买了老虫的很多课之后,遗憾的放弃了。
作者: xiaoaj    时间: 2012-9-18 10:12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儿教,跟楼主学习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12-9-18 13:58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9-17 21:02 发表
听她提到,加州教材2-3之间有相当大的跨度,很多人在外面找老师教了加州二,想在她那里读加州三,纷纷在分级测试的时候落马。




落马这个事儿,其实并不是由于教材本身的原因,而更多是教材的使用方法引起的。

在我们那摊儿,从加州三年级的Treasures开始向书面侧重,阅读、写作,是开始向美国本土课程转变的。三年级以下的一、二年级,我们的课程重点是在口语部分,要解决生词,需要学生用完整句去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还要形成成段表达的能力。
有些同学在来爱优思之前是在家里或别的机构弄加一或加二的。他们对教材和使用方法不一样。可能他们是纯粹地泛读,妈妈带孩子稀里哗啦地过了一通,又或者是外教带着孩子在Skype上读课文,然后把课文后的connect and compare之类的问题按流程走一遍,这样一册教材很快就弄完了。家长看起来好像挺有成就感的:我家孩子才几岁几岁就把加州教材搞到几级了,好像是跟美国孩子同步了,甚至有的还超了。但从这样的教材利用方式,孩子获得了什么?生词解决了没有?阅读理解了没或真的理解了没?如果把加州作为练口语的讨论谈资,那么提高的是口头表达自己的能力?还是提高了朗读课文的能力? 当这些孩子到了我们那里,告诉我们加一加二孩子已学过了,想学加三,结果一测试,口语听力以及阅读都不足够让他们参与已经是向书面侧重加加州三年级的课程。
如果是从我们的课程体系里来看,这样的孩子是原本应该在加一加二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原本加一加二的教材或是课程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等于是浪费了教材。当这些孩子想进入我们的课程体系的时候,他们加三进不去,加二又不愿意回炉,其它“非加州课程”又不愿意,那就很难了。

英语世界的教材资源是很多的,但主流的也就几种,老师有备课、会用的教材也就那几种,老师不可能为每个学生量身订做一套教案。由此来看其实教材资源、课程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善用教材,很可能就会遇到无教材可用、无课可上的尴尬局面。那就可能就得坚持到底自力更生了。

另外一个教材被滥用得比较严重的是Side By Side 《朗文国际英语教程》。
有若干个孩子到我们那里,才八岁,就声称已把SBS第一册学完了!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12-9-18 17:06 编辑 ]
作者: ed2012    时间: 2012-9-28 15:51
进来学习了~~~~~
作者: 丫妞妈    时间: 2012-12-6 11:23
谢谢飞版的文字,很受益!
作者: x-ray    时间: 2012-12-20 16:40
再次拜读,学到很多,仍有启发。可惜这种重量级的讨论的贴越来越少了。

很赞同楼主的观点。
孩子在快乐地学习,尤其是初期,家长是要根据其兴趣随时调整计划,精心选择材料的。
好材料太多,大家都说好的,未必自家的感冒。自家孩子喜欢才是硬道理。家长的心态、引导的方法也部分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英语只是打开一个多渠道接触世界的工具,而不是孩子学习的重头。孩子的快乐、身心等的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西米替丁    时间: 2012-12-27 12:12
楼主的文章看了两遍,非常受用。我一直在犹豫现在给不给娃上英语,她现在6个月。已经会说爸爸妈妈公公奶奶等简单中文,我怕上了英语后她弄混了,我上学时英语不错,可工作后不用英语丢了好几年,但是对英语还是满有兴趣。在论坛上研究了几天后,决定还是先我自己学起来,自己有一定储备后,再给她学。
作者: 美灵儿小丫丫    时间: 2012-12-29 18:41
很有道理啊!家长的态度要端正,学习了!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3-1-11 18:41
原帖由 x-ray 于 2012-12-20 16:40 发表
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英语只是打开一个多渠道接触世界的工具,而不是孩子学习的重头。孩子的快乐、身心等的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谢谢您的关注,其实所有的学习,需要的都远不只是我们父母的努力。离开孩子自身的渴望,离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即便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所谓的“关键期”,孩子的任何学习都可能无疾而终。
所以我现在很少上网写英语学习的东西,因为我写得越多,别人越以为我对英语学习有“心得”,尤其是让孩子如何“学好英语”有心得。
其实我家的经验特别的简单,就是花钱和花时间,加上家长在英语教学方面一定的、必要的判断力。请好的外教需要钱,也需要家长的判断力。陪孩子读书需要花时间。金钱和时间双管齐下,孩子的英语想不好都难,想学得痛苦也难。当他在快乐中学习的时候,他怎么会学不好呢?

顺便说一句,我们的语文学习有病,这一点尤其希望爸爸妈妈们引起注意。
小心我们在对英语学习付出太多关心的同时,让孩子丧失了母语学习的根。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3-1-11 18:57 编辑 ]
作者: 英语小蚂蚁    时间: 2013-1-14 21:17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3-1-11 18:41 发表


谢谢您的关注,其实所有的学习,需要的都远不只是我们父母的努力。离开孩子自身的渴望,离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即便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所谓的“关键期”,孩子的任何学习都可能无疾而终。
所以我现在很少上网 ...

~~~~~~~~~~~~~~~~~~~~
我是很喜欢看飞飞各种话题讨论,希望飞飞不要弃贴,
关于语文,请多写一点:)
作者: fego27    时间: 2013-1-24 14:23
好帖。孩子学习就要有长性。
我们的英语老师总是说细水长流,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在若干年后我觉得这个非常有道理。
作者: 清风起飞龙    时间: 2013-2-26 08:49
标题: 回复 #1 我爱飞飞 的帖子
说的很不错,学习了
作者: 源之旅    时间: 2013-2-26 22:34
我,刚加入论坛的新人。
楼主的见解学习了,最近一直在犹豫是否该开始进行英语的教育。
孩子2岁半,喜欢看图书,看DVD,所以一直在考虑选择DVD的英语教材。
网上查了查,迪斯尼的英语片人气很旺,但却担心她只看里面的动画人物,而不去注意发出的语言。
其他的DVD教材基本没了解到,不知楼主有何推荐。
作者: Xieno    时间: 2013-2-26 22:56
答楼上的朋友:

推荐两个帖子给您看看,也许您能发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开个贴学习下孩子喜欢的+适合学英语的儿童原版动画片(介绍,试看) - [阅读权限 10]   1 2 3 4 5 6  .. 10


清清成长录(04年 男 小学三年级 阅读、英语、国学、机器人、编程)   1 2 3 4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3-2-26 23:06
标题: 回复 #61 源之旅 的帖子
2岁半,实在不推荐用DVD去学英语,甚至不推荐现在就开始学英语。不过,到底是学还是不学,还得您自己决定,不妨多看一些观点、多了解各种英语启蒙方法后再做决定。
作者: joanqiao    时间: 2013-3-12 13:38
好帖子, 留着慢慢看
作者: 2006乐乐    时间: 2013-3-20 17:03
谢谢飞飞版主, 认真地学习了, 受教.
作者: 乐乐妈妈2006    时间: 2013-3-25 13:43
感谢楼主,我上论坛时间不长,但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要逐渐学习
作者: mixiaozhu    时间: 2013-10-29 12:31
谢谢飞飞!
作者: 少儿英语教材    时间: 2014-12-11 23:10
不错,准备转载下来。
作者: tipdc    时间: 2014-12-31 11:35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作者: xjchen517    时间: 2015-1-12 14:30
写得真好,有启发!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