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读经不是学国学 [打印本页]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1-12-22 14:29
标题: 读经不是学国学
读经不是学国学
        儿子从一岁8个月左右开始听古代经典,经历后来的说,和现在的指读阶段;算起来我陪他读经有2年多了;关于王财贵老师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感触颇深;衷心的感谢王老师,衷心的感谢我的儿子给我机会接触到这一伟大的理论;
      很多人都以为,读经就是学国学,经常建议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包括长衫先生李里;我经历了几次反复,才深刻认识到,儿童读经,不是学国学;他是一种符合人性发展的教育方法;
      读经的孩子,其实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他会背多少的论语,老子,易经。。。。;他们最让人值得期待的,是超级强大的自学能力;因为读经,在他对人类信息最感兴趣,最容易接触的时候,把他的大脑给开发了出来;他只要想学的东西,可能只需要用普通人几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力量,就能做的很好;
       读经的孩子,不可限量,梁启超从不懂英文,到坐船一个月,下船后精通英文,不是因为他背了多少四书五经,而是他通过读经有了一个超级大脑;所以,读经,不是学国学,而是在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开发超级大脑;
       那些还在争论古代经典含有糟粕,要去除糟粕,留其精华呀等等说法,现在看起来是那么可笑;那些天天喊着要让儿童快乐,别有压力等等说法,是将来,孩子要耗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顶着压力去学东西,还效果不佳;而现在,只需要让他读经,将来的烦恼,统统不用了;不用花几万块钱吭哧英语,吭哧数学,吭哧作文。。。。。。
     随着新的科技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增加,一个拥有超强自学能力大脑的孩子,才会真正自由,快乐;

[ 本帖最后由 逍遥饼干 于 2011-12-22 14:33 编辑 ]
作者: 伯昏无人    时间: 2011-12-22 16:07
原帖由 逍遥饼干 于 2011-12-22 06:29 发表
通过读经有了一个超级大脑


这句话很亮~~~~~
作者: 苏格拉没有底    时间: 2011-12-22 16:19
请教下:超级强大的自学能力从何而来?

禁锢孩子上问之路,可以练就超级强大的自学能力?
作者: 伯昏无人    时间: 2011-12-22 16:52
王宠惠批梁启超:不懂英语瞎装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2d87c0100w2wr.html
作者: 苏格拉没有底    时间: 2011-12-22 17:01
别拿“自学能力”忽悠人。
什么是自学能力。说穿了,不是能力,而是态度。古人早就说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读经占了哪一条呢?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1-12-22 17:17
不读经的人估计也有很多有“超级大脑”的,如布鲁斯
读经的人也不一定都成为“超级大脑”,也有很多反例。
总之,理性对待。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1-12-22 17:18
子曰:有教无类。
    并不认为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呢!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1-12-22 17:24
楼主的帖子一路跟过来的,貌似孩子读得还是比较快乐的,楼主并未逼迫过孩子读经的。

更希望楼主仔细谈谈经历的反反复复是什么?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1-12-22 21:10
标题: 儿子同意读英语了
儿子4岁,很想让他学习英语,今天跟他商量;跟他说,4岁了,开始学习英语怎么样,没想到儿子居然点头同意了;(他是非常宁的,不想做的事情很难让他做),让我很欣慰;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1-12-22 21:20
标题: 经历的一些反复总结
1、让他读和自己读
   曾经为儿子读了几句就跑去玩别的而烦恼过,后来发觉他可以一心多用,你想让他跟读的话,只要把想让他重复的话一遍遍说,他跟了一句,再往下就可以了,心情平和起来,就没有烦恼的感觉了;
   看他心不在焉,就自己接着读,读着读着,他会跑过来看你读的内容,再跑过去玩,说明他是在听的;
2、读的内容
曾经读李里先生的书(名字忘了,是讲解论语和三字经的),他说小孩子应该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读书;我那时候觉得说的也对,就先放下易经,论语,开始让儿子读三字经;后来发觉,让儿子读三字经,其实是满足自己感觉容易的心态,对他真的没什么不同;就又开始所谓难懂的经典;后来问儿子,读过的这些书他喜欢那个,他说是易经;(他后来自己总结了对着卦象如何编排;如横的就读9,断的读6,在下面读初。。在上面读上。。)
作者: 国学入门    时间: 2011-12-23 08:32
原帖由 逍遥饼干 于 2011-12-22 21:20 发表
2、读的内容
曾经读李里先生的书(名字忘了,是讲解论语和三字经的),他说小孩子应该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读书;我那时候觉得说的也对,就先放下易经,论语,开始让儿子读三字经;后来发觉,让儿子读三字经,其实是满足自己感觉容易的心态,对他真的没什么不同;就又开始所谓难懂的经典;后来问儿子,读过的这些书他喜欢那个,他说是易经;(他后来自己总结了对着卦象如何编排;如横的就读9,断的读6,在下面读初。。在上面读上。。)


从三字经、千字文这类蒙学读物开始接触古文,这没什么不对呀,楼主怎么知道对孩子来讲,读经没有难易之分呢?这个论断楼主恐怕不是自己得出来的吧?我知道这么说肯定说服不了楼主,举个例子,既然对孩子来说学东西没有难易之分,那学数学直接上微积分吧,绕过简单的加减乘除,您说,最终孩子能学好数学么?读古代作品一样啊,有什么不同呢。孩子喜欢《易经》,恐怕并非是喜欢文字本身,而是喜欢它的“好玩儿”之处,这恰恰说明孩子是喜欢有趣的东西而讨厌深奥不懂的东西,这也说明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儿,怎么到楼主那里就变成了读经没有难易之分了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那些还在争论古代经典含有糟粕,要去除糟粕,留其精华呀等等说法,现在看起来是那么可笑;那些天天喊着要让儿童快乐,别有压力等等说法,是将来,孩子要耗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顶着压力去学东西,还效果不佳;而现在,只需要让他读经,将来的烦恼,统统不用了;不用花几万块钱吭哧英语,吭哧数学,吭哧作文。。。。。。
     随着新的科技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增加,一个拥有超强自学能力大脑的孩子,才会真正自由,快乐;


看来楼主真是相信读经万能论了,我原来以为这样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脑子都清醒着呢,哪有这么糊涂的,读经不过是读读古代的经典作品,充其量能提高你的古文修养,好一点的对你的修身养性有点帮助,和学英文,学数学有啥关系呀,楼主怎么就会认为读经之后英文和数学很容易学呢?你给举个例子看看。千万别拿王氏理论来举证,那个没什么说服力。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孔子、梁启超这类楼主心中的偶像能穿越回现代,你让他学学英文学学数学试试,看是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学会?

古代文化有很多精华值得传承,但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光知道传承,天天死读四书五经,就是背个滚瓜烂熟又能如何?不过是个穿着现代服饰的书呆子而已,而且是那种幻想型的不肯睁开眼睛看看当下的那种。

[ 本帖最后由 国学入门 于 2011-12-23 08:33 编辑 ]
作者: 国学入门    时间: 2011-12-23 08:39
言犹未尽,再啰嗦几句,我对楼主的题目“读经不是学国学”的结论不赞成,何谓读经,经指的是四书五经这类的古代经典作品,而非宗教里的经文吧。既然如此,读经那就是学习国学,学习古代作品,没什么不对呀。
古代经典作品也是人写的,我们后人拿来欣赏一下,研究一番,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要把它当成宗教信条之类的东西严格遵守,没有丝毫怀疑,那就很可笑了。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1-12-23 12:09
我觉得从孩子不到三年的读经经验,得出“读经不是学国学”的结论真是站不住脚。
清末肯定不仅仅那几个大文儒才读经,剩下的那些读经的呢?都干啥去了,留下什么墨宝没?

再去翻看楼主的读经楼,一直倡导的是以孩子为主体的读经,至少是顺应孩子的状态没有强求什么,以孩子的快乐与否为指导的,为何此贴有“那些天天喊着要让儿童快乐,别有压力等等说法,是将来,孩子要耗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顶着压力去学东西,还效果不佳”这样的结论?

而且你让孩子学英语,也是得到孩子的同意,而不是孩子不同意就要他去学的啊,实在是让人糊涂得很。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1-12-23 17:17
标题: 说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说我的一个试验吧,我跟读英文的十四行诗,开始的时候总想着诗歌说的是什么意思,结果弄得头疼,进展还不大;后来就只关注他的音律和韵律,结果很舒服;我想孩子对于经典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是用音律的方式印在他脑子里的,而开始并不是内容,将来理解力发展了,内容开始跟音律结合;
    我是认为经典不仅仅是内容上的问题,可大家总是围绕着这个说,从内容上说,是有难易的,可难易是相对的,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人之初,性本善”;就说来说,对孩子怎么有难易之分呢,只有对不会说话的人才有难易啊;至于“国学入门”所说的数学的微积分,本身类比就有问题,那是不同的思维啊,估计你根本就没读过王老师的理论才有这样的看法;一个从没有学过数学的成人,跟一个从没学过数学的1年纪的孩子,同样开始学10以内的加减法,是谁快和没有痛苦呢;同样的微积分,有人很块掌握,有人费死劲也没掌握,是大脑的问题,不是用不用功的问题;读经,不过是一种提升大脑的好方法而已;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1-12-23 17:24
标题: 继续说层面的问题
再说两句;同样提升大脑的脑力的方法,通过动手(触觉为主)等途径,大家觉得是让孩子快乐的,通过闻味(嗅觉)的方法,大家说孩子没压力;通过看动画片(视觉),大家说孩子容易懂;那通过读经,古典音乐(听觉),怎么就非要跟内容较劲呢;孩子的压力是大人给的,你不让他读经,你逼着他动手,逼着他看动画片,逼着他做游戏,都有这个问题,跟读经没有关系;只不过,经典,更容易让大脑提升脑力,所以才选择经典来。
   我说的读经不是学国学,是从这个层面上说的;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12-23 22:55
原帖由 逍遥饼干 于 2011-12-23 09:17 发表
说我的一个试验吧,我跟读英文的十四行诗,开始的时候总想着诗歌说的是什么意思,结果弄得头疼,进展还不大;后来就只关注他的音律和韵律,结果很舒服;我想孩子对于经典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是用音律的方式印在 ...


不好意思地纠正你,这样读十四行诗,十年读下来也不会有任何进展的,无论是音韵上,还是诗歌语句的含意上。你以为反复读反复读,终于有一天会豁然开朗,所有的含义忽然全部显明在你面前,这样想太一厢情愿了,这是读佛经么。连英语母语者都不会有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诗歌,以期达到充分掌握其内涵的目的。

至于音韵,那就更不可能了。不要说母语是中文的人,即便今天的西人也没有几个能够把英诗的音韵读对,除非是诗歌爱好者和戏剧演员。国人读英诗,我完全能想像是怎么读的,发音标不标准就不用说了,声调/停顿/断续/换气/缓急,一定是按照读唐诗宋词的那一套来读的。这种读法,读起英诗来,很可怕。

要举例很简单,举我自己的例子好了。莎士比亚和斯宾塞的十四行诗我都读过背过,前者几十首,后者十几首。有读得通的,有读不通的。读过背过很多,觉得艰难的,更多读几遍。到最后,现在还能背得出的,都是当时就明白其含义的,而不是诵读的次数最多的。——当时就明白含义,不是靠不求甚解读出来的,而是靠读了优秀的注解融会贯通理解而得来的。靠动动嘴皮子来理解诗歌之意,诗歌之美,那是缘木求鱼。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1-12-24 19:41
标题: 谢谢建议
记得曾经有个朗诵的人,用一本菜谱(别的国家的);把众人朗诵的热泪盈眶;对于十四行诗,我估计必儿子懂得多不了哪去,所以可以试验;对了,按说应该找个法文或者德文的文章,更接近孩子的感觉;毕竟英语以前还是学过的;可惜目前没这个心境。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12-24 22:43
这帖有意思
正反双方都有我赞成的言论,咋办?

注册个马甲来对倒一下?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1-12-25 10:32
对读经,我相信,方法、兴趣跟过程很重要。
作者: imlucky    时间: 2011-12-25 10:33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1-12-24 22:43 发表
这帖有意思
正反双方都有我赞成的言论,咋办?

注册个马甲来对倒一下?

也是既有我赞同,又又我反对的看法。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2-10-29 16:13
标题: 百度搜声律,居然搜到了这个
声律的震动,到底对大脑的发育如何影响,是不容易测量的,但我觉得会有影响;不同的韵律该有不同的震动频率;哪种韵律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帮助最大,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2-11-15 16: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3-1-6 19:18
标题: 读经是一种教育方法
读经应该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法;就是用听说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记忆好的时候多接触经典的东西,经典的东西指全人类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古典的东西;
    通过和儿子一起的学习,我感觉读经时候的音律的作用可能大于内容的作用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3-1-11 23: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3-2-2 20:56
标题: 同意得一的说法
我说的大脑开发,中的“大脑”应该说不单单指代“肉体的大脑”,应该是孩子的综合系统;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