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紧急求助 事件发生中。。。。。 [打印本页]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4 18:54
标题: 紧急求助 事件发生中。。。。。
孩子13岁,是个比较任性的女孩。
昨天说好今天下午4点和同学们约好去看电影,我们也同意了,但昨晚因看一件小事赌气看书不睡,一直到凌晨1点(我们说是不听的)。今天早上自然不想起床,我去叫了两次(说好上午写作业的),说到还要去看电影时间不多了,本来也有想起的意思,但说要喝水,我当时正在忙,让她自己起床后自己去倒水(以前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我倒好给她)。谁知她又倒头睡下了,意思是非得给她倒水后才起床。我又催了一次人家仍说“喝水”,我很生气,就说,想喝水自己倒,如果9点半还起不来,就不要去看电影了。但她不理。然后爸爸又去叫了一次还是要喝水,爸爸也没满足她。到了我规定的时间还躺在床上,我又去叫了一次并给宽限了十分钟,还是要水喝。。。。。。。就这样又僵持住了。她继续躺在床上看杂志。10点半,喊我,
问:如果我现在起来能不能去看电影?答:“看你写作业情况。”
说:我现在起来肯定完不成原来的任务,并且我还要玩够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电脑(上网看偶像的资料介绍}
我说:那肯定不行,10点半起床,下午2点上辅导班,1点50分走,中间大约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中间洗脸、吃饭得近1个小时,完全没有学习时间。
她说:那我就辅导班也不上了,下午4点起床直接去看电影。
我说:你肯定去不了。
人家一笑,不再理我。

12点时可能实在锇了,起床,拎一包面包、一瓶果酱,吃完,梳洗,换衣服。我暗喜:还好,没向恶处发展!
在房间听着音乐,看着杂志,到了1点50分,很高兴地和我们再见,去上辅导班。
2点半老师打电话:“孩子怎么没来上课?”她逃课了,和同学去玩儿了!
然后我们震惊了!没有主意了!原本想用不看电影惩罚她的不守时,现在,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了!!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4 19:55
您是家长学校上回咨询的家长对吧?

打这么多字,不容易吧。可以感受得到你的心急。

面对这样的孩子,说实话,我也没有经验。我们家大千,基本是我夸大的,鼓励大的。另外,我们家是男孩,可能晚熟一些,所以叛逆期还没有来到。

另外,换位思考,我如果是一个女孩子的妈妈,我可能更紧张孩子的青春期。因为如果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好,女孩子,面对现在复杂的社会,可能会吃亏一些。我的意思你能明白吗?我是说早恋。

孩子的任性,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跟从小的教育肯定有很大关系。另外,我想说,别给孩子下定义,下一个任性的定义。回忆我的青春期,遇到我妈妈的更年期,曾经为一件小事吵了天翻地覆的,不想进家的心都有了。小时我也倔强,一个多星期没理我妈妈。所以,我当了妈妈以后,就发誓,一定要和孩子做朋友,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我也不是一个好妈妈,常常有河东狮吼的时候。不过我发现,我吼,可能孩子比我吼的还厉害。所以,我就不吼了。呵呵。以柔克刚。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4 20:04
看孩子的反应,基本上是来要挟你的口气。好像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你做的。我觉得,你得给孩子聊一聊。孩子都想上进的。试着聊一下,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这可能是最迫切的。

这也就是我的想法。但如果这事是大千干的,估计他爸肯定会打他了。虽然我们家从来没打过他。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4 20:10
也许智慧的父母们看到我的介绍,会对我这个笨妈妈无奈地一笑,可我真的没办法!
这几天一有空就上来看大家介绍经验的帖子,特别是飞飞妈的《学习‘给孩子立界限’》,感悟有一点,似乎表达不好,只知道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全心全意从孩子立场出发,和孩子商量着订出规则并严格执行,这几天顺应孩子个人情况倒是做到一些,孩子也有所改变,只是人家根本对我的订规则没做反应,从各个事件中的表现说,明:
   
她只想让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就象今天她表现的:我想喝水不给倒我就不起,我不高兴了我就不学习,我说过要玩要看电影就一定要去!
我们任其发展吗?
不这样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给我们发短信说会晚上9点之前到家,我真想不给她开门让她尝一下后果,可又害怕会因此她真的一狠心离家出走了!
可是如果我这次让这件事风平浪静地过去,以后她会不会变本加厉呢?
作者: haobook    时间: 2012-2-4 20:16
帮不了你啊!没遇到过,也不会帮。
我见一个妇女写的(不知是真假),说她15岁时叛逆离家出走,被拐去当人妇,生了个小女孩,小女孩现在(指这个妇女在写这些文字时)也15岁了,也叛逆,扬言要离家出走。她那个揪心。生怕重蹈覆辙。
小孩叛逆真难管。
作者: hiwendy    时间: 2012-2-4 20:18
标题: 回复 #4 不解 的帖子
叛逆期看来真不好对付,我们家也是一听话的孩子,看到你写的,真的怕孩子哪天也这么叛逆。我觉得真的得多找些合适的机会跟孩子好好沟通才行。让孩子也要明白当爸妈的难处。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4 20:21
谢谢木瓜版主!我就是您说的那个妈妈。
又在家长学校原来的帖子下发一遍同样的内容,接着又发上面的,就到现在了:
很期待大家的指点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4 20:25
标题: 再不管就麻烦了
具体问题暂时放一下,我想问一下:你对孩子的教育有总体规划吗?你希望她十八岁离开你身边去上大学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她的?
这些问题也许不需要直接回答,但你自己心里一定要好好梳理一下。


就今天你求助的事说说我的看法,也许有失偏颇,毕竟我不知道你的总体教育方向:
从你说的细节来看,你的问题是生活自理问题上过于溺爱,而过于注重学习了。

昨晚因看一件小事赌气看书不睡,一直到凌晨1点(我们说是不听的)。

是什么小事,不清楚,看得出孩子是比较任性。
其实任性的人很多。刚刚还在谈天说地版看到一个任性的成年人的故事呢。
问题是,任性的后果是什么,孩子还小,她还没真的碰过壁,还不知道呢。
人在社会上不会像在家一样,你现在不给她钉子碰碰,她将来走上社会恐怕会碰得头破血流。
记得在家长学校还是教育方法里看到一个帖子,建议你看看,也考虑一下,是让孩子也看看呢,还是自己看过之后,想想怎么在生活里教会她这些:http://bbs.etjy.com/thread-245142-1-1.html。

闪回到昨晚吧。。。不睡的坏处是什么呢?身体吃不消(她不是真正的夜猫子,真是夜猫子的人也许不会吃不消,但具体到不是真夜猫的她,很可能就吃不消),第二天起不了,耽误后面的安排,同时,长时间与坏情绪同床共枕,带给她的是负面的心理和能量。。。
也就是说,昨晚的问题,实际上是孩子小时候没有学会时间和情绪管理的一个缩影。
我给你介绍过的关于界线的那两本书,在这方面应该都有说明、有实例,比我干巴巴的回复你要强得多。
另外还可以介绍你一本书,书名是《40法建立孩子正确价值观》(内容简介: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事,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更是百年大业。本书提出的四十个重要价值观,是建立孩子一生人格的基石。每天只要从其中的一两项开始,孩子将迈向成熟而健康的人生!
  做称职的父母是世界上报偿最高的工作。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将《40法建立孩子正确价值观》推荐给广大的父母。通过这本书,你会慢慢地体会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复杂情感是建立在爱的根基之上的。本书可以让父母更加了解儿女,也让儿女更能明白父母,彼此用”爱的心态“去看问题,去想问题,这样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本书为40个重要价值观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40种具体可行的建议。它们包括:零用钱的给法;做决定的根基;时间管理;交友的艺术;培养孩子参与众人之事;建立是非观念;他明白别人嘴里没说出的话吗;理财之道;接受建议与批评;压力处理从小练习;认识死亡;社交技巧;整洁习惯一气呵成;成功的定义;动手做家务;。。。)
我们爱孩子,所以才要管教孩子。
彻底的不管是做不到的,只是管什么,怎么管,要想清楚。
只管学习,恐怕将来会后悔的。


我去叫了两次(说好上午写作业的)...倒水(以前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我倒好给她)。谁知她又倒头睡下了,意思是非得给她倒水后才起床。我又催了一次人家仍说“喝水”,我很生气,就说,想喝水自己倒,如果9点半还起不来,就不要去看电影了。但她不理。然后爸爸又去叫了一次还是要喝水,爸爸也没满足她。到了我规定的时间还躺在床上,我又去叫了一次并给宽限了十分钟,还是要水喝。。。。。。。就这样又僵持住了。她继续躺在床上看杂志。10点半,喊我,
问:如果我现在起来能不能去看电影?答:“看你写作业情况。”

给不起床的孩子倒水?在她13岁的时候?在她好手好脚没有任何残障的时候?说实话,看到你的描述,我很吃惊。
我会安然享受孩子(我的孩子8岁)给我端茶送水盛饭餐后打扫,而绝不会给他往床上送水。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在每件事、每个可教的时刻,让他以自理、独立为荣,以为父母服务为傲。这是我的教育目标,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不需要打骂,孩子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得到。
看到后来,我有点明白了:你在孩子生活自理、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妥协或者说溺爱,为的是争取她在学习问题上的合作。。。因为她后来问能不能去看电影,你的答复是:看作业情况。
其实不需要看作业情况。她的这一系列活动,直接就应该导致没有电影可看的。
现在她还小,一切的来源都是父母,如果这样都不能控制后果,等她大了会突然明白吗?我想多半是不会的。


看前面这些,对后面发生的一切,就不难理解了。
你对孩子的成长,似乎除了学习、作业、成绩之外,没有其他的要求。
而实际上,孩子生活的自理、对家庭和自己的责任心,这些东西都需要从小教育,点滴渗透。

不过,从你在家长学校的帖子可以看出来,孩子与你之间已经有相当大的隔阂了,距离已经不近,这时候的管教需要很多技巧、很多耐心,以及你正确的观念。
所以我一开始请你回顾自己的教育观——你对孩子的教育有总体规划吗?你希望她十八岁离开你身边去上大学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她的?
你想得越多、越清楚,目标越明确,对解决问题就会越有效。

请记得,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真的,我得说,孩子是天才,他们的感觉就和鲨鱼对几公里外的一滴血的感觉一样敏锐。你的重点和命门在哪里,孩子全知道。
冰冻三尺,不是一天就能融化的。
用了多少时间造成问题,就用同样长的时间去解决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很抱歉要让你失望了,我写了怎么多,连一个具体的方法都没有给你。
但是,哪个方法能帮你抓住教育孩子中的重点呢?
如果你还会给孩子倒水送到床前,我给你一百个方法,孩子就会有一百零一个对策来破解。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4 20:34
请记得,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真的,我得说,孩子是天才,他们的感觉就和鲨鱼对几公里外的一滴血的感觉一样敏锐。你的重点和命门在哪里,孩子全知道。
冰冻三尺,不是一天就能融化的


亲爱的,我要为你鼓掌了!回答的真棒啊!

马上到9点了。我不知道,不解的家里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便我们的宗旨是,不要用武力解决。其实孩子在发给你短信的时候,可能已经想到,回家肯定 一顿暴打。索性晚点回家得了。

沟通、沟通再沟通。让孩子知道,家长因为她的逃课很伤心。但妈妈不想惩罚你,妈妈想和你聊聊,知道你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让孩子说说,她对爸爸妈妈有什么意见没有,我们有没有可能,互相监督,一起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呢?

暴打和推出去,肯定都不是好办法。那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会强烈。

[ 本帖最后由 木瓜 于 2012-2-4 20:51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4 20:43
不解如此焦急,不知道是不是很想知道现在可不可以打,要不要把孩子关在外面,或者是得到某个爸爸或妈妈的支持:打!都这样了,不打不行!

其实我很想讲讲《成长的烦恼》第二集,不过不解如此焦虑,还是赶快给个答复:
别关门!别拒绝她回来!别打她!

现在是危机时刻,也是教育她的好时机。
因为她把“错误”都犯下了,也知道你什么都知道了,很可能已经做好了承担后果——皮肉之苦或者出门流浪——的心理准备了。

为什么要把孩子推出去呢?
拉进来,才有机会教育好她。

为什么要用暴力去掐灭她对你的一丝愧疚呢?
利用她的这一点愧疚,趁着她听得进去,
和她谈谈后果,让她知道自己伤害的是她自己,受损的不是你,而是她,不是更好?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4 20:58
飞飞妈大致点出了我的症结。向您致敬!
我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这样想:孩子任性,有一些天性的成分,她对家人表现不佳,但对外人非常好,集体荣誉感也很强,那么我就宽容她,让她在我的宽容呵护中长大。步入社会没有问题。她自己长大了也说:“我觉得和你最亲,所以才对你那么无理取!”!
每每说到孩子做家务的事,我也总是说,学习已经很累了,难得玩一会儿,干嘛非得让她做呢?
我们确实也太在意她的学习了,考试成绩差了比她要着急多了!
写到这里我也想:我怎么成这样的家长了呢?
在我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也是很反对这样的做法的,总是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肯定会。。。。!
我没有总体目标,只想着她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孩子给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老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我就不想吃苦,我也不想做人下人,所以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4 21:01
我不敢面对以后这个话题,大不了过得很差我就不活了。
虽然是老师说的话,何尝不是我们给她的暗示?
作者: 小资情调    时间: 2012-2-4 21:19
非常赞同我爱飞飞的观点,孩子行为上的所有表现,都与她十三年来所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现在又正值孩子青春期,亲子沟通可能变得更困难。
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有许多的道理她还从未思考过也并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自己的责任。但这并不全是她的错。我觉得做为妈妈,这一次事情不宜太过强硬,可以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中过去。但妈妈要好好想一想,做一个长远规划,找个合适的机会与孩子聊聊这件事,听听她的想法,母女心平气和地回顾一下以前的生活,好好谈一谈,也一起聊聊未来,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世界。母女俩做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一次只针对一个主题,给孩子一个慢慢领悟和改进的时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是一两次谈话或训斥能解决的,但是目标要明确,慢慢来。而且在教养孩子上所做的调整要先与爸爸沟通好,父母在行动上要一致。
先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她的,孩子才愿意敞开心灵。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只是在使用权威。这在青春期是最行不通的。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4 21:29
不活了?
那个,我的想法,可能跟不解您不同。

小时候,大千的理想,特别多
开垃圾车的,开大吊车的,卖冰棍的,呵呵。这些,总是随着他的兴趣变来变去。但我从来没否定过他的理想。我总会随着他说,好啊。卖冰棍的,你是不是就可以天天吃冰棍了。这样做生意,你非赔的倾家荡产啦。

我对孩子的要求真的不高,虽然我一直在尽力,但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快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积极向上,要对自己负责任的阳光男人。这是我给孩子起名时的最初的想法。
作者: winterming    时间: 2012-2-4 21:30
先冷冻处理,今天不和孩子谈这个问题。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4 21:42
原帖由 winterming 于 2012-2-4 21:30 发表
先冷冻处理,今天不和孩子谈这个问题。

嗯,冷处理,赞同。等大家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聊。
作者: 榴琏    时间: 2012-2-4 21:43
唉,先告诉她你们对她的爱和担心。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4 21:46
http://nt.aoshu.com/e/20110713/4e1d054460666.shtml

我爱飞飞推荐的书,我想在网上找到电子版,没找到,先占个楼吧。找到放这里

其实我们这些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次当父母。

大千要用电脑了,先下。
作者: 如果    时间: 2012-2-4 21:49
飞飞说得真好,赞一个。

不解是慈母+严母,慈在品格养成,严在学习管理。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粥饭与丝麻,尚且如此珍惜,对父母养育之恩,不是更应该教她珍惜吗?不解为了让她学习,生活习惯、品格教育好象要松一点,实际上后者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人要知福、惜福,继尔为他人与社会造福,人生才能形成大格局。特别是女孩子,知福与惜福真的非常重要,青春一去不再,要是不懂得惜福,在人生道路上会更多波折。

青春期的叛逆,一方面是前面管教种下的因,另一方面也是非常时期特有的,个人感觉是不是可以这样:在生活上让其自立;学习上在约定大目标的基础上稍稍宽容;在社交上多作沟通,认可孩子的独立思维与决定。跟孩子做朋友,大方向不差的话,小细节就不要管得太多啦。。。
作者: 苹果我爱    时间: 2012-2-5 06:57
先看了飞飞的话,真是深有感触。飞飞妈说的,太棒啦


儿子十二岁了,已经越来越叛逆了。我也担心他哪天来个离家出走什么的,所以看到网上有少女被拐卖的,会见网友被骗的,我都会给他看,让他跟我一起讨论一下,这是一种暗示,提醒他随便在社会上交友的危险性。这种教育,要在平日里渗透一下,等他们犟脾气上来了,肯定效果大打折扣。


老公的侄子,十六七了,爸爸妈妈的唠叨,他就表现得很不耐烦,很不高兴,昨天他到我家,我也告诉他,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两个人,他们的建议,你要考虑一下,不能全盘否定。。。


最近我也在想,对孩子的教育,要怎么进行呢?孩子大了,你觉得后悔了,有些教育没有跟上,其实我这里说的,主要是关于人格,还有责任等等的教育,不考虑学习。因为儿子十二岁了,有些行为让我很不满意,不知道照顾妹妹,昨天堂哥来我家,跟堂哥抢东西吃。。。我的教育,哪里出问题了?


想想几年前,即使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也不大重视,觉得孩子还小,哪知道孩子转眼就长大了,而且来带来了个青春期!你说什么都不好用。。。。所以我瞅瞅闺女,觉得5岁多的孩子小啊,有些错误可以原谅,十二岁的儿子,我就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大了,还不懂事?。。。你说我是不是个不会做家长的妈妈啊?

最近我跟儿子一起读了论语,有些观点让我深有感触,论语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跟儿子一起读,希望圣人的观点,能帮助我教育孩子,提高修养。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小的呢?要不就早早读读论语得了,我发现这两天,小家伙脾气在长,不是以前的乖乖女啦,说生气就生气,楼主的帖子给我提了个醒,我要想想 办法去。

[ 本帖最后由 enshoken 于 2012-2-5 07:04 编辑 ]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5 09:33
看来我也要读论语了。
其实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就象火箭妈妈的感觉一样。比如吃东西,大千也不知道谦让别人。特别是带他到外面吃饭,人家还没有动筷子,他上来菜就要下筷。这样的事情我说过多少遍了。不管用。每次他只要一动筷,别人肯定会说,小孩子饿了,让他吃啊。没关系的。要么会说,你让他象你一样规规矩矩的,那还是小孩子啊。

一般我是不会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的。但宴席结束后,我总会把吃饭的礼仪再给大千讲一下。可等下一次宴席,大千还是不顾一切的去吃。让我抓狂啊。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5 14:04
昨晚九点还没到家,但发个短信回来:路上赌车,可能晚点到家。
九点十分,到家了。按照和老公的约定,我们都没有说什么,她也没表现出什么异常,和客人打了个招呼(我们家昨天来了小姑子一家,带两个4——7岁的孩子),奶奶要给她做饭,她表示吃过了,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不知在干什么(我推断要么写检讨,要么写作业,因为这样是她表示知错的行为,即使不愿意,怕我们批评也会这样做。老公说:“未必“。事实也证明:老公是对的!)
这一段的时间,虽然记着榴莲版主的叮嘱,但还是没有表现出担心和关心,一是确实没有担心,因为4点前我认为她在上课,4点后她就和我们短信报平安几次。再加上看她一点悔过的意思也没有,心中也有气,感觉能压用火气就不错了。
因为有客人晚上和我们挤在一个房间,我们的想法是对这件事闭口不提,她肯定会不知深浅心中忐忑,最后忍不住会主动问我们为什么不问她,但说不明白我是高估了自己还是高估了她,到现在人家还是只字不提。
偷看她给同学发的短信,居然说:“没事,我爹妈什么都没说,我还玩了一会儿”显然。我的一切推断都是错的!
我想我们如果不问她,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还是我们忍不住,打算找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氛围跟她谈一下。客人还在,刚刚她们带孩子出去玩,问她作业写完没有要不要去,她说没写完,但想出去,换衣服就准备走。爸爸忍不住了,叫住了她。说:“我和她谈”
丙分钟后回来了,说了谈话过程。
“你昨天那样做对不对?
”“不对”
不对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怎么办?“
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于是爸爸回来了,现在站在我身边喘粗气。。。。。。
说:“真想一巴掌搧死她!”
我想完了,晚上我可能要费很大心思再谈,还不知能不能谈下去,怎么谈好呢?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5 14:52
父亲的谈话就四句话吗?感觉父亲的谈话是失败的,没有任何效果。
你有没有尝试过,用信来与女儿沟通,表达出你对她的关切和焦虑?
我感觉你们可能在沟通上已经出现了问题,你们和孩子一谈,孩子立刻拿刺猬一样。试着写一封感情至深的信,表达出你对她的殷切期望,表达出你对她的爱。

我再出一个损招。你们家现在有客人,可能不行。
你试着装病,装着头疼什么的。然后让孩子关心你,问你怎么了。你就不说话,冷着她。让你老公和你一唱一和地来。偷偷告诉你的女儿,妈妈是因为生气伤心,才生病头疼的。看看你女儿会不会主动向你道歉。继而,妈妈和女儿心贴心的,在一起谈话开始了。

这招,我好像对大千使过。嘿嘿。

[ 本帖最后由 木瓜 于 2012-2-5 15:51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2-2-5 15:00
不解,都是为孩子想,还请原谅我的直言哈。

我感觉前面孩子离家时,你是真的急,担心。但随着孩子的一点点表现出回归,你的急和担心减弱了,慢慢转向了继续和孩子纠缠对错,潜意识里,还在纠缠于控制权和权威感。

俗话说清官居难断家务事,这话放在教育孩子上,也是非常适合的。当父母于孩子之间爆发这样大矛盾的时候,其实已经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了。孩子最后的错起因于前面父母的不忍,而父母不的不忍则缘自孩子再前面的不听话,而孩子的所谓不听话,可能是父母唠叨的结果,父母唠叨又哪次不是因为孩子再以前的某次失误呢?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一步步走上了恶性循环,这个时候,你看,能说是谁对谁错呢?

但是,追踪到最后,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并不是自己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一张白纸,他(她)现在的样子,都来自于我们当初的第一笔墨,所以,我历来认为孩子如果有错,最最最根本的起因,还在于我们为人父母者。

基于此,我的建议是:

首先,在飞飞妈妈那个关于反思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规划之前,先回想一下(必须是客观地、心平气和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哪些地方做得有所欠缺,孩子目前的错误哪些是起源于我们的失误。我看《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时,收获最大的是明白了要想进步必须要学会直面自己犯过的错误,对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持自嘲的态度,才能有助于自己在今后真正改正。这个道理,放在我们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也是很正确很有用的。找个时间,静下来,和孩子爸一起,用笔和纸写下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以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今后可以怎么改进。

然后,准备好和孩子谈谈,先承认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以及这些不对对她带来了哪些不良的影响,表示歉意。再告诉孩子自己打算怎么改进,听听孩子对你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然后一起来执行。比如关于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事情,肯定是你们从小包办太多,所以导致孩子觉得早上起床就应该你们给她倒水。在你们让她建立了这个概念后,又倒过来指责她这种行为,对孩子确实有失公允。所以和孩子谈谈,谈自己以前为什么会那样做,做的结果为什么不好,然后再讲今后你们双方怎么来努力走上正确的路。把你在执行改进措施中面临的难处告诉孩子,也听听孩子有什么难处,你们相互可以给予对方什么样的帮助。

以上谈的是我能想到的第一步,以后该怎么做,需要看这一步走出去后的效果。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5 16:13
看了不解描述的事情发展,我觉得自家孩子身上也有这种影子,现在还只是叛逆的初期,到了孩子觉得不需要依靠父母的时候,还不知道会出什么漏子呢。

我觉得不解上面说的“不活了”,是孩子的话吧?是她说如果以后自己过不好,大不了就不活了,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是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现,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孩子这样的逆反,是不是父母一直对她过于溺爱和控制过多呢?
正好前两天和同事家一起玩儿,她的孩子也是因为同事说了一句“你要走就自己走”,那孩子就真的一个人走了,头也不回。我跑上去拉都拉不住,他把我拉着的袖子连衣服和背包脱掉扔在地上,继续走,同事气得脸都白了。
一起玩儿的这几天,同事对她的儿子就是生活上百般照顾,同时我也觉得那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因为妈妈照顾太多,其实是一种对自由的剥夺,但是孩子一方面知道是妈妈出于爱,一方面又对这种控制难于接受,所以平时对她妈妈也是骂声不断。
我觉得孩子也很痛苦的,可是家长却还是不自知。

推荐听听杨杰的音频:过度的照顾,不是帮助,而是伤害 - 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反倒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http://t.cn/S5WUov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5 16:50
推荐两本书给楼主家的女儿,《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影之翼》,是我女儿最喜欢的两本书,通过她的一些复述,我认为这两本书会教给孩子如何珍惜爱以及付出爱。
另外,楼主自己也要多看书,飞飞推荐的应该不错,我也打算去买来看看。
我再推荐一本《少有人走的路》,全家都可以一起看的书。
作者: 若儿    时间: 2012-2-5 18:51
别吼,别打,这两点一定要切记!
先冷处理,再找个合适的时机(但不能拖得久,在孩子还有内疚的时候谈会更容易听进去),比如散步,比如孩子情绪好易于接受的时间,跟孩子聊聊,至于用什么的语气和态度与孩子谈,我各得做父母的心里最有数,没有最好的办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飞飞妈的话说得有理,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时半刻解决得了。
另,我还觉得,孩子偶然犯一些错,不用太紧张。回想我们小时候,哪一个没做错过什么?哪一个没和父母“对抗”过呢?始终觉得,只要孩子是善良且明事非的,长大了,都会懂事的。
呵,别的妈妈别拍我,或许我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比较“纵容”吧:比如做家务,比如放假时的作息时间。。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5 19:02
中学版的妈妈们不愧是大孩子的妈妈,跟大孩子相处的经验是我所不能比的,具体的方法要多参考她们的。99的建议尤其详尽,我也跟着学习啦,谢谢!

从孩子后来的反应来看,只是有点忐忑,而你们忍得一时,她就认为事情过去啦。

在我儿子的这个年龄,他现在上的这些课外班都是他喜欢的,他基本上不大可能做逃课的事,所以我无法预设我要怎么面对这样的事情。
我想,也许首先要考虑一下,这个班是不是孩子必须上也有能力上好的。因为你要参加高考,有些补习班可能不得不上。如果报的班有问题,那么也许要对此进行调整。
不过,关于补习班是否调整、何时调整,你要和孩子详谈——她大了,对她自己要上的班乃至她自己的未来,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
我儿子天生不喜欢和人直接冲突,我以前也试过各种课外班,其中有一些他试听时表示很喜欢的,报课之后很快就不喜欢了,要求放弃。
其中一个音乐方面的课程,是他六岁的时候的事了,冲突挺大。
退款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就问他,是不是你自己选择的?是不是你决定上课的?既然是你自己决定的,你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把课给我上完。我不要求你拿什么成绩,只要你认认真真把课上好,快快乐乐享受音乐(还好,那个课并不要求刻苦练习,弹弹唱唱就ok),并且以后不再乱做决定,那就行了。
最后他老老实实把课上完了。——后遗症(对他和对我都有)是,以后我每次带他去试听,除非爱到不行,他不会轻易说要,而我也绝不当场报课,一定要等到过一段时间,反复弄清楚他真实的想法,才作决定。
现在你女儿上的这个补习班的情况具体如何不是很清楚,所以不好拿我的经验瞎说,随口聊聊而已。
如果现在的补习班是她需要且与她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她能学到东西的,昨天的逃课只是因为要和你们对着干,那么你不妨想一想,给她一些什么限制,让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有后果的——她做了不适当的事情却不需要承担后果,下次再做同样的事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我说的限制不是体罚,可以是零花钱方面的,或者外出和同学玩方面的,看孩子平常的喜好及可执行程度来确定就是了。——人的自由都是相对的,能力强、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守信用(昨天逃课的行为,就是不守信用),自由度就可以很高。你可以先和女儿讨论清楚,制订规则,下次出现这样的行为就要照章处罚。——规则制订之前的既往不咎,但是制订之后就要严格执行了。
而且,既然你女儿有过逃课不守信用的记录了,你以后遇到她单独外出的事情,还可以跟她临时约定不守信用的特别处罚措施,让她自己去权衡,要不要守信用。
当然,如果你做不到真的让她看到后果,那就不要去尝试了。。。越尝试,她越知道你的规则都是可以打破的,就更不会重视啦。
这样执行下去,只要她做到守信用、慢慢尝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对于她的每一次尝试,都不要吝惜你的赞赏,并据此给她更大的自由度。
这不是夸张,而是给她一个深刻的印象:好的行为、受鼓励的行为是有回报的,而不受欢迎的行为就要遭受实际的惩罚。

从点滴小事开始,让她知道父母的爱,也知道自己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间长了,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不过,妈妈自己的观念,可能还是要转变。
如果你读过聊斋,也许还记得江城或马介甫的故事。两个故事中的悍妇对丈夫的掌控都很有趣,每次有事,亲朋好友都会去支一招,而结果却是妻子步步取胜,丈夫节节败退。为什么呢?借中医的名词来说,叫做治标不治本。
我可以就一时一事给你一点建议(而且这个建议是不是符合你的具体情况也不一定),但要治本,还是需要爸爸妈妈自己想清楚,你期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久病成良医,我要感谢我家古怪精灵活力十足的捣蛋鬼,因为有了他,我不得不经常思考相处得失,没做好的地方马上补救,被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逼迫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2-5 19:19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5 19:15
接着回复你前面的帖子吧。
我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这样想:孩子任性,有一些天性的成分,她对家人表现不佳,但对外人非常好,集体荣誉感也很强,那么我就宽容她,让她在我的宽容呵护中长大。步入社会没有问题。她自己长大了也说:“我觉得和你最亲,所以才对你那么无理取!”!
…..


孩子任性是天性吗?
其实可能未必。
不过,不管是不是天性,人最好都不要太任性,尤其是对最亲近的人任性。
用我的家乡话来说,有一种人是“耍门槛汉儿”,意思是说他们对外人极好,关起门来对自家人却坏透了。
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人揭露,某个道德典范之所以成为典范,是因为她把自己一岁多的女儿绑在床上任其因病(或其他什么原因)死了,而自己却在外面抢救病人。如果事情是真的,那这个人对家人多么无情!
我认识的有个人就是这样。对外人,不熟悉的人,他真好,好极了。请人做卫生,不是别人要多少他给多少,而是别人要220,他会给250。但对家人呢?他会对着老母亲大声咆哮,会暴打新婚第三天的妻子拽着头发在地上倒着拖,看到女儿不顺眼就一脚踹过去!
如此人才,如何造就?
我不知道前面新闻人物的成长轨迹,但后者,我知道他的性格发展是与家人的步步退让息息相关的。得寸进尺,至理名言。
如果你不希望女儿长大以后不孝顺、结婚以后成为悍妇(现在离婚自由了,估计当悍妇的可能性不大,离婚倒是更有可能的)、生了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表达爱,现在就不要让她在家里太任性,哪怕她在外面与同伴相处融洽也不行。

其实不要孩子太任性并不难,只需要你心里清楚,你对她成人的目标是什么。
像你前面说的,只要她能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行。。。让我想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能带给人(或者说,带给你女儿)什么呢?
我看到一个朋友说过,她小姑子已经拿了欧洲国家两三个硕士学位了,但是不愿意工作,嫌起薪低。。。现在仍然在家里啃老。
幸好,她家里有钱,能养活她。
但我们不一样。
我们虽然不一定需要孩子养老,但养大了孩子,该她出社会独立生活的时候,她却要靠啃老度日,我们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趁着孩子尚未成年,你可能还是需要想一想,你打算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或者说,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曾经流行说“成功”,现在成功学被摈弃了,改说“幸福”了,问题是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还不一样呢。。。不是又有女孩子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的么。。。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5 19:38
每每说到孩子做家务的事,我也总是说,学习已经很累了,难得玩一会儿,干嘛非得让她做呢?
我们确实也太在意她的学习了,考试成绩差了比她要着急多了!
写到这里我也想:我怎么成这样的家长了呢?
在我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也是很反对这样的做法的,总是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肯定会。。。。!
我没有总体目标,只想着她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


我想,我和你的看法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我认为“学习”不是——至少不只是——在学校上课的学习,而是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的。
所以论坛上经常有人讨论该不该给孩子学英语、英语有没有挤占其他功课尤其是中文的学习、要不要学才艺等等,我都很想说,任何东西都可以学,但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具体条件,另一方面则是,所有的“学习”都得高唱一首主题歌:成人进行曲!

亲子阅读版童童ma咪的那个游戏贴(http://bbs.etjy.com/thread-242894-1-1.html)我很喜欢,经常到处贴链接,大家都可以去玩一玩游戏,再看看结论。
虽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成功”这个说法,但这是当今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就照这个方向去做,也不错。
如果你也认真的参与一次上面提到的游戏,认同游戏的结论,再回过头看看,你那么在意成绩是不是在舍本逐末呢?
如果你给孩子设定的主题是成人而不是成绩,在她成人的过程中,因为能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将来有所思考和设计,而她的智力(不得不承认,人的智力还是有区别的,但这对人将来生活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成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又没有问题,那么你会惊喜的发现她的成绩也不会差。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5 19:46
小人妈来看,是这些书吗?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51031
.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33277&ref=shopping-0-C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76473&ref=shopping-0-C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55070&ref=product-0-F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5 19:58
我只有最高2分的加分权限,知道大家都不在乎,我只想表达我的谢意!
打字慢,思维乱,很懊恼不能一一回复!
今天晚上尝试和孩子交流一下,明天向大家汇报情况。
昨天在当当网上订的推荐的两本书,没想到今天就到了!只是买不到《为孩子立界限》,找不到《为青少年立界限》。
先有空仔细读一下《40法建立孩子正确价值观》,希望我能悟出点儿什么。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5 20:14
孩子给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老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我就不想吃苦,我也不想做人下人,所以…
我不敢面对以后这个话题,大不了过得很差我就不活了。
虽然是老师说的话,何尝不是我们给她的暗示?..



童童ma咪还转过刘墉的一篇《优等生为什么自杀》在坛子里,http://bbs.etjy.com/thread-245078-1-1.html,有很不错的分析,不妨一读。
作者: apeiapei    时间: 2012-2-6 00:37
不解大
你好

这篇文飞飞大贴给我要我回已经好久了
..不知该从何说起
也说不明白
只因为想说的话太多
又不知可否表达清楚
首先
我先说我没办法解决你的问题
同样的事
也发生在我家(离家事件)
我比妳更惨
因为公婆和我是同一秒知道这件事
一秒钟之内
我要问自己一百个问题
大脑整个大打结


现在事过境迁一年了
问题也解决了
我觉得解决孩子问题之前必须先解决大人的问题
你为什么生气?
态度不好令你生气
没有积极学习态度令你令你生气
成绩不好令你生气
浪费时间令你生气
没有完成你规定的事令你生气


有时生气的实质原因不事表面那么单纯
诚如孩子与我们的互动
不是单纯一个喝水事件那么单纯(積怨)
然而这真正的答案只有你知道
作者: apeiapei    时间: 2012-2-6 00:47
不乖

什么是乖
什么是不乖?

我老公的外甥
每天泡网咖
不回家

他什么谎都说
说完必认错

成绩很滥
大人跟他说什么
态度都十分良好

婆婆说他没有不乖
因为教他的他都欣然接受

依此标准我的小孩非常不乖

每次对他们有任何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父母必须身体力行

2 要说服他此规定之必要性

3 实行知后要检讨其可行性



顺便贴一篇台湾作家的新书
大家参考一下

不乖才好侯文咏



如果他一直乖乖地当医生,就不会有作家侯文咏了!
  巨变时代,拥有8种最迫切竞争力的关键态度,为人生画上惊叹号!




§内文1

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乖」指的是:孩子懂得道理而不淘气。换句话,「乖」指的是顺服。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乖有什么不好?
在我看来「懂得道理,不淘气」没什么不好,问题出在这个孩子懂的「道理」到底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考自己的文章得不到一百分?
先来讲个故事吧。
我有篇文章被收录进国文教科书里去了。那年我的孩子正好是第一届读到这篇文章的九年级学生。他们班上的同学就对他说:
「你回去问你爸爸,这课到底要考什么?」
于是儿子跑回来问我。
我不听还好,一听了差点没昏倒。我生平最痛恨考试了,没想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别人考试的题目。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自大学联考(现在叫指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论语、孟子这些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拿去烧掉。
(望着熊熊一阵火,心里还一阵快意畅然……
我抓了抓头,尴尬地说:「我真的不知道学校老师会考什么耶……
「可是,」儿子着急地说:「你是作者啊。」
「问题是我当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人拿来当考试题目的啊。」
结果我当然想不出什么题目来。
后来学校真的以那课的课文为范围考了一次试。
儿子考完试之后,我突发奇想,请他把考卷拿回来让我也考一考。
本来不考还好,一考之下我发现我不会写的题目还真多。我写完了试卷,儿子对照答案,竟只得到八十七分。儿子用着沉痛的表情告诉我:
「爸,你这个成绩拿到我们班上大概只能排第十三、四名。」
我听到是有点愣住了。考十三、四名当然成绩虽不是很糟,但这起码表示:我们的制度更认同那十二个比我分数更高的同学。
那十二个考得比我好的同学当然很值得骄傲。但我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最后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这实在很可怕。如果所有的人都很「乖」,大家也全循规蹈矩地变成了拿高分的考试高手,将来谁来当作者写文章给人读呢?

来,学习国文的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到用中文表达的能力。然而,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思考全被文法、辞性这些技
术性的问题给占据了,以至于考试能力固然很强,但却加深了他们对中文的疏离。这样的疏离,不但剥夺了学生从阅读得到感动、思索人生的机会,甚至剥夺了他们
书写表达的兴趣,搞得他们连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都大有问题。这么一来,就算国文考得了高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这只是我们可以举出来的千千万万个例子之一,但这样的例子也正是「太乖」了的最大的风险之所在。这样的风险在于:

一旦主流思考错了,我们就再也万劫不复了。

方文化向来重视传承,不听话的孩子叫「不肖」(意思是,孩子和父母亲不一样),孩子听父母亲的话叫尽孝,臣子听君王的话叫尽忠,于是我们有了忠臣出于孝子
之门的传统,有了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脉不能违背的前辈。在这样的文明里,一个后代最了不起的德行就是做到把先人的想法「发扬光
大」。
问题是,这就是一切了吗?
先人就不出错吗?如果从黄帝开始就是错的,我们怎么办呢?就算黄帝是对的好了,一直经过尧、舜、禹、汤,假设就在汤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谁又敢保证黄帝时代的看法,到了汤的时代,一定合适呢?
一旦如此,谁有能力让那些错的改成对的?


「乖」的文明固然能够拥有稳定性,却缺乏对变动的适应能力。这样无法「自我改变」的文明当然是危险的。
长期观察雁鹅的诺贝尔奖得主劳伦兹曾有个很有趣的观察:

发现由于母雁鹅喜欢色彩艳丽、翅膀肥厚的「肌肉男」型公雁鹅,同种竞争的结果,一代一代的公雁鹅变得色彩越艳丽,翅膀也越肥厚。不幸的是,鲜艳的色彩使得
雁鹅更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更减缓飞翔的速度。这一切「同种竞争」的优势正好是「自然竞争」的劣势。于是,一代一代下来,雁鹅在大自然中,濒临了灭亡压
力。
就某个程度而言,这些「肌肉男」型的公雁鹅,像是顺应社会主流的「乖」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但雁鹅自己很难理解到,牠们同种竞争优势,反而更加速了牠们被淘汰的速度。
这样的观察给我们的启示是:顺服主流,并且取得领先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主流的标准,是不是大自然生存竞争的标准。
因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会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用东方的标准来说,一个亚里士多德这样爱「真理」更胜过爱「老师」的学生当然不乖。
但真理为什么比老师重要?
答案再清楚不过了,如果爱老师是「伦理」法则的话,爱真理却是更高层次「生存」法则。对一个群体来说,当然没有比「生存」更加迫切的法则了。
也许有人要问:「伦理法则难道不重要吗?」或者:「尊师重道难道不是好事吗?」
伦理法则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规定「伦理」法则一定要跟「真理」法则抵触啊。就以我过去从事的医学研究来说好了,大部分的研究人员穷尽一生努力,就是为了找出证据,推翻前人或长辈的说法。这样的推翻被称为「创新」。科学的伦理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基础。

这样的科学伦理之下,有了这种「青出于蓝、更甚于蓝」的学生,通常老师是很有面子的。创新的学生不但不会被社会称为「不肖」、「忤逆」,他的研究、论文,
很多时候也成了老师的研究最佳的砥砺。我在医学界的研究如果推翻了我老师的看法,他不但不会生气或把我逐出师门,反而会因为「名师出高徒」而感到沾沾自
喜。不但如此,这样的文化也激励了老师再接再厉,有了必须推翻学生研究的压力,这种师徒竞争的热闹场面与佳话在西方的科学界是屡见不鲜的。
在这样以「真理」为最高标准的氛围里,形成了一种视「不乖」为理所当然的科学伦理。不像「乖」文明像不可逾越的一摊死水,「不乖」文明拥有能随着时间「改变」的变革能力。在这样的制度里,尽管子不必肖父,徒不必肖师,但创新却可以随着时代需求不断繁衍、累积。
乖或不乖的结果与过程
或许有人认为,「不乖」固然创新,可是失败的机会很高。就算老师说的不一定对,但相对之下,至少错的机会少些吧。假设老师只对百分之七十,那么乖也还是比不乖成功的机率大一点吧?
在我看来,这不是对或错的机率高的问题。
我再说个故事。
从前我家小朋友从家里到小学走路不远,虽然路程只有一、二十分钟左右,但为了安全考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还是让他每天坐校车上下学。就这样一直到了三年级的某一天,校车司机生病请假了。我们心想反正从学校到家里只有四、五条街的距离,就让他自己走路回家算了。
这本来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一趟原本应该是一、二十分钟的「旅程」,小朋友整整走了两个小时才回到家。急得我们到处找他,只差没报警了。
妈妈当然很生气,觉得小朋友怎么老是做出让父母亲担心的事情,少不了一顿耳提面命。不过我关心的倒是这趟旅程他到底怎么走,走了两个小时?
吃过晚饭之后,我决定带着小朋友重新温习一遍他的回家之路。我们父子就这样拿着地图,在学校附近又绕了一、两个小时,重新对照、印证每个可能的选择,小朋友终于把从家里到学校的路完全弄明白了。

们从校门口出发,用小孩逻辑重新走过一次,我才发现这一趟旅程非同小可。尽管同样的路程小朋友已经坐校车走过无数次了,但只要小朋友没自己亲自走过,对他
而言就是陌生的路。到过别的城市自助旅行的人一定明白我的意思。要彻底认识一个城市,一定得自己拿着地图,边开车或边走路,实际对照印证才行。如果只是搭
乘游览车或别人的车,等到下次我们自己旅行时,到了同样城市,其实还是搞不清楚东南西北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小朋友面
临了三个选择。以五个街口的回家路途而言,就有三的五次方的选择──换句话说,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他猜中并且幸运回到家里的机率只有二四三分之一。光是
这样都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一旦在任何街口做错选择,之后他将面临的是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可见回家是一趟多么艰巨的旅程啊。
走完了这一趟多出来的意外之旅,我蓦然发现,原来两年多以来都能快速、准时到达学校的儿子,其实是没有自己上学能力的。
儿子坐校车的经验这让我想起了所有国文、英文、数学……考高分的学生,就像我家小朋友每天能准时到校一样──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能力。有一天,当这些考高分的学生必须面对真实世界时,再高的分数、名校,能帮得上的忙恐怕是很有限的。




所以我说「乖」与「不乖」的差别不是「对的机率」大小的问题,而是对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层次的问题。如果「乖」像坐校车上学那么容易、方便,那么
「不乖」应该就是自己用脚的探索与尝试。一个每天坐着校车上学的「乖」孩子,他被剥夺的其实是「不乖」的机会──这个不乖,也正是对事物真正认识,必须经
历的探索与尝试错误的过程。
有些人也许要问:如果可以不用经历那些无可预测的「不乖」过程,乖乖地长大,不是很好吗?
真的很好吗?
人生真的可以这么样「乖乖」地到老死而没有疑问?
同样坐着校车上学,到底是有过「不乖」经验,还是没有「不乖」经验的孩子更叫人放心呢?
答案其实是很清楚明白的。

玩乐器很像,很多时候,人生中的完美演出也是必须通过许多错误与练习才能达到的。大部分小孩准备考试时,师长们会要求小孩做模拟考题或测验练习题,觉得非
这样不能考得高分。可是回到「真实人生」这个场域──不管是谈恋爱、交朋友、选填志愿,大部分小孩却连一点练习、尝试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在面对人生试炼时,如何能考取高分呢?
我们的人生太害怕「错误」了,觉得在尝试错误的过程要付出太多无法预期的时间与代价。可是如果尝试错误是学习过程必要的一部分呢?我们是不是得预留下一些「错误尝试」与「不乖」的空间与机会给自己呢?
有些父母亲不免要担心地问:是不是等孩子长大一点,心智成熟一点,能够自行判断时,再给他们这个空间。
这样的思考最大的谬误在于:
首先,如果没有这些空间,他们很可能心智上永远都不会长大。
再来,更重要的,如果真的一定得有犯错的经验,当然是越年轻代价越小啊。

年轻时曾经为人借贷当保证人,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些钱占了我当时的资产一半,觉得痛苦不堪,可是现在想想其实也算还好。幸好是年轻时就有这个经验,并且学
得教训,从此人生就算打过疫苗了。否则到了这个年纪再遇到这种事,也损失现在一半以上的资产,那才是真正的惨不忍睹啊。
对很多舍不得小孩
尝试错误的父母亲其实是要换个角度来看事情的,如果尝试错误对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那么孩子能在你看得见的时候尝试,其实是件好事。不管后果如何,做父母
的多少还可以陪伴孩子度过困境,或是给予一些必要的援助。否则等他离开父母时才碰到,就算有心可能都帮不上忙了。
以前常听人说:「人不轻
狂枉少年。」过去总觉得这话听来有点轻狂。可是现在想想,这话实在是人生的至理名言。老实说,没有轻狂少年的经验,就不可能造就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成人。就
像许多植物都必须受到温度或照光的刺激之后才能开花一样。叛逆、不乖也是生命之中开花、结果必须的「生长激素」啊。
人不轻狂不但枉费少年,更进一步,我还要说:人不「叛逆」枉少年。人无「不乖」枉少年啊。
做一个太乖的人当然不好。

可不可以不写功课
我这样说,一定有人不以为然。反驳我:
「你说『不乖』才好,但杀人、抢劫、打架也是不乖啊。难道这样也可以吗?」
「不乖」当然不见得就没有问题。但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到底是「乖」的问题大呢?还是「不乖」的问题大?
我再说另一个故事。
我们家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曾经不写功课,联络簿一拿回家里,常常满篇都被老师写满了红字。为了这个,儿子常常和妈妈有意见冲突。后来两个人闹得鸡飞狗跳,妈妈只好请我这个爸爸出面处理。
很多家长处理这种事的基本逻辑就是以「完成功课」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展开威胁利诱──不用说,这样的威胁利诱当然是以「乖」为前提的。
不过我个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在我看来,我的小孩好不容易对他的世界开始发出问题,开始有了不乖的「叛逆」思考,这样的机会我当然不可轻易错过。
我把决定换个角度,顺着小孩的思路,从「不乖」为前提来思考问题。
如果要不乖的话,我们开始讨论:怎么样才可以不写功课呢?
小孩一开始听到我的议题当然是一脸狐疑的表情,不过很快他就感受到,我是认真的。没多久,我们就想出了不少办法(虽然儿子觉得不太可行),这些办法包括了:
一、我把印章交给他,让他自己在联络簿上盖章。
(小孩问:「可是功课没写,老师如果打电话来问我会怎么说?」我说:「我当然实话实说,说章是你自己盖的。我可不能帮你说谎。」这个提议立刻就胎死腹中了。)
二、或者,我打电话请老师允许他不要写功课。
(小孩问:「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不写功课,同学会怎么看?」我说:「别的同学要怎么看你,我实在无能为力。再不然,我打电话给所有的家长,请他们叮咛他们的小孩,去学校不可以嘲笑你。」当然,这个提议也出局了。)
三、最后,我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根据「没有盲肠就没有盲肠炎」的外科法则,如果不上学也就没有功课了。(我表示可以向教育局提出在家自主学习的申请,这样他不用去学校上学,也就没有功课,更没有盖章或者是同学看法的问题了。)
小朋友听了,似乎觉得这个方案有可行之处,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希望我让他考虑三天。
我欣然同意。
在这三天的时间之内,他到处打电话咨询亲友团的意见。亲友们大部分当然都不赞成只为了不写功课不去学校上学。由于他这么到处打电话,同一时间,我也接到不少关切的电话(包括我亲爱的老妈),承受不少压力,但我决定保持沉默。
就这样过了三天。
三天后,在晚餐桌上,他郑重向我们宣布,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他决定──
还是要去学校上学!
「为什么是这样的决定呢?」妈妈问。
「我想,学校有很多的同学,不但如此,学校还可以培养我们德、智、体、群各方面……」这────────了,听起来完全像是校长在升旗台上精神讲话的口气。
「所以?」
「所以,我想我还是去上学好了。」
「那不想写功课怎么办?」我问。
「其实功课没有那么麻烦啦。」
「搞了半天,」我抱怨:「什么都没有不一样嘛。」
「虽然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他指着脑袋瓜说,「可是这里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我看不出来啊。」
「你当然看不出来,」他说:「可是真的不一样。因为,我想过了。」


这个故事我在《我的天才梦》里面说过了,不过,故事还有后续发展。此例一开,大儿子尝到甜头,进一步想全面检讨其他那些「没有经过他同意」的课外活动。于是我们只好把他的时间表拿出来,从学英文、游泳、钢琴,一样一样重新确认。
「我对钢琴课没兴趣了。」他说。
「为什么?」我问。
「因为太无聊了。」
「无聊?」
「嗯。」他觉得钢琴是女生弹的。
事实上,这件事他已经向妈妈抱怨过好几次,妈妈虽然威胁利诱,成效显然不彰。我想了一下,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住在楼上的老师,告诉她大儿子暂时不上钢琴课了。
钢琴老师是那种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老师。她一听到大儿子想放弃钢琴,立刻忧心忡忡地劝我要多鼓励孩子、要孩子再坚持下去云云,可是我不为所动。
在我的坚持之下,老师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勉强同意我的决定。
放下电话之后,大儿子的表情有点愣住了──没想到这个梦寐的希望这么容易就达到了。看得出来他很高与,但还故意装出一脸「哀衿勿喜」的表情。
这时门铃忽然响了,大儿子跑去开门,原来是在楼上上钢琴课的小儿子课程结束回来了。
我很清楚地听见他用高八度的声音,亢奋地对弟弟叫嚷着:「欸,我不用弹钢琴了,欸,欸,欸……我从此不用弹钢琴了。」
我走到门口对小儿子说:「哥哥说他不想学钢琴,我已经答应他了,」这事得一视同仁才行,「你呢?你还想学吗?」
「想啊。」弟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老师奖励他的棒棒糖,「棒棒糖好好吃,而且老师还有好几种不同的口味我都没吃过。」
「你确定要继续上下去?」
他点点头。
从此我们家开始变成「一国两制」──弟弟继续学钢琴,哥哥则快乐地享受他争取来的自由。每当弟弟练琴时,哥哥总会有意无意地就跑到钢琴旁炫耀。
「好舒服噢,我又K完了一本《哈利波特》。」再不然就是:「你知道吗?电视上正在转播NBA球赛,到现在MichaelJordan已经一个人独得五十二分了。」……
弟弟不屑地看了哥哥一眼,继续练习他的钢琴。
就这样经过了三个月。
有一天,弟弟上完钢琴课从楼上下来,在门外猛按门铃。哥哥去打开门。
「什么事啦,」哥哥看了弟弟一眼,「这么兴奋?」
「你看,这是什么?」弟弟高举着翻开的联络簿,指着上面的红字,一个字一个字兴奋地念着:「弟弟加油,这样继续努力下去,程度就要超越哥哥了噢。」
哥哥的脸色从红色又变了青色。他转过身来,嘴里喃喃念着不知什么,边念边自顾往房间走。眼看事有变化,我立刻也跟随进房间。
「怎么了?」我问哥哥。
「弹那种垃圾车的音乐,没什么了不起啦。」
「你不要这样嘛,」我说:「你不学钢琴,弟弟继续学,他会超过你,这是必然的事啊。这很自然,不是吗?」
他不说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学钢琴当然就会被弟弟超过,这很公平啊!」
「我又没有说不学,我只是说很无聊,你就……
赖到我头上来了?我沉默了一下,灵机一动,问他:「怎么,你现在又想学了?如果真想学的话,我可以再和老师说啊。」
「可是,过去弟弟都只上半个小时,我上一个小时太无聊了。」

讨价还价?「那我告诉老师,你也从每次半个小时开始好了。」
「老师会不会不高兴?」
「哎啊,你想继续学,老师高兴都来不及了,怎么会不高兴呢?」
就这样,老大又回去上钢琴课,每次半个小时。
和我们不用再担心小孩写功课的事情一样,这次回去上钢琴课的热忱完全不同。我开始在他的联络簿上看见了老师称赞的话语。
「你这次好像进步很多噢?」我问大儿子。
「你知道钢琴要进步的秘诀是什么吗?」他抓了抓头,神秘地对我说:「就是要停一段时间不弹。」
「是噢。」我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这次再重新学琴,老大的确进步得很快,没多久,他跑来跟我商量说:
「我现在发现我的功力大增,才开始热身呢,半个小时竟然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每次上课时间可以改成四十五分钟好了。」
于是上课从三十分钟改为四十五分钟。就这样上了两个多礼拜,儿子又有意见了。
「这次又怎么了?」我问。
「老师上课都是三十分钟,再不然是一个小时,这样上四十五钟,学费好难算噢。」
「学费很难算?」我不太懂。
「给三十钟的学费太少,给一个小时又太多,这样好了,」他说:「我牺牲一下,我上一个小时好了。」
原来是想上一个小时,拐弯抹角的。我说:
「折腾了三、四个月,现在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还是同样的老师,不但同样每个礼拜上课,而且还是每次上一个小时,你一定要告诉我,事情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为什么呢?他告诉我的答案,仍然还是那句老话:
「因为我想过了。」
小孩的钢琴就这样自动地继续弹了下去。十多年过去了,大儿子的钢琴虽谈不上什么专业水平,但直到现在,钢琴成了他喜欢的技能,以及烦闷时的陪伴。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了。

我来说,我之所以愿意对「不乖」这么宽容,最大的理由正是:经由这个「不乖」的过程,小孩得到了一种「他和功课」或者「他和钢琴」之间更深度的思考──
个思考,就像一直坐校车的小孩必须自己走路才能真正弄懂上学的路一样,孩子也唯有自己思考过,才可能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有更深刻的认知。
因此,当大儿子说:「我想过了」时,他试图表达的,正是这个从「无知」到「知」的过程。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杀人、抢劫、打架,这样也可以吗?我的回答是:这些是不对,而不是不乖。之所以会有这些不对的行为,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在面对许多人生抉择时,没有尝试、思考,甚至更深刻认知的机会,以至于「误入歧途」,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我来说,这个从不乖到认知的过程是远比写不写功课、学不学钢琴这些学习本身更重要许多的。
作者: apeiapei    时间: 2012-2-6 01:45
記得嗎? 孩子幾個月大時發展ego 拿的到的東西就往地上扔 你笑笑的撿起來還給她
她毫不猶豫地 扔的更遠 一次又一次

妳慈愛的 一次又一次陪他玩這個遊戲 她吃吃地笑了起來
你也笑了

當父母的只能跟著孩子的腳步長大 有一天你會懂 有一天她會懂的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6 09:20
标题: 不解看一下,这个能下载不?能下载回复一下。
http://115.com/file/anhkr1gf#为孩子立界限.pdf


其实反思自己的教育,也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读不解的贴子,并且看到这么多父母的回复,学到很多。

在此,感谢不解,感谢所有回复此帖的朋友。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6 12:12
原帖由 木瓜 于 2012-2-5 19:46 发表
小人妈来看,是这些书吗?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51031
.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33277&ref=shopping-0-C

http://product. ...


对的,前面3本都是我女儿非常喜欢的,她说《影之翼》教人不会限于狭隘的仇恨,故事其实是围绕南京大屠杀来讲的。
比较起来,《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永远讲不完的童话》,她更喜欢前一本,因为她偏爱看长篇的故事,童话那本是一个一个小故事。

最后一本是飞飞推荐的,我还没买到。
作者: thyxxc    时间: 2012-2-6 16:31
在自己的家里,女儿非常的懂事,因为我身体不好,女儿早早的学会了照顾我,体谅我,会做菜做饭,会收拾房间洗衣服缝袜子。。。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就不会犯错了呢?

在奶奶家、姥姥家,她是另外一个样子,拿个纸巾,喝口水都要老人去做,我们做父母的自问没有起到坏榜样的作用,可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开始,我非常生气非常严肃的告诉孩子,如果再有第二次,我就怎么怎么样(不排除武力),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可是老人不答应。。。这样的情况想必很多家庭都会发生。。。

久而久之,女儿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家里一个样,姥姥家一个样(我会很严肃认真的对孩子和母亲讲道理),在奶奶家又是一个样(在婆婆家我会收敛自己的态度,不会用强硬的手段)。。。这种事情,孩子都很聪明。。。

读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书,可是确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我真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楼主的问题,但是我知道,什么事情只要有开始有坚持就一定可以成功,所以,我又想对楼主说,是不是可以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出来,一直以来,楼主都以家长自居,可否和孩子平等一些,或者示弱一些,我说的示弱不是妥协,是让孩子为这个家庭负起她应该负的责任,没有责任感,没有付出,她永远都体会不到承担的成就感和快乐。。。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6 18:20
手机上网,看到大家的回复,学到好多,谢谢!

我理解apei大所谓“不乖”的孩子,尤其是想法和我们很不同的那种,很多其实并不是不好,只是他们好奇、在追问自我、探索世界和人际等等过程中的种种尝试而已。就这方面的“不乖”,其实需要我们更开放更包容的心,和对孩子心理发展阶段的进一步认识。就这方面而言,非常赞同a p e i大的意见。我绝不认为“乖”和听话就是好。

其实我对我家孩子也时有哭笑不得之感…
明知道我反对一件事他还是会做,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出现。
这时我就得区分清楚,他是在探测底线(一旦得寸,下次就要进尺啦),还是因为限于神经发育暂时控制不了,或者是需要在某方面多给些探索的自由。

我很高兴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每天在论坛上看到新的观点和实例,修正自己的想法,面对问题能更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出发,作出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处理,很受益,感谢大家!
作者: 葫芦一一    时间: 2012-2-7 00:26
学习,并推荐汪培廷的《管教啊,管教》
http://www.gzmama.com/forum.php? ... 584&ordertype=2这是一个妈妈的读后感,有个台湾妈妈写的我搜不到了,有更多的内容介绍。

其中说到:
当孩子两岁时,你可以轻易忽略他,简单带过任何一件事。
当孩子十二岁时,他也可以轻易忽略你,简单带过应该让你知道的任何一件事。

我买的台版书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7 01:53
孕期,我想要一个健康的孩子。

如愿以偿。

现在,我想要的更多了:

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一个有自己的价值观的孩子;——拿主意有判断标准。。
一个愿意做事的孩子;
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
一个能感受和欣赏美、甚至能创造美的孩子。

我为什么不说我要一个成绩好的孩子呢?
因为我知道,有了上面说的那些,只要孩子的智力还不错,他就不会成绩不好。
如果他的智力不好,那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我自己基因不够好,找的LG基因也不够好,或者发生了基因突变。。。

我以前一直混英语版,因为我觉得英语版里帮助我实现让孩子思考、培养他价值观的资料俯拾皆是。
现在我不太去英语版了,因为惊觉我的资料已经太多,以至于想要用完就会偏离我对孩子总体要求的方向了。
现在没事就在儿教里瞎逛逛,指望碰到apei大、葫芦一一、99、木瓜、火箭、thyxxc等等各位的精彩发言及转贴,从里面偷师学艺呢
作者: 伊品人    时间: 2012-2-7 02:36
请记得,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真的,我得说,孩子是天才,他们的感觉就和鲨鱼对几公里外的一滴血的感觉一样敏锐。你的重点和命门在哪里,孩子全知道。
我爱飞飞讲的真好啊。受教了!
作者: 韦祎宝贝    时间: 2012-2-7 02:56
看到大家的回复,学到了很多东西,谢谢各位热心的妈妈们。这两天在看《为何家会伤人》,感觉我真的需要学一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读了一部分,正好说到青春期的逆反,说到“乖”孩子所隐含的问题更令人担忧,有些乖孩子到三十多岁才开始逆反,后果更可怕。乖孩子因为接受了大人的暗示,承受压力,失去自我,所以她们少有乐趣,学习、生活都不积极,对什么都无所谓。上面各位版版和前辈说得已经很全面,不再赘述。一句话“青春期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做她自己,她才会有更多动力。”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7 08:53
想要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每天自问是不是做到了真诚坦荡?
孩子大了,确实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体验和想法,家长面对孩子的变化,不要害怕,不要压制,而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做孩子的好朋友?让孩子觉得无论何时,爸爸妈妈总是会在身边,让孩子觉得ta永远有父母的爱,而不是控制。

这也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容易做到,但我会努力。
作者: ww_dm    时间: 2012-2-7 09:27
我前天晚写了一大堆,发表帖子时说什么什么来路不正,就悲剧了 ,看着都快午夜了我就放弃了。
昨天中午吃过饭赶来想说几句,结果没写完就被呼去开会---
今天干脆加个早班儿

现代中国的家长都是第一次做家长,没有经验,都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步成长的,
但是孩子这么大了,应该说经验也积累了一些了,用什么方法管理她最有效家长应该还是有数的,
看到飞飞妈说的“命门”,我觉得这两个字太贴切了,换句话说,就是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命门在哪儿

我家儿子从小就是主意多、意见多,
他中班的时候,因为嫌爷爷总是不让他在幼儿园放学后跟其他孩子在小区健身园里疯,
他跟爷爷说,“您别总是管我、什么都不让干,我就跟个小弹簧似的,您压得越紧我就蹦得越高”。
我也一度崩溃于对这个倔强的小人儿无计可施,矛盾发生时他通常死也不肯认错,
但后来我摸出来这个家伙竟然是吃软不吃硬,那以后我就会适当地控制冲突的场面,冷冻处理,
到晚上读了故事、上床睡觉之前,我会拉着他的手或者搂着他心平气和、有时甚至是可怜巴巴地说,“今天的事情我可真是伤心---”通常我才开个头儿,他就早已泣不成声了,他会道歉,对事情的反思通常都是很到位的,这说明他其实是懂事理的,只是在冲突发生的当时无法理智思考和控制自己,而选择了不顾一切的死扛。
所以,我们家的大问题都是靠“谈”来解决的,谈出来的规则也能够被很好的遵守。

青春期的逆反,跟我儿的弹簧理论很相似,其实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家长越管孩子越反,反过来说,孩子逆反的越严重,也说明家长给的压力和束缚太多
这就要求我们反思一下、调整一下,以往孩子年幼,臣服于我们的管理和高压,
现在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去摔跟头,而不必反复劝诫、要孩子服从于我们的唠叨去避免摔这个跟头,
该说的说一遍、晓之以利害以后,如果他坚持,那么该吃的苦头就让他去吃好了,
如果孩子迫于我们的唠叨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结果好了他不会领情、结果不好他要么会抱怨、不愿意担当责任,要么就是死扛、打碎牙咽到肚子里也不肯承认,这种情况下双方的交流就没法继续了,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了。
而如果他按照自己选择的路去做了,结果好了证明孩子的想法确实是可行的、孩子也会更加自信,结果不好他会反思父母的建议确实有道理,更能够体会父母的智慧和爱,
孩子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好地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会更好地尊重我们的建议,
当孩子逆反严重时,我们该首先反思,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是不是施力的点过多、多于频繁

在方式方法上,我们得摸索,要找到孩子的命门,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也要避免简单粗暴,甚至语气、语调上也要注意,当矛盾发生时,你轻声细语地扔出来个软钉子,她哪里有反作用力可以利用呢?
作者: 盛胜利    时间: 2012-2-7 09:39
标题: 回复 #47 ww_dm 的帖子
孩子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好地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会更好地尊重我们的建议。说的真好啊。
作者: 伊品人    时间: 2012-2-7 10:37
昨半夜还在此贴细细品味。关了电脑也睡不着哦。

虽然我们家的才二年级,但已经很是让我头疼的了。看了经上几位的育儿经,我要检讨,再学习。
作者: bell_ks    时间: 2012-2-7 21:40
我也有好多话要说,不知道从哪说起。
      咱坛子里有一个音频,董进宇的亲子讲座,里边有一句话记忆深刻: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大意)。
  亲子关系弄好,父母说的话,孩子会不顺耳吗?
  (元元那么依恋妈妈,会有逆反心里吗?)
  楼主去找来听听,或许会有帮助。

  我们家孩子也是倔脾气。寒假里,一起走苏堤。我们已经走过很远,孩子就赖在后面不肯走,要划船。(那是什么天啊?冷死,我自然不肯。)我气啊。最后,还是我回头去找孩子了。
  我问他:看苏堤上人流如潮,你在这里赖着不走。回头来找你的人,还会有谁?
  孩子哭了。。会有谁回头找你,除了父母还有谁?

  看楼主的帖子,我也真想问问你女儿同样的问题:谁会回头去找你?
   你女儿大了,真的要好好去教育了。。。

[ 本帖最后由 bell_ks 于 2012-2-7 21:56 编辑 ]
作者: zsq2004212    时间: 2012-2-7 22:24
各位育儿英雄各抒己见,真是太受益了。
心里暖暖的!
希望不解早日能解!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8 00:05
不知怎么今天的网速特别慢!本来想给热心的朋友们加分的,那又不知到什么时候了!只好先在这里一并谢了!
孩子的事情,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但通过读大家的回帖,自我感觉想通了一些,明白了一点儿,心态慢慢放平了,感觉象问题解决了大半。
我的坏情绪一是来源于她对学习的放弃。这让我想到:她长大了,考不上好点儿的大学就没工作,没有知识能干什么?她靠什么安身立命?现在想:只要不挑剔,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关键是有个充满爱和感恩的心态,无论生活条件有多差,她都会是一个幸福的人。也许心态有了,一切都有了也不一定。回想起这十几年孩子的表现,我更加相信女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只是我平时疏于引导了!就象飞飞妈说的那样,我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找回我想要的女儿,我会努力的,努力的过程,可能还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还是有些信心不足啊!
坏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对我们顶撞和较劲。这件事加上原来对爸爸的出言不逊,让我想到这个孩子我们彻底管不了了,无法无天了!其实想想只要她的计划不出格,我们干嘛非得管呢?我清楚地知道,只要我们同意她的计划,她会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她的作业和我们的教导。只是她的学习计划没有我们想要的量大(先别批评我,因为她的这种安排有可能开学完不成作业)。可管她的结果,是她完成的作业量更少甚至一点不做!我们的情绪还会因此一塌糊涂!这样想,我以后会选择不管。大家对我这种选择怎么看呢?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8 00:24
呃,考大学的事,我今天看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里面谈了不少,挺棒的。。。可惜我手里这个epub格式的文件错别字很影响情绪,不知道哪位妈妈或爸爸有好一点的版本可以贡献出来?

我一般是不管孩子的学习的,但我会力图引诱他对学习产生兴趣——或者即使没兴趣,也诱使他积极的去做,毕竟将来出了社会,除了能力特别强的人能随心所欲,还是有不少人要做那些自己不特别有兴趣但必须要做的事的。
作业的问题呢,我也一向不主张管。
但我的不管,不是不闻不问。
我还是会问的。会提醒的。
但最后他是不是做完了、做对了,我不会去一一对照。
我要他自己承担没做完或做不好的后果——让老师去教育他。
如果你女儿的老师会对不完成作业的同学给予惩罚,你不要去落井下石,而是一定要同情她,并问问她,如果她当初把计划制定得好一点,把作业做完,不就没有后来的那些事了吗?
当然如果老师也不闻不问——转个我亲戚的孩子qq上的话:假期作业是什么?就是你吭哧吭哧写上一个月,老师轻轻松松写上一个“阅”——如果老师只是写个阅就不管了,那你就要指定标准:写好作业才可以玩,作业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玩她平常想玩而你不太赞成她玩的电脑游戏。

我儿子最近想玩world of goo的游戏,跟我说了,我已经下载安在机器里了。
但他知道,想玩游戏得先完成作业,而且只能安排在周末,给半小时。
所以他不等我说,自己就把条件提出来了:我会先写完作业,然后才玩这个。。。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8 08:12
不解,你不用考虑给我们加分的问题。回答你的,只是重视家庭教育的网友家长,不在意这个分的。

你也不用太在意,你的问题是不是很大,很让你难堪。其实,每个家庭的教育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了,我们能正视它,能反思自己,想去找到原因,这就对了,就足够了。

孩子就是东坡肉,成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我们做家长的,是东坡肉的火,得慢慢来,急不得的。火大了,糊了,对不对,一锅肉坏掉了。

你说,你的坏情绪一是来源于她对学习的放弃。我想学,谁也没有放弃学习,我说过,千万别给孩子下定义。你凭什么说她已经放弃了呢?哪一个人,没有求知的欲望?不解,你真正了解你的女儿吗?她的兴趣何在?从她的兴趣出发,你能否找到突破口,来帮助她学习呢?孩子都是千里马,不能成为千里马,只因 为是我们做家长的,不是伯乐而已。

另外一个工作的问题,我想说。我们在这里的家长估计都是四十左右的同龄人。步入社会这么久,我们应该不会天真的只想,一个好的工作,只需要学历这一个因素的,对不对?昨天,我和大千在讨论一个问题呢。起因是老鹰在教小鹰学飞翔时,小鹰是被推下山崖。他问我,他如果是小鹰,我会不会这么做?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儿子,妈妈只养到你18岁,上大学。上了大学,你所有的费用要自己想办法。
再说,什么叫好工作?铁饭碗吗?只要能踏踏实实干一件事,别管是什么样子的工作,靠自食其力能吃到饭,就应该赢得尊重,就应该是好工作。我是一名公务员,我实在不希望我的儿子以后做一名公务员。当然这也不是我能想的,顺其自然。

你说,
坏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对我们顶撞和较劲。这件事加上原来对爸爸的出言不逊。

我不知道什么叫顶撞和较劲,反正在我青春期时,我是经常被冠以这个字眼的。于是,我会很伤心的认为,为什么你们大人能说,我们就不能反驳呢?
但出言不逊,这四个字眼,我确实不能接受。在我们家,孩子说话不得有半个脏字的。当然家长没有这个习惯,孩子自然也不会说的。可如果真是不会用词,滥用一个贬义的词语,我们也要教育半天。解释清楚这个词语的意思。
讲道理,要允许孩子讲。这也是一个交流啊。可能我在小时候,我父辈的教育,总是用不可以跟大人“犟嘴”这样来教育我的。:“你跟我犟嘴!你翅膀硬了!”这样的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的委屈。小时候的心理伤痕啊,让大千受益了。我绝对不会给孩子说:“你跟我犟嘴!你翅膀硬了!”大千有什么想法,我一定会让他说出来。我们是平等的。犟嘴,本身就是两个对立方的局面。

再多说一句,今天大千返校了。吼吼,寒假作业没有完成。没有完成就没有完成吧。他该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就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吧。并且,我们在这之前讲好的,我帮他做的,已经帮他做完了。

我不是教你诈_txt.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61.67 KB, 下载次数: 36,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2-2-8 09:15
各位家长说得都非常精彩,我也没什么好经验,只把心理学家李子勋的一句话写在这里: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
作者: bell_ks    时间: 2012-2-8 09:35
楼主,看看这个,你就不会太纠结分数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c578c0100k8aa.html

         孩子和家长必输无疑的一场巨大赌博!您真敢参与吗?
作者: cathydavid    时间: 2012-2-8 11:47
我有-朋友的孩子,每天按时上学,放学,但实际上是按上学放学的时间去网吧了,一个月后,学校才通知家长,家长在网吧里打到人。
打也没有用了,谈谈吧。
孩子说:自己成绩不好,上学没劲,在网吧里更有乐趣。

后来上了职业学校,毕业后在4S做技工,今年因技术好升为主管,此时问他:他说对汽修有兴趣,大家也认可他,所以想学,肯钻研,于是做得很好。

所以兴趣是关键,但前期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人和自己的认可!
实在没有可圈可点时,我们是否可以假以小手法,真诚地认可他,或许后面就会弄假成真了!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8 13:49
大家说的都很好,孩子成不成才和成绩没有关系,品格的培养最重要,就像上面提到的童童妈咪的帖子里分析的一样。
其实前段时间我也有发帖子,那时对女儿的逆反很是头疼,过了这个假期,她似乎又不逆反了。
昨天是上学第一天,回家后写完作业练二胡、上英语课,又预习数学,还非要做题,结果到10点半才睡觉。
我一边想着这样的自觉不知道能坚持几天,一边又担心要是天天这么自觉学习,我恐怕会觉得不正常,更要担心了。
老公直接丢给我一句:神经病!

你看,当妈的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孩子,也难怪孩子会变来变去的了。
作者: helensun68    时间: 2012-2-8 14:12
谢谢大家,在这儿我学习这么多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2-2-8 15:23
刚回了帖不知道为什么看不到

我觉得孩子挺好的,很有个性!

或许自己不是当事人就看得开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2-2-8 15:26
感觉问题出在家长。。。

比如喝水 事件,这么长的时间里,为什么楼主和孩子爸都不给孩子个台阶下,过后再教育孩子呢,那时候她更听得进步是吗
作者: apeiapei    时间: 2012-2-8 15:40
大家好踊跃啊

恭喜楼主大开始审视自己的情绪与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必须合理

我想这是好的开始
至于相处模式沟通技巧也要重新修正
记得修过心理学中的一个很简单的理论对我很受用虽然老套而简单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态度可分三种 成人A 父母P 儿童C(心理学 P A C)
孩子经过青春期的洗礼 慢慢由C转呈A 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幼年时的P对他们而言已经不适用的此时我的经验是三种必须混合使用事半功倍
且缺一不可
P : (严厉 照顾) 做错事时且各种招数都无效再拿出来用 少用0.1%
确定已经建立良好关系时才用否则很容易陷入更糟的状况

A: (理性沟通信赖) 90%时用这种模式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让她自己决定自己的读书计画
    生活常规等事 有時還得用一些技倆 說穿了 當她是你的同事 也就這麼回事

C (需要被照顾要求协助情绪化) 其实这个很好用这个年纪的孩子急着长大
证明自己已经是大人了正如他小时候 这是第二个发展EGO的阶段
如果他感觉被需要感觉承担某一些事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我常用这招尤其是出现对立的情况 俺就豪不犹豫降低姿态示弱
不是悲情的那种喔 是要能让她展现A

[ 本帖最后由 apeiapei 于 2012-2-8 17:44 编辑 ]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2-2-8 15:53
昨晚九点还没到家,但发个短信回来:路上赌车,可能晚点到家。
九点十分,到家了。按照和老公的约定,我们都没有说什么,她也没表现出什么异常,和客人打了个招呼(
一是确实没有担心,因为4点前我认为她在上课,4点后她就和我们短信报平安几次。


感觉孩子表现得蛮懂事和聪明的嘛,知道要发短信报平安,知道4点以后发

丙分钟后回来了,说了谈话过程。
“你昨天那样做对不对?
”“不对”
不对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怎么办?“
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于是爸爸回来了,现在站在我身边喘粗气。。。。。。
说:“真想一巴掌搧死她!”
我想完了,晚上我可能要费很大心思再谈,还不知能不能谈下去,怎么谈好呢?


孩子爸的谈话很失败。换谁都不爱听。。。
如果孩子妈跟孩子也是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立是必然的了,尤其青春期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小荷听雨 于 2012-2-8 15:54 编辑 ]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12-2-8 21:25
孩子在家庭外的表现强于在家里的表现,可能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不够。
有些孩子只愿意服从她认为的比自己强的人的意愿,
如果她心里觉得父母不如自己,觉得父母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只会给自己添乱,
她就可能不愿意理会父母的安排,那怕父母再生气也没有办法让她听自己的话。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太过溺爱,大了的确不是太好管,
因为她长大了的时候,你为她做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
比如喝水的事情,她想喝水,你为她倒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如果你不为她倒,就成了你对不起她。
这样的孩子可能对其它的人都很好,也很会关爱其它的人,但就是对溺爱她的人无理。

个人觉得还是要想办法提高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为了养育她付出的辛苦。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12-2-8 21:45
跟着学习,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有没有地方需要敲响警钟。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8 22:53
原帖由 小荷听雨 于 2012-2-8 15:53 发表
感觉孩子表现得蛮懂事和聪明的嘛,知道要发短信报平安,知道4点以后发


孩子爸的谈话很失败。换谁都不爱听。。。
如果孩子妈跟孩子也是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立是必然的了,尤其青 ...

哈哈,孩子很聪明是真的。
小荷说出了我一直想说但一直忘记说的话
有这个聪明,其实学习成绩倒真不需要太担心,哪怕成绩不好,只要给她机会在自己有兴趣的方向努力,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何况通常孩子都会为自己设计未来的——只要父母在这方面多尊重孩子,给她更多的空间。

丙分钟后回来了,说了谈话过程。
“你昨天那样做对不对?”“不对”
不对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怎么办?“
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于是爸爸回来了,现在站在我身边喘粗气。。。。。。
说:“真想一巴掌搧死她!”
我想完了,晚上我可能要费很大心思再谈,还不知能不能谈下去,怎么谈好呢?

这个谈话问题真大。

“你昨天那样做对不对?”——与其这样问,不如直接说老师打电话说了没上课的事,问她不上课的理由。
听听她的理由吧。
我真的发现,孩子是很讲道理的。她站不住脚,自己心里也会过不去的。
她可能会说到前天晚上,说到不给倒水,等等。
那时你再跟她说你的想法,话题就可以深入啦。

我那天想说《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第二集里面爸爸跟孩子的对话,真棒。
孩子和冰球教练的孩子打架了,回来跟父母讲了。
爸爸去找教练交涉,结果教练非常野蛮,和爸爸打了起来。
爸爸还手啦,当然的。
结果第二天,孩子和教练的儿子又打了更大的一架。
然后爸爸就又去找教练,这次他不打了,但教练不依不饶,在爸爸声明了不肯用打架解决问题之后,还是给爸爸胃部狠狠的来了一拳。
回家后儿子很不快,爸爸就和儿子谈开了...
我再和他打,会怎么样?要怎么打?
用机枪怎么样?
我们打死他们,他们家的人也端着枪来,这次不杀我们,杀了妈妈和姐姐,怎么样?
那我们就没人做饭了。
然后。。。
最后,直接武力对抗的方法被儿子否决了。——不是很情愿的否决的,但从理智上,他知道了那样做后果很不妙,决定要换方式。
这个故事肯定好多大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都看过啦。。。
我那天正好碰到孩子在看这个,看了一小会儿,觉得真是一个好的对话实例呢。

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针对她的想法,顺着推下去,看看她的想法真的实施是不是会遇到问题。。。我觉得这样谈话可能更能让孩子心服。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8 23:01
答贝尔妈妈:
《我不是教你诈》这本书我没有全文给孩子看,只是给他看了我选择的一小部分。
这本书应该适合给高中的孩子看,小孩子可能只适合看部分节选。

其实我挺喜欢他说的关于大学的那部分的,读不读得上好大学,就跟我们进不进得去高级餐厅一样,虽然那里同学高明、老师好、设施新等等等等,但并不意味着不读好大学就没法成才、成功。
我只会干巴巴的高度概括,具体的还是自己去读比较有意思。
不喜欢前面人心诡诈的内容,就直接从后三分之一的部分开始看,后面好像没那么多的心机了。

我还给儿子看了《许三观卖血记》呢,那个内容岂非更不适合?
不过我给他推荐的是很有限的、他的理解力能够达到的部分。
其他部分我就明说了,他现在还看不懂。
他和我共读了我说的他能理解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我就丢下书不给读了,他逞强要读,读了一些之后发现还是不懂,才丢下来了。——这样他也会相信我,我不会胡乱推荐任何东西给他的。。。

呵呵,题外话哈,歪楼了,打住。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8 23:10
另外,孩子身上发生一些小问题,妈妈也不要太焦虑。

今天听到一个朋友的好友的事,爱莫能助,很觉遗憾。

那个女子年纪不大,罹患癌症,化疗中。
几年前得过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多半是因为忧心儿子的事。
后来吃了很多药,才好了。现在孩子好了,大学毕业正联系学校要出国,一切看起来都好极了,偏偏她查出了这个!

她的孩子的问题可就厉害了。
逆反到了极点。
什么也不听。
玩游戏。
学校已经说了,这孩子得退学还是开除。
结果高二突然开窍,居然功课都补上了,考上了某重点大学(应该是211工程的)。
孩子没事,现在是妈妈有事啦。。。

这个妈妈心事一向很重,隐忍。
会忍对别人是好事,但对忍的人自己,恐怕就未必好。

虽然是题外话,但听到了,唏嘘之下,还是想说,孩子的事固然重要,但教育也需要等待。。。
我们一方面多学习参考前人的经验,一方面自己也要心宽些,孩子的路要孩子自己走,我们父母只要引导他们走正路,至于怎么走,还是需要他们的主动。
孩子需要很多激发而非管制——这只是理念,关键是细节,细节!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2-9 00:42
终于看完了各位精彩的发言,受教了。
有本书' 家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里面有具体的实例,感觉挺好的。
虽然是育儿书,但对于解决成人之间的问题一样有效,实际就是沟通的问题。

我是小孩子妈妈,没有更多的经验。
但我曾经从一个在处理家庭关系如婆媳关系问题方面是个纯粹的小白到现在游刃有余,得益于看了这些书,以及'少有人走的路'中对人的性格的分析,或人格的分析。

和孩子沟通之前先设想一个预期,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好的效果的话控制不说。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话其实都有赌气的感觉,有情绪的谈话肯定没有好效果。

大人的及时道歉其实也很重要,大人有时候在孩子面前一起分析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问题,可能比较容易让孩子气顺下来。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10 00:33
这几天基本上没时间上网,倒是叮嘱爸爸多看看,说到让他回回贴,人家一句:“你不知道我一直不善于写东西嘛“”给打发了!说不来是真的不自信还是懒惰。就是写你想说的话嘛,你不会说话?
今天叮嘱,把贴子打印下来,我想细细地研读!
因为每层的发言,大都是智慧妈妈们在实战中的经验总结或是学习中的感悟。有些,不是每个人都能悟得出的!
其实女儿早在“突变”之前就提议过:想跟我做朋友吗?那就看看书多上上网,就会知道怎么做了。
我想这是不可能的,还想跟我们称兄道弟呢!(那时因为她想跟我们这样说话‘姐想。。。。。。’我们当然批评她)。老公直接说:“父母就是父母,什么时候也成不了朋友!得,现在我们想方设法想和她做朋友
我现在怎么想她怎么象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而我是不想让她领导的士兵啊。唉!颠倒了!
我想她和我们报平安是老师给她发短信教的(老师比我们还早发现她逃课的,因为在外面看见她了)起先我们打电话她根本不接的,我想她是想让我们着急,看以后还管不管她!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10 01:34
做了一件让我现在还有些伤心的事,不知会产生什么后果。
开学前一天的早上我叮嘱她:”把你的两件毛衣洗了,羽绒服太大了我帮你洗,要不明天没得穿了。她哪个羽绒服配那件毛衣是固定的,要不嫌不搭配(太注重外表了!小时候要给她买衣服死活不想去,说,有衣服干嘛还买。现在不知怎么了,也许是青春期特有的现象?)答应得也挺爽快。
这样上午很有效率地写写作业,到下午4点不知是同学约还是她约的去溜冰,说6点半准时回来把作业写完,我们答应了。
就这样一切顺利6点半回到了家,吃了点儿东西坐沙发上看起电视,害怕看下去不自制我就提醒了一下:记着你还有不少事做呢,要整理东西还有两个小时的作业得写,两件毛衣要洗,要洗澡。
我这么一说,她有些急了:还有那么多事呢(这也是她知道要做的事),事一多我就什么也不想做了(这是我头疼的一点,作业一多也不想写)我就教她:不是学过统筹安排吗,比如先泡上衣服去写作业,作业完了去洗澡,中间可以洗衣服。。。。。她说:我洗衣服很慢的,还是你帮我洗吧。
早就说了的事你自己不安排好,我不能帮你
那我也不想写作业了
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写不写由你
然后她就往后一躺,拉起了死耗的架势
而此时的我,打定主意不帮她,想让后果教育她(这也是我刚学的新招)
中间我又去看了她几次,给她讲不要害怕事多,只要一件件去做,结果并不象她想的那样难,我是真心实意的想帮她改正缺点,她能感觉得到,所以我们都没有发火,说起一大堆的事她就想哭,只是不肯去做。
就这样耗到凌晨一点多,可能太困了,她去睡了。
第二天6点半起床,匆忙地收拾东西,洗个头,饭也没顾上吃,因为老师要求8点准时到校。
她走后我给她扯床,发现她来例假了。。。。。
就这样,她带着未完成的作业,带着很差的心情,带着浑身的不适,穿着没换洗的衣服,空着肚子上学去了。。。。。。
我当时就大哭了一场
我恨自己不适宜的坚持
我也希望女儿能体谅妈妈的用心,内心不要受伤!
当然,我也希望她能吸取教训

而这时的我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10 07:46
抱一下不解

别太担心,回来听听孩子她自己是什么感受。再表达一下自己很心疼她,很牵挂她的心情。特别是大姨妈来了。是第一次吗?带没带卫生巾?要不要去给她送去?

先赞一下,你这回表现真的很好了。没有发火,只是耐心的提醒。我觉得已经不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耗到凌晨一点多,我很奇怪。从6点多到凌晨一点,孩子在干吗?只是坐在电视机前?

衣服帮一帮也可以啊,或者你们一起洗,一个洗一件的边聊天边洗。

我记得李跃儿写过他儿子的一段经历,是不是出自《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忘记了。他写他的儿子,因为从小有一段时间没有很好的亲子关系,她当儿子10多岁的时候,恶狠狠的修复了一段很长时间。10多岁的儿子,在地上爬呀,和老妈撒娇啊。有一些行为很不适合那个年龄的孩子了,可李跃儿知道,这是儿子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2767/

不解,你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再坚持下去。时时的提醒自己,多关心一下女儿,甚至偶尔溺爱一下没关系啊。

我们家儿子,有时会直接喊我的大名,有时会给我起一些肉麻麻的外号,有时也喊大姐。 我当时总会答复,别喊人家大姐,把人家都喊老了,喊妹妹吧,大千哥哥。 当然还是喊妈妈最多了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10 07:54
孩子懒得动,懒的去洗衣服,也可能跟大姨妈来了有关吧。我记下我小时,月经来之前,腰很疼很疼的。第一次都不敢去学校厕所。孩子回来,你就问,衣服不愿意去洗,是不是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呀?这种情况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帮你啊。

另外一个,想一点奖励措施。孩子13岁了,她也是个孩子不是?买点好吃的给她啦。下一回,还可以请孩子教你溜冰啊。爸爸妈妈一起去,多好的一次亲子活动啊。我好像看到曙光了,不解,你已经进步啦。加油!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2-2-10 08:23
我觉得 妈妈没有分清楚哪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做,哪些不需要13岁孩子自己做。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洗毛衣、羽绒衣?这个年龄的孩子洗洗自己的袜子内衣是可以的,这么大的衣服为什么也要她自己洗呢?她前面可是连杯水都要父母倒的呀,跨度可不能这么大。

为什么要耗到一点多?在干什么呢?就躺着什么也不做?妈妈只是偶而进去看一下?这种情况叫做父母与孩子为间的冷战,其实什么问题也不解决。

看完71楼,我也想哭,孩子很受伤。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10 08:35
不解的回复我也看了,一时感想很多,没法回复。

看了瑜珈的回帖,才算理清了思绪。
真的,一下子从天堂跌进地狱,估计算是孩子感受的一个写照。

我现在让孩子为我做很多,是建立在从4岁扔垃圾开始的,一点一点的把事情交给他做的。
每次他为家里服务,为我服务,我都是大力称赞、奖励、感谢他的。
做事从来不是惩罚那样冷冰冰的。
他需要为自己负责,但怎样负责,在什么年龄负多少责,这就是我们家长自己掌握的了。

你女儿13岁还在床上等你倒水,这个我是很不赞同的。
但羽绒服和毛衣,如果只是抹点洗涤剂,然后丢进洗衣机机洗,那她可以做——第一次也需要你带着她教她做。如果要手洗,而之前从来没做过类似的事,那还是照瑜珈说的,先洗洗手绢袜子比较好。

造成现在这样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妈妈一定要把心态放平稳,小步慢走,慢慢解决。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12-2-10 09:24
标题: 回复 #71 不解 的帖子
有同感.我家的也是上开学就来好事了.只能我迁就她了。如果是我可能会,不洗就不洗吧,要我洗也行,得扣钱。我家是小财迷,一般会申请改天再做。不过我家闺女还不爱美,有什么穿什么不讲究.孩子是不同的.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2-10 10:11
儿教真好啊,看到这个帖子,希望儿教能长长久久。
这些帖子里的交流对后来人都是有价值的,保存下来,对后人就是个借鉴。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10 11:00
看完上面不解的回帖,觉得不解和先生两个人是能听进去大家话的人,也愿意改变自己,真好!赞一个!
最怕的就是问题多多,但听不进去别人话的人,这样的父母不少呢,至少我的身边很多。而且我自己以前心态也不开放,总觉得自己的经验才是对的,听不进去人家的话。如果不是为了孩子,真的不会看那么多书,也不会愿意在网上和这么多陌生的家长们交流。
所以说,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成长的契机呀。

不解的孩子想让你们看书,我觉得很好啊。你可以表现得积极一点,看看孩子推荐的书。孩子喜欢的书,说明里面有孩子认同的东西,借此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孩子喜欢的书里有你不赞同的,你还可以说哪些是你也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这样就有了沟通的平台。
对于一些你特别不喜欢的书,千万不要说“怎么看这种东西”这样的话,你可以问问孩子喜欢里面的什么,孩子的思维和心灵与大人不同,他们看世界的方式也不同,一定要试着去了解她,用讨论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你的意见就可以了。

因为女儿个子已经比我高,有时候她管我也不叫妈妈,叫姐姐妹妹什么的,我就顺着她叫,叫多了她也觉得别扭的,就主动停止啦。

[ 本帖最后由 小人儿妈 于 2012-2-10 11:04 编辑 ]
作者: xxbzh    时间: 2012-2-10 11:13
标题: 回复 #71 不解 的帖子
女孩子青春期不好管,千万不要打!

孩子偶尔撒个娇儿,让你帮忙倒点水儿,也没啥。人刚刚醒来的时候是很没力气的。

还有,如果作业量太大,她可能有畏难情绪,鼓励甚至帮助一下未尝不可,毕竟她才13岁。

假若时间可以倒流,我肯定会给与我女儿更多关注,让她内心感到温暖和安全,当年快13岁的她刚刚失去父亲,我一个人忙于

照料婴儿很少顾及她。

要是当时我就找到了儿教论坛,也像今天引导儿子读好书一样引导女儿,她也许就不会自己去购买大量被我称之为毒草的枕头

书了。不过,高中时,女儿也给我推荐了不少好书,像《窗外的小豆豆》、《银河系漫游指南》等等。

楼主的女儿还小,你还来得及和她一起读好书,这样你俩就有了共同语言,孩子会更信任你。孩子大了,妈妈和女儿宛若姊妹也没

啥不好,只要她愿意和你交流,亲近。这并不表明你丧失了父母的尊严。。

我儿子和女儿都喜欢郑渊洁的书,建议你看看他的博客,他儿子从来直呼其名。

[ 本帖最后由 xxbzh 于 2012-2-10 11:37 编辑 ]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10 14:23
下午要开家长会,还特别说明是开学测试结束了才开的。
12点接到女儿的电话,是带着笑说的,我以为是报喜。
“妈,是你来开家长会吗?”
“是啊,宝贝”
“那你做好心理准备啊!”
我的心一沉!
“我这次考得特别不好,数学没进前30(原来基本上是10名以内),语文更差。。。。。”
后面,我几乎没听见。
“妈”
“啊?”
给你说主要是怕你报着很大的期望来”

“没有啊,知道你这周的状态不好,肯定会影响发挥的”
那边没有声音了,然后是挂断电话的声音。
我准备受完老师的接待,回来如我原来想好的方式对她。
‘;///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10 16:19
从对话上来看,不解的女儿和我女儿口气真的好像啊。连快速挂电话都一样,好几回我话没说完她就急着挂了。
有时候孩子笑的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和内疚,家长这时候要多些体谅和鼓励,做朋友嘛,要的就是陪伴和安慰,不要说教哦。
女儿围棋输棋的时候,都是笑着出来,人家看了还以为是赢了。等我安慰她的时候才会忍不住哭起来,女孩儿也有要强的时候呀。
希望家长会结束后,不解要以平和的心态和女儿沟通,想想自己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安慰,就给女儿什么样的安慰吧。
作者: zhkxx    时间: 2012-2-10 17:08
我想都有过这段任性的时期。说实话我也刚过了青春叛逆期没几年。我认为还是和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作者: hatti    时间: 2012-2-10 20:44
越看越觉得不解家不是溺爱孩子的问题,爱附加了太多的要求,孩子在抗议。
先全心全意爱孩子吧,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相爱会使各种问题变得简单。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10 21:51
刚刚看到这个帖子被推上来,建议不解也可以看看:介绍一本好书:慢养

帖中也有一些实例,我觉得也可以安慰一下你心里的焦灼。

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可以负多少责,也还说不定呢。。。
今天闲逛碰到一本书,还没来得及下载,书名我倒有兴趣,先把手头这两本好看好玩的书《心理黑洞》和《胡说英语》看完再看那个。你不妨看看,有没有必要下来瞧瞧:教养的迷思,内容介绍空白,只看到书名是: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
应该是台湾或香港翻译的。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2-11 15:37
想起一个故事,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还是朋友告诉我的了。。。

一个妈妈,儿子也十几岁了,正在逆反期。
小时候亲子关系超级好,经常是要抱抱、亲亲的。
现在儿子大了,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这样了,就跟妈妈规定了一个暗号,当妈妈想抱抱儿子的时候,就握握儿子的手,在手心里点两下。反之亦然。

妈妈对孩子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呢?
孩子洗澡,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下把淋浴房的门给打破了,,,拉窗帘,一挥手把妈妈至爱的超贵的水晶花瓶打碎了。。。
妈妈的反应是,招呼着孩子一起收拾,并以相对轻松的口气告诉儿子:“儿子,你长大了”——言外之意,你块头大了,控制不好不怪你,以后可得慢慢适应长大的身体,学会控制了。。。

所以我在这里对不解能说的,只是一点理念,但具体到实际的操作中,不解还得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找到自己沟通的方式。
前面看到的那句话很好: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
真的,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存进去的满满的爱和理解,能帮我们渡过孩子青春期的很多困扰。当然,同时,也不能忘记立界线。价值观是没办法用言传的,只能身教,或者让孩子用她自己的理性,认识到什么做法才是妥当的——面对事情,我们往往有多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我们所做的选择,都是我们价值观的体现呢!孩子,同样如此。
我这两天看《心理黑洞》,讲的是美国人的心理问题,间接的说了美国人生百态。。。偷窥他人心理(疾患),发现幼年、少年时代对人生活的影响,还真是很大很大的啊。。。
作者: apeiapei    时间: 2012-2-12 02:39
關於欣賞與包容
請大家有空務必看一下Extremely Loud Incredibly Close
這部片子說實話看完感觸很多啊
換作我是他媽 我早就....
電影看到一半 偶已經怒了八十回合了
唉 只能說俺滴修養真差 再回去修練
學學人家是怎麼教孩子的

影評:此片看完保證您對孩子怒氣全消 自我反省中....

[ 本帖最后由 apeiapei 于 2012-2-12 02:51 编辑 ]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13 17:36
家长会结束后,按原来的想法,和女儿亲密了两天,很明显女儿带着满满的感动和一身的轻松去上学了。可我知道这只。一种暂时的稳定,女儿还是问题多多的。
很抱歉有几个问题没能及时回答!
答木瓜版主:女儿那天晚上吃完饭后就是一直看电视,她这种表现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每次遇到稍有困难或不能按她原来的计划发展的事情,她就会选择不做努力,听天由命!最后的结局会多糟糕,她不管,一副豁出去了的架势!平常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先是说教、强制无效,然后就是无奈地随她去!这种状态,一旦我们试图改变最终一定是两败俱伤。所以,这次我没有生气,也没有管教,只是去语重心长地讲道理,我们也没有冲突。这期间她还把电视遥控器和自己的手机摔了我也没有回应。
她这样一是发泄情绪一是想挑起战争,我不想这种疯狂的局面出现。如果想中止她看电视,我只能去帮她洗衣服而她还会说我:“没有原则”,(其他的事也不见得会做,因为那时已经超过了她计划的时间)。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我想,以我现在的能力,只能选择温和地坚持。
关于洗衣服,线衣是手洗的(我前面教过,她只是洗得慢),羽绒服不让她洗。如果是现在,我会象妈妈们建议的:和她一起洗。可惜我当时只纠结于她面对困难的退缩和我要坚持原则。呵呵,也是一根筋!
例假不是第一次了,但这一次是第一天,她可能也是太困了没感觉到,早上才知道只是没告诉我。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13 19:11
由于电脑象要中毒,赶紧重新启动,写了很久的帖子想着能恢复,怎么恢复的是发表过的帖子呢?
只好下次再打了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13 20:14
原帖由 不解 于 2012-2-13 19:11 发表
由于电脑象要中毒,赶紧重新启动,写了很久的帖子想着能恢复,怎么恢复的是发表过的帖子呢?
只好下次再打了




如果不关闭浏览器。回复帖子时,出现来路不明等情况,你退回,在发表帖子的右边,有一个恢复数据的按钮,你只要不关浏览器,刚才打的字就出现了。你试试?
作者: 平安就好    时间: 2012-2-13 20:25
建议你和女儿一起看看这个: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Y1NTcwODg=.html

四肢健全、头脑正常的人,只是因为计划没有执行而放弃,而不是想办法调整计划,是不是有点像盲目的小驴子呢?
力克的那本《人生不设限》挺不错的,推荐给每个青春期找寻人生意义的孩子看。

作者: 不解    时间: 2012-2-15 23:40
首先谢谢平安就好的推荐,自己先看了视频,挺感动,也很受启发!只不过担心女儿能不能沉下来看,感觉她现在好浮躁啊!
大千妈,呵呵,我这人等级观念是不是有点儿强啊,加上各位妈妈们都在指导我,属于老师级的呢
这几天闲下来就看《给青少年立界线》,现在还没到一半,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孩子真的还算是正常的!还有改变的希望!谢谢飞飞妈推荐!其实发现女儿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和这本书的原则不谋而合,她们班里是个空贴的都是班规,但学生们在“高压”下成绩稳步上升并特别爱这个老师,用女儿的话说:我们老师都是为我们好,而且和我们没有代沟,我们对他就两个字:敬畏。真的,女儿能摊上这么好的老师,我感觉今生有幸!呵呵,能加入儿教,能接触到这么多热心又智慧的朋友们,也是今生有幸!
去开家长会时听到几个不认识的家长议论:现在的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都是我们平时太注意他们的感受了,他们根本不考虑家长的心情,以后不能再这样围着他们转了。听了心里动摇了一小下,但马上转念:别人怎么做有别人的法,我只能适应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做。
想着打着,一个帖子我用了50分钟了,呵呵,够笨吧
有什么成型想法或是一点成果,再来给大家汇报吧。
作者: Sunny_1    时间: 2012-2-16 07:21
唉,现在的孩子不得了,说不得,处理不得,更别说处罚了。。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16 13:03
我和女儿之间目前也在不停地磨合呢,没有值得特别羡慕的。
最近在看一本囤的老书《养育女儿》,里面谈到女孩子的一些反应,其实都有她的深层原因。
像咱俩家这样的孩子,都是属于个性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的孩子,不喜欢被父母控制。
尤其是读书比较多的女孩儿,她们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父母没有了解到这些,就会比较难和孩子沟通。
所以,如果孩子推荐给您看的书,一定要看哦。

晚上回家我把书里写到女孩的表现与深层原因找出来,贴上来看看,是不是对得上。
作者: pawpaw    时间: 2012-2-16 15:07
不解,你们家姑娘可不就是正常的孩子吗?

从你家女儿身上,我仿佛回到了我的青少年时代。那时我的母亲,也是对我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而且不允许还嘴的。而我,不也是对着干嘛。嘿嘿,咱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理解咱们的孩子吧。

我还是那句话,多和孩子交流,做孩子的朋友。不要老在说教,凡事,想想这事儿如果放在你身上,会怎么样。另外,不要打冷战。比如你女儿坚持看电视,其实就是冷战。不愉快的事情,最好不要过夜。
你有在晚上睡觉之前,与女儿交流的习惯吗?就是陪她躺在床上。我记得薛瑞萍老师介绍过,她与儿子,常常是在睡觉之前,躺上这么10几分钟。聊几句。每天这么10几分钟,你将会收获一个不同的亲子关系。试试吧
作者: 大大姑娘    时间: 2012-2-16 20:29
不解,我找到书上的这段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倾听女孩的问题行为后面的真实意图的关键就是要暂时忽略她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常常只盯着女儿所做的事情别人会怎么看,而忽视行为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真实意图的词,它们对于重新界定普遍存在于我们和女儿之间的一些问题行为可能会有所裨益。我们要让女儿幼稚的、不成熟的行为变成天赋和才能。

不成熟的形式              可能的成熟形式(真实意图)
发脾气                    自我维护
板着脸                    沉思
发牢骚、抱怨              激情
懒惰                      丰富的内心生活
小气                      保守
胆小害怕                  自我保护
孤僻                      独立
专横                      领导能力
磨蹭                      慎重、工作讲究方法
挑剔、吹毛求疵            有洞察力
轻率                      热爱生活
喜怒无常、闷闷不乐        探索内在世界
神秘                      保持健康的边界和隐私,会说“不”
顺从                      协作

另外,书里单独讲了女孩被要求去做什么时会发疯,她的意图很可能是“我要管理自己的生活”。
作者: 人不能闲着    时间: 2012-2-21 14:46
原帖由 <i>我爱飞飞</i> 于 2012-2-4 20:25 发表 <img src="http://bbs.etjy.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具体问题暂时放一下,我想问一下:你对孩子的教育有总体规划吗?你希望她十八岁离开你身边去上大学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她的?
这些问题也许不需要直接回答,但你自己心里一定要好好梳理 ...



按错了,真抱歉,我其实是很感动这样的评论的.从中能学到不少.在自己孩子应该的年纪遇到这样的一位家长是幸福的.感谢,这是我对陌生人热情回复的回报吗?
作者: 我为卿狂    时间: 2012-2-29 19:25
虽然我的孩子还小,不过大家的回贴一下吸引我了,用了一个小时看完,受益啊受益。

都是哪路神仙聚集在此啊?以后有问题我也要来,比自个闷头读书受益多了
作者: flower2012    时间: 2012-3-5 20:59
标题: 回复 #1 不解 的帖子
我看了都替你着急!这绝对是你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太宠孩子了,一点规矩都没有。如果我女儿敢这样,我不好好收拾她!
不过,确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女儿能这样肯定也是你们长期娇惯的结果。所以,慢慢改吧。如果她有错,就得给她改过来,不能因为怕她叛逆等等就不管她,那她只会变本加厉。不好意思,因为着急,可能说话太直接了一点。
对这样的孩子,俺也没啥经验,没碰到过。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12-3-9 17:41
原帖由 flower2012 于 2012-3-5 12:59 发表
我看了都替你着急!这绝对是你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太宠孩子了,一点规矩都没有。如果我女儿敢这样,我不好好收拾她!
不过,确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女儿能这样肯定也是你们长期娇惯的结果。所以,慢慢改 ...


青少年,正在积蓄自己的力量,压制过多可能起不到效果。还是攻心为上,从思想上得到她的认可更好,当然行为上也要慢慢培养好习惯。

虎妈得从小发挥作用,母女间达到一种默契和平衡。等孩子到中学了,再从猫妈变虎妈,恐怕没用了
作者: 友人    时间: 2012-3-11 10:13
标题: 不知这贴发在这里合不合适
女儿初一,发的微博全是爱情语录,好象在暗恋一个男孩,怎么办?
作者: 山居    时间: 2012-3-11 10:35
暗恋是很美好很纯真的一种感情。如果父母无法坦然与女孩交流,就佯装不知情也可以吧。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