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三言二语之一:为什么下赌英语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2-28 11:31
标题: 三言二语之一:为什么下赌英语学习?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历程,我开个帖,也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经验和心得,一是提供一下自己的经验,另一个是希望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

当看到自己周围的孩子成长的起来的时候,有小学生,初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眼镜,身体弱,而且最可怕的是:高中生考大学,考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没有自己的意见,大学毕业,做什么工作都没有自己的意见,很多学者,家长对这个教育有很大的看法。但是过去自己没有处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到教育的事离自己还很远。

但是当自己的孩子,开始进入这个过程的时候,发现无法身处世外。

开始,我买了大量的中文书,发现有三个问题:一是中文本土作者的书,没有国外译著,让孩子更喜欢。所以买的译著多于原创。另一个是中文的书,有好的,买不到,比如:剑桥少儿百科,DK 有趣的科学系列。有些需要继续阅读,没有翻译作品了。而这些译著中,有些都被改了,特别是DK 有趣的科学系列,中文字体太小,无法正常阅读。最后一个出现的问题是:很多读物,特别是科普类或数学入门类,儿童看不懂,就是我这个XX生毕业的,有的也看不懂。

但是孩子在一天天成长,不能没有书看。我曾想到过读经,现在还比较流行。但是看过一虎一席谈有个读经的节目,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其中有个黎明老先生讲:孩子学习如岩石刻字,学什么一辈受用。他坚决反对读经。他主张读圣经,因为体现了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他的观点也对,古文古诗,早在100年前,就打倒了,兴起了白话文。如果古文体现出了很好的思想性的东西,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用白话文讲述出来?大人都看不懂古文,而且古文的内容离现代生活这么远,为什么让几岁的孩子去读?同样是儿童读物:英国在思想性出版的书是:公正,责任,诚实,助人,友谊,领导力,规则。差距太大了。
这提示我,如果孩子用英文学习知识,会比中文更有优势。

从周围孩子的成长看到,小孩子没有主动学好,都是主动学坏。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起决定性的,而学校有时候真的象有些学者所说:没起什么好作用。

所以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只能决定,在未来十几年中,不得不自己担任起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部长,教委主任,校长,教务长,及各科老师。
作者: ozma    时间: 2012-2-28 12:13
坐前排认真学习,谢谢楼主
作者: 风中缘    时间: 2012-2-28 12:27
前排挣个位子听课。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28 12:38
哈,来听课、学习、记笔记!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28 13:23
其实我想你说的不是、或者不只是学“英语”,而更多的重点是放在“用英语学习"上,对吗?


好处你都说了,俺搬凳子学习就是了。

另外补充个真实的故事,算是对俺肆意妄为乱抢你家帖子沙发行为的一个道歉吧。
这些天朋友颇觉头痛。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合作单位警告说要终止与他的合作。大小是客户,凭白丢了总是损失,不是么?
问题出在那个单位的一个工作人员,博士毕业,写出来的文件让人云里雾里,然后以我那朋友的名义上报公司(这样可以省钱啊)。朋友看了文件,逻辑不清、颠三倒四之外,连“的、地、得"的用法都是错的。

聊天谈到这事,对我来说的确是相当大的安慰。毕竟我儿子走的不是寻常路,我心里就一点不担忧吗?
看到博士出来不过如此,我对国产东东包括高级人才的迷信又少了点了。
作者: ZaoZao_Cao    时间: 2012-2-28 13:34
进来观摩学习。。。。。。
作者: lovecheesecake    时间: 2012-2-29 02:54
自带板凳过来听。可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不是比美国的扎实些?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2-29 08:06
其实我想你说的不是、或者不只是学“英语”,而更多的重点是放在“用英语学习"上,对吗?


对,就是用英语学习,争取把home school 的学科都完成。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2-29 08:26
原帖由 lovecheesecake 于 2012-2-29 02:54 发表
自带板凳过来听。可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不是比美国的扎实些?


这么客气,实际最需要帮助的是我们这种身不由已的家长,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希望多听听各位家长的不同意见。

我从不同的方面考查过,我们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的说是扎实。
因为国情不同,美国,包括很多西方国家,他们的儿童不必成材;但是在中国,每个孩子必须成材,否则......。不管孩子是不是将来能够成功,是不是哪块料,包括社会,家长,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必须按标准成材,这个标准就是会考试,得到老师的认可。很多周围留学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考试一般比国外的同学好一些。
可是教育首要的任务更应教育做人、学习的方法、能够判断是与非。而不是用百年或千年生活中也遇不到的难题来从小训练孩子。现在这种十几年来应试教育改革的恶果:男孩女性化,女孩中性化。时间越长,恶果影响越深,而且积重难返。所以我时时提醒孩子,也提醒自己,教育孩子做个有脊梁人。
作者: lovecheesecake    时间: 2012-2-29 16:07
标题: 回复 #9 ccpeter 的帖子
以前在一个回国发展的网上很多爹妈也火热比较了国内和美国的教育,结论是看孩子的资质。
中国的老师要求严格,多写多做多练,先把每一个孩子当精英来培养,再依靠严格的考试来筛选人才,如果孩子的资质不是很好的话,经过这些年老师家长的高压教育孩子也能掌握不少知识。

美国是普通教育外加精英教育, 普通教育的目的就是扫盲,让孩子轻松,快乐学点文化知识,在赞美生中成长,家长也不做要求,学习压力不大,开开party,谈谈对象,以后当个快乐的labor工。精英教育就是私校,大藤,爬进去需要孩子资质超群,爹妈银子丰厚。

男孩子女性化,女孩中性化国外亦如此啊,gay 来gay去的还少吗?13,4岁的女孩打扮的跟个鸡一样上学的也不在少数啊,高中聚会喝酒,磕药,女生怀孕当妈妈的也有啊。
作者: ejmaria    时间: 2012-2-29 17:21
学习了 讲的很好 先留印 待会继续看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2-29 18:06
标题: 回复 #10 lovecheesecake 的帖子
人的资质不同,人生的路就不同。所以需要的是包容,需要的是开放。国外的gay 或象鸡的女孩等这些事,存在,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妨碍别人,而且他们的家长也包容这种行为,为什么不可以呢?可是国内应试教育下的孩子的性格的养成,不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也不是家长的选择,不知不觉在上学过程中,就成了。
所以前二天一个省中学把男孩的阳刚和女孩的秀慧作为新的标准提出来,难道这个性格标准十几年都不学校的培养目标,哪么学校这么多年都培养出来了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孩子的资质决定了不同学习道路,所以每个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归宿。但是由谁来选择?由家长吗?不是,由老师吗?
在这,我可以不客气的讲,国内老师还没有这个资格。国外的老师从来都不是居高临下,因为他知道他比这些学生高不到哪!
孩子资质的发现应由他自己来决定,我们家长和社会,学校只应给他提供个环境,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自己决定自己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根本就不是强制出来的,这对他们来说是公平的。
可是在国内的教育产业化,从事教育的老师利用这种考试方式,拥有所谓选择培养精英的权力,成了他们挣钱的工具。
为了挣钱,无孔不入,花样百出,对学生施以高压,你能说在这个环境下,对学生是公平的吗?学生有选择吗?
国内的老师不过就是个职业,他作这个是为了养家胡口,他向学生输入有价值的思想吗?他无非就是向学生以添鸭的方式讲了一本书而已。
国内的老师真的是没有资格培养民族的精英,他也没有资格来选择谁是精英。
作者: Sunny_1    时间: 2012-2-29 19:18
教育体制的问题,有优有劣,不能一棒子打死。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29 21:29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2-29 08:26 发表


所以我时时提醒孩子,也提醒自己,教育孩子做个有脊梁人。 ...



这话,很赞同!
作者: skyhe    时间: 2012-3-1 15:28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2-29 18:06 发表
国内的老师真的是没有资格培养民族的精英,他也没有资格来选择谁是精英。



       正好看到以上这句话:
       我想知道的是:
      一、国内有没有精英;(我都不敢请出我本以为的精英来请楼主把脉问诊了,因为怕诊出个一二三来自己没有见识遭楼主鄙夷事小,万一把他们都诊成假洋鬼子当汉*卖国*事大。)
      二,如果国内没有精英的话,我们国家是怎么从清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到美国与小日本再怎么嚣张也不得不看看中国脸色的。
      三,如果国内有精英的话,他们是哪些,又都是哪些老外开小灶教出来的。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3-1 16:07
这句话是从现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角度来讲,不能追到这么久远。哪还有经历去想这些事呀?
小学生的培养是他一生的一次机遇,全世界的孩子都有相同的起跑线。学校要培养小学生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不应该是在国内的地位,而应该是世界各行业的领跑者。实际有些家长不相信,也是你的孩子就是这样的精英。
但是哪个老师能够有资格判断谁可能是,可能不是这样的孩子?
老师一定不是精英,精英的人不会是作老师。国外对老师的定义实际就是助教。因为学生真正的老师是书,是书的作者,学生学习的是书的作者的思想。老师只是起帮助的作用。
可是国内的教育正相反,老师就是一切,打压多于帮助,添鸭多于思想解读,应试多于自己发现,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是世界行业精英的方法吗?
其它问题,你是对的,我就不说了。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1 18:21
好的老师还是有的,虽然的确很少。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1 20:20
我很想为老师说好话,但我从小到大接触到不少老师,感觉是,参差不齐。

从最后因犯罪锒铛入狱的,到真正不错的教师,都曾经碰到过。


普通学校里碰到好老师的机会少,坏老师的机会多。
名校呢,碰到真正的能点燃而非灌满的老师的机会还是不算多——能讲解得清楚透彻的老师倒是不少。

所以ccpeter的话虽有点极端,但毕竟描述了相当程度的事实。
而且,很多事不是老师自己能决定的,是合力所为。
作者: ozma    时间: 2012-3-1 21:30
标题: 回复 #18 我爱飞飞 的帖子
很多事不是老师自己能决定的,是合力所为。
确实如此。举个例子,俺曾经把论坛的一些资料给孩子的英语老师,希望能对孩子们有益,可是俺完全错了。英语老师对这些毫无兴趣,她们关心的是学生期末考多少分,而不是阵阵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增加学习乐趣。一次与英语老师聊天,她说那些资料她在家里给自己的孩子用,效果很好。这就是现实,我们有什么办法。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3-1 21:48
学生的成绩是和老师的奖金工资挂钩的,老师任意占用学生课后全部的精力和时间,老师个人家庭生活解决了,学生全都累傻了。

所以,学生家长都是天天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3-1 21:57 编辑 ]
作者: Aron妈妈    时间: 2012-3-1 22:07
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也怨不得老师。只是要指望教育改革,要等到何年何月啊。所以催生了一帮我们这样的“妈妈老师”,呵呵,无奈。
作者: c.s.yang    时间: 2012-3-2 19:22
标题: 帝国主义的加工厂,世界二流打工仔的摇篮,劣等公民的制造所
帝国主义的加工厂,世界二流打工仔的摇篮,劣等公民的制造所。重病之下的中国,你还指望什么?!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2 22:25
也许有些东西我们想的是一样的。

不过我还是要说,家长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条件来取舍。

如果家庭里没有用英语学习的环境也无法创造,父母任何一方都没有任何英语能力(且没有深造计划),那么用国外的理念,用中文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和思维训练,我觉得也不失为明智的好办法。

别的我就不说了,贴几页我儿子的科学作业簿,也许你会明白自己在家用英语学习的困难有多么大:






同样,老虫在她的版里也搞了一个科学课的调查,看样子她想把美国本土的课堂移植到网络教学中来,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这困难不是来自教师或教案,而是学生也许无心、也许无力、也许无时间配合做课外的那些事。

所谓的用英语学习,只局限于读书吗?那叫阅读。
我儿子在学校用英语学习,我个人感觉是满意的。并没有学太多的知识,但是研究的每一个步骤都会用上,他也学会了怎么做笔记(从他跟我去听讲座,会掏出纸笔进行记录,我可以看到他这方面的进步)、做实验(按照他的记录,是enjoy the experiment)、画各种草图、举例,等等。副产品还有很多,包括与同伴合作,包括尊重他人。。。都在课堂上了。
小学的孩子,固然需要扩大眼界,积累一些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养成好的习惯,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起尤其重要的、将来在其他课程中会得到更大的强化的,“质疑”的能力,当然啰,最根本的,是兴趣,没兴趣的孩子只是被我们推着走,就算前期非常优秀,后面也可能走不远——或者即使走得远了,如果没能找到真实的自我,他的人生仍然不会平衡,难得快乐。
这些东西,不用英语其实也可以学、可以教。
只是我们现在,对这一块知之甚少。我们父母都不知道怎么教,老师那里当然更不不用指望了。。。

所以现在学英语大热,我其实有点想泼冷水的——但又怕我说话不到位,把冷水泼错了地方,误导了别人。
随口乱说几句哈,俺不是专家,和大家一样,只是对现行教育制度不太满意打算另出奇兵的一分子。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2 22:38 编辑 ]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3-7 17:33
家长辛苦是应该的。如果孩子现在不辛苦学英语,将来就将面临更大的辛苦。
现在西方心理学有一个成功的例证,积累一万小时。学习英语也是这样,积累一万小时。
早积累,早受益。不能因为辛苦和条件,推迟成功的到来。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7 18:38
辛苦是应该的,当然。但是得知道怎样的辛苦是有用有效的,怎样做则是南辕北辙。如果连基本的认识和判断都无法做到,做得越多可能会错得越厉害啊!
作者: lovecheesecake    时间: 2012-3-7 18:48
标题: 回复 #23 我爱飞飞 的帖子
同意,家长很难用英文把科学讲的如此系统,全面。请问飞飞妈,孩子送的是国际学校吗?

术业有专攻,家长只能尽力了,教育还是要靠学校和老师。

现在要重新考虑孩子的学校了,本来打算小学送家门口的,算一个全市口碑最好的市重点,可是那里的老师绝对是传统的高压教育,我的童年6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不幸福的童年。现在看来是不是小学就有必要送国际学校?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7 19:20
我们算是中国学校,属于很新的那一类。双语教学。

纯正的国际学校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可能生活在一个bubble里,不能很真实的认识当前、眼下的中国及中国文化。我们学校的教育基本理念和具体细节都是移植国外的,但中文部分还是有的,不会比国际学校更少。但经过几年之后,校方大概也发现了双语并重的困境,目前英语的比重在逐渐加大。

我的本意不是想介绍我们的学校,而是想说,用英语学科学、人文等等,非常理想,但具体实施的难度较大,问题很多。但我们并非毫无办法一一参考美国教材的方法,用中文,一样能达到目的,障碍却小得多。
各人条件不同,结合自己的实际取舍才是最佳选择。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3-7 20:22
你说的对,在国内的学校学英语世界的人文很难,因为很多是不允许的。
比如:圣经,在国内的学校是不允许老师教的, 但是英语世界的人文全部都源于圣经。不管是无神论还是有宗教信仰,不看圣经,对人文的,包括现在很多思想的起源就无从知道。所以这只能学生和家长在家自修。
圣经和英英字典是一样的,都是从小到大:
first bible,children bible, teen bible, bible。
现在很多国家的语言都成了日常用语,有些东西用母语学习障碍是小,但是学了也没用。尽管这比较矛盾,但是个现实。所以我用了一年多时间来认识如何让小孩子学英语最好,结论就是:是家长和孩子只能自救,自修,这是最理想的方法。
以前说过:国内的孩子没有主动学好的,都是主动学坏。为什么?因为大人都没有主动学好的,都是主动学坏。比如国内的老师,体制不约束,更没有精神上的信仰让他们认识对与错,孩子都是他们挣钱的工具。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3-7 20:30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7 22:34
标题: 回复 #28 ccpeter 的帖子
其实这些真学起来倒不是太难,我们中国的历史啥的,时间久远,真真假假,学起来不会更容易。
作者: lovecheesecake    时间: 2012-3-8 00:31
标题: 回复 #27 我爱飞飞 的帖子
上海还有这样的学校,太好了,能短我一个学校的名字吗?我研究一下,因为孩子很快就要读小学了,我和孩子爸爸也为孩子送什么学校没有统一意见。 我主张公立,他倾向国际学校。
作者: punchback    时间: 2012-3-8 05:14
标题: 回复 #28 ccpeter 的帖子
中文的圣经一词,不应该是指论语吗? 或者四书五经才对吧?

宗教里面的圣经是指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合本,是基督教的最重要一部经典,新约在强调耶稣基督,而旧约是基督教从犹太教借来的,旧约就是犹太教的希伯来经典,本是万物之主通过摩西和以色列签订的契约,旧约全书在伊斯兰教也是经书,叫讨拉特,他们都是一元神论,信的是同一个造物主。

也许我们再也不会把9月28日叫圣诞节,但是也不要把一部分人过的12月25日圣诞节硬推给所有的人吧,英语里面12月25日也不过叫做Christmas耶诞节,也没有圣诞的影子吧。

圣经不是一切。


Christmas or Christmas Day (Old English: Crīstesmæsse, literally "Christ's mass") is an annual commemoration of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celebrated generally on December 25 as a religious holiday.
耶诞节是宗教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生日(mass的基督教本意是死)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3-8 11:26
这也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读中译本的原因之一。直接培养使用英语读原著。first bible, children bible很多的。
中文翻译没有约束,对人名,地名,书名的翻译与原著不一致,有些内容也都进行删除,不会英语,真的没有办法。

圣经是我让孩子读的第一本人的历史书,再没有一本比这个更真实的,更久远的关于人的历史原著了。至今全世界发达国家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人文思想都是圣经在当代的延续,就是每周七天的日历,也是圣经的约定。
不管相信不相信,认可不认可,圣经的思想影响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科学领域,几乎所有的科学进步都是信仰这些人发明,发现的。让孩子学科学,但是不学这个人文,人为的割裂这个关系,能不能成功?
不管世界发生多大的变化,人类社会出现多少变改,圣经3000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一直没有被证伪,没有一个人能够多加一句话,减少一句话。
所以不信仰也没有关系,可以把圣经作为一本人类最早的智慧之书来学习,这种智慧一直延续至今,没有国界之分。
作者: lovecheesecake    时间: 2012-3-8 21:53
历史上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貌似并不和谐啊~~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3-8 22:14
宗教和科学不和谐的是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时候出现过,而英美的新教(国内的基督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至今英美适用的制度都有别于其它任何国家,科学及各个新领域基本都在这两个国家发展更快。
另一方面看,尽管存在这样哪样的不和谐,但是他们作的已经是人类当中最接近于完美的,接近理想的,其它国家或民族同时期还没有这些国家更好,更强,更有贡献。
作者: mmaakkk    时间: 2012-3-14 12:01
原帖由 lovecheesecake 于 2012-2-29 02:54 发表
自带板凳过来听。可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不是比美国的扎实些?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神话。 基础教育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呢? 有哪些是我们学了想忘都忘不了但却一点用没有的? 又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的欠缺的, 但从来没有在基础教育中得到?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12-3-23 15:41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学前和小学的家长重视英语,而中学的家长更重视语文。

国内的孩子,英语再怎么学,也不能象语文那样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母语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12-3-23 16:47
美国到处打仗,就是为了其国民想干啥干啥,这个思想也指导了其教育,教育人你到底怎么想。

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国民长大了想干啥干啥,基本上中国人不能确认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因为从小的教育就不是往这个目标去的。小孩从小就不是自己想干啥干啥的,大了自然连想都不会了。

“工作都是无趣的,不如选个有钱的”这句话,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心态。赚了钱丢了人生,被迫谋生,是特色

所以要象美国教育看齐的话,首先家长要有这个底气,你的小孩将来不需要为了谋生而谋生。
作者: ccpeter    时间: 2012-3-23 20:23
原帖由 学而妈妈 于 2012-3-23 15:41 发表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学前和小学的家长重视英语,而中学的家长更重视语文。

国内的孩子,英语再怎么学,也不能象语文那样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母语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


现在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了。如果在过去,你说的完全正确。但是这三五年来,几家大的美国教育机构入注国内,让大家知道了美国教育的不同。论坛中分享的美国系列教材,让每个家长都有一个相同的机会。

可是在过去,走遍全国大书店,有几本国外的原著?而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又有几本?对于英语学习,学无可学,看无可看!每个家长能够接触的,基本都是国内以适合中国人学习英语改写的英语教材,现在和美国系列教材对比,全都是垃圾。

现在不同了,只要把握住小学阶段的美国系列教材的英语学习,就可以过渡到在初中继续人文思想的学习,并为未来打基础。

中文的语文是一种很简单的语言,学得再好,也无法突破自已的局限。你看看语文所承载的内容:基本除了古诗文,也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

你所说的:也不能象语文那样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确如此。但实际上,这种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都是通过国外翻译作品完成的。我们现在生活周围的方方面面,哪一个不是先有的外文,然后翻译成中文的?

这三年以来,中国小孩子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网络,设备,电子书,国外进口书,保持了国外儿童同样的进程。关健是看家长和孩子自己的了。

还是老话,如果象国内以前学国际音标的方式,学习美国小学教材,基本可以不用考虑了,在初中使用英语学习人文了,因为这条老路,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子。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