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一群作者会喊冤。由于时间短暂和条件的限制,我没能去探索更多的做法。同时我依然自恃知识渊博而根本对课堂操作技巧不屑一顾。由于缺乏自觉的理论意识,我的某些做法还带有自发的性质,比如有时我也会让学生参与对话,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再加上我比较强大的知识背景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个时候的课堂效果就非常好。上完课之后学生很兴奋,我也很愉快。但很多时候我依然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顾“最近发展区”这样的基本的教育规律,这种时候学生往往就很被动。我总是觉得教材上的很多内容过于简单,匆匆几句话交代过去,而迷恋于讲高深前卫的知识和思想,根本不顾及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我依然对学生进行知识轰炸,很多时候只图自己讲得痛快,而很少让学生参与,也很少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我比较偏爱在文学艺术和体育方面出众的学生,而较少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除了思想启蒙之外,学生的人格培养方面我基本不关心。在课堂上我气势慑人,以致他们根本不敢站起来发言。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是一种居高临下而非平等的姿态,可我反而奇怪: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提问?为什么不站起来反驳我——我给学生创造了这样的进行质疑和讨论的环境和气氛了吗?我有自觉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的意识吗?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2-2-19 12:21 发表
哈哈哈,第一次看见僵硬写这么长的帖子,第一次看见僵硬这样语带恼怒。![]()
果行说得一点没错,你以为那些书很好读啊,一学期20本,相当相当快了。一学期20本,等于一个月4~5本,也就是一星期一本。上面那单 ...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2-2-19 12:38 发表
飞飞,《夏洛的网》在欧美就是小学三四年级读的书,而且一般作为精读书,要反复讨论的,一点都不超龄,呵呵。
此外我个人认为孩子从很小开始就能够阅读并理解超龄一些的书了,我是不大赞成给孩子提供刚好适龄 ...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2-2-19 19:36 发表
我呢,去年遇到几位北京名校高中生,看他们的书单,我都吓了一跳,数量庞大而且巨多大部头哲学书。沟通过一阵子之后,我又失望了,敢情人家是冲着那些书名气大去读的,多聊几句,就漏底了。所以看到这份书单,难免有点担忧。说实话,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英美人的平实天真了。

别人的书真正读进去没有,有没有因心灵成长或生活积淀得以升华,实在说,和我一丁点儿关系也没有。我受到激励,我因此奋进,我真正读书有得,都是我自己的事,对吗?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2-2-17 14:31 发表
韩寒方舟子论战意外带红杭外高一寒假作业书单
发布日期:2012-02-03 08:19字号: 大 中 小
春节前,有人质疑80后作家韩寒,说他的博客和小说等有人代笔。经过短暂交锋,最初的质疑者“麦田”向韩 ...

原帖由 百理挑一 于 2012-3-15 08:59 发表
我认为这份书单不足为奇,可能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太小,知识面太窄,以至引发争论.大量阅读绝对胜过死啃教科书.能极大开阔孩子的视野.阅读要从小培养,而且要不限内容.只要孩子喜欢.我一直在这样做.而且收效显著.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