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读经,但反对儿童读“四书五经” 许群民 | ||
曾几何时,“儿童读经”(主要倡导者是指读“四书五经”)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高举“儿童读经”大旗者,先后发表相关的文章和言论。其实,他们的许多观点是有问题的。 读经为了培养儿童的人文精神? 他们认为:读经就是为了要恢复人类的尊严,恢复人类的智慧。否则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藐视。 难道废经近百年来的中国人都是没有尊严和智慧地活着的吗?其实,一个民族的人格、自尊和自信,主要来自于经济基础和国家综合实力,而非靠读经能读出来的。我们觉得,儿童有儿童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选择过好幸福快乐童年的权利。儿童的生命期是一个实在的生活期,不仅仅是为今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的。 确实,人文精神应从小时候就需要埋下一个根。然而他们最鲜明的冲突便是对儿童的尊重与对儿童的压迫(强制)。所以,这个根选错了的话就是害了一个儿童。人文的根就是要让儿童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感知到自己的权益和感知到自主发展的快乐。只有每一个儿童找到了自我,才有成千上万个未来的希望,才有百花竞放、百轲争流、创新不断的民族繁荣。而不切实际的“读经教育”尤其是“儿童读经”的根则是软弱的根,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根、甚至可能是几千年民族积贫积弱的重要因根。 他们说,读经要在3至6岁抢占时机。理由之一是邓小平说过: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因此他们提出,复兴中国文化也要从娃娃抓起。好像我们的《论语》里有过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儿童读经者中有人坦言自己是到了大学才读经的,并由此爱上经典。自己到大学才学懂的东西就让儿童去背,于情于理都不妥啊。 有人用“给儿童洗澡”的例子,比喻我们反对儿童读经的人的做法。其实,我们认为,澡是一定要洗的,然而我们关注的是儿童如何洗澡?我们的观点是从儿童这个本体出发,用最适宜儿童肤质的水质与水温,最适宜儿童的容积与深度,让儿童享受性地身心和谐地洗好澡。其实孩子天生就喜欢水,为什么有很多孩子不愿洗澡或在洗澡时大哭大叫呢?主要原因就在用什么水和用什么方法态度来帮助孩子们洗澡啊。 显然,这与对古典经文的态度是敬意还是藐视,是没有关系的,而是何时学习和怎样学习的问题。 读经是儿童的“天性”吗? 大凡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奇、好动,孩子简直就是由无数个问号组成的个体。这是因为世界对0至6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无法解释的奇观,处处有精灵,事事有原因,孩子体验世界的触角是全方位的。如果只说、只听、只看,这样一些单一与世界互动的方法,都是让他们无法忍受的。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为儿童制定法律条例时,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玩是儿童的权利。就如同成人需要工作一样受到保护。 由此,我们可以把儿童由天性引发的一系列活动叫做儿童的“工作”。那么,这些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并富有儿童显而易见的灵动性。如拍打会叫的玩具、抛踢会滚动的球、砸打会说话的手机,至于拆这拆那更是常见的事。 而赞成读经者把“好记性”(能力范畴)与脑细胞发展关键期(生理范畴)的概念和“天性”(天然习性范畴)的概念偷换了。我们是用大范畴的“天性”(发展内驱力)来引发幼儿全方位的脑潜能发展(包括脑的生理和思维功能两方面),而赞成读经者则是用一种机械的训练来促进脑细胞的机械记忆能力发展而已(从单一到单一性)。他们说,读经与看画、听音乐、做游戏有着相同的功能,都能刺激大脑发育。不用说,他们显然采用了一个最不受儿童欢迎的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劣质的方法来强迫弱势群体的孩子呢? 当然,儿童也有选择读经的权利,如果儿童自己愿意和感兴趣的话,我们当然应倾情相助,做最好的“助产师”。但是,如果用这一特殊现象来要求绝大部分常态儿童的“天性”的话,那无疑是典型的一叶障目和侵害儿童人权的行为。 读经能开发儿童潜能吗? 赞成读经者认为,读经与看最好的画、听最好的音乐、玩最好的游戏一样,作用是多元的,能开发幼儿的潜能。 说实在的,读经确实有多元的作用,因为经典不仅是智慧,而且还是经典的智慧。但是这个作用是后发的,就是在高中、大学时期也需努力学习、反复咀嚼才会发挥其多元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使用的话,可能半元的作用都发挥不好,不仅不能很好地开发幼儿潜能,而且因其会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侵占幼儿发展关键期的黄金时间,还会直接影响甚至扼杀幼儿其它潜能的发展,这是不是有种不经意间扮演了幼儿精神上的刽子手的味道? 再之,正如有位教授所说,读经确实可以丰富我们民族的母语和情感。但是,我们民族母语的丰富性和情感性,可以说一直是领先于整个世界的呀,但这与他所说的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似乎也不能划等号啊! 他们还谈到一个经济学问题,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须知现代科学表明,任何一个“最少的时间”,对幼儿多种潜能发展的关键期来说,都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黄金时间啊!幼儿的发展关键时间被背诵“四书五经”所侵占,同时还有多少潜能的开发被机械的记忆能力所侵占了。可见,这实际上是以最多的成本(黄金时间)来获取最小的效益(机械记忆能力)的事,是一个多大的损失啊!所以,从一般层面上讲,幼儿期读经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十分明显的利少弊多啊。 同样,用背诵来传递文化精华是一种方法,用文字记载也是一种方法,还有光电磁等更多更现代的传递信息的方法。但是,背诵的方法可以解考试之需、特殊之用,但长期用来传递文化遗产,显然是十分麻烦而低效的。更好的方法肯定是理解、领悟和实践。由此可见,背诵经典并非传承文化的好方法,也非幼儿学习的好方法,更非开发人类潜能的好方法。 不读经就是儿童中心主义吗? 其实,许多人对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一直存在着片面的理解,特别是随意将中心主义和放任自流划等号,但如果和自主主义等同理解还是比较接近的。因为儿童中心的核心是以儿童自主活动为主、以儿童完整人格发展为本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内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内在固有的潜质,在十分高明的导师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个体潜能。 其中的过程,看似很自由、很兴趣化,甚至有人干脆说是放羊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呀?但这“自由”是有着一定规则的自由,更是与人类道德法则相一致的自由。相反,对老师更具有挑战性,我们的老师也更辛苦。如要为儿童创设极为丰富、极有吸引力又有一定挑战性的环境,环境中隐含着与儿童年龄相匹配的各种教育发展功能,也即要创设一个能呼应孩子潜能最近发展区的环境。 我们的教师不去直接讲解大千世界的奥妙,而是引领着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助产着孩子的智慧,让孩子更多地体验自主探索的成功与快乐。谁说这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呢?只是教师的导,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上的导。没有“已有经验”这个内源,又从何而引、从何而导呢?我们只是将“主导”中的主宰、强迫、权威等压迫式词性尽量剔除,并尽量遵循人文关怀的科学规律。 我们一会儿在儿童的前面探路开航,一会儿我们是后勤储备员为儿童递上各种需要的能源,一会儿我们又是和儿童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谁说我们所主张的教育没有目的?只是我们的目的更全面、更合乎人类固有的多元潜质,更合乎社会未来文明发展的需要;谁说我们的内容随意性太大?只是我们让儿童探索学习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让儿童把触觉伸向了多维的时空,引导孩子按自身发展需要来自主建构内在图式;谁说我们没有方法,让儿童自由泛滥?只是我们的方法更加多变,我们的方法更加巧妙。 总之,儿童就是儿童,不是小成人,也不是空闲人,更不是小奴才。吸取智慧和养分不等于非得从“四书五经”中去吸收,更不等于直接背诵“四书五经”。儿童可以从成人对古典经文的演绎中自然受到熏陶,更可以从许许多多的现代文化中直接接受道德和智慧的熏陶。其实,我们一直在祖先留下的根上生长着,我们一代代地传承从未终止,只是有更多的新的文化被不断创造着,只是我们的民族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中国教育报》 |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25 23:46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我经常看到大家说孩子“喜欢”读经,但真的开楼记录的时候,很多会记录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喜欢、如何哭闹不听的。
这个“喜欢”到底是真的喜欢吗?
如果是真的,那倒是不错的。
我不想打 ...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26 00:12 发表
其实我对国学一直还算有点兴趣的。
高中老师曾是私塾老师,在古文方面真是教得不错。我也算是他的得意门生了,至少古文方面没有几个人能超过我的。
闲时还会翻翻古书,虽然不多。
但我到现在都只敢零零碎碎 ...
原帖由 瑜珈 于 2012-3-25 23:00 发表
没有反对“经典有经典的好处”,只是认为在合适的时间应该做更合适的事情。
说说我的读经经历吧。我也给女儿读过一段时间的经,这个时间非常短,那是2004年女儿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了,禁不住读经宣传的诱惑,也加入了读经队伍,但我舍不得花宣传所说的每天多少多少时间来读经,我每天只花10-15分钟的时间读过《三字经》和《大学》
上了一年级,连10分钟的经也停了,
昨天整理电脑文件,发现了女儿读《大学》的录音,读得还挺熟的呢。放出来给她听,告诉她这是她6岁时读的,还记得吗?她非常吃惊,根本不记得,因为她当时根本不懂,连我都不记得读得是什么意思了。也许,读这个经唯一的用处就是当时认识了一些字,其它还有什么用吗?什么也没有。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26 00:37 发表
我听说有好的读经的实践的。孩子大了也有自己的见解。我和那个妈妈也常常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在很多问题上看法相近。
一直在等那位妈妈的读经实践介绍呢。
从故事入手也许是不错的方法。但哪些故事、哪个版本 ...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3-26 01:00 发表
对于收益与付出,那钢琴又何尝不是?
学拉小提琴,不是拉一年基本上孩子鸭子叫吗?如果看收益,这一年的付出对于鸭子叫的收益能匹配吗?
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钢琴,学了好几年就放弃了?收益又是什么?
立竿 ...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26 07:58 发表
这个帖子的名字可能不太好听,“对读经持反对意见”,一看就容易让读经的妈妈心生不满。
要能再有一些正面的帖子就好了:
我来说说如何让儿童快乐的读经
或者类似收集经验的帖子:我是如何让孩子快乐读经的
...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26 11:52 发表
功利的看,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学古文经典:
他是中国人,要知道中国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是西方那个样子。
世上很多藩篱,皆因无知树起。
他是中国人,要了解中国人的性格脾气,知道在 ...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6 11:21 发表
西方国家最早接触到中国这个儒教社会,写了很多文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当然,现在很多这样的文章没有翻译,大家也看不到,但是英语好的,可以看到。
有一句话至今让我非常感慨,不仅是这句话多少准确,而是为什 ...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3-26 01:00 发表
对于收益与付出,那钢琴又何尝不是?
学拉小提琴,不是拉一年基本上孩子鸭子叫吗?如果看收益,这一年的付出对于鸭子叫的收益能匹配吗?
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钢琴,学了好几年就放弃了?收益又是什么?
立竿 ...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6 11:03 发表
孩子回家,找古文古诗读,看来是让老师给洗脑了。
我告诉他,每读首诗或者默写一首诗,就用格尺打手板一下,让他记住:读古文永远是和痛苦联系在一起。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6 20:40 发表
shwyyan版主:真正被少数人长期奴役恰恰是明之后的清,之前从未有过这么长的时间,这又是为什么?
这个我补充一下:元朝是不是中国历史,是有非常大的争议。作为有同样被蒙古统治的俄罗斯和波斯,他们的历史 ...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6 20:58 发表
古文,读经让中华民族受到了这么大的屈辱,当反面教材可以,让小孩子看到学了古文读经之后,中国当时是如何亡国的!不能作为光荣的思想,让小孩子们学习。
这个结论早在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就定了性的, ...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7 19:56 发表
读经,或扩大到读经典,应该是自愿的基础。现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象是有个什么全国的活动,读经诵什么,老师讲了古诗,小古文,还要求在课外自学,成了对小学生强制性的读经诵什么。本来,不用读经,现行的教 ...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8 09:47 发表
“ 母语教育,必须结合着其他学科一起学,和科学历史人文等等学科其实根本就分不了家的”。 但是中文确是分开的,小学生根本就无法象美国系列教材一样,得到同样按年龄或年级,系统,合理,螺旋式的书籍和课 ...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8 11:36 发表
英语必须得学,因为是强势语言。从强到弱,即从英文到中文,很容易,从弱到强就很难,所以英语不好,在国内搞学问的大门都进不去,教授不可能收为学生。高端的仪器设备现在都主要是进口,使用不明白。
我对英 ...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8 11:36 发表
我对英语的学习看法和你一致,学习英语必须按美国或英国本土的学习方法,第一不能学习国际音标,第二不能学习为国人改编的教材,直接使用美国本土教材。
“如何亲近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我有一些想法,合适的时候,我会写出来。” 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根据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提个其它建议:
1。让老师明白,老师的地位就是个助教,他是帮助学生学习。不能通过作业,占用小学生全部时间和精力。
2。直接从美国买版权,翻译成中文,让小学生按美国小学生学习的课目进行。这样可以缩小两国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对于大部分中国小学生不能使用英文学习美国小学生学习的课目,但现在的教学内容,又不能使用中文学习同样的课目,两国小学生的素质差距越来越大。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3-28 19:42 发表
教育关系到每个孩子,读经诵什么活动,不同意的家长就应该向老师表示出来,如果读经80%的家长不同意,学校也不会强制下去。正因为中国人特有的性格,都希望别人出头。所以学校也没有反对的意见,读经成了小学生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